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直线抽油机.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596427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73885.0

申请日:

2012.11.06

公开号:

CN102865055A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B 43/00申请公布日:201301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3/00申请日:20121106|||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00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陈天为

发明人:

陈天为

地址: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区新村纬三路8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代理人:

朱士文;杨晓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和次级,其特征在于初级下端通过接管接头连接有接管,接管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接管下端连接有固定锚和扶正环;初级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与抽油泵泵筒连接,抽油泵泵筒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内进油筛管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柱塞接头与抽油泵柱塞连接;本抽油机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无需抽油杆和地面动力及传动装备,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钢材,工作状态稳定可靠维护率低,抗压强度高结构合理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1)和次级(2),其特征在于初级(1)下端通过接管接头(3)连接有接管(4),接管(4)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5),接管(4)下端连接有固定锚(6)和扶正环(7);初级(1)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8),外进油筛管(8)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8)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9)与抽油泵泵筒(10)连接,抽油泵泵筒(10)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2)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11),内进油筛管(11)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12),柱塞接头(12)与抽油泵柱塞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传感器(5)为一组传感器。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为圆形。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为轴向长条形。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在其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外进油筛管(8)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1)、限位传感器(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

说明书

井下直线抽油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采油设备抽油机,特别是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
背景技术
现有油田的采油设备抽油机种类很多,主要是以游梁抽油机为主,多种结构形成曲线圆周运动,再通过四连杆机构把圆周运动变为抽油杆的直线运动,达到了采油的目的,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材料用量多成本高,耗能也高,需要频繁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结构简单耗能低,易于维护成本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和次级,其特征在于初级下端通过接管接头连接有接管,接管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接管下端连接有固定锚和扶正环;初级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与抽油泵泵筒连接,抽油泵泵筒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内进油筛管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柱塞接头与抽油泵柱塞连接。
所述限位传感器为一组传感器。
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为圆形。
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为轴向长条形。
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在其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
所述内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限位传感器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
本发明采用圆管直线电机作为主动力机与抽油泵柱塞有机结合,通过直线电机初、次级间相对直线往复运动,无需另外加设动力传动转换机构,可直接驱动抽油泵,本抽油机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无需抽油杆和地面动力及传动装备,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钢材;次级往复运动换向采用无触点限位传感器控制,工作状态稳定可靠维护率低;抽油泵与圆管直线电机间通过内、外进油筛管相连,柱塞下行初始阶段即可由内进油筛管上的筛孔进液,这种双层结构即满足了抽油泵的液体流量的要求,有解决了连接抗压强度的要求。本抽油机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由上到下分段视图。
图中标号名称:1初级;2次级;3接管接头;4接管;5限位传感器;6固定锚;7扶正环;8外进油筛管;9抽油泵接头;10抽油泵泵筒;11内进油筛管;12柱塞接头。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该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1和次级2,初级1下端通过接管接头3连接有接管4,用于满足次级行程需要的空间;接管4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5,用来检测次级2运行至最下端的信号反馈;接管4下端连接有固定锚6和扶正环7,用于定位;初级1上端通过接头连接有外进油筛管8,外进油筛管13侧壁上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为圆形,外进油筛管8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9与抽油泵泵筒10连接,使整体结构连接牢固可靠;次级2上端通过接头连接有内进油筛管11,内进油筛管11侧壁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为圆形,孔径0.3‑0.5毫米,在内进油筛管11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保证下行程初始阶段油液即可进入内进油筛管,这种结构内进油筛管11作为直线电机与抽油泵的传动部件可以保证足够的抗压强度;内进油筛管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12,柱塞接头12上与抽油泵柱塞连接;使用时内进油筛管11、外进油筛管8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1、限位传感器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实现往复运动的控制;工作时通过初级1与次级2相对运动产生行波磁场驱动次级2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内进油筛管11和抽油泵柱塞往复运动,下行时柱塞上阀尔球关闭下阀尔球打开,下行开始即可透过外进油筛管8和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进液体,下行程结束限位传感器5检测到信号后传到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次级2上行,下阀尔球关闭上阀尔球打开,把井下液体通过抽油泵柱塞直接推向井口,顺着管线进入泵站,达到了采油的目的,本抽油机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实施时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可设为轴向条形,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增大进液量。

井下直线抽油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井下直线抽油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井下直线抽油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下直线抽油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直线抽油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65055A43申请公布日20130109CN102865055ACN102865055A21申请号201210373885022申请日20121106E21B43/0020060171申请人陈天为地址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区新村纬三路82号72发明人陈天为74专利代理机构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23208代理人朱士文杨晓梅54发明名称井下直线抽油机57摘要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和次级,其特征在于初级下端通过接管接头连接有接管,接管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接管下端连接有固定锚和扶正环;初级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侧壁上设。

2、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与抽油泵泵筒连接,抽油泵泵筒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内进油筛管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柱塞接头与抽油泵柱塞连接;本抽油机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无需抽油杆和地面动力及传动装备,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钢材,工作状态稳定可靠维护率低,抗压强度高结构合理适于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1)和次级(2),其特征在于初级(1)下端通过接管接头(3)连接有接。

3、管(4),接管(4)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5),接管(4)下端连接有固定锚(6)和扶正环(7);初级(1)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8),外进油筛管(8)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8)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9)与抽油泵泵筒(10)连接,抽油泵泵筒(10)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2)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11),内进油筛管(11)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12),柱塞接头(12)与抽油泵柱塞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传感器(5)为一组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4、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为轴向长条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在其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直线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油筛管(11)、外进油筛管(8)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1)、限位传感器(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权利要求书CN102865055A1/2页3井下直线抽油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采油设备抽油机,特别是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背景技术0002现有油田的采油设备抽油机种类很多,主要是以游梁抽油机为主,多种结构形成曲线圆周。

5、运动,再通过四连杆机构把圆周运动变为抽油杆的直线运动,达到了采油的目的,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材料用量多成本高,耗能也高,需要频繁维护。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结构简单耗能低,易于维护成本低。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和次级,其特征在于初级下端通过接管接头连接有接管,接管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接管下端连接有固定锚和扶正环;初级上端连接有外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外进油筛管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与抽油泵泵筒连接,抽油泵泵筒上端与油管连接;次级上端连接有内进油筛管,内进油筛。

6、管侧壁设有进油孔,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柱塞接头与抽油泵柱塞连接。0005所述限位传感器为一组传感器。0006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为圆形。0007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为轴向长条形。0008所述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在其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0009所述内进油筛管、外进油筛管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限位传感器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0010本发明采用圆管直线电机作为主动力机与抽油泵柱塞有机结合,通过直线电机初、次级间相对直线往复运动,无需另外加设动力传动转换机构,可直接驱动抽油泵,本抽油机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无需抽油杆和地面动力及传动装备,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钢材。

7、;次级往复运动换向采用无触点限位传感器控制,工作状态稳定可靠维护率低;抽油泵与圆管直线电机间通过内、外进油筛管相连,柱塞下行初始阶段即可由内进油筛管上的筛孔进液,这种双层结构即满足了抽油泵的液体流量的要求,有解决了连接抗压强度的要求。本抽油机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11图1至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由上到下分段视图。0012图中标号名称1初级;2次级;3接管接头;4接管;5限位传感器;6固定锚;7扶正环;8外进油筛管;9抽油泵接头;10抽油泵泵筒;11内进油筛管;12柱塞接头。说明书CN102865055A2/2页4具体实施例0013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

8、该井下直线抽油机包括圆管直线电机和抽油泵,圆管直线电机设有初级1和次级2,初级1下端通过接管接头3连接有接管4,用于满足次级行程需要的空间;接管4下端设有限位传感器5,用来检测次级2运行至最下端的信号反馈;接管4下端连接有固定锚6和扶正环7,用于定位;初级1上端通过接头连接有外进油筛管8,外进油筛管13侧壁上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为圆形,外进油筛管8上端通过抽油泵接头9与抽油泵泵筒10连接,使整体结构连接牢固可靠;次级2上端通过接头连接有内进油筛管11,内进油筛管11侧壁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为圆形,孔径0305毫米,在内进油筛管11侧壁轴向面上均匀分布,保证下行程初始阶段油液即可进入内进油筛管,这种。

9、结构内进油筛管11作为直线电机与抽油泵的传动部件可以保证足够的抗压强度;内进油筛管上端连接有柱塞接头12,柱塞接头12上与抽油泵柱塞连接;使用时内进油筛管11、外进油筛管8及其连接部置于油井下部液面下,地面设有控制器,初级1、限位传感器5通过电缆与控制器相连,实现往复运动的控制;工作时通过初级1与次级2相对运动产生行波磁场驱动次级2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内进油筛管11和抽油泵柱塞往复运动,下行时柱塞上阀尔球关闭下阀尔球打开,下行开始即可透过外进油筛管8和内进油筛管11上的进油孔进液体,下行程结束限位传感器5检测到信号后传到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次级2上行,下阀尔球关闭上阀尔球打开,把井下液体通过抽油泵柱塞直接推向井口,顺着管线进入泵站,达到了采油的目的,本抽油机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0014本发明实施时内进油筛管上的进油孔可设为轴向条形,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增大进液量。说明书CN102865055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865055A2/3页6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865055A3/3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286505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