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6571724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35966.1

申请日:

20120912

公开号:

CN102812976B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1C9/06

主分类号:

A21C9/06

申请人:

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松,薛博勋,彭涛,赵正强,张伟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温泉大道三段636号

优先权:

CN201210335966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方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的面皮,在柔性成型装置的模板翻转下,翻折成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在柔性成型装置的两柔性成型块水平相对平移下,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带动两柔性成型块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采用本发明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仿手工的成型包馅食品的目的。在同一工位能实现了对包馅食品的多次挤压以及封合,成型后的饺子外形与手工捏合的包馅食品接近,节省了传统工艺中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捏合的工序。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的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或者为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另一柔性成型块(8)凸出,另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企业大规模生产包馅食品时,都是采用的工业化设备进行生产,多是采用环形工位的食品包馅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0820062031.X,申请日为2008.1.29,名称为“饺子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见附图1),其将面皮输入工位、注馅工位、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依次设置在同一环形轨道上,每个工位设置有相应的结构来分别实现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的功能。在现有的环形工位结构的食品包馅装置中,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将馅料包裹在面皮中,然后将面皮进行封合,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将半成品送出后,还需要额外增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最终才能得到仿手工生产的包馅食品,而通常一台包馅装置同时需要至少2-4名工人才能满足手工捏合的需求。

现有环形工位结构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产出仿手工的包馅食品,还需要再额外的进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挤压装置挤压成型为仿手工外观,这样不仅使包馅食品装置的更加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还使得整个成型的过程更加繁琐。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88004.9、申请日为2010.5.21、名称为“模具、挤压装置和包饺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包含一对夹颚,合拢该对夹颚可将填有馅料的饺皮压制成饺子半成品的形状。其中,所述一对夹颚再合拢的状态下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模拟人类手工挤压饺子馅料囊的动作。本发明还一并提出了一种用于驱动上述模具动作的挤压装置,该挤压装置能在所述模具的一对夹颚合拢的状态下施加外力驱动所述一对夹颚做模拟人类双手挤压饺子。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夹颚的包饺机,该夹颚能够制造出接近手工的饺子,但是其成型原理是直接合拢两夹颚,此时由于夹颚是弹性材料制成,所以由于其材料特性以及夹颚内部的凹槽,实现对饺子的成型,从而模拟出类似于手工包合的饺子。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上述夹颚的加工对象是半成品饺子,半成品饺子需要通过传输机构送到夹颚之中进行加工成型,也就是说,应用上述专利的饺子机需要在成型工位上将面皮和馅料先进行第一次包合,形成半成品饺子,然后通过输送机构的输送,将半成品饺子送到夹颚中进行仿手工成型。而该夹颚以及其相关的传动结构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该夹颚也不能将面皮和馅料一次直接成型为仿手工的成品饺子,该专利的结构复杂,动作关系繁琐,使得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成型饺子的效率低,并且采用该方法包合饺子时,面皮内空气来不及排尽,所以饺子皮里仍然残留有空气,在后续的处理中饺子容易发生破皮现象。

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12484、申请日为2009.11.12、名称为“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涉及的是一种与饺子机相配套饺子加工平移式复合对模,特别适用于传统饺子和花色饺子自动化生产,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整形的饺子成形模具。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由一组平移式复合对模A、复合对模B组成;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都是由模座,角板、分模1a和分模1b组成;分模1a和分模1b的上部采用定心轴以铰链的方式连接,分模1a和分模1b的下部分则通过链板连接到一个装有轴承的连接轴上,连接轴上的轴承与推动杆的锥形面配合,推动杆上装有主弹簧,且在分模1a和分模1b上还装有复位弹簧,复合对模A和复合对模B通过角板安装在导轨副上。所述的分模1a和分模1b为圆弧形活动模。该专利的平移式复合对模仅仅是直接通过平移对模来实现对饺子的整形,采用的是先平移复合对模,使得包馅的面皮直接封合,然后再通过平移对模向内挤压,形成仿手工饺子。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由于是在面皮封合后再次挤压成型,容易使得饺子皮破碎,成型效果差,生产率低,且该装置对于面皮和馅料量的要求很高,导致在再次挤压中,容易挤压损坏包有馅料的面皮。同时这种结构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环形工位上的包馅食品的面皮输入、注馅、成型和出料是相互衔接且各工位是有先后顺序的,导致两次动作关系的成型控制困难,难以满足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控制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现有食品加工领域对仿手工包馅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将包馅食品加工为半成品,再对半成品进行仿手工成型的步骤,采用现有方法使成型设备的结构更加复杂,面皮容易破损,且无法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配套使用,不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

特别地,上述专利技术方案是采用的刚性模具,因此无法实现馅料囊胀大的目的,也不能较好地排除馅料囊中的气体。并且,不能制造出外观更接近手工的食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存在的成型方法繁琐、使用的成型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成型过程中面皮内易残留空气的问题,现提出一种能只在一个工位上即可直接制得仿手工包馅食品、使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面皮不残留空气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

本发明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

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

本发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的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

本发明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或者为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

本发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

本发明其中一所述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另一柔性成型块(8)凸出,另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所述柔性成型块为硅胶、橡胶、塑料等柔性材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包馅工位上的面皮,在柔性成型装置的模板翻转下,翻折成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在柔性成型装置柔性成型块水平相对平移下,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

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面皮上放有馅料,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通过水平力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在水平力的继续作用下,面皮外沿逐渐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

饺子位于柔性成型块内,两柔性成型块接触时,首先柔性成型块型腔先使饺子的挤压区域受压,在受压的同时使饺子边沿向型腔内拉,饺子边收缩,饺子肚开始鼓胀。柔性成型块继续对压,并产生干涉变形,柔性成型块型腔斜边开始封合,饺子肚不再鼓胀;压合到位后,两成型模板打开。饺子成型完毕。

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和结构,因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法是基于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这里的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具体是指从原料的放入到成品的最终成型都是有机械设备完成,设备在运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

本方法首先是将面皮外沿折翻,翻折后的面皮在包住馅料的同时,边沿并未进行封合,此时能对馅料囊进行成型,并且能把面皮内的大部分空气通过面皮开敞处排出。

在初次成型后,水平挤压馅料囊的上半部分(称为挤压区),此时由于面皮的边沿尚未封合,所以在挤压馅料囊的挤压区时,开敞处的面皮会逐渐下降,并且馅料囊部分会胀大,即对馅料囊再次成型。并且由于水平力的挤压,馅料囊中的空气会进一步的从面皮开敞处排出。

水平力继续作用于整个包馅食品,最后将逐渐下降的面皮开敞处进行水平挤压封合。由于最后才进行面皮的封合,保证了馅料囊中的空气在上述的挤压中全部排出,避免了包馅食品内部空气残留过多的问题,在后续对包馅食品进行冷冻或者蒸煮时,也不会发生破皮的现象。

本方法应用在食品工业生产领域中,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仿手工的成型包馅食品的目的。在同一工位能实现了对包馅食品的多次挤压以及封合,成型后的饺子外形与手工捏合的包馅食品接近,节省了传统工艺中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捏合的工序。

由于在模板上设置了柔性成型块,柔性成型块直接与包馅食品的面皮进行接触,在挤压的过程中,由于馅料囊的挤压区受到水平挤压力,所以馅料囊会胀大,此时柔性成型块受到馅料囊胀大的压力,容纳馅料囊的凹腔处会发生变形,从而能让馅料囊保持胀大的状态不改变。而胀大后的馅料囊外形更接近于手工包合的食品外形。如果使用现有的刚性成型模具,则无法实现馅料囊胀大的目的。

首先,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先对折然后平行推移,相对于直接平行推移,或先平行推移然后对折,更有利于饺子成型。这是由于,在对折过程中,面皮在馅料的重力作用下凹陷,通过对折,使饺子肚更加容易成型;

其次,通过平行移动,并且,由于饺子肚首先受力,使得饺子受到由下向上外力挤压,如此,有利于饺子肚中残余气体向外排出;

再次,由于两成型模块相对的两侧面均固定设置有柔性成型块,不但保证了饺子在挤压过程中不会受损,进一步,为排出饺子肚中的残余气体提供了保证;

第四,柔性成型块上设置的凹腔,为饺子成型提供了空间基础;方便饺子成型;

第五,在柔性成型块上设置的凹槽,方便了饺子肚中气体的排出,而且,使脱模后的饺子更加接近手工形状;

第六,柔性成型块的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递增,充分保证了成品饺子的边缘皮薄,更进一步方便了气体的排除;

第七,在模座上设置旋转轴,是为了成型模板的对折容易,并,不会错位;

第八,在模座上设置滑槽,使旋转轴可以在滑槽内水平移动,进一步限定了旋转轴的移动轨迹,不会使旋转轴左右摆动,保证了饺子的排气和成形;

第九,在滑槽内设置的弹性部件,包括拉簧或压簧,都是为了使本机构首先实施对折然后实施平行推移加压,不会出现对折和平行推移同时进行情况发生,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降低了饺子的报废率;

第十,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和平行驱动装置,是为了将对折和平行推移两个过程分开,充分保证了饺子成型,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第十一,由于将柔性成型块的硬度为5度—70度,不但可以面皮可以得到较为柔和的捏合,并且,对于饺子的成型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工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馅食品柔性成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板与柔性成型块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图8为柔性成型装置包合过程示意图。

图9为柔性成型块剖视图。

图10为两模板旋转完成后的剖视图。

图11为两模板带动柔性成型块封合的剖视图。

图12为两柔性成型块单独封合的剖视图。

图13为平移机构为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平移机构为压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柔性成型块上端高于模板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封合的结构剖视图。

图17为图15柔性成型块单独封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带整形机构的柔性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柔性成型块独立封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夹持机构和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面皮输入工位1,注馅工位2,成型工位3,出料工位4,环形轨道5,模座6,模板7,柔性成型块8,旋转轴9,滑槽10,拉簧11,压簧12,整形机构13,凹腔14,筋槽15,夹持机构16,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输送带19,包馅食品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成型装置为包馅食品20柔性成型装置,包括模座6、两模板7、设置各模板7上的柔性成型块8、带动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一起旋转的旋转机构、带动柔性成型块8作往复平移运动的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柔性成型块8连接有平移机构。

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7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

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8连接的弹性件,柔性成型块8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的压簧12、模板7外侧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得出实现上述功能的任意技术方案,例如弹片等。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气缸等。

当使用压簧12时,由于压簧12是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而平移驱动机构是设置在柔性成型块8的外侧,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大于压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与压簧12拉力方向相反时,则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小于压簧12的拉力时,两柔性成型块8则做相向运动直至完全贴合。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7运动而实现封合。

当使用拉簧11时,拉簧11一端连接在两柔性成型块8上,另一端可以设置在除柔性成型块8的任意位置,当没有其他外力时,柔性成型块8只受拉簧11拉力,当柔性成型块8上受到平移驱动机构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与拉簧11拉力方向相反时,两模板7相互靠近直至贴合,反之则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除了拉簧11和压簧12,其他利用弹性形变实现平移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此装置上。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7运动而实现封合。

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安装在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

本发明所述柔性成型块8的硬度为5度—70度。

当两柔性成型块8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8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

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包馅食品20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20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柔性成型块8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8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2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3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4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5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6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7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8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9

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所述柔性成型块8的硬度为5度—70度。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10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20的成型方法,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位上,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7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两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成型;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6,所述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所述的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两模板7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粘合、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所述柔性成型块8的硬度为5度—70度。所述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8凸出,另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16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20放置于输送带19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实施例11

另一实施方式:包括模座6、两模板7、旋转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两模板7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8,且两模板7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6相连,至少一个模板7连接有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带动两模板7水平相对平移,柔性成型块8固定设置在模板7上,其固定方式有粘接、嵌合、栓接等等。模板7上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旋转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外,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模座6两侧设置有滑槽10,至少一个旋转轴9穿过滑槽10,穿过滑槽10的旋转轴9所连接的模板7上连接有平移机构,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7做水平往复运动时,旋转轴9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10内运动。当两个模板7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则两个旋转轴9与模座6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滑槽10。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模板7连接的弹性件,模板7上还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的压簧12、模板7外侧的拉簧11或柔性成型块8外侧的拉簧11。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上述结构,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得出实现上述功能的任意技术方案,例如弹片等。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气缸油缸等。当使用压簧12时,由于压簧12是设置在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之间,而平移驱动机构是设置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外侧,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大于压簧12的拉力、且水平力方向与压簧12拉力方向相反时,则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分开,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小于压簧12的拉力时,两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则做相向运动直至完全贴合。当使用拉簧11时,拉簧11一端连接在模板7或两柔性成型块8上,另一端可以设置在除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任意位置,当没有其他外力时,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只受拉簧拉力,当模板7上受到平移驱动机构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并且水平力方向与拉簧拉力方向相反时,两模板7相互靠近直至贴合,反之则两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分开。除了拉簧和压簧,其他利用弹性形变实现平移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此装置上。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凹腔14内纵向设置有筋槽15,柔性成型块8的厚度自凹腔14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8的上部边缘会先接触,然后再沿着边缘-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可以安装在模板7或柔性成型块8的下部,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其弹性特性,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5增大。两柔性成型块8的凹腔14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15。筋槽15的数量、排列方式、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所述柔性成型块8为硅胶,其硬度为5度。当两柔性成型块8处于闭合状态时,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8,其中一柔性成型块8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凸出,呈波浪状,另一柔性成型块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柔性成型块8上端高于模板7的上端,所述柔性成型块8上端两侧设有整形机构。整形机构,包括整形件13,整形件13设在柔性成型块8上端两侧,整形件13通过整形驱动机构水平往返运动。当包馅食品完成上述过程后,整形件13在整形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做水平往返运动,实现对包馅食品的再次封边整形,整形驱动机构可以是一切能够提供动力的装置,例如气缸、油缸等。,在模座6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16,在模座6一侧设置有输送带19,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左夹持块17、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放置于输送带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包馅食品的成型过程为: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的柔性成型块8上,面皮上放有馅料,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形成馅料囊,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模板7和柔性成型块8作为一个整体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囊,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的挤压下接触并封合,然后整形机构对其再次整形封口,使包馅食品封口紧密,且类似手工包馅食品,最后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335966.1 (22)申请日 2012.09.12 A21C 9/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海峡两岸 科技产业开发园温泉大道三段 636 号 (72)发明人 黄松 薛博勋 彭涛 赵正强 张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51211 代理人 方强 JP 3-49637 A,1991.03.04, JP 3-49637 A,1991.03.04, CN 201146775 Y,2008.11.12, CN 20。

2、1146775 Y,2008.11.12, CN 101708012 A,2010.05.19, CN 101708012 A,2010.05.19, CN 201160466 Y,2008.12.10, CN 201243580 Y,2009.05.27, JP 20070-74978 A,2007.03.29, JP 20070-74978 A,2007.03.29, CN 202311146 U,2012.07.11, CN 202375017 U,2012.08.15, CN 2149102 Y,1993.12.15, JP 2006-34168 A,2006.02.09, JP 47。

3、89987 B2,2011.10.12, US 4448576 A,1984.05.15, (54) 发明名称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 成型方法, 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 适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仿手工包馅食品 成型方法。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 位上的面皮, 在柔性成型装置的模板翻转下, 翻折 成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在柔性成型装置的两 柔性成型块水平相对平移下, 翻折后的面皮从内 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带动两柔性成 型块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采用本发明能实 现大规模的生产仿手工的成型。

4、包馅食品的目的。 在同一工位能实现了对包馅食品的多次挤压以及 封合, 成型后的饺子外形与手工捏合的包馅食品 接近, 节省了传统工艺中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捏 合的工序。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赵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1297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5.04.01 CN 102812976 B 1/1 页 2 1.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 装置成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

5、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 折, 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 对平移, 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 (7) 带动两柔性成型块 (8) 一 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 ; 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 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 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 ; 所述模板 (7) 与。

6、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 粘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7)上 ; 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 分别安装在模板 (7) 上的旋转轴 (9), 旋转轴 (9) 的两端均与模座 (6) 相连, 还包括设置在 模座 (6) 两侧的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过滑槽 (10)。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移机 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7)之间的压簧(12)、 或者为设置在模板(7) 或柔性成型块 (8) 外侧的拉簧 (11)。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其。

7、特征在于 : 所述两柔性 成型块 (8) 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 (14), 凹腔 (14) 内纵向设置有筋槽 (15), 柔性成型块 (8) 的厚度自凹腔 (14) 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其中一所述 柔性成型块 (8) 边沿中段向另一柔性成型块 (8) 凸出, 另一柔性成型块 (8) 边沿与其外缘 相匹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12976 B 2 1/11 页 3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

8、适用于机械成型包馅食品装置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食品企业大规模生产包馅食品时, 都是采用的工业化设备进行生产, 多是采 用环形工位的食品包馅装置, 如申请号为 CN200820062031.X, 申请日为 2008.1.29, 名称为 “饺子机” 的实用新型专利 (见附图 1) , 其将面皮输入工位、 注馅工位、 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 依次设置在同一环形轨道上, 每个工位设置有相应的结构来分别实现面皮输入、 注馅、 成型 和出料的功能。在现有的环形工位结构的食品包馅装置中, 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将馅料包裹 在面皮中, 然后将面皮进行封合, 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将半成品。

9、送出后, 还需要额外增 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 最终才能得到仿手工生产的包馅食品, 而通常一台包馅装置同时 需要至少 2-4 名工人才能满足手工捏合的需求。 0003 现有环形工位结构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产出仿手工的 包馅食品, 还需要再额外的进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挤压装置挤压成型为仿手工外观, 这样 不仅使包馅食品装置的更加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增加, 还使得整个成型的过程更加繁琐。 0004 又如专利申请号为 201010188004.9、 申请日为 2010.5.21、 名称为 “模具、 挤压装 置和包饺机” 的中国发明专利, 其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 该。

10、模具包含一对夹 颚, 合拢该对夹颚可将填有馅料的饺皮压制成饺子半成品的形状。 其中, 所述一对夹颚再合 拢的状态下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模拟人类手工挤压饺子馅料囊的动作。 本发明还一并提出了 一种用于驱动上述模具动作的挤压装置, 该挤压装置能在所述模具的一对夹颚合拢的状态 下施加外力驱动所述一对夹颚做模拟人类双手挤压饺子。 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夹颚的包 饺机, 该夹颚能够制造出接近手工的饺子, 但是其成型原理是直接合拢两夹颚, 此时由于夹 颚是弹性材料制成, 所以由于其材料特性以及夹颚内部的凹槽, 实现对饺子的成型, 从而模 拟出类似于手工包合的饺子。 但是在加工过程中, 上述夹颚的加工对象是半成品。

11、饺子, 半成 品饺子需要通过传输机构送到夹颚之中进行加工成型, 也就是说, 应用上述专利的饺子机 需要在成型工位上将面皮和馅料先进行第一次包合, 形成半成品饺子, 然后通过输送机构 的输送, 将半成品饺子送到夹颚中进行仿手工成型。而该夹颚以及其相关的传动结构并不 能直接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 该夹颚也不能将面皮和馅料一次直接成型 为仿手工的成品饺子, 该专利的结构复杂, 动作关系繁琐, 使得制造成本高, 故障率高, 成型 饺子的效率低, 并且采用该方法包合饺子时, 面皮内空气来不及排尽, 所以饺子皮里仍然残 留有空气, 在后续的处理中饺子容易发生破皮现象。 0005 再如专利申请。

12、号为 200910212484、 申请日为 2009.11.12、 名称为 “饺子机平移式 复合对模 ”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其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涉及的 是一种与饺子机相配套饺子加工平移式复合对模, 特别适用于传统饺子和花色饺子自动化 生产, 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整形的饺子成形模具。饺子机平移式复合对模由一组平移式复合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3 2/11 页 4 对模、 复合对模组成 ; 复合对模和复合对模都是由模座, 角板、 分模和分模 组成 ; 分模和分模的上部采用定心轴以铰链的方式连接, 分模和分模 的下部分则通过链板连接到一个装有轴承的连接轴。

13、上, 连接轴上的轴承与推动杆的锥形面 配合, 推动杆上装有主弹簧, 且在分模和分模上还装有复位弹簧, 复合对模和复 合对模通过角板安装在导轨副上。所述的分模和分模为圆弧形活动模。该专 利的平移式复合对模仅仅是直接通过平移对模来实现对饺子的整形, 采用的是先平移复合 对模, 使得包馅的面皮直接封合, 然后再通过平移对模向内挤压, 形成仿手工饺子。该专利 的技术方案由于是在面皮封合后再次挤压成型, 容易使得饺子皮破碎, 成型效果差, 生产率 低, 且该装置对于面皮和馅料量的要求很高, 导致在再次挤压中, 容易挤压损坏包有馅料的 面皮。同时这种结构应用于环形工位的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时, 存在以下缺点。

14、 : 由于环形 工位上的包馅食品的面皮输入、 注馅、 成型和出料是相互衔接且各工位是有先后顺序的, 导 致两次动作关系的成型控制困难, 难以满足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控制和生产效率的要 求。 0006 现有食品加工领域对仿手工包馅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将包馅食品加 工为半成品, 再对半成品进行仿手工成型的步骤, 采用现有方法使成型设备的结构更加复 杂, 面皮容易破损, 且无法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配套使用, 不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 产。 0007 特别地, 上述专利技术方案是采用的刚性模具, 因此无法实现馅料囊胀大的目的, 也不能较好地排除馅料囊中的气体。并且, 不能制造出外观更接近手工。

15、的食品。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克服现有的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存在的成型方法繁琐、 使用的成型装置 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高、 成型过程中面皮内易残留空气的问题, 现提出一种能只在一个工位 上即可直接制得仿手工包馅食品、 使用装置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面皮不残留空气的仿手 工包馅食品成型方法。 0009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0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 馅装置成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 折, 翻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

16、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 对平移, 翻折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 (7) 带动两柔性成型块 (8) 一 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移。 0011 本发明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 包馅装置上, 所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 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 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个连接平移机构。 0012 本发明所述模板 (7) 与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 (8) 嵌合、。

17、 粘 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 0013 本发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7)上的旋转轴(9), 旋转轴(9)的两 端均与模座 (6) 相连。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4 3/11 页 5 0014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模座 (6) 两侧的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过滑槽 (10)。 0015 本发明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 (7) 之间的压簧 (12)、 或者为设置在模板 (7) 或柔性成型块 (8) 外侧的拉簧 (11)。 0016 本发明所述两柔性成型块(8)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14), 凹腔(14)内纵。

18、向设置 有筋槽 (15), 柔性成型块 (8) 的厚度自凹腔 (14) 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 0017 本发明其中一所述柔性成型块 (8) 边沿中段向另一柔性成型块 (8) 凸出, 另一柔 性成型块 (8) 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0018 所述柔性成型块为硅胶、 橡胶、 塑料等柔性材质。 0019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 0020 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包馅工位上的面皮, 在柔性成型装置的模板翻转 下, 翻折成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在柔性成型装置柔性成型块水平相对平移下, 翻折后的 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0021 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成型装置上, 面皮上放有馅。

19、料, 将面皮外沿向上翻 折, 形成馅料囊, 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 ; 通过水平力挤压馅料囊, 面皮外沿高度随 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 在水平力的继续作用下, 面皮外沿逐渐接触并封合, 完成仿手工 包馅食品的成型。 0022 饺子位于柔性成型块内, 两柔性成型块接触时, 首先柔性成型块型腔先使饺子的 挤压区域受压, 在受压的同时使饺子边沿向型腔内拉, 饺子边收缩, 饺子肚开始鼓胀。柔性 成型块继续对压, 并产生干涉变形, 柔性成型块型腔斜边开始封合, 饺子肚不再鼓胀 ; 压合 到位后, 两成型模板打开。饺子成型完毕。 0023 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和结构, 因此,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20、 0024 本方法是基于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 这里的全自动包馅食品成型装置具体是 指从原料的放入到成品的最终成型都是有机械设备完成, 设备在运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 参与, 能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生产。 0025 本方法首先是将面皮外沿折翻, 翻折后的面皮在包住馅料的同时, 边沿并未进行 封合, 此时能对馅料囊进行成型, 并且能把面皮内的大部分空气通过面皮开敞处排出。 0026 在初次成型后, 水平挤压馅料囊的上半部分 (称为挤压区) , 此时由于面皮的边沿 尚未封合, 所以在挤压馅料囊的挤压区时, 开敞处的面皮会逐渐下降, 并且馅料囊部分会胀 大, 即对馅料囊再次成型。 并且由于水平力的挤压,。

21、 馅料囊中的空气会进一步的从面皮开敞 处排出。 0027 水平力继续作用于整个包馅食品, 最后将逐渐下降的面皮开敞处进行水平挤压封 合。 由于最后才进行面皮的封合, 保证了馅料囊中的空气在上述的挤压中全部排出, 避免了 包馅食品内部空气残留过多的问题, 在后续对包馅食品进行冷冻或者蒸煮时, 也不会发生 破皮的现象。 0028 本方法应用在食品工业生产领域中, 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仿手工的成型包馅食品 的目的。在同一工位能实现了对包馅食品的多次挤压以及封合, 成型后的饺子外形与手工 捏合的包馅食品接近, 节省了传统工艺中还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捏合的工序。 0029 由于在模板上设置了柔性成型块, 柔性。

22、成型块直接与包馅食品的面皮进行接触,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5 4/11 页 6 在挤压的过程中, 由于馅料囊的挤压区受到水平挤压力, 所以馅料囊会胀大, 此时柔性成型 块受到馅料囊胀大的压力, 容纳馅料囊的凹腔处会发生变形, 从而能让馅料囊保持胀大的 状态不改变。而胀大后的馅料囊外形更接近于手工包合的食品外形。如果使用现有的刚性 成型模具, 则无法实现馅料囊胀大的目的。 0030 首先,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先对折然后平行推移, 相对于直接平行推移, 或先平行 推移然后对折, 更有利于饺子成型。这是由于, 在对折过程中, 面皮在馅料的重力作用下凹 陷, 通过对折, 使饺子肚。

23、更加容易成型 ; 0031 其次, 通过平行移动, 并且, 由于饺子肚首先受力, 使得饺子受到由下向上外力挤 压, 如此, 有利于饺子肚中残余气体向外排出 ; 0032 再次, 由于两成型模块相对的两侧面均固定设置有柔性成型块, 不但保证了饺子 在挤压过程中不会受损, 进一步, 为排出饺子肚中的残余气体提供了保证 ; 0033 第四, 柔性成型块上设置的凹腔, 为饺子成型提供了空间基础 ; 方便饺子成型 ; 0034 第五, 在柔性成型块上设置的凹槽, 方便了饺子肚中气体的排出, 而且, 使脱模后 的饺子更加接近手工形状 ; 0035 第六, 柔性成型块的厚度由中心向边缘递增, 充分保证了成品。

24、饺子的边缘皮薄, 更 进一步方便了气体的排除 ; 0036 第七, 在模座上设置旋转轴, 是为了成型模板的对折容易, 并, 不会错位 ; 0037 第八, 在模座上设置滑槽, 使旋转轴可以在滑槽内水平移动, 进一步限定了旋转轴 的移动轨迹, 不会使旋转轴左右摆动, 保证了饺子的排气和成形 ; 0038 第九, 在滑槽内设置的弹性部件, 包括拉簧或压簧, 都是为了使本机构首先实施对 折然后实施平行推移加压, 不会出现对折和平行推移同时进行情况发生, 保证了设备的正 常运行 ; 有效降低了饺子的报废率 ; 0039 第十, 设置旋转驱动装置和平行驱动装置, 是为了将对折和平行推移两个过程分 开, 。

25、充分保证了饺子成型, 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0040 第十一, 由于将柔性成型块的硬度为 5 度70 度, 不但可以面皮可以得到较为柔 和的捏合, 并且, 对于饺子的成型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41 图 1 为现有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工位结构示意图。 0042 图 2 为包馅食品柔性成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 3 为模板与柔性成型块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4 图 4- 图 8 为柔性成型装置包合过程示意图。 0045 图 9 为柔性成型块剖视图。 0046 图 10 为两模板旋转完成后的剖视图。 0047 图 11 为两模板带动柔性成型块封合的剖视图。 0048 图 12 。

26、为两柔性成型块单独封合的剖视图。 0049 图 13 为平移机构为拉簧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 14 为平移机构为压簧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 15 为柔性成型块上端高于模板的剖视图。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6 5/11 页 7 0052 图 16 为图 15 封合的结构剖视图。 0053 图 17 为图 15 柔性成型块单独封合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 18 为带整形机构的柔性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55 图 19 为图 18 中柔性成型块独立封合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 20 为夹持机构和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0057 附图中 : 面皮输入工位1, 注馅。

27、工位2, 成型工位3, 出料工位4, 环形轨道5, 模座6, 模板7, 柔性成型块8, 旋转轴9, 滑槽10, 拉簧11, 压簧12, 整形机构13, 凹腔14, 筋槽15, 夹 持机构 16,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输送带 19, 包馅食品 20。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实施例 1 0059 本发明所述的成型装置为包馅食品 20 柔性成型装置, 包括模座 6、 两模板 7、 设置 各模板 7 上的柔性成型块 8、 带动模板 7 与柔性成型块 8 一起旋转的旋转机构、 带动柔性成 型块 8 作往复平移运动的平移机构, 所述两模板 7 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至少一个柔 。

28、性成型块 8 连接有平移机构。 0060 模板 7 上设置有旋转机构, 旋转机构由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 ; 旋转机构包括分 别设置在两模板7底部的旋转轴9, 旋转轴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除了旋转轴9的结构以 外, 现有技术中其他可带动模板 7 旋转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此。 0061 模座 6 两侧设置有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过滑槽 10, 穿过滑槽 10 的旋转轴 9 所连接的模板 7 上连接有平移机构, 当平移机构带动模板 7 做水平往复运动时, 旋转轴 9 两端则在所对应的滑槽 10 内运动。当两个模板 7 均连接有平移机构时, 则两个旋转轴 9 与 模座 6 连接处均需要设置有。

29、滑槽 10。 0062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一端与柔性成型块 8 连接的弹性件, 柔性成型块 8 上还连接有 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 8 之间的压簧 12、 模板 7 外侧的拉簧 11 或柔性成型块 8 外侧的拉簧 11。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上述结构, 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现有技 术得出实现上述功能的任意技术方案, 例如弹片等。所述平移驱动机构为气缸等。 0063 当使用压簧 12 时, 由于压簧 12 是设置在两柔性成型块 8 之间, 而平移驱动机构是 设置在柔性成型块 8 的外侧, 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大于压簧 12 的拉力、 且水平力 方向与压簧 12 拉力方向相反时,。

30、 则两柔性成型块 8 分开, 当平移驱动机构传递的水平力小 于压簧 12 的拉力时, 两柔性成型块 8 则做相向运动直至完全贴合。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 构的带动下脱离于模板 7 运动而实现封合。 0064 当使用拉簧 11 时, 拉簧 11 一端连接在两柔性成型块 8 上, 另一端可以设置在除柔 性成型块 8 的任意位置, 当没有其他外力时, 柔性成型块 8 只受拉簧 11 拉力, 当柔性成型块 8上受到平移驱动机构的水平力大于拉簧11的力、 并且水平力方向与拉簧11拉力方向相反 时, 两模板 7 相互靠近直至贴合, 反之则两柔性成型块 8 分开。除了拉簧 11 和压簧 12, 其他 利用。

31、弹性形变实现平移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此装置上。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脱 离于模板 7 运动而实现封合。 0065 两柔性成型块 8 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 14, 凹腔 14 内纵向设置有筋槽 15, 柔性成 型块 8 的厚度自凹腔 14 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挤压过程中两柔性成型块 8 的上部边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7 6/11 页 8 缘会先接触, 然后再沿着边缘 - 中心的路径依次接触接触。平移机构此时安装在柔性成型 块8的下部, 所以当两柔性成型块8边缘接触到一定程度后, 由于其弹性特性, 柔性成型块8 的凹腔 14 增大。两柔性成型块 8 的凹腔 14 。

32、内壁分别设置有三根或两根筋槽 15。筋槽 15 的数量、 排列方式、 形状可根据需要做适当变化。 0066 本发明所述柔性成型块 8 的硬度为 5 度70 度。 0067 当两柔性成型块 8 处于闭合状态时, 俯视上述柔性成型块 8, 其中一柔性成型块 8 边沿中段向任一柔性成型块 8 凸出, 呈波浪状, 另一柔性成型块 8 边沿与其外缘相匹配。 0068 上述成型动作均在同一工位上完成。 0069 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以及驱动夹持机构 16 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

33、 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 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70 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过程为 : 将面皮放置于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成型装置的柔性成 型块 8 上, 面皮上放有馅料, 柔性成型块 8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形成 馅料囊, 翻折后的面皮外沿为开敞状态 ; 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挤压馅料 囊, 面皮外沿高度随馅料囊的挤压而逐渐下降, 最终面皮外沿在柔性成型块 8 的挤压下接 触并封合, 完成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

34、置的环形轨 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16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17、 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 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71 实施例 2 0072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型工 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的面 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35、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后的 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 7 带动两柔性成型块 8 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平 移。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 6 上 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持手臂、 左 夹持块17、 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 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73 实施例 3 0074 一体式仿手工。

36、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37、 中至少有一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8 7/11 页 9 个连接平移机构。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 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 持手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以及驱动夹持机构 16 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 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 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75 实施例 4 0076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

38、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 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

39、板 7 与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 8 嵌合、 粘 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 轨道运动。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 构16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17、 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 馅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77 实施例 5 0078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

40、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 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 7 。

41、与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 8 嵌合、 粘 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 7 上的旋转轴 9, 旋转轴 9的两端均与模座6相连。 模座6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 道运动。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以及驱动夹持机构 16 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 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 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

42、079 实施例 6 0080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9 8/11 页 10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

43、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 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 7 与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 8 嵌合、 粘 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 7 上的旋转轴 9, 旋转轴 9 的两端均与模座 6 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 6 两侧设置有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 过滑槽 10。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 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

44、包括夹持手 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以及驱动夹持机构 16 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 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置于 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81 实施例 7 0082 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

45、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 个连接平移机构。本发明所述模板 7 与柔性成型块 8 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 8 嵌合、 粘 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 7 上的旋转轴 9, 旋转轴 9 的两端均与模座 6 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 6 两侧设置有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

46、 过滑槽 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 7 之间的压簧 12、 设 置在模板 7 或柔性成型块 8 外侧的拉簧 11。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 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 6 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 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 18 以及驱动夹持机构 16 开 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 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83 实施例 8 0084 。

47、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成 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折后 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 后的面皮从内到边缘渐次封合, 成型 ; 所述模板7带动两柔性成型块8一起在水平方向相对 平移。所述的柔性成型装置还包括模座 6, 所述模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上, 所 述的两模板 7 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柔性成型块 8, 且两模板 7 分别通过旋转机构与模座 6 相连, 模板 7 和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带动下一起水平相对平移,。

48、 两模板 7 中至少有一个 连接平移机构。 本发明所述模板7与柔性成型块8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成型块8嵌合、 粘合、 栓接或铆接在模板 7 上。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模板 7 上的旋转轴 9, 旋转轴 9 的 两端均与模座 6 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模座 6 两侧设置有滑槽 10, 至少一个旋转轴 9 穿过滑 说 明 书 CN 102812976 B 10 9/11 页 11 槽 10。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两模板 7 之间的压簧 12、 设置在 模板 7 或柔性成型块 8 外侧的拉簧 11。所述两柔性成型块 8 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凹腔 14, 凹 腔 14 内纵向设置。

49、有筋槽 15, 柔性成型块 8 的厚度自凹腔 14 上沿向上部外沿逐渐增加。模 座 6 安装在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置的环形轨道上, 并沿环形轨道运动。在模座 6 上方设置 有夹持机构 16, 在模座 6 一侧设置有输送带 19, 所述夹持机构 16 包括夹持手臂、 左夹持块 17、 右夹持块18以及驱动夹持机构16开合的夹持驱动机构, 夹持驱动机构通过夹持手臂带 动两夹持块做纵向或横向运动。夹持机构 16 将成型后的包馅食品 20 放置于输送带 19 上 再进行后续的摆盘和包装工序。 0085 实施例 9 0086 新型一体式仿手工包馅食品 20 的成型方法, 将面皮放置于环形工位食品包馅装 置成型工位上, 柔性成型装置上的两模板 7 在旋转机构的带动下将面皮外沿向上翻折, 翻 折后的面皮外沿呈开敞的包合状态, 两柔性成型块 8 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水平相对平移, 翻折后的面皮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焙烤;制作或处理面团的设备;焙烤用面团 〔1,8〕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