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构—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斜拉桥或悬索桥及类似桥梁的主塔结构。 背景技术
桥塔是桥梁将缆索或斜拉索的巨大索力顺畅地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关键受力结构。 随着桥梁的跨径日益增大, 索力随之增大, 索塔也相应增高, 桥塔的受力趋于复杂, 这就要 求桥塔有更加合理的构造形式。
桥塔结构按材料分主要有混凝土桥塔、 钢桥塔、 混合结构桥塔三种。 混凝土桥塔自 重较大, 施工期间还需架设临时钢结构支撑 ; 钢桥塔加工拼装方便, 同时加快施工进度, 但 造价较高 ; 混合结构桥塔, 需要将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进行连接, 其结合部通常位于桥塔的 中下部, 受力和构造均比较复杂, 增大了设计与施工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钢构与混凝土组合桥塔的结构形式, 通过适当 增加混凝土桥塔截面内用以支撑模板和固定钢筋的钢构用量, 并加以合理布置, 从而更好 地发挥钢构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 提高桥塔的承载性能和施工便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
一种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 包括钢构、 混凝土桥塔, 在混凝土桥塔内部设置 自下而上贯通的钢构, 在钢构、 混凝土桥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进一步, 所述钢构完全容纳于混凝土塔柱中 ; 优选的混凝土桥塔的截面为中空箱 型。
所述钢构包括若干竖向弦杆、 横向连系杆和斜向连系杆, 各竖向弦杆彼此平行间 隔位于竖直平面内, 相邻竖向弦杆之间通过若干横向连系杆固定连接, 各横向连系杆平行 于地面、 垂直于竖向弦杆 ;
在相邻横向连系杆及相邻竖向弦杆所围成的矩形框架的对角线方向上设置一斜 向连系杆, 该斜向连系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竖向弦杆上。
所述竖向弦杆与横向连系杆及斜向连系杆间通过固定联接结构形成通长格构式 钢构, 优选的固定联接结构是焊接。
所述竖向弦杆采用 H 型钢、 圆钢管或角钢 ; 所述横向连系杆及斜向连系杆采用角 钢或条 形钢。
所述钢筋混凝土塔柱内有沿着桥塔结构的横向截面分隔设置的箍筋, 优选的, 各 箍筋之间均匀分隔设置。
在钢构与混凝土外边缘设置有第一道 ( 外侧防裂 ) 箍筋, 穿越钢构竖向弦杆腹板 设置有第二道 ( 连接件 ) 箍筋, 在钢构与混凝土内边缘间设置有第三道 ( 内侧防裂 ) 箍筋 ; 优选的, 箍筋间距与钢构竖向弦杆连接件间距相同, 箍筋在转角处圆弧光滑过渡。所述钢筋混凝土塔柱内还设置有沿着桥塔结构的纵向、 在环绕桥塔结构的横截面 的周长上分隔设置的纵筋, 优选的, 各纵筋之间均匀分隔设置。
所述的竖向弦杆上设置连接件使钢构与钢筋混凝土塔柱间协同工作。
所述的连接件采用焊钉连接件、 焊接开孔板连接件、 竖向弦杆开孔连接件或型钢 外包裹螺旋筋连接件。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①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在成桥状态下, 混凝土塔主要承担桥塔内竖向分 力, 钢构协助混凝土承担截面内弯矩, 混凝土包裹在钢构外侧能够增大钢构结构的稳定性。
②钢构与混凝土间设置的连接件, 能确保两者间能够传递剪力, 保证协同工作。
③钢构在混凝土塔柱内布置时, 承担了大部分的截面抗弯作用, 减小钢筋混凝土 桥塔截面中的主筋配筋量。截面内仅需配置构造钢筋和连接辅助钢筋, 起到防止混凝土开 裂, 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 并保证钢构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作用。
④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 原本作为施工临时劲性骨架的部分可以通过合理构造 加以利用, 无需拆除, 减少了施工工序, 简化了设计过程。 当桥塔高度较小时, 在桥塔底部进 行顶升的方法使得施工方法灵活多变, 无需进行高空作业, 降低了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桥塔结构的总体构造图。
图 2 为图 1 所示构造的部分钢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 3 为在图 1 所示构造上增加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后的示意图。 图 4 为图 3 所示桥塔结构 1/4 横截面图。
图 5 为本发明桥塔逐段拼接构造形成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桥塔逐段顶推构造形成示意图。
图中 : 1- 钢筋混凝土塔柱、 2- 钢构、 3- 纵向受力钢筋、 41、 42、 43- 箍筋、 5- 竖向中 弦杆、 51- 竖向弦杆腹板开孔、 6- 竖向边弦杆、 7- 横向连系杆、 8- 斜向连系杆 ( 斜撑 )、 10- 内 膜、 11- 外模、 12- 施工平台、 13- 塔底支撑、 14- 顶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 包括钢构、 钢筋混凝土塔柱及两者间的连接件。
所述钢构参照施工临时劲性骨架改造, 可用作施工临时构造, 亦可参与成桥结构 受力。钢构包括竖向弦杆和连系杆, 竖向弦杆沿桥塔通长布置, 可以是 H 型钢、 圆钢管、 角钢 等; 连系杆包括横向连系杆和斜撑, 可以是角钢、 条形钢等。竖向弦杆与连系杆间通过焊接 形成通长格构式钢构。
所述钢筋混凝土塔柱内仍配有纵筋和箍筋, 但作受力的纵筋配筋率显著低于同等 受力条件下普通混凝土塔柱。
所述的连接件目的在于保证钢构与钢筋混凝土塔柱间协同工作, 连接件宜布置在 钢构竖向弦杆上, 可以是焊钉连接件、 焊接开孔板连接件, 竖向弦杆开孔连接件, 也可采用 在型钢外包裹螺旋筋连接件。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 1 所示, 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 主体结构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塔柱 1 及 其内设置的钢构 2。 其中混凝土塔柱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塔柱截面类似, 主要以中空箱型截 面为主, 顺桥向尺寸根据索力产生弯矩而定, 一般而言要大于横桥向尺寸, 为留足型钢的位 置, 箱型截面壁厚要稍大于一般钢筋混凝土塔柱。 这样的塔柱抗弯能力要比一般的塔柱好, 再结合型钢组成的配合钢构的辅助, 此种桥塔的抗弯能力会较普通钢筋混凝土塔柱好。
为防止钢构锈蚀, 钢构 2 完全容纳于混凝土塔柱中, 且钢构与混凝土边缘离开一 定距离, 此距离大小应至少能够容纳 1-2 排钢筋的位置, 以便布置外侧箍筋, 但此距离也不 宜过大, 以充分提高钢构本身的惯性矩。
如图 2 所示, 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钢构部分构造图, 为了表示清楚钢构的具 体形成方式和最终结构布置, 仅取了钢构 2 中具有代表型的一个基本单元, 其余部分可以 按此类推进行扩展。
该基本单元由竖向弦杆、 横向连系杆和斜向连系杆组成, 竖向弦杆位于竖直平面 内, 为钢构的主要受力构件, 横向连系杆平行于地面、 垂直于竖向弦杆, 两端与竖向弦杆焊 接, 斜向连系杆位于两个相邻横向连系杆间并焊接在两个相邻竖向弦杆上, 形成一个基本 钢构单元, 钢构的其余部分均可通过此形式进行扩展而成。 钢构 2 中竖向弦杆有两种形式, 位于中间的竖向中弦杆 5 采用 H 型钢, 位于交点处 的竖向边弦杆 6 采用角钢, 焊接在竖向弦杆上的横向连系杆 7 和斜向连系杆 8 均采用角钢。 钢构上设置开孔, 可穿过钢筋再浇筑上混凝土形成开孔板连接件 ; 连接件形式多样, 可以为 焊钉、 焊接开孔板、 构件开孔、 螺旋钢筋等, 此不赘述。
如图 3-4 所示, 进一步, 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结构的内外均增加配置钢筋, 协助 混凝 土塔柱受力, 包括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 纵向受力钢筋 3 的直径一般取 φ22-φ28, 沿 着桥塔结构的纵向、 在环绕桥塔结构的横截面的周长上均匀分隔布置。
横向闭合箍筋的直径一般取 φ8-φ12, 钢构与混凝土外边缘布置一道箍筋 41, 穿 越钢构 H 型钢竖向弦杆腹板开孔 51 也布置相应的箍筋 42, 此箍筋同时作为连接件的一部 分, 在钢构与混凝土内边缘间的也设置 1 道箍筋 43。
箍筋间距与钢构竖向弦杆连接件间距基本相同, 约为 100-250mm 一道。箍筋在转 角处应圆弧光滑过渡。
为架设此钢构 - 混凝土组合桥塔, 根据构造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法。
如图 4 所示, 命名该构造形成方法可称为逐段拼接法。
此实施例包括的施工附属设施有 : 内膜 10, 外模 11, 施工平台 12。
此实施例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塔柱施工方法改进而来, 通过移动部分钢构的位置 从塔柱外侧至箱型塔柱混凝土内部, 利用了施工临时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已经施工完 毕的桥塔上先行接高钢构 2, 接高方法为焊接, 利用钢构 2 为受力支撑先提升施工平台 12 再 用螺栓固定, 在施工平台 12 上设立下一阶段箱型截面内模 10 和外模 11, 进行节段施工。 如 此循环, 直至组合桥塔施工完毕。
如图 5 所示, 命名该构造形成方法称为逐段顶升法。
此实施例包括的施工附属设施有 : 内膜 10, 外模 11, 施工平台 12, 塔底支撑 13, 顶 升装置 14。
此实施例是一种针对此种桥梁的新型施工方案, 但受顶升装置和塔底支撑装置的
限制, 桥塔的高度一般不宜过高。 在已经施工完毕的节段下方设立顶升装置 14, 将顶升装置 安放在钢构上, 将桥塔顶升一个节段高度, 一个节段高度一般为 1-2m, 具体应根据千斤顶的 行程而定。在一个节段顶升完毕后在钢构 2 底部设立塔底支撑 13, 放松顶升装置, 将钢构 2 进行底部接长, 接长方式为焊接。之后在接长部位设立箱型截面内膜 10 和外模 11, 进行节 段施工。 节段施工完毕后, 将顶升装置 14 安放至新节段底部, 放松塔底支撑 13, 为下一个节 段的顶升施工做准备, 如此循环, 直至桥塔施工完毕。
本发明为大跨度桥梁或异型桥塔桥梁提供了一种新的桥塔结构形式, 拓展了组合 结构的应用范围。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 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并把在此说明的 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 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 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 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