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606703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30259.3

申请日:

2016.09.14

公开号:

CN106578279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G 3/36申请日:20160914|||公开

IPC分类号:

A23G3/36; A23G3/48

主分类号:

A23G3/36

申请人:

安徽宝恒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凌峰

地址: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街道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以桄榔、仁面果为原料,同时添加茵陈蒿、斑鸠木,制作出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其充分利用桄榔、仁面果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破积止痛、开胃消食的功效。发明中,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对原料桄榔进行了联合酶解,对仁面果进行了甜酒曲初发酵,为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香味,制得的成品果香味浓,风味独特,富有弹性,老少皆宜,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食积胃痛、食欲不振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可进行机械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桄榔预处理:取桄榔的花序,放入洗涤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入桄榔花序重0.3%
的纤维素酶、0.3%的半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加热至41℃,保持33分钟,再倒入装有80目
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桄榔花序泥;
B.仁面果预处理:取新鲜饱满、成熟的仁面果,放入洗涤槽,清洗干净,去皮,去核,通过
斩切机切成细丁状,后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仁面果浆,入容器中,加入
仁面果浆重2.5%的甜酒曲,倒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为1.2%体积比,结束发酵;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茵陈蒿18%、斑鸠木14%、蓬莪术16%、半截叶12%、
花苜蓿13%、厚朴15%、黄槿12%,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8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50分钟,后
连同煎煮液一起,倒入装有80目网筛打浆机进行打浆,再入浆渣分离机,分离出中药汁;
D.熬糖:取适量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烧开,加入水重1.7倍的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
用中火进行熬煮,待其完全溶化后改小火继续熬煮,直至糖液变浓稠,温度升至106℃,清理
掉糖液表层的气泡,制得糖液;
E.配料:取糖液300kg、桄榔花序泥36kg、发酵的仁面果浆40kg、中药汁8kg,混合搅拌均
匀,小火加热8分钟,加热结束进行冷却,待混合物冷却至66℃,加入食用胶2.5kg、柠檬酸
1kg,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
F.成型:向模具中涂上炒熟的菱角淀粉,倒入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待冷却至软硬适中
时,取出,用除粉机除去糖块表面粘附的淀粉粒;
G.包装:将成型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裹上糯米纸,再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外包装;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的淀粉
为葛根淀粉、芡实淀粉或菱角淀粉其中一种。

说明书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610823432.1、申请日2016年9月1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桄榔
风味仁面果软糖及其生产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以桄榔、仁面果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
中药材,制得的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

背景技术

桄榔,属初生目棕榈科乔木,茎较粗壮,叶簇生于茎顶,叶鞘具黑色强壮的网状纤
维和针刺状纤维。果实近球形,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成熟。桄榔味甘,性平,具有祛瘀
破积、止痛的功效,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仁面果,木质常绿藤本植物,原生于原始森林,属野生植物水果。常绿乔木,高可达
10米。叶子羽状复叶,核果的内果皮有几个小眼点,像女孩的脸庞,所以称为人面果。喜光和
土壤肥沃之处,生长迅速,不耐贫瘠和干旱,抗风。嫩果可制成人面酥等,成熟果酸甜供食
用。仁面果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茵陈蒿,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幼苗多卷曲成团
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叶片呈羽状分裂,小裂片线形、卵形或倒披针
形,全缘。茵陈蒿味苦、辛,行凉,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常用于黄疸、胆囊炎、膀胱
湿热、风痒疮疥。

斑鸠木,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根或茎、叶。多年生蔓状藤本植物。茎直立,圆
形,基部木质,节间长;枝密被棕色的短绒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短尖,基
部浑圆或有时心形,边缘具波纹,上面绿色,密被短毛,下面密被柔毛或绵毛。斑鸠木 味甘、
苦,性凉,具有润肺止咳、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胃
肠炎、风湿痹痛等症。

软糖是一种柔软和微存弹性的糖果,有透明的和半透明的。软糖的含水量较高,绝
大多数软糖都制成水果味型的,也有一部分制成奶味和清凉味型的,软糖是一种柔软、有弹
性和韧性的功能性糖果,经多个工序操作,构成具有不同形状、香味耐保藏的固体糖果,具
有弹性和咀嚼感。以桄榔、仁面果为主要原料,茵陈蒿、斑鸠木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保健
型软糖,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桄榔、仁面果为原料,同时添加茵陈蒿、斑鸠木,开发出一种桄榔风味仁
面果软糖,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软糖的一项空白。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及其生产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桄榔预处理:取桄榔的花序,放入洗涤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入桄榔花序重0.3-
0.5%的纤维素酶、0.1-0.3%的半纤维素酶、0.2-0.4%的果胶酶,加热至38-42℃,保持30-40
分钟,再倒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桄榔花序泥;

B.仁面果预处理:取新鲜饱满、成熟的仁面果,放入洗涤槽,清洗干净,去皮,去核,通过
斩切机切成细丁状,后入装有60-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仁面果浆,入容器中,
加入仁面果浆重1-3%的甜酒曲,倒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为0.8-1.2%体积比,结束发酵;

C.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茵陈蒿、斑鸠木,加入原料中药材重5-20倍的
水,浸泡2-3小时,再煎煮30-6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倒入装有60-100目网筛打浆机进
行打浆,再入浆渣分离机,分离出中药汁;

D.熬糖:取适量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烧开,加入水重1-2倍的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
用中火进行熬煮,待其完全溶化后改小火继续熬煮,直至糖液变浓稠,温度升至106-107℃,
清理掉糖液表层的气泡,制得糖液;

E.配料:取糖液90-120重量份、桄榔花序泥10-20重量份、发酵的仁面果浆10-30重量
份、中药汁2-5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小火加热5-10分钟,加热结束进行冷却,待混合物冷
却至60-70℃,加入食用胶0.5-1.5重量份、柠檬酸0.2-0.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桄榔
仁面果混合糖液;

F.成型:向模具中涂上炒熟的淀粉,倒入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待冷却至软硬适中时,
取出,用除粉机除去糖块表面粘附的淀粉粒;

G.包装:将成型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裹上糯米纸,再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外包装;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本发明所述步骤C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茵陈蒿50-60%、斑鸠木
40-50%。

本发明所述步骤F中的淀粉为葛根淀粉、芡实淀粉或菱角淀粉其中一种。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桄榔,祛瘀破积、止痛;仁面果,开胃消食;茵陈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斑鸠木,润肺止
咳、祛风止痒。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
脾的健运,以达到破积止痛、开胃消食的作用。

本发明以桄榔、仁面果为原料,同时添加茵陈蒿、斑鸠木,制作出一种桄榔风味仁
面果软糖。其充分利用桄榔、仁面果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破积止
痛、开胃消食的功效。发明中,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对原料桄榔进行了联合
酶解,对仁面果进行了甜酒曲初发酵,为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香味,制得的成品果香味浓,风
味独特,富有弹性,老少皆宜,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食积胃痛、食欲
不振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可进行机械化生产。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及其生产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桄榔预处理:取桄榔的花序,放入洗涤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入桄榔花序重0.4%
的纤维素酶、0.2%的半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加热至39℃,保持38分钟,再倒入装有100
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桄榔花序泥;

B.仁面果预处理:取新鲜饱满、成熟的仁面果,放入洗涤槽,清洗干净,去皮,去核,通过
斩切机切成细丁状,后入装有10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仁面果浆,入容器中,加入
仁面果浆重1.5%的甜酒曲,倒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为0.8%体积比,结束发酵;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茵陈蒿55%、斑鸠木4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0倍
的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3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倒入装有100目网筛打浆机进行打浆,
再入浆渣分离机,分离出中药汁;

D.熬糖:取适量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烧开,加入水重1.2倍的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
用中火进行熬煮,待其完全溶化后改小火继续熬煮,直至糖液变浓稠,温度升至106℃,清理
掉糖液表层的气泡,制得糖液;

E.配料:取糖液100kg、桄榔花序泥12kg、发酵的仁面果浆15kg、中药汁3kg,混合搅拌均
匀,小火加热6分钟,加热结束进行冷却,待混合物冷却至65℃,加入食用胶0.65kg、柠檬酸
0.3kg,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

F.成型:向模具中涂上炒熟的葛根淀粉,倒入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待冷却至软硬适中
时,取出,用除粉机除去糖块表面粘附的淀粉粒;

G.包装:将成型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裹上糯米纸,再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外包装;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本发明实施例1经12位食积胃痛、食欲不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
明显缓解人数为7人,有效率为58.33%;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
8人,有效率为66.67%。

实施例2,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及其生产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A.桄榔预处理:取桄榔的花序,放入洗涤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入桄榔花序重0.5%
的纤维素酶、0.1%的半纤维素酶、0.25%的果胶酶,加热至40℃,保持35分钟,再倒入装有80
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桄榔花序泥;

B.仁面果预处理:取新鲜饱满、成熟的仁面果,放入洗涤槽,清洗干净,去皮,去核,通过
斩切机切成细丁状,后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仁面果浆,入容器中,加入
仁面果浆重2%的甜酒曲,倒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为1%体积比,结束发酵;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茵陈蒿23%、斑鸠木18%、蓬莪术25%、半截叶15%、
花苜蓿19%,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4倍的水,浸泡2.5小时,再煎煮40分钟,后连同煎煮液一起,
倒入装有80目网筛打浆机进行打浆,再入浆渣分离机,分离出中药汁;

D.熬糖:取适量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烧开,加入水重1.5倍的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
用中火进行熬煮,待其完全溶化后改小火继续熬煮,直至糖液变浓稠,温度升至107℃,清理
掉糖液表层的气泡,制得糖液;

E.配料:取糖液200kg、桄榔花序泥25kg、发酵的仁面果浆30kg、中药汁6kg,混合搅拌均
匀,小火加热8分钟,加热结束进行冷却,待混合物冷却至64℃,加入食用胶1.5kg、柠檬酸
0.6kg,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

F.成型:向模具中涂上炒熟的芡实淀粉,倒入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待冷却至软硬适中
时,取出,用除粉机除去糖块表面粘附的淀粉粒;

G.包装:将成型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裹上糯米纸,再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外包装;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蓬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干燥的根
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外皮灰黄色至棕黄色,略有皱纹,有环形的节,节上有须根痕迹。质
坚实而重,极难折断,破开面灰褐色至黄绿色,角质状,有光泽,并有一黄白色环及白色的筋
脉小点。蓬莪术味苦、辛,性温,入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腹胀痛、
百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

半截叶,为西番莲科植物镰叶西番莲的全草。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单叶互
生,叶顶平截,形似锅铲。基部圆或微心脏形,叶柄两侧有两个腺体,无毛。有腋生卷须。花绿
白色,单生或排列成总状花序,常腋生。果球形,浆果状,绿色,肉质。半截叶味微苦,性温,具
有活血舒筋、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肝炎、疟疾、蛔虫病。

花苜蓿,是一种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主根深入土中,根系发达。花序伞形,总花
梗腋生,苞片刺毛状,花冠黄褐色,中央深红色至紫色条纹。荚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扁
平。花苜蓿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桄榔,祛瘀破积、止痛;仁面果,开胃消食;茵陈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斑鸠木,润肺止
咳、祛风止痒;蓬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半截叶,活血舒筋、燥湿杀虫;花苜蓿,清热解
毒、止咳止血。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
脾的健运,以达到破积止痛、开胃消食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2经17位食积胃痛、食欲不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
明显缓解人数为12人,有效率为70.59%;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
为14人,有效率为82.35%。

实施例3,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桄榔预处理:取桄榔的花序,放入洗涤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入桄榔花序重0.3%
的纤维素酶、0.3%的半纤维素酶、0.3%的果胶酶,加热至41℃,保持33分钟,再倒入装有80目
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桄榔花序泥;

B.仁面果预处理:取新鲜饱满、成熟的仁面果,放入洗涤槽,清洗干净,去皮,去核,通过
斩切机切成细丁状,后入装有80目网筛的打浆机进行打浆,制得仁面果浆,入容器中,加入
仁面果浆重2.5%的甜酒曲,倒密封静置发酵,待酒精度为1.2%体积比,结束发酵;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茵陈蒿18%、斑鸠木14%、蓬莪术16%、半截叶12%、
花苜蓿13%、厚朴15%、黄槿12%,加入原料中药材重18倍的水,浸泡3小时,再煎煮50分钟,后
连同煎煮液一起,倒入装有80目网筛打浆机进行打浆,再入浆渣分离机,分离出中药汁;

D.熬糖:取适量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烧开,加入水重1.7倍的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
用中火进行熬煮,待其完全溶化后改小火继续熬煮,直至糖液变浓稠,温度升至106℃,清理
掉糖液表层的气泡,制得糖液;

E.配料:取糖液300kg、桄榔花序泥36kg、发酵的仁面果浆40kg、中药汁8kg,混合搅拌均
匀,小火加热8分钟,加热结束进行冷却,待混合物冷却至66℃,加入食用胶2.5kg、柠檬酸
1kg,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

F.成型:向模具中涂上炒熟的菱角淀粉,倒入桄榔仁面果混合糖液,待冷却至软硬适中
时,取出,用除粉机除去糖块表面粘附的淀粉粒;

G.包装:将成型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裹上糯米纸,再用食品级包装物进行外包装;

H.检验、贮存:将检验合格的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贮存于阴凉、干燥、避光处。

厚朴,该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
2-7m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
色,粗糙,栓皮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栓皮者显黄棕色;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
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
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
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黄槿,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树皮或花。大多破碎或皱缩,完整叶近圆形或广卵
形,叶下面密被星状柔毛。花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全体被毛;花萼钟形,花冠钟形,花瓣
黄色,内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外面密被星状柔毛,平滑无毛,被细腺毛。质轻脆。黄槿味
甘、淡,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疮疖肿痛。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桄榔,祛瘀破积、止痛;仁面果,开胃消食;茵陈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斑鸠木,润肺止
咳、祛风止痒;蓬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半截叶,活血舒筋、燥湿杀虫;花苜蓿,清热解
毒、止咳止血;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黄槿,清肺止咳、解毒消肿。利用以上九味中药相
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以达到破积止痛、开胃消
食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3经22位食积胃痛、食欲不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20克,症状
明显缓解人数为18人,有效率为81.82%;连续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
为20人,有效率为90.91%。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
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以桄榔、仁面果为原料,同时添加茵陈蒿、斑鸠木,制作出一种桄榔风味仁面果软糖。其充分利用桄榔、仁面果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破积止痛、开胃消食的功效。发明中,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对原料桄榔进行了联合酶解,对仁面果进行了甜酒曲初发酵,为产品增添了独特的香味,制得的成品果香味浓,风味独特,富有弹性,老少皆宜,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