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59733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33522.1

申请日:

2012.11.02

公开号:

CN102900248A

公开日:

2013.01.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3/00申请日:20121102|||公开

IPC分类号:

E04H3/00

主分类号:

E04H3/00

申请人:

武申申; 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陶金; 武申申

地址:

200041 上海市南京西路692号光通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技术方案为奇数倍分割并等分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的平行两侧,且满足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本发明的建筑布局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基地,布局有序地组织空间。其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寺庙建筑布局的传统风格,也同时满足现代寺庙建筑的理性尺度,并由此产生现代寺庙建筑给予人的一种宗教的和谐感受。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奇数倍等分基地因建筑布局所设置的中轴线,所述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平行的两侧,且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三等分所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二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两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一配殿和第二配殿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两几何圆的切线中心处,回廊沿所述两个几何圆的切线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五等分所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四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数其余主殿分别位于其余的所述控制点上,回廊沿所述四个几何圆的切线布置。

说明书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宗教建筑的空间系统。
背景技术
寺庙建筑主要是佛教建筑与道教宫观建筑。这些建筑包括庭院、主殿、配殿、回廊等空间元素。以这些空间元素为构成特征形成了以寺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主体建筑群一般采取对称地布局手法。其布局的中心线即为中轴线,庭院在中轴线上沿纵深方向展开而组成。庭院空间由回廊围合,或与殿堂一起呈四面布局而成。主殿对称式地坐落在庭院中轴线的尽端;而配殿为对称式地坐落于中轴线两侧。回廊既可以围合庭院也可以连接主殿与配殿;既可以封闭作为使用功能空间,也可以开敞的作为柱廊空间。
近30年来,随着宗教建筑的逐步修建,部分历史上曾经遭受破坏的佛教寺院及道教宫观得到了修复或重建。有的寺庙建筑占地广阔,体量宏大,成为当地的旅游圣地及城市地标。但由于掌握寺庙规划的传统工匠的逐渐缺失及传统寺庙布局手法的研究与目前的建造设计未能有效地接轨,致使在寺庙建筑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布局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建筑体量与平面院落布局上的不协调,院落布局的尺度与实际用地的不协调,以及对土地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浪费。
综上所述,目前在中国宗教建筑设计领域,非常迫切需要一些有关寺庙建筑的新布局体系,应用在现代宗教建筑的布局中,本发明即是一种针对寺庙建筑、特别是道教建筑的一种建筑布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基地,布局有序地组织空间。其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寺庙建筑布局的传统风格,也同时满足现代寺庙建筑的理性尺度,并由此产生现代寺庙建筑给予人的一种宗教的和谐感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是: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考虑到宗教建筑的特征,基地因建筑布局所设置中轴线,一般以奇数倍分割并等分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平行的两侧,且满足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在本基本方案中,主殿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只要位于任意控制点上即可。配殿可为对称中轴线的一组,也可为多组,并根据基地的大小及建筑规模灵活确定数量及规模。回廊沿各几何圆切线布置灵活,既可以围合庭院也可以连接主殿与配殿,既可以封闭作为使用功能空间,也可以作为开敞的柱廊空间。
基于上述基本方案,可三等分所述基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二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两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一配殿和第二配殿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两几何圆的切线中心处,回廊沿所述两个几何圆切线布置。
基于上述基本方案,也可五等分所述基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四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数其余主殿分别位于其余的所述控制点上,回廊沿所述四个几何圆切线布置。
本发明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建筑布局,可以有据可循地在中轴线上安排庭院的最大面积及长宽比例,从而避免了极尽土地之范围而造成庭院长宽比例的不当;由此所节省的土地可以进一步布局其他功能性建筑,从而避免浪费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布局,可以有据可循地在庭院中安排殿堂之间的体块关系及占地比例,从而避免为突出主殿而盲目求大,求高所带来的空间和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及主殿与配殿、殿堂与附属建筑之间比例和体块的不和谐。
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布局,可以使建筑与庭院之间产生最恰当的比例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宗教建筑秩序,营造适宜的宗教气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基地中轴线1用虚线表示,三等分该中轴线1,形成4个等分点,分别为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和第三控制点13为几何圆心做几何圆,几何圆的直径为第一控制点11及第三控制点13之间的距离,由于是等分关系,所以,相隔两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如图所示,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相交排列在中轴线1上。第一主殿21可位于第一控制点11的位置,第二主殿22可位于第四控制点14上,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以中轴线1对称,位于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切线的中心位置,回廊9分别以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的切线位置分布,将第一主殿21、第二主殿22、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连起,围成庭院。该实施例可用于小型简单的寺庙建筑的布局。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有所类似,如图2所示,三等分中轴线1,形成4个等分点,分别为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和第三控制点13为几何圆心做几何圆,几何圆的直径为第一控制点11及第三控制点13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相交排列在中轴线1上。第一主殿21位于第一控制点11的位置,第二主殿22位于第三控制点13上,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以中轴线1对称,位于第一几何圆2的纵向切线上,回廊9以第一几何圆2切线位置分布,将第一主殿21、第二主殿22、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连起,围成方形的庭院。第三主殿23位于第四控制点23上。该实施例可用于大型复杂的寺庙布局。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中轴线1被均分为5等份,各等分点形成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第五控制点15和第六控制点16,,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第五控制点15为几何圆心,以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形成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和第四几何圆5,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1相交,第一主殿21布置在第一控制点11上,第二主殿22布置第六控制点16上,第三主殿23位于第二控制点12上,第四主殿24位于第四控制点14上。第一配殿31、第三配殿33、第五配殿35、第七配殿37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第四几何圆5的同侧纵向切线上排列;第二配殿32、第四配殿34、第六配殿36、第八配殿38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第四几何圆5的另一对边的纵向切线上。两边的配殿互相基于中轴线1对称。回廊9位于各几何圆的纵向切线及第四几何圆5和第一几何圆2的横向切线上,围和形成长方形的庭院。图3仅为一种示意,主殿的数量可以4个,也可以为5个或6个,只需布置在控制点上即可。回廊的布置也可多样化。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如中轴线也可等分为7份、9份等奇数倍,具体的比例划分需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及建筑规模确定。主殿、配殿及回廊的大小仅为一种示意,可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900248A43申请公布日20130130CN102900248ACN102900248A21申请号201210433522122申请日20121102E04H3/0020060171申请人武申申地址200041上海市南京西路692号光通大厦申请人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2发明人陶金武申申54发明名称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57摘要本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技术方案为奇数倍分割并等分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

2、,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的平行两侧,且满足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本发明的建筑布局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基地,布局有序地组织空间。其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寺庙建筑布局的传统风格,也同时满足现代寺庙建筑的理性尺度,并由此产生现代寺庙建筑给予人的一种宗教的和谐感受。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奇数倍等分基地因建筑布局所设置的中轴线,所述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

3、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平行的两侧,且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三等分所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二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两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一配殿和第二配殿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两几何圆的切线中心处,回廊沿所述。

4、两个几何圆的切线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特征在于五等分所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四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数其余主殿分别位于其余的所述控制点上,回廊沿所述四个几何圆的切线布置。权利要求书CN102900248A1/3页3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宗教建筑的空间系统。背景技术0002寺庙建筑主要是佛教建筑与道教宫观建筑。这些建筑包括庭。

5、院、主殿、配殿、回廊等空间元素。以这些空间元素为构成特征形成了以寺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主体建筑群一般采取对称地布局手法。其布局的中心线即为中轴线,庭院在中轴线上沿纵深方向展开而组成。庭院空间由回廊围合,或与殿堂一起呈四面布局而成。主殿对称式地坐落在庭院中轴线的尽端;而配殿为对称式地坐落于中轴线两侧。回廊既可以围合庭院也可以连接主殿与配殿;既可以封闭作为使用功能空间,也可以开敞的作为柱廊空间。0003近30年来,随着宗教建筑的逐步修建,部分历史上曾经遭受破坏的佛教寺院及道教宫观得到了修复或重建。有的寺庙建筑占地广阔,体量宏大,成为当地的旅游圣地及城市地标。但由于掌握寺庙规划。

6、的传统工匠的逐渐缺失及传统寺庙布局手法的研究与目前的建造设计未能有效地接轨,致使在寺庙建筑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布局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建筑体量与平面院落布局上的不协调,院落布局的尺度与实际用地的不协调,以及对土地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浪费。0004综上所述,目前在中国宗教建筑设计领域,非常迫切需要一些有关寺庙建筑的新布局体系,应用在现代宗教建筑的布局中,本发明即是一种针对寺庙建筑、特别是道教建筑的一种建筑布局。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其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基地,布局有序地组织空间。其既传承中国古代优秀寺庙建筑布局的传统风格,也同时满足现代寺庙建筑的。

7、理性尺度,并由此产生现代寺庙建筑给予人的一种宗教的和谐感受。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是0007一种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考虑到宗教建筑的特征,基地因建筑布局所设置中轴线,一般以奇数倍分割并等分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上的等分点作为控制点,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控制点中间的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以所述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所述几何圆互相沿所述中轴线排列相交,主殿布置在所述任意控制点上,配殿分别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与之平行的两侧,且满足在所述几何圆的切线上,回廊沿所述几何圆切线布置。在本基本方案中,主殿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只要位于任意控制点上即可。配殿可为对称中轴线的一组,。

8、也可为多组,并根据基地的大小及建筑规模灵活确定数量及规模。回廊沿各几何圆切线布置灵活,既可以围合庭院也可以连接主殿与配殿,既可以封闭作为使用功能空间,也可以作为开敞的柱廊空间。说明书CN102900248A2/3页40008基于上述基本方案,可三等分所述基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二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两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一配殿和第二配殿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两几何圆的切线中心处,回廊沿所述两个几何圆切线布置。0009基于上述基本方案,也可。

9、五等分所述基地中轴线,分别以中间的四个所述控制点为几何圆心,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相交,第一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上的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第二主殿布置在所述中轴线的另一相对最外端的所述控制点上,数其余主殿分别位于其余的所述控制点上,回廊沿所述四个几何圆切线布置。0010本发明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建筑布局,可以有据可循地在中轴线上安排庭院的最大面积及长宽比例,从而避免了极尽土地之范围而造成庭院长宽比例的不当;由此所节省的土地可以进一步布局其他功能性建筑,从而避免浪费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0011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布局,可。

10、以有据可循地在庭院中安排殿堂之间的体块关系及占地比例,从而避免为突出主殿而盲目求大,求高所带来的空间和建筑材料的浪费、以及主殿与配殿、殿堂与附属建筑之间比例和体块的不和谐。0012通过利用几何圆以及一系列的控制点进行布局,可以使建筑与庭院之间产生最恰当的比例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宗教建筑秩序,营造适宜的宗教气氛。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001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001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0017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基地中轴线1用虚线表示,三等分该中轴线1,形成4个等分点,分。

11、别为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和第三控制点13为几何圆心做几何圆,几何圆的直径为第一控制点11及第三控制点13之间的距离,由于是等分关系,所以,相隔两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如图所示,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相交排列在中轴线1上。第一主殿21可位于第一控制点11的位置,第二主殿22可位于第四控制点14上,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以中轴线1对称,位于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切线的中心位置,回廊9分别以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的切线位置分布,将第一主殿21、第二主殿22、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连起,围成庭院。该实施例可用于小型。

12、简单的寺庙建筑的布局。0018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有所类似,如图2所示,三等分中轴线1,形成4个等分点,分别为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和第三控制点13为几何圆心做几何圆,几何圆的直径为第一控制点11及第三控制点13之说明书CN102900248A3/3页5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第一几何圆2和第二几何圆3相交排列在中轴线1上。第一主殿21位于第一控制点11的位置,第二主殿22位于第三控制点13上,第一配殿31和第二配殿32以中轴线1对称,位于第一几何圆2的纵向切线上,回廊9以第一几何圆2切线位置分布,将第一主殿21、第二主殿22、第一配殿。

13、31和第二配殿32连起,围成方形的庭院。第三主殿23位于第四控制点23上。该实施例可用于大型复杂的寺庙布局。0019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中轴线1被均分为5等份,各等分点形成第一控制点11、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第五控制点15和第六控制点16,分别以第二控制点12,第三控制点13及第四控制点14、第五控制点15为几何圆心,以每三个相邻所述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做几何圆,形成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和第四几何圆5,四个几何圆互相沿中轴线1相交,第一主殿21布置在第一控制点11上,第二主殿22布置第六控制点16上,第三主殿23位于第二控制点12上,第四主殿2。

14、4位于第四控制点14上。第一配殿31、第三配殿33、第五配殿35、第七配殿37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第四几何圆5的同侧纵向切线上排列;第二配殿32、第四配殿34、第六配殿36、第八配殿38分别位于第一几何圆2、第二几何圆3、第三几何圆4、第四几何圆5的另一对边的纵向切线上。两边的配殿互相基于中轴线1对称。回廊9位于各几何圆的纵向切线及第四几何圆5和第一几何圆2的横向切线上,围和形成长方形的庭院。图3仅为一种示意,主殿的数量可以4个,也可以为5个或6个,只需布置在控制点上即可。回廊的布置也可多样化。0020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如中轴线也可等分为7份、9份等奇数倍,具体的比例划分需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及建筑规模确定。主殿、配殿及回廊的大小仅为一种示意,可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0021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900248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900248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900248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90024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