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0725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8967.1

申请日:

2011.11.18

公开号:

CN102444289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8申请日:20111118|||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8

主分类号:

E04G21/08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田正宏; 边策; 毛龙; 史团委

地址: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彭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基于GPS动态定位测试的振捣棒点工作轨迹判定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混凝土浇筑现场振捣棒点运行轨迹状态参数信息,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在线方法显示,依据混凝土振捣控制参数(如振捣几何边界/振捣有效半径/振捣插拔阈值等)评判准则对浇筑振捣状态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和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实现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性态的准确量化评判,以彻底改变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完全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判断的传统方法,避免了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合格后难以处理或处理效果差的缺点,可实现及时准确可靠处理振捣施工缺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1) 振捣棒 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的测定——首先, 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捣混凝土电位 的电极, 另一端则安装 GPS 天线 ; 其次, 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混凝土, 且在振捣棒插拔待 振捣混凝土时, 采用传统 RTK 工作模式对 GPS 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获得 GPS 天线 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 并将该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 机, 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之间 的关系, 即可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 (x, y, z) ; 同时, 利用单片机采集分析振 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 以获取振捣棒 的振捣时间 t ; 最后, 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起来, 以形成振捣 棒工作时的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 2) 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步骤 1) 所形成 的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 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 捣时间要求, 判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 并将各区域振捣效果可视化显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振 捣棒垂直地插拔待振捣混凝土, 且振捣棒与 GPS 天线相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统 RTK 工作模式对 GPS 天线所反馈的数据处理具体为 : 将 GPS 天线所采集的数据反馈至移动 站卫星接收机, 同时该移动站卫星接收机也接收基准站数字电台所发送的 GPS 差分数据, 结合 GPS 天线所采集的数据以及 GPS 差分数据, 实时进行解算处理, 即可获得数据格式为 GPGGA 的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片 机根据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值计算振捣时间的步骤具体为 : 首先, 设置电位值 调整范围 ; 接着, 将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 以分别对应地测取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 以及拔离待振捣混凝土时的电位值, 并采用电位值调整范围分别对所测取的电位值进行修 正, 以分别获取表征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开始振捣作业的电位阈值 Us 以及振捣棒拔 离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阈值 Ue ; 然后, 采用振捣棒对待振捣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 振捣作 业开始后, 将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位值 U 与电位阈值 Us、 电位阈值 Ue 进行比较, 一旦电位值 U 大于电位阈值 Us, 即开始振捣时间的计时, 直到电位值 U 小于电位阈值 Ue, 停止振捣时间的 计时, 从而实现对每次振捣时间的实时采集。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所 述的振捣棒振捣状态可视化中振捣区域效果判断过程具体为 : 首先, 图形处理软件根据四 维坐标数据 (x, y, z, t) 识别出振捣边界数据, 接着, 根据所识别出的振捣边界数据, 建立出 振捣区域 ; 而后, 根据其他四维坐标数据与振捣边界数据之间的相应位置关系, 标示出其四 维坐标数据在振捣区域中位置 ; 然后, 将待振捣混凝土根据各数据点离散成相应数目的小 空间圆柱体, 该小空间圆柱体以相应数据点的位置为圆心、 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为半径、 振捣棒的长度为柱高 ; 最后, 根据振捣棒的工作轨迹, 计算出相应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 根 据施工规范中振捣时间要求设置振捣时间阈值, 判断振捣区域状态 : 若所计算出振捣区域 的振捣时间低于振捣时间阈值, 表明该振捣区域为欠振, 所计算出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高 于振捣时间阈值, 则表明该振捣区域为过振, 而振捣区域中的空白区域则为漏振。

说明书


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属于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对新拌混凝土浇筑振捣效果的可靠测试与整体评价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 节之一。目前施工现场采用振捣方法是考虑振捣棒作用半径 , 要求以交错方式插入振捣棒 保证混凝土浇筑区域基本都得到振捣密实。振捣棒振捣时间 / 振捣间距以及振捣方式需要 根据新拌混凝土入仓工作性 / 浇筑部位几何形状 / 模板条件 / 浇筑厚度 / 钢筋密集程度等 因素, 由现场操作人员依据经验决定, 一般以诸如混凝土不再溢出气泡 / 混凝土面不再下 沉 / 表面泛出薄层水泥浆 / 声频渐高且稳定等现象判断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 但也不能过 分振捣而引起骨料下沉离析。实践操作中, 工人移动振捣点时, 无法做到位置 / 深度 / 振捣 持续时间的精确把握, 往往多为经验操作, 随意性强, 受人为因素与工作条件影响很大 ; 一 旦出现欠振 / 过振 / 漏振, 振捣将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留下质量缺陷且无法及时获知。 这已成为混凝土浇筑振捣质量的通病, 但目前国内外并无精确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显然, 依靠经验的传统做法无法及时准确完整地获知混凝土浇筑振捣性态, 因此 不能客观准确地控制 / 评价混凝土浇筑质量好坏。现场若能实时可视化获取混凝土浇筑振 捣效果, 将对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评判提供重要依据, 也能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 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 基 于 GPS 动态定位测试的振捣棒点工作轨迹判定系统, 通过实时采集 / 传输 / 处理混凝土浇 筑现场振捣棒点运行轨迹状态参数信息, 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在线方法显示, 依据混凝土振 捣控制参数 (如振捣几何边界 / 振捣有效半径 / 振捣插拔阈值等) 评判准则对浇筑振捣状态 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 避免漏振 / 欠振 / 过振和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 实现混凝土浇筑 振捣密实性态的准确量化评判, 以彻底改变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完全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 验判断的传统方法。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 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 捣时间的测定——首先, 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捣混凝土电位的电极, 另一端 则安装 GPS 天线 ; 其次, 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混凝土, 且在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 采用传统 RTK 工作模式对 GPS 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获得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 定点的坐标数据, 并将该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机, 单片机根 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 即可 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 (x, y, z) ; 同时, 利用单片机采集分析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 以获取振捣棒的振捣时间 t ; 最后, 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起来, 以形成振捣棒工作时的四 维坐标数据 (x, y, z, t) ; 2) 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步骤 1) 所形成的四维坐标数 据 (x, y, z, t) 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 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 判 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 并将各区域振捣效果可视化显示。
     所述的振捣棒垂直地插拔待振捣混凝土, 且振捣棒与 GPS 天线相平行。
     所述传统 RTK 工作模式对 GPS 天线所反馈的数据处理具体为 : 将 GPS 天线所采集 的数据反馈至移动站卫星接收机, 同时该移动站卫星接收机也接收基准站数字电台所发送 的 GPS 差分数据, 结合 GPS 天线所采集的数据以及 GPS 差分数据, 实时进行解算处理, 即可 获得数据格式为 GPGGA 的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
     所述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值计算振捣时间的步骤具体为 : 首先, 设置电位值调整范围 ; 接着, 将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 以分别对应地测取振捣棒 插入待振捣混凝土以及拔离待振捣混凝土时的电位值, 并采用电位值调整范围分别对所测 取的电位值进行修正, 以分别获取表征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开始振捣作业的电位阈值 Us 以及振捣棒拔离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阈值 Ue ; 然后, 采用振捣棒对待振捣混凝土进行振 捣作业, 振捣作业开始后, 将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位值 U 与电位阈值 Us、 电位阈值 Ue 进行比 较, 一旦电位值 U 大于电位阈值 Us, 即开始振捣时间的计时, 直到电位值 U 小于电位阈值 Ue, 停止振捣时间的计时, 从而实现对每次振捣时间的实时采集。 步骤 2) 所述的振捣棒振捣状态可视化中振捣区域效果判断过程具体为 : 首先, 图 形处理软件根据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识别出振捣边界数据, 接着, 根据所识别出的振捣 边界数据, 建立出振捣区域 ; 而后, 根据其他四维坐标数据与振捣边界数据之间的相应位置 关系, 标示出其四维坐标数据在振捣区域中位置 ; 然后, 将待振捣混凝土根据各数据点离散 成相应数目的小空间圆柱体, 该小空间圆柱体以相应数据点的位置为圆心、 振捣棒的有效 作用半径为半径、 振捣棒的长度为柱高 ; 最后, 根据振捣棒的工作轨迹, 计算出相应振捣区 域的振捣时间, 根据施工规范中振捣时间要求设置振捣时间阈值, 判断振捣区域状态 : 若所 计算出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低于振捣时间阈值, 表明该振捣区域为欠振, 所计算出振捣区 域的振捣时间高于振捣时间阈值, 则表明该振捣区域为过振, 而振捣区域中的空白区域则 为漏振。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 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 本申请涉及研制的 GPS 定位测试振捣棒运行系统, 包括特制振捣插拔时间测控装置, 单片机实时采集 / 过滤 / 整合 / 传输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参数信息和的方法, 并通过计算 机图形在线显示方法, 对混凝土浇筑空间位置 / 振捣状态进行实时采集评价与控制, 彻底 摈弃了混凝土振捣状态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判断的工艺方法, 实现量化表征振捣密实性 态, 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捣施工中漏振 / 欠振 / 过振 / 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该技术应用可 克服混凝土质量检验采用制作试块检测强度指标以及原位抽检成型混凝土质量等传统评 价方法表征性差的缺陷, 更具质量控制意义, 更能准确可靠反映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 该技 术发明更突出的优点是避免了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合格后难以处理或处理效果差的缺点, 可 实现及时准确可靠处理振捣施工缺陷。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系统框图 ; 图 2 是本发明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信号流程图 ; 图 3 是本发明所述振捣棒的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所述振捣棒的电极卡套结构示意图 ; 图 5 是本发明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流程框图 ; 其中 : 电极组件 1 ; 导线管 11 ; 铜电极 12 ; 电极卡套 13 ; 十字把手 2 ; 嵌固旋钮 3 ; 振捣 棒4; 电极电线 5 ; 焊接螺丝 6。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以下将结合附图 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 1 至 4 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1) 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的测定——首先, 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 捣混凝土电位的电极, 另一端则安装 GPS 天线 ; 其次, 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混凝土, 且在 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 采用传统 RTK 工作模式对 GPS 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 以 获得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 并将该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 据反馈至单片机, 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 GPS 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 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 即可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 (x, y, z) ; 同时, 利用单片 机采集分析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 以获取振捣棒的振捣时间 t ; 最后, 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起 来, 以形成振捣棒工作时的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 2) 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 步骤 1) 所形成的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 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 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 判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 并将各区域振捣效 果可视化显示。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功能实现具体步骤为 : 1、 架设启动 GPS 基准站。
     (1) 架设基准站和天线, 保持两脚架之间距离不小于 3m, 避免电台干扰 GPS 信 号。基准站需架设在地势较高 / 视野开阔地方, 避免强磁场, 以利于 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无线信号传送和卫星信号接收。
     (2) 在基准站和天线支座上分别安装固定基准站卫星接收机和电台天线。若移动 站距离较远, 可增设使用电台天线加长杆。使用接收机启动卫星接收, 直到卫星灯间隔 5 秒 闪 N 次, 表明接收到 N 颗卫星信号。
     (3) 在天线脚架上安装固定基准站数字电台。电台上三个串口分别与电台天线 / 电源 / 卫接收机连接。 (其中电台与接收机通过电台数据传线连接, 与电源通过电台电源线 连接 ) (4) 打开电台, 查看电台电源, 确保基准站设置成功并正常向移动站接受机发射差分数 据。电台数据传输距离能力不宜小于 5km。
     2、 安装启动 GPS 移动站。2.1、 将对中杆与 GPS 天线拧紧, 利用 GPS 天线连接线与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连接。 2.2、 启动接收机, 利用接收机天线接收基准站发来差分数据 ; 查看信号灯确保接收 机正常接收差分数据。
     2.3、 利用手簿设置接收机数据输出格式为 GPGGA(GPS 固定数据输出语句 ) 格式, 数 据定位时间间隔为 1 秒。
     3、 测量显示振捣边界 3.1、 启动仪器箱中的开关电源和单片机, 根据显示屏上提示, 一直按 OK 键确认, 直至 GPS 数据及精度状态显示出来。
     3.2、 给配套 (即数据传输波特率相同) 的另一电台接通电源, 与电脑连接 ; 打开电 脑上振捣显示分析计算软件, 新建并命名项目和浇筑层, 设定浇筑层为活动层, 即数据会实 时显示并保存在该浇筑层目录下。
     3.3、 GPS 天线依次有序 (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选取测量拟振捣区域边界上的特征 点, 当显示屏上显示精度状态为固定解时, 按 down 键发送数据, 并查看确认分析计算软件 中数据接受无误, 然后天线移至下一特征点, 重复上述过程。 3.4、 待测量完成振捣边界闭合回路后, 右键点击软件中的活动层, 选择 “绘制图 形” 选项, 在弹出对话框中的 “生成” 选项卡中选择点击 “完整图形” 选项, 生成显示振捣边 界。
     4、 安装启动振捣时间测控系统 4.1、 振捣棒手持操作棒端部位安装嵌固 GPS 天线十字把手套管, 将对中杆一头与套管 上的焊接螺丝拧紧固定。
     4.2、 将特制的电极装置固定在振捣棒棒头附近, 并将电极电源线另一端与单片机 连接。
     4.3、 特制电极卡套制作过程 (尼龙材料或不锈钢材料) : 1) 材料块上开电极孔, 按照如图 3 所示的结构图, 利用车床车出电极卡套基本形状和 倒角, 并用小功率的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 ; 2) 采用直径 4mm 的铜棒制作电极, 铜棒截断成每段 25mm, 并在打磨工作台上将其一端 打磨成尖角, 另一端打磨成平面 ; 使用台钻 (2mm 的钻头) 在每段铜棒磨平一端竖直打孔, 深 度 20~30mm, 制成铜电极 ; 3) 把导线插入铜电极一端小孔, 并用小口径高倍力矩 (3mm~4mm) 压芯钳压实 ; 在导线 和电极连接处套上口径合适 (内 4mm 外 6mm) 的尼龙管 ; 把连接部件安装进电极卡套, 并在安 装过程中使用高强度的 AB 胶填充任何有空隙的空间, 静置 15 分钟后放入烤箱, 在 60 摄氏 度环境下烘烤 6 小时即可。
     4) 打磨处理电极卡套和振动棒安装面, 形成无尘表面, 使用强力 AB 粘合, 静置 24 小时即可投入使用。
     4.4、 根据单片机显示屏上提示, 设定电位值调整范围, 按单片机上 up 键增大, down 键减小, 按 OK 键确认完成设定 ; 然后显示屏提示将振捣棒插入振捣仓面, 按下单片机 上 OK 键, 接着显示屏会提示拔出振捣棒, 拔出时再按 OK 键, 显示屏上将实时显示振捣状态
     (插入显示为 valid/ 拔出显示为 invalid) 和振捣位置 (GPS 坐标) 。
     5、 进行振捣作业 开启振捣棒, 进行振捣作业。振捣作业过程中, GPS 天线应尽量保持竖直, 以保证得到 高精度固定解 ; 查看振捣显示分析计算软件中的活动层数据是否实时刷新显示, 并通过对 讲机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指导﹑监督。
     6、 图形显示 右键点击分析计算软件中的活动层, 选择 “绘制图形” 选项, 在弹出对话框中的 “参数设 定” 选项卡中设定参数, 包括振捣作用半径、 最小振捣时间、 最大振捣时间 (实验率定) 等。然 后先后点击 “更新振捣数据” 和 “完整图形” 选项, 实时生成显示振捣图。根据振捣图, 实时 对漏振和欠振区域进行补振。
     7 ﹑描述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发明工作原理是 : 一方面, 采用传统 RTK(Real Time Kinematic) 工作模式进行 GPS 的数据处理, 即在振 捣棒棒头安装固定 GPS 天线, 进行 GPS 数据接收并发送给 GPS 无线接收机移动站 ; 同时接收 机移动站也接受基准站发送来的 GPS 差分数据, 结合 GPS 天线发来的数据, 实时进行解算处 理, 得到振捣棒棒头的高精度定位坐标数据, 发送给单片机, 实现振捣棒的振捣轨迹的实时 获取。 另一方面, 采用特制尼龙套管, 并根据振捣过程套管上混凝土残留浆液在插入和 拔离混凝土拌合物时电位值的不同, 在套管上安装铜棒固定电极和焊接防水耐磨导线, 并 在电线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 ; 单片机利用电极传输的电信号, 计算出插拔的时间间隔, 实 现振捣时间的实时获取。
     基于以上两项工作的完成, 单片机整合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数据, 以数 据包的形式通过无线电台实时发送给远程终端的计算机。 数据首先被自动导入数据库并保 存, 根据实际需要可实时调用数据, 利用编写的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结合施工规范和振捣参 数设定值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在线图形化显示浇筑振捣混凝土密实状态, 准确判断振捣施 工中漏振 / 欠振 / 过振等现象, 并及时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供可视化评价依据, 避免施工 冷缝出现, 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7.1. 振捣棒棒头坐标计算原理 : (1) 根据振捣施工要求, 施工人员应将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拌合物中, 也就是 GPS 天 线也要保持竖直 (从可操作性出发, 天线水平误差应控制在 10cm 以内) , 确保收到的 GPS 定 位坐标数据的有效精度 ; 否则, GPS 天线歪斜严重, 判断数据精度会降低。
     (2) 单片机上显示屏会实时显示坐标数据精度, 并依据程序设计, 滤掉不满足振捣 施工要求精度的数据, 只向计算机发送满足要求的高精度坐标数据。
     (3) 由于振捣棒垂直振捣混凝土, 振捣棒棒头坐标与 GPS 天线固定点坐标的 X 值与 Y 值相同, Z 值的差值为棒头与固定点的距离。从而得到棒头的 X、 Y、 Z 值。
     7.2. 单片机对振捣时间测试的工作原理 : (1) 安装固定在振捣棒上, 并与单片机连接 ; 根据单片机显示屏上的提示, 首先对要振 捣的混凝土仓面进行插入与拔离, 对电位值进行采样。
     (2) 首先, 考虑到插入与拔离时混凝土浆液阻值从变化到稳定存在客观时间间隔
     和振捣的混凝土性能参数变异, 因此可通过设定电位调整值 (利用之前相关振捣实验数据 拟合混凝土和易性与电位值调整范围关系曲线, 再经现场试测混凝土和易性以确定电位值 调整范围) , 适时增大插入时采样的电位值和缩小拔离时采样的电位值, 以作为判定是否处 于振捣作业状态的阈值, 即当电位值不小于上限阈值 (插入时采样并调整后的电位值) 时, 单片机开始振捣时间计时, 当电位值不大于下限阈值 (拔离时采样并调整后的电位值) 时, 由单片机停止振捣时间计时, 从而实现振捣时间的计算。举例说明 : 若电位调整值设定 为 10, 插入混凝土浆液时采样电位值为 150, 拔出时值为 80, 则经过电位调整值调整后的 上限阈值经显示屏显示为 140, 下限阈值为 90, 当电位值大于 140 时, 状态为插入 (显示为 valid) , 单片机开始计时, 当电位值小于 90 时, 状态为拔出 (显示为 invalid) , 单片机停止 计时 ; 若调整值设定为 30 时, 则显示屏上显示的上限阈值将为 120, 下限阈值为 110, 当电位 值大于 120 时, 状态为插入 (显示为 valid) , 单片机开始计时, 当电位值小于 110 时, 状态为 拔出 (显示为 invalid) , 单片机停止计时。
     (3) 其次, 考虑到振捣时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随机影响, 当电阻值不小于上限 阈值 (插入时采样修正后的电阻值) 时, 单片机开始振捣时间计时后, 电阻值一直不稳定或 稳定时间较短, 单片机将自动停止计算振捣时间, 并滤掉此次振捣时间数据。 7.3 ﹑计算机中显示与评判混凝土欠振 / 过振的建模分析和实现过程 : (1)将单片机传来振捣棒四维坐标数据 (x, y, z, t) 自动导入数据库并保存 (2)由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识别数据库中的振捣边界数据, 建立振捣区域, 再将数 据库中的其他有效数据, 利用数据与边界数据之间相应的位置计算对比, 在振 捣区域中标示出振捣数据点位置 ; (3)将空间浇筑体根据数据点离散为若干个小空间圆柱体, 以振捣数据点位置作 为圆心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 (依据混凝土流变特征和振捣棒规格型号, 确定 5 倍 ~10 倍 的振捣棒直径) 作为振捣影响范围, 振捣棒长作为柱高 ; (4) 根据振捣棒工作轨迹, 计算振捣区域时间叠加, 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 求, 判断振捣区域效果 : 若低于阈值即为欠振, 高于阈值即为过振, 空白区域则为漏振 ; 并 以不同颜色和尺度方式显示欠振 / 漏振 / 过振区域。
     7.4. 单片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1) 单片机接收由 GPS 定位振捣轨迹测控系统传送的差分数据, 数据格式为 GPGGA(GPS 固定数据输出语句 )。GPGGA 格式数据的定位数字必须为 4(即固定数据) 才能满足精度 要求, 单片机会采集满足此类的定位数据, 滤掉不符合要求的定位数据 ; 此外, 单片机上显 示屏会实时同步显示接收定位数据的精度状态, 便于施工人员及时查看并调整自己振捣方 式, 提高振捣参数解算质量 ; (2) 单片机依照已述的振捣时间计算工作过程, 利用振捣时间电极装置, 获得振捣时间 的数据 ; (3) 单片机将满足混凝土插拔振捣时间计算要求和对应的坐标定位数据整合起来, 以 新的数据格式编写, 并通过无线电台发送给远程计算机 ; (4) 远程计算机利用编写的坐标处理和分析软件将读取以新数据格式编写的振捣棒点 空间四维坐标 (x, y, z, t) 数据, 并自动导入数据库保存 ; 7.5. 塑料透明仪器箱的工作过程 :
     (1) 箱上开孔, 一方面便于安装固定移动站卫星接收机和角形铁, 另一方面便于接收机 天线、 GPS 天线连接线、 电源插头、 红色电极电源线接头延伸出箱外 ; (2) 在高质量环氧树脂板上打孔, 以自攻螺丝将电台、 显示屏、 单片机、 开关电源拧紧固 定在板上, 板再固定于角形铁上 ; (3) 箱内设置 220V/35W 开关电源, 采用电源插头引 220V 电源至开关电源, 经开关电源 再变压至 5V 和 12V, 其中 5V 电压供单片机使用, 12V 电压供风扇、 电台、 移动站卫星接收机 使用 ; (4) 单片机的两根电极电源线用黑、 绿、 黄三根带有杜邦接头的排线与单片机连接, 其 中绿线为电源正极线, 插入单片机上 5V 针口, 黑线为电源负极线, 插入单片机 GND 针口, 黄 线为信号线, 插入 J3 左针口。 电极电源线与排线的接法为 : 电源正极线与一根电源线焊接, 信号线与另一根电源线、 10K 电阻一端焊接在一起, 电源负极线与 10K 电阻另一端焊接。焊 接完后在焊接头外包裹热缩套管, 再外缠绝缘胶布 ; (5) 塑料箱箱盖上应包贴铝箔胶带, 防止阳光直射箱内仪器 ; 设置风扇起降温排湿作 用, 单片机主板芯片包贴透明膜, 防止雨水和灰尘污染单片机造成短路。
     6 ﹑数据线传输 GPS 坐标数据的工作原理 : 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解算得出 GPS 坐标数据以 GPGGA(GPS 固定数据输出语句 ) 格式通过 白色九针插口线传输给单片机, 经单片机滤掉精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坐标数据且整合振捣 时间数据后, 以数据包格式通过白色九针接口线传输给无线电台, 无线电台将数据包传给 配套的另一台接收无线电台, 该接收无线电台通过 USB 转串口线与电脑连接, 数据自动存 入数据库, 并在振捣计算软件中实时刷新与显示成图。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 1、 选择合适的基准站站点架设基准站和天线 ; 2、 在基准站和天线脚架支座上分别安装固定基准站卫星接收机和无线电台天线 ; 3、 在天线脚架上安装固定无线电台, 电台上设三个串口分别与电台天线 / 电源 / 接收 机连接 ; 4、 打开无线电台确保基准站设置成功并正常向移动站接收机发射差分数据 ; 5、 将 GPS 天线拧紧安装于对中杆上并与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连接, 接收机插上电台天 线; 6、 给配套的另一台无线电台通电, 并连接计算机 ; 启动振捣计算分析与显示软件, 更新 通讯端口新建命名浇筑层, 并设置为活动层 ; 7、 塑料仪器箱通电, 启动单片机和接收机, 利用手簿设置数据输出格式为 GPGGA(GPS 固定数据输出语句 ) 格式, 根据显示屏提示, 按 OK 键确认直至实时显示数据精度状态, 待数 据为固定解时, 开始测量振捣边界 ; 8、 边界测量完毕, 点击软件中的 “绘制图形” 选项, 查看确认成图边界与现实振捣边界 一致, 否则删除数据重新测量 ; 9、 在振捣棒棒头安装 GPS 天线嵌固十字把手套管, 并将对中杆拧紧在套管上 ; 10 ﹑在振捣棒上安装固定电极装置, 并与单片机连接 ; 11 ﹑单片机复位, 根据单片机上显示屏提示, 对拟振捣混凝土区域, 进行电位值调整修 正设定, 再插拔混凝土浆液电位值采样存储 ;12 ﹑进入显示振捣状态且满足测量精度为固定解时, 开始振捣作业 ; 13 ﹑查看振捣计算分析与显示软件中活动层的数据是否实时刷新显示, 并通过对讲机 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指导﹑监督 ; 14、 右键点击活动层, 设定参数, 先后点击 “更新振捣数据” 和 “完整图形” 选项, 实时生 成显示振捣效果图 ; 15、 针对待处理漏振和欠振区域进行补振, 对比偏差, 评价处理效果 (评价方法流程同 上) 。
     综上所述, 可知,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 1、 应用 GPS 定位测试混凝土振捣棒工作运行的四维 (x,y,z,t) 轨迹系统, 实现实时采 集 / 传输 / 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信息参数, 并能通过计算机图形在线显示。
     2、 开发出的基于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浇筑几何条件下的远程计算机在线评价 混凝土振捣密实的实时软件分析处理系统。
     3、 新拌混凝土现场浇筑振捣的参数化评价实现方法。
     4、 计算机软 / 硬件处理的在线集成评判系统, 分析获得混凝土振捣质量量化评价 方法。 5、 一种性能可靠 / 操作方便的混凝土单点振捣插拔时间计算判定的装置系统, 包 括特制电极装置, 插拔振捣棒工作过程中新拌混凝土浆液电位值的单片机采样 / 滤波 / 电 位调整值设定 / 传输装置和工作原理。
     6、 开发的方便 / 快捷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 包括数据采集 / 过滤 / 整合 / 传输。
     7、 一种集 GPS 动态测定振捣棒平面 (空间) 坐标 / 电阻式传感器测定混凝土振捣插 拔时间 / 混凝土振捣性态参数无线传输处理以及人机界面可视化的实时判定与监控系统 的技术实现方法。
     8、 研制安全可靠, 实用方便的嵌固十字把手套管, 便于工人施工和 GPS 天线的固 定, 确保卫星的有效接收, 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固定解。
     9、 配置改装简易轻质﹑防晒防潮﹑防尘降温的便携式塑料透明仪器箱, 一方面解 决装置的配电问题, 满足振捣工人随身携带, 另一方面将各种电源线和数据线简便可靠安 装于箱体内, 避免了因导线繁乱引发的现场施工不便。
     10 ﹑单片机装配超大显示屏, 实时显示振捣状态, 便于施工人员可视化操作和反 馈调节。
    

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44289A43申请公布日20120509CN102444289ACN102444289A21申请号201110368967122申请日20111118E04G21/0820060171申请人河海大学地址211000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72发明人田正宏边策毛龙史团委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代理人彭英54发明名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基于GPS动态定位测试的振捣棒点工作轨迹判定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混凝土浇筑现场振捣棒点运行轨迹状态参数信息,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在线方。

2、法显示,依据混凝土振捣控制参数(如振捣几何边界/振捣有效半径/振捣插拔阈值等)评判准则对浇筑振捣状态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和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实现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性态的准确量化评判,以彻底改变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完全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判断的传统方法,避免了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合格后难以处理或处理效果差的缺点,可实现及时准确可靠处理振捣施工缺陷。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3页CN102444306A1/1页21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的测定首先。

3、,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捣混凝土电位的电极,另一端则安装GPS天线;其次,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混凝土,且在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采用传统RTK工作模式对GPS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并将该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X,Y,Z);同时,利用单片机采集分析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以获取振捣棒的振捣时间T;最后,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

4、起来,以形成振捣棒工作时的四维坐标数据(X,Y,Z,T);2)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步骤1)所形成的四维坐标数据(X,Y,Z,T)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判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并将各区域振捣效果可视化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捣棒垂直地插拔待振捣混凝土,且振捣棒与GPS天线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RTK工作模式对GPS天线所反馈的数据处理具体为将GPS天线所采集的数据反馈至移动站卫星接收机,同时该移动站卫星接收机也接收基准站。

5、数字电台所发送的GPS差分数据,结合GPS天线所采集的数据以及GPS差分数据,实时进行解算处理,即可获得数据格式为GPGGA的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值计算振捣时间的步骤具体为首先,设置电位值调整范围;接着,将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以分别对应地测取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以及拔离待振捣混凝土时的电位值,并采用电位值调整范围分别对所测取的电位值进行修正,以分别获取表征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开始振捣作业的电位阈值US以及振捣棒拔离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阈值UE;然后,采用振捣棒对待。

6、振捣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振捣作业开始后,将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位值U与电位阈值US、电位阈值UE进行比较,一旦电位值U大于电位阈值US,即开始振捣时间的计时,直到电位值U小于电位阈值UE,停止振捣时间的计时,从而实现对每次振捣时间的实时采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振捣棒振捣状态可视化中振捣区域效果判断过程具体为首先,图形处理软件根据四维坐标数据(X,Y,Z,T)识别出振捣边界数据,接着,根据所识别出的振捣边界数据,建立出振捣区域;而后,根据其他四维坐标数据与振捣边界数据之间的相应位置关系,标示出其四维坐标数据在振捣区域中位置;然后,将待振捣。

7、混凝土根据各数据点离散成相应数目的小空间圆柱体,该小空间圆柱体以相应数据点的位置为圆心、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为半径、振捣棒的长度为柱高;最后,根据振捣棒的工作轨迹,计算出相应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根据施工规范中振捣时间要求设置振捣时间阈值,判断振捣区域状态若所计算出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低于振捣时间阈值,表明该振捣区域为欠振,所计算出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高于振捣时间阈值,则表明该振捣区域为过振,而振捣区域中的空白区域则为漏振。权利要求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1/8页3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浇筑。

8、质量控制领域。背景技术0002对新拌混凝土浇筑振捣效果的可靠测试与整体评价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施工现场采用振捣方法是考虑振捣棒作用半径,要求以交错方式插入振捣棒保证混凝土浇筑区域基本都得到振捣密实。振捣棒振捣时间/振捣间距以及振捣方式需要根据新拌混凝土入仓工作性/浇筑部位几何形状/模板条件/浇筑厚度/钢筋密集程度等因素,由现场操作人员依据经验决定,一般以诸如混凝土不再溢出气泡/混凝土面不再下沉/表面泛出薄层水泥浆/声频渐高且稳定等现象判断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但也不能过分振捣而引起骨料下沉离析。实践操作中,工人移动振捣点时,无法做到位置/深度/振捣持续时间的精确把握,往往多为经验。

9、操作,随意性强,受人为因素与工作条件影响很大;一旦出现欠振/过振/漏振,振捣将不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留下质量缺陷且无法及时获知。这已成为混凝土浇筑振捣质量的通病,但目前国内外并无精确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0003显然,依靠经验的传统做法无法及时准确完整地获知混凝土浇筑振捣性态,因此不能客观准确地控制/评价混凝土浇筑质量好坏。现场若能实时可视化获取混凝土浇筑振捣效果,将对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评判提供重要依据,也能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基于GPS动态定位测试的振捣棒点工作轨迹判定系统,通过实时采集/。

10、传输/处理混凝土浇筑现场振捣棒点运行轨迹状态参数信息,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在线方法显示,依据混凝土振捣控制参数(如振捣几何边界/振捣有效半径/振捣插拔阈值等)评判准则对浇筑振捣状态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和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实现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性态的准确量化评判,以彻底改变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完全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判断的传统方法。0005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的测定首先,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捣混凝土电位的电极,另一端则安装GPS天线;其次,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

11、混凝土,且在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采用传统RTK工作模式对GPS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并将该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X,Y,Z);同时,利用单片机采集分析振捣棒插拔待振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2/8页4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以获取振捣棒的振捣时间T;最后,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起来,以形成振捣棒工作时的四维坐标数据。

12、(X,Y,Z,T);2)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步骤1)所形成的四维坐标数据(X,Y,Z,T)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判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并将各区域振捣效果可视化显示。0006所述的振捣棒垂直地插拔待振捣混凝土,且振捣棒与GPS天线相平行。0007所述传统RTK工作模式对GPS天线所反馈的数据处理具体为将GPS天线所采集的数据反馈至移动站卫星接收机,同时该移动站卫星接收机也接收基准站数字电台所发送的GPS差分数据,结合GPS天线所采集的数据以及GPS差分数据,实时进行解算处理,即可获得数据格式为GPGGA的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

13、坐标数据。0008所述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值计算振捣时间的步骤具体为首先,设置电位值调整范围;接着,将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以分别对应地测取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以及拔离待振捣混凝土时的电位值,并采用电位值调整范围分别对所测取的电位值进行修正,以分别获取表征振捣棒插入待振捣混凝土开始振捣作业的电位阈值US以及振捣棒拔离待振捣混凝土的电位阈值UE;然后,采用振捣棒对待振捣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振捣作业开始后,将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位值U与电位阈值US、电位阈值UE进行比较,一旦电位值U大于电位阈值US,即开始振捣时间的计时,直到电位值U小于电位阈值UE,停止振捣时间的计时,从而实现。

14、对每次振捣时间的实时采集。0009步骤2)所述的振捣棒振捣状态可视化中振捣区域效果判断过程具体为首先,图形处理软件根据四维坐标数据(X,Y,Z,T)识别出振捣边界数据,接着,根据所识别出的振捣边界数据,建立出振捣区域;而后,根据其他四维坐标数据与振捣边界数据之间的相应位置关系,标示出其四维坐标数据在振捣区域中位置;然后,将待振捣混凝土根据各数据点离散成相应数目的小空间圆柱体,该小空间圆柱体以相应数据点的位置为圆心、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为半径、振捣棒的长度为柱高;最后,根据振捣棒的工作轨迹,计算出相应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根据施工规范中振捣时间要求设置振捣时间阈值,判断振捣区域状态若所计算出振捣区。

15、域的振捣时间低于振捣时间阈值,表明该振捣区域为欠振,所计算出振捣区域的振捣时间高于振捣时间阈值,则表明该振捣区域为过振,而振捣区域中的空白区域则为漏振。0010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涉及研制的GPS定位测试振捣棒运行系统,包括特制振捣插拔时间测控装置,单片机实时采集/过滤/整合/传输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参数信息和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图形在线显示方法,对混凝土浇筑空间位置/振捣状态进行实时采集评价与控制,彻底摈弃了混凝土振捣状态依靠现场操作人员经验判断的工艺方法,实现量化表征振捣密实性态,有效避免混凝土振捣施工中漏振/欠振/过振/施工冷缝等现象发生。该技术应用可克服混凝土。

16、质量检验采用制作试块检测强度指标以及原位抽检成型混凝土质量等传统评价方法表征性差的缺陷,更具质量控制意义,更能准确可靠反映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该技术发明更突出的优点是避免了现场混凝土振捣不合格后难以处理或处理效果差的缺点,可实现及时准确可靠处理振捣施工缺陷。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3/8页5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信号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振捣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振捣棒的电极卡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的流程框图;其中。

17、电极组件1;导线管11;铜电极12;电极卡套13;十字把手2;嵌固旋钮3;振捣棒4;电极电线5;焊接螺丝6。具体实施方式0012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13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的测定首先,在振捣棒的一端安装用于测定待振捣混凝土电位的电极,另一端则安装GPS天线;其次,将振捣棒插拔于待振捣混凝土,且在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采用传统RTK工作模式对GPS天线所反馈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并将该GPS。

18、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反馈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振捣棒棒头的定位坐标数据与GPS天线在振捣棒上固定点的坐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每一次振捣棒插拔时的振捣轨迹(X,Y,Z);同时,利用单片机采集分析振捣棒插拔待振捣混凝土时电极所反馈的电位值进行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计算,以获取振捣棒的振捣时间T;最后,单片机将振捣棒的振捣轨迹与相应的振捣时间整合起来,以形成振捣棒工作时的四维坐标数据(X,Y,Z,T);2)振捣棒振捣状态的可视化将步骤1)所形成的四维坐标数据(X,Y,Z,T)反馈至图形处理软件,该图形处理软件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判断出相应的振捣区域的混凝土振捣效果,并将各区域振捣效。

19、果可视化显示。0014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功能实现具体步骤为1、架设启动GPS基准站。0015(1)架设基准站和天线,保持两脚架之间距离不小于3M,避免电台干扰GPS信号。基准站需架设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地方,避免强磁场,以利于UHFULTRAHIGHFREQUENCY无线信号传送和卫星信号接收。0016(2)在基准站和天线支座上分别安装固定基准站卫星接收机和电台天线。若移动站距离较远,可增设使用电台天线加长杆。使用接收机启动卫星接收,直到卫星灯间隔5秒闪N次,表明接收到N颗卫星信号。0017(3)在天线脚架上安装固定基准站数字电台。电台上三个串口分别与电台天线/电源/卫接收机连接。(。

20、其中电台与接收机通过电台数据传线连接,与电源通过电台电源线连接(4)打开电台,查看电台电源,确保基准站设置成功并正常向移动站接受机发射差分数据。电台数据传输距离能力不宜小于5KM。00182、安装启动GPS移动站。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4/8页6001921、将对中杆与GPS天线拧紧,利用GPS天线连接线与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连接。002022、启动接收机,利用接收机天线接收基准站发来差分数据;查看信号灯确保接收机正常接收差分数据。002123、利用手簿设置接收机数据输出格式为GPGGAGPS固定数据输出语句格式,数据定位时间间隔为1秒。00223、测量显示振捣边界。

21、31、启动仪器箱中的开关电源和单片机,根据显示屏上提示,一直按OK键确认,直至GPS数据及精度状态显示出来。002332、给配套(即数据传输波特率相同)的另一电台接通电源,与电脑连接;打开电脑上振捣显示分析计算软件,新建并命名项目和浇筑层,设定浇筑层为活动层,即数据会实时显示并保存在该浇筑层目录下。002433、GPS天线依次有序(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选取测量拟振捣区域边界上的特征点,当显示屏上显示精度状态为固定解时,按DOWN键发送数据,并查看确认分析计算软件中数据接受无误,然后天线移至下一特征点,重复上述过程。002534、待测量完成振捣边界闭合回路后,右键点击软件中的活动层,选择“绘制图形。

22、”选项,在弹出对话框中的“生成”选项卡中选择点击“完整图形”选项,生成显示振捣边界。00264、安装启动振捣时间测控系统41、振捣棒手持操作棒端部位安装嵌固GPS天线十字把手套管,将对中杆一头与套管上的焊接螺丝拧紧固定。002742、将特制的电极装置固定在振捣棒棒头附近,并将电极电源线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002843、特制电极卡套制作过程(尼龙材料或不锈钢材料)1)材料块上开电极孔,按照如图3所示的结构图,利用车床车出电极卡套基本形状和倒角,并用小功率的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2)采用直径4MM的铜棒制作电极,铜棒截断成每段25MM,并在打磨工作台上将其一端打磨成尖角,另一端打磨成平面;使用台钻(。

23、2MM的钻头)在每段铜棒磨平一端竖直打孔,深度2030MM,制成铜电极;3)把导线插入铜电极一端小孔,并用小口径高倍力矩(3MM4MM)压芯钳压实;在导线和电极连接处套上口径合适(内4MM外6MM)的尼龙管;把连接部件安装进电极卡套,并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高强度的AB胶填充任何有空隙的空间,静置15分钟后放入烤箱,在60摄氏度环境下烘烤6小时即可。00294)打磨处理电极卡套和振动棒安装面,形成无尘表面,使用强力AB粘合,静置24小时即可投入使用。003044、根据单片机显示屏上提示,设定电位值调整范围,按单片机上UP键增大,DOWN键减小,按OK键确认完成设定;然后显示屏提示将振捣棒插入振捣仓面。

24、,按下单片机上OK键,接着显示屏会提示拔出振捣棒,拔出时再按OK键,显示屏上将实时显示振捣状态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5/8页7(插入显示为VALID/拔出显示为INVALID)和振捣位置(GPS坐标)。00315、进行振捣作业开启振捣棒,进行振捣作业。振捣作业过程中,GPS天线应尽量保持竖直,以保证得到高精度固定解;查看振捣显示分析计算软件中的活动层数据是否实时刷新显示,并通过对讲机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指导监督。00326、图形显示右键点击分析计算软件中的活动层,选择“绘制图形”选项,在弹出对话框中的“参数设定”选项卡中设定参数,包括振捣作用半径、最小振捣时间。

25、、最大振捣时间(实验率定)等。然后先后点击“更新振捣数据”和“完整图形”选项,实时生成显示振捣图。根据振捣图,实时对漏振和欠振区域进行补振。00337描述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发明工作原理是一方面,采用传统RTK(REALTIMEKINEMATIC)工作模式进行GPS的数据处理,即在振捣棒棒头安装固定GPS天线,进行GPS数据接收并发送给GPS无线接收机移动站;同时接收机移动站也接受基准站发送来的GPS差分数据,结合GPS天线发来的数据,实时进行解算处理,得到振捣棒棒头的高精度定位坐标数据,发送给单片机,实现振捣棒的振捣轨迹的实时获取。0034另一方面,采用特制尼龙套管,并根据振捣过。

26、程套管上混凝土残留浆液在插入和拔离混凝土拌合物时电位值的不同,在套管上安装铜棒固定电极和焊接防水耐磨导线,并在电线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利用电极传输的电信号,计算出插拔的时间间隔,实现振捣时间的实时获取。0035基于以上两项工作的完成,单片机整合振捣棒的振捣轨迹和振捣时间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通过无线电台实时发送给远程终端的计算机。数据首先被自动导入数据库并保存,根据实际需要可实时调用数据,利用编写的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结合施工规范和振捣参数设定值进行计算分析,然后在线图形化显示浇筑振捣混凝土密实状态,准确判断振捣施工中漏振/欠振/过振等现象,并及时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供可视化评价依据,避免施。

27、工冷缝出现,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规定要求。003671振捣棒棒头坐标计算原理(1)根据振捣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应将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拌合物中,也就是GPS天线也要保持竖直(从可操作性出发,天线水平误差应控制在10CM以内),确保收到的GPS定位坐标数据的有效精度;否则,GPS天线歪斜严重,判断数据精度会降低。0037(2)单片机上显示屏会实时显示坐标数据精度,并依据程序设计,滤掉不满足振捣施工要求精度的数据,只向计算机发送满足要求的高精度坐标数据。0038(3)由于振捣棒垂直振捣混凝土,振捣棒棒头坐标与GPS天线固定点坐标的X值与Y值相同,Z值的差值为棒头与固定点的距离。从而得到棒头的X、Y。

28、、Z值。003972单片机对振捣时间测试的工作原理(1)安装固定在振捣棒上,并与单片机连接;根据单片机显示屏上的提示,首先对要振捣的混凝土仓面进行插入与拔离,对电位值进行采样。0040(2)首先,考虑到插入与拔离时混凝土浆液阻值从变化到稳定存在客观时间间隔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6/8页8和振捣的混凝土性能参数变异,因此可通过设定电位调整值(利用之前相关振捣实验数据拟合混凝土和易性与电位值调整范围关系曲线,再经现场试测混凝土和易性以确定电位值调整范围),适时增大插入时采样的电位值和缩小拔离时采样的电位值,以作为判定是否处于振捣作业状态的阈值,即当电位值不小于上限阈。

29、值(插入时采样并调整后的电位值)时,单片机开始振捣时间计时,当电位值不大于下限阈值(拔离时采样并调整后的电位值)时,由单片机停止振捣时间计时,从而实现振捣时间的计算。举例说明若电位调整值设定为10,插入混凝土浆液时采样电位值为150,拔出时值为80,则经过电位调整值调整后的上限阈值经显示屏显示为140,下限阈值为90,当电位值大于140时,状态为插入(显示为VALID),单片机开始计时,当电位值小于90时,状态为拔出(显示为INVALID),单片机停止计时;若调整值设定为30时,则显示屏上显示的上限阈值将为120,下限阈值为110,当电位值大于120时,状态为插入(显示为VALID),单片机开。

30、始计时,当电位值小于110时,状态为拔出(显示为INVALID),单片机停止计时。0041(3)其次,考虑到振捣时的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随机影响,当电阻值不小于上限阈值(插入时采样修正后的电阻值)时,单片机开始振捣时间计时后,电阻值一直不稳定或稳定时间较短,单片机将自动停止计算振捣时间,并滤掉此次振捣时间数据。004273计算机中显示与评判混凝土欠振/过振的建模分析和实现过程(1)将单片机传来振捣棒四维坐标数据(X,Y,Z,T)自动导入数据库并保存(2)由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识别数据库中的振捣边界数据,建立振捣区域,再将数据库中的其他有效数据,利用数据与边界数据之间相应的位置计算对比,在振捣区域中。

31、标示出振捣数据点位置;(3)将空间浇筑体根据数据点离散为若干个小空间圆柱体,以振捣数据点位置作为圆心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依据混凝土流变特征和振捣棒规格型号,确定5倍10倍的振捣棒直径)作为振捣影响范围,振捣棒长作为柱高;(4)根据振捣棒工作轨迹,计算振捣区域时间叠加,根据施工规范确定的振捣时间要求,判断振捣区域效果若低于阈值即为欠振,高于阈值即为过振,空白区域则为漏振;并以不同颜色和尺度方式显示欠振/漏振/过振区域。004374单片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单片机接收由GPS定位振捣轨迹测控系统传送的差分数据,数据格式为GPGGAGPS固定数据输出语句。GPGGA格式数据的定位数字必须为4(即固。

32、定数据)才能满足精度要求,单片机会采集满足此类的定位数据,滤掉不符合要求的定位数据;此外,单片机上显示屏会实时同步显示接收定位数据的精度状态,便于施工人员及时查看并调整自己振捣方式,提高振捣参数解算质量;(2)单片机依照已述的振捣时间计算工作过程,利用振捣时间电极装置,获得振捣时间的数据;(3)单片机将满足混凝土插拔振捣时间计算要求和对应的坐标定位数据整合起来,以新的数据格式编写,并通过无线电台发送给远程计算机;(4)远程计算机利用编写的坐标处理和分析软件将读取以新数据格式编写的振捣棒点空间四维坐标(X,Y,Z,T)数据,并自动导入数据库保存;75塑料透明仪器箱的工作过程说明书CN102444。

33、289ACN102444306A7/8页9(1)箱上开孔,一方面便于安装固定移动站卫星接收机和角形铁,另一方面便于接收机天线、GPS天线连接线、电源插头、红色电极电源线接头延伸出箱外;(2)在高质量环氧树脂板上打孔,以自攻螺丝将电台、显示屏、单片机、开关电源拧紧固定在板上,板再固定于角形铁上;(3)箱内设置220V/35W开关电源,采用电源插头引220V电源至开关电源,经开关电源再变压至5V和12V,其中5V电压供单片机使用,12V电压供风扇、电台、移动站卫星接收机使用;(4)单片机的两根电极电源线用黑、绿、黄三根带有杜邦接头的排线与单片机连接,其中绿线为电源正极线,插入单片机上5V针口,黑线。

34、为电源负极线,插入单片机GND针口,黄线为信号线,插入J3左针口。电极电源线与排线的接法为电源正极线与一根电源线焊接,信号线与另一根电源线、10K电阻一端焊接在一起,电源负极线与10K电阻另一端焊接。焊接完后在焊接头外包裹热缩套管,再外缠绝缘胶布;(5)塑料箱箱盖上应包贴铝箔胶带,防止阳光直射箱内仪器;设置风扇起降温排湿作用,单片机主板芯片包贴透明膜,防止雨水和灰尘污染单片机造成短路。00446数据线传输GPS坐标数据的工作原理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解算得出GPS坐标数据以GPGGAGPS固定数据输出语句格式通过白色九针插口线传输给单片机,经单片机滤掉精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坐标数据且整合振捣时间数据后。

35、,以数据包格式通过白色九针接口线传输给无线电台,无线电台将数据包传给配套的另一台接收无线电台,该接收无线电台通过USB转串口线与电脑连接,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并在振捣计算软件中实时刷新与显示成图。0045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选择合适的基准站站点架设基准站和天线;2、在基准站和天线脚架支座上分别安装固定基准站卫星接收机和无线电台天线;3、在天线脚架上安装固定无线电台,电台上设三个串口分别与电台天线/电源/接收机连接;4、打开无线电台确保基准站设置成功并正常向移动站接收机发射差分数据;5、将GPS天线拧紧安装于对中杆上并与移动站卫星接收机连接,接收机插上电台天线;6、给配套的另一台无线电台通电,并。

36、连接计算机;启动振捣计算分析与显示软件,更新通讯端口新建命名浇筑层,并设置为活动层;7、塑料仪器箱通电,启动单片机和接收机,利用手簿设置数据输出格式为GPGGAGPS固定数据输出语句格式,根据显示屏提示,按OK键确认直至实时显示数据精度状态,待数据为固定解时,开始测量振捣边界;8、边界测量完毕,点击软件中的“绘制图形”选项,查看确认成图边界与现实振捣边界一致,否则删除数据重新测量;9、在振捣棒棒头安装GPS天线嵌固十字把手套管,并将对中杆拧紧在套管上;10在振捣棒上安装固定电极装置,并与单片机连接;11单片机复位,根据单片机上显示屏提示,对拟振捣混凝土区域,进行电位值调整修正设定,再插拔混凝土。

37、浆液电位值采样存储;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8/8页1012进入显示振捣状态且满足测量精度为固定解时,开始振捣作业;13查看振捣计算分析与显示软件中活动层的数据是否实时刷新显示,并通过对讲机与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指导监督;14、右键点击活动层,设定参数,先后点击“更新振捣数据”和“完整图形”选项,实时生成显示振捣效果图;15、针对待处理漏振和欠振区域进行补振,对比偏差,评价处理效果(评价方法流程同上)。0046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应用GPS定位测试混凝土振捣棒工作运行的四维X,Y,Z,T轨迹系统,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混凝土浇筑振捣状态信息参数。

38、,并能通过计算机图形在线显示。00472、开发出的基于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浇筑几何条件下的远程计算机在线评价混凝土振捣密实的实时软件分析处理系统。00483、新拌混凝土现场浇筑振捣的参数化评价实现方法。00494、计算机软/硬件处理的在线集成评判系统,分析获得混凝土振捣质量量化评价方法。00505、一种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混凝土单点振捣插拔时间计算判定的装置系统,包括特制电极装置,插拔振捣棒工作过程中新拌混凝土浆液电位值的单片机采样/滤波/电位调整值设定/传输装置和工作原理。00516、开发的方便/快捷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过滤/整合/传输。00527、一种集GPS动态测定振捣棒平。

39、面(空间)坐标/电阻式传感器测定混凝土振捣插拔时间/混凝土振捣性态参数无线传输处理以及人机界面可视化的实时判定与监控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法。00538、研制安全可靠,实用方便的嵌固十字把手套管,便于工人施工和GPS天线的固定,确保卫星的有效接收,从而获得高精度的固定解。00549、配置改装简易轻质防晒防潮防尘降温的便携式塑料透明仪器箱,一方面解决装置的配电问题,满足振捣工人随身携带,另一方面将各种电源线和数据线简便可靠安装于箱体内,避免了因导线繁乱引发的现场施工不便。005510单片机装配超大显示屏,实时显示振捣状态,便于施工人员可视化操作和反馈调节。说明书CN102444289ACN102444306A1/3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44289ACN102444306A2/3页1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444289ACN102444306A3/3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4442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