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99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5995A21申请号201410254994X22申请日20140603A61K36/8905200601A61K9/08200601A61P25/02200601A61K35/5620060171申请人登封市科创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地址452470河南省登封市嵩阳路69号72发明人朱建丽54发明名称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57摘要一种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其原料药材分别是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本发明所述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具有。
2、通络止痛的功效,对面部神经痛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995ACN104055995A1/1页21一种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分别是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药酒,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步骤二将以上各药与。
3、白酒,白糖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30日;步骤三浸泡30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权利要求书CN104055995A1/2页3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的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背景技术0002面部神经痛,一般也叫“三叉神经痛”,也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4、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络止痛功效的外用中药药酒,用于治疗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对于面部神经痛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05本发明所述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原料药材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
5、得出的,各组份配伍合理,具有较好的效果。0006为达到通络止痛的功效,本发明选择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治疗面部神经痛。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0007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明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
6、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0008生牡蛎【性味与归经】成,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具有滋阴、养血、补五脏、活血、充肌等功效。1益阴潜阳。用于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潮热盗汗。收敛固涩。治疗虚汗、滞下、遗精。3软坚散结。可治疗结肿、包块、痰火瘰疬。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0009生白芍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说明书CN。
7、104055995A2/2页4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0010生甘草生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0011粉葛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钱,能。
8、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属足阳明胃经药,治伤寒发热,鼻干口燥,目痛不眠,疟疾热重。盖麻黄、紫苏专能攻表,而葛根独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阳气郁遏于脾胃之中,状非表症,饮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发热如火,以此同升麻、柴胡、防风、羌活,升阳散火,清肌退热,薛立斋常用剂也。若金疮、若中风、若痉病以致口噤者,捣生葛根汁,同竹沥灌下即醒,干者为末,酒调服亦可。0012赤芍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001。
9、3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0014为达更佳使用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该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0015步骤二将以上各药与白酒,白糖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30日。0016步骤三浸。
10、泡30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0017本发明所述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0018具体实施方法0019本发明所述治疗面部神经痛的外用中药药酒,其原料药材分别是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0020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丹参30份、生牡蛎30份、生白芍30份、生甘草30份、粉葛15份、赤芍15份、香附18份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0021步骤二将以上各药与白酒,白糖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30日;0022步骤三浸泡30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说明书CN1040559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