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器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3年10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3-0074667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用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屏与驱动电路部分电连接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体显示屏(PDP)背面上的电极(例如,寻址电极)能够通过连接器(例如,软性印制电路:FPC)与驱动电路部分电连接。该连接器可以具有驱动器IC,用于响应驱动电路部分所产生的控制信号,向PDP的电极施加寻址电压。可以施加该寻址电压以在每一个像素上选择性的形成壁电压。
现在常用来向PDP提供电压的结构分为:直接在FPC构成的连接器上安装的膜上芯片(COF)和较COF廉价且结构紧凑的柔性线路板(TCP)。TCP具有与COF本质上相同的结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提供带有连接终端部分的FPC,用于分别将PDP的电极和驱动电路连接。FPC的连接终端部分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与PDP的电极电连接。如此构造FPC的连接终端部分,使其通过插接插入和内孔连接器的方式与驱动电路部分电连接。为FPC的每一个连接终端部分提供至少一个连接接线装置,用来将PDP的电极与驱动电路部分连接起来。
更为详细地,如此构造ACF,将其置于FPC地连接终端部分与PDP的电极之间,其内部的环氧树脂中散布有球型导电颗粒。这样,当把连接终端压到一起时,球型导电颗粒就能够与相对的连接终端部分和电极接触,从而形成电互接。
然而,在传统的ACF中,由于球型导电颗粒不仅散布在FPC的连接终端部分与PDP的电极相对的一个区域中,而且随机地散布在它的其它区域中,球型导电颗粒在这些其它区域中可能会相互聚结,从而在FPC的相邻的连接终端部分和PDP的电极之间导致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改进的互连能防止在相邻的FPC的连接终端部分和PDP的电极之间形成短路。
根据本发明示的一个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显示屏、用来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电路部分、用来将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电极与驱动电路部分电连接的连接器、以及用来将连接器与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电连接的互连器。该互连器可以包括一粘合层,其中有多个颗粒。该颗粒可以包括具有绝缘核、导电层和绝缘封装的颗粒。这里将这种颗粒称为小球。在有些小球中,绝缘封装可能会破碎、爆裂,或者以其他方式被损坏或去除。这种小球被称为导电小球,因为它们能够导电。未受损坏的小球被称为非导电小球,因为它们是绝缘的。在一个已经连接的实施例中,粘合层中可以散布有多个导电小球和多个非导电小球。可以将导电小球放置在基本位于连接器的线路与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电极相重叠的第一区域内,可以将非导电小球放置在基本至少位于该粘合层中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中。
导电小球可以包括覆盖了导电膜的绝缘珠子,并且当为了把驱动电极与连接器的线路相连接而把形成在导电膜上的绝缘被膜弄破时,至少一部分导电膜是可以暴露的。
珠子可以由聚苯乙烯制备,而导电膜可以包括在珠子上依次涂敷的Au和Ni。
非导电小球可以包括绝缘珠子、覆盖绝缘珠子的导电膜、以及形成在该导电膜上的绝缘被膜,并且可以进一步把它们放置于第一区域。
导电小球的尺寸可以大于非导电颗粒(包括,例如并非小球的非导电颗粒),并且优选地,导电小球尺寸可以为约4到约8μm,而非导电颗粒的尺寸可以为约1到约2μm。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屏;用来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的驱动电路部分;用来将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的电极与驱动电路部分电连接的连接器;用来将连接器与该等离子体显示屏电连接的互连器;和置于连接器的线路与PDP的电极之间以对其进行电连接的突起。
所形成的突起可以从线路和电极两者上突出,或从线路或电极上突出,并且优选地,从线路到电极的方向上,突起可以具有渐窄的截面。
该互连器可以包括粘合层和多个分散在粘合层中的非导电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来把连接器与等离子体显示屏电连接的互连器。该互连器可以包括粘合层和多个分散在粘合层中的非导电小球。
用来把连接器与PDP电连接的互连器可以包括粘合层、多个导电小球、和多个比该导电小球小的非导电颗粒,导电小球和非导电颗粒都散布于粘合层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经由互连器把驱动电极和结合了驱动IC的连接器的线路进行电连接的方法。该互连器可以包括粘合层和多个散布在该粘合层中的非导电小球。本方法可以包括把互连器放置到显示屏含有驱动电极的部分以及把连接器设置在显示屏的该部分上以便将驱动电极与连接器的线路重叠。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互连器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得置于驱动电极和线路之间的小球的绝缘被膜爆裂,从而使导电小球的一部分从绝缘被膜中暴露出来,以将驱动电极和线路进行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说明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用于将连接器与PDP连接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3A、3B、3C和3D为示意性说明形成图2中连接结构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将连接器与PDP连接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用于将连接器与PDP连接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如附图所示的细节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按照本文的使用方式,“爆裂”(burst)不仅指一种爆炸性过程,还指任何藉由去除外层以暴露内层的解体性过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等离子体显示屏11(PDP)、用来驱动PDP 11的驱动电路部分13、以及用来将PDP 11的电极12(例如,寻址电极)与驱动电路部分13电连接的连接器10。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10可以包括传统的COB,但并不局限于此类结构,且其可以包括TCP。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装配在传统的底板(未示出)上的PDP 11、位于该PDP 11外部的前盖(未示出)、和位于底板外部的后盖(未示出),利用紧固装置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可以为PDP 11提供延伸到其基板周边(11a,11b)的驱动电极(图1示出了延伸到PDP 11的下基板11b周边的寻址电极),以让驱动电极12能够经由连接器10与电路部分13电连接。凭借上述结构,可以利用来自驱动电路部分13的所需信号驱动该PDP。延伸到PDP 11的上基板11a周边的驱动电极(例如,放电维持电极)可以经由连接器10与驱动电路部分13电连接。
如上所述,驱动电路部分13形成为通用型,其含有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的电路元件,该印刷电路板安装底板未附在PDP 11上的一个表面上。
可以为连接器10的FPC 10a提供第一连接部分10d和第二连接部分10f,可以在FPC 10a上安装驱动器IC(集成电路)10b。第一连接部分10d可以具有排列于其上的线路10c以与驱动电极1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0f可以具有排列于其上的线路10e以与驱动电极12电连接。
第一连接部分10d可以适合于经由互连器20(例如,ACF)与驱动电极1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0f可以通过将连接器10的插入和内孔部分互相插接的方式,适合于与驱动电路部分进行电连接。
如图2所示,可以对互连器20进行构造,使得导电小球22仅排列在电极12与线路10c相对的空间中。这样,连接器10的第一连接部分10d就可以与PDP 11的驱动电极12连接。导电小球22可以散布在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备的粘合层21中。由此,导电小球22能够起到将电极12与线路10c连接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除电极12与线路10c相对的空间和设置导电小球22的空间以外的空间中,散布着非导电小球23。
当对电极12和线路10c施加压力使它们彼此靠近时,散布在粘合层21中的导电小球22便能成为将电极12和线路10c电连接的媒介(vehicle)。
优选地,导电小球22可以是基本呈球状的塑料(优选地为聚苯乙烯)珠子22a,其具有,例如,依次涂敷在其上的Ni和Au导电膜22b。可以在导电膜22b上形成绝缘被膜22c,从而当电极12与线路10c重叠时,在绝缘被膜22c爆裂时,可以用导电膜22b的暴露部分(与电极12和线路10c相对的部分)将电极12与线路10c电连接。可以用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爆裂的任何绝缘材料制备被膜22c,例如,明胶、干酪素、阿拉伯树胶、石花菜胶(gelidium jelly)、纤维素、乙烯基树脂、乙烯基塑料等。
小球23为非导电区域中的小球。小球22为导电区域中的小球。最初可以按照与小球22相同的方式构造小球23,但由于它们受到压力不足以破碎它们各自的绝缘被膜,因此它们仍保持不导电。它们可以包括涂敷在基本呈球状的塑料珠子23a上的导电膜23b,和在导电膜23b上形成的绝缘被膜23c。换言之,导电小球是受到破坏的(典型地通过施加压力进行人为破坏)非导电小球。
如图3A、3B、3C和3D所示,如上所述,可以利用一种工艺用互连器20把PDP 11的电极12和FPC 10的线路10c连接起来。
如图3A中所示,可以将含有散布在粘合层21中的非导电小球23的互连器20安排在PDP 11的电极12(或者FPC 10的第一连接部分10d)上。可将隔离膜25(可去除)设置在粘合层21的一个表面上。
如图3B中所示,为了能够把连接线路10c放到PDP 11的电极12上,可以改造PDP 11的下基板11b使其重叠在FPC 10的第一连接部分10d上。可以将隔离膜25从粘合层21上去除。
如图3C中所示,可以用带有多个热头(heat head)35a的加压装置35,从连接器10的外部,在线路10c放于电极12上的点,对第一连接部分10a加压。
如图3D中所示,位于电极12和线路10c之间的小球由于受到压力装置35所施加的压力可能会爆裂。因此,导电膜22b的一部分可能会从爆裂部分暴露出来,从而通过居间关系将驱动电极12与连接线路10c电连接。留在重叠的电极12与连接线路10c之间的区域的小球可以保持不导电并起到绝缘材料的作用。
因此,通过互连器20所得到的结构,小球22可以让电极12与连接线路10c电连接。小球23可以位于相邻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的邻近区域。这样,在相邻的PDP 11的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之间就不会发生短路。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用来将PDP 11与连接器10电连接的互连器40可以包括:基本位于连接器20的连接线路10c与电极12之间的导电小球41,和基本分散在连接器20的不处于连接器20的连接线路10c与电极12之间的区域的非导电颗粒42。非导电颗粒42可以具有不同于导电小球41的尺寸。在这里,可以按照与前面所述的相同方式将多个导电小球41和非导电颗粒42散布在粘合层41中。
导电小球41和非导电颗粒42可以基本上呈球状(包括椭球和类似形状),并且导电小球41可以优选地具有大约4到大约8μm的尺寸,而非导电颗粒42可以具有大约1到大约2μm的尺寸。
导电小球41可以具有与以上示范性实施例中同样的结构,而非导电颗粒42可以由SiO2、聚四氟乙烯、或聚合物珠子形成。
为了利用互连器40将PDP 11的电极12与连接器的连接线路10c连接,可以采用利用压力装置的热压法,如第一示范性实施例所述。。
如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互连器20一样,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导电小球41将电极12与线路10c电连接。可以将非导电颗粒42均匀分散于电极12与线路10c之间的区域中和其他区域中。这样,它们能够在导电小球41间起绝缘作用。因此,在相邻的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电连接时,就能够防止在相邻的PDP 11的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之间出现短路。
如图5所示,用来将PDP 11与连接器10电连接的互连器50可以包括均匀分散于粘合层51中的非导电颗粒52,如同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那样,粘合层51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制备。
在第三实施例中,突起55可以从连接线路10c或电极12(或两者)突出,从而将它们电连接。突起55可以从连接线路10c突出,且可以由诸如Au、Ni或类似的导电材料形成。可以将突起55配置得离驱动电极12越近其横截面越小。可选择地,突起55可以从电极12突出,在往线路10c的方向上具有渐小的横截面。
而且,为了利用互连器50和突起55将PDP 11的电极12与连接器的线路10c连接,可以采用利用压力装置的热压法,如上所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利用热压法连接电极12和线路10c时,通过由突起55所施加的压力,能够将非导电颗粒52从粘合层51中电极12和线路10c之间的区域中移开,并且同时,突起55能够接触到相对的电极12从而将它们电连接。
已移开的非导电颗粒42可以分布在突起55附近。这样,突起55、驱动电极12、和线路10c就能够保持绝缘。从而,在相邻的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电连接时,可以防止在相邻的PDP 11的电极12和连接线路10c之间出现短路。
可将上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应用于液晶显示(LCD)屏和其他平板显示器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电极上。
如上面提到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改进了的互连防止了相邻的FPC的连接终端部分和PDP的电极发生短路。
尽管已经参考优选的实施例具体地展示并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能够不背离本发明而对其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