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罩组合体及 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罩组合体及其组装方法,该灯罩组合体包括有褶皱式灯罩以及支撑件。
人们期望有这样一种灯罩组合体,其制作成本低;可以在拆分状态下运输,从而减少运输途中的损失,并降低运输和储存费用;同时又便于最终用户简易快速地组装。在现有技术中给出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它采用了若干可变形的钩件,在将灯罩的刚性支撑构件装到褶皱式灯罩上时,必须使每个钩件都产生变形,并且要推挤刚性支撑构件的成形环以越过这些钩件。当该成形环越过这些钩件的钩形端部之后,柔性钩件将不再变形并恢复到原位。接下来第二步操作是,将刚性支撑构件向回拉入每个钩件的固持凹坑内,此时,固持件的凹坑的唇形边产生变形,尔后快速回弹将支撑构件的成形环卡住。由于成形环卡在沿褶皱材料间隔分布的柔性钩件上,从而将具有褶皱材料的灯罩组合起来。
由此可清楚地看出,利用钩件的上述灯罩组合体具有诸多缺点。提供许多钩件并将其与褶皱式灯罩装在一起要增加制作费用。另外,在最终用户的组装过程中,分两步将支撑构件与变形钩件组合在一起显然会出现某些不便。
对大类362、小类352作初步的专利性检索时,得到下列一些专利文献,其中一些可能和本发明有一定关系,它们是:1986年8月12日授予Payne的美国专利NO.4,605,996;1986年11月25日授予Payne的美国专利NO.4,625,286;1991年2月19日授予Yeh等人的美国专利NO.4,994,949;1992年6月9日授予Hyland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21,312;1993年3月16日授予Hyland等人的美国专利NO.5,193,902;1994年5月10日授予Hyland的美国专利NO.5,311,415。
本发明为一改进的褶皱式灯罩组合体,它制作成本低;可以在拆分状态下运输,从而减少运输途中地损失,并降低运输和储存费用;同时最终用户通过一个动作就可简易快速地将支撑件安装到褶皱式灯罩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罩组合体,它仅包括三个部分,即一个褶皱式灯罩,一个柔性件,以及一个支撑件;但该灯罩组合体没有钩件之类的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而有效的由拆分状态组装灯罩组合体的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灯罩组合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灯罩组合体的底视图。
图3是灯罩组合体的支撑件的放大底视图。
图4为装入塑料套桶中待运输的褶皱式灯罩的侧视图。
图5为褶皱材料几乎展平时的局部视图,它示出了穿系柔性件的开孔,以及矩形开口,当褶处于正常位置时,这些矩形开口形成多个槽。
图6为柔性件穿过褶皱材料的开孔时的示意图。
图7为灯罩的横截面示意图,示出了组装灯罩组合体时支撑件未完全伸入灯罩时的情形。
图8类似于图7,但示出的是支撑件已在灯罩的槽中装卡就位时的情形。
图9为灯罩中的一个褶的局部分解视图,示出了支撑件的环圈(用横断面表示)即将在相应的槽中装卡就位时向外挤压灯罩的内侧面的情形。
图10类似于图9,但表示支撑件的环圈已在其相应的槽中装卡就位。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的灯罩组合体11大体上包括:灯罩13,将灯罩13支承在灯座(未示出)的刚性支撑件15,柔性件17。
该灯罩13包括一长条弹性褶皱材料19,它具有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3,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3以缝接、粘合之类的合适方法叠合而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连续弹性环带25。环带25的内侧面27形成了该环带及灯罩13的中央开口部29。
褶皱材料19,即环带25包括许多褶31,褶31具有向内伸向中央开口部29的内棱33和向外背离中央开口部29伸出的外棱35。褶31沿纵向自环带25的第一端36伸向第二端37。许多间隔分布的孔39沿一水平面贯通褶31,该水平面处于与褶皱材料19的第一端36邻近但又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一水平线41处。可以理解,褶皱材料19的第一端36也就是环带25和灯罩13的第一端36。在褶31的各内棱33上沿一水平面还开有若干槽43,但该水平面处于与第一端36隔开一定距离的第二水平线45处,这一距离要大于孔39与第一端36间的距离。
如前所述,褶皱材料19是弹性的,当在向外的力作用下,环带25自中央开口部29向外扩张时,环带25将向内朝向中央开口部29施加一反向力。褶皱材料19最好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成,即由适当的弹性可塑体如乙烯基塑料制成,以可塑体为衬底,在其外部叠铺一层合适的纤维织物。
柔性件17为一条细长的非弹性材料,比如说是一条绳或线之类,它穿过孔39且两端系在一起打成一个结状,从而将环带25在柔性件17处的扩张尺寸限制为某一给定内径“d”。
刚性支撑件15包括有一环圈49,其外径比环带25在柔性件17处的给定内径“d”大。如图1和图2所示,在灯罩组合体11组装好的情况下,环圈49伸入位于褶31的内棱31上的槽43内,并向外抵抗作用在弹性褶皱材料19的向内的反向作用力而将环圈49处的环带25固持住。这样,环圈49和柔性件17将环带25固持住,灯罩13自第一端36朝向第二端37方向向外张开。换言之,灯罩组合体处于组装好状态时,灯罩13大致呈一截头锥形状。
支撑件15最好包括一小环圈或套箍51,它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套在固定于灯座上的一螺纹件上。此外,支撑件15最好还具有拉条52,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套箍51和环圈49上。
最好是在工厂就将灯罩13和柔性件17装在一起,且在运输时将支撑件15与灯罩13在装运箱内分开。最好如图4所示那样,先把装有柔性件17的灯罩13装入塑料套桶53中,然后再和支撑件15一起装入装运箱内。这样,最终用户只需将下面两部分组装起来即可,即(1)已经装好柔性件17的灯罩13,(2)支撑件15。从下面的描述中可清楚地看出,将这两部分组装在一起,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快捷和容易的。
操作时,将组合在一起的灯罩13和柔性件17自套桶53中取出后,将其自正常位置倒置过来。然后如图7所示,将灯罩13的第一端36置于一支撑面55上。接下来将支撑件15通过环带25的第二端37装入中央开口部29,并沿向下方向挤靠环带25的内侧面27,同时使环圈49大致保持水平。可以理解,当支撑件15和环圈49如图9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向下移动时,环圈49的外棱将沿褶31的内棱33滑动,从而对内棱33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如图9中箭头“b”所示,直至环圈49到达槽43,此时,如图10所示,环圈49将卡入槽43内,从而完成了灯罩组合体11的组装。另外,还可进一步理解到,如上所述,当支撑件15向下移动时,环带25将自第一端36向第二端37张开,直至使组装的灯罩组合体11的环带25成为图8所示的截头锥形状。
从上面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的灯罩相比,该灯罩组合体及其组装方法的改进之处不仅在于不存在由制造和安装钩件带来的费用和不便,且运输费用减少,又因支撑件和灯罩的组装只须一个快速动作,使最终用户的组装更加简便。
尽管已结合优选实施例及优选操作方法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和显示,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还可对其作出多种改变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