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虚寒型坐骨神经痛效果十分理想的 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于坐骨神经的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受到各种病因影 响,引起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疼痛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病的原因主要有椎 管内病变、脊柱病变、骨盆及盆腔病变、肌肉和筋膜病变等。虚寒型坐骨神经痛 的症状表现为:久痛不愈,痛处常冷,剧烈活动则疼痛难忍,小腿发胀,朝轻暮 重,舌质淡,脉沉细或细迟。目前,国内外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较多, 如西医治疗法,常用药有布洛芬、双氯酚酸、地巴唑、烟酸等;如中医治疗法, 常用药有天麻杜仲丸、桃红四物汤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 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草药汤剂治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 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 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的:熟地、鹿角胶(烊化)各10-12克,白芥子7-9克,肉桂、麻黄、炮姜、甘 草各3-4克。
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 熟地、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 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 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 文(微)火煎熬。当煎熬20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热汤剂,将配比量鹿 角胶放入热汤剂中烊化,即成。
本发明汤剂药物里:熟地具有滋阴补血作用;鹿角胶具有补血、益精作用; 白芥子具有温化寒痰、消肿止痛作用;肉桂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作用;麻黄 具有发汗、平喘作用;炮姜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作用;甘草具有和中缓急、 调和诸药作用。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温 阳散寒、养血通络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有 如下特点: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服用方法:
1、药量:每日一剂。
2、服药时间:饭后两小时服药。
3、药温控制:温服。
禁忌事项:
治疗、服药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的原料配方:熟地、鹿角 胶(烊化)各10克,白芥子7克,肉桂、麻黄、炮姜、甘草各3克。药物的制 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熟地、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 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 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 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20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 取热汤剂,将配比量鹿角胶放入热汤剂中烊化,即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的原料配方:熟地、鹿角 胶(烊化)各12克,白芥子9克,肉桂、麻黄、炮姜、甘草各4克。药物的制 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熟地、白芥子、肉桂、麻黄、炮姜、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 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 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 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20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 取热汤剂,将配比量鹿角胶放入热汤剂中烊化,即成。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一种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的汤剂药物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之 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症状是否消失。服药20天为1个疗程。 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虚寒 型坐骨神经痛症状明显减少;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虚寒型坐骨神经痛症状 毫无消失。
效果:用该药物治疗虚寒型坐骨神经痛患者19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 愈15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79%,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蒋某某,女,56岁,家庭主妇。1998年10月就诊。患者自述患坐骨神经 痛已多年,虽经治疗有所好转,但常因劳累后复发。近来疼痛不止,痛处发冷, 小腿发胀,朝轻暮重。诊查发现患者面色发白,舌质淡,脉沉细,诊断为虚寒型 坐骨神经痛。采用本发明汤剂药物,先服10天,症状明显好转,续服10天,诸 症状消失。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