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071990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77817.7

申请日:

2014.02.07

公开号:

CN106461565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21/87申请日:20140207|||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1N 21/87登记生效日:2017021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真珠科学研究所变更后权利人:美马计算机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台东区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大阪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美马计算机株式会社|||公开

IPC分类号:

G01N21/87; G01J3/51; G01N21/27

主分类号:

G01N21/8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真珠科学研究所; 美马计算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松博; 西淳一郎

地址:

日本东京台东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代理人:

章社杲;李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数据接收部(410),其用于获取珍珠的图像数据;种类判别部(210),其利用获取的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珍珠属于三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等级判别部(220),其在对应三个系统事先规定的三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判定的珍珠所述的系统对应的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其用于获取珍珠的图像数据;
系统判定部,其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
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
等级判定部,其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所述已判
定的所述珍珠所属的系统对应的所述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系统为红色系统的R系、红色与绿色的混合系统的RG系以及绿色系统的G系,
所述图像数据被分割为多个二维图像数据区域,
所述系统判定基准为根据按照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规定的色相的比
率来决定的判定基准,
所述系统判定部求出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所规定的色相的比率,根据
所求出的色相的比率与所述区域,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中的哪一个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包括:
背景分离部,其利用照明照射的所述珍珠,从由所述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拍摄所述珍
珠的图像数据,分离背景图像数据与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以及,
图像数据分割部,其将所述分离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分为所述照明照射侧的所述珍
珠的半球图像数据与所述照明无法照射侧的所述珍珠的剩余半球的图像数据,在各所述半
球的图像数据中,分割为中央部、中间部以及边缘部等三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多个等级判定部分别为利用基于每个所述风格的区域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色相
的、所述各区域的比率或加权的所述比率的评价值的基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率为利用百分率表示所述规定的色相在所述区域占据的比例的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价值为统计处理所述各区域的比率或加权的所述比率,合计其处理的值所得出
的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发送装置,其将拍摄装置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所述获取
部;以及,
评价侧发送装置,其利用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将基于所述等
级判定部判定的判定结果得到的所述珍珠的评价内容,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所述发送装
置。
8.一种珍珠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判定部,其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
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
等级判定部,其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所述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所述
判定的所述珍珠所述的系统对应的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所述珍珠等级。
9.一种珍珠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珍珠的图像数据,
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
准,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
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所述已判定的所述珍珠所
属的系统对应的所述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10.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电脑上执行权利要求9所述的珍珠评价方法。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用于存储权利要求10所述的程序,能够通过电脑进行处理。

说明书

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珍珠评价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
质。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中,所谓珍珠,养殖珍珠、天然珍珠、芥子珍珠等一般都被称为珍珠。具有
代表性的,可以举出阿古屋珍珠、白蝶珍珠、黑蝶珍珠鸡淡水珍珠。

珍珠由厚度为200~600nm左右的碳酸钙结晶的霰石结晶与厚度低于20nm的硬蛋
白质(层间基质)形成的多重薄膜构成的珍珠层结构。

当光照射该珍珠层时,结晶层会反射部分光,剩余的光透过后照射下面的结晶层,
反复放射透过。反射光之间或透过光之间彼此干涉,形成珍珠特有的光泽(光辉)。也就是
说,关于颜色,由硬蛋白质含有的色素本来的实体颜色与因光照形成的干涉颜色构成。该光
泽(光辉)与颜色的多样性(即、实体颜色与干涉颜色的丰富度)为珍珠的重要评价项目。

进一步分析该光泽,通过表面光泽、内面光泽、干涉颜色等因素进行说明。表面光
泽由珍珠表面的状态决定,表面越光滑,表面光泽越强。内面光泽由珍珠内部的结晶层反射
光的量决定,若结晶层歪曲货杂乱,光会引起散射而减少光的总量,光泽会变弱。珍珠的亮
度由表面光泽及内面光泽的光的总量决定。但是,珍珠的光辉并不是只由亮度决定,结晶层
内部的反射光之间、透过光之间干涉的两种干涉现象也赋予珍珠特有的光辉。以反射干涉
为例,干涉色为内面的结晶层放射的光之间的光路长的差别引起干涉,强化特定波长的光
产生特定颜色,干涉造成颜色与亮度的表现方式根据结晶层的厚度以及结晶层是有歪曲或
是否杂乱不同而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这成为影响珍珠光辉的重要因素。

作为评价珍珠的现有方法,可以举出多个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090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再公2011-058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2-474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宝石的珍珠存在各种不同的品质及等级,为了防止粗劣的珍珠流通,需要明
确珍珠品质标准。需要鉴定作为宝石的价值。在宝石的鉴定中,钻石的鉴定在国际上确立了
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珍珠的鉴定没有达到钻石鉴定的程度。

珍珠作为宝石,其鉴定包括颜色、伤痕、形状、规格、光辉、包绕度、光泽等。尤其,光
辉的强度、颜色的差异、透明感是其中重要因素。

目前一直在追求设定珍珠平之评价的基准。当然,珍珠的鉴定书有赖于鉴定者的
经验与能力,因而不能称其为依照完全科学的根据进行的鉴定,评价结果中存在鉴定师的
主观因素。另外,由于熟练的鉴定师人数有限,无法满足对市场上大量流通的珍珠的鉴定。

一直尝试利用光泽度测量装置自动测量珍珠的光辉,但是现有装置的测量结果与
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不一致。

珍珠作为宝石的评价依据光辉的强度、干涉颜色、透明感等要素,将其综合表达为
“光泽”。也就是说,“光泽”由干涉颜色或被称为光彩颜色、颜色成分与光辉成分构成。

通常所知的光泽度测量方法以平面物体的光泽作为对象,市面上销售的光泽测量
装置有用于测量金属的镜面光泽的光泽计。但是,这种光泽计开发用于测量平坦金属表面
的正反射,并不适用于测量珍珠的“光泽”。另外,也存在向珍珠照射X射线、超声波来判断包
绕的厚度的装置,但并没有与“光泽”相关的存储,这完全不够。

也就是说,由于珍珠贝有各种颜色,每个珍珠都有微妙的颜色差异,因为没有能够
充分评价“光泽”的鉴定方法。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利用超声波,不过是珍珠结构上的分析。即使正确分析结构
物,也不能充分分析珍珠内部的干涉颜色。鉴定者判断的不过是人们眼中所见的美,因而只
是用于辅助鉴定判断。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对珍珠的“光泽”进行了评价。提出用于解决在相机拍
摄珍珠时的“跳白”、“跳黑”的方案。另外,利用统计学,实施“光泽”的数值化。作为研究室很
优秀的方法,但是与珍珠鉴定师的观点不同。例如,完全没有考虑按照结晶层的厚度,算出
从0度至180度的每个入手核所显现的干涉颜色,将其大致分为R系/RG系/G系等三种来进行
系统别判断的观点。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将波长各异的多种光照射到珍珠上,从其反射光来判
定珍珠的品质。该方案也是针对珍珠结构分析,很难说考虑到了珍珠特有的“光泽”的观点
分析。

也即是说,在这些现有珍珠评价方法中,存在出现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不一
致的情况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到现有珍珠评价方法的这种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珍珠进行
客观评价且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的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珍珠评价
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1个发明为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部,其用于获取
珍珠的图像数据;系统判定部,其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
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等级判定
部,其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所述已判定的所述珍珠
所属的系统对应的所述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另外,本发明的第2个发明为上述第1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多个系统为红色系统的R系、红色与绿色的混合系统的RG系以及绿色系统的G系,所
述图像数据被分割为多个二维图像数据区域,所述系统判定基准为根据按照每个所述分割
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区域规定的色相的比率来决定的判定基准,所述系统判定部求出每个所
述分割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所规定的色相的比率,根据所求出的色相的比率与所述区
域,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中的哪一个系统。

另外,本发明的第3个发明为上述第2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获取部包括:背景分离部,其利用照明照射的所述珍珠,从由所述照射方向垂直的
方向拍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分离背景图像数据与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数据
分割部,其将所述分离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分为所述照明照射侧的所述珍珠的半球图像
数据与所述照明无法照射侧的所述珍珠的剩余半球的图像数据,在各所述半球的图像数据
中,分割为中央部、中间部以及边缘部等三个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第4个发明为上述第2或第3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
征在于,各所述多个等级判定部分别为利用基于每个所述风格的区域预先设定的规定的色
相的、所述各区域的比率或加权的所述比率的评价值的基准。

另外,本发明的第5个发明为上述第4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比率为利用百分率表示所述规定的色相在所述区域占据的比例的数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6个发明为上述第4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评价值为统计处理所述各区域的比率或加权的所述比率,合计其处理的值所得出
的数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7个发明为上述第1~3中任一个发明所述的一种珍珠评价系统,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装置,其将拍摄装置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发
送到所述获取部;以及,评价侧发送装置,其利用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
据,将基于所述等级判定部判定的判定结果得到的所述珍珠的评价内容,通过通信网络发
送到所述发送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8个发明为一种珍珠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判定部,
其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准,
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等级判定部,其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
先规定的所述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所述判定的所述珍珠所述的系统对应的等级判定
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所述珍珠等级。

另外,本发明的第9个发明为一种珍珠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珍珠的图像数
据,利用获取的所述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准,
判定所述珍珠属于多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在对应所述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
定基准内,根据所述已判定的所述珍珠所属的系统对应的所述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
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另外,本发明的第10个发明为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在电脑上执行第9个发明所
述的珍珠评价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第11个发明为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第10个发明所
述的程序,能够通过电脑进行处理。

此外,珍珠的“光泽”是决定品质的重大要素,显现其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显现珍珠的颜色的差异,判明需要分为例如3个系统。
该3个系统是指红系(R系)、红绿(RG系)、绿系(G系)等3系统。其适用于因珍珠层的厚度/光
的入射角度的差异导致的结果、也是最适合珍珠分类的。

现有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珍珠结构上的分析、或利用颜色信息显现颜色的区域。
珍珠非常重要的美的点在于光干涉带来的颜色变化。

在鉴定师的眼中,是以珍珠的“光泽”为中心进行鉴定的,因此必须是忠实评价“光
泽”的方法。虽然相似,但设计新的标准并不是合适的评价方法。

根据本发明,获取例如珍珠的“光泽”表现的珍珠图像数据后,实施判断属于哪一
系统的判断。由于颜色的显现区域不同,因而首先必须判断系统。没有实施该步骤的鉴定手
法没有重视颜色的显现区域,一二无法实施正确的等级判别。也就是说,无法将作为评价对
象的珍珠分类领导何种系统(种类)的评价方法当然不同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判定属于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系之后,进行珍珠的等级判
别。

由于珍珠层的厚度/光的入射角度的不同所发生的干涉颜色不同的结果是:颜色
的显现区域不同。

假设,没有将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判定属于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系,就如同之
前的情况一样,在实施珍珠等级判定的时候,即使使用同一等级的珍珠来构成项链,混入不
同系统的珍珠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会使项链的美大打折扣。另外,在混入不同系统的珍珠
的情况下,当然也会影响装饰品的色调,因而现实情况是不同设计的商品在市场上泛滥。

本发明的等级判定是在系统判定步骤实施后进行的,因而能够使用各系统显现的
色相/彩度/亮度与该区域的关联性。显现区域根据系统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另外,当给珍珠拍照时,需要很好地显现作为珍珠特征的“色泽”、“干涉色彩”。当
照射的光在珍珠层内引起反射光及透过光干涉,而使珍珠产生颜色。此时,每个珍珠固体发
生光干涉的程度不同。另外,干涉的机制由于根据每个珍珠而不相同,显现的干涉色也不
同。将拍摄到该状态的图像用于判别等级的图像。为了获取表现珍珠特征的图像,最好设置
照明用光源,能够加诸作为珍珠的光泽的特征的干涉色,来观测色泽的强度。

从珍珠的图像数据,很容易判定包绕、伤痕、形状,之前就可以远距离传输图像来
判断品质。但是,其他特征,“光泽”、“干涉色”的鉴定难以通过图像实施,因而现在的情况
是,希望鉴定的顾客或者将鉴定对象的实物珍珠送至鉴定机构,或带着去委托鉴定,以鉴定
书的方式取得其鉴定结果。

另一方面,委托鉴定的珍珠有作为宝石的价值很高的,为鉴定而移动时,伴随发生
被盗或丢失的危险,最好不要移动作为鉴定对象的珍珠。

如果使用本发明的珍珠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照片进行鉴定,即使远距离也可以不
用移动珍珠,而得到鉴定结果,因而不会发生被盗及丢失的危险,且能够缩短鉴定所需要的
时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对珍珠进行客观评价且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
高度一致的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珍珠评价方法、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的格步骤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属于R类的珍珠进一步分为3个等级
(等级A~等级C)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属于RG类的珍珠进一步分为3个等级
(等级A~等级C)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属于G类的珍珠进一步分为3个等级
(等级A~等级C)的例子的图。。

图5是更具体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中的系统判定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中的第一系统判定步骤中使用的第
一判定基准(参照图5)判别的R系与R系以外(RG系与G系的珍珠的集合)的珍珠的规定区域
的色相分布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中的第二系统判定步骤中使用的第
一判定基准(参照图5)判别的RG系与G系的珍珠的规定区域的色相分布图。

图8是表示将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中的珍珠的图像数据分别在上半
球与下半球分为边缘部、中间部及中央部的三个区域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各区域的边界的图。

图10(a)是表示图8、图9中分割的图像区域的图,(b)是表示各系统的各区域与该
区域事先设定的色相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1是根据熟练的专家的鉴定,事先从判别了系统,且判定为A级、B级、C级的N个
珍珠中,各系统(RG系、G系、R系)的每个等级选取一个珍珠A1、B1、C1作为样本,按照样本显
示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算出的数值的图。

图12是表示将图11表示的数值正规化的结果的图。

图13是表示对图12表示的数值进行加权处理后的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将图13表示的数值换算收入到0分~100分之间的结果的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适用于珍珠项链的判定方法的例子的
鉴定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珍珠评价系统的框图。

图17是表示以本实施方式2中的鉴定机构侧装置制作的珍珠项链鉴定书为例的
图。

图18是表示以本实施方式2中的鉴定机构侧装置制作的单体珍珠鉴定书为例的
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中珍珠评价系统的变形例的框图。

符号说明

50 珍珠评价系统

100 鉴定机构测装置

110 通信网

120 控制部

150 店铺侧装置

200 主演算部

210 类别判别部

211 第一系统判别部

212 第二系统判别部

220 等级判别部

230 图像数据处理部

310 类别判别基准值

320 等级判别基准值

330 鉴定数据保存部

400 通信处理部(接口部)

410 图像数据接收部

420 鉴定结果发送部

600 图像数据获取部

700 显示/编码输入部

800 数码相机

900 珍珠照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珍珠评价方法、程序以
及存储介质的一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图1~15来说明本发明的珍珠评价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这里,首先主要以图1作为参考,来说明用于判定珍珠等级的珍珠评价方法的各步
骤。其后,主要参考图5~图14来具体说明各步骤中的判定基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关于判定珍珠的等级判定,为与熟练鉴定师的
鉴定结果一致,设定各步骤的判定基准。

与此相对,现有的珍珠评价方法以珍珠的光学的、或者结构的特征为判定基准,因
而虽然可能得出与专家的鉴定结果相似的结果,但是达不到能够作为参考的程度。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得到的珍珠评价结果能够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
结果保持高度一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可以期待珍珠的鉴定基准的规格化、
统一化。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的各步骤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获取步骤,其获取珍珠的图像数
据;系统判定步骤S11,其利用获取的珍珠的图像数据,基于通过相关色彩信息事先规定的
系统判定基准,判定珍珠属于3个系统(R系、RG系、G系)内的何种系统;等级判定步骤S12-1、
S12-2、S12-3,其在对应3个系统事先规定的3个等级判定基准内,基于珍珠已经判定归属系
统的3个等级判定基准,对已经通过系统判定系统步骤S11判定了归属何种系统的珍珠,判
定其等级;鉴定书制作步骤S13,其根据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2、S12-3判定的珍珠的等
级,制作鉴定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色彩相关信息的主要因素的色相、彩度、亮度内,利用色
相的信息,但不限于此,例如在色相意外,增加彩度或亮度的信息。

也是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获取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的图像
数据后(参照图1的获取步骤S10),首先利用其图像数据,判定该珍珠归属3系统内的何种系
统(参照图1的系统判定步骤S11)。

归属相同系统的珍珠,颜色(色相)的显现区域是相同的。因此,利用系统判定基准
(参照图5~图7),首先分析色(色相)的显现区域与该区域内的该颜色(色相)的比率,判定
归属到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系。未实施该系统判定步骤的S11的鉴定方法由于没有重视
颜色(色相)的显现区域,因而如后所述,无法正确判定珍珠的等级。由此,当然与熟练的专
家的鉴定结果不同。

此外,利用图8、图9,后面进一步论述基于色相的显现区域的珍珠的图像数据的分
割。

通过系统判定步骤S11,判定珍珠归属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系后,利用对应该系
统的等级判定基准(参照图10),判定珍珠的等级。

根据珍珠层的厚度/光的入射角度的不同,颜色(色相)显现区域不同,因而实施最
初的系统判定系统步骤S11变得非常重要。

假设,没有判定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归属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系,就如同之前
的情况一样,在实施珍珠等级判定的时候,即使使用同一等级的珍珠来构成项链,混入不同
系统的珍珠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会使项链的美大打折扣。另外,在混入不同系统的珍珠的
情况下,当然也会影响装饰品的色调,因而现实情况是不同设计的商品在市场上泛滥。

本实施例的珍珠评价方法中的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2、S12-3在实施系统判定
步骤S11的判定后进行实施,因而在分类到同一系统的各个珍珠的情况下,在同一区域显现
相同的色相。此外,在系统判定步骤S11中,除了色相,还使用彩度或亮度的情况下,在同一
区域显现相同的色相及彩度或亮度。

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能够甄别同一系统,且同一等级的珍珠,
所以能够做出高品质的项链。

此外,根据系统的不同,显现的色相(及彩度或亮度)与该色相(彩度或亮度)的显
现区域的关系有很大差异。因此,等级判定基准按照R系、RG系、G系分别设定,关于此,后面
利用图10等进一步说明。

在等级判定工程S12-1、S12-2、S12-3结束后,实施鉴定书的制作(参照图1的鉴定
书制作步骤S13).为提高鉴定书的质量,或为了排除伪造情况,也可以附加识别ID,从而在
其后可以容易地参照鉴定中使用的图像及信息。当然,在实施鉴定的时候,可以根据客户名
进行识别。

其次,图2~图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将9个珍珠分别分类到R系、RG
系、G系,进一步在各自的系统分出3个等级(等级A~等级C)的示例图。

此外,关于这9个珍珠,熟练的鉴定师事先根据自己的判断将珍珠按照系统分类
后,对每个系统,根据自己的判断,判定等级,得到其判定结果。另一方面,针对9个珍珠,适
用本实施例的珍珠评价方法的情况下爱得到的判定结果与上述鉴定师的判定结果一致,决
定各步骤的判定基准。

熟练鉴定师根据颜色、光泽的强度,判定珍珠的等级。在图2~图4以白黑颜色表
示,基于这些图难以判别,通过拍摄的照片可以简单地明确地判别颜色的差异。当拍摄的照
片的情况下,在等级A的珍珠中,颜色层次最显著。

其次,参照图5~图9,以在系统判定步骤S11中使用的系统判定基准为中心进行说
明。

图5为更具体地表示图1所示的系统判定工程S11的图。

图6是利用在第一系统判定步骤S21中使用的第一判定基准21a(参照图5)判别的R
系与R系以外(RG与G系的珍珠的集合)的珍珠在规定区域的色相的分布图。

图7是利用在第二系统判定步骤S22中使用的第二判定基准22a(参照图5)判别的
RG与G系的珍珠在规定区域的色相的分布图。

图8是表示将珍珠的图像数据分别在上半球与下半球分割为边缘部、中间部及中
央部的三个区域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各区域的边界的图。该边界,以比率(%)表示到珍珠中心的距离。这里,
以珍珠的中心为0%,从中心到最外周面的距离的比率为100%。

此外,本实施例的珍珠的图像数据,通过从评价对象的珍珠下方照明,从与该照明
的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利用数码相机拍照来获取。

因此,珍珠的上半球为无照明照射的非照射半球,下半球为由照明照射的照射半
球。

另外,图8所示的各区域,从数码相机拍摄的珍珠的二维图像数据,利用图像处理
技术将背景图像从珍珠自身的图像分类,只提取珍珠的图像数据,在图9所示方位分割获
取。另外,图8中,用白黑颜色表示,所以难以判别,但是在拍摄照片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能
够判别显著的色相差异。

另外,利用图9进一步说明,珍珠为大致球形,则没有问题。也存在变形,这里使用
大半接近球形的事实,作为球来进行说明。在图9中,例如,上半球的中央部定义为,以从球
的中心的距离的比率为33%的位置为上限的区域。

当然,图9所示的各区域存在由于其他各种要素导致变更的情况。最大的要素是照
明方法。另外,相机的位置也是很大的要素。在一定的拍摄条件下得到的图像中显现作为珍
珠特征的“光泽”,利用稍微变更区域,获取相同的结果。

回到图5,说明构成系统判定步骤的S11的第一系统判定工程S21及第二系统判定
工程S22。

此外,在图5所示的系统判定步骤中,将图8、图9所示的边缘部与中间部合并的区
域作为第二边缘部。

首先,在第一系统判定工程S21中,利用从图像数据中分割的、下半球的中央部与
上半球的中央部的各自的区域的数据,分离属于R系的珍珠10与R系以外(RG系与G系的珍珠
20、30的集合)的珍珠,

着眼于上半球(非照射半球)中央部的色相的显现图案及下半球(照射半球)中央
部的色相的显现图案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设定用于分类R系的珍珠10与R系意外的珍珠
20、30的判定基准。

具体而言,如果符合下述(1)的条件,判定为R系珍珠10,如果不符合,判定为R系以
外(RG系与G系的珍珠20、30的集合)的珍珠。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判定基准设定为第一判定
基准21a(参照图5)。

(1)下半球的中央部绿色的比率为58%以上且上半球的中央部黄色的比率不足
10%。

此外,这里,如上述所示,主要使用色相作为颜色信息,也可以将彩度/亮度作为有
效信息。

图6是利用第一判定基准21a(参照图5)判别的R系与R系以外(RG与G系的珍珠的集
合)的珍珠在上半球的中央部与下半球的中央部的色相的分布图。如这里所示,R系与R系以
外之间存在明显的色相分布差异。将下半球的中央部绿色的色相较多,且上半球的中央部
黄色色相较少的珍珠判定为R系。该边界线的位置也可依据珍珠的大小、产地等稍微修正。

利用(式1)算出各区域的色相的比率Y(%)。

(式1)

Y(%)={(用于构成各区域中的规定的色相数据的像素数)/(各区域全像素数)}
×100(%)

这里,作为计算构成各区域中的规定的色相数据的像素数的方法,例如,在计算构
成绿色色相数据的像素的情况下,如所谓从带黄色的绿色至带青色的绿色那样,计算用于
构成包含在规定范围内的各自的色相数据的全部像素。其中,如何设定该规定范围,可以设
定规定范围,以使本实施例的珍珠评价方法得来的判定结果符合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数据为在CCD传感器上安装R(Red)、G(Green)、B(Blue)的
三原色对应的微细滤镜的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

此外,本实施例的各区域的色相的比率Y(%)为本发明的各区域中的比率的一个
例子。

再次回到图5,说明第二系统判定步骤S22。

如图5所示,在第一系统判定步骤S21中,判别为属于R系的珍珠10而抽出后,进入
第二系统判定工程S22,以R系以外(RG系与G系的珍珠20、30的集合)的珍珠的图像数据为对
象,判别属于RG系的珍珠30与属于G系的珍珠20。

具体而言,如果符合下述(1)、(2)、(3)中的任一条件,判定为G系珍珠20,如果不符
合上述任一条件,判定为RG系的珍珠30。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判定基准设定为第二判定基准
22a(参照图5)。

(1)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绿色的比率为45%以上。

(2)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绿色的比率为40%以上,且或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红色
的比率不足50%。

(3)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绿色的比率为35%以上,且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红色的
比率不足2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下半球的第二周缘上的色相的比率不作为第二判定基准的
条件,但是也可以包含在第二判定基准的条件里。

此外,这里,如上述所示,主要使用色相作为颜色信息,也可以将彩度/亮度作为有
效信息。

图7是利用第二判定基准22a判别的RG系与G系的珍珠在上半球的第二边缘部的色
相的分布图。如这里所示,着眼于RG系与G系之间存在明显的色相分布差异。将下半球的第
二边缘部红色与绿色的色相,进行判断。且该边界线的位置也可依据珍珠的大小、产地等稍
微修正。

其次,参照图10~图14,以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3中使用的等级判定基准为
中心进行说明。

这里,图10(a)、图10(b)所示的等级判定基准被称为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

而且,利用图11、图12、图13,来说明第一等级判定基准、第二等级判定基准、第三
等级判定基准。

在图1中说明的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3,例如也可以由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
与第一等级判定基准构成。另外,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二等级判定
基准构成。另外,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三等级判定基准构成。也可
以由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一等级判定基准构成。在下面的项目的I~III中分别说明各
构成例。

在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3中,如图10(a)、图10(b)所示,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
分别按照R系、RG系、G系设定。图10(a)是表示图8、图9中分割的图像区域的图,图10(b)是表
示各系统的各区域与该区域事先设定的色相的对应关系的图。图10(b)的“图案”的栏里记
载的图案与用于区别图10(a)的区域的图案相同。

也就是说,如在图10(b)中所示,按照系统、且区域的不同显现的色相不同。另外,
照明侧与非照明侧中的色的显现分布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色相差异是因为形成珍珠的结
晶层的珍珠层具有分色镜功能。

I.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一等级判定基准的构成例

其次,利用图11说明使用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一等级判定基准对各系统进行
等级判别。

图11是根据熟练的专家的鉴定,事先从判别了系统,且判定为A级、B级、C级的N个
珍珠中,各系统(RG系、G系、R系)的每个等级选取一个珍珠A1、B1、C1作为样本,按照样本显
示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珍珠评价方法算出的数值的图。

如图11所示的各区域的数值为,基于图10(b)所示的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利用上
述(公式1),在各区域中对事先设定的色相求得的比率Y%。

根据图11,例如,RG系的珍珠A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272.55,RG系的珍珠
B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140.48,RG系的珍珠C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62.8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使用图11所示的第一等级判定基准的珍珠评价方法,关于按
照系统分类的珍珠,为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等级C的哪一等级,反映熟练的抓紧的鉴定
结果,作为第一等级判定基准,设定用于判别各等级的第一阈值。

这里,例如,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A与等级B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A/B作为第
一阈值。另外,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B与等级C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B/C作为第一阈值。

与上述相同,对于G系的珍珠及R系的珍珠,分别设置用于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
等级C的哪一等级的第一阈值。

此外,本实施例的RG系的珍珠A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272.55,RG系的珍珠
B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140.48,RG系的珍珠C1的各区域的比率Y的合计值为62.84,
此为本发明的评价值的一例。

此外,这里,如上述所示,主要使用色相作为颜色信息,也可以将彩度/亮度作为有
效信息。

另外,图11所示的各区域的比率Y(%)也可以按照区域乘以不同的加权系数。也就
是说,通过按照区域加以不同的加权,能够使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与本实施例的判定结
果高度一致。此外,按照区域乘以不同的加权系数的比率Y(%)为本发明的加权比率的一
例。

此外,在图11中,使用容易判别的、图10(a)、图10(b)所示的上半球的中央部与边
缘部及下半球的中央部与边缘部的图像数据,而不是用上半球的中间部及下半球的中间部
的图像数据。此外,使用中间部的图像数据,能够进一步提高精度。

这里,说明对于系统及等级不清的珍珠,适用本实施例的、第一等级判定基准的珍
珠评价方法的情况。

此外,将系统及等级已知的珍珠的总数设定为N个,将属于各系统的珍珠的取样数
分别设定为n个。

由此,作为评价对象的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表示为第n+1的取样。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1的系统判定步骤S11,将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的图像数
据分类到R系、RG系、G系。其后,使用图10所示的基本等级判定基准,如上所示,利用(公式1)
求出各区域的比率Y(n+1),而且求出求得的比率Y(n+1)的合计值。并且,上述第一阈值适用
于其比率Y(n+1)的合计值,判定评价对象的珍珠属于等级A至等级C的哪一等级。

这样得到的判定结果由以上说明所明确的那样,与熟练的鉴定师的鉴定结果一
致。

II.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二等级判定基准的构成例

其次,利用图12来说明,在图11中说明的、对N个珍珠,将分别事先求得的比率Y的
合计值,按照各系统统计处理(例如正规化处理),利用对各珍珠合计的该处理值的结果(图
12的全球合计栏的值),判定珍珠的等级的方法。

图12中说明的等级判定基准与在图11中说明的等级判定基准不同,被称为第二等
级判定标准。

在图12中,在珍珠总数N个内,将属于各系统的珍珠的取样数分别设定为n个,对各
系统的各珍珠,按照各自的区域,利用下述(公式2)将各自的区域的比率Y(k)正规化。

这里,各自的区域是指在一个珍珠上的上半球的边缘部与下半球的中心部、及下
半球的边缘部与下半球的中心部。

并且,将在各自的区域内正规化了的值Y(k)normalized合计得到的数值称为全球
合计值。例如,在图12中,属于RG系的珍珠A1的全球合计值为3.54。

通过实施这种正规化,将各区域数值的偏差平均化。

(公式2)

Y(k)normalized=(Y(k)-Ymean)/σ、

其中,k=1、····、n

Ymean={Y(1)+····+Y(n)}/n

σ=√{(Y(1)-Ymean)2+····+(Y(n)-Ymean)2}/n

这里,n为2以上的自然数,Ymean为平均值,σ为标准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将各自的区域内正规化得到的值Y(k)normalized合计得到
全球合计值,是本发明的评价值的一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使用第二等级判定基准的珍珠评价方法,关于按照系统分类
的珍珠,为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等级C的哪一等级,反映熟练的抓紧的鉴定结果,作为第
二等级判定基准,设定用于判别各等级的第二阈值。

这里,例如,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A与等级B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A/B作为第
二阈值。另外,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B与等级C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B/C作为第二阈值。

与上述相同,对于G系的珍珠及R系的珍珠,分别设置用于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
等级C的哪一等级的第二阈值。

这里,说明对于系统及等级不清的珍珠,适用本实施例的、第二等级判定基准的珍
珠评价方法的情况。

此外,与上述项目I相同,因为将系统及等级已知的珍珠的总数设定为N个,将属于
各系统的珍珠的取样数分别设定为n个,所以,作为评价对象的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表示
为第n+1的取样。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1的系统判定步骤S11,将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的图像数
据分类到R系、RG系、G系。其后,使用图10所示的基本等级判定基准,如上所示,利用(公式1)
求出各区域的比率Y(n+1),并且,利用(公式2),求出将该比率Y(n+1)正规化了的值Y(n+1)
normalized,而且,将各自的区域的数值Y(n+1)normalized合计得到全球合计值。并且,上
述第二阈值适用于全球合计值,判定评价对象的珍珠属于等级A至等级C的哪一等级。

这样得到的判定结果由以上说明所明确的那样,与熟练的鉴定师的鉴定结果一
致。

III.基本的等级判定基准与第三等级判定基准的构成例

其次,利用图13来说明,在图12中说明的、对N个珍珠,将分别事先求得的、将在各
自的区域的比率Y(k)正规化了的Y(k)normalized,按照区域乘以不同的加权系数,使用在
整个区域加权过的Y(k)normalized合计得到的全球合计值,进行珍珠的等级判定的方法。

图13中说明的等级判定基准与在图11中说明的等级判定基准、及图12的第二等级
判定基准都不同,被称为第三等级判定标准。

在图13中,如图12所示,将在各自的区域内正规化了的值Y(k)normalized,按照区
域乘以不同的加权系数合计得到数值。人们的心理色彩是非常复杂的,不会与数码相机拍
摄的光学图像数据一致。因此,加权是将图像数据得到的值处理成更接近人感性的数值的
处理。

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图13所示的加权数值,需要听取熟练的鉴定人员的意见
进行调整,从而符合其鉴定结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使用第三等级判定基准的珍珠评价方法,关于按照系统分类
的珍珠,为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等级C的哪一等级,反映熟练的抓紧的鉴定结果,作为第
三等级判定基准,设定用于判别各等级的第三阈值。

这里,例如,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A与等级B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A/B作为第
三阈值。另外,关于RG系的珍珠,在等级B与等级C之间设置规定的数值S1RGB/C作为第三阈值。

与上述相同,对于G系的珍珠及R系的珍珠,分别设置用于精确判定其属于等级A至
等级C的哪一等级的第三阈值。

这里,说明对于系统及等级不清的珍珠,适用本实施例的、第三等级判定基准的珍
珠评价方法的情况。

此外,与上述项目I相同,因为将系统及等级已知的珍珠的总数设定为N个,将属于
各系统的珍珠的取样数分别设定为n个,所以,作为评价对象的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表示
为第n+1的取样。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1的系统判定步骤S11,将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的图像数
据分类到R系、RG系、G系。其后,使用图10所示的基本等级判定基准,如上所示,利用(公式1)
求出各区域的比率Y(n+1),并且,利用(公式2),求出将该比率Y(n+1)正规化了的值Y(n+1)
normalized,而且,将正规化了的值Y(n+1)normalized乘以不同的加权系数,合计这些加权
处理过的数值。并且,上述第三阈值适用于全球合计值,判定评价对象的珍珠属于等级A至
等级C的哪一等级。

这样得到的判定结果由以上说明所明确的那样,与熟练的鉴定师的鉴定结果一
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针对3个系统使用相同加权系数的情况,但是不
限于此,根据R系/RG系/G系的不同而各自的色调也不同,为符合人的心理色彩,也可以按照
系统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系数。

其次,关于系统及等级未知的珍珠,与上述相同,在适用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
等级判定基准的珍珠评价方法的情况下,关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各个珍珠的全球合计值(例
如,如图13的属于RG系的珍珠A1的情况,全球合计值为2.85),利用规定的换算方法进行换
算,图14举例说明。

根据该换算,珍珠的等级判定的结果,满分为100分,以此表示,用户易懂。

参照图13在项目III中说明这里的换算方法,以属于各个系统的n个珍珠的全球合
计值的平均值(分布的中心)为50分,图14所示的全球合计值(例如,在属于图14的RG系的珍
珠A1的情况下,全球合计值为2.85。)换算收入到0分~100分之间。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同样的换算方法将上述RG系、G系及R系的第三阈值分数
化。

此外,利用图15说明珍珠项链的鉴定流程。

图15是表示珍珠项链的判定方法的鉴定流程图。

珍珠项链为多个珍珠集合而成。因此,利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对每个
珍珠进行评价,该评价结果的合计值采用作为项链的评价。

如图15所示,首先,在步骤1中将项链在有照明的环境中排成一列。

在步骤2中,对每个珍珠进行拍照。此时,即使同时拍摄到邻接的数个珍珠也没有
关系。同时拍摄几枚可以有图像的现象度与判定软件的关系决定。

在步骤3中,利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珍珠评价方法一一判定拍摄后的珍珠。

在步骤4中,求出各珍珠的判定结果的值的合计值,作为项链的评价结果。

在步骤5中,将评价结果反映到鉴定书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存在分属R系、RG系、G系的不同珍珠构成一串项链的情况。在
市场上销售的珍珠项链,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不同系统的珍珠构成的项链应设定较低的
分数,有时存在设为0分的情况。即使收集了价格不菲的珍珠,但是系统不同的珍珠混在一
起,该项链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实施例2)

在实施方式2中,利用图16~18来说明本发明的珍珠评价系统及珍珠评价装置的
一个实施例。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珍珠评价系统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2的珍珠评价系统50,如图16所示,包括:鉴定机构侧装置100;店铺侧
装置150,其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110,与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送与接收;
数码相机800及珍珠照明装置900,其安装在鉴定机构侧;以及,数码相机800及珍珠照明装
置900,其安装在店铺侧。

此外,本实施方式2的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为利用上述实施例1的珍珠评价方法的
装置。另外,本实施例2的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为本发明的珍珠评价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16所示,鉴定机构侧装置100包括:

主演算部,其收纳用于判别珍珠的R系/RG系/G系的类别的类别判别部、用于判别
珍珠的等级的等级判别部220、用于对从图像数据接收部410与图像数据获取部600得到的
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处理部230;

数据存储部300,其至少存储用于判别珍珠的R系/RG系/G系的类别所需的类别判
别基准值310、用于判别珍珠的等级的等级判别基准320、保存各个珍珠相关信息(类别、等
级、顾客名、鉴定实施日等)的鉴定数据存储部330;

通信处理部(接口部)400,其至少收纳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110接收来自外部(店
铺侧装置150)的珍珠的图像数据(其他还包含顾客名、传送者的ID等多种信息)等信息的图
像数据接收部410、将鉴定结果经由通信网110向外部(店铺侧装置150)传送鉴定结果的传
送部420;

印刷部500,打印录入用于识别鉴定结果及其后的鉴定数据的编码的鉴定书;

图像数据获取部600,其接收来自安装在鉴定机构侧的数码相机800等获取的珍珠
的图像数据;

显示/编码输入部700,其用于实施全部操作指令的输入及显示;

以及,控制部120,其控制这些部件的动作。

另外,种类判别部210包括:第一系统判别部211,其通过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
一系统判定步骤S21(参照图5)进行R系与R系以外的系统的判别;以及第二系统判别部212,
其通过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二系统判定步骤S22(参照图5)进行R系与R系以外的系统的
判别。另外,种类判别部210还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利用(公式1)算出各区域的色相
的比率Y%的比率(%)算出部213。

图像数据处理部230包括:背景分离部231,其从鉴定机构侧装置100内的图像数据
获取部600送来的图像数据,分离背景图像数据与珍珠的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数据分割部
232,其将分离的图像数据分为照明照射侧的珍珠的下半球(照射半球)的图像数据与照明
无法照射侧的珍珠的上半球(非照射半球)图像数据,在各所述半球的图像数据中,分割为
中央部、中间部以及边缘部等三个区域。

另外,等级判定部220包括等级分数化部221,其适用于利用上述实施例1的项目
III中说明的第三等级判定基准的珍珠评价方法,得到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的全球合计值,
利用规定的换算方法将该全球合计值换算分数。即,等级分数化部221如图14所示,在例如
RG系的珍珠A1的情况下,求得全球合计值2.85,将该求得的值换算为78.53。

另外,类别判别基准值310包含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第一判定基准21a、第二判定
基准22a。

另外,类别判别基准值320包含图10(a)、图10(b)说明的基本判定基准等。另外,R
系判别基准值321包含上述实施例1的项目III中说明的、关于分数化的R系的第三阈值等,
RG系判别基准值322包含上述实施例1的项目III中说明的、关于分数化的RG系的第三阈值
等,G系判别基准值323包含上述实施例1的项目III中说明的、关于分数化的G系的第三阈值
等,

另外,数据存储部300收纳的各种基准值及信息能够更新。

另外,鉴定机构侧具有尽可能忠实拍摄适当照明条件下的珍珠的单反数码相机
800、具备使包括珍珠的“光泽”的各个特性切实显现的照明的珍珠照明装置90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类别判别部210为本发明的系统判定部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
等级判别部220为本发明的等级判定部的一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数据接收部410、或
图像数据获取部600为本发明的获取部的一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系统判别基准值310为
本发明的系统判定基准的一例。本实施方式的等级判别基准值320所包含的R系判别基准值
321、RG系判别基准值322、G系判别基准值323为本发明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的一例。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鉴定结果的传送部420为本发明的评价侧发送装置的一例。

另一方面,店铺侧装置15,如图16所示,包括:

通信处理部(接口部)400,其至少收纳通信处理部(接口部)400,其至少收纳发送
评价对象的珍珠的图像数据(其他还包含顾客名、传送者的ID等多种信息)等信息的图像数
据发送部470、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110接收来自珍珠的鉴定结果接收部480;

印刷部500,打印录入用于识别鉴定结果及其后的鉴定数据的编码的鉴定书;

图像数据获取部600,其接收来自安装在店铺侧的数码相机800等获取的珍珠的图
像数据;

显示/编码输入部700,其用于实施全部操作指令的输入及显示;

以及,控制部160,其控制这些部件的动作。

另外,店铺侧具有尽可能忠实拍摄适当照明条件下的珍珠的单反数码相机800、具
备使包括珍珠的“光泽”的各个特性切实显现的照明的珍珠照明装置90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数据发送部470为为本发明的发送装置的一例。

主要参照图1及图16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珍珠评价系统50中使用的珍
珠评价方法的一例。

如图16所示,店铺侧的数码相机800拍摄的珍珠的图像数据,从图像数据获取部发
送到通信处理部460,经由互联网等通信网110,从图像数据发送部470发送到鉴定机构侧装
置100。

在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中,基于通信处理部400的图像数据接收部410接收的图像
数据,主演算部200对珍珠的品质进行鉴定。

具体而言,从控制部120发出指令,从数据存储部300获取类别判别基准值310的类
别判别部210判别评价对象珍珠的图像数据属于的R系、RG系、G系中的哪一类(参照图1的系
统判定步骤S11)。

其次,根据控制部120-的指令,从数据存储部300获取所包含的R系判别基准值
321、RG系判别基准值322、G系判别基准值323的等级判别部220利用类别判别部210的判别
结果对应的判定基准,判别是否符合等级A~等级C中的哪一等级(参照图1的等级判定步骤
S12-1~S12-3)。

也就是说,例如,类别判别部210的判别结果为RG系的情况下,图10(b)所示的RG系
相关的基本等级判定基准、与上述项目III中说明的分数化RG系相关的第三阈值,用作类别
判别部210的判别结果对应的判定基准。

这样得到鉴定结果作为鉴定数据被存储在鉴定数据存储部330内,同时制作鉴定
书(参照图1的鉴定书制作步骤S13),鉴定结果上附上ID,鉴定结果经由通信网110从发送部
420返送到店铺侧装置150。

店铺侧装置150通过通信处理部460的鉴定结果接收部480来接收鉴定结果。

从上述说明可知,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珍珠鉴定方法的珍珠评价系统,通过将
鉴定对象的珍珠的图像数据发送到鉴定机构侧装置,能够利用该图像数据一直进行高精度
地鉴定。

另外,不需要为了鉴定而将鉴定对象的珍珠寄存在鉴定机构,其结果则是:不会发
生被盗及丢失的危险,且能够缩短鉴定所需要的时间。

但是,在现有的评价方法中没有显现色彩的系统别判断,因而对颜色的考虑不足。
另外,不重视重要的色彩相关的信息的评价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使用X射线、高频、统计学、等技术,各种技术水平都很高。但
是如果实施珍珠鉴定,必须聚焦在珍珠的特性上。

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珍珠评价方法,例如设定了判定基准,从而能够得到与熟
练的鉴定师的鉴定结果相同的结果。

鉴定师常年重视反映到人眼中的“美”。另一方面,鉴定师因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
很难获得恒常一致的鉴定结果。

通过将本发明的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及珍珠评价方法中的各种判定基准设
定为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一致,从而能够保证较高的鉴定结果。

另外,图像数据能够表现珍珠特有的“光泽”为代表的色彩信息即可。如果实施适
当的照明,也可以使用一般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数据。

另外,作为店铺侧装置150与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之间的通信手段,虽然说明了经
由互联网等方法或使用专用网络等通信网110的情况,但是只要能够安全、可靠地传送接收
图像数据的通信手段即可。

另外,在鉴定机构侧装置100中,按照规定的顺序利用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鉴定,
存储鉴定结果,并附加识别编码,以便日后检索。鉴定机构侧装置100发出的鉴定书中附有
识别编码,不会与其他珍珠搞混,是保证鉴定结果的证明。

另外,从店铺侧设置的店铺侧装置150发送图像数据时,与图像数据同时发送用于
识别顾客的信息,鉴定机构侧装置100能够准确无误地返送鉴定结果。

另外,为了返送包含多个鉴定结果的决定要素的来自鉴定机构侧装置100的鉴定
结果,在鉴定结果上添加用于识别各鉴定结果的要素的识别编码,返送至店铺侧装置150。

其次,利用图17、18,说明在鉴定书上附加识别比那吗的例子。

鉴定书由用于说明“色泽”“色彩”“伤痕”等评价的品质分析、规格、各种检查项目
结果等构成。本解析结果在该鉴定书上改变表现形式来说明。

图17是珍珠项链的鉴定书,图18是单体珍珠的鉴定书的例子。17-1、18-1为附加到
鉴定书上的识别编码。该识别编码与照片等信息链接,因而以后能够实施查询、各种确认
等。例如,能够容易分析出经过长时间会发生何种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则是,能够采取适当
的处理措施。因为珍珠是高价值的物品,适当的保养能够保值。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作为珍珠评价系统的构成例,利用图16进行说明,但不限
于此,也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构成例。即,在图19的珍珠评价系统60的构成例中,鉴定机构
侧装置105上没有配置数码相机800、珍珠照明装置900以及图像数据获取部600(参照图
16)。即使是图19的珍珠评价系统60的结构也可以发挥与图16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作为类别判别基准值310,虽然在上述实施例1说明了包
含第一判定基准21a、第二判定基准22a等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只利用构成第一判
定基准21a、第二判定基准22a的色相的比率(%)也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作为珍珠评价系统,虽然说明了由鉴定机构侧装置100、
经由通信网110与鉴定机构侧装置100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店铺侧装置150、双方都配置的
数码相机800、珍珠照明装置900等构成的情况,但是,作为珍珠评价系统,并不限于此,例
如,不具备如图16所示的店铺侧装置150、店铺侧配置的数码相机800、珍珠照明装置900,具
备除了通信处理部400外的包括图16所示的鉴定机构侧装置100的全部构成要素与鉴定机
构侧配置的数码相机800、珍珠照明装置900的构成也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虽然说明了店铺侧装置150只有一个的情况,但并不限于
此,例如,店铺侧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分别设置在多个店铺,在这些多个店铺侧装置150与鉴
定机构侧装置100之间,进行图像数据及鉴定结果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在等级判定部220中,说明了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的项目
III说明的第三评价基准的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的项目I
说明的第一评价基准,或者项目II说明的第二评价基准的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鉴定机构侧装置100的主演算部200及图像数据获取
部600等依靠硬件实现其功能,当时也可以通过在CPU上运行程序,通过软件实现其功能,由
此,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判别基准值(参照图16的类别判别基准值310、R系判别基准值321、RG
系判别基准值322、G系判别基准值323)的变更等。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程序的一例,利用电脑执行上述发明的珍珠评价方法的一例
的珍珠评价方法(参照图1)的以下各步骤的电脑程序,或与电脑协同动作的程序。上述珍珠
评价方法的各步骤包括:获取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的图像数据的获取步骤(参照图1的获取
步骤S10);利用获取步骤获取的图像数据,基于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例如,色相)事先规定
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珍珠归属多个系统内的何种系统的系统判定步骤(参照图1的系统判
定步骤S11);以及在对应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基于珍珠已经判定归
属系统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对已经通过系统判定系统步骤判定了归属何种系统的珍珠,
判定其等级的等级判定步骤(参照图1的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2、S12-3)的动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存储介质的一例,用于存储利用电脑执行上述发明的珍珠评
价方法的一例的珍珠评价方法(参照图1)的以下各步骤的动作电脑程序的存储介质,能够
通过电脑读取程序,且程序能够利用来协同电脑动作的存储介质。上述珍珠评价方法的各
步骤包括:获取作为评价对象的珍珠的图像数据的获取步骤(参照图1的获取步骤S10);利
用获取步骤获取的图像数据,基于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例如,色相)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
基准,判定珍珠归属多个系统内的何种系统的系统判定步骤(参照图1的系统判定步骤
S11);以及在对应多个系统事先规定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内,基于珍珠已经判定归属系统
的多个等级判定基准,对已经通过系统判定系统步骤判定了归属何种系统的珍珠,判定其
等级的等级判定步骤(参照图1的等级判定步骤S12-1、S12-2、S12-3)的动作

上述“步骤的动作”是指上述各步骤的全部或部分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的一利用方式可以是通过电脑读取、且被存储到ROM等存储介
质,与电脑协同动作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的一利用方式可以是在互联网等传送介质、光、电波、音波等
传送介质中传送,利用电脑读取,与电脑协同动作的方式。

另外,上述发明的电脑不限于CPU等纯粹的硬件,也可以是操作系统、或OS、甚至包
括周边设备。

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构成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及珍珠评价方法,具有能够对珍珠进
行客观评价、且与熟练的专家的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的效果,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
珍珠评价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等非常有用。

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珠评价系统、珍珠评价装置以及珍珠评价方法.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珍珠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数据接收部(410),其用于获取珍珠的图像数据;种类判别部(210),其利用获取的珍珠的图像数据,根据通过色彩相关的信息事先规定的系统判定基准,判定珍珠属于三个系统内的哪一个系统;以及等级判别部(220),其在对应三个系统事先规定的三个等级判定基准内,根据判定的珍珠所述的系统对应的等级判定基准,判定已判定所属系统的珍珠的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