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80008221.8
2004.03.22
CN1764762A
2006.04.26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E02D29/14(2006.01); E03F5/02(2006.01)
E02D29/14
阿考塞弗林阿尔曼有限公司;
阿尔弗雷德·福驰斯; 哈罗德·吉尔伯特
德国朗登斯堡
2003.03.25 DE 10313362.3; 2003.07.03 DE 10330055.4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邓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盖,安装在竖井结构的上缘并与道路表面的上层齐平。该竖井盖包括一带有用于安装和稳固盖板的支撑缘的框架。一个安装在竖井结构上缘的可卸护壁模板包括一导向环,可使竖井盖的框架固定在导向环中以防止路面方向的移动,并可在竖井结构的上缘处进行大体上垂直方向自由移动,以便其被滚压进道路表面的上层。如此构造的导向环几乎不承受和转移垂直负载。
1. 一种竖井盖(20)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并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齐平,所述竖井盖(20)包括一个用于安置和稳固盖板(22)的有支撑缘(23)的框架(21),及一个包含可安装在竖井结构(10)上缘(11)的有导向环(12)的可卸护壁模板(13),框架(21)放置在设定的导向环(12)上不会沿路面方向移动,而在垂直方向可自由地移动使其可以被滚压入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因此,导向环(12)几乎不承受和转移任何垂直负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盖(20),其特征在于导向环由一个薄壁环组成。3.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20),其特征在于,导向环(12)和框架(21)之间有充分的空隙,使框架(21)、盖板(22)及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可与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虚拟平面i-i形成的一倾斜角a。4.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导向环(12)和框架(21)之间的垂直方向的空隙使框架(21)在垂直方向可随周围道路表面(31)移动而移动。5.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可卸护壁模板(13)由塑料、金属或者类似的带状材料组成。6. 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环(12)的可卸护壁模板(13),是可以翻新置入的,比如在竖井的重建的工程中。7. 如前述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可卸护壁模板(13)的导向环可以调整以适合各种高度。8. 一种安装竖井盖(20)的方法,即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并使其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齐平,包括一用于盖板(22)的安置和保持的有支撑缘(23)的框架(21),及一设置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包含有导向环(12)的可卸护壁模板(13),使框架(21)固定在导向环(12)中不会在路面方产生移动,而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处有垂直方向的自由移动,使竖井盖(20)能被滚压入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其中,导向环(12)几乎不承受和转移任何垂直负载,这种竖井盖(20)的安装方法如下:将可卸护壁模板(13)安置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使护壁不能移动;将框架(21)放置在可卸护壁模板(13)导向环(12)上置入周围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将框架(21)定位,使其在压紧过程,尤其是对道路表面(31)的滚压,框架的表面变得与道路表面(31)齐平。9. 安装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井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翻新工作,例如在重建工程中,将可卸护壁模板(13)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外露的上缘(11),使其不能移动;框架(21)通过可卸护壁模板(13)的导向环(12)嵌入新铺设的周围道路表面(31)上层(32);在压紧道路表面(31)尤其在滚压的时候,使框架(21)表面与道路表面(31)齐平。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之一的竖井盖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相对竖井结构(10)上缘(11)倾斜时,框架(21)安装在导向环(12)中并留有空隙,使其可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的倾斜角a相匹配,其后再进行滚压。
竖井盖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与道路表层的路面相齐平的安装于竖井结构上缘的竖井盖;该竖井盖由一个带有支撑缘的框架组成,该框架用来安装和支撑稳固盖板。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竖井盖是已知的。竖井盖与其他结构一起,用于路面排水系统,或者用于从上面进入污水网络、管道系统、暖气管道和类似系统的入口处。它们通常由数个层层叠放的竖井环组成设置在竖井口上,用砂浆凝结连接,并由一个开口向上的通常呈圆锥形的竖井颈收口,该竖井颈以类似的方式与竖井环粘合。在竖井颈上的是竖井盖,由用于调整与道路表面保持水平的支撑环及(或)水平环,及一个闭合进口的竖井盖板组成。上述水平环与竖井环同样由砂浆粘合连接。交通负荷所产生的压力经由竖井盖传导入水平环和支撑环,并传入竖井结构中。因为至少一半的轴负载(当车辆的一个车轮驶过竖井盖板时)转移到支撑环,因此需要精确地安装支撑环。 当路而交通量增加时,特别是车辆增多伴随的轴负载增加,道路表面和竖井盖承受着更大的载荷。因此,在新建或者翻新过的街道中的竖井盖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比如竖井周围出现断裂,通道的盖板抬起或者凹陷。这不仅导致车辆驾驶室里刺耳的噪音,更主要导致了对当地居民的噪音烦扰的增加。因而,导致了道路表面和竖井盖的频繁修理。 通常最初在框架和下层砂浆接缝处出现裂缝,以及在框架外表层和周围环绕的道路表层出现裂缝。因此,框架不再稳固,当车辆经过时会产生移动。结果会导致框架下表面与竖井颈的砂浆连接处被破坏。之后,水、被盐融化的冰及冰霜的入侵将会使竖井颈的四周松动并完全破坏砂浆连接处。由于竖井盖区域内整个支撑结构的松动,竖井盖及水平环发生移位,这将会毁坏竖井盖的支撑和基础结构。从而该处会出现与周围道路表面相比十分严重的下沉。 竖井结构和竖井盖之间的刚性连接不仅导致超载和下层结构断裂的问题,也导致路面自身下沉的问题。以现有的道路表面的竖井盖而言,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道路表面竣工后,竖井盖周围的路面与竖井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若是例如于不可预知的土地的特性,超载或者设计缺陷,这些情况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避免的。由于竖井盖是通过水平环刚性连接在竖井结构上的,这种沉降会导致道路表面和竖井盖之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尖锐的凸边,从而造成交通噪音的增加。而且,使得突起的竖井盖的点载荷成倍增加。对于由轴负载施加的垂直载荷,增加了由于车辆冲击造成的水平载荷。这更加松动了竖井盖的底座并加速了其损耗。 关于上述竖井盖的安装,其所需的精确安装造成了又一误差的来源。它要求在竖井盖和周围道路表面之间非常精确地建造一水平层,因为按前述竖井盖的制造,后期再对竖井盖进行调整是无法实现的。 近来更多的竖井盖是由盖板和在上表面有外凸缘的框架,及由混凝土制成的调节环组成。这种竖井盖的框架,例如被滚压到柏油路面涂层使得其与路面相齐平,但仍需在竖井的砂浆基内事先安装好支撑或调节环。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竖井盖的表面由于施工时的滚压完全与道路表面齐平。因此当车辆经过路面的时候,对竖井盖、支撑环和竖井结构几乎不产生任何冲击力。但是,这个设计的缺点在于,因为调节环的使用,一大部分的交通负荷从框架外凸缘传输到调节环,再被传输给竖井结构中。 在专利号为DE 8604492 U1的发明中涉及了一个带有支撑结构的竖井支撑环,由柏油浇铸制成,用来支持管道结构中的水平环上地竖井盖的固定。在这个装置中,最大部分的冲力被直接传导给竖井结构。而且,这个装置又引起了在相齐平的竖井盖和道路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安装于竖井结构上缘之上的竖井盖,能够在交通负荷增加时仍能确保长时间的耐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及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来实现。详细地说,即由如前所述的竖井盖,带有包含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并安装在竖井结构的上缘,从而使竖井盖的框架被保持在导向环中,避免了与路面平行方向(“路面方向”)移位,并可通过滚压使与道路表面齐平时框架可在竖井结构上缘在垂直方向有相当大的自由移动空间,如上设计的导向环从而几乎不承受和转移垂直载荷。 本发明实质的特点在于由框架和盖板组成的竖井盖与竖井结构是分开的。不再需要支撑环及(或)水平环来支撑竖井结构上的竖井盖。因此,竖井盖所承受的交通负荷不再经由竖井盖转移到支撑环及(或)水平环再转移到竖井结构中。取而代之的是,竖井盖的框架置于竖井结构上端的导向环中,通过压紧道路表面,使其与道路表面相互齐平。这种装置中的框架包括一个向外辐射的支撑缘。经由这种支撑缘,施加于竖井盖上的交通负荷被转移到周围的道路表面中并再被传导到竖井结构的附近。因为根据本发明的导向环几乎不会承受到任何垂直载荷,从支撑缘转移的交通负荷已完全转移到四周,从而形成一个45°的负荷离散角。为了这个目的,例如,使导向环由一个很薄的壁构成成为可能,因为它几乎不需承受任何垂直载荷。因此,本发明中传送到竖井结构的载荷比现有的竖井盖少。 需要指出,除了导向环的设计外,仍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载荷传输到竖井结构及或其周边。比如,框架的支撑凸缘的较低缘与竖井结构的上缘之间的间隔会影响被传输到竖井结构及/或其周边的载荷。这个间隔越大,传入竖井结构的力就越小。而且,框架半径越大、支撑凸缘越宽,也会减少竖井结构承受的载荷。 使用这个设于竖井结构上缘之上的带有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有着双重的优势:道路表面新铺设的涂层被挡住不会渗入竖井结构,这个护壁也简化了在最后完成的紧压路面而使竖井盖框架与路面齐平之前的框架安装过程。在导向环的安装和路面涂层完成后,建筑工人只需要把竖井盖安装在导向环中。这使得不需要对竖井盖进行长时间的定位和校平,从而避免出现误差。在压紧道路表面后,竖井盖和邻近的道路表面之间会形成一个平滑的过渡段,形成一个齐平的路面。 本发明,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竖井盖的高度与竖井结构及上缘的高度之间的调节不是由水平环或支撑环实现的。竖井盖与竖井结构的其他部分不连接,压力儿乎完全通过道路表面转移,其与通常使用的用混凝土或者塑料加强混凝土制成的水平环和支撑环相比具有更大的柔性,使入射的交通载荷被引导开。这种柔性安装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经过竖井盖时产生的噪音。 道路表面和竖井盖的齐平减少了大量的噪音。因为竖井盖经常陷入邻近的路面。不会出现尖锐的突边,或安装不精确,因为竖井盖通常因与临近的路面一起被滚压而平整。 如本发明所示的竖井盖,做到了街道与竖井盖的几乎完全的连接。其效果是,如果周围的道路表面在垂直方向发生沉降,竖井盖也随之沉降,确保了竖井盖与道路表面仍保持水平连接。因为竖井盖与竖井结构其他部分不连接,也由于竖井盖已被压入道路表面,在竖井盖与道路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静态的体系,能够保持长久的耐用性和牢固性,而不因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超载、沉降或移位时有所损坏。因此不仅增长了体系的寿命,降低了噪音,并且避免了比如由不充分排水(由于竖井盖与道路表面不平整)带来的各种损害。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在导向环和框架之间有一空隙,以至框架、盖板和道路表面可以相对竖井结构上缘的平面有一定幅度的倾斜。这意味着即使道路表面与竖井结构呈某个角度时,也可以安装竖井盖,并滚压与路面齐平,而不需要重建竖井。而且,本实施例对现有已存在误差的设计而言有特别的深远意义。例如,即使存在设计误差或者安装过程中出现沉降,达不到预期倾斜程度,在竖井上安装竖井盖也不是问题。因此这个竖井盖系统在容差率方面同样有显著的进步。这不仅加快了建造过程,而且避免了更少的问题。 有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另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由塑料或者类似的既耐损分量又轻的材料制成。这使导向环的抗力增加,使之防止甚至在安装建造之前遭到损坏,又使得竖井盖的可卸护壁模板的生产十分经济。因为导向环不需承受任何大的负载,可采用塑料制成以获得较小的重量,那么安装也变得快速且降低了成本。 另外,可在可卸护壁模板的安装面,即面向竖井结构上缘的一面,设有大量的、相同的小块或隆起。这使得可卸护壁模板有可能安置在上缘凹凸不平的竖井结构上,当然它同样可以安装在上缘平滑的竖井结构上。可卸护壁模板可用粘合剂固定,如合成树脂,或用机械固定方法如螺栓、螺钉固定。还可以有其他方法使竖井结构上缘的表层与可卸护壁模板相匹配,比如将可卸护壁模板安装进竖井结构上缘的凹槽内,从而快捷安全地安装护壁而不需要其他的固定方式。当然,在给道路表面铺设涂层前,也可不采用任何固定方式,因为涂层硬化后会将会将护壁固定在位置上。 本发明所述的竖井盖当然可以在较后的时间采用,比如在重建工程中。这种情况下,可卸护壁模板应先安装好,在除去旧的表层后,不再需做主要的调节而安装在竖井结构上。在可卸护壁模板的底部,即面对竖井结构上缘的面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小块或隆起的优点在于,即使竖井上缘凹凸不平也可以安装。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路面涂层的铺设来固定可卸护壁模板,但另外也可增加使用粘合剂或者诸如螺栓的机械连接。通常这些步骤无需对旧竖井结构高度做更改,也不再为了确保竖井盖与竖井结构或水平环之间的安全粘合而需要对竖井结构的上表面进行冗长的修理工作。新铺设的路面可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凹凸不平的地方。当然,应该指出可卸护壁模板也可制成有一平滑的底部。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开发中,有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被设计成一个高度可调整的护壁或导向环。它的优势是,比如在一个重建工程中,不管新路面和旧竖井结构的水平面如何,都可使用一单个可调整高度的护壁环(当然有适合半径)。因此,在大多数重建工程中,无需再改变竖井结构的高度。尤其对重建工程中在不采用上述水准环和限位环时优势明显。但对于新建工程,这种可调整高度的导向环的运用同样有优点,因为可避免长时间地调整竖井结构高度的工作。高度调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在可卸护壁模板的支撑面另设一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个环,其上压紧第二个可移动的环来调节高度。这第二个环在此作为实际的导向或护壁环。两个环的高度可以由诸如螺栓或螺钉固定,将螺栓或螺钉插入第一个环并支撑第二个环,或者插入事先在两个环上打好的相应的一系列有间隔的孔内,使两环连接。 本发明同时涉及一种安装竖井盖的方法,使其位于竖井结构上缘的路面上,并在该处经滚压而齐平。由此安装在竖井结构上缘的竖井盖,由于采用有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不会产生路面方向的位移;该竖井盖可以在竖井结构上缘处十分自由的垂直移动,并被滚压进道路表面的上层中,导向环可不承受任何垂直方向的载荷并无需再将此载荷传导至它处。所述竖井盖的安装方法如下: 首先把有导向环的可卸护壁模板安装在竖井结构上边缘,使其不能移动。护壁的移动可以通过上边缘设置的凹槽或阶梯实现,或者用诸如人造树脂或类似的粘合剂实现。因为随后可卸护壁模板将被道路表面中的物质固定在某个位置,因此在路面铺设之前也无需再用其他防止移动的方法。然后,在第二步中,在道路表面涂层完成后,将竖井盖的框架置于可卸护壁模板的导向环上,安装在周围的路面的表层上。直径与框架直径相匹配的导向环使安装竖井盖变得更容易,不再需要冗长的测量和水平调节。第三步是用如碾压的方式压紧道路表面直到其与框架齐平。安装框架使其与路面齐平使得在路面与竖井盖之间形成一个水平过渡区域。当导向环如本发明中所建造,例如像薄壁的金属环,会导致所有施加的交通负荷被分散到竖井结构的四周,并在框架的支撑缘处,形成一个大约45°的负荷离散角。因此该方法提供一个比常规所知的方法更好的且更加经济的设计。无需大量的测量和水平校准工作,竖井盖可在竖井建造过程中安装。而且,当然,在竖井盖安装过程中降低了误差发生的可能性。 在已有的竖井中安装如前所述的竖井盖,如在重建工程中,有一个特别的安装方法。在这种状况下,竖井结构的上缘被露出后,在其上部安装可卸护壁模板使其不能移动。根据上缘的构造,用外部连接方法诸如粘合剂或螺钉(机械连接)或者通过在后阶段铺设路面的材料,使得护壁不产生位移。在路面铺设完成后,将竖井盖的框架安装在可卸护壁模板的导向环上,并嵌入四周新铺设的路面的涂层上层,随后被滚压使其与路面相齐平,从而完成了竖井盖与道路表面的水平安装。先安装可卸护壁模板大大简化了竖井盖的安装工作,不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可能导致误差的水平校准操作。而且,通过所述的方法使在各种类型的竖井结构中安装竖井盖变得非常合理且简单。不需要对现有的竖井结构中做较大的改变,因为由于竖井本身与竖井盖不直接连接,使施加的力经由竖井盖被转移到了四周。 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用于在道路表面的上层相对于竖井结构上缘有倾斜时的竖井盖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将框架安装在倾斜的道路表面上成为可能,因为在框架和导向环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经由压紧或碾压可以使框架与路面齐平。不再需要通过设置水平环来连接竖井盖和竖井结构。这种摩擦连接如前所述分散了交通载荷。而且,这种方法并不仅限于路面倾斜的情况,它同样可运用于在因施工设计或者实施有误而不垂直于路面的竖井结构中竖井盖的安装。这里,竖井盖同样可以安装在竖井结构之上并且沿着路面周围压紧。不管两竖井要件之间的倾斜的差别,竖井盖和周围的道路表面齐平。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为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有入口和竖井盖的排水竖井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有入口和竖井盖的排水竖井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区域III的放大的详细视图, 图4是根据图3有相应的载荷分布的视图, 图5是图2中区域V的放大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描述中,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同作用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示出一个可进入的已建成的排水竖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在一个可从外部进入的排水竖井50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由数个预制的竖井环51组成的竖井结构10。安装于竖井结构10之上的竖井盖20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制造的。竖井盖20位于薄壁的导向环12中间,安装在竖井结构10上。当道路表面31紧贴附近的表层下泥土层30,这个薄壁的导向环12起到一个可卸护壁模板13的作用(见图3),并防止道路表面中过多的静态液体或粘性物质流入竖井结构10。图1中显示了经滚压或压紧的道路表面31。注意,由道路表面31形成的道路33与竖井盖20的表面是齐平的,因此有一个平滑的过渡段。竖井盖20和导向环12之间一定量的空隙使得竖井盖20得以安装入道路表面31。 图2示出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中的竖井盖20安装入与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相倾斜的道路表面31中。为了阐明这个装置,视图再次示出一个可进入的排水竖井50,当然也可以涉及其他类型的竖井。安装在可进入的排水竖井50上的竖井结构10由数个叠放的预制混凝土环51组成。在最上层的竖井环52,即所称的竖井颈52的上缘11上,放有一可卸护壁模板13的薄壁预制导向环。竖井颈52,预制的竖井环51和可进入的排水竖井50,在下面都称为竖井结构10。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或者导向环12形成一个相对于道路表面31和竖井盖20倾斜的平面i-i。因为竖井盖20和竖井结构10的静态分离,使得道路表面31与竖井结构10之间的轻微的倾斜或者高度差别是可以容忍的,因此建造工作不需要任何费力的测量和水平校准。因为在导向环12和竖井盖20的框架21之间有一些空隙,即使道路表面31是倾斜的,竖井盖20也可以装置在导向环12之上,并被滚压入倾斜的道路表面31。在滚压或压紧后,形成一个平滑的道路33,在其中竖井盖20和道路表面31互相齐平。 图3示出如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例的详细剖视图的放大图。数字20标明了由框架21和盖板22组成的竖井盖。框架21是一个向外放射形突出的支撑缘。在道路表面31经滚压或压紧后,竖井盖20显示了已安装的状态。碾压之后,由道路表面31形成的道路33与竖井盖20水平,即他们相互齐平。竖井盖20的框架21在竖井盖被装入道路表面前就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上方,并通过设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可卸护壁模板13的一薄壁导向环12,使其位于中心。这里特点在于,可卸护壁模板13的导向环如此设计可使之几乎不承受任何垂直的载荷。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环由诸如薄壁的金属或者塑料的环组成。可卸护壁模板13及其薄壁导向环12有另外一个功能:当形成道路表面31的材料铺设好后,护壁能防止该材料穿过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而进入竖井结构10。为此,可卸护壁模板13更适合在道路表面的材料铺设前先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上。在图3中,上缘11上设有隆起14,使可卸护壁模板13保持水平。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就不再需要比如用塑胶粘合剂使其固定。可卸护壁模板13的另一个功能是使竖井盖20被滚压进道路表面31之前将其固定。建筑工人只需简单地把竖井盖安装进可卸护壁模板13的导向环12中,而不再需要进行繁重且易发生差错的测量工作。在图3中很明显的示出该可卸护壁模板13或者它的导向环12不会吸收交通载荷F。取而代之,如果道路表面31及它的上层部分32同时下沉,竖井盖20可以随之下沉。可以看到由于竖井盖20安装在道路表面31的周围,减少了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声,因为竖井盖与竖井结构并非刚性连接,而是跟随道路表面31的弹性变形。 图4示出如图3一样的剖视图,箭头用来显示施加于竖井盖20的交通载荷F如何通过在框架21上的承载环23转移入周围的道路表面31。该图清楚显示了竖井盖20与竖井结构10静态分离。很明显因为根据本发明的薄壁导向环12,大部分的交通载荷F可以转移入竖井结构的周围,形成一个大约45度的负载离散角Υ。只有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平面上,一些压力才传入竖井结构,如这里所示的,这些传入的负载显然小于常规的系统中所能观察到的负载。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缘23的使用使大约一半的入射交通载荷由框架21的支撑缘23传入道路表面31并经由其传入竖井30的周围,另一半则传入竖井结构10。当然,可以根据需求,该支撑缘23也可以造得更宽,使更多的压力传入竖井30的周围而更少的压力传入竖井结构10。这可根据预期的交通载荷F,可容许的噪音等等因素进行选择。 图5显示了一个更详细的,如图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在这里竖井盖20可安装进一个与上缘11的平面i-i呈倾斜角a的位置。该图所示的竖井盖20包括一框架21和一盖板22,该框架有一支撑缘23。可以看到因为本发明的薄壁导向环12和框架21之间有一些空隙,竖井盖20可以与上缘11上平面呈倾斜角a安装,该倾斜角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的倾斜角相一致。图5所示的是在竖井盖20已被滚压或压紧入上层32后的状态。带有导向环12的可卸护壁模板13,通过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隆起14固定在如第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位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称的“倾斜角a”在相对某种意义上是如此使用:从观察人的观点,在这个情况下,道路表面31形成的道路33是倾斜的,但是当然也有可能由于整个竖井结构10的建造缺陷其本身并不垂直而是倾斜的。根据如图5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这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由于导向环12和框架21之间存在的空隙,倾斜角a可以很容易获得补偿;而且,可以承受竖井结构10或者道路表面上层32的更大缺陷,而无需大规模的修复工作。 这里应该指出所有上述的部件无论是单一还是组合,都是本发明所要主张的实质要素,尤其是在图中特别示出的。对这些部件的修改是行业中的专门技术人员所了解的。 1.竖井结构 11.竖井结构上缘 12.导向环 13.可卸护壁模板 14.隆起 20.竖井盖 21.框架 22.盖板 23.支撑缘 30.竖井周围 31.道路表面 32.道路表面上层 33.道路 40.载荷分配 50.排水竖井 51.竖井环 52.竖井颈 52.台阶 F.交通载荷 a.倾斜角 Υ.载荷离散角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安装于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之上,并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相齐平的竖井盖(20),包括一用于安装和稳固盖板(22)的框架(21),该框架(21)有支撑缘(23)及基本垂直的内导向环, 及一可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外导向环(12),因此它几乎不承受和转移垂直载荷,其中, 框架(21)的内导向环基本以同轴方式与外导向环(12)啮合,从而防止了框架(21)在路面方向的移动并可大体在垂直方向自由移动, 其特征在于,外导向环(21)形成一可卸护壁模板(13),从而使框架可被滚压入交通路面(31)的上层(32)并使其表面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盖(20),其特征在于,外导向环(12)由一个薄壁环组成。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框架(21)的外导向环(12)和内导向环之间有充分的空隙,从而改变框架(21)、盖板(22)和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与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的虚拟平面i-i形成倾斜角a。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外导向环(12)和框架(21)之间的垂直空隙使框架(21)可随着周围道路表面(31)有垂直方向的移动。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可卸护壁模板(13)由塑料、金属或者类似的带状材料组成。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环(12)的可卸护壁模板(13),是可以翻新置入的,比如在竖井的重建的工程中。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竖井盖,其特征在于,可卸护壁模板(13)的导向环可以调整以适合各种高度。 8.一种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并与道路表面的上层齐平的竖井盖(20)的安装办法,该竖井盖(20)包括一可用于安置和稳固盖板(22)的框架(21),该框架(21)带有一支撑缘(23)和一内导向环,及一包括外导向环(12)的可安装在竖井结构(10)上缘(11)的可卸护壁模板(13),框架(21)由内导向环固定在外导向环(12)中,使其在竖井结构(10)上缘(11)处不可沿路面方向移动,而可在垂直方向自由地移动使其可被滚压入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 其中,外导向环(12)几乎不承受和转移任何垂直负载, 安装方法如下: 将可卸护壁模板(13)放置在竖井结构(10)的上缘(11)使护壁不能移动; 将框架(21)放置在可卸护壁模板(13)的外导向环(12)上置入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使内导向环与外导向环(12)相啮合; 将框架(21)定位,使其在压紧过程,尤其是对道路表面(31)的滚压,框架的表面变得与道路表面(31)齐平。 9.安装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竖井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对翻新工作,例如在重建工程中, 将可卸护壁模板(13)安装在竖井结构(10)的外露的上缘(11),使其不能移动; 框架(21)通过可卸护壁模板(13)的外导向环(12)嵌入新铺设的周围道路表面(31)上层(32); 在压紧道路表面(31)尤其在滚压的时候,使框架(21)表面与道路表面(31)齐平。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之一的竖井盖的安装方法, 其特征在于,当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相对竖井结构(10)上缘(11)倾斜时,框架(21)安装在导向环(12)中并留有空隙,使其可与道路表面(31)的上层(32)的倾斜角a相匹配,其后再进行滚压。
《竖井盖及其安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井盖及其安装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盖,安装在竖井结构的上缘并与道路表面的上层齐平。该竖井盖包括一带有用于安装和稳固盖板的支撑缘的框架。一个安装在竖井结构上缘的可卸护壁模板包括一导向环,可使竖井盖的框架固定在导向环中以防止路面方向的移动,并可在竖井结构的上缘处进行大体上垂直方向自由移动,以便其被滚压进道路表面的上层。如此构造的导向环几乎不承受和转移垂直负载。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