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741130022申请日20141208E04H6/0620060171申请人南京冠大机电有限公司地址210000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牌楼巷45号国华大厦10楼F座72发明人陈洋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代理人姚姣阳54发明名称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摆放在承载面上的支撑框和架设在支撑框间的底层车台和上层车台,还包括设在底层车台外端侧的连杆式移动装置和一端固定在支撑框上的俯仰伸缩连接件,俯仰伸缩连接件的另一端将上层车台悬挑在底层车台上方,底层车台铰接连杆式移动装置的一。
2、端;该设备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499745A43申请公布日20150408CN104499745A1/1页21一种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摆放在承载面上的支撑框、通过升降装置挂载在支撑框内的上层车台和通过滚动部件摆放在支撑框内侧承载面上的底层车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底层车台外端侧的连杆式移动装置,所述底层车台铰接连杆式移动装置的自由端,所述升降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框顶部,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将上层车台牵拉于底层车台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由顶框、底杆和立在两者间的立柱组成,在所述立柱的相对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穿过升降槽固连所述上层车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式移动装置包括顺序转动连接的旋转电机、主动杆和副杆,在所述底层车台底部设有与所述主动杆形成限位锁定的锁止装置,所述旋转电机摆放在底层车台外端侧的承载面上,所述副杆的端部铰接在底层车台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和副杆具有所述主动杆和副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内部旋转收缩、底层车台向支撑框内部运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一状态;所述主动杆和副。
4、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底层车台向支撑框外部纵向移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二状态;以及主动杆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至预定工位时与锁止装置形成限位锁定、主动杆和副杆继续带动底层车台以旋转电机为圆心向支撑框外侧旋转至预定工位的第三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主要由液压缸和钢丝绳组成,所述液压缸水平固定在上层车台的底部,所述钢丝绳一端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固连,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槽固定在顶框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杆间铺设有框架式平衡重装置,所述底层车台通过滚动部件摆放在框架式平衡重装置上。7根据。
5、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件为若干万向滑轮。权利要求书CN104499745A1/3页3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设备,具体来讲是一种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背景技术0002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富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随之而来的停车难成为各个车主面临的棘手问题,立体停车设备就是针对这一城市现象开发而出的,目前市面上的车库都是采用平台直上直下式或者轿厢式的升降设备,这种车库设计和安装比较复杂,不能适应家庭或零时增设少量停车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针对家庭或小型场地改进立体停车库。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
6、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摆放在承载面上的支撑框、通过升降装置挂载在支撑框内的上层车台和通过滚动部件摆放在支撑框内侧承载面上的底层车台,还包括设在底层车台外端侧的连杆式移动装置,底层车台铰接连杆式移动装置的自由端,升降装置一端固定在支撑框顶部,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将上层车台牵拉于底层车台的上方;连杆式移动装置可以帮助底层车台进出支撑框,并在必要时为上层车台空出足够的停车空间,该停车设备可以保证底层车台和上层车台均可独立进行车辆的搬运工作,适合小型场地的车位升级。00。
7、05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支撑框由顶框、底杆和立在两者间的立柱组成,在立柱的相对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穿过升降槽固连所述上层车台。0006进一步的,连杆式移动装置包括顺序转动连接的旋转电机、主动杆和副杆,在底层车台底部设有与主动杆形成限位锁定的锁止装置,旋转电机摆放在底层车台外端侧的承载面上,副杆的端部铰接在底层车台的底部,该连杆设计是为了保证底层车台能够顺利从支撑框中纵移出来并以旋转电机为圆心进行旋转,这样可以不用将底层的车移出车台即可完成上层车台车辆的存取。0007再进一步的,主动杆和副杆具有主动杆和副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内部旋转收缩、底。
8、层车台向支撑框内部运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一状态;主动杆和副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底层车台向支撑框外部纵向移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二状态;以及主动杆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至预定工位时与锁止装置形成限位锁定、主动杆和副杆继续带动底层车台以旋转电机为圆心向支撑框外侧旋转至预定工位的第三状态。0008进一步的,升降装置主要由液压缸和钢丝绳组成,液压缸水平固定在上层车台的底部,钢丝绳一端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固连,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槽固定在顶框上,液压缸放在上层车台底部,不占用设备外部空间,钢丝绳全部置于升降槽中,从设备外部不太容说明书CN104499745A2/3页4易发现它的存在,该处设计给人。
9、一种简洁到极致的感觉。0009进一步的,底杆间铺设有框架式平衡重装置,底层车台通过滚动部件摆放在框架式平衡重装置上,因为支撑框是完全无基础的摆放在承载面上的,所以最好要设置平衡重装置来保持支撑框的重心稳定。0010进一步的,滚动部件为若干万向滑轮,有多种方式能够实现底层车台在承载面上移动,但是万向轮无疑是最简单实用的。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备为模块化设计和组装,可实现快速装拆;其自身合理的承载力分布,实现了在建设时无需进行土建施工,只需将承载面修整平整即可;实现了上、下层车辆互不干涉的独立自动存取,最大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上层车。
10、台的局部结构透视图;图3为底层车台处于第一状态时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层车台处于第二状态时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底层车台处于第三状态时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0013支撑框1,底层车台2,上层车台3,底杆4,立柱5,平衡重装置6,液压缸7,钢丝绳8,升降槽9,顶框10,万向滑轮11,旋转电机12,主动杆13,副杆14,锁止装置15,车16。具体实施方式0014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俯仰式立体停车设备,如图1图5所示,包括摆放在承载面上的支撑框1、通过液压缸7和钢丝绳8挂载在支撑框1内的上层车台3和通过若干万向滑轮11摆放在支撑框内侧平衡重装置6上的底层车台2,还包括设在底层车台2外端侧的。
11、连杆式移动装置,液压缸7水平固定在上层车台的底部,钢丝绳8一端与液压缸7的伸缩端固连,钢丝绳8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槽9固定在顶框10上,底层车台2的底部铰接连杆式移动装置的自由端;支撑框由顶框10、底杆4和立在两者间的立柱5组成,在立柱10的相对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升降槽9,底杆4间铺设有框架式平衡重装置6,底层车台2通过万向滑轮11摆放在框架式平衡重装置6上。0015连杆式移动装置包括顺序传动连接的旋转电机12、主动杆13、副杆14、以及固定在底层车台2底部与主动杆13形成限位锁定的锁止装置15,旋转电机12摆放在底层车台2外端侧的承载面上,副杆14的端部铰接在底层车台2的底部。0016主动杆。
12、和副杆具有主动杆和副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内部旋转收缩、底层车台向支撑框内部运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一状态;主动杆和副杆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底层车台向支撑框外部纵向移动至预定工位的第二状态;以及主动杆向支撑框外部旋转伸展至预定工位时与锁止装置形成限位锁定、主动杆和副杆继续带动底层车台以旋转电机为圆心向支撑框外侧旋转至预定工位的第三状态。0017当底层车台2存车16时,如图3所示,司机将车16开上底层车台2后离开,工作人说明书CN104499745A3/3页5员启动供电设备,主动杆13和副杆14在旋转电机12的带动下向支撑框1内部旋转收缩、底层车台2向支撑框1内部运动至预定工。
13、位;当底层车台2取车16时,如图4所示,工作人员启动供电设备,主动杆13和副杆14在旋转电机12的带动下向支撑框1外部旋转伸展、底层车台2向支撑框1外部纵向移动至预定工位,司机将车开出即可;当上层车台3存、取车16时,如图4和图5所示,需要将底层车台2移出,给上层车台3暂时空出足够的工作空间,因此分为两步,第一步,工作人员启动供电设备,主动杆1和副杆14在旋转电机12的带动下向支撑框1外部旋转伸展、底层车台2向支撑框1外部纵向移动至预定工位,当主动杆13向支撑框1外部旋转伸展至与锁止装置15形成限位锁定时,主动杆13和副杆14继续带动底层车台2以旋转电机12为圆心向支撑框1外侧旋转至预定工位(优选为外旋90度);第二步,液压缸7伸长,钢丝绳8带动上层车台3向平衡重装置6方向缓缓降落,当上层车台3与平衡重装置6接触时,液压缸7停止工作,此时司机可在上层车台上完成车辆的存、取工作。0018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499745A1/5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499745A2/5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499745A3/5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499745A4/5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499745A5/5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49974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