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0571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2463.0

申请日:

2014.08.16

公开号:

CN104189564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81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K36/88; A61P13/12; A61K35/56(2006.01)N; A61K33/0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李龙

发明人:

李龙

地址:

22120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镇红叶北路9号4幢5单元20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疾病的治疗药物,即内服及外敷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通过对若干种中医药材进行科学选择,精心熬制、煎煮制成外敷药及内服药,辅以热水袋外敷治疗,以达到对疾病标本兼治的目的。“叠加疗法”是将热水袋——普通热水袋,外敷药、内服药三种效力重叠相加对付疾病的方法。其中水袋起引导药力的作用,是统帅;外敷药对病灶是攻坚,而内服药则是调理和巩固。

权利要求书

1.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组分配比、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内服药
 (1)组分配比:
方药组成①:败酱草30g、连翘30g、黄芪30g、黄精30g、苍术30g、白茅把30g、当归30g、香薷15g、益母草30g、豨签草15g、灯芯草15g、生地黄30g 、生地黄叶30g、元门冬15g、麦门冬15g、冬葵子10g、龙葵10g、泽兰15g、甘草10g、珍珠粉灵芝草30g。其中:黄精、苍术需九蒸九晒方可入剂;
方药组成②:马鞭草30g、木通10g、通草15g、葎草15g、泽泻15g、牛膝15g、萱草——金金草15g、水萍30g、地锦草15g、野葡萄藤30g、荷叶50g、侧柏15g、槐子15g、槐花15g、牡荆10g、玉米须30g;
(2)以上两副内服方剂制备:
          用新井水分别浸两剂方药在陶器内,浸泡20-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水开即可,不需煎熬时间太长,以免影响药效,温服;
(二)外敷药
(1)方药成分:刺蒺藜30g、商陆10g、泽漆30g、牵牛10g、威灵仙20g、皂角刺30g、芫花30g、芒硝60g、甘遂3g、大戟3g、乳香30g、设药30g、丹参30g、藏红花10g、月季花10g、苍耳子15g;
(2)制备:以上16味中药粉碎后原醋稀释成糊状备用;敷于肾区,上敷热水袋(水温50℃-95℃);
(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2)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90℃热水,敷在膏药处。

说明书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肾脏肾功能(renal 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候群,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④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公敌之一。国际肾脏病FKF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提出,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预防,减少肾病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发展到肾衰竭,尿毒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荷兰),普通人群中约有6.5%~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其中美国的肾脏病患者数已经超过2000万,医院每年收治肾脏病患者高达100多万(其中25万是新增肾病患者),而身患肾脏病未去就医的人数要比收治的患者人数大得多。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自然人群中的年发病率为98-198/100万,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分别达802/100万和996/100万。在西方国家中,肾功能衰竭以继发性因素为主要原因,已经公认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大首位因素,糖尿病人中至少40%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约50%有肾脏病。美国每年大约有5万人死于尿毒症。我国发病率,中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其中肾功能衰竭占大约1%~10%。在我国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继发性因素引起肾功能衰竭在逐年递增,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继发行因素。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肾小球疾病在我国患病率约2%--4%,患病人数较多,尤好发于生活和劳动条件较差的青少年。由于肾脏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96—100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可见肾脏疾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之大。
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临床试验,开发出许多种治疗肾病的药物,对我国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肾病死亡率在我国仍然居于其它疾病死亡率之首,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肾病的医治上多采用西医疗法,传统医学模式下的医生往往将先进的仪器作为最科学的检验治疗工具,却对中医存有偏见,认为中医诊病治病“不准”。正是由于这种偏见,才导致许多患者将时间和病情白白耽搁在西医治疗上,延误了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简单说,这些医生栽进了“治标不治本”的误区。如患者得了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异常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破坏了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的漏出,出现浮肿等症状。西医往往坚持用激素冲击治疗,没多久,患者的浮肿消了,甚至尿蛋白也有可能转阴,从表面上看似乎肾病治好了,花费不了多长时间,也耗费不了多少钱。可激素却不能撤掉,即使缓慢撤掉,稍不注意肾病立即会反弹。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很简单,通过激素改变一些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只是外力强行达到的结果,但它并没有对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起到丝毫的修复作用,时间久了,一旦激素使用不当,只能导致更多的蛋白漏出,病情更严重。而如果从中医治疗入手,对受损的肾脏组织进行修复,再配合以激素治疗,其效果无疑是最佳的。同时,在肾病的治疗上很多医疗部门还偏重药效,轻视食疗,传统医学模式的医生常常对“食疗”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如果患者的病连先进仪器,先进的药方都治不好,那这名患者就一定无药可救,只能熬一时算一时,听天由命。而在许多专科医院的治疗中,却将患者的食疗也考虑到治疗方案中,辅助患者的常规治疗。例如,芡实白果粥对尿蛋白持续不消有很好的效果,澄面包韭菜肉丝饺子、冰糖淮山澄面糊可帮助肾衰患者战胜疾病供应优质蛋白等。事实上,如果坚持严禁的饮食疗法,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不服药也可以康复。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为患者开出一些肾病食疗方,一般供患者出院后在家辅助治疗,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这种食疗方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好转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许多大型医院,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疗法对一些其他方面的肾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甚至部分患者得以彻底根除,由此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及显著疗效尚有许多未被挖掘。
申请人作为中医世家,经过祖上的言传身教,躬力潜研,在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一手临床实践资料,并通过经年的探索,结合最新科技技术研制了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希望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尽点绵薄之力,为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作出一个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发明内容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组分配比、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其产生的理论基础试述如下:
        本发明是继承祖传的学术理论与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新认识、新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的一种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新型技术,通过反复验证和不断地探索,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的治疗药物,即外敷及内服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从而奠定了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充分探究病因病机理论,促进辨证论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叠加疗法”是中医整体观在临床应用上的具体体现;人体一旦发生疾病,不论局部或全身,均会出现病理反应,即局部的病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可以反映某一局部,内部的病可以表现于外,外部的病也可传变入里,这一“内与外”,“表与里”,由阳而阴,邪盛正衰的转变关系和规律,正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依据,由此找出疾病形成的原因;根据病因及人体机理,分析中医药材的药效特征及各种药材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冲,趋利避害,科学配伍,确立外敷内服药物的成分组成,根据药物成分及药效的发挥,制定出各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形成本发明“叠加疗法”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叠加疗法”是依据人体的肌表筋骨和经络均与脏腑息息相关,内外相通,彼此关联的内在联系,溯本求源形成理论根据,以治本达治标,实现标本兼治。
     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
    Ⅰ.治(理)法方药
  (一)病因病理:①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此则真阴败竭、元海无根,是有悔之象,最危之侯也。疾病发展到最后,往往阳损及阴、真阳败竭,阴阳决离。②浊邪滞盛,三焦不行。继而论之:总是由各种疾病发展到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邪壅盛、三焦不行,累及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病变的部位主要在肾;
(二)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尿量减少,甚至小便不通,脉沉细或濡细,后期出现心阳欲脱或命门衰竭等阴阳离决的危象;
(三)辨证论治:慢性肾病主要是脾肾阳损、后期阶段虚实夹杂,而脾肾更亏、浊邪壅盛、邪实较为突出,临症时应辨明病变在脾阳、肾阳以及病变在气、血部分,还是在上焦、中焦、下焦,慢性肾病晚期,以致气血不行,水道不通,故见无尿、高度浮肿,病情极为严重,均有突然死亡的可能;
(四)治疗原则:本着祖训:“治主当缓,治客当急”,也就是说治疗慢性肾病不能应用大剂量的峻衣子药物,而应刚柔相兼,配用血肉有情之品,缓缓补之,使脾肾功能逐渐恢复;
(五)治法方药:祖偿资料和传统中医一脉相承,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等慢性肾病,因病理,脾肾阴阳衰竭是本,浊阳内聚是标;在治疗上应采取分型治疗,扶正祛邪、通脉降浊、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
①分型治疗:条理分明、治法有方、确能起到旋转枢机的作用;
②扶正祛邪法:对于提高病人的正气、加强气血功能、脏腑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③通腑降浊法:对改善症状、生命的保障、保护肾功能亦是重要一环;
④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法:能改善微循环、调整免疫功能、松弛肾血管与平滑肌,尚有抗炎及抗血凝作用;
Ⅱ.内服药物组成、煎煮方法,外敷药物的组成、制作工艺,以及两组药物的使用方法:
(一)内服药
 (1)组分配比:
方药①:败酱草30g、连翘30g、黄芪30g、黄精30g、苍术30g、白茅把30g、当归30g、香薷15g、益母草30g、豨签草15g、灯芯草15g、生地黄30g 、生地黄叶30g、元门冬15g、麦门冬15g、冬葵子10g、龙葵10g、泽兰15g、甘草10g、珍珠粉灵芝草30g。其中:黄精、苍术需九蒸九晒方可入剂;
方药②:马鞭草30g、木通10g、通草15g、葎草15g、泽泻15g、牛膝15g、萱草(金金草)15g、水萍30g、地锦草15g、野葡萄藤30g、荷叶50g、侧柏15g、槐子15g、槐花15g、牡荆10g、玉米须30g;
(2)以上两副内服方剂制备及使用方法:
          用新井水分别浸泡方药①及方药②在陶器内,浸泡20-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水开即可,不需煎熬时间太长,以免影响药效,温服;
综上两系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专用内服汤剂,汤剂又称汤液,系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
祖传资料曰“汤剂适应中医辩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等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汤剂变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能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
(二)外敷药
(1)方药成分:刺蒺藜30g、商陆10g、泽漆30g、牵牛10g、威灵仙20g、皂角刺30g、芫花30g、芒硝60g、甘遂3g、大戟3g、乳香30g、设药30g、丹参30g、藏红花10g、月季花10g、苍耳子15g;
(2)制备:以上16味中药粉碎后原醋稀释成糊状备用;敷于肾区,上敷热水袋(水温50℃-95℃);
(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2)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90℃热水,敷在膏药处;
      病因及药理分析
综上方药①黄芪、黄精等有补气强壮利尿等作用,其利尿作用显著;苍术、白茅根、元门冬、麦门冬、生地姜、当归、灵芝草、珍珠粉等补阴补气,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中连翘、败酱草、益母草灯油保护肾小管上皮、减轻其坏死程度、促进功能恢复,防止粘膜出血的作用;全方共具清热凉血利尿、有抗肾炎、减轻肾肿胀的作用。
方药②葎草、地锦草、野葡萄藤、荷叶、侧柏等清热解毒、控制炎症;水萍、通草、泽泻、牛膝、槐子、槐花等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达到气化得行、小便自通的目的,总方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有促进缺血性肾损害修复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西医疗法的弊端以及本发明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外敷、内服药物以及热水袋外敷辅助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疾病——“叠加疗法”,就是对患者通过服用内服药物,进行调理巩固,对患处外敷膏药进行攻坚,外加热水袋促进药效发挥。
临床预后:所谓预后也就是治疗后的结果。
数年来通过1000余例用该组内服外敷药物辅以热水袋的“叠加疗法”治疗后所得出的临床结果显示:
     ①用西药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都是激素加高效化学药品,如:环磷酰胺、硫锉嘌呤、硫铵嘌呤、氮芥等,严重时只有用透析来维持生命,西医疗法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病死率99.9%。
②   用使用该组内服外敷药物辅以热水袋的“叠加疗法”——中医中药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能起到肌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是对肾脏和其他脏腑的一次彻底的梳理和洗涤;清热解毒的使用,能使肾气充沛、气化正常,对于修补肾脏起到关键性作用;扶正祛邪药物的应用,能清营解毒、息风潜阳、清气开窍、通阳导浊、回阳救逆;应用益气补肾药,能调整阴阳、活血利尿、泄浊解毒、健脾温肾、清热利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和胃降逆、通腑泄浊等作用。
总之,使用本发明内服外敷药物的“叠加疗法”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广泛使用扶正和祛邪药物,阴阳使之平衡,经络得以平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9.7%,治愈率高达98.8%。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56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9564A21申请号201410402463022申请日20140816A61K36/899200601A61K36/88200601A61P13/12200601A61K35/56200601A61K33/0420060171申请人李龙地址221200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镇红叶北路9号4幢5单元202室72发明人李龙54发明名称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57摘要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疾病。

2、的治疗药物,即内服及外敷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通过对若干种中医药材进行科学选择,精心熬制、煎煮制成外敷药及内服药,辅以热水袋外敷治疗,以达到对疾病标本兼治的目的。“叠加疗法”是将热水袋普通热水袋,外敷药、内服药三种效力重叠相加对付疾病的方法。其中水袋起引导药力的作用,是统帅;外敷药对病灶是攻坚,而内服药则是调理和巩固。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9564ACN104189564A1/1页21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组。

3、分配比、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内服药(1)组分配比方药组成败酱草30G、连翘30G、黄芪30G、黄精30G、苍术30G、白茅把30G、当归30G、香薷15G、益母草30G、豨签草15G、灯芯草15G、生地黄30G、生地黄叶30G、元门冬15G、麦门冬15G、冬葵子10G、龙葵10G、泽兰15G、甘草10G、珍珠粉灵芝草30G。其中黄精、苍术需九蒸九晒方可入剂;方药组成马鞭草30G、木通10G、通草15G、葎草15G、泽泻15G、牛膝15G、萱草金金草15G、水萍30G、地锦草15G、野葡萄藤30G、荷叶50G、侧柏15G、槐子15G、槐花15G、牡荆10G、玉米须30G;(2)以。

4、上两副内服方剂制备用新井水分别浸两剂方药在陶器内,浸泡20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水开即可,不需煎熬时间太长,以免影响药效,温服;(二)外敷药(1)方药成分刺蒺藜30G、商陆10G、泽漆30G、牵牛10G、威灵仙20G、皂角刺30G、芫花30G、芒硝60G、甘遂3G、大戟3G、乳香30G、设药30G、丹参30G、藏红花10G、月季花10G、苍耳子15G;(2)制备以上16味中药粉碎后原醋稀释成糊状备用;敷于肾区,上敷热水袋(水温5095);(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2)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90热水,敷在膏药处。权利要求书CN104189564A1/5页3一。

5、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肾脏肾功能(RENALFUNCTION)是指肾脏排泄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候群,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

6、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0003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公敌之一。国际肾脏病FKF学会(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FKF)提出,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预防,减少肾病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发展到肾衰竭,尿毒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荷兰,普通人群中约有65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

7、,其中美国的肾脏病患者数已经超过2000万,医院每年收治肾脏病患者高达100多万其中25万是新增肾病患者,而身患肾脏病未去就医的人数要比收治的患者人数大得多。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在自然人群中的年发病率为98198/100万,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分别达802/100万和996/100万。在西方国家中,肾功能衰竭以继发性因素为主要原因,已经公认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大首位因素,糖尿病人中至少40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病人中约50有肾脏病。美国每年大约有5万人死于尿毒症。我国发病率,中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

8、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其中肾功能衰竭占大约110。在我国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继发性因素引起肾功能衰竭在逐年递增,其中高血压是主要的继发行因素。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不完全资料统计,肾小球疾病在我国患病率约24,患病人数较多,尤好发于生活和劳动条件较差的青少年。由于肾脏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96100人死于肾功能衰竭,可见肾脏疾病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之大。0004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临床试验,开发出许多种治疗肾病的药物,对我国肾病的预防及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效果,。

9、但肾病死亡率在我国仍然居于其它疾病死亡率之首,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肾病的医治上多采用西医疗法,传统医学模式下的医生往往将先进的仪器作为最科学的检验治疗工具,却对中医存有偏见,认为中医诊病治病“不准”。正是由于这种偏见,才导致许多患者将时间说明书CN104189564A2/5页4和病情白白耽搁在西医治疗上,延误了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简单说,这些医生栽进了“治标不治本”的误区。如患者得了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异常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破坏了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的漏出,出现浮肿等症状。西医往往坚持用激素冲击治疗,没多久,患者的浮肿消了。

10、,甚至尿蛋白也有可能转阴,从表面上看似乎肾病治好了,花费不了多长时间,也耗费不了多少钱。可激素却不能撤掉,即使缓慢撤掉,稍不注意肾病立即会反弹。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很简单,通过激素改变一些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只是外力强行达到的结果,但它并没有对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起到丝毫的修复作用,时间久了,一旦激素使用不当,只能导致更多的蛋白漏出,病情更严重。而如果从中医治疗入手,对受损的肾脏组织进行修复,再配合以激素治疗,其效果无疑是最佳的。同时,在肾病的治疗上很多医疗部门还偏重药效,轻视食疗,传统医学模式的医生常常对“食疗”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如果患者的病连先进仪器,先进的药方都治不好,那这名患者就一定无药。

11、可救,只能熬一时算一时,听天由命。而在许多专科医院的治疗中,却将患者的食疗也考虑到治疗方案中,辅助患者的常规治疗。例如,芡实白果粥对尿蛋白持续不消有很好的效果,澄面包韭菜肉丝饺子、冰糖淮山澄面糊可帮助肾衰患者战胜疾病供应优质蛋白等。事实上,如果坚持严禁的饮食疗法,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不服药也可以康复。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为患者开出一些肾病食疗方,一般供患者出院后在家辅助治疗,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这种食疗方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和好转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许多大型医院,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疗法对一些其他方面的肾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甚至部分患者得以彻底根除,由此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及。

12、显著疗效尚有许多未被挖掘。0005申请人作为中医世家,经过祖上的言传身教,躬力潜研,在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一手临床实践资料,并通过经年的探索,结合最新科技技术研制了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希望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尽点绵薄之力,为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作出一个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发明内容0006一组中医治疗肾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组分配比、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其产生的理论基础试述如下本发明是继承祖传的学术理论与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新认识、新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的一种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新型技术,。

13、通过反复验证和不断地探索,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的治疗药物,即外敷及内服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从而奠定了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充分探究病因病机理论,促进辨证论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叠加疗法”是中医整体观在临床应用上的具体体现;人体一旦发生疾病,不论局部或全身,均会出现病理反应,即局部的病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可以反映某一局部,内部的病可以表现于外,外部的病也可传变入里,这一“内与外”,“表与里”,由阳而阴,邪盛正衰的转变关系和规律,正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基。

14、本依据,由此找出疾病形成的原因;根据病因及人体机理,分析中医药材的药效特征及各种药材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冲,趋利避害,科学配伍,确立外敷内服药物的成分组成,根据药物成分及药效的发挥,制定出各组药物的使说明书CN104189564A3/5页5用方法,形成本发明“叠加疗法”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叠加疗法”是依据人体的肌表筋骨和经络均与脏腑息息相关,内外相通,彼此关联的内在联系,溯本求源形成理论根据,以治本达治标,实现标本兼治。0007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治(理)法方药(一)病因病理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此则真阴败竭、元海无根,是有悔之象,最危之侯也。疾病发展到最后,往往阳损及阴。

15、、真阳败竭,阴阳决离。浊邪滞盛,三焦不行。继而论之总是由各种疾病发展到脾肾阳衰、阳不化湿,使水浊内生、浊邪壅盛、三焦不行,累及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病变的部位主要在肾;(二)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尿量减少,甚至小便不通,脉沉细或濡细,后期出现心阳欲脱或命门衰竭等阴阳离决的危象;(三)辨证论治慢性肾病主要是脾肾阳损、后期阶段虚实夹杂,而脾肾更亏、浊邪壅盛、邪实较为突出,临症时应辨明病变在脾阳、肾阳以及病变在气、血部分,还是在上焦、中焦、下焦,慢性肾病晚期,以致气血不行,水道不通,故见无尿、高度浮肿,病情极为严重,均有突然死亡的可能;(四)治疗原则本着祖训“治主当缓,治客当急”,也就是说治疗慢。

16、性肾病不能应用大剂量的峻衣子药物,而应刚柔相兼,配用血肉有情之品,缓缓补之,使脾肾功能逐渐恢复;(五)治法方药祖偿资料和传统中医一脉相承,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等慢性肾病,因病理,脾肾阴阳衰竭是本,浊阳内聚是标;在治疗上应采取分型治疗,扶正祛邪、通脉降浊、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分型治疗条理分明、治法有方、确能起到旋转枢机的作用;扶正祛邪法对于提高病人的正气、加强气血功能、脏腑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腑降浊法对改善症状、生命的保障、保护肾功能亦是重要一环;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法能改善微循环、调整免疫功能、松弛肾血管与平滑肌,尚有抗炎及抗血凝作。

17、用;内服药物组成、煎煮方法,外敷药物的组成、制作工艺,以及两组药物的使用方法(一)内服药(1)组分配比方药败酱草30G、连翘30G、黄芪30G、黄精30G、苍术30G、白茅把30G、当归30G、香薷15G、益母草30G、豨签草15G、灯芯草15G、生地黄30G、生地黄叶30G、元门冬15G、麦门冬15G、冬葵子10G、龙葵10G、泽兰15G、甘草10G、珍珠粉灵芝草30G。其中黄精、苍术需九蒸九晒方可入剂;方药马鞭草30G、木通10G、通草15G、葎草15G、泽泻15G、牛膝15G、萱草(金金草)15G、水萍30G、地锦草15G、野葡萄藤30G、荷叶50G、侧柏15G、槐子15G、槐花15G、。

18、牡荆10G、玉米须30G;(2)以上两副内服方剂制备及使用方法用新井水分别浸泡方药及方药在陶器内,浸泡20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水开即可,不需煎熬时间太长,以免影响药效,温服;说明书CN104189564A4/5页6综上两系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专用内服汤剂,汤剂又称汤液,系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祖传资料曰“汤剂适应中医辩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等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汤剂变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能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二)外敷药(。

19、1)方药成分刺蒺藜30G、商陆10G、泽漆30G、牵牛10G、威灵仙20G、皂角刺30G、芫花30G、芒硝60G、甘遂3G、大戟3G、乳香30G、设药30G、丹参30G、藏红花10G、月季花10G、苍耳子15G;(2)制备以上16味中药粉碎后原醋稀释成糊状备用;敷于肾区,上敷热水袋(水温5095);(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2)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90热水,敷在膏药处;病因及药理分析综上方药黄芪、黄精等有补气强壮利尿等作用,其利尿作用显著;苍术、白茅根、元门冬、麦门冬、生地姜、当归、灵芝草、珍珠粉等补阴补气,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方中连翘、败酱草、益母草灯油。

20、保护肾小管上皮、减轻其坏死程度、促进功能恢复,防止粘膜出血的作用;全方共具清热凉血利尿、有抗肾炎、减轻肾肿胀的作用。0008方药葎草、地锦草、野葡萄藤、荷叶、侧柏等清热解毒、控制炎症;水萍、通草、泽泻、牛膝、槐子、槐花等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达到气化得行、小便自通的目的,总方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有促进缺血性肾损害修复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西医疗法的弊端以及本发明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0010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外敷、内服药物以及热水袋外敷辅助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疾病“叠加疗法”,就是对患者通过服用内服药物,进。

21、行调理巩固,对患处外敷膏药进行攻坚,外加热水袋促进药效发挥。0011临床预后所谓预后也就是治疗后的结果。0012数年来通过1000余例用该组内服外敷药物辅以热水袋的“叠加疗法”治疗后所得出的临床结果显示用西药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都是激素加高效化学药品,如环磷酰胺、硫锉嘌呤、硫铵嘌呤、氮芥等,严重时只有用透析来维持生命,西医疗法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病死率999。0013用使用该组内服外敷药物辅以热水袋的“叠加疗法”中医中药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能起到肌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是对肾脏和其他脏腑的一次彻底的梳理和洗涤;清热解毒的使用,能使肾气充沛、气化正常,对于修补肾脏起到关键性作用;扶正祛邪药物的应用,能清营解毒、息风潜阳、清气开说明书CN104189564A5/5页7窍、通阳导浊、回阳救逆;应用益气补肾药,能调整阴阳、活血利尿、泄浊解毒、健脾温肾、清热利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和胃降逆、通腑泄浊等作用。0014总之,使用本发明内服外敷药物的“叠加疗法”治疗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肾炎,广泛使用扶正和祛邪药物,阴阳使之平衡,经络得以平复,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97,治愈率高达988。说明书CN10418956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