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194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16 CN 103919422 A (21)申请号 201410159755.6 (22)申请日 2014.04.21 A47G 23/00(2006.01) (71)申请人 宁波家联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5207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 (宁波化工 区) 川浦路 269 号 (72)发明人 王熊 於永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 郑黎明 (54) 发明名称 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包括分 发器本体, 所述分发器本体包。
2、括相互拼接的两面 板, 在所述面板间形成容纳叉子用的通道, 在所述 分发器本体下方设置供叉子拔出的出口, 在该通 道底部设置用于支撑位于出口处第一叉子的固定 座, 位于该第一叉子上方的第二叉子一端顶靠第 一叉子上端面, 另一端顶靠通道内壁的底端。 本发 明可以方便的实现叉子的拿取, 使用十分方便, 并 且结构简单, 易于批量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19422 A CN 103919422 A 1/1 页 2。
3、 1. 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包括分发器本体, 所述分发器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两面板 (1) , 在所述面板 (1) 间形成容纳叉子用的通道 (10) , 在所述分发器本体下方设置供叉子拔 出的出口 (11) , 其特征在于 : 在该通道 (10) 底部设置用于支撑位于出口 (11) 处第一叉子 (L1) 的固定座 (2) , 位于该第一叉子 (L1) 上方的第二叉子 (L2) 一端顶靠第一叉子 (L1) 上 端面, 另一端顶靠通道 (10) 内壁的底端。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出口 (11) 下端具有与 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11a) 。 3.如权。
4、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平面 (11a) 上设置向 内凹陷的斜面 (11b)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19422 A 2 1/2 页 3 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餐具分发器领域, 更具体的, 涉及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分发叉子的分发器, 一般叉子都直接放置在一 容器内供使用者拿取, 这样一是十分不方便, 并且不是十分卫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专门 用于叉子分发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0004 本发明是通过。
5、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包括分发器本体, 所述 分发器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两面板, 在所述面板间形成容纳叉子用的通道, 在所述分发器 本体下方设置供叉子拔出的出口, 在该通道底部设置用于支撑位于出口处第一叉子的固定 座, 位于该第一叉子上方的第二叉子一端顶靠第一叉子上端面, 另一端顶靠通道内壁的底 端。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出口下端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0006 上述技术方案中, 在所述平面上设置向内凹陷的斜面。 0007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可以方便的实现叉子的拿取, 使用十分方便, 并 且结构简单, 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08 图 。
6、1 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 图 2 为本发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3 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4 为图 3 中 A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2 图 5 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 1 至图 5, 一种餐具叉子分发器, 包括分 发器本体, 所述分发器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两面板 1, 在所述面板 1 间形成容纳叉子用的通 道 10, 在所述分发器本体下方设置供叉子拔出的出口 11, 通道 10 和出口 11 连通, 叉子间相 互层叠的设置于该通道 10 内, 并且以柄端向上勺端向下的方式放置。在分发器本。
7、体下方设 置供叉子拔出的出口 11。所述出口 11 下端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11a。在所述平面 11a 上设置向内凹陷的斜面 11b。叉子拔出时可以沿着斜面 11b 拔出。 0014 在该通道 10 底部设置用于支撑位于出口 11 处第一叉子 L1 的固定座 2, 参见图 5, 图 5 示出了通道 10 最底端两个叉子的放置示意图。此时最底端的第一叉子 L1 叉体部分放 说 明 书 CN 103919422 A 3 2/2 页 4 置于所述固定座 2 上, 柄部从出口 11 中伸出, 水平放置于平面 11a 上, 位于该第一叉子 L1 上方的第二叉子 L2 一端顶靠第一叉子 L1 上端面,。
8、 另一端顶靠通道 10 内壁的底端。 0015 当拔出第一叉子 L1 时, 第二叉子 L2 的叉体部分首先下降与第一叉子 L1 厚度大致 相同的高度, 此时, 由于第二叉子L2叉体部分高度下降导致第二叉子L2柄部末端也下降一 定高度, 通道 10 内壁对第二叉子 L2 柄部的顶靠作用消失, 第二叉子 L2 从通道 10 落入出口 11 中, 如此往复, 以每次一个可重复顺序的取用叉子。因此使用十分的方便。 说 明 书 CN 103919422 A 4 1/5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19422 A 5 2/5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19422 A 6 3/5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19422 A 7 4/5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19422 A 8 5/5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1942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