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1811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4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41628.2

申请日:

2014.10.15

公开号:

CN104358232A

公开日:

2015.02.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16申请日:20141015|||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6

主分类号:

E02B3/16

申请人:

水江涛

发明人:

水江涛; 王彬; 焦磊; 杨志超; 王晓娜; 谷苗苗; 杨志豪; 邢杰炜; 刘新志; 常山虎; 秦彩丽; 马丹丹

地址:

471000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大道水文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

代理人:

陆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涉及一种管涌封堵装置,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8),L形杆(4)穿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17)中,多个伞状板(15)扣在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拉绳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的手柄(12)处;本发明利用T形杆和十字形杆可使伞状板带着塑料袋内的高聚物进入并封堵管涌。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10)、十字形杆(8)、L形杆(4)、挂绳(3)、拉绳(13)、塑料袋(6)、细孔网袋(22)、高聚物和伞状板(15),其特征是: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8),所述T形杆(10)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12),L形杆(4)穿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17)中,在靠近T形杆(1 0)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2),多个伞状板(15)扣在所述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15)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4)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15),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拉绳(13)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6)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13)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10)的手柄(12)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L形杆(4)和T形杆(10)为相同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塑料袋(6)的拉断机构为,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19),由多个热压扣(20)将回折(19)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14)。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15)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15)下尖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7),所述立杆(7)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8)的中心,在十字形杆(8)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端部向上折弯(9)。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1)由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5),L形杆(4)穿在包括大套管(1)和套管(5)的孔(17)中,所述大套管(1)的上端设有凹槽(16),拉绳(13)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1)的凹槽(16)中。

说明书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涌封堵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水利设施是保障沿河居民生产安全的重要工程,在水库上建设的堤坝,河道两侧的护坡大多为土质堆积而成,一旦遇有大水,长期受到水侵的堤坝便会出现管涌现象;所谓管涌就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水流带到地基以外,称为管涌;管涌发生时,如不及时处理,空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其势不可挡,从而导致堤坝坍塌;在我国建成的约十万座水库中,其中40%的小型水库、25%的大中型水库属于病险水库;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共发生大小溃坝事故约3500起;全国已建成堤防工程约28万公里,大多数由于年久失修或工程质量问题也导致堤防存在多种病害,因此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快速抢修技术一直是河道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攻关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本发明利用T形杆和十字形杆可使伞状板带着塑料袋内的高聚物进入并封堵管涌,方便了管涌的快速抢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十字形杆、L形杆、挂绳、拉绳、塑料袋、细孔网袋、高聚物和伞状板,T形杆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所述T形杆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L形杆穿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的孔中,在靠近T形杆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多个伞状板扣在所述下折弯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套在L形杆上,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塑料袋两端的热熔粘合端分别连接拉绳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拉绳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的手柄处。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所述L形杆和T形杆为相同长度。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塑料袋的拉断机构为,在塑料袋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由多个热压扣将回折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所述多个伞状板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所述多个伞状板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下尖处。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T形杆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的中心,在十字形杆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端部向上折弯。
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由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L形杆穿在包括大套管和套管的孔中,所述大套管的上端设有凹槽,拉绳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的凹槽中。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将T形杆放入护坡的水中,由手柄控制使十字形杆在护坡上滑动,当实心球滑入管涌时,伞状板受到水流的拉力并使工作人员感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拉动L形杆的端部折弯,使多个伞状板下部连接的两挂绳脱离L形杆,这时多个伞状板分散并进入管涌,同步的塑料袋也进入管涌内,这时工作人员用力拉动拉绳,塑料袋的“Z”形回折受到热压扣的作用形成多个裂口,水接触细孔网袋内的高聚物,由专用树脂和硬化剂形成的高聚物体积迅速膨胀成泡沫状固体使管涌封堵严密;本发明实现由于使用了T形杆、十字形杆和L形杆的结构组合,使得水下更容易寻找管涌口,实现了管涌的快速抢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大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伞状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十字形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塑料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细孔网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大套管;2、下折弯;3、挂绳;4、L形杆;5、套管;6、塑料袋;7、立杆;8、十字形杆;9、端部向上折弯;10、T形杆;11、端部折弯;12、手柄;13、拉绳;14、实心球;15、伞状板;16、凹槽;17、孔;18、内凹陷腔;19、回折;20、热压扣;21、热熔粘合端;22、细孔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1~7中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10、十字形杆8、L形杆4、挂绳3、拉绳13、塑料袋6、细孔网袋22、高聚物和伞状板15,在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7,所述立杆7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8的中心,在十字形杆8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防止挂住的端部向上折弯9,所述T形杆10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12,L形杆4穿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17中,所述L形杆4和T形杆10为相同长度,在靠近T形杆1 0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2,多个伞状板15扣在所述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14,在多个伞状板15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4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15,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拉绳13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塑料袋6的拉断机构也就是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19,由多个热压扣20将回折19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在塑料袋6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13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10的手柄12处。
进一步,结合附图4给出的结构,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15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15下尖处。
进一步,结合附图1、2或3给出的结构,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1由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5,L形杆4穿在包括大套管1和套管5的孔17中,所述大套管1的上端设有凹槽16,拉绳13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1的凹槽16中。
实施本发明所述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使用时将T形杆10放入护坡的水中,由手柄12控制使十字形杆8在护坡上滑动,当实心球14“塑料球中放入铁器配重”滑入管涌时,伞状板15受到水流的拉力并使工作人员感知,由于多个伞状板15的上部内凹陷腔18套在上一个伞状板15的下部面上,叠加时拉力相对较小,当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拉动L形杆4的端部折弯11,使多个伞状板15下部连接的两挂绳3脱离L形杆4后,这时多个伞状板15分散并进入管涌并形成较大拉力,同步的塑料袋6也进入管涌内,这时工作人员用力拉动拉绳13,塑料袋6的“Z”形回折19受到热压扣20的作用形成多个裂口,水接触细孔网袋22内的高聚物,由专用树脂和硬化剂形成的高聚物体积迅速膨胀成泡沫状固体使管涌封堵严密。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58232A43申请公布日20150218CN104358232A21申请号201410541628222申请日20141015E02B3/1620060171申请人水江涛地址471000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大道水文大厦72发明人水江涛王彬焦磊杨志超王晓娜谷苗苗杨志豪邢杰炜刘新志常山虎秦彩丽马丹丹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代理人陆君54发明名称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57摘要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涉及一种管涌封堵装置,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8),L形杆(4)穿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17)中,多个。

2、伞状板(15)扣在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拉绳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的手柄(12)处;本发明利用T形杆和十字形杆可使伞状板带着塑料袋内的高聚物进入并封堵管涌。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58232ACN104358232A1/1页2。

3、1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10)、十字形杆(8)、L形杆(4)、挂绳(3)、拉绳(13)、塑料袋(6)、细孔网袋(22)、高聚物和伞状板(15),其特征是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8),所述T形杆(10)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12),L形杆(4)穿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17)中,在靠近T形杆(10)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2),多个伞状板(15)扣在所述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15)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4)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15),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

4、拉绳(13)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6)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13)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10)的手柄(12)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L形杆(4)和T形杆(10)为相同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塑料袋(6)的拉断机构为,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19),由多个热压扣(20)将回折(19)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14)。5根据。

5、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15)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15)下尖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7),所述立杆(7)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8)的中心,在十字形杆(8)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端部向上折弯(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其特征是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1)由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5),L形杆(4)穿在包括大套管(1)和套管(5)的孔(17)中,所述大套管(1)的上。

6、端设有凹槽(16),拉绳(13)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1)的凹槽(16)中。权利要求书CN104358232A1/3页3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涌封堵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0002【背景技术】公知的,水利设施是保障沿河居民生产安全的重要工程,在水库上建设的堤坝,河道两侧的护坡大多为土质堆积而成,一旦遇有大水,长期受到水侵的堤坝便会出现管涌现象;所谓管涌就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水流带到地基以外,称为管涌;管涌发生时,如不及时处理,空洞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其势不可挡,从而导致堤坝。

7、坍塌;在我国建成的约十万座水库中,其中40的小型水库、25的大中型水库属于病险水库;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共发生大小溃坝事故约3500起;全国已建成堤防工程约28万公里,大多数由于年久失修或工程质量问题也导致堤防存在多种病害,因此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快速抢修技术一直是河道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攻关目标。0003【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本发明利用T形杆和十字形杆可使伞状板带着塑料袋内的高聚物进入并封堵管涌,方便了管涌的快速抢修。000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十字形杆、L形杆、。

8、挂绳、拉绳、塑料袋、细孔网袋、高聚物和伞状板,T形杆下部的中部设有十字形杆,所述T形杆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L形杆穿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的孔中,在靠近T形杆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多个伞状板扣在所述下折弯的下凸起面上,在多个伞状板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套在L形杆上,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塑料袋两端的热熔粘合端分别连接拉绳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在塑料袋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拉绳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的手柄处。0005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所述L形杆和T形杆为相同长度。0006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塑料袋的拉断机构为,在。

9、塑料袋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由多个热压扣将回折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0007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所述多个伞状板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0008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所述多个伞状板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下尖处。0009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T形杆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的中心,在十字形杆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端部向上折弯。0010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在T形杆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由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L形杆穿在包括大套管和套管的孔中,所述大套管的。

10、上端设有凹槽,拉绳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的凹槽中。说明书CN104358232A2/3页40011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将T形杆放入护坡的水中,由手柄控制使十字形杆在护坡上滑动,当实心球滑入管涌时,伞状板受到水流的拉力并使工作人员感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拉动L形杆的端部折弯,使多个伞状板下部连接的两挂绳脱离L形杆,这时多个伞状板分散并进入管涌,同步的塑料袋也进入管涌内,这时工作人员用力拉动拉绳,塑料袋的“Z”形回折受到热压扣的作用形成多个裂口,水接触细孔网袋内的高聚物,由专用树脂和硬化剂形成的高聚物体积迅速膨胀成泡沫状固体使管涌封堵严密。

11、;本发明实现由于使用了T形杆、十字形杆和L形杆的结构组合,使得水下更容易寻找管涌口,实现了管涌的快速抢修。0012【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大套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套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伞状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十字形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塑料袋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细孔网袋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大套管;2、下折弯;3、挂绳;4、L形杆;5、套管;6、塑料袋;7、立杆;8、十字形杆;9、端部向上折弯;10、T形杆;11、端部折弯;12、手柄;13、拉绳;14、实心球;15、伞状板;16、凹槽;17、孔;18、内凹陷腔;19、回折;20、。

12、热压扣;21、热熔粘合端;22、细孔网袋。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发明的方式,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7中所述的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包括T形杆10、十字形杆8、L形杆4、挂绳3、拉绳13、塑料袋6、细孔网袋22、高聚物和伞状板15,在T形杆10下部的中部设有立杆7,所述立杆7的下端连接十字形杆8的中心,在十字形杆8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防止挂住的端部向上折弯9,所述T形杆10一端的横杆形成手柄12,L形杆4穿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大套管1的孔。

13、17中,所述L形杆4和T形杆10为相同长度,在靠近T形杆10的另一端设有下折弯2,多个伞状板15扣在所述下折弯2的下凸起面上,在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最下面一个下部设有实心球14,在多个伞状板15最下部一个两侧的分别设置的挂绳3套在L形杆4上,拉绳13的一端连接所述多个伞状板15,塑料袋6两端的热熔粘合端21分别连接拉绳13的靠近一端断开的两个端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拉断机构,塑料袋6的拉断机构也就是在塑料袋6的中部设有“Z”形回折19,由多个热压扣20将回折19处热压形粘合形成拉断机构,在塑料袋6内设有装入高聚物的细孔网袋22,拉绳13的另一端设置在T形杆10的手柄12处。0014进一步,结合。

14、附图4给出的结构,所述多个伞状板15的每一个下部的伞状板15外缘设有至少三根连接绳,所述三根连接绳的上端连接上部的伞状板15下尖处。0015进一步,结合附图1、2或3给出的结构,在T形杆10上部间隔设置的大套管1由说明书CN104358232A3/3页5中部至另一端替换为套管5,L形杆4穿在包括大套管1和套管5的孔17中,所述大套管1的上端设有凹槽16,拉绳13的中部至另一端卡在所述大套管1的凹槽16中。0016实施本发明所述河道或水库护坡的管涌封堵装置,使用时将T形杆10放入护坡的水中,由手柄12控制使十字形杆8在护坡上滑动,当实心球14“塑料球中放入铁器配重”滑入管涌时,伞状板15受到水流。

15、的拉力并使工作人员感知,由于多个伞状板15的上部内凹陷腔18套在上一个伞状板15的下部面上,叠加时拉力相对较小,当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拉动L形杆4的端部折弯11,使多个伞状板15下部连接的两挂绳3脱离L形杆4后,这时多个伞状板15分散并进入管涌并形成较大拉力,同步的塑料袋6也进入管涌内,这时工作人员用力拉动拉绳13,塑料袋6的“Z”形回折19受到热压扣20的作用形成多个裂口,水接触细孔网袋22内的高聚物,由专用树脂和硬化剂形成的高聚物体积迅速膨胀成泡沫状固体使管涌封堵严密。0017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说明书CN104358232A1/2页6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358232A2/2页7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35823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