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和终
端设备。
背景技术
安卓(Android)原生系统包括平台化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包括硬件驱动
(kernel)层、框架(applicationframework)层以及应用(applications)层等,
可以理解的,分层的好处是使用下层提供的内容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服务,屏
蔽本层及以下层的差异,当本层及以下层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到上层。也就
是说各层各司其职,各层提供固定的服务接入点SAP(ServiceAccessPoint)。
其中,硬件驱动层主要与底层硬件相连,用于向框架层上报硬件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包括触摸的位置、触摸区域大小等;框架层用于接收硬件驱动层上
报的硬件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封装,以供应用层调用,例如,框架层可
以根据接收到的硬件反馈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按下了主页键,并将这个信息上
报给应用层;应用层则根据框架层上报的信息执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根据
框架层上报的主页键按键信息执行打开主页的操作。
在现有技术的触摸——显示事件中,包括如下过程:首先,运行硬件驱
动层中的触摸屏驱动去获取触摸事件,触摸事件包括触摸的位置、触摸的时
间等;然后,硬件驱动层将触摸事件信息上报给框架层,框架层将触摸事件
信息处理、封装,包括,触摸事件的位置、时间、触摸事件的类型(包括落
手点、移动点、抬手点),滑动的速度,加速度等;之后,框架层将处理过
的信息上报给应用层,应用层再根据上述信息执行图像数据的处理,例如,
执行显示新的图像的操作。具体的,应用层的图像处理包括构图、绘图、图
层合成等;最后,应用层将合成好的图像数据再通过框架层发送给硬件驱动
层中的显示驱动,在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上
完成图像显示。这个触摸——显示的过程经过层层处理,是一个非常固定的
方式。
然而,在处理重复性构图的操作时,按照现有显示流程势必要把每一个
触摸动作都从驱动层层层上报到应用层,再由应用层处理后,层层发回到驱
动层,最后才能完成显示,这一过程会造成大量的冗余处理操作,消耗大量
的系统资源。这里所说的重复性构图,是指连续的多帧构图中大部分构图是
重复的,只有少量元素发生变化的构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以解决使用现有
终端设备在触摸——显示流程中处理具有重复性构图的操作时,冗余操作过
多、造成系统响应时间长、显示效率低以及功耗消耗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包括:
框架层发送第一触摸点数据给应用层;当应用层根据所述第一触摸点数
据判断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后,则向所述框架层发送指令信息,所述指令
信息包括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框架层的信息,并将生成的显示
列表发送给所述框架层;所述第一触摸点数据包括第二触摸点数据;
所述框架层根据所述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
并根据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所述显示列表绘制图像,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
包括触摸点的位置坐标和时间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
括:
所述框架层根据从所述共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对用户操
作的下一个位置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所述显示列表绘制预测
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框架层若根据从所述共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获知所
述用户操作为急停操作,则停止显示所述预测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
包括:
硬件驱动层获取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后,还将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发送
到所述共享内存中。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
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所述框架层则向所述应用层发送用
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应用层的指令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框架层发送第一触摸点数据给应用层,当应用层根据所
述第一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后,则向所述框架层发送指令
信息,所述指令信息包括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框架层的信息,
并将生成的显示列表发送给所述框架层;所述第一触摸点数据包括第二触摸
点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所述框架层根据所述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所述
第二触摸点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所述显示列表绘制图像,所
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包括触摸点的位置坐标和时间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
还包括预测单元,用于所述框架层根据从所述共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触摸点
数据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位置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所述显示
列表绘制预测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急停单元,用于所述框架层若根据从所述共
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获知所述用户操作为急停操作,则停止
显示所述预测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
备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将硬件驱动层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发送到所
述共享内存中。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
块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所述框架层则向所述应用层发送用
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应用层的指令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通过框架层发送触
摸点数据,应用层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
后,向框架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指令信息,并
将生成的显示列表发送给框架层,框架层根据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
第二触摸点数据,并根据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从而在具有
重复性构图的操作时,将滑动绘制控制权从应用层转移到框架层,由相比应
用层更接近底层硬件的框架层绘制图像(即,近屏绘图),使得终端设备显示
路径得到了优化,提高了终端设备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终端设备的
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
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
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包括终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等。
图1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
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框架层发送第一触摸点数据给应用层;当应用层根据所述第
一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后,则向框架层发送指令信息,所
述指令信息包括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信息,并将生成的显
示列表发送给框架层。
其中,框架层接收硬件驱动层发送的触摸点数据包括触摸点的位置坐标
和时间信息等,该位置坐标可以为触摸点所处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框架
层接收到触摸点数据后,可以在终端设备框架层中设置相应算法用以根据触
摸点的位置坐标和时间信息获取触摸点的横坐标速度和纵坐标速度,或相应
方向的加速度,或触摸点是落手点(down)、移动点(move)、抬手点(up)
等信息,经过上述处理获得第一触摸点数据,该第一触摸点数据包含触摸点
的位置坐标、时间信息,还包括根据框架层设置的相应算法获取的触摸点的
横/纵坐标速度、相应方向的加速度、触摸点状态信息(落手点、移动点或者
抬手点)等信息,将该第一触摸点数据发送给应用层,即框架层发送给应用
层的触摸点数据为经过相应处理后得到的第一触摸点数据。第二触摸点数据
为存储于共享内存中的触摸点数据,该第二触摸点数据包含触摸点的位置坐
标、时间信息。因此,第一触摸点数据包括第二触摸点数据,即第二触摸点
数据为第一触摸点数据的子集。
其中,应用层根据框架层发送的第一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进入
滑动状态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触摸点数据规律模型,根据该规律模型中存
储的触摸点数据规律特征及相应的用户操作终端设备模式,获知终端设备是
否进入滑动状态,可选的,在预设时间内(例如,0.1秒,0.05秒),若多个
触摸点的坐标在预设范围内发生了移动(例如,触摸点的坐标从屏幕底部移
动到了屏幕中部,或者触摸点的坐标从屏幕左侧移动到了屏幕右侧),则判断
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可以理解的,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包括用户
拉伸的滑动手势、水平、垂直、斜向的滑动手势等。可以理解的,当应用层
获得单个触摸点数据时,不会认为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
现有技术中,总是由应用层根据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将绘
制图像发送到框架层后进行显示,即使在操作重复性构图时,依然按照上述
方法进行显示处理,尤其在用户操作为滑动状态时,重复性构图的情况特别
普遍,比如,桌面的左右拨动操作,操作中左右两屏的内容并没有发生构图
的改变。而在本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则向框架层发送指令
信息和生成的显示列表,其中,该指令信息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由应
用层转交到框架层,即框架层根据该指令信息完成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后
的图像绘制,该显示列表包括形成终端设备最终显示的图像的各组件的内容
信息。举例而言,在终端设备主屏进行左右滑动,该主屏中包含多个应用图
标和主屏背景图,则对应的,在应用层获取到左右滑动对应的触摸点数据时,
根据该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为滑动状态,则由应用层生成显示列表并发
送给框架层,此时的显示列表包含各应用图标、主屏背景图。
步骤102、框架层根据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
并根据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
其中,在android系统的硬件驱动层中包含了共享内存驱动(shared
memorydriver),框架层可以通过运行共享内存驱动获得共享内存的数据。
其中,框架层根据指令消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从而实
现主动获取触摸点数据进行图像绘制,以提高终端设备跟手性。该共享内存
中存储着用户操作中对应的多个触摸点数据,可以供框架层直接获取。
可选地,框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对用户操作的下
一个位置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绘制预测图
像,用以提升终端设备响应速度。根据获取的第二触摸点数据对用户操作的
下一个位置进行预测具体可以为,首先获取上一次终端设备垂直同步信号
(v-sync)的时间,然后根据当前时间计算下一次垂直同步信号到来的时间,
通过第二触摸点数据对应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等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位置
进行预测。
可选地,在框架层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预测图像时,框
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第二触摸点数据进行判断用户操作是否为急停
操作,该急停操作为用户停止在终端设备上的滑动操作但手指并未离开终端
设备触摸屏,即此时终端设备仍可以检测到触摸点数据,可以在终端设备中
设置相应的算法用以根据触摸点数据判断用户操作是否为急停操作,框架层
若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获知用户操作为急停操作,则停止
显示预测图像,以防预测图像超出用户实际操作。
其中,在上述步骤中,应用层可以获取到用户操作中对应的第一触摸点
数据,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触摸点数据进行滑动状态判断,以及框架层根据滑
动绘制控制权转交指令信息,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显
示列表绘制图像,其中应用层获取第一触摸点数据和框架层获取第二触摸点
数据的具体实现过程为,终端设备的硬件驱动层获取用户操作中对应的触摸
点数据后,将触摸点数据通过框架层发送给应用层的同时,还存储到共享内
存中供框架层直接获取触摸点数据,即第一触摸点数据为通过框架层对从硬
件驱动层获取的触摸点数据进行处理后的触摸点数据,第二触摸点数据包括
硬件驱动层获取的触摸点数据以及将硬件驱动层获取的触摸点数据直接存储
于共享内存中的触摸点数据。
进一步地,当用户停止滑动操作,终端设备不再显示重复性构图时,即
终端设备需要新的显示列表时,框架层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
根据该第二触摸点数据检测用户操作状态,若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
框架层则向应用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应用层的指令信
息,从而恢复现有技术的显示流程。可选的,根据触摸点面积减小、触摸点
位置靠近边界等信息,设置相应的算法用以判断用户操作是否为抬手状态。
本实施例,在应用层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触摸点数据判断终端设备进入滑
动状态后,向框架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指令信
息,并将生成的显示列表发送给框架层,框架层根据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
中获取第二触摸点数据,并根据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从而
在具有重复性构图的操作时,将滑动绘制控制权从应用层转移到框架层,由
相比应用层更接近底层硬件的框架层绘制图像(即,近屏绘图),使得终端设
备显示路径得到了优化,提高了终端设备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终端
设备的功率损耗。
下面采用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
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
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获取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数据。
终端设备的输入装置,如触摸屏检测到用户的触摸事件,硬件驱动层运
行触摸屏驱动将触摸事件转变为机器可读的触摸点数据,将触摸屏数据通过
框架层发送给应用层,同时发送到共享内存中,共享内存对触摸点数据进行
保存。
S202、应用层判断所述触摸事件是否为滑动状态,若是则执行S203,若
否则执行S206。
具体地,应用层根据获取到的用户操作中对应的触摸点数据判断是否进
入滑动状态。
S203、应用层向框架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
指令信息,并将生成的显示列表发送给框架层。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S204、框架层判断滑动绘制控制权是否转交,若是
则执行S205,若否则执行S206。
具体地,框架层接收应用层发送的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
架层的指令信息和应用层生成的显示列表,框架层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场景识
别,以识别滑动绘制控制权是否转交,即确定是否应用层根据获取到的用户
操作中对应的触摸点数据判断获知进入滑动状态,若是,则使用框架层进行
图像绘制,若否,则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正常图像绘制流程进行处理。
S205、框架层根据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触摸点数据,并根据触
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应用层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
架层时,绘制图像显示无需再由硬件驱动层通过框架层向应用层发送触摸点
数据后,由应用层进行图像绘制再发送到框架层后进行显示,而是由框架层
直接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触摸点数据,由框架层根据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进
行图像绘制。
S206、应用层根据显示列表和从框架层获取的触摸点数据绘制图像。
S207、显示绘制的图像。
运行显示驱动,将绘制的预测图像转变为绘制图像在显示屏上显示。
本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的硬件驱动层获取到用户操作中对应的触摸点
数据,应用层根据该触摸点数据判断是否进入滑动状态,若进入滑动状态,
则向框架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指令信息和其生
成的显示列表,框架层接收上述信息后进一步判断滑动绘制控制权是否转交,
若是,则由框架层直接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触摸点数据,根据触摸点数据和显
示列表绘制图像,并进行显示,从而在具有重复性构图的操作时,将滑动绘
制控制权从应用层转交到框架层,由框架层进行绘制图像,使得终端设备显
示路径得到了优化,提高了终端设备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终端设备
的功率损耗。
图3为本发明终端设备显示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
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框架层会根据触摸点数据和显示列表进行
预测绘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获取触摸事件对应的触摸点数据。
S302、应用层判断所述触摸事件是否为滑动状态,若是则执行S303,若
否,则执行S310。
S303、应用层向框架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框架层的
指令信息,并将生成的显示列表发送给框架层。
可选的,S304、框架层判断滑动绘制控制权是否转交,若是则执行S405,
若否,则执行S310。
S305、框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触摸点数据判断用户操作是否为
急停操作,若否,则执行S306,若是,则执行S308。
其中,在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触摸点数据判断用户操作是否为急停
操作时,是根据触摸点数据以及预先设置的触摸点数据规律模型进行判断而
获知的。该触摸点数据规律模型中存储有触摸点数据特征和与其相对应的用
户操作。
S306、框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触摸点数据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
位置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预测图像。
通过获取的触摸点数据根据预测算法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位置进行预
测,并进行预测图像绘制,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响应速度和跟手性。
S307、显示绘制的图像。
运行显示驱动,将绘制的预测图像转变为绘制图像在显示屏上显示。
S308、立即停止显示绘制的预测图像。
其中,当判断为急停操作时,则立即停止即将显示到终端设备上的预测
画面,防止预测画面超出实际的用户操作。
S309、框架层若检测到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框架层则向应用层发送用
于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应用层的指令信息。
即当框架层识别出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则由应用层控制抬手后的惯性
移动过程使用正常流程绘图。
S310、应用层根据显示列表和从框架层获取的触摸点数据绘制图像。
上述S301~S304具体实施过程与实施例二中S201~S204相同,此处不再
赘述。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当框架层判断获知滑动绘制控制权下
移时,框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触摸点数据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位置
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显示列表绘制图像绘制预测图像,终端
设备显示层对绘制的预测图像进行显示,从而使得当用户操作到达下一个位
置时,该用户操作对应的图像可以直接得到显示,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响应
速度和跟手性,当框架层根据从共享内存中获取的触摸点数据判断用户操作
为急停操作,则立即停止对预测图像的显示,从而防止预测画面超出用户实
际操作,解决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中滑动效果的跟手性问题。
图4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
的装置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发送模块11用于将第
一触摸点数据由框架层发送给应用层,当应用层根据所述第一触摸点数据判
断终端设备进入滑动状态后,则向所述框架层发送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
包括指示将滑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框架层的信息,并将生成的显示列表
发送给所述框架层;所述第一触摸点数据包括第二触摸点数据;处理模块12
用于所述框架层根据所述指令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取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
并根据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和所述显示列表绘制图像,所述第一触摸点数据
包括触摸点的位置坐标和时间信息。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
的装置在图4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12可以包括
预测单元121,用于所述框架层根据从所述共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触摸点数
据对用户操作的下一个位置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位置数据和所述显示列
表绘制预测图像。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
的装置在图5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12可以包括
急停单元122,用于所述框架层若根据从所述共享内存中获取的所述第二触
摸点数据获知所述用户操作为急停操作,则停止显示所述预测图像。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
的装置在图4、图5和图6所示装置结构的基础上,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
括如图7所示的获取模块13,用于将硬件驱动层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摸点数据
发送到所述共享内存中。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4-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处理模块12还用于,若检测
到所述用户操作的抬手状态,所述框架层则向所述应用层发送用于指示将滑
动绘制控制权转交给所述应用层的指令信息。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
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
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
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
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
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
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
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
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
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
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
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
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
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
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