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2072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0454.9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号:

CN104069291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8申请日:2014062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8; A61P25/02

主分类号:

A61K36/888

申请人:

林荣芳

发明人:

林荣芳; 苑克进

地址: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东路西3号文登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菖蒲4~8%、升麻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菖蒲4~8%、升麻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说明书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神经瘫痪。面神经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可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通常急性起病,面神经麻痹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部分患者麻痹前1-2日有病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瘫侧齿龈。面神经炎还可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如舌味觉消失、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痉挛等症状。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激素、抗病毒及维生素类促进神经恢复及理疗辅助,且遗留后遗症,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经济上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 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菖蒲4~8%、升麻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豨莶草、老鹳草、马钱子、王不留行、寻骨风、石香葇、钩藤、刺五加、枸骨叶、马兰根、九里香、石菖蒲、升麻、蓝布正、了哥王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豨莶草11、老鹳草11、马钱子9、王不留行5、寻骨风7、石香葇8、钩藤7、刺五加6、枸骨叶5、马兰根6、九里香4、石菖蒲4、升麻8、蓝布正5、了哥王4。取上述15味原料药总重量为136克,在室温下将15味中草药加水至900-1000ml,浸泡5-6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90-10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ml左右,共得300ml左右药液,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空腹服150ml,发病早期即开始服药,服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一般需服药30天左右,再巩固疗效服3-5天。 
本发明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老鹳草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共为方中君药;马钱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肝、脾经。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传统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疽痈肿痛、跌打损伤等;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热淋血淋石淋,二味相伍助君药,为方中臣药;佐以寻骨风、石香葇, 寻骨风性味功用辛、苦平。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胃脘疼痛、疝痛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石香葇祛暑,活血,理气,化湿。治夏月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以及小儿惊风,夜啼等症。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面神经麻痹、全身麻木、中风瘫痪,对神经机能失调者疗效甚显著;刺五加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枸骨叶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马兰根清热止血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吐血、鼻衄、急性肝炎、咽喉扁桃体炎、腮腺炎和乳腺炎等化脓性炎症;九里香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主治: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石菖蒲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脾经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的功效;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蓝布正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风湿腰腿痛;了哥王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疗瘰疬、痈肿、风湿痛、跌打损伤,共为方中使药。15味中草药药物间相须、相伴、相偎,以提高主药功效,增加药物疗效,以减轻或消失药物毒副作用,共奏面神经麻痹之特效。 
本发明各原料药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煎熬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1.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为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均为发 病3天内就诊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16-64岁;65例患者均具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唇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鼓气、吹气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还有患者乳突部疼痛等,其诊断均符合贾建平主编的《神经病学》第6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每日1剂本发明实施例一汤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发病3天内开始服药,一般须服30天左右,再巩固疗效服用3-5天。 
3.疗效评价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患部基本恢复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 
4.治疗效果  6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汤剂治疗后,应用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痊愈33例,占50.8%;显效19例,占29.2%;有效9例,占13.8%;无效4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29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69291A21申请号201410310454922申请日20140620A61K36/888200601A61P25/0220060171申请人林荣芳地址2644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东路西3号文登中心医院72发明人林荣芳苑克进54发明名称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

2、菖蒲48、升麻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291ACN104069291A1/1页21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菖蒲48、升麻。

3、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权利要求书CN104069291A1/3页3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神经瘫痪。面神经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可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通常急性起病,面。

4、神经麻痹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部分患者麻痹前12日有病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瘫侧齿龈。面神经炎还可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如舌味觉消失、听觉过敏、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痉挛等症状。临床治疗主要是应用激素、抗病毒及维生素类促进神经恢复及理疗辅助,且遗留后遗症,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精神经济上的负担。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

5、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豨莶草1013、老鹳草912、马钱子69、王不留行46、寻骨风58、石香葇69、钩藤58、刺五加46、枸骨叶47、马兰根48、九里香35、石菖蒲48、升麻58、蓝布正58、了哥王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祛风除痰、清热解毒通络之功。

6、效,适宜于早、晚期面神经麻痹。具体实施方式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0007实施例10008采用豨莶草、老鹳草、马钱子、王不留行、寻骨风、石香葇、钩藤、刺五加、枸骨叶、马兰根、九里香、石菖蒲、升麻、蓝布正、了哥王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豨莶草11、老鹳草11、马钱子9、王不留行5、寻骨风7、石香葇8、钩藤7、刺五加6、枸骨叶5、马兰根6、九里香4、石菖蒲4、升麻8、蓝布正5、了哥王4。取上述15味原料药总重量为136说明书CN104069291A2/3页4克,在室温下将15味中草药加水至9001000ML,浸泡56小时,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90100分钟左右,。

7、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ML左右,共得300ML左右药液,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空腹服150ML,发病早期即开始服药,服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一般需服药30天左右,再巩固疗效服35天。0009本发明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老鹳草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共为方中君药;马钱子性寒,味苦,有毒。归肝、脾经。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传统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疽痈肿痛、跌打损伤等;。

8、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痛经难产、产后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热淋血淋石淋,二味相伍助君药,为方中臣药;佐以寻骨风、石香葇,寻骨风性味功用辛、苦平。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胃脘疼痛、疝痛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石香葇祛暑,活血,理气,化湿。治夏月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以及小儿惊风,夜啼等症。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面神经麻痹、全身麻木、中风瘫痪,对神经机能失调者疗效甚显著;刺五加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

9、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枸骨叶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马兰根清热止血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吐血、鼻衄、急性肝炎、咽喉扁桃体炎、腮腺炎和乳腺炎等化脓性炎症;九里香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并有麻醉镇痛作用。主治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石菖蒲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脾经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的功效;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蓝布正镇痛,降压,调经,祛风除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月经不调,小腹痛,白带,小儿惊风,。

10、风湿腰腿痛;了哥王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疗瘰疬、痈肿、风湿痛、跌打损伤,共为方中使药。15味中草药药物间相须、相伴、相偎,以提高主药功效,增加药物疗效,以减轻或消失药物毒副作用,共奏面神经麻痹之特效。0010本发明各原料药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煎熬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00110012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0013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为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均为发病3天说明书CN104069291A3/3页5内就诊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1664岁;65例患者均具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面部表情。

11、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转动,露出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唇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鼓气、吹气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还有患者乳突部疼痛等,其诊断均符合贾建平主编的神经病学第6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00142治疗方法每日1剂本发明实施例一汤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发病3天内开始服药,一般须服30天左右,再巩固疗效服用35天。00153疗效评价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患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患部基本恢复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眼尚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斜;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略有改善。00164治疗效果65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汤剂治疗后,应用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痊愈33例,占508;显效19例,占292;有效9例,占138;无效4例,占62。总有效率为938。说明书CN10406929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