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572722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830100.7

申请日:

20151023

公开号:

CN205054700U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7/075,A61F5/37

主分类号:

A61G7/075,A61F5/37

申请人:

靳棋卒

发明人:

靳棋卒

地址:

610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盐市街37号2栋1单元13号

优先权:

CN201520830100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包括约束垫主体,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和小腿支撑面,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下部设有绑带,所述大腿支撑面和所述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将下肢抬高约束垫固定在病床上;由于约束垫主体的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经医学研究表明,下肢抬高30°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静脉曲张;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可以确保悬空足后跟,避免因约束下肢造成足后跟压疮的形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包括约束垫主体(01),所述约束垫主体(01)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012)和小腿支撑面(011),所述约束垫主体(01)的下部设有绑带(0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面(012)和所述约束垫主体(0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面(011)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小腿支撑面(011)的约束垫主体(01)上设有小腿约束带(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约束带(021)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约束带(021)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支撑面(012)为小腿凹槽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支撑面(011)为大腿凹槽支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大腿支撑面(012)的约束垫主体(01)上设有大腿约束带(0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约束带(023)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01),所述大腿约束带(023)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垫主体(01)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0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复制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 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 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而静脉 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在躺下休息或者治疗 (诸如输液等)时,需要抬高腿部。而目前大多医院常规做法是,采用绑带将 病人双腿吊起抬高的方式,但是,该方式使病人的双腿始终吊着,舒适性较差, 而且由于容易产生晃动,使得约束的稳定性也较差;也有通过脚垫来抬高患者 的腿部,但这种垫腿方式非常随意,不便于患者的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以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形成,利于患者的康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包括约束 垫主体,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和小腿支撑面,所述约束垫 主体的下部设有绑带,所述大腿支撑面和所述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将下肢抬高约束垫 固定在病床上;由于约束垫主体的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 为30度,经医学研究表明,下肢抬高30°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 成,避免静脉曲张。

进一步,所述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 度,可以确保悬空足后跟,避免因约束下肢造成足后跟压疮的形成。

进一步,靠近所述小腿支撑面的约束垫主体上设有小腿约束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小腿固定在小腿 支撑面,有效约束小腿,避免小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所述小腿约束带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小腿约束带穿过约束垫主体,固 定一处,只需要使用一根约束带即可。

进一步,所述小腿约束带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减轻 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小腿支撑面为小腿凹槽支撑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腿凹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的小腿限 制在凹槽里,符合人体小腿生理结构,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约束垫上摩擦及滑 动。

进一步,所述大腿支撑面为大腿凹槽支撑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腿凹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的大腿限 制在凹槽里,符合人体大腿生理结构,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约束垫上摩擦及滑 动。

进一步,靠近所述大腿支撑面的约束垫主体上设有大腿约束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大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大腿固定在大腿 支撑面,有效约束大腿,避免大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所述大腿约束带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所述大腿约束带的两 端设有粘扣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减轻 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 使用需要增加可拆卸的垫块,来提高患者小腿抬高的整体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侧面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左端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垫块的下肢抬高约束垫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1、约束垫主体,011、小腿支撑面,012、大腿支撑面,021、小腿约束 带,022、绑带,023、大腿约束带,03、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节骨参见图1至图3,包括约束垫主体01, 约束垫主体01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012和小腿支撑面011,大腿支撑面 012和小腿支撑面011都为凹槽结构,约束垫主体01的下部设有两个绑带022, 大腿支撑面012和约束垫主体0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小腿支撑面011 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小腿支撑面与约束垫主体的底面平行;靠近小腿 支撑面011的约束垫主体01上设有小腿约束带021,小腿约束带021横向穿 过约束垫主体01,小腿约束带021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靠近大腿支撑面012 的约束垫主体01上设有一个大腿约束带023;大腿约束带023横向穿过约束 垫主体01,大腿约束带023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将下肢抬高约束垫固定在病床上;由于约束垫 主体的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经医学研究表明, 下肢抬高30°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静脉曲张;小腿约 束带和大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固定在小腿支撑面,有效约束小腿,避 免小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大小腿约束带上的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 作,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腿凹槽支撑面和小腿凹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 的下肢限制在凹槽里,符合人体下肢生理结构,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约束垫上 摩擦及滑动。

本实用新型带有垫块的下肢抬高约束垫立体结构图参见图4,约束垫主体 01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0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 增加可拆卸的垫块,来提高患者小腿抬高的整体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 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 “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 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 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 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 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 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30100.7 (22)申请日 2015.10.23 A61G 7/075(2006.01) A61F 5/37(2006.01) (73)专利权人 靳棋卒 地址 610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盐市街 37 号 2 栋 1 单元 13 号 (72)发明人 靳棋卒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刘洵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包括 约束垫主体, 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大腿 支撑面和小腿支撑面, 所述约束垫主体。

2、的下部设 有绑带, 所述大腿支撑面和所述约束垫主体的底 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 所述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 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 将 下肢抬高约束垫固定在病床上 ; 由于约束垫主体 的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经医学研究表明, 下肢抬高 30预防卧床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避免静脉曲张 ; 小 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可以确保 悬空足后跟, 避免因约束下肢造成足后跟压疮的 形成。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05470。

3、0 U 2016.03.02 CN 205054700 U 1/1 页 2 1.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包括约束垫主体(01), 所述约束垫主体(01)的上端面设有大 腿支撑面 (012) 和小腿支撑面 (011), 所述约束垫主体 (01) 的下部设有绑带 (022),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大腿支撑面 (012) 和所述约束垫主体 (01) 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支撑面(011)的长度 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小腿支撑面(011)的 约束垫主体 (01) 上设。

4、有小腿约束带 (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约束带(021)横向穿 过所述约束垫主体 (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约束带(021)的两端 设有粘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支 撑面 (012) 为小腿凹槽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腿支 撑面 (011) 为大腿凹槽支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大 腿支撑面 (012) 。

5、的约束垫主体 (01) 上设有大腿约束带 (0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腿约束带(023)横向穿 过所述约束垫主体 (01), 所述大腿约束带 (023) 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下肢抬高约束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 垫主体 (01) 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 (0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54700 U 2 1/3 页 3 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复制器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背景技术 0002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 静脉管。

6、壁薄弱等因素, 导致的静脉迂曲、 扩张。身体 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 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 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而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患 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在躺下休息或者治疗 ( 诸如输液等 ) 时, 需要抬高腿部。而目前大 多医院常规做法是, 采用绑带将病人双腿吊起抬高的方式, 但是, 该方式使病人的双腿始终 吊着, 舒适性较差, 而且由于容易产生晃动, 使得约束的稳定性也较差 ; 也有通过脚垫来抬 高患者的腿部, 但这种垫腿方式非常随意, 不便于患者的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7、, 以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利于患者的康复。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抬高约束垫, 包括约束垫主体, 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和小腿支撑面, 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下部设有绑 带, 所述大腿支撑面和所述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 将下肢抬高约束垫固定在 病床上 ; 由于约束垫主体的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经医学研 究表明, 下肢抬高 30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避免静脉曲张。 0006 进一步, 所述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

8、小腿的长度。 000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小腿支撑面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可 以确保悬空足后跟, 避免因约束下肢造成足后跟压疮的形成。 0008 进一步, 靠近所述小腿支撑面的约束垫主体上设有小腿约束带。 000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小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小腿固定在小腿支撑 面, 有效约束小腿, 避免小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0010 进一步, 所述小腿约束带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 001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由于小腿约束带穿过约束垫主体, 固定一处, 只需要使用一根约束带即可。 0012 进一步, 所述小腿约束带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9、 001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 减轻护理人 员的劳动强度。 0014 进一步, 所述小腿支撑面为小腿凹槽支撑面。 001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小腿凹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的小腿限制在凹 槽里, 符合人体小腿生理结构, 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约束垫上摩擦及滑动。 说 明 书 CN 205054700 U 3 2/3 页 4 0016 进一步, 所述大腿支撑面为大腿凹槽支撑面。 001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大腿凹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的大腿限制在凹 槽里, 符合人体大腿生理结构, 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约束垫上摩擦及滑动。 0018。

10、 进一步, 靠近所述大腿支撑面的约束垫主体上设有大腿约束带。 001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大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大腿固定在大腿支撑 面, 有效约束大腿, 避免大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0020 进一步, 所述大腿约束带横向穿过所述约束垫主体, 所述大腿约束带的两端设有 粘扣结构。 002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 减轻护理人 员的劳动强度。 0022 进一步, 所述约束垫主体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 002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 要增加可拆卸的垫块, 来提高患者小腿抬高的整体高度。

11、。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立体结构图, 0025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侧面结构图, 0026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左端面结构图, 0027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垫块的下肢抬高约束垫立体结构图。 0028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 0029 01、 约束垫主体, 011、 小腿支撑面, 012、 大腿支撑面, 021、 小腿约束带, 022、 绑带, 023、 大腿约束带, 03、 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 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的节骨参见图1。

12、至图3, 包括约束垫主体01, 约束垫主 体 01 的上端面设有大腿支撑面 012 和小腿支撑面 011, 大腿支撑面 012 和小腿支撑面 011 都为凹槽结构, 约束垫主体 01 的下部设有两个绑带 022, 大腿支撑面 012 和约束垫主体 01 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 小腿支撑面 011 的长度小于人体小腿的长度, 小腿支撑面与约 束垫主体的底面平行 ; 靠近小腿支撑面 011 的约束垫主体 01 上设有小腿约束带 021, 小腿 约束带 021 横向穿过约束垫主体 01, 小腿约束带 021 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 靠近大腿支撑 面 012 的约束垫主体 01 上设有一个大。

13、腿约束带 023 ; 大腿约束带 023 横向穿过约束垫主体 01, 大腿约束带 023 的两端设有粘扣结构。 0032 约束垫主体的下部的绑带, 将下肢抬高约束垫固定在病床上 ; 由于约束垫主体的 大腿支撑面和约束垫主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 30 度, 经医学研究表明, 下肢抬高 30预防 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避免静脉曲张 ; 小腿约束带和大腿约束带将患者的小腿 和大腿固定在小腿支撑面, 有效约束小腿, 避免小腿移动而影响患者的治疗 ; 大小腿约束带 上的粘扣结构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 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 大腿凹槽支撑面和小腿凹 槽支撑面可以将患者的下肢限制在凹槽里, 符合人。

14、体下肢生理结构, 防止下肢在下肢抬高 说 明 书 CN 205054700 U 4 3/3 页 5 约束垫上摩擦及滑动。 0033 本实用新型带有垫块的下肢抬高约束垫立体结构图参见图 4, 约束垫主体 01 的下 方设有可拆卸的垫块03。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增加可拆卸的垫块, 来提高患者小腿抬高的整体高度。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长度” 、“宽度” 、“上” 、“下” 、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

15、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 可以是 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 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 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16、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 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下肢抬高约束垫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 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 的核心思想 ; 同时,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 明 书 CN 205054700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4700 U 6 2/2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54700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