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底板覆盖件的边缘固定到型材结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底板覆盖件 (floor covering) 的设有轮廓部 (profiling) 的 边缘可拆除 (removably) 地固定到限制底板覆盖件用的型材结构的装置, 所述型材结构 特别地是具有角形踏板型材和能够固定于踏板的基部型材的踏板突沿型材 (step nosing profile), 并且角形踏板型材包括止挡腿和具有覆盖翼板的踏板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 已知型材结构设置于底板覆盖件的边缘以保护所述底板覆盖件不 会在边缘处从底板脱开。 如果底板覆盖件的边缘未加保护, 那么边缘可能易于向后退, 从而 底板覆盖件的边缘会露出来从而受到特别的应力。 因此, 该型材结构用于关键区域, 例如应 用在阶梯突沿 (stair nosing) 上或应用在与其他底板覆盖件的过渡上。
EP 773335 公开了一种由两个元件、 即基部型材和角形踏板型材组成的踏板突沿 型材。形成于角形踏板型材的踏板腿在其自由端具有用于踏板覆盖的覆盖翼板。角形踏板 型材位于能够固定在踏板边缘区域的基部型材上, 该角形踏板型材具有在踏板腿上以直角 向下突出的止挡腿, 并且还在止挡腿到踏板腿的间隔中具有另外的腹板 (web)。 当安装上角 形踏板型材之后, 踏板覆盖件以预定范围被覆盖翼板覆盖, 由此, 可靠地防止踏板覆盖件翘 起或者被向后推。
该装置以满意的方式运作, 特别地当踏板覆盖件能够以特定的范围被向后推使得 覆盖翼板的外边缘能够稍微刺穿覆盖件的内侧时该装置以满意的方式运作, 由此防止覆盖 件的表面与角形踏板型材之间形成显著的接合。在镶木地板 (parquet floor) 或者层叠的 底板覆盖件的情况下, 刺穿底板覆盖件是不可能的, 除非外缘区域设置有用于覆盖翼板的 合适的铣削 (milled-out) 部。然而, 在该结构位置处, 这种刺穿仅在困难的条件下是可能 的, 或者根本不可能。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将底板覆盖件固定到型材结构的装置, 通过该 装置, 能够在避免安装接合的状态下固定地且永久地保持底板覆盖件的设有轮廓部的边 缘。
根据本发明通过构造为型材轨道的可互换插入部实现上述目的, 可互换插入部被 配置成使得可互换插入部能够被拆除并且可互换插入部的位置能够适应于型材结构, 并且 在可互换插入部上、 至少在可互换插入部的两个彼此相反的纵向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 构造有保持部, 保持部与底板覆盖件的边缘的轮廓部配合并且该保持部至少部分地以与轮 廓部互补的方式形成。 底板覆盖件的设置有轮廓部的边缘能够与互补保持部配合的事实意 味着提供了底板覆盖件的自由边缘的固定的保持并且防止了该自由边缘能够从底板覆盖 件翘起。
在有利的构造中, 可互换插入部全部地或者部分地配置在踏板腿与基部型材之
间, 优选地所述可互换插入部在其两个彼此相反的纵向边缘上具有不同的保持部以用于榫 槽接合的不同轮廓部。 该特别的配置提供了可互换插入部在踏板突沿型材上的固定和不可 改变的定位。
在特别有利的构造中, 可互换插入部借助于锁定部被保持于型材结构。 结果, 能够 可选择地先将可互换插入部插入到型材结构中, 然后安装底板覆盖件的边缘, 抑或先制造 与边缘型材的接合随后制造与型材结构的接合。
在这方面, 有利的是, 可互换插入部在互补保持部的区域具有作为锁定部的一部 分的、 与基部型材和 / 或踏板腿固着的固着部。这确保了底板覆盖件不会相对于该装置改 变。
有利地, 可互换插入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肋, 支撑肋在其自由的支撑边缘上具 有锁定接合部, 该锁定接合部与基部型材上的相应的锁定接合部配合。该支撑肋能够在踏 板腿或覆盖翼板的区域中支撑角形踏板型材, 使得踏板腿不会被踩塌 (tread down)。由于 在该本发明中踏板腿不再与底板覆盖件部分重叠而是仅与底板覆盖件的边缘接触并且不 再靠在底板覆盖件上, 所以存在踏板腿被踩塌的风险。 该锁定部产生了永久的定位固定, 使 得可互换插入部不能滑脱。 有利地, 在支撑肋上构造用于吸收水平力并且与互补保持部邻接的腹板。 结果, 作 用于底板覆盖件的力能够经由互补保持部、 腹板以及支撑肋被引入到该装置。
有利的构造能够提供作为铝或者塑料材料的铸坯型材 (strand cast profile) 的 可互换插入部的制造。这导致了性价比高的制造。
底板覆盖件的边缘的轮廓部以及相应的部分地互补保持部能够部分地或者全部 地以榫槽接合的类型构造, 该榫槽接合具有凹部并且具有相对于榫槽面突出的至少一个突 出部。
在这方面, 有利的是, 互补保持部具有至少一个保持肋或保持突出部, 该至少一个 保持肋或保持突出部向上地固定榫槽接合并且 / 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接合在突出部的 后方或者接合进入凹部。有利地, 这种类型的构造能够被设置成使得在至少一个保持肋或 保持突出部上形成用于减小高度的预定截断点。在这方面, 在配送情况下, 保持肋能够具 有大体与传统型材的厚度或近似厚度对应的高度。根据榫槽形式的特别的构造, 该保持肋 于是能够在高度上减小直至该保持肋能够接合、 装配进入凹部或者能够在突出部的后方接 合, 由此形成了固定的固着部。 即使榫槽接合包括普通突出肋的形式的榫, 形成于可互换插 入部的保持肋也能够将底板覆盖件的周围区域固定为该保持肋能够靠在榫上同时还能够 施加向下的力的程度。
特别简单的构造为 : 可互换插入部为大体 U 形, 并且该 U 形的一个腿被构造成保持 肋而 U 形的另一个腿被构造成支撑肋。在该实施方式中, 两个腿通过腹板接合在一起。在 这方面, 有利的是两个腿均具有预定截断点, 从而两个腿能够适应于底板覆盖件的高度, 因 此能够用于不同的型材结构。
最后, 在另一替换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能够设置有孔以便通过安装部件将 该可互换插入部固定到底板覆盖件的直边缘, 即, 假设底板覆盖件在其边缘不具有突出的 轮廓部, 而是具有平滑的端面。
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能够通过轨道引导系统被保持于基部型
材。 因此, 可互换插入部能够与基部型材预组装, 由于只需处理由可互换插入部和基部型材 组成的一个部件, 所以简化了处理。
有利的是, 轨道引导系统具有球形截面的轨道配置。然而, 同样有利的是, 为轨道 引导系统设置燕尾榫接合。 两种类型的连接均能够在可互换插入部与基部型材之间提供简 单、 轻便、 快捷且稳定的接合。 从抗冲击形状来看, 球形优于燕尾榫形, 这是因为球形不会在 安装过程中有边或角被损坏。另一方面, 燕尾榫容易制造, 这意味着成本上相应的降低。
此外, 在球形的情况下, 可互换插入部能够在压力下被推到基部型材中的互补槽 中, 从而由于相互关联的单个元件必然存在滑动配合, 所以不需要精确的定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附图中 :
图 1 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被构造成踏板突沿型材并且具有卡合式 (clicked-in) 底 板覆盖件的装置。
图 2a 至图 2c 示出图 1 的细节 I 至细节 III。
图 3 示出用于具有不同轮廓部的底板覆盖件的踏板突沿型材的本发明的另一实 施方式。
图 4 示出底板覆盖件的边缘具有另一轮廓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 5 是具有孔的大体 U 形的可互换插入部的立体图。
图 6 示出当使用外周缘具有直端面的底板覆盖件时的安装状态下的来自图 5 的可 互换插入部。
图 7 示出具有水平的、 大体 U 形的可互换插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 8 示出具有对于槽侧和榫侧的双边轮廓部的可互换插入部的实施方式。
图 9 示出具有待用于不同类型轮廓部的双边轮廓部的可互换插入部的实施方式。
图 10 示出将可互换插入部安装到基部型材的不同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示出用于将底板覆盖件 2 的边缘 1 可拆除地固定到型材结构 3 的装置。底板 覆盖件由接合在一起的元件组成, 这些元件在其边缘设有榫槽 (tongue and groove) 系统 意义上的轮廓部, 从而确保了各元件的固定的接合。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 型材结构 3 是踏 板突沿型材, 该踏板突沿型材包括角形踏板型材 7 和能够固定到踏板 8 的踏面上的基部型 材 9。角形踏板型材 7 包括带有覆盖翼板 11 的大体水平的踏板腿 10 和大体竖直延伸的止 挡腿 12。
止挡腿 12 设置有轮廓部 12′, 该轮廓部 12′与基部型材 9 的前缘上的相应的轮 廓部 12″配合。角形踏板型材 7 在其下侧设置有止挡肋 27, 止挡肋 27 靠着基部型材 9 上 的向上突出的对向肋 28。锁定部 29 形成于止挡肋 27 与对向肋 28 之间。因此, 角形踏板型 材 7 能够以任意高度被锁定在基部型材 9 上, 从而能够被调节成适合底板覆盖件 2 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 构造为踏板突沿型材的型材结构 3 具有可互换插入部 4, 该可互换插 入部 4 被构造为型材轨道并且被配置成能够被拆除并且位置能够适应于型材结构 3。 而且, 可互换插入部 4 上形成有保持部 6, 该保持部 6 在两个相反的纵向边缘的一个边缘上至少部分地与底板覆盖件 2 的边缘 1 的轮廓部 5 互补, 并且与底板覆盖件 2 的边缘 1 的轮廓部 5 配合。
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示, 保持部 6 也能够被构造成使得保持部 6 仅部分地与轮廓部 5 互补或者与榫槽接合的外形 (contour) 互补。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 轮廓部是特别的榫槽接合 19 的一部分, 该榫槽接合 19 中的榫 19′在底板覆盖件 2 的边缘向前突出。轮廓部 5 也具有凹部, 作为该凹部的结果在底板覆 盖件的边缘产生了肩部。在该肩部形成有突出超过榫槽面 20 的突出部 21。凹部 22 形成在 突出部 21 的下游。在图 1 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 4 的互补保持部 6 被构造成 使得该互补保持部 6 的外形与榫槽接合 19 的对向部分相对应。如从图 2c 中细节 III 可以 看出, 由此保持部 6 在其面向底板覆盖件的自由端上具有保持突出部 23, 该保持突出部 23 包围突出部 21 并与榫槽接合 19 中的凹部 22 接合。
详细地, 可互换插入部 4 由能够用作轨道的型材或单件的型材组成。特别地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形成于型材的保持部在其面向踏板突沿型材的一侧向上连续, 并且在这种状 态下该保持部围绕榫 19′接合。 接着, 腹板 14 在大体水平方向上延伸, 在该腹板 14 上形成 有支撑肋 15, 该支撑肋 15 以大体直角被定位在腹板 14 上并且与保持部 6 间隔开。 其自由支撑边缘 16 上具有锁定接合部 17′的支撑肋 15 与基部型材 9 上的相应的 锁定接合部 17″配合。
在根据图 1 示出的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型材部分地配置于踏板腿 10 和 基部型材 9 之间, 并且该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在两个彼此相反的纵向边缘的一个边缘处被构 造为互补保持部 6 的区域突出进入底板覆盖件 2 中。因此, 作为接合进入凹部 22 的结果, 在相对于突出的榫 19′朝后进入底板覆盖件 2 中的突起部 21 的后方存在接合。
可互换插入部 4 以可拆卸的方式接合到型材结构 3 并且通过锁定部 13 被保持在 型材结构 3 上。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 锁定部 13 在型材结构的三个点处接合。这些点在 图 1 中用细节 I、 细节 II 和细节 III 标出, 并且示出在相应的图 2a 至图 2c 中。
在图 2a 中, 以放大尺寸再现细节 I。在本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 4 的腹板 14 以大体平面的方式搁在踏板腿 10 和覆盖翼板 11 的下方。在踏板腿 10 的区域中, 腹板 14 具有由锁定肋以及相应地形成的锁定槽组成的锁定部 13。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锁定肋形 成在腹板 14 上, 由此锁定槽形成在踏板腿的下侧。该锁定部优选地大体位于从腹板 14 竖 直向下突出的支撑肋 15 的上方。
图 2b 示出细节 II, 在该细节中, 示出了支撑肋 15 的下端部和位于该支撑肋的下端 部的锁定部 13。支撑肋 15 的支撑边缘 16 设置有与基部型材 9 的表面上的相应的锁定接 合部 17″配合的锁定接合部 17′。位置尺寸选择成使得当锁定接合部 17′和锁定接合部 17″也互锁时锁定部 13 接合在腹板 14 上。
在图 2c 中, 在细节 III 中示出第三个锁定部 13。在这种情况下, 可互换插入部 4 具有作为互补保持部 6 区域中的锁定部的一部分的固着部 (anchorage)18, 在该固着部 18 处基部型材上的锁定槽为固着突出部 (anchoring projection) 提供接合。除此以外或者 作为替换, 可互换插入部 4 可以具有与踏板腿 10 固着的固着部 18( 未示出 )。
作为三点固着的结果, 当角形踏板型材被锁定到基部型材时, 可互换插入部 4 被 独立且固定地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而不管与底板覆盖件的型材的接合如何。 在这方面上, 可
以选择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型材在压力下被夹在在踏板腿 10 与基部型材 9 之间的锁定位置。 由于可互换插入部 4 的锁定, 腹板 14 能够吸收从底板覆盖件经由互补保持部 6 和支撑肋 15 被引导至踏板突沿型材结构 3 的水平力。
在特别的实施方式中, 固着部 18 的肋可以比示出的长度长。于是支撑肋 15、 例如 用作固着部 18 的向下突出的肋也可以设置有预定截断点, 由此, 允许高度减小或者允许适 用底板覆盖件的厚度。
图 3 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 与图 1 中的装置完成相同 功能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该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 4 由大体 L 形型材形成, 腹板 14 没有搁在踏板腿 的下方, 而是大体直接布置于基部型材 9 的上方。支撑肋 15 同样利用锁定部 13 或者锁定 接合部 17′和 17″支撑于踏板腿 10 的下方并且支撑在基部型材 9 上。腹板 14 在底板覆 盖件的边缘的榫槽接合 19 的方向上延伸, 并且该腹板 14 在其自由端具有大体向上直立 的作为互补保持部 6 的腹板。该腹板 14 在设置于榫槽接合 19 的凹部 22 处接合。锁定部 13 的固着部 18 形成于保持部 6 的该腹板的下方使得在该实施方式中同样确保三点保持 (retention)。为了支撑踏板腿 10, 起到腹板延伸作用的另外的保持肋 6″可以被定位于榫 槽接合 19 的榫处。 图 4 示出可拆除的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另一实施方式。附图标记相同的特征与图 1 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特征对应。
该变型也可以使用大体 L 形型材的可互换插入部 4, 只是 L 形型材的形成腹板 14 的基部腿借助于锁定部或者固着部 13 搁在踏板腿 10 或者覆盖翼板 11 的下方并且被保持 在踏板腿 10 上。向下突出的支撑肋 15 利用下锁定部 13 支撑于基部型材 9。在本情况中, 互补保持部 6 被构造为通过在预定截断点 24 处如图 4 中虚线所示截去多余长度从而减小 为合适尺寸的向下突出的保持肋 6″。在这种情况下, 腹板变为靠着榫槽配置的轮廓部 5, 从而防止覆盖件翘起。
图 5 和图 6 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附图标记相同的特征与图 1 中的特征对 应。
根据图 5 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型材大体为 U 形, 或者被构造为 如下所述形式的 U- 型材 : U 的一个腿被构造为保持肋, 而 U 的另一个腿被构造为支撑肋 15。 在该情况中, 保持部 6 的向下突出的保持肋 6″与支撑肋 15 的长度相同。可互换插入部同 样通过锁定部 13 被固着到踏板突沿型材上, 该锁定部 13 形成在 U 形型材的边缘并且在各 情况中与踏板腿 10 或者覆盖翼板 11 下方的以及位于基部型材 9 上的相应的锁定肋配合。 然而, 在该型材中, 还形成有刺穿 U 形型材的两个腿的孔 25, 孔 25 用于接收可将可互换插入 部固定到底板覆盖件的直边缘的端面上的螺钉。
如图 6 所示, 该实施方式特别用于边缘 1 的侧表面没有设置轮廓部的情况。因为 可互换插入部 4 的通过腹板 14 被接合在一起的向下突出的 U 形腿能够根据需要在预定截 断点处具有合适高度, 所以这种可互换插入部 4 也可以容易地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底板覆盖 件 2。
因此, 保持部的这种实施方式适合于保持具有平滑外表面的底板覆盖件以形成抵 接缘, 而不必在底板覆盖件上使用覆盖翼板 11, 此外, 根据图 4, 在面向底板覆盖件的保持
肋 6″在预定截断点 24 处被缩短成合适尺寸以允许相应的榫搁在或者靠在缩短了的保持 肋 6″的情况中, 在异型的榫槽接合边缘中使用保持部的这种实施方式也是合适的。
应当理解为, 在突出的榫能够在螺纹的区域内移动的情况中, 这样的螺纹连接也 可以用于根据图 4 的接合。
图 5 示出如果 U 形型材用于水平位置而不用于竖直位置时可以使用的另一个孔 25′, 参见图 7。锁定部 13 被构造成使得即使在水平位置该锁定部 13 也能够与在踏板腿 10 的下方的以及位于基部型材 9 上的相应的锁定槽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 U 形型材的水 平腿可以接合整个榫槽结构并且可以以两个腿或仅以一个腿与底板覆盖件的边缘抵接。
图 7 中示出的接合利用了图 5 中示出的具有孔 25′的实施方式, 该孔 25′设置在 U 形可互换插入部的大体位于对称面中的基部上。 腿 27 和腿 28 围绕榫槽接合的榫接合, 并 且靠着底板覆盖件的边缘的实际侧面, 而且也可以通过缩短腿来考虑榫的宽度。
图 8 示出可互换插入部 4 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可互换插入部的该实施方式中, 在 形成可互换插入部的型材的纵向侧上在各情况中形成有用于槽侧和用于榫侧的轮廓部。 因 此, 可以不管轮廓部的性质地使用可互换插入部, 而技工不必关心凹部是槽侧还是榫侧靠 着踏板突沿型材。 图 9 示出具有待用于不同类型轮廓部 31 和 32 的双边轮廓部的可互换插入部 4 的 实施方式, 轮廓部 31 和 32 可能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底板覆盖件中。
最后, 图 10 通过示例示出用于将可互换插入部 4 安装到基部型材的不同的轨道引 导系统 33 和 34。这种类型的轨道引导系统替代锁定部或者固着部。
根据示例 a) 的底座在支撑肋 15 上具有大体部分为圆柱形的锁定突出部 33′, 该 锁定突出部 33′在压力下被推压到基部型材 9 的互补槽 33″中。如果颈 35 被构造得相应 地窄, 也可以将可互换插入部从该侧引入到基部型材中。
根据示例 b) 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燕尾榫接合 34, 其中, 燕尾榫引导 34″形成于基部 型材 9, 而燕尾榫 34′形成于支撑肋 15。 在两个实施方式中, 可互换插入部被固定地布置并 且总在适当的位置。
应当理解为, 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示出的尺寸不必与实际尺寸对应。因此, 例如, 在 图 8 和图 9 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中, 必须充分地考虑踏板腿下方的空间来关注可互换插入部 的尺寸。
此外, 图 1 至图 4 中示出的型材结构不必限制成锁定接合, 也可以包括如图 10 所 示在角形踏板 7 与基部型材 9 之间使用螺钉连接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