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推测系统及目的地推测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目的地进行推测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导航系统通常从用户处接收目的地设定来对从车辆的当前位置到目的地为止的
路径进行搜索,并沿着搜索出的路径来进行行驶引导。
然而,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用户不设定目的地而使本车位置周边地图进行显示
来使用导航系统的情况也较多。在像这样不设定目的地的情况下,存在到目的地为止的引
导、使用到目的地为止的路径的车辆控制等利用目的地的导航系统的各种功能无法发挥的
问题。
对于该问题,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一种推测目的地的技术。根据该技术,从车辆的
行驶履历中提取出可能成为目的地的多个候选目的地并存储于行驶履历数据存储器中,在
车辆正在目的地未设定的状态下行驶时,根据车辆当前的行驶路线以及过去经由相同的行
驶路线而到达各候选目的地的频度,来将候选目的地中的一个推测为目的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7-83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根据通过当前的行驶路线而向候选目的地行驶的频度来
计算目的地的概率。因此,例如在为了避免拥堵而使用迂回路线、或为了加油或办事而在通
常所不行驶的道路上行驶的情况下,由于过去在当前的行驶路线行驶的履历不存在或较少
存在,因而存在目的地的推测精度变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行驶于迂回路线或
绕道的情况下也能以较高的精度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的目的地推测系统及目的地推测方
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地推测系统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该行驶信息获取部获取移动体
的行驶区域及行驶路线;行驶履历获取部,该行驶履历获取部获取区域履历和路线履历来
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域履历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过的过去目
的地的信息,所述路线履历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路线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
地的信息;区域推测部,该区域推测部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
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区域推测值;路线推测部,该路线推测部基于行驶路线和路线履
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以及目的地推测部,该
目的地推测部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
本发明的目的地推测方法是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行驶履历获取部、区域推测部、
路线推测部以及目的地推测部的目的地推测系统所采用的目的地推测方法,在该目的地推
测方法中,利用行驶信息获取部来获取移动体的行驶区域及行驶路线;利用行驶履历获取
部来获取区域履历和路线履历来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域履历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
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所述路线履历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
经由该路线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利用区域推测部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
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区域推测值;利用路线推测部基于行驶路线
和路线履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利用目的地推
测部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地推测系统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该行驶信息获取部获取移动体
的行驶区域及行驶路线;行驶履历获取部,该行驶履历获取部获取区域履历和路线履历来
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域履历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过的过去目
的地的信息,所述路线履历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路线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
地的信息;区域推测部,该区域推测部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
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区域推测值;路线推测部,该路线推测部基于行驶路线和路线履
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以及目的地推测部,该
目的地推测部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因此,
即使在迂回路线上行驶或绕道的情况下,也能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并能高精度地对目的地
进行推测。
本发明的目的地推测方法是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行驶履历获取部、区域推测部、
路线推测部以及目的地推测部的目的地推测系统所采用的目的地推测方法,在该目的地推
测方法中,利用行驶信息获取部来获取移动体的行驶区域及行驶路线;利用行驶履历获取
部来获取区域履历和路线履历来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域履历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
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所述路线履历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
经由该路线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利用区域推测部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
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区域推测值;利用路线推测部基于行驶路线
和路线履历来将与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有关的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利用目的地推
测部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因此,即使在迂
回路线上行驶或绕道的情况下,也能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并能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行驶路线和行驶区域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1>
<A-1.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以车辆等移动体为控制对象,对作为控
制对象的移动体的目的地进行推测。在本说明书中,以车辆为控制对象来进行说明。
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目的地
推测系统5的上位系统101的结构的框图,示出了将目的地推测系统5组装于导航装置等车
载装置的结构。
上位系统101除了目的地推测系统5以外,还包括位置信息获取部1、地图数据存储
部2、行驶信息生成部3、履历存储部4。
位置信息获取部1获取目的地推测系统101视为控制对象的车辆等移动体的当前
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例如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陀螺仪
信号、速度/加速度信息等来进行检测,可以将所检测出的位置信息与地图数据存储部2的
地图数据进行映射来进一步提高精度。此外,位置信息获取部1也可以采用由自身来检测并
获取位置信息的结构。
地图数据存储部2是存储地图数据的存储介质,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
动器)、记忆棒等构成。
行驶信息生成部3从位置信息获取部1获取车辆的当前的位置信息,从地图数据存
储部2获取地图数据,基于这些信息和数据来对当前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进行判别。将所
判别出的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的信息输出至推测部5。另外,行驶信息生成部3生成区域履
历41和路线履历42并存储于履历存储部4。
区域履历41是能对每个区域参照过去经由该区域或从该区域出发而行驶过的目
的地(以下称为过去目的地)和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次数的履历信息。另外,路线履历42是
能对每条路线参照过去经由该路线或从该路线出发而行驶过的目的地(以下称为过去目的
地)和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次数的履历信息。行驶信息生成部3在每次生成区域履历41和路
线履历42时,可以将车辆停止且目的地推测系统101的电源断开时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判断
为目的地,也可以将车辆关闭引擎时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判断为目的地。或者,也可以仅对判
断为目的地的地点中与地图的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或用户的登记地点相一致
的地点生成履历信息。
图4示出了行驶区域和行驶路线。当车辆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某条路径上行驶
的情况下,车辆的行驶路径成为行驶路线,行驶路径所属的地图上的分割区域、即区域成为
行驶区域。例如,区域是2千米见方的矩形区域。
履历存储部4是存储区域履历41和路线履历42的存储介质,由HDD、记忆棒等构成。
目的地推测系统5包括区域推测部51、路线推测部52、目的地推测部53。
区域推测部51作为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区域信息的行驶信息获取部而起
作用,而且,还作为从履历存储部4获取区域履历41的行驶履历获取部而起作用。然后,基于
所获取的信息,通过区域推测来求出当前时刻的每个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即该过去目
的地成为当前的行驶目的地的概率,以作为区域推测值。另外,在对行驶区域进行了切换等
时,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区域推测的更新处理。
路线推测部52作为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路线信息的行驶信息获取部而起
作用,而且,还作为从履历存储部4获取路线履历42的行驶履历获取部而起作用。然后,基于
所获取的信息,通过路线推测来求出当前时刻的每个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即该过去目
的地成为目的地的概率,以作为路线推测值。另外,在规定的时刻进行路线推测的更新处
理。例如,在切换行驶路线且车辆行驶了新路线的路线长度的一半时进行更新处理。
基于当前的行驶路线、路线履历42来进行路线推测,因此,在当前的行驶路线无法
判别的情况下,或者在路线履历42中关于当前的行驶路线的履历不充分的情况下,无法进
行路线推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路线推测部52利用区域推测来对路线推测进行补全。后
文中将对补全进行详细描述。
目的地推测部53基于路线推测部52的路线推测结果,从过去目的地中,推测目的
地。例如,可以将路线推测值最高的过去目的地推测为目的地,也可以将路线推测值比预先
规定的阈值要高的多个过去目的地全部推测为目的地。
此外,行驶信息生成部3和推测部5利用执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
储器)等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来实现。
在以上的说明中,将上位系统101设为车载装置来进行了说明,但上位系统101可
以如图2所示那样由车载装置和服务器的组合来构成,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由车载装置、
智能手机及服务器的组合来构成。即,上位系统101的各结构也可以适当分散至车载装置、
智能手机及服务器来进行配置。
在图2的结构中,将图1中所说明的上位系统101的各结构配置于服务器,在车载装
置中设有位置信息检测部7和目的地获取部6。然后,服务器的位置信息获取部1获取由位置
信息检测部7所检测出的车辆的位置信息。然后,目的地获取部6获取由服务器的目的地推
测系统5所推测出的目的地。
另外,在图3的结构中,将目的地推测系统5和位置信息检测部7配置于智能手机,
在车载装置中仅配置有目的地获取部6。
<A-2.动作>
接着,对目的地推测系统5中的目的地推测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区域推测部51中
的区域推测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路线推测部52中的路线推测动作的流程图。
当车辆开始行驶时,区域推测部51对区域推测值的初始值进行计算(步骤S1)。关
于区域推测值的计算方法,图7示出了其流程图,沿该流程图来进行说明。
首先,区域推测部51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区域信息(步骤S21)。所谓行驶
区域信息是能根据地图数据来唯一确定车辆当前所行驶的区域的信息。
接着,基于行驶区域信息来获取区域履历(步骤S22)。即,获取过去行驶于当前的
行驶区域时所到达的目的地(过去目的地)、以及到过去目的地的到达次数。
然后,根据区域履历信息来进行区域推测。即,对所有的过去目的地计算到过去目
的地的行驶概率,以作为区域推测值(步骤S23)。这里,关于过去目的地X的区域推测值的初
始值Parea(0)(X)通过(通过当前的行驶区域到达过去目的地X的次数)/(过去在当前的行驶
区域中行驶的次数)来进行计算。
若如上所述计算出区域推测值Parea(0)(X)的初始值,则返回图5,接着对是否满足
区域推测更新条件进行判断(步骤S2)。作为区域推测更新条件,例如是在行驶区域信息中
行驶区域发生变化的情况。
若满足区域推测更新条件,则对区域推测值进行更新(步骤S3)。这里的更新处理
的步骤与图7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即,重新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区域信息(步骤
S21),基于新的行驶区域信息来重新获取区域履历(步骤S22)。然后,基于区域履历,通过以
下公式来计算(更新)区域推测值(步骤S23)。
[数学式1]
Parea(i)(X)=αParea(i-1)(X)+(1-α)P′area(i)(X)…(1)
这里,Parea(i)(X)表示第i次的区域推测的与过去目的地X相对应的区域推测值,α
是大于等于0小于1的系数。然后,P’area(i)(X)是通过(通过当前的行驶区域到达过去目的地
X的次数)/(过去行驶于当前的行驶区域的次数)来进行计算的、基于当前的行驶区域的到
过去目的地X的行驶概率。由此,以递归方式将区域推测值作为基于新的行驶区域而计算出
的行驶概率与更新前的区域推测值的线性和求出,从而高精度地进行区域推测。
由此,若对区域推测值进行更新,则对行驶是否结束进行判断(步骤S4),在行驶结
束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2、S3。
接着,沿图6的流程图来对路线推测部52的路线推测动作进行说明。当车辆开始行
驶时,路线推测部52对路线推测值的初始值进行计算(步骤S11)。即,路线推测值的初始值
开始的时刻与区域推测值的初始值开始的时刻相同,对图5、6的流程图并行进行处理。关于
路线推测值的计算方法,图8示出了其流程图,沿该流程图来进行说明。
首先,路线推测部52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路线信息(步骤S31)。所谓行驶
路线信息是能根据地图数据来唯一确定车辆当前所行驶的路线的信息。
接着,基于行驶路线信息来获取路线履历(步骤S32)。即,获取过去行驶于当前的
行驶路线时所到达的目的地(过去目的地)、以及到过去目的地的到达次数。
然后,根据路线履历信息来进行路线推测。即,对所有的过去目的地计算到过去目
的地的行驶概率,以作为路线推测值(步骤S33)。这里,路线推测值的初始值Plink(0)(X)通过
(通过当前的行驶路线到达过去目的地X的次数)/(过去在当前的行驶路线上行驶的次数)
来进行计算。
若如上所述计算出路线推测值的初始值,则返回图6,接着对是否满足路线推测更
新条件进行判断(步骤S12)。路线推测更新条件例如设为在对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切换后
行驶新行驶路线的路线长度的一半以上的情况。或者,在当前的行驶路线不明确的情况下,
也可以在从上次更新路线推测结果起行驶一定距离后进行更新。另外,也可以每隔一定时
间进行路线推测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路线推测处理的时间间隔得到保证,因此,能在
某种程度上使目的地推测处理的负荷保持一定。
若满足路线推测更新条件,则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更新(步骤S13)。这里的更新处理
的步骤与图8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即,重新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路线信息(步骤
S31),重新获取基于新的行驶路线信息的路线履历(步骤S32)。然后,基于路线履历,通过以
下公式来计算(更新)路线推测值(步骤S33)。
[数学式2]
Plink(i)(X)=βPlink(i-1)(X)+(1-β)P′link(i)(X)…(2)
这里,Plink(i)(X)表示第i次的路线推测的与过去目的地X相对应的路线推测值,β
是大于等于0小于1的系数。然后,P’link(i)(X)是通过(通过当前的行驶路线到达过去目的地
X的次数)/(过去行驶于当前的行驶路线的次数)来进行计算的、基于当前的行驶路线的到
过去目的地X的行驶概率。由此,以递归方式将路线推测值作为基于新的行驶路线而计算出
的行驶概率与更新前的路线推测值的线性和求出,从而高精度地进行路线推测。
如上所述,基于当前的行驶路线和路线履历42来进行路线推测。因此,在无法由行
驶信息生成部3来对当前的行驶路线进行判别的情况下,或者在路线履历42中与当前的行
驶路线有关的履历不充分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路线推测。例如在车辆位于停车场的情况下,
由于相应的行驶路线不存在于地图数据中,因此,无法对行驶路线进行判别。另外,由于道
路因施工而发生堵塞,因此在通常不行驶的迂回路线上行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对行驶
路线进行判别,但所对应的路线履历不充分,因此,无法高精度地进行路线推测。
在这种情况下,路线推测部52从区域推测部51获取最近的区域推测结果Parea(j)
(X),将Parea(j)(X)与第(i-1)次的路线推测值Plink(i-1)(X)的线性耦合作为第i次的路线推测
值Plink(i)(X)。即,Plink(i)(X)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数学式3]
Plink(i)(X)=βPlink(i-1)(X)+(1-β)Parea(j)(X)…(3)
由此,在不通过路线推测部52来进行路线推测的情况下,通过更新前的路线推测
值与最近的区域推测值的线性耦合来计算路线推测值,从而使路线推测值慢慢接近区域推
测值。
若如上所述那样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更新(步骤S13),则接下来推测部5对目的地进
行推测(步骤S14)。目的地推测系统5基于路线推测部52的路线推测结果,从过去目的地中
推测目的地。例如,可以将路线推测值最高的过去目的地推测为目的地,也可以将路线推测
值比预先规定的阈值要高的多个过去目的地全部推测为目的地。
之后,对车辆是否结束行驶进行判断(步骤S15),在车辆结束行驶之前持续对路线
推测值进行更新(步骤S12、13)。
在上述说明中,对采用以下更新方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通过更新前的路线推
测值与最近的区域推测值的线性耦合来计算路线推测值,使路线推测值慢慢接近区域推测
值,但是,这只是利用区域推测来对路线推测进行补全的方法的一个示例。作为其它示例,
在不进行路线推测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更新,而是基于区域推测值来对目
的地进行推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区域推测值最高的过去目的地推测为目的地,也可以
将区域推测值比预先规定的阈值要高的多个过去目的地推测为目的地。但是,如上所述那
样采用使路线推测值慢慢接近区域推测值的更新方法,使过去的路线推测值反映于更新
值,从而能提高推测精度。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将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作为到目的地的行驶概率来
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值也可以作为从0到1的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作为与其它过去目的地
的行驶概率相对的相对值而用1以上的值来表示。
此外,如上所述所推测出的目的地能在后台使用,以提供到目的地的路径上的堵
塞、禁止通行等的信息。而且,利用显示部、声音输出部,能提供堵塞、禁止通行等信息。另
外,作为变形例,可以将推测出的到目的地的路径显示于显示部,也可以用于自动设定目的
地。
<A-3.效果>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该行驶信息获取部获取移
动体的行驶区域及行驶路线;行驶履历获取部,该行驶履历获取部获取区域履历41和路线
履历42来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域履历41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
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所述路线履历42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路线而行驶
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区域推测部51,该区域推测部51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到
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的相对值推测作为区域推测值;路线推测部52,该路线推测部52基
于行驶路线和路线履历来将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的相对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以及
目的地推测部53,该目的地推测部53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
目的地进行推测。路线推测与区域推测相比,能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另一方面,在
通常不行驶的路径上行驶等情况下有可能无法进行路线推测,因此,利用区域推测值和路
线推测值两者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从而既能利用路线推测来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
测,又能在无法进行路线推测的情况下利用区域推测来进行补全。
区域推测部51利用基于当前的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而推测出的区域推测值、与更
新前的区域推测值的线性和,来对区域推测值进行更新,路线推测部52利用基于当前的行
驶路线和路线履历而推测出的路线推测值、与更新前的路线推测值的线性和,来对路线推
测值进行更新,目的地推测部53基于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在
无法基于行驶路线和路线履历来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推测的情况下,路线推测部52利用更新
前的路线推测值与最近的区域推测值的线性和来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更新,所谓无法基于行
驶路线和路线履历来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推测的情况,是指行驶信息获取部无法获取行驶路
线的情况、以及路线履历中未累积有行驶路线的规定的行驶次数以上的履历的情况中的至
少任一种情况。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更新方法,在无法由路线推测部52来进行路线推测的
情况下,一边反映过去的路线推测值,一边使路线推测值慢慢接近区域推测值,因此,与直
接利用区域推测值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的情况相比,能提高推测精度。
另外,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方法是包括行驶信息获取部、行驶履历获取
部、区域推测部51、路线推测部52及目的地推测部53的目的地推测系统101所采用的目的地
推测方法。而且,在该目的地推测方法中,利用行驶信息获取部来获取移动体的行驶区域及
行驶路线,利用行驶履历获取部来获取区域履历41和路线履历42来作为行驶履历,所述区
域履历41对每个区域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区域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所述路
线履历42对每条路线累积有移动体过去经由该路线而行驶过的过去目的地的信息,利用区
域推测部51基于行驶区域和区域履历来将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的相对值推测作为区
域推测值,利用路线推测部52基于行驶路线和路线履历来将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概率的相
对值推测作为路线推测值,利用目的地推测部53基于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根据过去
目的地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但是,方法的各工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记载的顺序。路线推测
与区域推测相比,能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另一方面,在通常不行驶的路径上行驶等
情况下有可能无法进行路线推测,因此,利用区域推测值和路线推测值两者来对目的地进
行推测,从而既能利用路线推测来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又能在无法进行路线推测
的情况下利用区域推测来进行补全。
<B.实施方式2>
<B-1.结构>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上位系统102的结构的框图。在图9中,将上位系统102作
为车载装置来表示,但也可以通过与服务器或智能手机进行组合来构成,这一点与实施方
式1相同。
图9所示的上位系统102除了图1所示的上位系统101的结构以外,还包括行驶环境
信息获取部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位系统101的结构相同。
行驶环境信息获取部8获取行驶环境信息。所谓行驶环境信息,是指在车辆行驶时
可能成为决定车辆目的地的主要因素的行驶环境的信息,可以列举出当前时刻、当前星期
几、搭乘人数等来作为行驶环境。当前时刻、当前星期几的信息能通过接收标准电波来获
取。另外,搭乘人数的信息能根据安全带的系解状况来获取。
行驶信息生成部3生成包含行驶环境信息的区域履历41和路线履历42。即,区域履
历41是对于每个区域,除了过去经由该区域或从该区域出发而行驶过的目的地(过去目的
地)和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次数以外、还能对过去行驶时的行驶环境信息进行参照的履历
信息。另外,路线履历42是对于每条路线,除了过去经由该路线或从该路线出发而行驶过的
目的地(过去目的地)和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次数以外、还能对过去行驶时的行驶环境信息
进行参照的履历信息。
<B-2.动作>
接着,对目的地推测系统5中的目的地推测动作进行说明。
区域推测部51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当前的行驶区域,并从履历存储部4获取区
域履历41。然后,基于所获取的信息,通过区域推测来求出当前时刻的每个过去目的地的行
驶概率、即该过去目的地成为目的地的概率,以作为区域推测值。
在实施方式1中,根据行驶区域相一致的过去的行驶履历来求出过去目的地的区
域推测值。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根据行驶区域相一致且行驶环境信息相一致的过去的行
驶履历来求出过去目的地的区域推测值。即,过去目的地X的区域推测值的初始值Parea(0)
(X)通过(在与当前相同的行驶环境下通过当前的行驶区域行驶到过去目的地X的次数)/
(在与当前相同的行驶环境下过去在当前的行驶区域中行驶的次数)来进行计算。
另外,区域推测部51例如在行驶区域进行了切换等规定的时刻对区域推测值进行
更新。区域推测值的更新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路线推测部52从行驶信息生成部3获取行驶路线信息,并从履历存储部4获取路线
履历42。然后,基于所获取的信息,通过路线推测来求出当前时刻的每个过去目的地的行驶
概率、即过去目的地成为目的地的概率,以作为路线推测值。
在实施方式1中,根据行驶路线相一致的过去的行驶履历来求出过去目的地的路
线推测值。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根据行驶路线相一致且行驶环境信息相一致的过去的行
驶履历来求出过去目的地的路线推测值。即,过去目的地X的路线推测值的初始值Plink(0)
(X)通过(在与当前相同的行驶环境下通过当前的行驶路线行驶到过去目的地X的次数)/
(在与当前相同的行驶环境下过去在当前的行驶路线上行驶的次数)来进行计算。
另外,路线推测部52例如在行驶路线进行切换、且车辆行驶了新路线的路线长度
的一半等时,在规定的时刻对路线推测值进行更新。路线推测值的更新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
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在利用行驶信息生成部3无法对当前的行驶路线进行判别的情况、或者在路
线履历42中与当前的行驶路线有关的履历不充分的情况等无法进行路线推测的情况下,利
用区域推测来对路线推测进行补全。例如,通过更新前的路线推测值与最近的区域推测值
的线性耦合来计算路线推测值。该情况下的更新处理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
说明。
目的地推测部5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上所述,利用行驶环境信息相一致的过去的行驶履历来进行区域推测和路线推
测,从而能根据与用户的行驶环境相适应的行驶履历来对目的地进行推测,因此,推测精度
得以提高。
<B-3.变形例>
此外,区域推测部51也可以不仅根据行驶环境相一致的过去的行驶履历来进行区域推
测,在从区域履历中获取行驶次数时,根据与当前行驶环境的一致度来进行加权以获取行
驶次数,从而将行驶环境不完全一致的行驶履历也用于推测。关于路线推测部52也相同,也
可以在从路线履历中获取行驶次数时,根据与当前的行驶环境的一致度来进行加权以获取
行驶次数,从而将行驶环境不完全一致的行驶履历也用于推测。由此,即使在积累行驶履历
的期间较短、不存在行驶环境相一致的足够数量的行驶履历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区域推测
或路线推测。
<B-4.效果>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目的地推测系统中,行驶履历获取部所获取的区域履历41和路
线履历42包含行驶到过去目的地时的行驶环境信息,行驶环境信息包含时刻、星期几、移动
体的搭乘人数中的至少任一个。然后,区域推测部51从行驶环境信息相一致的区域履历中
获取经由行驶区域的到过去目的地的行驶次数,基于该行驶次数来对候选目的地的区域推
测值进行推测,路线推测部52从行驶环境信息相一致的路线履历中获取经由行驶路线的到
候选目的地的行驶次数,基于该行驶次数来对候选目的地的路线推测值进行推测。因此,能
根据与用户的行驶环境相适应的行驶履历来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
或者,区域推测部51在将经由行驶区域的到候选目的地的行驶次数基于行驶环境
信息的一致度来进行加权后,从区域履历41中获取该行驶次数,基于该行驶次数来对候选
目的地的区域推测值进行推测,路线推测部52在将经由行驶路线的到候选目的地的行驶次
数基于行驶环境信息的一致度来进行加权后,从路线履历42中获取该行驶次数,基于该行
驶次数来对候选目的地的路线推测值进行推测。因此,即使在积累行驶履历的期间较短、不
存在足够数量的行驶环境相一致的行驶履历的情况下,也能根据与用户的行驶环境相适应
的行驶履历来高精度地对目的地进行推测。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自由地进行组合,或对各实施
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省略。
虽然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的方式中均为例示,本发
明并不限于此。应该认为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未例示出的无数个变形例是能想到
的。
标号说明
1 位置信息获取部
2 地图数据存储部
3 行驶信息生成部
4 履历存储部
5 目的地推测系统
6 目的地获取部
7 位置信息检测部
8 行驶环境信息获取部
41 区域履历
42 路线履历
51 区域推测部
52 路线推测部
53 目的地推测部
101、102 上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