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存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嵌入式存储器
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例如信息通信设备特别是便携终端等个人用小型
设备的迅速普及,要求例如存储器和逻辑电路等构成该设备的元
件实现例如更高的集成度、更高的速度以及更低的耗电等更高的
性能。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我们将光存储器引进。为此,我们
提出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
置,其中设置的栅极电极、固体电解质层、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半导
体层,当向栅极电极施加脉冲电压时,可移动离子在固体电解质
层与半导体层之间移动,并且至少一部分半导体层的导电型发生
变化。根据上述变化,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阻状态改变,
数据被写入或擦除,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包括盘套、写保护缺口、读
写磁头加载窗口、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反力矩弹簧装
置、盘片、主轴、索引孔和盘槽,所述盘套设置有写保护缺口以
及设置在一侧的读写磁头加载窗口,所述读写磁头加载窗口一侧
设置有反力矩弹簧装置,所述反力矩弹簧装置一侧设置有传动轴
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一侧的传动手臂,所述传动手臂一侧设置有读
写磁头,所述读写磁头一侧设置有盘槽以及设置在盘槽一侧的主
轴,所述主轴一侧设置有索引孔,所述盘槽上设置有盘片,所述
盘片内部设置有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一侧的栅极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与传动手臂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手臂与读写
磁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栅极电极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
一绝缘层一侧的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
第一电极一侧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一侧设置有固体电解质层。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可
移动离子在固体电解质层与半导体层之间移动来改变所述半导体
层的导电型,从而写入或擦除数据并且保持这些状态。因此,降
低了耗电,并且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的盘片结构示意
图。
图中:1、盘套;2、写保护缺口;3、读写磁头加载窗口;4、读
写磁头;5、传动手臂;6、传动轴;7、反力矩弹簧装置;8、盘片;9、
主轴;10、索引孔;11、第一绝缘层;12、盘槽;13、基板;14、栅
极电极;15、固体电解质层;16、第二电极;17、第二绝缘层;18、第
一电极;19、半导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专利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
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专
利。
如图1-2所示,一种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包括盘套1、
写保护缺口2、读写磁头加载窗口3、读写磁头4、传动手臂5、
传动轴6、反力矩弹簧装置7、盘片8、主轴9、索引孔10和盘槽
12,所述盘套1设置有写保护缺口2以及设置在一侧的读写磁头
加载窗口3,所述读写磁头加载窗口3一侧设置有反力矩弹簧装
置7,所述反力矩弹簧装置7一侧设置有传动轴6以及设置在传
动轴6一侧的传动手臂5,所述传动手臂5一侧设置有读写磁头4,
所述读写磁头4一侧设置有盘槽12以及设置在盘槽12一侧的主
轴9,所述主轴9一侧设置有索引孔10,所述盘槽12上设置有盘
片8,所述盘片8内部设置有基板13以及设置在基板13一侧的
栅极电极14。
本发明专利嵌入式存储器的测试装置,其中设置的栅极电极
14、固体电解质层15、第二电极16、第一电极18和半导体层19,当向栅
极电极14施加脉冲电压时,可移动离子在固体电解质层15与半
导体层19之间移动,并且至少一部分半导体层19的导电型发生
变化。根据上述变化,第一电极18与第二电极16之间的电阻状
态改变,数据被写入或擦除,因此,降低了耗电,并且提高了可
靠性。
其中,所述传动轴6与传动手臂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手臂5与读
写磁头4固定连接,该做法的好处是避免在工作状态中有脱落现象发生。
其中,所述所述栅极电极14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1以及设置在
第一绝缘层11一侧的半导体层19,所述半导体层19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
18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18一侧的第二绝缘层17,所述第二绝缘层17一侧
设置有固体电解质层15,该做法的好处是结构紧凑,避免可移动离子移动
混乱。
其中,所述固体电解质层15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16,该做好的好处
是电极避免干扰,影响正常工作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专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
明专利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专利不受上
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
专利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
专利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
本发明专利范围内。本发明专利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