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提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料提取装置.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9647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9 CN 103596477 A (21)申请号 201180069364.X (22)申请日 2011.08.24 2011-007382 2011.01.17 JP A47J 31/44(2006.01) A23F 5/24(2006.01) (71)申请人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中尾嘉宏 横尾芳明 中岛真 清水广朗 古田博规 三桥守男 冈希太郎 佐久间千势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李雪春 王维玉 (54) 发。
2、明名称 饮料提取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烘焙植物的提取装置, 在从 烘焙植物原料通过水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中, 在仍 然保持优选的风味成分与浓郁味的同时可选择性 地降低多余的苦味。具体而言, 一种饮料提取装 置, 其具备 : 颗粒收容部, 收容饮料提取用颗粒 ; 第1注入机构, 从第1方向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 提取溶剂 ; 及回收机构, 对于咖啡颗粒层从与第 1 方向相同侧回收通过所述提取溶剂提取的咖啡提 取液, 所述颗粒收容部具备用于以大致密封状收 容饮料提取用颗粒的可装拆的制动构件。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9.17 (86)PCT国际。
3、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69050 2011.08.2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98725 JA 2012.07.2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1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1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96477 A CN 103596477 A 1/1 页 2 1.一种饮料提取装置, 其具备 : 颗粒收容部, 收容饮料提取用颗粒 ; 第1注入机构, 从第 1 方向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 及回收机构, 对于颗粒。
4、层从与第 1 方向相同侧回收 通过所述提取溶剂提取的提取液, 其特征为, 所述颗粒收容部具备用于以大致密封状收容饮料提取用颗粒的可装拆的制动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还具备第 2 注入机构, 其从与第 1 方向相对的第 2 方向上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颗粒收容部呈将颗粒在沿着轴 线方向的断面形状中以堆积成大致四角形状的状态而收容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制动构件为网眼构 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具。
5、备对在颗粒收容 部内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动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注入机构具备 用于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所述提取溶剂的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回收机构具备 用于从所述颗粒收容部强制排出提取液的泵。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在所述颗粒收容部 的底部形成有 1 个下部开口, 在该下部开口介由流路转换阀连接有所述注入机构的供给路 与回收机构的送液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在所述颗粒收容部 的底部形成有 。
6、2 个下部开口, 在一个下部开口连接有所述注入机构的供给路, 在另一个下 部开口连接有所述回收机构的送液管路。 10. 根据权利要求 2 8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第 2 注入机 构连接在所述颗粒收容部的侧壁且所述颗粒上面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在所述颗粒的上 方设置有用于将提取溶剂分散于颗粒整体的分散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注入机构连 接在颗粒收容部的上部, 从注入机构到颗粒收容部为止的至少一部分由倾斜面或曲面所形 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11 中任。
7、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注入机构 连接在颗粒收容部的上部, 注入机构上设置有将提取溶剂大范围分散于颗粒收容部的注入 端。 14.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颗粒收容部 被咖啡颗粒分离成左右 2 个提取室, 第 1 供给路连接于一个提取室, 第 2 供给路连接于另一 个提取室, 在所述一个提取室的下部开口连接有所述回收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其特征为, 所述颗粒收容部 的底面呈朝着所述下部开口倾斜的倒圆锥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96477 A 2 1/15 页 3 饮料提取装置 技术。
8、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烘焙植物原料通过水提取得到饮料提取液的饮料提取装置, 例 如涉及一种可将咖啡的风味成分区别于苦味成分而提取的饮料提取液的制造装置。尤其, 涉及一种通过对提取介质的供给路径的结构进行研究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降低苦味成 分的饮料提取液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对咖啡豆、 麦茶用麦、 烘焙茶用茶叶等烘焙植物原料等进行烘焙并用热水等浸提 的液体作为咖啡、 麦茶、 烘焙茶等饮料有很多人喜爱饮用。 烘焙处理通过热能使烘焙植物原 料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香味、 浓郁味、 苦味、 酸味、 甜味等独特的香味。 尤其, 通过烘焙产生的 具有焦香的香味具有极高的嗜好性。 000。
9、3 难以将烘焙植物原料均匀地加热到内部, 或者在烘焙处理中产生焦糊味的问题, 或者为了抑制烤焦而较浅地进行烘焙, 使烘焙植物原料的中心部分没烤透, 存在其浸提液 带较多的苦味、 杂味等的问题。 即使加强加热条件并缩短烘焙时间, 也只能对烘焙植物原料 的表面进行烘焙, 不能均匀地烘焙到中心部分, 成为只是苦的没有浓郁味的浸提液。 0004 于是, 提出了利用从烘焙植物原料通过水提取所得到的饮料用提取液来降低焦糊 味、 苦味的方法。例如, 有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等的方法, 专利文献 1 的方法为, 包括去 除烘焙谷物的烤焦部分的谷粒清选工序, 制造出起因于烘焙的焦糊味、 苦味较少而且甜味。
10、 较强的风味良好的谷物茶饮料, 专利文献 2 的方法为, 通过去除提取液中存在的微粒尤其 是粒径为 5m 以上的微粒, 从而去除苦味。也提出了对提取装置进行研究而去除苦味、 杂 味的方法, 例如存在专利文献 3 的装置, 专利文献 3 的装置是安装有平均细孔半径分布在 附近的活性炭的提取装置, 能够通过该活性炭将咖啡提取液中的涩味成分即绿 原酸多聚体等高分子深褐色成分选择性地吸附去除。另外, 作为咖啡提取装置存在可提高 提取液的澄清性的装置 (专利文献 4、 5) 。 0005 专利文献 1: 日本国特开 2010-207113 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 2: 日本国特开 2001-0170。
11、94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3: 日本国专利第 2578316 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 4: 日本国特开 2002-291412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5: 日本国实用新型登录第 3076826 号公报 0010 以往以来, 虽然采取了降低提取液 (浸提液) 中的不愉快成分即苦味的措施, 但是 因为或者未充分去除苦味或者虽然去除了苦味但是也同时去除了烘焙植物独特的丰富的 香味、 风味、 浓郁味, 所以有时降低了烘焙植物的浸提液自身的风味。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焙植物的提取装置, 在从烘焙植物原料通过水提取 得到的提取液中, 在仍然保持优选的风味成分与浓。
12、郁味的同时可选择性地降低多余的苦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3 2/15 页 4 味,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能够将咖啡的风味成分分离于过强的苦味成分而提取的饮料提 取装置。 0012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锐意研究, 其结果发现了因进行烘焙处理而 形成的烘焙植物的多孔质结构的隔壁对过强的苦味成分具有异常高的亲和力。而且, 发现 了通过使处于静置状态的隔壁表面露出的烘焙植物体接触烘焙植物的提取液, 从而能够以 色谱法方式吸附去除提取液中存在的过强的苦味成分。具体而言, 发现了如下内容并完成 了本发明, 利用制动构件将咖啡颗粒以大致密封状态收容于颗粒收容部而成为静置状态,。
13、 通过以在堆积的咖啡颗粒的层内使提取溶剂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通液, 从而能够分离 提取过强的苦味成分。即本发明涉及如下内容。 0013 1. 一种咖啡提取装置, 其具备 : 颗粒收容部, 收容咖啡颗粒 ; 第 1 注入机构, 从第 1 方向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 及回收机构, 对于咖啡颗粒层从与第 1 方向相同侧 回收通过所述提取溶剂提取的咖啡提取液, 所述颗粒收容部具备用于以大致密封状收容咖 啡颗粒的可装拆的制动构件。 0014 2. 根据 1 所述的咖啡提取装置, 还具备第 2 注入机构, 其从与第 1 方向相对的第 2 方向上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0015 3. 根。
14、据 1 或 2 所述的咖啡提取装置, 颗粒收容部呈将颗粒在沿着轴线方向的断面 形状中以堆积成大致四角形状的状态而收容的形状。 0016 4. 根据 1 3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咖啡提取装置, 制动构件为网眼构件。 0017 5. 根据 1 4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咖啡提取装置, 具备对在颗粒收容部内流动的 液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动控制装置。 0018 6.一种饮料提取装置, 其具备 : 颗粒收容部, 收容饮料提取用颗粒 ; 第1注入机构, 从第1方向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 及回收机构, 对于颗粒层从与第1方向相同侧 回收通过所述提取溶剂提取的提取液, 所述颗粒收容部具备用于以大致密封状收。
15、容颗粒的 可装拆的制动构件。 0019 7. 根据 6 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还具备第 2 注入机构, 其从与第 1 方向相对的第 2 方向上向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剂。 0020 8. 根据 6 或 7 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颗粒收容部呈将颗粒在沿着轴线方向的断面 形状中以堆积成大致四角形状的状态而收容的形状。 0021 9. 根据 6 8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制动构件为网眼构件。 0022 10.根据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具备对在颗粒收容部内流动的 液体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流动控制装置。 0023 11. 根据 6 10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注。
16、入机构具备用于向所 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所述提取溶剂的泵。 0024 12. 根据 6 11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回收机构具备用于从所 述颗粒收容部强制排出提取液的泵。 0025 13. 根据 6 12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在所述颗粒收容部的底部形 成有 1 个下部开口, 在该下部开口介由流路转换阀连接有所述注入机构的供给路与回收机 构的送液管路。 0026 14. 根据 1 12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在所述颗粒收容部的底部形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4 3/15 页 5 成有 2 个下部开口, 在一个下部开口连接有所述注入机构的供给。
17、路, 在另一个下部开口连 接有所述回收机构的送液管路。 0027 15. 根据 7 13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第 2 注入机构连接在所 述颗粒收容部的侧壁且所述颗粒上面的上方。 0028 16. 根据 6 15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在所述颗粒的上方设置有用 于将提取溶剂分散于颗粒整体的分散装置。 0029 17. 根据 6 1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注入机构连接在颗粒收 容部的上部, 从注入机构到颗粒收容部为止的至少一部分由倾斜面或曲面所形成。 0030 18. 根据 6 1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注入机构连接在颗粒收 容部的。
18、上部, 注入机构上设置有将提取溶剂大范围分散于颗粒收容部的注入端。 0031 19. 根据 7 15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颗粒收容部被所述咖啡 颗粒分离成左右 2 个提取室, 第 1 供给路连接于一个提取室, 第 2 供给路连接于另一个提取 室, 在所述一个提取室的下部开口连接有所述回收机构。 0032 20. 根据 7 15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提取装置, 所述颗粒收容部的底面呈朝 着所述下部开口倾斜的倒圆锥形。 0033 如果使用本发明的饮料提取装置, 则能够简单地得到在维持风味与浓郁味的同时 只降低多余的苦味的风味极佳的烘焙植物提取液。例如, 在本发明的饮料提取装置为。
19、咖啡 提取装置时, 能够将咖啡的过强的苦味成分选择性地分离提取, 能够简单地得到风味极佳 的咖啡提取液。 附图说明 0034 图 1 是表示饮料 (咖啡) 提取装置 1 的图。 0035 图 2 是表示与图 1 相同的圆柱状的饮料提取装置 1 的图。 0036 图 3 是表示与图 2 相同的圆柱状的饮料提取装置 1 的图。 0037 图 4 是表示将颗粒收容部 2 设置成处于横向姿势的饮料提取装置 1 的图。 0038 图5是用制动构件即无纺布覆盖饮料提取用颗粒M的堆积层整体的方式即袋状的 制动构件的图。 0039 图 6 是表示制动构件 11 为盖体方式的图。 0040 图7是在上下具有开口。
20、的大致圆柱状的玻璃管中具有颗粒收容部2的饮料提取装 置的图。 0041 图 8 是在上下具有开口的大致圆柱状的玻璃管中具有颗粒收容部的饮料提取装 置的图。 0042 图 9 是在颗粒收容部 2 的下部开口 2B 处形成有具有双向龙头的提取管的饮料提 取装置的图。 0043 图 10 是表示制动构件的图。 0044 图 11 是作为饮料提取装置的电动式咖啡机的图。 0045 图 12 是在颗粒收容部的下部连接有第 1 注入机构, 上部连接有第 2 注入机构的饮 料提取装置的图。 0046 图 13 是在颗粒收容部的下部连接有第 1 注入机构, 上部连接有第 2 注入机构的饮 说 明 书 CN 1。
21、03596477 A 5 4/15 页 6 料提取装置的图。 0047 图 14 是在颗粒收容部的下部连接有第 1 注入机构, 上部侧壁连接有第 2 注入机构 的饮料提取装置的图。 0048 图 15 是表示提取溶剂的分散装置的图, 图 15(A) 是分散有圆孔的方式的俯视图, 图 15(B) 是形成有细长放射状孔的方式的俯视图, 图 15(C) 是表示将分散装置配置在颗 粒收容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9 图 16 是表示盖体具有特征的颗粒收容部的图, 图 16(A) 是圆锥状的盖体的剖视 图, 图 16(B) 是局部球面状的盖体的剖视图。 0050 图 17 是具备第 2 注入机构的饮料提。
22、取装置的剖视图, 第 2 注入机构具有能够将提 取溶剂以淋浴状注入的注入端。 0051 图 18 是在颗粒收容部的下部连接有第 1 注入机构, 上部侧壁连接有第 2 注入机构 的家庭用饮料提取装置的剖视图。 0052 图 19 在颗粒收容部的左右连接有注入机构的 2 个供给路的家庭用饮料提取装置 的剖视图。 0053 图 20 是表示改善底面形状的颗粒收容部的剖视图, 图 20(A) 表示提取溶剂在上 下方向上移动的形式, 图 20(B) 表示提取溶剂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形式。 0054 图 21 是表示改善底面形状的颗粒收容部的图, 图 21(A) 表示俯视图, 图 21(B) 表示图 21(。
23、A) 的 B-B 线断面立体图。 0055 图 22 是表示利用了虹吸结构的饮料提取装置的剖视图。 0056 图 23 是表示作为颗粒收容部而使用了纵向长的咖啡颗粒管的饮料提取装置的剖 视图。 0057 图 24 是表示使用了可上下移动的咖啡颗粒管的饮料提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 24 (A) 表示咖啡颗粒管处于上端的情况, 图 24(B) 表示咖啡颗粒管处于下端的情况。 0058 图 25 是表示谷类 (大麦) 、 豆类 (大豆) 、 茶类 (烘焙茶叶、 烘焙茶茎) 、 种子类 (咖啡 豆) 的电子显微镜相片 (SEM) 图像。 0059 符号说明 0060 1- 饮料 (咖啡) 提取装置 ; 。
24、2- 颗粒收容部 ; 2B、 2B - 下部开口 ; 3- 盖体 ; 5- 供给路 ; 7- 送液管路 ; M- 咖啡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本发明中所指的烘焙植物是通过烘焙处理使水分蒸发, 对内部的细胞组织进行空 洞化而具有多孔质结构的植物。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植物只要烘焙成具有多孔质结构即可, 不特别进行限定。具体而言, 例如举出 : 大麦、 小麦、 黑麦、 野燕麦、 燕麦、 稻子、 玉米、 稗、 小 米、 黍子、 荞麦或薏苡等谷类 ; 橡树、 樱花、 黄柏、 枫树、 七叶树、 栗树、 槐树、 榉树、 扁柏、 杉树、 金松、 竹子、 栎树、 松树、 罗汉柏、 细竹、 桐树、 梅树、 桃。
25、树、 紫藤、 冷杉、 榆树、 银杏、 山茶、 柳树、 桑树、 柚树、 桃花心木、 木莲、 柿树、 杏树、 花梨树、 多花蔷薇、 蔷薇、 枇杷、 木瓜、 桂花、 樟树、 红 豆杉、 刺槐或五加等树木 ; 茶类 ; 大豆、 红豆、 豌豆、 蚕豆或菜豆等豆类 ; 芝麻、 咖啡豆 (咖啡 树的种子) 、 枇杷的种子等种子类等, 但是不局限于这些。另外, 也不限定所使用的部位, 例 如可举出已发芽的种子、 未发芽的种子、 种子皮、 芽、 花、 果实、 茎、 叶或根等。图 25 表示谷类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6 5/15 页 7 (大麦) 、 豆类 (大豆) 、 茶类 (烘焙茶叶、 。
26、烘焙茶茎) 、 种子类 (咖啡豆) 的电子显微镜相片 (SEM) 图像。如相片所明示, 谷类、 豆类、 烘焙茶茎、 咖啡豆具有多孔质结构。另一方面, 烘焙茶叶 只在断面上具有该多孔质结构。因而, 在本发明中, 由于作为吸附剂的效果较大, 因此适合 于以像谷类种子、 咖啡豆这样的果实的种子、 豆类的种子、 茶类的茎为对象进行提取。 尤其, 咖啡豆的种子的提取是本发明的优选形态的一个例子。 而且, 在本发明中, 只要是不破坏烘 焙植物的多孔质结构的范围内, 则也可以进行粉碎等处理。在本说明书中, 将平均粒度为 0.1 2.0mm 左右、 优选 0.5 2.0mm 左右、 更优选 1.0 1.5mm。
27、 左右的烘焙植物或其粉碎 物标记为饮料提取用颗粒 (有时也会简单地标记为颗粒) 。 0062 可认为对这些植物进行烘焙处理而得到的烘焙植物如下, 在因进行烘焙而产生的 多孔质结构的隔壁上, 将烘焙中所产生的较多的成分, 以所产生的顺序形成层而进行吸附 并积累, 尤其是在烘焙的最后阶段所产生的苦味较强的成分吸附在隔壁的最表面。本发明 的饮料提取装置是将烘焙植物的多孔质结构作为色谱柱 (固定相) 来加以利用且能够以色 谱法方式将过强的苦味成分捕捉并分离的装置。 即, 是如下装置, 通过将水性溶剂通液而将 吸附在烘焙植物的多孔质结构的隔壁 (例如, 咖啡颗粒的蜂窝状结构的隔壁) 上的成分暂时 脱附并。
28、使隔壁表面露出, 通过将对烘焙植物原料进行水提取而得到的提取液向其中通液, 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去除提取液中的过强的苦味成分。 0063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 为了不需要繁杂的操作而顺畅、 有效地进行该隔壁表面的成 分的脱附、 苦味成分的再吸附, 采用了以使提取溶剂在以大致密封状进行包装 (固定化) 的 饮料提取用颗粒的层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通液的方法。 通过在少量的提取溶剂最初 接触颗粒时 (去路) , 使吸附在多孔质结构的表面上的香气成分、 味成分 (水溶性呈味成分、 苦味成分) 暂时脱附而使多孔质结构的隔壁表面露出, 使包含该脱附的成分的提取溶剂接 触多孔质结构的表面露出的颗粒, 从而。
29、只将提取溶剂中的苦味成分选择性地进行再吸附。 在此, 本说明书中所指的 “提取溶剂的往复运动” 是指对于颗粒的堆积层提取溶剂例如以在 重力方向或水平方向上往复的方式进行流动, 表示一旦在提取溶剂流过之后在与该流动相 反的方向上提取溶剂流动。例如, 是指在为了使多孔质结构的吸附成分脱附而导入的提取 溶剂在反重力方向上流过颗粒层时, 所得到的烘焙豆表面的提取液像在重力方向上流动那 样的水 (提取溶剂) 流。 0064 为了将该颗粒堆积层内的提取溶剂的往复运动良好再现且不需要繁杂的作业而 实施,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 具备 : 颗粒收容部, 是收容咖啡颗粒的颗粒收容部, 具备用于以大 致密封状收容咖啡。
30、颗粒的可装拆的制动构件 ; 第1注入机构, 从第1方向向所述颗粒收容部 注入提取溶剂 ; 及回收机构, 对于咖啡颗粒层从与第 1 方向相同侧回收通过所述提取溶剂 提取的咖啡提取液。 0065 用于以大致密封状收容颗粒的制动构件为, 将已露出多孔质结构的隔壁表面的烘 焙植物 (提取残渣) 在静置状态下作为吸附剂而加以利用所需的结构, 作为制动构件可举出 能够以大致密封状保持提取残渣的构件, 例如内接于提取部的板状的构件 (保持板) 或袋状 的构件 (保持袋) (参照图 1、 图 5) 。在此, 在本说明书中所指的 “大致密封” 是指在提取溶剂 的供给时及 / 或提取液的回收时, 在颗粒收容部内颗。
31、粒并不运动的状态。 0066 在现有的咖啡提取装置中, 在以滴落式进行提取时, 咖啡颗粒上浮到液面附近为 止, 或者随着提取溶剂的注入路径进行移动, 在以浸渍法进行提取时, 咖啡颗粒上浮到液面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7 6/15 页 8 附近为止, 或者因自然对流或搅拌而咖啡颗粒较大地流动。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 通过在抵接 饮料提取用颗粒的最上面的位置或接近的位置以及抵接颗粒的最下面的位置设置制动构 件, 从而以大致密封状保持颗粒, 提取时不会使颗粒运动。由于颗粒不会运动, 因此在露出 的多孔质结构的隔壁上能够再吸附过强的苦味成分。而且, 所述接近的位置是指在用提取 溶剂润。
32、湿饮料提取用颗粒时, 仅颗粒自然膨润部分 (空隙) 从颗粒的堆积层最上面离开的位 置。具体而言, 是指从稍微压缩颗粒的位置 (颗粒体积的约 0.9 倍) 到考虑到接触提取溶剂 之后的颗粒的膨润的对应于颗粒体积的约 2 倍 (优选约 1.5 倍) 的位置之间的区域内。 0067 并不特别限定制动构件的材质或形状。具体而言, 是金属筛、 无纺布 (绒布、 软布 等) 、 滤纸等网眼构件, 可使用平面、 圆锥状、 角锥状、 袋状等形状的构件。由于如果网眼构件 的筛眼过小, 则容易发生筛眼堵塞, 提取上花时间而可能引起过度提取, 因此为金属筛时, 筛眼尺寸优选使用美式筛孔 20 200 号左右。另外,。
33、 在使用网眼构件时, 用具有弹性的原 材料 (例如, 棉绒等无纺布) 构成其周边部, 也可以通过使制动构件压紧颗粒收容部的内面 而强化制动功能 (参照图 10) 。 0068 下面, 虽然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图 1 表示具有圆 柱状的颗粒收容部 2 的饮料提取装置 1。在图 1 的饮料提取装置中, 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方向” 相当于颗粒收容部 2 的下方。饮料提取装置 1 由颗粒收容部 2、 盖体 3、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5及送液管路7构成, 颗粒收容部2在上端形成有上部开口2A、 下端形成有下部开 口 2B(注入口) 、 2B (取出口) , 具备贮。
34、存饮料提取用颗粒 M 的提取部 E, 盖体 3 对于所述上 部开口 2A 装拆自如, 供给路 5 具备从该提取溶剂箱 4 向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下部开口 2B 注入提取溶剂的供给阀 5A, 送液管路 7 具备从所述下部开口 2B 向贮存箱 6 送入饮料提取 液的送液阀 7A。在此, 在图 1 所示的饮料提取装置 1 中,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供给阀 5A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注入机构” , 贮存箱 6、 送液管路 7、 送液阀 7A 相当于本发明中 所指的 “回收机构” 。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提取部 E 具备下部滤材 (也标记为第 1 滤材) 10 与制动构件 (也。
35、标记为第 2 滤材、 上部滤材) 11 而构成, 在颗粒收容部 2 的下端位置具备下 部滤材 10, 在该下部滤材的上方位置内接颗粒收容部 2 的位置处装拆自如地具备制动构件 11。在与投入到下部滤材 10 上面的饮料提取用颗粒 M 自然堆积的状态下的上面大致一致 的位置, 以注入提取溶剂时咖啡颗粒 M 不会流动的方式设置有所述制动构件 11。 0069 为了使咖啡颗粒M不流动, 且为了使苦味成分容易再吸附, 颗粒收容部2的形状优 选相对于咖啡提取液的前进方向内径大致相同的形状。 内径大致相同的形状是指沿着轴线 方向的颗粒 M 堆积层的断面形状为大致四角形状, 即表示能够以圆柱状或长方体状 (。
36、包括 立方体状) 堆积、 收容咖啡颗粒的形状。另外, 在颗粒收容部 2 呈如图 1 图 4 所示的圆筒 形状时, 在沿着轴线方向的提取部E的大致四角形状的断面形状上, 优选将提取部E的形状 如下设计, 四角形的宽度 (L) 与高度 (H) 的比 (H/L) 处于 0.1 10 的范围内, 优选处于 2 6 的范围内, 更优选处于 3 6 的范围内。如果超过上述的范围, 则或在提取上花费时间或 发生堵塞而有可能引起过度提取 (是由于提取溶剂过度接触颗粒而提取出颗粒内部的苦涩 味、 涩味、 杂味的现象) 。另外, 在低于上述的范围时, 有时会不能充分地得到本发明的装置 所期待的吸附效果。 0070。
37、 图 1 是表示将与颗粒 M 的上面呈大致相同形状的网眼构件作为保持板 (制动构件 11) 进行设置的图。另外, 图 5 中图示有用制动构件即无纺布覆盖咖啡颗粒 M 的堆积层整体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8 7/15 页 9 的方式即袋状的制动构件。在该方式中, 第 1 滤材及第 2 滤材没有区別, 制动构件 11 也作 为第 1 滤材而发挥功能。而且, 如图 6 所示的制动构件 11 为盖体方式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制动构件 11 呈内接于颗粒收容部的形状, 安装在接近或抵接颗粒 M 的位置, 以便 能够以静置状态保持颗粒 M。 0071 第 1 滤材也发挥作为制动构。
38、件的功能。只要第 1 滤材为提取溶剂及提取液可通过 且能够防止咖啡颗粒落下而混入咖啡提取液中, 则并不特别进行限制。 具体而言, 可例示出 金属筛、 无纺布 (绒布、 软布等) 、 滤纸等网眼构件。由于如果滤材的筛眼过小, 则容易发生筛 眼堵塞, 提取上花时间而可能引起过度提取, 因此为金属筛时, 筛眼尺寸优选使用美式筛孔 20200号左右。 另外, 从可吸附去除咖啡提取液所含有的油成分的观点考虑, 优选使用无 纺布。 0072 图 2 中图示有与图 1 相同的圆柱状的咖啡提取装置 1。与图 1 同样, 在图 2 的咖 啡提取装置中, 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方向” 相当于颗粒收容部 2 的。
39、下方。咖啡提取装置 1 由颗粒收容部 2、 盖体 3、 导管路 8、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及送液管路 7 构成, 颗粒收容部 2 在上端形成有上部开口 2A、 下端形成有下部开口 2B(注入口兼取出口) , 具备贮存咖啡颗 粒 M 的提取部 E, 盖体 3 对于所述上部开口 2A 装拆自如, 导管路 8 连通于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下部开口 2B, 供给路 5 从该提取溶剂箱 4 向所述下部开口 2B 注入提取溶剂, 送液管路 7 从下部开口 2B 向贮存箱 6 送入咖啡提取液。所述导管路 8 通过三通阀 9 连接供给路 5 与 送液管路 7。在图 2 所示的咖啡提取装置 1 中, 。
40、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导管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注入机构” , 贮存箱 6、 送液管路 7、 导管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 本发明中所指的 “回收机构” 。与图 1 同样, 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提取部 E 具备下部滤材 10 与制动构件 11 而构成, 在颗粒收容部 2 的下端位置具备下部滤材 10, 在该下部滤材的上方 位置内接颗粒收容部 2 的位置处装拆自如地具备制动构件 11。 0073 图 3 中图示有与图 2 相同的圆柱状的咖啡提取装置 1。在图 3 的咖啡提取装置中, 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方向” 相当于颗粒收容部 2 的下方,“。
41、与第 1 方向相对的方向” 相当于 颗粒收容部 2 的上方。咖啡提取装置 1 由颗粒收容部 2、 盖体 3、 供给路 5 、 导管路 8、 供给 路 5 及送液管路 7 构成, 颗粒收容部 2 在上端形成有上部开口 2A, 下端形成有下部开口 2B (注入口兼取出口) , 具备贮存咖啡颗粒 M 的提取部 E, 盖体 3 对于所述上部开口 2A 装拆自 如且具有开口 3A, 供给路 5 具备通过盖体 3 的开口 3A 从提取溶剂箱 4 向所述上部开口 2A 注入提取溶剂的供给阀 5A , 导管路 8 连通于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下部开口 2B, 供给路 5 从 提取溶剂箱 4 向所述下部开口 2。
42、B 注入提取溶剂, 送液管路 7 从下部开口 2B 向贮存箱 6 送 入咖啡提取液。所述导管路 8 通过三通阀 9 连接供给路 5 与送液管路 7。在图 3 所示的咖 啡提取装置 1 中,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导管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注入机构” ,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 供给阀 5A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2 注入机构” 。 另外, 贮存箱 6、 送液管路 7、 导管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回收机构” 。与图 1 同样, 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提取部 E 具备下部滤材 10 与制动构件 11 而构成, 在颗粒。
43、收容 部 2 的下端位置具备下部滤材 10, 在该下部滤材的上方位置内接颗粒收容部 2 的位置处装 拆自如地具备制动构件 11。 0074 图 4 中图示有与图 3 相同的咖啡提取装置且将颗粒收容部 2 设置成处于横向姿势 的咖啡提取装置 1。在图 4 的咖啡提取装置中, 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方向” 相当于颗粒收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9 8/15 页 10 容部 2 的左侧方向,“与第 1 方向相对的方向” 相当于颗粒收容部 2 的右侧方向。咖啡提取 装置 1 由颗粒收容部 2、 盖体 3、 供给路 5 、 导管路 8、 供给路 5 及送液管路 7 构成, 颗粒收容。
44、 部 2 在右端形成有右部开口 2A, 左端形成有左部开口 2B(注入口兼取出口) , 具备贮存咖啡 颗粒 M 的提取部 E, 盖体 3 对于所述右部开口 2A 装拆自如地具有开口 3A, 供给路 5 具备通 过盖体3的开口3A从提取溶剂箱4向所述右部开口2A注入提取溶剂的供给阀5A , 导管路 8 连通于所述颗粒收容部 2 的左部开口 2B, 供给路 5 从提取溶剂箱 4 向所述左部开口 2B 注 入提取溶剂, 送液管路 7 从左部开口 2B 向贮存箱 6 送入咖啡提取液。所述导管路 8 通过三 通阀 9 连接供给路 5 与送液管路 7。在颗粒收容部 2 的左端开口 2B 装拆自如地具备防止。
45、咖 啡颗粒 M 混入咖啡提取液中的滤材 10。在图 4 所示的咖啡提取装置 1 中, 提取溶剂箱 4、 供 给路 5、 导管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1 注入机构” , 提取溶剂箱 4、 供给路 5 、 供给阀 5A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第 2 注入机构” 。另外, 贮存箱 6、 送液管路 7、 导管 路 8、 三通阀 9 相当于本发明中所指的 “回收机构” 。 0075 本发明的装置中, 首先利用制动构件11将咖啡颗粒M以大致密封状放置在提取部 E。即, 在图 1 3 的装置中, 进行将咖啡颗粒 M 投入于下部滤材 10 上面的作业, 在抵接或 接近该咖啡颗粒 M。
46、 上面的位置设置制动构件 11, 用盖体 3 封闭上部开口 2A。该工序是在起 动本发明的装置之前由作业者进行的作业。 0076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 在结束利用上述制动构件将颗粒以大致密封状收容于颗粒收 容部的作业后, 通过注入机构从第 1 方向将提取溶剂注入于所述颗粒收容部。注入提取溶 剂的第 1 方向既可以是颗粒收容部的上方也可以是下方, 另外既可以是颗粒收容部的右侧 也可以是左侧。从可防止因颗粒 M 被压紧而堵塞提取部 E 的观点考虑, 优选如提取溶剂从 提取部 E 的下方向上方流动那样的上升流。因而, 作为本发明的第 1 方向, 可举出 1 个适当 形态即颗粒收容部的下方。在此, 对于。
47、本说明书中的颗粒收容部所使用的表示 “上” 、“下” 、 “上部” 、“下部” 等方向的用语, 只要没有特定的说明, 则表示将放置装置时的重力方向作为 下而进行表述的方向。另外,“上部” 表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颗粒收容部时的相对于中央部 的上侧的部分, 并不一定只表示上端部。同样,“下部” 表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颗粒收容部时 的相对于中央部的下侧的部分, 并不一定只表示下端部。 0077 在图 1 3 所示的装置中, 在颗粒收容部 2 以大致密封状收容颗粒 M 之后, 通过对 供给阀 5A 进行开放操作或对三通阀 9 向供给路 5 侧进行开放操作而将所需量的提取溶剂 (水, 优选热水) 注入于提取。
48、部 E, 达到接近咖啡颗粒 M 的堆积层最上面的水准为止注满提取 溶剂。 在此, 即使供给阀5A及/或三通阀9为手动式, 也可以采用做成电磁式等而可通过控 制装置 C 进行自动控制的方式。该提取溶剂的最初的注入 (第 1 注入) 如下, 使吸附在烘焙 植物的多孔质结构的隔壁上的成分 (主要是烘焙时产生的香气成分、 味成分) 暂时脱附并使 多孔质结构的隔壁表面露出, 即为了高效地进行利用颗粒作为吸附剂而分离苦味成分做准 备。因而, 在第 1 注入中的提取溶剂的量为能够暂时使吸附在多孔质结构的隔壁上的成分 脱附的量即可, 具体而言, 相对于颗粒的容积成 0.3 2 倍左右的量, 优选 0.5 1.。
49、5 倍左 右的量, 更优选可注入到大致在颗粒堆积层的上面左右为止的量。在第 1 注入中, 通过使用 少量的提取溶剂, 从而能够得到香气成分、 味成分丰富的烘焙植物表面的提取液。 如果注入 多于上述范围的量的提取溶剂, 有时在之后的苦味成分的吸附工序中的分离效率会变差, 或者有可能从烘焙植物内部提取出杂味而降低提取液的风味。 如下地控制提取溶剂的注入 说 明 书 CN 103596477 A 10 9/15 页 11 量, 既可以在颗粒收容部 2 及 / 或提取溶剂箱 4 设置液量计, 计测注入或流出的提取溶剂量 而进行控制, 或者也可以在颗粒收容部 2 设置液位计, 计测液面的高度而控制提取溶剂量。 0078 通过使上述范围的量的提取溶剂以 SV(空速) =3 100 左右的速度通过颗粒收 容部, 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