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36694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8171.9

申请日:

2015.02.26

公开号:

CN104859280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F 9/10申请日:20150226|||公开

IPC分类号:

B41F9/10; B41M1/10

主分类号:

B41F9/10

申请人:

小森公司

发明人:

坂田大; 佐野博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4-035051 2014.02.26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代理人:

鹿屹; 李雪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从印版滚筒向橡皮滚筒或基材进行转印的转印工序以外的期间能防止版槽干燥。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印版滚筒(120),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2)的凹部;以及第一刮刀片(121),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印版滚筒(120)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具有将凹部中填充的油墨(2)转印到与印版滚筒(120)接触的橡皮布滚筒(110)上的受理工序,不执行受理工序时,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离开印版滚筒(120)的版面而形成覆盖印版滚筒(120)的版面的凹部的油墨(2)的膜,另一方面,在执行受理工序时,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与印版滚筒(120)的版面接触,除去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而仅残留凹部中填充的油墨(2)。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
照相凹版滚筒,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的凹部;以及
刮刀片,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
受理工序将所述凹部中填充的油墨转印到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接触的被转印部件上,由所述受理工序在所述被转印部件上形成所述油墨的功能性图案,
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在不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形成覆盖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的所述凹部的所述油墨的膜;以及
第二步骤,在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步骤的状态配合所述受理工序开始的时机,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
从所述第二步骤的状态配合所述受理工序结束的时机,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重复地接触或分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还包括上游侧刮刀片,所述上游侧刮刀片设置在比所述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能在接近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接近位置是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之间具有间隙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 筒的版面接触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定位于所述接近位置,在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表面形成厚度为所述间隙量的油墨的膜,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将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还包括:
上游侧刮刀片,设置在比所述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前端部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以及
刮板,设置在比所述上游侧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前端部配置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接近位置上,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刮板在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上形成厚度为所述间隙量的油墨膜,
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离开所述刮板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所述间隙量以上,进而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重复地接触或分离,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6.  一种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
照相凹版滚筒,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的凹部;以及
刮刀片,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
受理工序将所述凹部中填充的油墨转印到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接触的被转印部件上,由所述受理工序在所述被转印部件上形成所述油墨的功能性图案,
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位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的基准相位;
刮刀片驱动机构,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以及
控制机构,基于所述相位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所述基准相位控制所述刮刀片驱动机构,以便在不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并且在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

说明书

说明书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子技术(PE)领域中,正在研究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机。例如,在平板(平台)上配置薄片状的基材并进行印刷的平台型照相凹版印刷机中,将形成有布线图案的槽的凹版(照相凹版)安装在印版滚筒(照相凹版滚筒)的外周上,通过使刮刀片接触所述印版滚筒而在所述印版滚筒旋转的同时向上述凹版供给油墨,在向所述凹版的槽填充油墨的同时,从所述凹版刮除所述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且使外周卷绕有硅橡皮布的橡皮布滚筒(橡皮滚筒)边与上述印版滚筒接触边旋转,在将与上述印版滚筒的凹版的布线图案对应的油墨传递到所述橡皮布滚筒的硅橡皮布上之后,通过使上述橡皮布滚筒在所述平台上的基材上滚动,可以将所述橡皮布滚筒的硅橡皮布上的油墨转印到所述基材上(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86597号
但是,在前述这种照相凹版印刷机中,从印版滚筒向橡皮布滚筒转印后至从橡皮布滚筒向基材转印期间,存在为了调整橡皮布滚筒上转印的油墨的粘度而待机的工序,并且从印版滚筒向橡皮布滚筒的转印(受理)结束后至下次转印为止,存在进行基材的输送、新基材的设置以及所述基材的套准调整等工序。
可是,由于凹版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的槽的宽度极窄(约1~100μm),所以从印版滚筒向橡皮布滚筒进行转印(受理)的受理工序结束后至下一转印为止的期间,如果在印版滚筒上持续进行刮除(由刮刀刮除油墨),则布线图案的槽中填充的油墨有可能干燥固化。在布线图案的槽中填充的油墨干燥固化的状态下持续印刷运转时,由于基材上印刷的布线图案可能会产生缺损部分,所以在照相凹版印刷机进行了规定期间的印刷运 转时,需要清洗凹版,如上所述,布线图案的槽的宽度窄,因而凹版的清洗作业繁琐,给作业者带来巨大负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未进行从印版滚筒向橡皮滚筒或基材转印油墨的受理工序时,可以防止版槽中填充的油墨干燥。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中,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照相凹版滚筒,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的凹部;以及刮刀片,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受理工序将所述凹部中填充的油墨转印到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接触的被转印部件上,由所述受理工序在所述被转印部件上形成所述油墨的功能性图案,其中,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不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形成覆盖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的所述凹部的所述油墨的膜;以及第二步骤,在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此外,第二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第一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基础上,从所述第一步骤的状态配合所述受理工序开始的时机,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从所述第二步骤的状态配合所述受理工序结束的时机,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
此外,第三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重复地接触或分离。
此外,第四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第三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还包括上游侧刮刀片,所述上游侧刮刀片设置在比所述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能在接近位置和接触位 置之间移动,所述接近位置是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之间具有间隙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定位于所述接近位置,在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表面形成厚度为所述间隙量的油墨的膜,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将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定位于所述接触位置,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此外,第五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第三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基础上,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还包括:上游侧刮刀片,设置在比所述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前端部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以及刮板,设置在比所述上游侧刮刀片更靠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并且前端部配置在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之间具有间隙的接近位置上,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刮板在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上形成厚度为所述间隙量的油墨膜,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离开所述刮板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所述间隙量以上,进而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重复地接触或分离,在所述第二步骤中,使所述上游侧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
此外,第六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照相凹版滚筒,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的凹部;以及刮刀片,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受理工序将所述凹部中填充的油墨转印到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接触的被转印部件上,由所述受理工序在所述被转印部件上形成所述油墨的功能性图案,其中,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还包括:相位检测机构,检测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的基准相位;刮刀片驱动机构,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相对于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以及控制机构,基于所述相位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所述基准相位控制所述刮刀片驱动机构,以便在不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并且在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不执行受理工序时,通过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离开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形成覆盖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的所述凹部的所述油墨的膜,另一方面,在执行所述受理工序时,通过使所述刮刀片的前端部接触所述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除去所述凹部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因此在不执行受理工序时,照相凹版滚筒的凹部成为被油墨的膜覆盖的状态,从而可以防止所述凹部中填充的油墨干燥。由此,延长了印刷运转中对照相凹版滚筒的版面进行清洗的周期,提高了印刷品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要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4是以时序方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要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要部侧视图。
图7是以时序方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以时序方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板
2  油墨
100  照相凹版印刷机
110  平台
120  印版滚筒
121  第一刮刀片
122  第二刮刀片
123  刮板
124  凹版
130  橡皮布滚筒
141  控制装置
142  相位检测器
143  橡皮布滚筒位置检测器
144  第一刮刀片用气缸
145  第二刮刀片用气缸
146  刮板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100中,在平台110上装载支承有作为对象物的基材1,所述基材1为薄片状的树脂薄膜和柔性玻璃等。此外,在平台110的长边方向一侧(图1中的左侧),以使轴向朝着所述平台110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方式,能旋转地配置有印版滚筒(照相凹版滚筒)120,且所述印版滚筒120的外周上安装有套筒型的凹版(照相凹版)124,所述凹版124形成有作为凹部的布线图案的槽(宽度:约1~100μm,深度:约1~100μm),另一方面,外周卷绕有硅橡皮布的橡皮布滚筒(硅橡皮布滚筒)130,以能在与印版滚筒120接触的位置和位于平台110上的位置之间边旋转边移动的方式,能旋转地设置成轴向朝着平台110的宽度方向。所述橡皮布滚筒130能够在平台110的一端侧(图1中的左侧)和另一端侧(图1中的右侧)之间边旋转边移动,当所述橡皮布滚筒130位于平台110上的基材1上时,所述橡皮布滚筒130可以边和所述基材1接触边滚动。 以下,将印版滚筒120(凹版124)上的与橡皮布滚筒130接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将印版滚筒120的顶点设为0°时印版滚筒旋转角θB的位置)称为受理位置。
第一刮刀片121以其前端部能相对于印版滚筒120(凹版124)的油墨填充位置(将印版滚筒120的顶点设为0°时印版滚筒旋转角θ1的位置)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印版滚筒120。
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处于和凹版124接触的状态(合压位置)时,根据需要向凹版124与第一刮刀片121之间供给油墨2,伴随印版滚筒120的旋转,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在向凹版124的布线图案的槽供给(填充)油墨2的同时,可以将所述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从凹版124刮除。此外,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处于离开凹版124的状态(离压位置)时,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从凹版124离开后述的刮板123与凹版124之间的余隙(间隙)量以上。
此外,第二刮刀片122以其前端部相对于凹版124的油墨刮除位置(将印版滚筒120的顶点设为0°时印版滚筒旋转角θ2的位置。其中,θ1<θ2)能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印版滚筒120。
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处于和凹版124接触的状态(合压位置)时,伴随印版滚筒120的旋转,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可以将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从凹版124刮除。此外,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处于离开凹版124的状态(离压位置)时,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从凹版124离开后述的刮板123与凹版124之间的余隙(间隙)量以上。
此外,刮板123以其前端部相对于凹版124的油墨膜形成位置(将印版滚筒120的顶点设为0°时印版滚筒旋转角θs的位置。其中,θs<θ1)能接近移动或分离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印版滚筒120。刮板123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参照图6)。
刮板123的前端部处于接近印版滚筒120的状态时,刮板123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具有规定的余隙(例如0.03mm~0.1mm),伴随印 版滚筒120的旋转,可以在凹版124的表面(版面)上形成通过刮板123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的间隙的油墨2的膜(油墨膜),所述油墨2的膜的厚度为所述余隙量。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的控制装置141从检测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的各装置的成为动作基准的相位(以下称为基准相位)的相位检测器142,以及检测橡皮布滚筒130的位置的橡皮布滚筒位置检测器143输入检测信号,另一方面,向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和刮板用气缸146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使第一刮刀片121相对于印版滚筒120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所述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使第二刮刀片122相对于印版滚筒120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所述刮板用气缸146使刮板123相对于印版滚筒120接近移动或分离移动。
用图4和图5说明控制装置141的控制流程。另外,图5的(a)表示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处于离开凹版124的位置且刮板123的前端部处于接近凹版124的位置的状态,图5的(b)表示从图5的(a)所示的状态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接触凹版124的状态,图5的(c)表示从图5的(b)所示的状态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接触凹版124的状态,图5的(d)表示相对于图5的(c)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的状态。此外,图5中为便于说明在印版滚筒120的表面上形成油墨2的膜,夸张表示了油墨2的膜厚。
首先,图4所示的时刻t1表示前一次的受理工序结束后,凹版124的表面形成有油墨2的膜的状态,此时如图5的(a)所示,第一刮刀片121、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定位在离开凹版124的位置(离压位置),刮板123的前端部定位在接近凹版124的位置(合压位置)。另外,图5的(a)中的附图标记2c表示由残留在刮板123和印版滚筒120之间的油墨2形成的残留油墨。
在该状态下,控制装置141根据从橡皮布滚筒位置检测器143输入的信号检测出开始受理工序时,首先,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B的受理工序的开始时刻t5之前,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1的时刻t3对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输出指令,以 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与印版滚筒120接触。由此,如图5的(b)所示,在时刻t3成为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印版滚筒120接触的状态,开始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在此,配合受理工序开始的时机,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将时刻t3设定为: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开始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时,橡皮布滚筒130与凹版124接触而开始受理工序。另外,图5的(b)中的附图标记2a表示由第一刮刀片121刮除的油墨2形成的残留油墨。
接着,在受理工序的开始时刻t5之前,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2的时刻t4对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输出指令,以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与凹版124接触。由此,如图5的(c)所示,在时刻t4成为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和凹版124接触的状态,开始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在此,配合受理工序开始的时机,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将时刻t4设定为: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开始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油墨刮除位置时,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开始刮除油墨2,并且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开始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时,橡皮布滚筒130与凹版124接触而开始受理工序。另外,图5的(c)中的附图标记2b表示由第二刮刀片122刮除的油墨2形成的残留油墨。
随后,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B的时刻t5,橡皮布滚筒130与凹版124接触而开始受理工序,油墨2以和布线图案对应的状态被传递到橡皮布滚筒130的硅橡皮布上。如上所述,在分别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及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开始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θB时,开始所述受理工序。
接着,在受理工序的结束时刻t10之前,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1的时刻t8,对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输出指令,以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离开印版滚筒120。由此,如图5的(d)所示,在时刻t8成为第一刮刀片121的 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的状态(离压位置),结束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通过刮板123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的油墨2的膜维持覆盖凹版124表面的状态。在此,配合受理工序结束的时机,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将时刻t8设定为:结束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时,橡皮布滚筒130离开凹版124而结束受理工序。
然后,控制装置141对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输出指令,以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以规定时间间隔且预定的次数,重复地相对于印版滚筒120接触或分离(离合)。由此,时刻t8后的一段时间(例如印版滚筒120旋转一周期间),以规定时间间隔且规定次数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重复地相对于凹版124接触或分离,从而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上附着的油墨2返回凹版124(油墨回流)。
接着,在受理工序的结束时刻t10之前,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2的时刻t9,对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输出指令,以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由此,如图5的(a)所示,在时刻t9成为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的状态(离压位置),结束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通过刮板123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的油墨2的膜维持覆盖凹版124表面的状态。另外,配合受理工序结束的时机,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将时刻t9设定为:结束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油墨刮除位置时,结束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油墨2,并且结束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时,橡皮布滚筒130离开凹版124而结束受理工序。
然后,控制装置141对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输出指令,以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以规定时间间隔且预定的次数,重复地相对于凹版124接触或分离(离合)。由此,时刻t9后的一段时间(例如印版滚筒120旋转一周期间),以规定时间间隔且规定次数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重复地相对于凹版124接触或分离,从而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 部上附着的油墨2返回凹版124(油墨回流)。
随后,在时刻t10结束受理工序并使橡皮布滚筒130离开凹版124。在该时刻t10,成为油墨2的膜在凹版124的表面上从膜形成位置形成至受理位置的状态,而后,在图4所示的时刻t11,成为凹版124的表面遍布全周被油墨2的膜覆盖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当分别结束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及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油墨2的印版滚筒120上的位置到达受理位置时,结束受理工序。另外,从图4可知,在印刷运转时,刮板123通常处于合压位置(接近位置)。
在照相凹版印刷机100中,与上述的受理工序结束后的处理并行地执行如下工序:用相机读取橡皮布滚筒130上转印的油墨2的状态,进行粘度调整直至油墨2的粘度成为适于转印的半固化状态(粘度调整工序);当油墨2的状态成为适于转印的状态后,通过使橡皮布滚筒130从平台110的一端侧(图2中的左侧)向另一端侧(图2中的右侧)边旋转边移动而在基材1上滚动,从而将硅橡皮布上的油墨2转印到所述基材1上(转印工序、参照图2)。由此,将油墨2以和布线图案对应的状态转印到基板1上,从而印刷所述布线图案。
随后,输送印刷结束后的基材1(排出工序),另一方面,在平台110上装载支承新的基材1(基材设置工序),并进行基材1的套准调整(基材套准调整工序)之后,边使橡皮布滚筒130移动到与印版滚筒120(凹版124)接触的位置,边实施上述时刻t3以后的处理。进行这种受理工序以外的工序期间(不执行受理工序时。具体是从受理工序结束后至将橡皮布滚筒130移动到与印版滚筒120接触的位置为止的期间),本实施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维持由油墨2的膜覆盖印版滚筒120表面(版面的凹部)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刮刀片121构成上游侧刮刀片,由第二刮刀片122构成刮刀片,由相位检测器142构成相位检测机构,由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构成刮刀片驱动机构,由橡皮布滚筒130构成被转印部件,由控制装置141构成控制机构。
由此,按照本实施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100,进行受理工序以外的 工序期间,例如结束受理工序后,进行橡皮布滚筒130上转印的油墨2的相机读取、粘度调整,此外进行基材的输送、基材的设置以及基材的套准调整等期间,印版滚筒120成为待机状态,但是在这种待机状态的期间,由于印版滚筒120的表面被油墨2的膜覆盖,所以能防止版槽中填充的油墨2干燥。
伴随于此,由于能减少印刷运转时清洗凹版124的频率,所以能够提高印刷品的生产性。
此外,通过使刮板123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可以在轴向的足够范围内用油墨2的膜(干燥防止膜)覆盖印版滚筒120的凹部,并且如图6的(b)所示,由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时,漏出到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的两端侧而呈带状的油墨带2e被刮板123平整,如图6的(a)所示再次用作油墨2的膜,从而还能抑制油墨2的消耗量。
此外,通过使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重复地相对于印版滚筒120接触或分离以进行油墨回流,可以使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上附着的油墨2返回印版滚筒120,可以进一步抑制油墨2的消耗量。
(实施例2)
根据图7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上述实施例1例示了印版滚筒120设置有第一刮刀片121、第二刮刀片122和刮板123,本实施例取消了上述实施例1的刮板123,表示了印版滚筒120仅设置有第一刮刀片121和第二刮刀片122的示例。其他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以下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随着取消了图1等所示的上述刮板123,将第一刮刀片121形成为,其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二刮刀片122沿印版滚筒120的轴向的长度。
此外,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可以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在接触凹版124的合压位置、接近凹版124的接近位置以及离开凹版124的离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刮刀片121可以根据需要在供给(填充)油墨2的同时刮除油墨2,并且形成油墨2的膜。
在这种结构的本实施例中,处于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凹版124接触的状态时,伴随上述印版滚筒120的旋转,上述第一刮刀片121可以从凹版124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另一方面,处于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接近凹版124的状态时,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具有规定的余隙(例如0.03mm~0.1mm),伴随印版滚筒120的旋转,可以在凹版124的表面形成通过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的间隙的油墨2的膜,该油墨2的膜的厚度为所述余隙量。
而且,如图7所示,在前一次的受理工序结束后且下一受理工序开始以前的时刻t1,第二刮刀片122处于离压位置,另一方面,第一刮刀片121处于接近位置,在印版滚筒120的表面形成油墨2的膜。
在该状态下,控制装置141利用从橡皮布滚筒位置检测器143输入的信号而检测出开始受理工序时,首先,在受理工序的开始时刻t5之前,在时刻t3对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输出指令,以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与凹版124接触。由此,在时刻t3成为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与凹版124接触的状态,开始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
接着,在受理工序的开始时刻t5之前,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2的时刻t4对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输出指令,以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与凹版124接触。由此,在时刻t4成为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和凹版124接触的状态,开始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
此外,在受理工序的结束时刻t10之前,控制装置141在时刻t8对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输出指令,以使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离开印 版滚筒120并定位在接近位置。由此,在时刻t8成为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与凹版124接近的状态,结束由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油墨2通过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形成油墨2的膜。
接着,在受理工序的结束时刻t10之前,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输入的基准相位,在印版滚筒的旋转角为θ2的时刻t9对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输出指令,以使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由此,在时刻t9成为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离开凹版124的状态,结束由第二刮刀片122的前端部刮除凹版124的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通过第一刮刀片121的前端部和凹版124之间的油墨2的膜维持覆盖凹版124表面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刮刀片121构成刮刀片,由相位检测器142构成相位检测机构,由第一刮刀片用气缸144构成刮刀片驱动机构,由橡皮布滚筒130构成被转印部件,由控制装置141构成控制机构。
按照这种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也可以得到和上述实施例1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3)
根据图8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上述的实施例1表示了印版滚筒120设置有第一刮刀片121、第二刮刀片122和刮板123的示例,本实施例取消了上述实施例1的第一刮刀片121,表示了印版滚筒120仅设置有第二刮刀片122和刮板123的示例。其他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以下对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随着取消图1等所示的上述第一刮刀片121,刮板123构成为除了能形成油墨2的膜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供给(填充)油墨2。
此外,伴随上述印版滚筒120的旋转,从凹版124刮除凹版124的 槽以外的部分上附着的油墨2的构件,仅为第二刮刀片122。
另外,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刮刀片122和刮板123的运转状态(离合动作)与图4所示的上述实施例1中的运转状态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二刮刀片122构成刮刀片,由相位检测器142构成相位检测机构,由第二刮刀片用气缸145构成刮刀片驱动机构,由橡皮布滚筒130构成被转印部件,由控制装置141构成控制机构。
按照这种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与凹版124接触的构件仅为第二刮刀片122,所以能降低刀片的更换频率并且实现凹版124的长寿命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3中,表示了印版滚筒120安装有凹版124,且凹版124形成有作为凹部的布线图案的槽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在印版滚筒120的表面(版面)直接形成作为凹部的槽。
此外,上述的实施例1~3中表示了将橡皮布滚筒130作为被转印部件,从印版滚筒120(凹版124)向橡皮布滚筒130转印油墨2后,从橡皮布滚筒130向基材1转印油墨2的示例,但是也可以没有橡皮布滚筒130,而是将印版滚筒120保持成能接触基材1,从印版滚筒120(凹版124)直接向基材1转印油墨2,此时基材1成为被转印部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3中,表示了控制装置141根据从相位检测器142送出的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的基准相位而掌握印版滚筒120的旋转角的示例,但是相位检测器142也可以根据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的基准相位来检测旋转的印版滚筒120的相位,或根据照相凹版印刷机100的基准相位来检测旋转的橡皮布滚筒130的相位,并输出检测出的相位。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3中,表示了在受理工序结束后至下一受理工序为止的期间(例如从时刻t14返回时刻t3的期间),处于凹版124的表面被油墨2的膜覆盖的状态且边使印版滚筒120旋转边待机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在受理工序结束后,成为凹版124的表面被油墨2的膜覆盖 的状态,随后直至返回时刻t3的处理为止的期间,在印版滚筒120停止旋转的状态下待机。在时刻t11以后至返回时刻t3的处理的期间,如果停止印版滚筒120的旋转,则能够抑制刮板123(实施例2中为第一刮刀片121)的两侧形成的油墨带2d(参照图6)的成长,可以进一步抑制油墨2的消耗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良好地应用于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

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照相凹版印刷机和照相凹版印刷机的运转方法,在从印版滚筒向橡皮滚筒或基材进行转印的转印工序以外的期间能防止版槽干燥。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包括:印版滚筒(120),版面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油墨(2)的凹部;以及第一刮刀片(121),设置成前端部能相对于印版滚筒(120)的版面接触移动或分离移动。所述照相凹版印刷机具有将凹部中填充的油墨(2)转印到与印版滚筒(120)接触的橡皮布滚筒(110)上的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