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86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58616 A (21)申请号 201410057648.2 (22)申请日 2014.02.20 F01N 3/08(2006.01) F01N 3/04(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申普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政通路 135 号 E 座 205 室 (72)发明人 赵金博 黄崇高 赵华 高述辕 (74)专利代理机构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代理人 张雯 (54) 发明名称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57) 摘要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属。
2、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减排领域。包括净化喷射器、 净化室以及为净化 室提供净化物质的净化罐 (27) , 净化罐 (27)与 净化喷射器的吸附腔 (2) 连通 ; 净化喷射器输入 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净化喷射器输出端与净 化室的进气通道 (10) 相连, 净化室内部通过隔板 分隔为多个净化腔室, 净化腔室之间通过内腔通 道连通, 尾气由进气通道 (10) 进入净化室, 尾气 在各净化腔室内循环流动完成净化后由出气通道 (11) 排出。本发明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具有尾气 有害物质零排放、 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动力、 提高燃 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成本低等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
3、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8616 A CN 103758616 A 1/1 页 2 1. 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净化喷射器、 净化室以及为净化室提 供净化物质的净化罐 (27) , 净化罐 (27) 与净化喷射器的吸附腔 (2) 连通 ; 净化喷射器输入 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净化喷射器输出端与净化室的进气通道 (10) 相连, 净化室内部通 过隔板分隔为多个净化腔室, 净化腔室之间通过内腔通道连通, 尾气由进气通道 (10)。
4、 进入 净化室, 尾气在各净化腔室内循环流动完成净化后由出气通道 (11) 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净化室内部竖向设 有第一多孔隔板 (12) 和第二多孔隔板 (13) , 第一多孔隔板 (12) 和第二多孔隔板 (13) 将净 化室内腔分成第一净化腔室 (15) 、 第二净化腔室 (17) 和第三净化腔室 (9) , 三个净化腔室 之间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和第二内腔通道 (14) 相连通, 进气通道 (10) 与出气通道 (11) 分别连通不同的净化腔室。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5、第一内腔通道 (16) 进口在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 出口在第三净化腔室 (9) 内, 第二内腔通道 (14) 进口在第三 净化腔室 (9) 内, 出口在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 进气通道 (10) 连通第一净化腔室 (15) 与第 一内腔通道 (16) 交错设置, 出气通道 (11) 连通第二净化腔室 (17)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 孔径为 0.15mm 的调压孔, 隔板的穿孔率为 1%1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净化喷射器采用文 丘里管 (8) , 文丘里。
6、管 (8) 的主输入端 (1) 与发动机排气管连通, 文丘里管 (8) 的主输出端 (7) 与净化室连通, 文丘里管 (8) 的吸附腔 (2) 通过吸附腔输入端 (3) 与净化罐 (27) 相连, 吸附腔输出端 (4) 与主输出端 (7) 连通 ; 吸附腔输入端 (3) 上设有单向阀 (19)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输入端 (1) 设有调 节吸附腔输入端 (3) 截面积的可调位螺钉 (6) 。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净化罐 (27) 内 腔通过净化罐内腔隔板 (26) 分隔为还原剂腔 (。
7、23) 和供氧空气腔 (24) , 还原剂腔 (23) 内存 储有尾气还原剂。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还原剂腔 (23) 上端 设有加液孔 (18) , 还原剂腔 (23) 中装有液位传感器 (25) , 液位传感器 (25) 与行车电脑连 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供氧空气腔 (24) 内 设有富氧膜片 (22) , 供氧空气腔 (24) 两端均设有空气过滤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净化喷射器输入端 设有第一氧传感器, 净化喷射器输出端。
8、设有第二氧传感器, 第一氧传感器与第二氧传感器 连接行车电脑。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58616 A 2 1/6 页 3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属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减排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三元催化器是一个形如 “蜂窝煤状” 的过滤装置, 安装在机动车发动机排气歧管之 后, 常温下三元催化器不具备催化能力, 其催化剂必须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具有氧化或还原 能力, 通常三元催化器的反应温度在 250350, 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 350700。当温度 超过 8501000时, 其内涂层的催化剂很可能会脱落, 载体碎裂。 0003 催化剂对硫、 铅。
9、、 磷、 锌等元素非常敏感, 硫和铅来自于汽油, 而磷和锌则来自于润 滑油, 这四种物质及它们在机动车发动机中燃烧后形成的氧化物颗粒易被吸附在催化剂的 表面, 使催化剂无法与废气接触, 从而失去了催化作用, 即所谓的 “中毒” 现象。 0004 当汽车长期工作于低温状态时, 三元催化器无法启动, 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炭烟 会附着在催化剂的表面, 造成无法与CO和HC化合物接触, 长期下来, 便使载体的孔隙堵塞, 影响其转化效能。 再者尾气排放不畅, 发动机的动力就难以发挥, 这也是很多车高速跑不起 来的原因。 0005 现有的尾气净化装置尾气直接进入液态还原剂中, 尾气与还原剂的接触时间短, 反。
10、应不充分, 净化效果差, 排出的尾气中仍然含有大量的 CO 和 NO2, 而且尾气会把所有的还 原剂污染, 还原剂的使用寿命非常短, 需要定期更换还原剂才能保证净化效果, 造成使用成 本非常高, 而且更换还原剂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尾气有害物质零排 放、 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动力、 提高燃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0007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该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 于 : 包括净化喷射器、 净化室以及为净化室提供净化物质的净化罐, 净化罐与净化喷射器的 吸附腔连通 ; 净化喷射器。
11、输入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 净化喷射器输出端与净化室的进气 通道相连, 净化室内部通过隔板分隔为多个净化腔室, 净化腔室之间通过内腔通道连通, 尾 气由进气通道进入净化室, 尾气在各净化腔室内循环流动完成净化后由出气通道排出。尾 气进入净化室后, 由于隔板的阻挡作用会在净化腔室内形成背压, 增加压力能够使尾气中 的有害物质与净化物质的还原反应效率提高, 提高净化效率, 而且尾气在净化腔室内与净 化物质的混合相对在管道内更加均匀, 循环流经各净化腔室能够延长尾气与净化物质的接 触时间, 提高净化效率 ; 利用净化喷射器能够使液态的净化物质雾化进入净化室, 使尾气与 净化物质充分混合, 提高净化效。
12、率, 而且不会污染净化罐内的净化物质。 0008 优选的, 所述净化室内部竖向设有第一多孔隔板和第二多孔隔板, 第一多孔隔板 和第二多孔隔板将净化室内腔分成第一净化腔室、 第二净化腔室和第三净化腔室, 三个净 化腔室之间通过第一内腔通道和第二内腔通道相连通, 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分别连通不同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3 2/6 页 4 的净化腔室。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一内腔通道进口在第一净化腔室内, 出口在第三净化腔室内, 第二 内腔通道进口在第三净化腔室内, 出口在第二净化腔室内, 进气通道连通第一净化腔室与 第一内腔通道交错设置, 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净化腔室。 第一内。
13、腔通道与进气通道交错设置, 防止尾气进入第一净化腔室后直接从第一内腔通道排出, 便于形成排气背压。 0010 优选的,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孔径为 0.15mm 的调压孔, 隔板的穿孔率为 1%10%。 通过小孔径的调压孔能够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 同时尾气不会从调压孔排出, 便于 形成排气背压, 调压孔能够调节个净化腔室内的压力。 0011 优选的, 所述净化喷射器采用文丘里管, 文丘里管的主输入端与发动机排气管连 通, 文丘里管的主输出端与净化室连通, 文丘里管的吸附腔通过吸附腔输入端与净化罐相 连, 吸附腔输出端与主输出端连通 ; 吸附腔输入端上设有单向阀。 利用文丘里管可以增加吸 附腔处。
14、的真空度, 便于将液态净化物质雾化, 单向阀防止尾气污染净化罐内的净化物质, 同 时防止尾气从净化罐泄露。 0012 优选的, 所述主输入端设有调节吸附腔输入端截面积的可调位螺钉。通过可调位 螺钉可以改变吸附腔的截面积, 从而改变吸附腔内的真空度, 从而可以最优控制不同种类 车型的净化罐中净化物质输出量。 0013 优选的, 所述净化罐内腔通过净化罐内腔隔板分隔为还原剂腔和供氧空气腔, 还 原剂腔内存储有尾气还原剂。尾气还原剂可以采用 NHx 基还原剂, 具体选择尿素溶液, 还原 尾气中氮氧化合物, 供氧空气腔为净化室提供氧气, 使尾气进入净化室后迅速燃烧, 在净化 腔室内形成背压, 使净化室。
15、内的压力进一步提高。 0014 优选的, 所述还原剂腔上端设有加液孔, 还原剂腔中装有液位传感器, 液位传感器 与行车电脑连接。液位传感器检测还原剂腔内尾气还原剂的液位, 尾气还原剂不足时通过 行车电脑报警。 0015 优选的, 所述供氧空气腔内设有富氧膜片, 供氧空气腔两端均设有空气过滤装置。 通过富氧膜片能够提高氧气含量, 尾气在净化室内充分燃烧, 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 空气过 滤装置防止杂质进入文丘里管和净化室, 工作安全可靠, 空气过滤装置可以采用过滤海绵。 0016 优选的, 所述净化喷射器输入端设有第一氧传感器, 净化喷射器输出端设有第二 氧传感器, 第一氧传感器与第二氧传感器连接。
16、行车电脑。行车电脑则通过获取第一氧传感 器的数字信号来实时调整发动机, 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空燃比工作状态下 ; 行车电脑通过第 二氧传感器的数字信号来判断本发明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 1、 实现尾气有害物质零排放, 由于隔板的阻挡作用会在净化腔室内形成背压, 增加压 力能够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净化物质的还原反应效率提高, 提高净化效率, 而且尾气在 净化腔室内与净化物质的混合相对在管道内更加均匀, 循环流经各净化腔室能够延长尾气 与净化物质的接触时间, 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净化物质充分反应, 达到有害物质的零排 放, 。
17、同时减少积碳, 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动力、 提高燃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0017 2、 利用净化喷射器能够使液态的净化物质雾化进入净化室, 使尾气与净化物质充 分混合, 提高净化效率, 而且不会污染净化罐内的净化物质。 0018 3、 成本低, 本发明在净化室中只设置隔板, 而不需要设置过滤装置, 结构简单, 成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4 3/6 页 5 本低, 使用寿命长。 0019 4、 噪音小, 在隔板上开设小孔径的调压孔能够起到消音降噪的作用, 同时尾气不 会从调压孔排出, 便于形成排气背压, 调压孔能够调节个净化腔室内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机动车尾气。
18、净化装置实施例 1 中净化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2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1 中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3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1 中净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4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0024 图 5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6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3 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7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4 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8 为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 5 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其中 : 1、 主输入端 2、 吸附腔 3、 吸附腔输入端 4、 吸附腔输出。
19、端 5、 喷嘴 6、 可调位螺钉 7、 主输出端 8、 文丘里管 9、 第三净化腔室 10、 进气通道 11、 出气通 道 12、 第一多孔隔板 13、 第二多孔隔板 14、 第二内腔通道 15、 第一净化腔室 16、 第 一内腔通道 17、 第二净化腔室 18、 加液孔 19、 单向阀 20、 过滤海绵 21、 最高液位 线 22、 富氧膜片 23、 还原剂腔 24、 供氧空气腔 25、 液位传感器 26、 净化罐内腔隔板 27、 净化罐 28、 固定螺栓 29、 第四净化腔室 30、 第三内腔通道 31、 第三多孔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图 14 是本发明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最佳实。
20、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 18 对本发明 做进一步说明。 0030 实施例 1 参照图 1 4, 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 包括净化喷射器、 净化室以及为净化室提供净化 物质的净化罐 27, 发动机排气管按照尾气排出的方向可以分为三段, 净化喷射器与净化室 作为第二段安装在排气管中部, 净化喷射器的输出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段相连, 输出端 与净化室相连, 净化室输出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第三段相连, 净化罐 27 与净化喷射器的吸附 腔 2 相连, 为净化室提供尾气还原剂和空气, 尾气有净化喷射器喷入净化室, 尾气还原剂和 空气由于净化喷射器在吸附腔 2 处形成的真空, 被吸入净化室, 尾气在净化室内与空气。
21、中 的氧气燃烧, 并被尾气还原剂还原, 净化后的尾气由净化室排出进入发动机排气管第三段, 并经过发动机排气管消音器消除噪音后排入空气。 0031 参照图1, 本发明中的净化喷射器采用文丘里管8, 包括主输入端1、 主输出端7、 喷 嘴 5 和吸附腔 2, 文丘里管 8 的主输入端 1 与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段连通, 文丘里管 8 的主输 出端 7 与净化室连通, 吸附腔 2 通过吸附腔输入端 3 与净化罐 27 相连, 吸附腔 2 通过吸附 腔输出端 4 与主输出端 7 连通, 喷嘴 5 将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段内的尾气喷入主输出端 7, 并 最终进入净化室。 0032 主输入端1设有调节吸附腔输入端。
22、3截面积的可调位螺钉6, 可调位螺钉6一端与 排气管连接, 另一端连接主输入端 1, 排气管固定, 调节可调位螺钉 6 可以轴向移动主输入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5 4/6 页 6 端1, 文丘里管8的收缩段随之轴向移动, 从而改变吸附腔2的截面积, 改变吸附腔2内的真 空度, 从而可以最优控制不同种类车型的净化罐 27 中净化物质输出量, 可调位螺钉 6 的步 进位移在 0.16mm 之间。 0033 参照图 2, 净化室内腔由第一多孔隔板 12 和第二多孔隔板 13 分隔为第一净化腔 室 15、 第二净化腔室 17 和第三净化腔室 9, 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连通有进气。
23、通道 10, 第二净 化腔室 17 内连通有出气通道 11, 其中进气通道 10 与主输出端 7 相连, 出气通道 11 与发动 机排气管第三段相连, 第一净化腔室 15 与第三净化腔室 9 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连通, 第三 净化腔室 9 与第二净化腔室 17 通过第二内腔通道 14 连通, 其中进气通道 10 位于第一净化 腔室15上部, 第一内腔通道16设在净化室底部, 位于出气通道11的下方, 第一内腔通道16 的进口在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 出口在第三净化腔室 9 内, 高温尾气由进气通道 10 进入第一 净化腔室 15 燃烧后形成排气背压, 便于净化室内的热量聚集和缓解排气脉冲。
24、, 促进尾气的 二次燃烧和还原反应的有效进行, 达到更佳的净化减排效果。 0034 当尾气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时, 大部分的 NO2在第一内腔通道 16 内被 NHx 基还 原剂还原掉, 第二内腔通道 14 设在出气通道 11 的上方, 其进口在第三净化腔室 9 内, 出口 在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 出气通道 11 连通第二净化腔室 17, 当尾气到达第三净化腔室 9 时, 由于第二轮高速脉动尾气的冲击, 剩余的 NO2在第二内腔通道 14 和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被 还原掉, 最终产物 CO2、 水蒸气和 N2经由出气通道 11 进入到发动机排气管消声器后排出。 0035 第一多孔隔板。
25、 12 和第二多孔隔板 13 上开设有多个孔径为 0.15mm 的调压孔, 第 一多孔隔板12和第二多孔隔板13的穿孔率为1%10%, 能够有效抵消尾气的脉冲, 具有消音 降噪的效果, 而且调压孔能够调节净化室内各个净化腔室的压力, 使各个净化腔室的压力 达到合理的预定值, 避免压力过大, 具有工作安全可靠的优点。 0036 参照图 3, 净化罐 27 通过固定螺栓 28 固定在吸附腔输入端 3 的入口处, 净化罐 27 内腔通过净化罐内腔隔板26分隔为还原剂腔23和供氧空气腔24, 还原剂腔23上端设有加 液孔18, 还原剂腔23内存储有尾气还原剂, 尾气还原剂为NHx基还原剂, 具体可以选。
26、择尿素 溶液, 还原剂腔 23 上部设有判断加装 NHx 基还原剂数量的最高液位线 21, 下部设有液位传 感器25, 液位传感器25与行车电脑连接, 当还原剂腔23内液态NHx基还原剂低于最低液位 时, 机动车仪表盘发动机故障灯亮, 还原剂腔 23 通过单向阀 19 与吸附腔输入端 3 连通, 单 向阀 19 与吸附腔输入端 3 连通的管道孔径为 1 10mm, 采用较小的孔径, 便于尾气还原剂 雾化, 使尾气还原剂与尾气充分混合 ; 供氧空气腔 24 内设有多个富氧膜片 22, 供氧空气腔 24 两端均设有空气过滤装置, 空气过滤装置可以采用过滤海绵 20, 还可以采用其他过滤装 置, 经。
27、过过滤海绵 20 过滤的空气进入供氧空气腔 24 内, 经过多个富氧膜片 22 过滤后形成 含氧量达到 30% 以上的富氧空气, 还原剂腔 23 和供氧空气腔 24 均与文丘里管 8 的吸附腔 2 连通。 0037 参照图 4, 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段设有第一氧传感器, 发动机排气管第三段设有第二 氧传感器, 第一氧传感器与第二氧传感器连接行车电脑, 行车电脑通过获取第一氧传感器 的数字信号来实时调整发动机, 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空燃比工作状态下 ; 行车电脑通过第二 氧传感器的数字信号来判断本发明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下。 0038 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 : 高速脉动的机动车尾气进入到。
28、净化喷射器后, 由于文丘里 效应, 通过文丘里管 8 过来的尾气在高温下混入了从净化罐 27 吸入的富氧和 NHx 基还原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6 5/6 页 7 剂, NHx 基还原剂高速下呈雾状, 进入第一净化腔室 15, 由于第二多孔隔板 13 的限制, 高温 尾气迅速在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与富氧空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并产生适度的 背压, 这有利于 CO 和 HC 化合物的再次氧化, 也为 NO2(高温和富氧状态下大部分的氮氧化物 以二氧化氮的形式存在) 的还原创造了条件, 当尾气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时, 大部分的 NO2 在第一内腔通道 16 内被。
29、还原掉 ; 当尾气到达第三净化腔室 9 时, 由于第二轮高速脉动尾气 的冲击, 剩余的 NO2在第二内腔通道 14 和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被还原掉, 所有最终产物 CO2、 水蒸气和 N2经由出气通道 11 进入到发动机排气管消声器后排出。与此同时, 行车电脑则 通过获取第一氧传感器的数字信号来实时调整发动机, 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空燃比工作状态 下 ; 行车电脑通过第二氧传感器的数字信号来判断本发明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是否处于最 佳工作状态下。 0039 实施例 2 参照图 5, 净化室由第一多孔隔板 12 和第二多孔隔板 13 分隔为第一净化腔室 15、 第二 净化腔室 17 和第三净化腔室 。
30、9, 进气通道 10 的出口位于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 出气通道 11 的入口位于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 第一净化腔室 15 与第三净化腔室 9 通过第二内腔通道 14 连通, 第三净化腔室 9 与第二净化腔室 17 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连通, 高温尾气由进气通道 10进入第二净化腔室17内与富氧空气混合燃烧形成背压, 然后尾气中大部分的NO2在第一 内腔通道 16 以及第三净化腔室 9 内被还原剂还原, 由于第二轮高速脉动尾气的冲击, 剩余 的 NO2在第二内腔通道 14 和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被还原掉, 所有最终产物 CO2、 水蒸气和 N2 经由出气通道 11 进入到发动机排气。
31、管消声器后排出。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1。 0040 实施例 3 参照图 6, 本发明还可以将净化室由第一多孔隔板 12、 第二多孔隔板 13 和第三多孔隔 板 31 分隔为第一净化腔室 15、 第二净化腔室 17、 第三净化腔室 9 和第四净化腔室 29, 进气 通道 10 的出口位于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 出气通道 11 的入口位于第三净化腔室 9 内, 第二 净化腔室 17 与第四净化腔室 29 通过第一内腔通道 16 连通, 第四净化腔室 29 与第一净化 腔室 15 通过第二内腔通道 14 连通, 第一净化腔室 15 与第三净化腔室 9 通过第三内腔通道 30 连通, 高温尾气由进气通。
32、道 10 进入第二净化腔室 17 内与富氧空气混合燃烧形成背压, 然后尾气中大部分的 NO2在第一内腔通道 16 以及第四净化腔室 29 内被尾气还原剂还原, 由于第二轮高速脉动尾气的冲击, 一部分 NO2在第二内腔通道 14 和第一净化腔室 15 内被 还原掉, 剩余的少量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第三内腔通道30和第三净化腔室9内被还 原, 所有最终产物 CO2、 水蒸气和 N2经由出气通道 11 进入到发动机排气管消声器后排出, 实 现机动车尾气有害物质的零排放, 尾气经过四个净化腔室后排出, 被充分还原。 其他结构同 实施例 1。 0041 本发明中的净化室还可以通过其他数量的隔板分隔为。
33、其他数量的净化腔室。 0042 实施例 4 参照图 7, 净化罐 27 包括还原剂腔 23 和供氧空气腔 24, 还原剂腔 23 与供氧空气腔 24 分开设置, 文丘里管 8 的吸附腔 2 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附腔输入端 3, 分别连接盛 装尾气还原剂的还原剂腔 23 和产生富氧的供氧空气腔 24。防止由于密封造成还原剂腔 23 内的尾气还原剂进入供氧空气腔 24 内。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1。 0043 实施例 5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7 6/6 页 8 参照图 8, 供氧空气腔 24 进气口设有空气过滤装置, 通过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空气 直接吸附进入净化室, 为尾。
34、气燃烧提供氧气, 进一步降低成本。其他结构同实施例 1。 0044 本发明中的净化罐 27 可以只提供尾气还原剂, 尾气喷射进入净化室后形成背压, 增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尾气中有害物质与尾气还原剂的还原反应效率, 提高净化效 率。本发明中的净化物质还可以是臭氧。 0045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 任 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 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758616 A 8 1/4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8616 A 9 2/4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8616 A 10 3/4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8616 A 11 4/4 页 12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8616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