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122000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36954.5

申请日:

2014.04.04

公开号:

CN103869539A

公开日:

2014.06.1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2F 1/13363申请公布日:201406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63申请日:20140404|||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63

主分类号:

G02F1/13363

申请人: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康志聪; 海博

地址: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塘明大道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代理人:

孙伟峰;杨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偏光膜、第一双轴补偿膜、液晶面板、第二双轴补偿膜以及第二偏光膜;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Δn,厚度为d,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为θ;第一双轴补偿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1,厚度补偿值为Rth1;第二偏光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2,厚度补偿值为Rth2,其中:287.3nm≤Δn×d≤305.7nm;85°≤θ<90°;8nm≤Ro1≤98nm;19nm≤Rth1≤224nm;8.4nm≤Ro2≤98nm;Y1nm≤Rth2≤Y2nm;Y1=0.003115×(Rth1)2-1.6791×Rth1+231.67;Y2=-0.002225×(Rth1)2-0.37474×Rth1+241.7。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了采用如上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进行补偿的液晶显示面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包括液晶面板(10)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10)两侧的第一偏光膜(11)和第二偏光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10)与所述第一偏光膜(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双轴补偿膜(13),所述液晶面板(10)与所述第二偏光膜(1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双轴补偿膜(14);所述液晶面板(10)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Δn,厚度为d,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为θ;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13)的面内补偿值为Ro1,厚度补偿值为Rth1;所述第二偏光膜(14)的面内补偿值为Ro2,厚度补偿值为Rth2,其中:

287.  3nm≤Δn×d≤305.7nm;
85°≤θ<90°;
8nm≤Ro1≤98nm;
19nm≤Rth1≤224nm;

8.  4nm≤Ro2≤98nm;
Y1nm≤Rth2≤Y2nm;
Y1=0.003115×(Rth1)2-1.6791×Rth1+231.67;
Y2=-0.002225×(Rth1)2-0.37474×Rth1+241.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43nm≤Ro1,Ro2≤62.3nm;98.2nm≤Rth1,Rth2≤142.4n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Ro1=Ro2,Rth1=Rth2。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膜(11)和第二偏光膜(12)的材料为聚乙烯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偏光膜(11)的与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15),所述第一保护膜(15)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偏光膜(11);在所述第二偏光膜(12)的与所述第二双轴补偿膜(1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16),所述第二保护膜(16)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偏光膜(12)。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 护膜(15)和第二保护膜(16)的材料均为三醋酸纤维素。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膜(11)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13)的慢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偏光膜(12)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二双轴补偿膜(14)的慢轴的夹角为90°。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10)为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面板。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10)为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面板。

1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组(20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与所述背光模组(200)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200)提供显示光源给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影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的液晶面板。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并且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因此倍受大家青睐,成为显示器的主流。目前液晶显示器是以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器为主。
随着TFT-LCD的面积越来越大,其观察角度不断增大,画面的对比度不断降低,画面的清晰度下降,这是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随观察角度变化发生改变的结果。对于普通的液晶显示屏来说,当从某个角度观看普通的液晶显示屏时,将发现它的亮度急遽的损失(变暗)及变色。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只有90度的视角,也就是左/右两边各45度。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的线状液晶是一种具有双折射率Δn的物质,当光线通过液晶分子后,可分成寻常光线(ordinaryray)与非常光线(extraordinaryray)两道光,如果光线是斜向入射液晶分子,便会产生两道折射光线,双折射率Δn=ne-no,ne表示液晶分子对寻常光线的折射率,no表示液晶分子对非常光线的折射率。因此当光线经过上下两片玻璃所夹住的液晶后,光线就会产生相位延迟(phaseretardation)的现象。液晶盒的光线特性通常用相位延迟Δn×d来衡量,也称为光程差,Δn为双折射率,d为液晶盒的厚度,液晶盒不同视角下相位延迟的不同是其产生视角问题的由来。良好的光学补偿膜的相位延迟可以跟线状液晶的相位延迟互相抵消,就可以增广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光学补偿膜的补偿原理一般是将液晶在不同视角产生的相位差进行修正,让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性质得到对称性的补偿。采用光学补偿膜进行补偿,可以有效降低暗态画面的漏光,在一定视角内能大幅度提高画面的对比度。光学补偿膜从其功能目的来区分则可分为单纯改变相位的位相差膜、色差补偿膜及视角扩大膜等。使用光学补偿膜能降低液晶显示器暗态时的漏光量,并且在一定视角内能大幅提高影像之对比、色度与 克服部分灰阶反转问题。衡量光学补偿膜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在平面方向上的面内补偿值Ro,在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补偿值Rth,折射率N,以及膜厚度D,满足如下关系式:
Ro=(Nx-Ny)×D;
Rth=[(Nx+Ny)/2-Nz]×D;
其中,Nx是膜平面内沿着慢轴(具有最大折射率的轴,也就是光线具有较慢传播速率的振动方向)的折射率,Ny是膜平面内沿着快轴(具有最小折射率的轴,也就是光波具有较快传播速率的振动方向,垂直于Nx)的折射率,Nz是膜平面方向的折射率(垂直于Nx和Ny)。
针对不同的液晶显示模式,也即不同的液晶盒类型,使用的光学补偿膜也不同,而且Ro和Rth值也需调节为合适的值。现有大尺寸液晶电视使用的光学补偿膜大多是针对VA(垂直配向)显示模式,早期使用的有Konica(柯尼卡)公司的N-TAC,后来不断发展形成OPTES(奥普士)公司的Zeonor,富士通的F-TAC系列,日东电工的X-plate等。
液晶光程差的越大,液晶的用量越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在设计液晶面板时,减小液晶光程差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但是液晶光程差越小,而液晶面板的面积越大时,液晶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严重,在大视角情况下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都比较差。参阅图1和图2,图1是经现有的一种双层双轴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图2是前述双层双轴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其中光程差Δn×d=296.5nm。从图1和2可以看出,采用现行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进行补偿,在水平视角phi=30~60°、phi=120~150°、phi=210~240°以及phi=300~330°的位置漏光严重,并且这些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偏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针对低光程差的液晶面板,通过设置补偿值,能够有效地降低液晶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增加大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两侧的第一偏光膜和第二偏光膜,其中,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偏光膜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双轴补偿膜,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二偏光膜之间还设置 有第二双轴补偿膜;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Δn,厚度为d,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为θ;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1,厚度补偿值为Rth1;所述第二偏光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2,厚度补偿值为Rth2,其中:
287.3nm≤Δn×d≤305.7nm;
85°≤θ<90°;
8nm≤Ro1≤98nm;
19nm≤Rth1≤224nm;
8.4nm≤Ro2≤98nm;
Y1nm≤Rth2≤Y2nm;
Y1=0.003115×(Rth1)2-1.6791×Rth1+231.67;
Y2=-0.002225×(Rth1)2-0.37474×Rth1+241.7。
优选地,43nm≤Ro1,Ro2≤62.3nm;98.2nm≤Rth1,Rth2≤142.4nm。
优选地,Ro1=Ro2,Rth1=Rth2。
优选地,所述第一偏光膜和第二偏光膜的材料为聚乙烯醇。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偏光膜的与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所述第一保护膜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偏光膜;在所述第二偏光膜的与所述第二双轴补偿膜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所述第二保护膜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偏光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的材料均为三醋酸纤维素。
优选地,所述第一偏光膜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一双轴补偿膜的慢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偏光膜的吸光轴与所述第二双轴补偿膜的慢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为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面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提供显示光源给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影像,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具有如上所述的双层层双轴补偿架构的液晶面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针对较低光程差的液晶面板,通过设置双层双轴补偿膜的补偿值,能够有效地降低液晶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增加大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升大视角的可视范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经现有的一种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图示。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的示例性图示。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287.3nm时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305.7nm时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
图7是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
图8是如图7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
图9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
图10是如图9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
图11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
图12是如图11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
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287.3nm,在不同的预倾角下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
图1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305.7nm,在不同的预倾角下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
图15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
图16是如图15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组20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与所述背光模组200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200提供显示光源给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显示影像,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为采用了单层双轴补偿架构进行补偿的液晶面板。
具体地,前述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如图4所示,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偏光膜11、第一双轴补偿膜13、液晶面板10、第二双轴补偿膜14以及第二偏光膜12。其中,所述液晶面板10为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盒(VerticalAlignmentCell,VACell),第一偏光膜11和第二偏光膜12的材料为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第一偏光膜11的吸光轴与第一双轴补偿膜13的慢轴的夹角设置为90°,第二偏光膜12的吸光轴与第二双轴补偿膜14的慢轴的夹角设置为9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偏光膜11的与第一双轴补偿膜13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保护膜15,在第二偏光膜12的与第二双轴补偿膜14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保护膜16,第一保护膜15和第二保护膜16的材料均为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TAC保护膜15、16的主要是用于保护PVA偏光膜11、12,提升PVA偏光膜11、12的机械性能,防止PVA偏光膜11、12回缩。液晶面板10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Δn,厚度为d,液晶分子的预倾角(Pritiltangle)为θ;在以上的补偿架构中,第一双轴补偿膜13的面内补偿值采用Ro1表示,厚度补偿值采用Rth1表示,第二双轴补偿膜14的面内补偿值采用Ro2表示,厚度补偿值采用Rth2表示。
在以上的架构中,其目的是针对较低光程差的液晶面板,通过合理的设置第一双轴补偿膜13和第二双轴补偿膜14的补偿值,达到有效地降低液晶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增加大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的目的。
在模拟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设定:
一、液晶层设定:
1、预倾角θ为85°≤θ<90°;
2、四个象限液晶倾角分别为45°、135°、225°以及315°;
3、光程差Δn×d为287.3nm≤Δn×d≤305.7nm。
二、背光源设定:
1、光源:蓝光–钇铝石榴石发光二极管(Blue-YAGLED)光谱;
2、光源中央亮度定义为100尼特(nit);
3、光源分布为朗伯分布(Lambert’sdistribution)。
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287.3nm,预倾角θ为89°时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光程差为305.7nm,预倾角θ为89°时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因此,按照相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预倾角下搭配不同的补偿值进行模拟,可获得在287.3nm≤Δn×d≤305.7nm,85°≤θ<90°的范围内,暗态漏光小于0.2nit时,第一双轴补偿膜13和第二双轴补偿膜14的对应补偿值的范围分别为:8nm≤Ro1≤98nm;19nm≤Rth1≤224nm;8.4nm≤Ro2≤98nm;Y1nm≤Rth2≤Y2nm;其中:
Y1=0.003115×(Rth1)2-1.6791×Rth1+231.67;
Y2=-0.002225×(Rth1)2-0.37474×Rth1+241.7。
由于补偿膜的补偿值Ro、Rth,折射率N以及厚度D具有如下关系:
Ro=(Nx-Ny)×D;
Rth=[(Nx+Ny)/2-Nz]×D;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改变补偿值:
1、在双轴补偿膜的折射率N不变的基础上,改变厚度D来改变补偿值;
2、在双轴补偿膜的厚度D不变的基础上,改变折射率N来改变补偿值;
3、在保证双轴补偿膜的补偿值范围的基础上,同时改变厚度D和折射率N来改变补偿值。
下面选择一些具体的补偿值并测试相应的补偿结果,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
参阅图7和图8,图7是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 度轮廓分布图,图8是本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图7和图8的设定条件为:光程差Δn×d=296.5nm,预倾角θ=89°,Ro1=56nm,Rth1=128nm,Ro2=33.6nm,Rth2=76.8nm。对比图7与图1,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暗态漏光远远低于现有的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暗态漏光。对比图8与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全视角对比度分布也优于现有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全视角对比度分布。
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图10是本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图9和图10的设定条件为:光程差Δn×d=296.5nm,预倾角θ=89°,Ro1=56nm,Rth1=128nm,Ro2=42nm,Rth2=128nm。对比图9与图1,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暗态漏光远远低于现有的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暗态漏光。对比图10与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全视角对比度分布也优于现有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全视角对比度分布。
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一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图12是本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图11和图12的设定条件为:光程差Δn×d=296.5nm,预倾角θ=89°,Ro1=56nm,Rth1=128nm,Ro2=65.8nm,Rth2=150.4nm。对比图11与图1,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暗态漏光远远低于现有的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暗态漏光。对比图12与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全视角对比度分布也优于现有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全视角对比度分布。
以上的3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其中的光程差Δn×d、预倾角θ以、Ro1、Rth1、Ro2以及Rth2的具体取值,仅仅是作为例子进行说明。经过实践证明,当这些参数的取值在以下范围内时,即:287.3nm≤Δn×d≤305.7nm;85°≤θ<90°;8nm≤Ro1≤98nm;19nm≤Rth1≤224nm;8.4nm≤Ro2≤98nm;Y1nm≤Rth2≤Y2nm;Y1=0.003115×(Rth1)2-1.6791×Rth1+231.67;Y2=-0.002225×(Rth1)2-0.37474×Rth1+241.7,都可以达到与上述具体例子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
在工业化生产中,一般第一双轴补偿膜12与第二双轴补偿膜14会设计为具有相同的补偿值,这样在工业化生产中不需严格区分第一双轴补偿膜12与第二 双轴补偿膜14,使工业化生产更加便捷,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对此,本发明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参阅图13和图14,在图13中,设定光程差Δn×d为287.3nm,预倾角θ分别为85°、87°、89°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在图14中,设定光程差Δn×d为305.7nm,预倾角θ分别为85°、87°、89°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随补偿值变化趋势图。通过图13与图14,在不同的预倾角下搭配不同的补偿值进行模拟,可以发现不同预倾角下,补偿值对暗态漏光的影响趋势是类似的,由此可获得在287.3nm≤Δn×d≤305.7,85°≤θ<90°的条件下,并且第一双轴补偿膜12与第二双轴补偿膜14具有相同的补偿值时,暗态漏光小于0.2nit时的补偿值的合理范围为:43nm≤Ro1=Ro2≤62.3nm;98.2nm≤Rth1=Rth2≤142.4nm。
下面举例具体说明第一双轴补偿膜12与第二双轴补偿膜14具有相同的补偿值时的情况。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本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暗态全视角等亮度轮廓分布图,图16是本具体实施例中补偿后的液晶面板的全视角等对比度轮廓分布图。图11和图12的设定条件为:光程差Δn×d=296.5nm,预倾角θ=89°,Ro1=Ro2=58.8nm,Rth1=Rth2=134.4nm。对比图15与图1,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暗态漏光远远低于现有的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暗态漏光。对比图16与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经本实施例的补偿架构补偿后的液晶面板,其全视角对比度分布也优于现有双层双轴补偿膜补偿后的全视角对比度分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针对较低光程差的液晶面板,通过设置双层双轴补偿膜的补偿值,能够有效地降低液晶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增加大视角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升大视角的可视范围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及液晶显示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双层双轴补偿架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偏光膜、第一双轴补偿膜、液晶面板、第二双轴补偿膜以及第二偏光膜;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液晶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n,厚度为d,液晶分子的预倾角为;第一双轴补偿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1,厚度补偿值为Rth1;第二偏光膜的面内补偿值为Ro2,厚度补偿值为Rth2,其中:287.3nmnd305.7nm;85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