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6347856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4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0358.0

申请日:

2015.11.03

公开号:

CN105211350A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51103|||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A23F3/08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黄山市祁门华盛茶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腊梅; 张明华; 张国慧; 许强

地址:

245000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路公桥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代理人:

叶绿林;杨大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包括顺次连接的鲜叶输送机、萎凋机、揉捻机组、解块机、智能发酵室,第一电热烘干机;所述第一电热烘干机后面连接有输送分配机,所述输送分配机对茶叶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等级的茶叶,并通过后续的进一步制形,从而得到不同茶形的红茶,且整条生产线布局紧凑,生产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红茶加工领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包括顺次连接的鲜叶输送机(1)、萎凋机(2)、揉捻机组(3)、解块机(4)、智能发酵室(5),电热烘干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热烘干机(6)后面连接有输送分配机(7),所述输送分配机(7)内从上到下设置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所述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的网孔分别为8目和9目;所述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将输送分配机(7)从上到下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层出料口后方顺次连接有第二电热烘干机(8)、回潮散热机(9)和隧道式红外提香机(10);所述第二层出料口的后方顺次连接有螺形烘胚机(11)和一组双曲炒干机(12);所述第三层出料口的后方顺次连接有自动理条机(13)和单层烘干机(1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理条机(13)的出料口连接有振动筛分机(18),振动筛分机(18)的筛网网孔为10目,振动筛分机(18)在筛网的上下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上层出料口与单层烘干机(14)连接;下层出料口顺次连接有整形机(15)和箱式红外提香机(16)。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网(72)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筛网(73),第三筛网(73)的目数为18目,所述第一筛网(71)、第二筛网(72)、第三筛网(73)将输送分配机从上到下划分成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低四层,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四层出料口与副茶收集装置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形烘胚机(11)设置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双曲炒干机(12)设置有3台,螺形烘胚机(11)的两个出料口的后方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双曲炒干机(12),该两双曲炒干机(12)的出料口与另外一个双曲炒干机(12)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形烘胚机(11)的烘锅深度为40cm。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块机(4)设置有振动筛网,振动筛网的网孔为8目,所述振动筛网将解块机(4)划分为上下两层,在每一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智能发酵室(5)内至少设置有两组发酵台,所述解块机(4)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智能发酵室(5)内的其中一组发酵台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红茶是我国主要茶类,近些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红茶热,不但产销量大幅提升,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多。目前主要有:红毛茶(再精加工制成功夫红茶)、红毛峰茶、红香螺茶、红松针等等。通常是根据不同时期芽叶的大小来区分制作不同茶形的,在早春,芽叶刚长出来的时候,一芽或一芽一叶的时候,比较适合做红松针,再长大至一芽两叶的时候,比较适合做红毛峰,再大一点的茶叶,可以选择做红香螺,春茶末期的大叶,只能做红毛茶,并再经过筛选、分切,制成不同等级的红茶。因此,现有的红茶制形是严格按照茶叶的生产阶段来区分制作的。然而,在春茶后期,由于茶叶的生长存在差异,不同的植株,芽叶的大小老嫩有差异,就算是同一植株上,也存在大小不一的芽叶。如果这些芽叶统一拿来做红香螺或是红毛茶,未免有点浪费,不能很好的发挥柔细芽叶应有的价值。
同时,目前在我国红茶主产区,基本上是一条生产线制作一种红茶,随着多功能生产线的发明成功,如何在一条多功能生产线上制作各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是一项值得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解决现有红茶生产线制得的茶形单一,分类不精细,难以制作不同形态品种红茶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包括顺次连接的鲜叶输送机、萎凋机、揉捻机组、解块机、智能发酵室,第一电热烘干机;所述第一电热烘干机后面连接有输送分配机,所述输送分配机内从上到下设置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 网和第二筛网的筛孔分别为8目和9目;所述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将输送分配机从上到下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层出料口后方顺次连接有第二电热烘干机、回潮散热机和隧道式红外提香机;所述第二层出料口的后方顺次连接有螺形烘胚机和一组双曲炒干机;所述第三层出料口的后方顺次连接有自动理条机和单层烘干机。
为进一步对茶叶进行细分,从而制得更好的茶形,所述自动理条机的出料口连接有振动筛分机,振动筛分机的筛网网孔为10目,振动筛分机在筛网的上下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上层出料口与单层烘干机连接;下层出料口顺次连接有整形机和箱式红外提香机。
为去除输送分配机中茶叶的碎屑,所述第二筛网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筛网,第三筛网的目数为18目,所述第一筛网、第二筛网、第三筛网将输送分配机从上到下划分成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低四层,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四层出料口与副茶收集装置连接。
为制得更好的螺形红茶,使螺形更紧实,所述螺形烘胚机设置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双曲炒干机设置有3台,每台设置有两口炒锅。螺形烘胚机的两个出料口的后方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双曲炒干机,该两双曲炒干机的出料口与另外一个双曲炒干机连接。
为对不同嫩度的茶叶进行区分发酵,从而得到更好的红茶品质,所述解块机设置有振动筛网,振动筛网的目数为8目,所述振动筛网将解块机划分为上下两层,在每一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智能发酵室内至少设置有两组发酵台,所述解块机的两个出料口分别与智能发酵室内的其中一组发酵台连接,进行不同时间发酵。
所述萎凋机优选为冷风、热风两用萎凋机,该机运用电热吹风方式萎凋,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设定萎凋温度与时间。
所优选的揉捻机组,由4台65型揉捻机串联组成,进行连续化揉捻作业。此外,该揉捻机组也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可设定揉捻时间,加压方式,揉捻转数,进行连续智能化揉捻作业。
所述解块机优选为振动解块分筛机,该机通过8目筛网,对茶叶进行解块筛分。
所述智能发酵室,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通过控制内设的红外增温器,超声波加湿器,定时供氧机和排风机,大功率空调等设备,调节发酵室的温度、湿度、供氧排气状况,促使红茶发酵可控智能化。
所述电热烘干机,该机设有温控装置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可根据需要设定温度以满足不同茶叶的烘干需求。
所述自动理条机优选为电热10-14多槽自动理条机,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通过设定自动理条机的温度来满足理条、整形、固形的要求,进行毛峰茶、针形茶制形作业。
所述回潮散热机优选为箱体式6层连续转动回潮散热机,该机上方为进料口,通过输送带向机内输入回潮茶叶,最底下层为出料口,将回潮好的芽叶输出并通过输送带将茶叶传入下道工序。由于底层盛叶板均设有吹风机,不断向机内吹入冷风,所有该机散热回潮效果好,是制红毛峰茶较好的散热回潮散热机械。
所述提香机,有两种,一种是隧道式提香机,一种是箱式红外提香机,所述隧道式提香机采用电热加微波的提香形式,即能起到提香作用,又能对茶叶进行杀菌处理。所述箱式红外提香机内置红外发热体,经通电后产生电热和红外光,使茶叶内外水均匀散发并促进其芳香物质的形成与转化,提高茶叶香气。同时,两中提香机均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设定提香温度与时间,进行智能化提香。
所选用的螺形烘胚机比现有的螺形烘胚机的烘锅深度更深,深度为40cm,该深度能够使红茶在烘胚制形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后发酵处理,使制得的红茶颜色更深,表面更加油润,并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控制螺形烘胚机的转数。
所选用的双曲炒干机,为双炒锅连体电热炒干机,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对双曲炒干机的温度及炒手的炒动次数和幅度进行调节,满 足双曲炒干机不同炒制阶段温度、幅度和次数的要求。所以制出的茶香气高,滋味浓,螺形紧实,色、香、味、形,品质均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条生产线能够一次制得多种红茶,根据茶叶原料的大小老嫩在线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大小老嫩的茶叶制得不同的茶形,使制得的茶叶更加匀称,口感一致性更好。与传统制形后分级不同,传统制形后的分级不能改变茶形,只能对同一茶形进行分级。而不同老嫩的茶叶其最后的烘干程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嫩叶来说,烘的太干,就容易断碎,使优质茶叶得率低。而茶叶含水率过高,又会影响茶叶的保质期。传统制茶工艺均采取折中的烘干程度,然而,最后的提香温度和时间对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这就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保质期。本发明通过在线对茶叶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大小的茶叶制成不同的茶形,采用不同的烘干提香方法和温度,不但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而且还会增加经济效益。所述输送分配机结构简单,筛分效果好。此外,萎凋、发酵、初烘、复烘、制形、烘胚、整形等关键工序都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设定温度、时间,这样可根据不同的鲜叶老嫩设定不同的时间和温度,提高茶叶色、香、味、形的品质。所述揉捻机组配置了智能调节装置,能根据不同鲜叶设定时间、加压方式,揉桶转速,从而为红茶后道制形、整形工序奠定了良好基础。所述箱体式和隧道式提香机分别用于红松针茶和红毛茶提香,这样不仅达到了良好提香效果,而且对这种茶的保型有一定作用。该生产方法由于实现多茶类连续化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15-20%,节能15-20%,提高功效30-40%。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生产线连接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和3的生产线连接框图。
图3为本发明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图一
图4为本发明生产线的平面布置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中鲜叶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输送分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自动理条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如图1、3至7所示,包括将鲜叶输送至萎凋机2中的鲜叶输送机1,萎凋机2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将茶叶输送至揉捻机组3上方,使茶叶进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揉捻机组3的下方的出料输送带通过提升机17将揉捻好的茶叶输送至解块机4的进料斗内。通过解块机4对茶叶进行解块,解块机4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智能发酵室5连接,将茶叶输送至智能发酵室5进行发酵。发酵室5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第一电热烘干机6相连将发酵好的茶叶输送至第一电热烘干机6进行初烘。所述电热烘干机6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输送分配机7相连,所述输送分配机7内从上到下设置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所述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的目数分别为8目和9目;所述第一筛网71和第二筛网72将输送分配机7从上到下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在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层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第二电热烘干机8连接,第二电热烘干机8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回潮散热机9连接,回潮散热机9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隧道式红外提香机10连接。所述第二层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螺形烘胚机11连接,螺形烘胚机11后连接有一组双曲炒干机12;所述第三层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自动理条机13连接,自动理条机13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单层烘干机14连接。还设置有中央控制柜19,用于设定生产线中各设备的生产参数。
为使制得的螺形更加紧实,所述螺形烘胚机11设置有两个出料口,所述双曲炒干机12设置有3台,螺形烘胚机11的两个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分别与一个双曲炒干机12,两个双曲炒干机12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设置在其后的一个双曲炒干机12连接。
所述萎凋机2优选为冷风、热风两用萎凋机,该机运用电热吹风方式萎 凋,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设定萎凋温度与时间。
所优选的揉捻机组3,由4台65型揉捻机串联组成,底部设置有茶叶输送带,方便将揉捻好的茶叶输出至解块机4内。所述提升机17分别对每台揉捻机间隔进行加料,使揉捻好的茶叶能够持续的输出。进行连续化揉捻作业。此外,该揉捻机组3也与中央控制柜19连接,中央控制柜19可设定揉捻时间,加压方式,揉捻转数,进行连续智能化揉捻作业。
所述解块机4优选为振动解块分筛机,对茶叶进行解块并去除碎末。
所述智能发酵室5,通过中央控制柜程控内设的红外增温器,超声波加湿器,定时供氧机和排风机,大功率空调等设备,调节发酵室温度、湿度、供氧排气状况,促使红茶发酵可控智能化。
所述电热烘干机6,该机设有温控装置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可根据需要调节温度以满足不同茶叶的烘干需求。
所述自动理条机13优选为电热10-14多槽自动理条机,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中央控制柜通过设定自动理条机的温度来满足理条、整形、固形的要求,进行毛峰茶、针形茶制形作业。
所述回潮散热机9优选为箱体式6层连续转动回潮散热机,该机上方为进料口,通过输送带向机内输入回潮茶叶,最底下层为出料口,将回潮好的芽叶输出并通过输送带将茶叶传入下道工序。由于底层盛叶板均设有吹风机,不断向机内吹入冷风,所有该机散热回潮效果好,是制红毛峰茶较好的散热回潮散热机械。
所述隧道式提香机10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设定提香温度与时间,进行智能化提香。
所述螺形烘胚机11设置有4个烘锅,所选用的螺形烘胚机11的烘锅比现有的螺形烘胚机的烘锅深度更深,深度为40cm,该深度能够使红茶在烘胚制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酵,使制得的红茶颜色更深,表面更加油润,并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控制螺形烘胚机的转数。
所选用的双曲炒干机12,为双炒锅连体电热炒干机,每台设置有2口炒锅,其与中央控制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柜对双曲炒干机的温度及炒手的炒动次数和幅度进行调节,满足双曲炒干机不同炒制阶段温度、幅度和次数的要求。所以制出的茶香气高,滋味浓,螺形紧实,色、香、味、形,品质均优。
采用上述生产线制作多种红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鲜叶由鲜叶输送机输送至萎凋槽进行冷热定时萎凋,萎凋温度,春茶40-42℃,夏秋茶38-40℃。萎凋时间,春茶吹自然风2-3小时,吹热风4-5小时。夏秋茶改为吹冷风2-3小时,吹热风3.5-4小时,之后将萎凋好的茶叶经提升机17输入揉捻机组进行揉捻。春茶因芽叶较柔嫩,故采用中揉方式,揉捻时间45分钟,其中轻揉10分钟,重揉30分钟,松揉5分钟,夏秋茶因芽叶易粗老,纤维素含量高,故采用重揉方式,揉捻时间55分钟,其中轻揉15分钟,重揉35分钟,松揉5分钟并将揉好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往解块机进行解块。揉捻的时间根据鲜叶的大小适当调整,一般大茶叶要求长时重揉,小茶叶要求短时轻揉。将解块后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春茶期间,将智能发酵室温度、时间、供氧排气分别定格为:温度37-38℃,湿度88-90%,发酵时间4-5小时,每隔10分钟供氧排气一次,当发酵至叶色变红,甜酵香显露,即由提升机传入第一电热烘干机初烘。春茶初烘温度125-130℃,时间6-7分钟,夏秋茶初烘温度120-125℃,时间5-6分钟。当初烘至含水率在30~35%之间时,再由提升机输送至输送分配机对茶叶进行筛选分级。
其中,所述输送分配机经筛选后,第一层的茶叶个头最大,适合做红毛茶,因此,将输送分配机第一层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第二电热烘干机烘干,春茶电热烘干机温度设定为110-115℃,时间6分钟,夏秋茶温度100-105℃,时间5分钟,当复烘至含水率为15~20%后再经提升机输入回潮散热机进行散热回潮。春茶回潮时间60分钟,以吹自然风回潮,夏秋茶因气温高,增长回潮时间80分钟左右,并以吹冷风方式加速散热回潮。将回潮后的芽叶经提升 机传入隧道式红外提香机进行提香得红毛茶。春茶提香温度115-120℃,时间4-5分钟,夏秋茶提香温度降为110-115℃,时间3-4分钟,提香后的红毛茶含水率为6-6.5%。
所述输送分配机通过筛选,其第二层的茶叶大小比较适合做红香螺,因此,将第二层的茶叶经提升机输送至螺形烘胚机进行制形,螺形烘胚机的深度为40cm,运转速度为18~23转/分钟。该螺形烘胚机的深度比传统的螺形烘胚机要深,通过此螺形烘胚机,在对茶叶制形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对茶叶进行后发酵处理,使茶叶的颜色加深,得到的干茶更加油润。采用螺形烘胚机制形的温度与时间设定为:春茶105-110℃,时间22-25分钟,夏秋茶100-105℃,时间20-22分钟,当制形后的茶叶含水率为20~25%时,即停止制形。然后将茶叶均匀分配通过提升机输送到两台双曲炒干机中进行整形,双曲炒干机中进行整形的温度和时间设定为:春茶85-90℃,时间1.2-1.5小时,夏秋茶80-85℃,时间1-1.2小时。采用低温慢炒方式,使其形成螺形。然后将两台双曲炒干机中的茶叶合拼,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另一台双曲炒干机中进行固形提香,为增加固形力度,将抄手炒动幅度调至48度,炒动次数49转/分钟。双曲炒干机中进行固形的温度、时间设定为:春茶72-75℃,时间1.8-2小时。夏秋茶固形温度70-72℃,时间1.5-1.6小时,应用长时低温整形方式,使其螺形紧结,黑乌油亮。所述螺形烘胚机每次制形进入螺形烘胚机的茶叶量在10Kg左右,通过制形后由于烘胚失水,螺形烘胚机输出的茶叶为8Kg左右,分给两台双曲炒干机,每台平均获得4Kg的茶叶;整形又要失水减重每台只有2.5Kg,为此必须用两个双曲炒干机整形茶叶合拼为一锅进行固形,以致符合双曲炒干机载容重量和炒制量进行固形提香。
所述输送分配机经筛分,其第三层的茶叶比较适合做红毛峰,因此,将第三层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自动理条机中进行理条,春茶理条温度为85-90℃,时间30-35分钟。夏秋茶理条温度85℃,时间30-35分钟,采用低温理条方式使其形成细条状。然后通过提升机输送至单层烘干机中进行复烘提香制得红毛峰。选用单层烘干机复烘红毛峰茶有两个好处,一是固态烘干, 不损伤峰苗及芽毫,第二热温稳定,内含水挥发均匀,有利于内含芳香物质转化形成,对提高香气有利。复烘温度与时间,春茶为105-110℃,3-4分钟,夏秋茶100-105℃,2-3分钟,使干茶含水率在6.5%左右。
当然,本条生产线对于比较细小的芽叶,也同样适用,在进入输送分配机后,细小茶叶会通过第一筛网落入第二层或者更下一层。
实施例2:
如图2至7所示,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所述第二筛网72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筛网73,第三筛网73的目数为18目,所述第一筛网71、第二筛网72、第三筛网73将输送分配机从上到下划分成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低四层,每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四层出料口与副茶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自动理条机13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连接有振动筛分机18,振动筛分机18的筛网网孔为10目,振动筛分机18在筛网的上下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自动理条机13中的茶叶经振动筛分机18进一步筛分,其上层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单层烘干机14连接,用于制作红毛峰;其下层出料口的茶叶适合做红松针,因此,所述振动筛分机18下层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整形机15连接,整形机15的结构与自动理条机结构一致,整形机15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与箱式红外提香机16连接,用于制作红松针。将振动筛分机18下层的茶叶通过提升机输送至整形机中进行整形,春茶整形温度62-65℃,时间23-25分钟,夏秋茶整形温度60-62℃,时间20-23分钟,让低温慢慢紧结针形。最后在箱式红外提香机中进行复烘提香得红松针。提香是红松针品质形成重要工序,本方法采用箱式红外提香机,以固态方式提香。春茶提香温度88-90℃,时间7-8分钟,夏秋茶为85-88℃,5-6分钟。按此法制成的红松针茶外形色泽乌润带金黄毫,有一股淡雅花香。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2至7所示,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所述解块机4设置有振动筛网,振动筛网的网孔为8目,所述振动筛网将解块机4 划分为上下两层,在每一层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智能发酵室5内至少设置有两组发酵台,所述解块机4的两个出料口通过提升机17分别与智能发酵室5内的其中一组发酵台连接,并分开以不同时间进行发酵。
所述解块机在进行解块的同时将茶叶筛分成两级。然后通过提升机分别输送至智能发酵室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湿度条件同实施例2,但发酵时间不同,对于大于8目的茶叶,要求发酵时间为4.5-5小时,对应小于8目的小茶叶来说,发酵时间为4-4.5小时,这样更有利于对不同的茶叶进行不同发酵控制,以便后面制作出的红茶颜色、茶形更好,口感更佳,其他同实施例2。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包括顺次连接的鲜叶输送机、萎凋机、揉捻机组、解块机、智能发酵室,第一电热烘干机;所述第一电热烘干机后面连接有输送分配机,所述输送分配机对茶叶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等级的茶叶,并通过后续的进一步制形,从而得到不同茶形的红茶,且整条生产线布局紧凑,生产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红茶加工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