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菜栽培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紫菜栽培业主要在潮间带海域发展,栽培的总面积在2万公顷(30万亩)以上,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方条型的框架结构筏架(参见图1),设置于潮间带,两端的两条桩缆1和两侧边缆5相连接,用直径1.6~2.2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绳索,浮竹4直径6~10cm,间距2~4m,浮竹4的两端绑有支腿3,形成为完整的框架式筏架结构。总的来说,所用的器材过于粗大,风浪中阻力巨大,海上劳作艰辛,材料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旧式筏架的上述不足,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潮间带的轻型抗风浪紫菜新型栽培筏架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设置于潮间带,浮竹与网相间设置,具有支腿结构;网与网之间通过网帘的边绳互相链接(不设边缆),两端的桩缆用直径为1.2~1.4cm的、单条结构聚丙烯或聚乙烯绳索,浮竹直径4~5cm,浮竹间距4~6m;其中:所述网帘的最多层数可以为18层,至少为1层。
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的应用,远比传统筏架轻便,以轻型化减少风浪地阻力来提高抗风浪性能,改用单条桩缆使筏架能够翻转因而更适合于机械化采收,既可应用于育苗也可应用于栽培,应用于育苗,以6~12层网帘重叠张挂为佳,至少2层,最多为18层;应用于栽培,采用单层网帘张挂,育苗和栽培的生产操作与传统筏架相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与传统筏架相比,本发明采用网与网互相链接的形式构建栽培筏架,通过合理的轻型化来减少风浪阻力,加强栽培筏架的抗风浪性能。如以加强的网帘边绳代替传统筏架两侧粗壮的边缆,以单条桩缆代替双条桩缆,以直径4~5cm细浮竹代替直径6~10cm粗浮竹,以4~6m浮竹间距代替2m浮竹间距,减少了浮竹和支腿的用量。
2.与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传统筏架结构相比,本发明更加轻便,栽培器材大幅度减少,材料成本仅为原结构的20%~30%,操作更加省力,更适合于机械化采收,而且海上抗风浪性能优良,进入实际生产应用的增产节支潜力巨大。
3.经过多年的试验表明,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紫菜轻型栽培筏架,既可以用于育苗也可以用于成菜栽培,适用范围广。本发明经过改进和优化的筏架结构已臻完善,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传统栽培筏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栽培筏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用于栽培:如图2所示,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设置于潮间带,浮竹与网相间设置,具有支腿3结构;其特征是:不设边缆,用网与网互相链接的方法以网帘6的边绳2来代替,两端的桩缆1均为单条结构,用直径1.2~1.4cm的聚丙烯绳索,视风浪大小而定(本实施例的直径采用1.2cm的聚丙烯绳索),浮竹直径为4~5cm(本实施例直径为5cm),浮竹间距为4m;支腿结构同常规筏架。
本实施例用于栽培时采用单层网帘6张挂,以轻型化减少风浪的阻力来提高抗风浪性能,应用时远比传统筏架轻便(材料成本仅为原结构的30%),获得了预期效果。改用单条桩缆使筏架能够翻转因而更适合于机械化采收,栽培的生产操作与传统筏架相同。
实施例2
用于育苗:与实施例1轻型抗风浪紫菜栽培筏架的桩缆绳索,浮竹直径、浮竹间距不同之处在于:两端的桩缆1用直径1.4cm的聚乙烯绳索,浮竹直径为4cm,浮竹间距为6m,网帘在育苗期的重叠张挂;
本实施例,试用于育苗时所述网帘6的层数可以为6~18层,尤其是以6~12层网帘重叠张挂,效果十分良好,其8批共30亩紫菜苗网的出苗密度全部都达到了优质苗网的标准。育苗的生产操作与常规育苗筏架相同,但远比常规育苗筏架轻便(材料成本仅为原结构的20%),轻型减少了阻力因而抗风浪性能优良,而且更适合于机械化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