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0916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8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5933.4

申请日:

2011.10.24

公开号:

CN102444292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日:20111024授权公告日:20140507终止日期:201410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3/02申请日:20111024|||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3/02; E04B1/98

主分类号:

E04G23/02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李伟; 吴斌; 赵俊贤; 刘璐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高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加固方法,针对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易出现框架柱屈曲失稳并导致结构体系连续垮塌问题。方法:一、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的H型钢框架柱的凹槽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与H型钢框架柱的翼缘及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全熔焊透成为一体;二、进行钢质约束构件加工;三、在H型钢框架柱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钢质约束构件与H型钢框架柱之间留有间隙s。本发明能有效防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极限情况下失稳破坏,抗倒塌能力强。本发明用于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 骤实现 : 步骤一 : 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 (2) 之间的 H 型 钢框架柱 (1) 的每个凹槽 (1-1) 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 (3), 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 (3) 设置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上下两端处,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相对应设置,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相对应设置, 每个纵 向加劲肋 (3)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两个翼缘 (1-3) 及与该纵向加劲肋 (3) 相邻的梁柱节 点横向加劲肋 (4) 全熔焊透成为一体 ; 步骤二 : 进行钢质约束构件 (12) 加工 ; 钢质约束构 (12) 由两块盖板 (12-1)、 两个 U 形 槽钢 (12-2) 和四块垫板 (12-3) 组成 ; 首先对每个 U 形槽钢 (12-2) 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 具体操作是 : 先在每个 U 形槽钢 (12-2) 底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 (12-4), 再将每个直角形缺口 (12-4) 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板 (12-5) 进行封堵 ; 之后在 U 形 槽钢 (12-2) 的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 (12-6), 在垫板 (12-3) 上沿 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二螺栓孔 (12-7), 在盖板 (12-1) 上靠近盖板 (12-1) 的两个长侧壁 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螺栓孔 (12-8), 并使得 U 形槽钢 (12-2) 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 (12-6)、 垫板 (12-3) 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 (12-7) 及盖板 (12-1) 上的多个第三螺栓孔 (12-8) 一一 对应设置 ; 步骤三 :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 (12) ; 在所述 H 型 钢框架柱 (1) 的每个凹槽 (1-1) 内安装有一个 U 形槽钢 (12-2), 且 U 形槽钢 (12-2) 的槽 口朝外设置,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每个翼缘 (1-3) 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 (12-1), 该盖板 (12-1) 与 U 形槽钢 (12-2) 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 (12-3), U 形槽钢 (12-2) 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 (12-6)、 垫板 (12-3) 上与该第一螺栓孔 (12-6) 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12-7) 及盖板 (12-1) 上与该第一螺栓孔 (12-6) 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 (12-8) 内装有一个 高强螺栓连接件 (11), 每个 U 形槽钢 (12-2) 的一侧壁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件 (11) 与垫 板 (12-3) 及盖板 (12-1) 连接成为一体,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的长度 L 小于所述 H 型钢 框架柱 (1) 的高度 h,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之间留有间隙 s。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一中, 所述纵向加劲肋 (3) 由钢板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 骤一中,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的横截面积之和为 H 型钢框 架柱 (1) 横截面积的 1.0 ~ 1.2 倍 ;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的横截面积之和为 H 型钢框架柱 (1) 横截面积的 1.0 ~ 1.2 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一中, 纵向加劲肋 (3) 开三面坡口并与所在的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两个翼缘 (1-3) 及两个 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4) 全熔焊透成为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二中, 补强板 (12-5) 的厚度是 U 形槽钢 (12-2) 侧壁厚度的 1 ~ 1.2 倍。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三中,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的长度 L 是 H 型钢框架柱 (1) 的高度 h 的 0.98 ~ 0.99 倍。 2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6 所述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三中,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之间所留的间隙 s = 1-2mm。

说明书


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加固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全钢框 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的防倒塌加固方法。背景技术
     全钢形式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 以其自身良好的耗 能减震性能和较短的施工周期在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 用。依靠支撑内芯的屈服耗能, 设计合理的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 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 框架柱作为主要的竖向受力 构件难免会发生屈曲失稳破坏, 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 这种失效模式极易导致整个结构体 系的连续垮塌, 引起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容易 出现框架柱屈曲失稳并导致结构体系连续垮塌的问题, 进而提供一种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 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以提高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的安全储备和抗倒塌能力。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的一种框架 - 防屈曲支 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的 H 型 钢框架柱的每个凹槽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 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设置在所述 H 型钢框架 柱的上下两端处,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相对应设置, 设置在 H 型钢框 架柱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相对应设置, 每个纵向加劲肋与 H 型钢框架柱的两个翼缘及与 该纵向加劲肋相邻的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全熔焊透成为一体 ;
     步骤二 : 进行钢质约束构件加工 ; 钢质约束构件由两块盖板、 两个 U 形槽钢和四块 垫板组成 ; 首先对每个 U 形槽钢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 具体操作是 : 先在每个 U 形槽钢底 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 再将每个直角形缺口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 板进行封堵 ; 之后在 U 形槽钢的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 在垫板上 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二螺栓孔, 在盖板上靠近盖板的两个长侧壁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 螺栓孔, 并使得 U 形槽钢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 垫板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及盖板上的多个 第三螺栓孔一一对应设置 ;
     步骤三 :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 ; 在所述 H 型钢框 架柱的每个凹槽内安装有一个 U 形槽钢, 且 U 形槽钢的槽口朝外设置,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的每个翼缘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 该盖板与 U 形槽钢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 U形 槽钢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 垫板上与该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及盖板上与该第一 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内装有一个高强螺栓连接件, 每个 U 形槽钢的一侧壁通过多个 高强螺栓连接件与垫板及盖板连接成为一体,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的长度 L 小于所述 H 型钢
     框架柱的高度 h,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与 H 型钢框架柱之间留有间隙 s。
     本发明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由于钢质约束构件采用装配式成型, 因此整个加固过程极少涉及焊接作业, 这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 同时还减少了焊接引起的残余变形对施工质量和精度的影响。
     第二, 本发明中提出的加固方法并未对结构体系中的既有构件进行大规模改造, 因此原有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计算模型仍可以 延用, 有效降低了计算和分析成本。 另外由于加固过程中对原结构改动较少, 所以施工工期 大大缩短, 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 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 由于钢质约束构件的存在, 可以有效防止框 架柱的失稳破坏, 在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 H 型钢框架柱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 件, 并且当 H 型钢框架柱达到变形极限状态时钢质约束构件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轴向刚度 ( 这里所述轴向刚度也即为 H 型钢框架柱在纵向上的刚度 ), 进一步提高了框架 - 防屈曲支 撑体系的安全储备和抗倒塌能力。 附图说明
     图 1 为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的主视图, 图 2 为在待加固的全钢框 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 H 型钢框架柱的凹槽的上下两端加固纵向加劲肋的布置方式的主 视图, 图 3 是图 2 的 E-E 剖面图, 图 4 为 U 形槽钢的立体图, 图 5 是图 4 中的 A-A 剖面图, 图 6 是图 4 中的 B-B 剖面图, 图 7 为钢质约束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 8 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 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进行防倒塌加固的主视图, 图 9 为图 8 的左视图, 图 10 为图 8 的 C-C 剖面图, 图 11 为图 8 的 D-D 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 结合图 2 ~图 11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 系防倒塌加固方法, 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 2 之间的 H 型钢框架柱 1 的每个凹槽 1-1(H 型钢框架柱 1 中有两个凹槽 1-1, 两个凹槽 1-1 由腹板 1-2 和两个翼缘 1-3 围成 ) 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 3( 以保证 H 型钢框架柱 1 端部不先于中间 段破坏 ), 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 3 设置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上下两端处, 设置在 H 型钢 框架柱 1 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相对应设置,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下端的两个纵向加 劲肋 3 相对应设置, 每个纵向加劲肋 3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两个翼缘 1-3 及与该纵向加劲 肋 3 相邻的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4 全熔焊透成为一体 ;
     步骤二 : 进行钢质约束构件 12 加工 ; 钢质约束构件 12 由两块盖板 12-1、 两个 U 形 槽钢 12-2 和四块垫板 12-3 组成 ; 首先对每个 U 形槽钢 12-2 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 具体 操作是 : 先在每个 U 形槽钢 12-2 底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 12-4, 再将每个 直角形缺口 12-4 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板 12-5 进行封堵 ; 之后在 U 形槽钢 12-2 的 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 12-6, 在垫板 12-3 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 个第二螺栓孔 12-7, 在盖板 12-1 上靠近盖板 12-1 的两个长侧壁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螺栓 孔 12-8, 并使得 U 形槽钢 12-2 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 12-6、 垫板 12-3 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12-7 及盖板 12-1 上的多个第三螺栓孔 12-8 一一对应设置 ;
     步骤三 :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 12 ; 在所述 H 型钢 框架柱 1 的每个凹槽 1-1 内安装有一个 U 形槽钢 12-2, 且 U 形槽钢 12-2 的槽口朝外设置, 在所述 H 型钢框架柱 1 的每个翼缘 1-3 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 12-1, 该盖板 12-1 与 U 形槽 钢 12-2 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 12-3, U 形槽钢 12-2 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 12-6、 垫 板 12-3 上与该第一螺栓孔 12-6 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12-7 及盖板 12-1 上与该第一螺栓孔 12-6 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 12-8 内装有一个高强螺栓连接件 11, 每个 U 形槽钢 12-2 的一侧 壁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件 11 与垫板 12-3 及盖板 12-1 连接成为一体 ( 组成最终的钢质 约束构件 12 并完成结构体系的加固工作 ),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的长度 L 小于所述 H 型钢 框架柱 1 的高度 h( 以便为 H 型钢框架柱 1 预留出足够的轴向变形空间, 这里所述轴向变形 即为 H 型钢框架柱 1 在纵向上的变形 ),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之间留有 间隙 s( 以保证 H 型钢框架柱 1 在受压时因泊松效应产生的横向膨胀能够得到有效释放, 钢 质约束构件 12 组装完成后在自重作用下下落, 位于 H 型钢框架柱 1 下端的纵向加劲肋 3 承 担钢质约束构件 12 重量并对其限位 )。
     本实施方式中, 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 H 型钢框架柱 1 外围 增设钢质约束构件 12, 以防止 H 型钢框架柱 1 在极限情况下发生失稳破坏并引起结构的连 续倒塌。 具体实施方式二 : 结合图 2、 图 3、 图 7 及图 10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 所述 纵向加劲肋 3 由钢板制成。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 : 结合图 3 和图 10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 设置在 H 型钢框 架柱 1 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的横截面积之和为 H 型钢框架柱 1 横截面积的 1.0 ~ 1.2 倍; 设置在 H 型钢框架柱 1 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 3 的横截面积之和为 H 型钢框架柱 1 横 截面积的 1.0 ~ 1.2 倍。通过设置纵向加劲肋可以使 H 型钢框架柱加强区在整个工作过程 中处于弹性阶段, 保证 H 型钢框架柱加强区不会先于 H 型钢框架柱中间段失效, 有利于结构 体系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的充分发挥。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 : 结合图 2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 纵向加劲肋 3 开三面坡 口并与所在的 H 型钢框架柱 1 的两个翼缘 1-3 及两个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4 全熔焊透成为 一体, 以保证 H 型钢框架柱加强区的整体性和可靠性。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 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 : 结合图 4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二中, 补强板 12-5 的厚度是 U 形槽钢 12-2 侧壁厚度的 1 ~ 1.2 倍。以便使经过加工的 U 形槽钢仍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 体性。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 : 结合图 1、 图 4 和图 8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三中, 所述钢质约 束构件 12 的长度 L 是 H 型钢框架柱 1 的高度 h 的 0.98 ~ 0.99 倍。以便为 H 型钢框架柱 受压时预留出足够的轴向变形空间, 防止钢质约束构件 12 过早与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4 及 框架梁 2 接触, 而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 : 结合图 10 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三中, 所述钢质约束构件 12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之间所留的间隙 s = 1-2mm, 以保证框架柱受压时由于泊松效应产生的横 向变形能够得到有效释放, 避免钢质约束构件 12 与 H 型钢框架柱 1 过早接触, 而影响钢质
     约束构件 12 约束作用的发挥。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待加固的全钢框架 - 防屈曲支撑体系 ( 参见图 1) 为现有 技术, 图中 1 为 H 型钢框架柱 ; 2 为框架梁 ; 4 为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 5 为梁端加劲肋 ; 6为 框架连接节点板加劲肋 ; 7 为防屈曲支撑。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44292A43申请公布日20120509CN102444292ACN102444292A21申请号201110325933422申请日20111024E04G23/02200601E04B1/9820060171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址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72发明人李伟吴斌赵俊贤刘璐74专利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代理人高媛54发明名称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57摘要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加固方法,针对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易出现框架柱屈曲。

2、失稳并导致结构体系连续垮塌问题。方法一、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的H型钢框架柱的凹槽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与H型钢框架柱的翼缘及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全熔焊透成为一体;二、进行钢质约束构件加工;三、在H型钢框架柱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钢质约束构件与H型钢框架柱之间留有间隙S。本发明能有效防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极限情况下失稳破坏,抗倒塌能力强。本发明用于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CN102444309A1/2页21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

3、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2之间的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凹槽11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3,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3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上下两端处,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相对应设置,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相对应设置,每个纵向加劲肋3与H型钢框架柱1的两个翼缘13及与该纵向加劲肋3相邻的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4全熔焊透成为一体;步骤二进行钢质约束构件12加工;钢质约束构12由两块盖板121、两个U形槽钢122和四块垫板123组成;首先对每个U形槽钢122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具体操作是先在。

4、每个U形槽钢122底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124,再将每个直角形缺口124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板125进行封堵;之后在U形槽钢122的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126,在垫板123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二螺栓孔127,在盖板121上靠近盖板121的两个长侧壁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螺栓孔128,并使得U形槽钢122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126、垫板123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127及盖板121上的多个第三螺栓孔128一一对应设置;步骤三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12;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凹槽11内安装有一个U形槽钢122,且U形槽钢122的槽口朝外。

5、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翼缘13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121,该盖板121与U形槽钢122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123,U形槽钢122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126、垫板123上与该第一螺栓孔126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127及盖板121上与该第一螺栓孔126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128内装有一个高强螺栓连接件11,每个U形槽钢122的一侧壁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件11与垫板123及盖板121连接成为一体,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的长度L小于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高度H,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与H型钢框架柱1之间留有间隙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纵向。

6、加劲肋3由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的横截面积之和为H型钢框架柱1横截面积的1012倍;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的横截面积之和为H型钢框架柱1横截面积的1012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纵向加劲肋3开三面坡口并与所在的H型钢框架柱1的两个翼缘13及两个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4全熔焊透成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补强板125的厚度是U形槽钢122侧壁厚度的112倍。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的长度L是H型钢框架柱1的高度H的098099倍。权利要求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2/2页3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与H型钢框架柱1之间所留的间隙S12MM。权利要求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1/4页4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加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的防倒塌加固方法。背景技术0002全钢形式的框架防。

8、屈曲支撑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以其自身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和较短的施工周期在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依靠支撑内芯的屈服耗能,设计合理的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框架柱作为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难免会发生屈曲失稳破坏,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这种失效模式极易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连续垮塌,引起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容易出现框架柱屈曲失稳并导致结构体系连续垮塌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以提高框架防屈曲支撑。

9、体系的安全储备和抗倒塌能力。0004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0005步骤一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之间的H型钢框架柱的每个凹槽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的上下两端处,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相对应设置,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相对应设置,每个纵向加劲肋与H型钢框架柱的两个翼缘及与该纵向加劲肋相邻的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全熔焊透成为一体;0006步骤二进行钢质约束构件加工;钢质约束构件由两块盖板、两个U形槽钢和四块垫板组成。

10、;首先对每个U形槽钢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具体操作是先在每个U形槽钢底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再将每个直角形缺口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板进行封堵;之后在U形槽钢的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在垫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二螺栓孔,在盖板上靠近盖板的两个长侧壁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螺栓孔,并使得U形槽钢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垫板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及盖板上的多个第三螺栓孔一一对应设置;0007步骤三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的每个凹槽内安装有一个U形槽钢,且U形槽钢的槽口朝外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的每个翼缘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该盖板。

11、与U形槽钢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U形槽钢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垫板上与该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及盖板上与该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内装有一个高强螺栓连接件,每个U形槽钢的一侧壁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件与垫板及盖板连接成为一体,所述钢质约束构件的长度L小于所述H型钢说明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2/4页5框架柱的高度H,所述钢质约束构件与H型钢框架柱之间留有间隙S。0008本发明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009第一,由于钢质约束构件采用装配式成型,因此整个加固过程极少涉及焊接作业,这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还减少了焊接引起的残余变形对施工质量和精度的影响。。

12、0010第二,本发明中提出的加固方法并未对结构体系中的既有构件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原有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计算模型仍可以延用,有效降低了计算和分析成本。另外由于加固过程中对原结构改动较少,所以施工工期大大缩短,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0011第三,在超越罕遇地震的极限情况下,由于钢质约束构件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框架柱的失稳破坏,在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H型钢框架柱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并且当H型钢框架柱达到变形极限状态时钢质约束构件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轴向刚度这里所述轴向刚度也即为H型钢框架柱在纵向上的刚度,进一步提高了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的安全储备和抗倒塌能力。。

13、附图说明0012图1为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的主视图,图2为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H型钢框架柱的凹槽的上下两端加固纵向加劲肋的布置方式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EE剖面图,图4为U形槽钢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面图,图6是图4中的BB剖面图,图7为钢质约束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进行防倒塌加固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左视图,图10为图8的CC剖面图,图11为图8的DD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2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防倒塌加固方法,所述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0014步骤一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

14、屈曲支撑体系中的相邻两个框架梁2之间的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凹槽11H型钢框架柱1中有两个凹槽11,两个凹槽11由腹板12和两个翼缘13围成内增设两个纵向加劲肋3以保证H型钢框架柱1端部不先于中间段破坏,所述两个纵向加劲肋3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上下两端处,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相对应设置,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相对应设置,每个纵向加劲肋3与H型钢框架柱1的两个翼缘13及与该纵向加劲肋3相邻的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4全熔焊透成为一体;0015步骤二进行钢质约束构件12加工;钢质约束构件12由两块盖板121、两个U形槽钢122和四块垫板123组成;首先对每个。

15、U形槽钢122的两端进行切削和补强,具体操作是先在每个U形槽钢122底端面的两端各切削加工一个直角形缺口124,再将每个直角形缺口124处的两个直角面用两个补强板125进行封堵;之后在U形槽钢122的每个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一螺栓孔126,在垫板123上沿其长度方向钻出多个第二螺栓孔127,在盖板121上靠近盖板121的两个长侧壁处分别钻出多个第三螺栓孔128,并使得U形槽钢122上的多个第一螺栓孔126、垫板123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说明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3/4页6127及盖板121上的多个第三螺栓孔128一一对应设置;0016步骤三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

16、的外围组装及定位钢质约束构件12;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凹槽11内安装有一个U形槽钢122,且U形槽钢122的槽口朝外设置,在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每个翼缘13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盖板121,该盖板121与U形槽钢122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一个垫板123,U形槽钢122上的每个第一螺栓孔126、垫板123上与该第一螺栓孔126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127及盖板121上与该第一螺栓孔126相对应的第三螺栓孔128内装有一个高强螺栓连接件11,每个U形槽钢122的一侧壁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件11与垫板123及盖板121连接成为一体组成最终的钢质约束构件12并完成结构体系的加固工作,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的长。

17、度L小于所述H型钢框架柱1的高度H以便为H型钢框架柱1预留出足够的轴向变形空间,这里所述轴向变形即为H型钢框架柱1在纵向上的变形,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与H型钢框架柱1之间留有间隙S以保证H型钢框架柱1在受压时因泊松效应产生的横向膨胀能够得到有效释放,钢质约束构件12组装完成后在自重作用下下落,位于H型钢框架柱1下端的纵向加劲肋3承担钢质约束构件12重量并对其限位。0017本实施方式中,在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中的H型钢框架柱1外围增设钢质约束构件12,以防止H型钢框架柱1在极限情况下发生失稳破坏并引起结构的连续倒塌。0018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图3、图7及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

18、骤一中,所述纵向加劲肋3由钢板制成。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0019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上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的横截面积之和为H型钢框架柱1横截面积的1012倍;设置在H型钢框架柱1下端的两个纵向加劲肋3的横截面积之和为H型钢框架柱1横截面积的1012倍。通过设置纵向加劲肋可以使H型钢框架柱加强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处于弹性阶段,保证H型钢框架柱加强区不会先于H型钢框架柱中间段失效,有利于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的充分发挥。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0020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纵向加劲肋。

19、3开三面坡口并与所在的H型钢框架柱1的两个翼缘13及两个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4全熔焊透成为一体,以保证H型钢框架柱加强区的整体性和可靠性。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0021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二中,补强板125的厚度是U形槽钢122侧壁厚度的112倍。以便使经过加工的U形槽钢仍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0022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4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三中,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的长度L是H型钢框架柱1的高度H的098099倍。以便为H型钢框架柱受压时预留出足够的轴向变形空间,防止钢质约束构件12过早与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

20、4及框架梁2接触,而影响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0023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三中,所述钢质约束构件12与H型钢框架柱1之间所留的间隙S12MM,以保证框架柱受压时由于泊松效应产生的横向变形能够得到有效释放,避免钢质约束构件12与H型钢框架柱1过早接触,而影响钢质说明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4/4页7约束构件12约束作用的发挥。其它方法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六相同。0024本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待加固的全钢框架防屈曲支撑体系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图中1为H型钢框架柱;2为框架梁;4为梁柱节点横向加劲肋;5为梁端加。

21、劲肋;6为框架连接节点板加劲肋;7为防屈曲支撑。说明书CN102444292ACN102444309A1/8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2/8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3/8页10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4/8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5/8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6/8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7/8页14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CN102444309A8/8页15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44429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