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地说是安装于大厦窗户上,使其能方便的实现室内空间的换气及空气调节,尤其适合于高层建筑物,并能够提高空气调节性能,而且能够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尤其能够提高大厦的可用面积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都市中心的高层建筑物呈增加的趋势。高层建筑物的外墙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一般呈封闭状。高层建筑物中一般设置有中央空调,因此能够给居住者创造良好舒适的室内环境。
图1是以往建筑物的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了能够更好的采光,在高层建筑物的墙壁上设置有透明的封闭式窗户(1)。窗户(1)采用封闭式是由于考虑到居住者的安全。由于封闭式窗户(1)完全封闭大厦的内部和外部,因此外部的空气无法通过封闭式窗户(1)进入大厦内部。因此,居住者为了呼吸外部的新鲜空气,只能上楼顶或者下楼到一层地出入口,从而给居住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考虑到上述状况,以往的高层建筑物中理应安装特定形状的空调系统,但是由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及形态的特殊性,上述想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图2是以往高层建筑物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2描述适用于以往高层建筑物的空调系统的结构。高层建筑物的楼顶放置室外机(3),高层建筑物的墙壁上形成有完全封闭建筑物外部和内部的封闭式窗户(1)。在这里,封闭式窗户(1)与上述已进行的说明相同。
室外机(3)和设置于各自建筑物内部空间上的室内机(2)是通过冷媒管(5)相连接的。冷媒是通过冷媒管(5)从室外机(3)流入室内机(2)。流入到室内机(2)的冷媒,在室内机(2)中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够通过室内机(2)调节室内的温度。毫无疑问,室内机(2)和室外机(3)为热交换器。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能够通过综上所述的结构调节至合适的温度。
建筑物上还形成有换气通道(6),被灰尘或异物所污染的室内空气是通过换气通道(6)强制排出到室外。换气通道(6)与室内空间的换气口(4)相连接,因此能够吸入外部空气或者排出室内空气。另外,为了通过换气通道(6)强制吸入或排出空气,需要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安装大容量的电机和风扇。电机和风扇能够使空气的吸入、排出过程顺利完成。但是,设置换气通道(6)就需要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复杂的空气流路。而且,设置复杂的空气流路就需要大量的空间和很多的费用。
为了通过换气通道(6)强制吸入或排出空气,需要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安装大容量的电机和风扇。设置大容量的电机和风扇,建筑物内部的一定空间就会被占用。设置换气系统,建筑物内部的一定空间也会被占用,从而会相应的降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率,因此是不可取的。
尤其高层建筑物位于土地价格昂贵的大城市时,不能充分的利用高层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顺畅的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得到换气,并且能够降低换气装置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善设置于建筑物外墙上的封闭型窗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并且能够让居住者更强烈的感受换气所带来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同时具备窗户功能和空气调节功能的实用性进一步得到增强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依据本发明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建筑物的窗框;其形成于窗框的内侧,并且支持开闭自如的内窗及/或者外窗的外壳,形成于外壳内部的至少设置有热交换器的空调部。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空调部形成于开放外窗或者内窗部位的外壳角落。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外窗的一侧与外墙铰链连接。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与室内热交换器邻接的外壳内部设置有能够强制流动空气的风扇。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空调部的空气是通过外壳的内周面流入的。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空调部的空气是通过外壳的前面流入的。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空调部的空气是通过外壳的前面排出的。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空调部中,空气的流入和排出是通过形成于外壳前面的前面吸入口和排出导向部。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以内窗为中心时,排出导向部比前面吸入口更靠外侧形成。
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使用者能够对其进行操作而设定各种运行状态的操作部,判断操作部发出的操作信号,并且传送所定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部,根据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执行动作的驱动部,根据驱动部的传送信号做出相应动作的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探测室内环境及/或者室外环境,并把结果传送至控制部的感知部。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操作部中设置有同时操作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的系统运行按钮。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设置有操作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的个别操作按钮。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能够使外部空气自由流入的室外自然换气运行模式。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在外窗开启的状态下运行空调部,使得外部空气被风扇强制吸入,而使室内空气得到换气的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在外窗开启的状态下只运行风扇,使得外部空气流入的室外强制换气运行模式。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在只开启内窗的状态下同时运行空调部及风扇的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只开启内窗的状态下不运行空调部,而只运行风扇的室内强制净化运行模式。
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能够由上述系统运行按钮设定的系统运行模式中,包括有外窗及内窗都关闭的状态下只开启前侧门,并运行空调部的低噪音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驱动方法,该方法是由:按下特定的系统运行按钮,使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同时被操作的阶段;按下特定的系统运行按钮后,设定在所希望运行状态的阶段;判断使用者是否满意,如果判断出使用者不满意空调运行状态时,使用者根据手动操作按钮操作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的阶段所构成。
所述的驱动方法,能够根据手动操作按钮,个别操作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
所述的驱动方法,根据对系统运行按钮的单一按钮操作,能够同时操作室内窗及/或者室外窗及/或者空调部及/或者前侧门及/或者百叶窗及/或者风扇。
这样设计的本发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换气及室内空气的调节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居住于建筑物内的居住者的舒适感。而且,本发明和以往空气调节装置相比节省了安装空气调节装置所需要的空间,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这样能够使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顺畅的得到换气,并且能够降低安装成本;另外,因为改善了设置于建筑物外墙上的封闭型窗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能够使室外新鲜的空气直接进入室内,因此能够使居住者更好的感受换气所带来的舒适感;把空调装置的功能和窗户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性能;而且,使用者能够方便的把室内环境调节成所希望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建筑物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以往高层建筑物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建筑物上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内窗动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9至11是本发明各自换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在建筑物上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只在空调上形成有吸入口的空调部分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空调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至2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说明各自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运作流程图。
图2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对图面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窗框 11:外窗
12:百叶窗 13:内窗
1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在这里,本发明不应只局限于体现本发明思想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具备本发明的相关知识的业内人员,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从而容易的提出其它形态的实施例。本发明是以提供的专利申请范围为依据进行解释。
图3是本发明在建筑物上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外部观察适用本发明的大厦首先就能够看到一般的封闭式窗户。不仅如此,还能够看到设置在和封闭式窗户相似的位置,并且形状上也相似的外窗(11),能够牢固的固定住外窗(11)的所定形状的窗框(10),往外窗(11)内侧凹陷一定距离而形成的百叶窗(12)。
外窗(11)能够往外侧开启。一旦开启外窗(11),外部空气就能够流入到室内。百叶窗(12)是为了遮住太阳光而设置的。在强光照射到室内的日子里,百叶窗(12)能够挡住阳光,从而给居住者带来了居住上的便利。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4描述的是从室内侧观察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形。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是由窗框(10),形成于窗框(10)内周面所定位置的四角框架形状的外壳(14),形成于外壳(14)的内侧面上的内窗(13),形成于内窗(13)的外侧的百叶窗(12)所构成。在这里,百叶窗(12)的外侧设置有外窗(11)。
更为详细的说,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有形成于外壳(14)的上侧及下侧,从而排出空气的排出导向部(15),形成于外壳(14)内侧面下侧的吸入部(16),操作窗型空气调节的运行状态的操作部(17)。当然,内窗(13)的另一侧设置一般的封闭式窗户(18),从而能够封闭室内。在这里,可以设置数个同样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内窗(13)往室内侧移动,从而使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形成一定缝隙,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通过缝隙流动。例如,通过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的缝隙流入的空气,会继续通过吸入部(16)流入到空调内部,然后经过设定的空气调节过程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在这里,吸入部(16)不仅可以设置在外壳(14)的下侧,而且还可以设置于外壳(14)的上侧。
外壳(14)的内部设置有进行空气调节所需的机械部件。例如,外壳(14)的内部可以设置过滤掉空气中污染物质的过滤器;能够完成空气的冷却、加热、加湿的空气调节装置等部件。不仅如此,外壳(14)的上侧和下侧形成有排出空气的排出导向部(15),因此以内窗(13)为基准时,从外壳(14)的上侧和下侧排出空气。
而且,百叶窗(12)是由数个百叶片所构成。百叶窗(12)的具体动作是由百叶片完成,从而能够遮挡阳光。百叶窗(12)的具体结构及动作将后述。
下面将参考图5至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各部分的具体构成和动作。
图5是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为了使说明不至于变得混乱,图中只描述与内窗和百叶窗相关联的部分。图5中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窗框(10),形成于窗框(10)内侧的外壳(14),在外壳(14)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于内侧的内窗(13),在外壳(14)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于外侧的外窗(11),在内窗(13)和外窗(11)之间的空间中,往上下方向放置的百叶窗(12)。另外,外壳(14)周边部位上侧和下侧形成有进行空气调节过程的空调部(70)。
而且,外壳(14)的两侧内面设置有至少一部分被固定的导向部(19);被导向部(19)所引导的滑动部(20)。滑动部(20)的至少一端部安置于导向部(19)中,并且滑动部(20)的另一端与内窗(13)连接,从而使得滑动部(20)能够更为顺畅的前后运动。在内窗(13)两侧面上各设置有两个滑动部(20)及导向部(19),从而能够更好的支撑内窗(13)。在这里,一侧的滑动部(20)及导向部(19)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而且,为了使内窗(13)前后方向的开启及关闭动作更为稳定的进行,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持内窗(13)的开启/关闭状态,在内窗(13)的关闭和开启状态下形成有支持其位置所定的挂钩装置。
更为详细的说,空调部(70)中设置有吸入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的吸入部(16),过滤掉通过上吸入部(16)吸入的空气中污染物质的过滤器(21),为了使空气强制流动的电机(未图示)及风扇(23),形成于外壳(14)前面的排出导向部(15)等部件。在这里,风扇(23)形成为长长的圆柱状。风扇(23)可以使用贯流风扇。即,空气沿风扇(23)轴的切线方向流入后,往轴的另外切线方向排出。外壳(14)的内部还形成有流路导向部(22)。由于风扇(23)送风作用而流动的空气,其流动方向是由流路导向部(22)所引导。另外,排出导向部(15)的格栅方向不会对着内窗(13)设置,因此不会使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空气,再次往内窗(13)方向流动。即,在排出导向部(15)中,形成于上侧的排出导向部的格栅面向上侧,形成于下侧的排出导向部的格栅面向下侧。因此,形成于上侧的排出导向部排出的空气流向上部空间,形成于下侧的排出导向部排出的空气流向下部空间,即排出空气的流动方向都远离内窗(13)。
而且,外壳(14)的上侧和下侧各自形成有一个空调部(70)。这样设置空调部(70)有如下效果。即,离空气调节装置较远的使用者和离空调装置较近的使用者能够同时感受到空调装置的作用。
更为详细的说,过滤器(21)可以使用高效率微粒子滞留过滤器及/或者等离子过滤器,及/或者把氧化钛作为催化剂的催化剂型过滤器等多种多样的过滤器。
更为详细的说,百叶窗(12)是为了调整太阳光照射的强度而设置的。百叶窗(12)可以适用数个百叶片被绳子捆为一串的百叶片往上下方向翻转的形态。百叶窗(12)也可以采用百叶片的上侧端被绳子捆住的百叶片往左右方向翻转的形态,或者可以采用数个百叶片固定于外壳(14)的状态下,通过旋转大概形成于百叶片中心部位的所定的轴,而调整遮阳程度的形态。换句话说,只要能调整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形态的百叶窗。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百叶片可以整体性的开启或关闭。
图6是本发明内窗动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里,内窗(13)关闭时,是和外壳(14)面接,而内窗(13)开启时,是和外壳(14)相隔一定距离。如上所述,当关闭内窗(13)的状态下,室外空气是无法进入室内的,而且室内空气也无法循环。但是,当在开启内窗(13)的状态下,室外空气能够流入到室内,而且室内空气也能循环。
下面对内窗(13)的具体动作过程说明如下。滑动部(20)的一侧是由固定于外壳(14)的导向部(19)所支持。根据滑动部(20)的滑动动作,内窗(13)能够往外侧移动。更为详细的说,导向部(19)的至少一部分是固定在外壳(14)上,而滑动部(20)的至少一部分是固定在内窗(13)上。另外,可以用使用者的外力或者人为的动力开启或关闭内窗(13)。内窗(13)的开启或关闭动作是被滑动部(20)和导向部(19)所引导和支持。图中的箭头符号是说明这样的滑动部(20)的同步运动。
内窗(13)的某一侧设有固定棒(24)。固定棒(24)和从内窗(13)内侧面凸出的凸出部(25)是一并插入滑动部(20)的部件。形成于凸出部(25)上的孔和形成于滑动部(20)上的孔对正后,固定棒(24)插入于对正的孔中。然后,固定棒(24)插入后,为了把固定棒(24)固定在插入位置,固定棒(24)的上端形成为折弯一定角度的形状。
为了维修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或者为了更换过滤器,有必要敞开内窗(13)。在有必要敞开内窗(13)的情况出现时,可以把固定棒(24)从孔中拔出后,以形成在另一侧滑动部上的铰链(未图示)为中心敞开内窗(13)。箭头表示内窗(13)的旋转方向。
图7是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7主要描述与外窗关联的部分。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省略了没有与外窗直接关联的其它部分。如图7所示,窗框(10),内窗(13),吸入部(16),过滤器(21)排出导向部(15),风扇(23),外壳(14)流动导向部(22)等部件与前面所述的一样。
而且,外窗(11)能够以窗框(10)为中心,以上端为支点定轴转动。为了能够顺利的实现上述动作,本发明设置有能使外窗(11)的上端和窗框(10)以定轴转动形式结合的铰链(26);为了能够稳定的开启外窗(11)下部的开启端(27)而设置齿条(28)及小齿轮(29)。另外,为了能使位于外窗(11)下端的开启端(27)稳定的转动,齿条(28)是以稍微弯曲的形状形成。并且,齿条(28)的一端位于外壳(14)的内部,另一端固定于开启端(27)上。然后,齿条(28)和设置于外壳(14)内部的小齿轮(29)啮合。小齿轮(29)与所定的电机相连接,并且能够产生旋转运动。随着小齿轮(29)的旋转运动,齿条(28)能够被推出或拉进。随着齿条(28)的移动,开启端(27)也跟着往开启或关闭方向移动同样距离。因此,外窗(11)是由小齿轮(29)及齿条(28)的配合开启或关闭。但是,外窗(11)的开启或关闭并非只限于小齿轮(29)及齿条(28)一种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其它的驱动方式来开启或关闭外窗(11)。
外窗(11)被开启时,外部的空气就可以流入,并且流入的空气被过滤器(21)净化后流入到室内。但是,当外窗(11)和内窗(13)同时被开启时,室外空气可以不通过过滤器(21),而是可以直接经由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的缝隙自然的流入到室内。
另外,为了能够使齿条(28)置于外壳(14)的内部,过滤器(21)及/或者风扇(23)不应占满外壳(14)下侧部分的全部空间,而应留出一部分空间给齿条(28)。
图8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齿条(28)把开启端(27)推向室外侧,从而开启外窗(11)。随着外窗(11)的开启,室外的新鲜空气就能够通过开启端(27)和外壳(14)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入。另外,通过开启端(27)和外壳(14)之间形成的缝隙而流入的室外空气,不仅可以通过风扇(23)的吸力强制吸入,而且内窗(13)也在开启状态时,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侧。
图9至图11是本发明各自换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内窗(13)是往室内侧移动后被开启,外窗(11)是开启端(27)往室外侧移动后被开启。如上所述,室内侧的内窗(13)和室外侧的外窗(11)同时被开启的情况下,室外的空气就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同时室内的空气能自然的排出到室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室内和室外同时被开放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空气流动能够自然的形成。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室外自然换气状态”。
室外的空气非常清新或者室内的空气质量非常差时,室内的居住者就会希望室外空气的顺畅流入。这时,“室外自然换气状态”就应当采用。尤其是在春天或者秋天等室外环境好的状况下,居住者就可以采用“室外自然换气状态”。
如上所述,室内侧的内窗(13)和室外侧的外窗(11)同时被开启的情况下,居住者可以打开百叶窗(12),从而使外部的太阳光能够充分的照射到室内。
如图10所示,内窗(13)呈现关闭状态,外窗(11)呈现开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室外空气是无法直接进入室内的。但是,室外空气能够通过风扇(23)和过滤器(21)流入到室内。换言之,室外空气能够根据风扇(23)的强制送风作用而通过吸入部(16)吸入。然后,通过过滤器(21)的过滤作用,流入的空气经过滤器(21)后得到净化,最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流入到室内。上述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室外强制换气状态”。
当室外空气的质量差时,室内居住者可以采用“室外强制换气状态”。即,煤烟污染严重的都市环境下,居住者可以启动“室外强制换气状态”,从而过滤掉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把净化后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
如图11所示,内窗(13)呈现开启状态,外窗(11)呈现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室外空气是无法直接进入室内空间的,而且也无法通过风扇(23)和过滤器(21)进入室内空间。只是,内窗(13)被开启的状态下,室内空气能够通过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的缝隙流动。更为详细的说,室内空气能够根据风扇(23)的强制吸入作用而通过吸入部(16)吸入。这时,室内空气是通过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的缝隙流入。然后,通过吸入部(16)流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21)过滤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重新流入到室内。通过排出导向部(15)重新流入到室内的空气,因为已是过滤掉污染物质的净化空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因此,这样的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室内强制净化状态”。
当室外空气的质量差,并且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高时,可以采用上述的“室内强制净化状态”。即,吸入室内空气,在用过滤器过滤掉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后,重新把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流入在室内。在这里,“室内强制净化状态”是室外空气的温度非常高的夏天或者室外空气的温度非常低的冬天首要选择的运行状态。
在“室内强制净化状态”下,为了能够使室内空气通过内窗(13)和外壳(14)之间形成的缝隙顺畅的流入,并且也为了不让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净化后空气直接流入到过滤器(21)侧,排出导向部(15)的各格栅是非水平设置的。即,以外壳(14)为基准形成于外壳(14)上侧的排出导向部的各格栅是往上侧倾斜形成,形成于外壳(14)下侧的排出导向部的各格栅是往下侧倾斜形成。
以上所述的实施状态只具备有交换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功能。以上所述的实施状态没能进一步提供积极调整空气湿度以及温度的功能。
图12至图20中所描述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形态。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形态以形成有调节空气的温度及湿度的空气调节装置为特征。
如图12所示,对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形态描述如下。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形态为大厦“一拖多” 空调形式。即,在本发明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中适用,以单一或者两个以上室外机来运作数个室内机的空调系统。为此,在建筑物上至少设置一个室外机(30),并且通过室外机(30)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是由冷媒管(31)流入到各自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而且,为了控制流入到个别空调装置的冷媒的流量,个别的空调装置的流入端还形成有分配机(32)。本实施例形态不仅具备有换气功能,而且还具备有积极的调节空气状态的功能。例如,追加具备有提高或者降低空气温度的功能。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与本发明的原实施例相同,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也设置有:百叶窗(12);外窗(11);内窗(13)等部件。在这里,因为各构成部件的结构与原实施例相同或者大同小异,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只是,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形成有:能够通过冷媒管(31)供给的冷媒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33)和膨胀阀(60)。更为详细的说,在室外机(30)中被压缩和冷凝的冷媒,是通过冷媒管(31)流入到室内侧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然后,经膨胀阀(60)膨胀后,在热交换器(33)中进行热交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60)不一定必须设置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而是可以形成在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其它部分。
依据上述构成,经由吸入部(16)及过滤器(21)吸入的空气,不仅可以通过过滤器(21)过滤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并且能够被热交换器(33)冷却或者加热。因此,空气能够通过过滤,冷却或加热后流入到室内侧。
图14是图1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图中设置有吸入部(16),过滤器(21),形成于过滤器(21)下侧的热交换器(33)等构件。空气是在热交换器(33)中冷却或者加热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因此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另外,热交换器(33)的两端部是往下侧弯曲形成,因此在热交换中生成的凝缩水是能够通过所定的盛水装置顺利的排出到外部。在这里,以外壳(14)为基准,放置在上侧的热交换器中,弯曲形成的中心部下侧设置有盛水装置。而且,冷媒是被膨胀阀(60)膨胀后流入到热交换器(33),并且在热交换器(33)中进行热交换后蒸发。
但是,在本实施例当中,只有当开启内窗(13)或者外窗(11)的情况下才能运行空气调节装置,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图15是本发明只在空调上形成有吸入口空调部分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只是在空调上形成有特定吸入口,并以此为特征。
更为详细的说,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有设置于空调部(70)前面的壳(43)上由数个孔所形成的第1吸入流路(42),形成于第1吸入流路(42)的前侧的前侧门(41),形成于壳(43)后侧的前面过滤器(44),支持前面过滤器(44)的过滤器支撑台(45)等构件。另外,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可以在外壳(14)的下侧面中,设置有第2吸入流路(47)的吸入部(16),设置在吸入部(16)的下侧面的上面过滤器(46)等构件。而且,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可以设置能够调节通过上面过滤器(46)和前面过滤器(44)流入的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器(48),将膨胀的冷媒供给热交换器(48)的膨胀阀(61)等构件。当然,还包括强制流通空气的风扇(50),流路导向部(49)等构件。
更详细的说,前侧门(41)采用自由开放/封闭的形式。在这里,前侧门(41)的下侧端与壳(43)铰链连接,因此,前侧门(41)可以下侧端为中心定轴转动。而且,前面过滤器(44)及上面过滤器(46)可以采用前述的各种各样形态的过滤器。
更为详细的说,热交换器(48)形成为能够覆盖前面过滤器(44)的排出部和上面过滤器(46)的排出部的大小程度。
继续说明上述实施例形态的动作。通过风扇(50)的强制吸入作用,空气经由吸入部(16)和上面过滤器(46)流入,同时/或者经由壳(43)和前面过滤器(44)流入。吸入的空气同时通过热交换器(48)进行热交换后,通过排出导向部(51)排出到室内。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空调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图中形成有吸入流路(42)的壳(43),设置在壳(43)的前侧,并与壳(43)的下端铰链连接的前侧门(41),形成在前侧门(41)的下方的排出导向部(51),被过滤器支撑台(45)所支持的前面过滤器(44),支持风扇(50)的风扇支持装置(54),在长度方向上与风扇连接,并且使风扇旋转的风扇驱动电机(52),在风扇(50)的驱动过程中,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更为顺畅的流路导向部(49),形成在风扇(50)的前侧,并且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8)等构件。
过滤器支撑台(45)不仅支撑着前面过滤器(44),而且起到明确分割形成有热交换器的内部空间和室内空间的作用。因此,过滤器支撑台(45)能够防止已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往室内侧逆流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而且,冷媒是经由膨胀阀(61)供给到热交换器(48),并且冷媒在热交换器(48)中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48)上形成有所定的盛水装置,从而排出冷凝水。
另外,虽未在图中示出,本发明还包含有形成在排出导向部(51)内部,调节排出空气左右方向的方向引导棒,能使冷凝水顺利排出的排水泵等部件。
图17至2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说明各自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17示出“室外自然换气运行”状态。如图17所示,内窗(13)和外窗(11)都处于开启状态。上述状态为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自然的完成换气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不运行空调部(70),室外的空气也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
图18中说明的是“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如图18所示,内窗(13)处于关闭状态,外窗(11)处于开启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室内空气无法流入,而是室外空气通过第2吸入流路(47)及吸入部(16)强制吸入。尤其是,随着风扇(23)(50)及热交换器(33(48)的运行,外部空气从室外侧被强制吸入,从而不仅能够换气,而且能够冷却或者加热吸入的空气。
另外,不运行热交换器(33)(48),而是只让风扇(23)(50)运行,就只会进行换气。上述运行状态与前已述的“室外强制换气状态”类似。
但是,在“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下,即使不运行热交换器(33)(48),从室外流入的外部空气也能够被过滤器净化,因此空气会变得干净,因此能够增进使用者的舒适感。
另外,在“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中,可以开启形成在空调部(70)前面的前侧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但是,在图中前侧门(41)处于关闭状态。
图19中说明的是“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如图19所示,内窗(13)处于开启状态,而外窗(11)处于关闭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室外空气无法流入,而是室内空气通过第2吸入流路(47)及吸入部(16)强制吸入。尤其是,随着风扇(23)(50)及热交换器(33)(48)的运行,室内空气从室内侧被强制吸入,从而可以进行空气的调节。
另外,不运行热交换器(33)(48),而是只让风扇(23)(50)运行,就只会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上述运行状态与前已述的“室内强制净化状态”类似。
但是,在“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下,即使不运行热交换器(33)(48),从室内流入的室内空气也能够被过滤器净化,因此空气会变得干净,因此能够增进使用者的舒适感。
另外,在“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中,可以开启形成于空调部(70)前面的前侧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
图20中说明的是另外形式的“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如图20所示,内窗(13)和外窗(11)都处于关闭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开启前侧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只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这种运行状态与窗式空调相同。在上述运行状态下,内窗(13)和外窗(11)都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以隔离外部的室外机产生的噪音。
图2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运作流程图。
如图21所示,图中设置有: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愿输入动作命令的操作部(17),判断并控制操作部(17)的命令,从而使得构成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各种部件准确动作的控制部(171),为了具体判断室内环境及/或室外环境的感知部(172),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室内窗(183)动作的室内窗驱动部(173),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室外窗(184)动作的室外窗驱动部(174),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百叶窗(185)确切的动作的百叶窗驱动部(175),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风扇(186)准确动作的风扇驱动部(176),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产生冷气或者热气的空调部(187)准确动作的空调机驱动部(177),根据控制部(171)的控制指令,使前侧门(188)准确动作的前侧门驱动部(178)等部件。
虽然没有对感知部(172)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能很容易的理解其构成。即,感知部(172)是各自设置于室外和室内而感知室外和室内的温度、湿度、风量等的构成。而且,也能很容易的理解控制部(171)是包含有微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控制一系列动作,使其能够顺利进行。
下面参照附图简单说明本发明的动作过程。
使用者通过操作部输入所希望的空气调节状态的指令,控制部(171)就能够依据从感知部(172)中传送的数据,使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具体运行某一种运行状态。例如,如果使用者选择室外自然换气运行模式,外窗和内窗就会开启,百叶窗会打开,风扇将停止工作,空调机停止驱动,前侧门关闭。因此,当使用者选择室外自然换气运行模式,室外空气就能够通过外窗自然流入到室内。
如上所述,运行模式有诸多种。详细的说,空气调节运行模式的种类除上述室外自然换气运行模式外,还有:
在只开启外窗的状态下运行空调部,使得外部空气被风扇强制吸入,而使室内空气得到换气的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在外窗开启的状态下只运行风扇,使得外部空气流入的室外强制换气运行模式;
在只开启内窗的状态下同时运行空调部及风扇,而调节室内空气的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只开启内窗的状态下不运行空调部,而只运行风扇的室内强制净化运行模式;
外窗及内窗都关闭的状态下只开启前侧门,并运行空调部的低噪音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低噪音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是在关闭室内窗的状态下,空气只通过前侧门流入,因此从空气的流动路径来看能实现低噪音运行。
另外,具体描述的运行模式实施形态只不过是本发明的运行模式实施形态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种运行模式。而且,上述的运行模式可以看作是各种驱动部同时被自动调节系统运行的行为。操作部(17)中不仅形成有执行系统运行模式的系统运行按钮,而且还形成有个别操作各自驱动部的个别操作按钮。例如,使用者希望内窗设定在半开启状态时,即使各种部件根据某一种系统运行模式调节成特定状态,也可以通过内窗操作按钮,把内窗的位置调节为所希望的位置。
图2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首先,使用者想使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工作在特定的运行模式时,可以按下操作部(17)中形成相对应的系统运行模式按钮(St11)。使用者按下特定按钮时,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就会产生相应的动作信号,并且根据产生的动作信号比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然后调整窗户的开启程度、百叶窗的状态以及风扇的旋转速度,从而设定在使用者所选择的特定运行模式下(St12)。按下特定按钮后,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特定的运行状态时工作,依据使用者的满足与否(St13),当满足现行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状态时,就不再进行操作,但是,如果不满足于现行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时,就可以通过手动按钮,个别的调整内窗、外窗、风扇、百叶窗等部件的状态,从而缔造使用者所希望的最佳的空调运行状态(St14)。
上述系统运行模式可以有很多种模式。例如,可以有已经说明的自然换气运行模式,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室外强制换气运行模式,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室内强制净化运行模式,低噪音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模式。
而且,虽然没有详细的说明,可以使冷媒流入连接线路交叉,从而把本空气调节装置作为热泵装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