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尺寸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对电子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攀升。因此,为了迎合人们对电子产品质量的要求,
大多企业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通常需要多道检测工序,以确保该电子产品的良率。例
如,对电子产品中的电池盖侧壁的高度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式多是操作人员手持测量
工具以对电池盖侧壁的高度进行测量,再将测量值与标准值对比。上述检测方式的检测时
间过长,影响检测效率。另外,上述检测方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测量值误差变
大,检测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精度及高效率的检测装置。
一种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件的尺寸进行检测,其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及检具,该
定位机构包括底板、承载块、支架及压合组件,该底板固定于工作台上,该承载块固定于该
底板背离该工作台的一面,以用于承载该工件,并使该工件的待检测结构位于该底板的上
方,该压合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压板,该驱动件装设于该支架上,该压板连接于该驱动件朝向
该承载块的一端,该驱动件驱动该压板朝向该承载块运动,以将该工件压紧于该承载块,该
检具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底板上,其包括主体部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检测部,该检测部背离该
底板的一面与该主体部背离底板的一面之间形成一台阶部,该检具相对于该底板并朝向该
承载块滑动,检测该检测部与该台阶部分别能否通过该工件的待检测结构,以判断该工件
上的结构尺寸是否合格。
上述检测装置通过定位机构以对工件进行精确且快速地定位,确保了后续检测的
准确性。同时,该检测装置还包括一检具,通过将该检具朝向避位槽运动,并依据该检具通
过侧壁自由端的程度,来检测该工件的侧壁高度的合格状态,减少了检测时长,提高了检测
效率及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检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检测装置的检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检测装置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
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
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工件200的侧壁201
的高度,其包括工作台10、定位机构20、检具30、防护机构40及控制器50。该定位机构20装设
于工作台10上,以定位该工件200,检具30用于配合该定位机构20以检测该工件200的侧壁
201的高度是否合格。防护机构40装设于该工作台10上,并位于该定位机构20的侧边,以防
止该定位机构20误压伤操作人员。控制器50装设于该工作台10上,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该
控制器50来控制定位机构20对该工件200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200为一种近似为矩形状电池盖,并具有两个侧壁201,且两
个侧壁201对称设置于该工件200的两侧。但不限于此。
定位机构20包括底板21、承载块22、支架23及压合组件24。底板21固定设置于工作
台10上,承载块22固定于底板21背离该工作台10的一面,以用于承载工件200。该承载块22
大致呈矩形状,并与工件200的形状相匹配。如图4所示,承载块22的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
避位槽221,且两个避位槽221延伸到该底板21,以避免该承载块22的两相对侧面限制检具
30相对于底板21滑动并对该工件200侧壁201高度进行检测。当工件200放置于该承载块22
时,工件200的两个侧壁201对应贴合于承载块22的两相对侧面,且两个侧壁201的自由端分
别延伸至避位槽221,并位于该底板21的上方,以便于该检具30检测侧壁201的自由端相对
于该底板21的高度差,进而判断该工件200的侧壁201高度是否合格。
如图3所示,该承载块22背离该底板21的一面还凸设有两个定位柱222,以使该工
件200精确定位于两个定位柱211之间。
可以理解,该承载块22背离底板21的一面仿照该工件200的内表面的结构设计,以
利于该承载块22能够充分地贴合于该工件200的内表面。
支架23包括两个支撑板231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板231的连接板232,两个支撑板
231固定设置于该底板21上,并分别邻近于承载块22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撑板
231的大小相同,且相互平行,该连接板2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板231的自由端。
压合组件24包括两个驱动件241及一个压板243,两个驱动件241分别装设于两个
支撑板231的内侧面,该压板243连接于两个驱动件241朝向承载块22的一侧,并在两个驱动
件241的驱动作用下,朝向该承载块22运动,以将该工件200压合于该承载块22上。在本实施
方式中,每一个驱动件241包括气缸2411、伸缩杆2412及连接块2413。该气缸2411固定设置
于对应的支撑板231远离该底板21的一端,伸缩杆2412连接于该气缸2411朝向该底板21的
一侧,连接块2413固定连接于伸缩杆2412远离该气缸2411的一端,以用于与该压板243的一
端相连接。优选地,该伸缩杆2412为两个,且两个伸缩杆2412相互平行,并分别连接于该气
缸2411与该连接块2413之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伸缩杆2412也可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板243大致呈矩形板状,并与承载块22的尺寸相匹配。该压板
243对应于承载块22的两个定位柱22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定位孔2431,以当该压板243
在驱动件241的驱动作用下朝向该承载块22运动时,该承载块22上的两个定位柱222分别收
容于对应的定位孔2431中,以使压板243精确对位于承载块22,避免该压板243在压合过程
中错位于承载块22。
可以理解,该压板243朝向底板21的一面仿照该工件200的外表面的结构设计,以
利于该压板243能够充分地贴合于工件200的外表面。
如图3和图4所示,检具30大致呈矩形块状结构,其包括主体部31、检测部32及推动
部33,该检测部32及推动部33分别连接于该主体部31的两端。主体部31、检测部32及推动部
33分别朝向底板21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利于该检具30充分地贴合于底板21,并能够
更加稳定地相对于该底板21滑动。主体部31的厚度略大于检测部32的厚度,具体地,检测部
32背离底板21的一面与主体部31背离底板21的一面之间形成一台阶部34。在实际应用中,
操作人员通过推动该推动部33以使该检具30相对于该底板21运动,以使该检测部32朝向避
位槽221移动。当检测部32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且台阶部34未能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
端时,即可判定该工件200的侧壁201的高度为合格;当检测部32及台阶部34均通过该侧壁
201的自由端,或检测部32未能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时,即可判定该工件200的侧壁201
高度为不合格。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动部33背离该底板21的一面还设有多个防滑条331,以避免操
作人员推动该推动部33时发生滑动,降低了推动该检具30相对于底板21运动的难度。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了该检测装置100的检测效率,应准备两个检具30,且两
个检具30分别设置于承载块22的两侧,以分别对工件200上的两个侧壁201的高度进行检
测。
可以理解,检具30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应根据工件200上所
检测结构的数量而设定。
防护机构40包括两个固定板41及四个感应器42,该两个固定板41固定于该工作台
10上,并对称设置于该定位机构20的两侧。四个感应器42两两一组,且每一组感应器42分别
固定于对应的固定板41朝向定位机构20的一面,并呈间隔设置。四个感应器42分别从不同
角度来监视定位机构20周边的环境,一旦有感应器42感应到外界物体接近该定位机构20,
即可触发定位机构20中的气缸2411停止,进而有效避免定位机构20误压伤操作人员。优选
地,四个感应器42分别对应于矩形底板21的边角处,以利于四个感应器42全方位地监视该
定位机构20周边的环境。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器42为红外线感应器,但不限于此。
控制器50包括两个按钮51,其中一个按钮51用于控制该气缸2411驱动压板243朝
向该承载块22的方向运动,以使压板243将工件200压紧于该承载块22;另一按钮51用于控
制该气缸2411驱动压板243背离该承载块22的方向运动,以便于操作人员取出该工件200。
可以理解,控制器50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式开关,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控
制器50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开关。
检测时,操作人员将工件200放置于承载块22上,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按压一个按
钮51以启动气缸2411,该气缸2411驱动压板243朝向该承载块22的方向运动,以使压板243
将工件200压紧定位于该承载块22。然后,操作人员推动该检具30相对于该底板21滑动,并
使该检测部32朝向避位槽221移动。当检测部32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且台阶部34未能
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时,即可判定该工件200的侧壁201的高度为合格;当检测部32及台
阶部34均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或检测部32未能通过该侧壁201的自由端时,即可判定
该工件200的侧壁201高度为不合格。
可以理解,检测装置100并不限于检测工件200的侧壁201高度,同样适用于检测工
件200上其它结构的高度。
可以理解,驱动件241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2411与伸缩杆2412相配
合的驱动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件241也可为伺服电机和丝杠相配合的驱动结构。
但是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板41及按钮5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感应器4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以上。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板232也可省略设置。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防护机构40也可省略设置。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推动部33也可省略设置,即采用一驱动件(图未
示)连接于该检具30的主体部31,并通过该驱动件以驱动该检具30朝向承载块22运动,再借
由一感测器(图未示)感测检具30的检测部32和台阶部34是否能够通过该工件200的侧壁
201,控制器50能够根据该感测器反馈的信息(即检测部32和台阶部34是否通过该工件200
的侧壁201)来判断该工件200的侧壁201高度是否合格,最后将检测结果呈现于一显示器
(图未示)或通过示警声音发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装置100通过定位机构20以对工件200进行精确且快速地定
位,确保了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该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一检具30,通过将该检具30朝向
避位槽221运动,并依据该检具30通过侧壁201自由端的程度,来检测该工件200的侧壁201
高度的合格状态,减少了检测时长,提高了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
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