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肥地力的土壤修复肥料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肥地力的土壤修复肥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工、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不
断加剧,由于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不仅降
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间接危害的人体健康。
而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主要通过工程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其中工程修复法主
要包括改土法、电动修复、土壤淋洗和热处理法等,工程治理措施通常适用于污
染面积小、严重污染物且易扩散的土壤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根本从根本上改良土
壤,但是治理成本高,并容易形成二次污染,还可能破坏土壤结构,易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植物修复技术通常成本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但植
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耐性有限,只适用于中等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同时一种植
物通常只能修复某一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而且有可能活化土壤中的其他重金
属,对于多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污染效果不佳,超富集植物生长缓慢,通常修
复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快速修复土壤污染的要求。
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化学性质稳定,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
有效性,同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原料广泛、成本低,使其在治理污染土壤
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价值。为此,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以生物炭为固载基质的
土壤修复肥料,为土壤污染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培肥地力的土壤修复肥
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培肥地力的土壤修复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棉粕36-40、生
化黄腐酸9-13、松针叶粉13-15、胶冻样芽孢杆菌2-3、沸石粉、甲酸钙1-3、
焦磷酸钠2-3、赤桉树皮33-36、菱铁矿渣17-19、褐铁矿渣17-19、桔皮75-78、
EM复合微生物菌剂6-7、水适量。
所述土壤修复肥料的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桔皮、赤桉树皮晾晒干燥后与菱铁矿渣混合,置于密闭煅烧炉中,
在氮气氛下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380-420℃,保温20-30分钟后加入褐铁
矿渣,保持温度反应30-40分钟,再将温度降至280-300℃,向密闭煅烧炉中不
断通入氧气,30分钟后取出煅烧产物,震荡摇晃8-10分钟后过20目筛,得到
磁性生物炭粉末备用;
(2)将棉粕、生化黄腐酸、松针叶粉、胶冻样芽孢杆菌混合投入发酵池中,
加水保持发酵堆含水量在50-60%,发酵25-27天后取出发酵物料,并压榨过滤,
得发酵固体残渣和发酵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发酵液与甲酸钙、焦磷酸钠混合后加热至60-70℃,搅
拌10-15分钟后再加入步骤1所得生物炭粉末,浸渍60-80分钟,浸渍期间对发
酵液采用超声辐照,超声频率为20-30kHz,功率为50-80W,时间为90-120分钟,
浸渍完成后用纱布过滤,得到浸渍生物炭备用;
(4)将步骤3所得浸渍生物炭与步骤2所得发酵固体残渣、EM复合微生物
菌剂、沸石粉以及其他剩余物料混合后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备用;
(5)使用频率为30-40kHz,功率为10W的超声波对步骤4所得颗粒辐照
45-55分钟,称量后包装,即得本发明土壤修复肥料。
本发明修复肥料的使用方法为按照20%-25%的重量比例与常规肥料混匀后
施入土壤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是:
制备过程中使用同重量比例的菱铁矿渣和褐铁矿渣与生物质混合煅烧,可以
通过产物间的再利用,更为高效的获得高磁性的生物炭,并借此大幅增加生物炭
表面活性,提高吸附性,增加了对土壤有害成分的富集能力,配合有机和无机填
料的作用起到养分供给和土壤修复的双重功能。
制备过程中浸渍期间的超声辐照可将生物炭内孔隙中的空气排出,提高发酵
液内溶质在生物炭中分散的均匀程度,缩短浸渍时间。
制备过程中第二次超声辐照可以增加造粒后肥料颗粒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
了脱氢酶活性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本发明的土壤修复肥料具有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功能,满足了土壤尤
其盐碱土壤生产粮食对微量元素肥料的特别需求,添加的胶冻样芽孢杆菌与发酵
料协同施入土壤中可破坏硅铝酸盐的晶格结构、难溶性磷化合物等,增进了土壤
肥力,并诱导作物增强抗寒、抗旱、抗病和抗逆能力,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培肥地力的土壤修复肥料,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棉粕36、
生化黄腐酸9、松针叶粉13、胶冻样芽孢杆菌2、沸石粉、甲酸钙1、焦磷酸钠
2、赤桉树皮33、菱铁矿渣17、褐铁矿渣17、桔皮75、EM复合微生物菌剂6、
水适量。
所述土壤修复肥料的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桔皮、赤桉树皮晾晒干燥后与菱铁矿渣混合,置于密闭煅烧炉中,
在氮气氛下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380℃,保温20分钟后加入褐铁矿渣,保
持温度反应30分钟,再将温度降至280℃,向密闭煅烧炉中不断通入氧气,30
分钟后取出煅烧产物,震荡摇晃8分钟后过20目筛,得到磁性生物炭粉末备用;
(2)将棉粕、生化黄腐酸、松针叶粉、胶冻样芽孢杆菌混合投入发酵池中,
加水保持发酵堆含水量在50%,发酵25天后取出发酵物料,并压榨过滤,得发
酵固体残渣和发酵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发酵液与甲酸钙、焦磷酸钠混合后加热至60℃,搅拌10
分钟后再加入步骤1所得生物炭粉末,浸渍60分钟,浸渍期间对发酵液采用超
声辐照,超声频率为20kHz,功率为50W,时间为90分钟,浸渍完成后用纱布过
滤,得到浸渍生物炭备用;
(4)将步骤3所得浸渍生物炭与步骤2所得发酵固体残渣、EM复合微生物
菌剂、沸石粉以及其他剩余物料混合后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备用;
(5)使用频率为30kHz,功率为10W的超声波对步骤4所得颗粒辐照45分
钟,称量后包装,即得本发明土壤修复肥料。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价值,发明人选取了一块轻微污染的水稻试验
田,其中一半在种植水稻期间仅使用普通肥料作为对照组,另一半使用本发明修
复肥料与普通肥料混合种植作为实验组,种植期间对土壤采样分析,结合水稻产
量如下:
对照组
实验组
|
土壤有效氮含量(mg/kg)
50.67
61.87
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87.88
97.12
土壤有效钾含量(mg/kg)
135.31
170.51
土壤CEC(cmol/kg)
10.87
12.12
水稻产量(kg/亩)
470
507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使用了本发明土壤修复肥料后,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明显增
加,土壤肥力得到提升,同时土壤污染水平降低,离子交换量增加,并最终提高
作物的产量,对土壤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