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08505A43申请公布日20140115CN103508505A21申请号201210206037022申请日20120620C02F1/28200601E02B3/10200601E02B15/0620060171申请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200434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88号72发明人盛根明胡静沈建华魏清福朱桂娥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代理人刘计成54发明名称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它包括桩基,桩基上固定有净化堤框架,净化堤框架包括一外环墙和位于外环墙内部的内环墙,外环墙与内环墙之间填满过。
2、滤填充物,外环墙上设有进水口,内环墙上设有出水口,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取水口,取水口与一取水管道连通。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使用拦污栅对流入取水口的水体进行污染物的隔离和吸附,在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了用于对水流中污染物进行吸附的过滤填充物,有效地保障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08505ACN103508505A1/1页21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包括桩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上固定有净化堤框架(2),。
3、所述净化堤框架(2)包括一外环墙(21)和位于所述外环墙(21)内部的内环墙(22),所述外环墙(21)与所述内环墙(22)之间填满过滤填充物(3),所述外环墙(21)上设有进水口(4),所述内环墙(22)上设有出水口(5),所述内环墙(22)与所述桩基(1)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取水口(6),所述取水口(6)与一取水管道(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墙(21)与所述内环墙(22)同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位于远离所述出水口(5)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
4、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位于所述外环墙(21)的上半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6)位于所述内环墙(22)与所述桩基(1)围成的空间的中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上还固定有拦污栅(8),所述拦污栅(8)位于所述外环墙(21)的外部,所述拦污栅(8)分别与所述进水口(4)两边的外环墙(21)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包括一平铺于地基上的土工布(11)和位于所述土工布(11)上的碎石基础(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
5、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充物(3)为碎石及细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堤框架(2)由多个U型预制砼连接而成,各预制砼之间通过止水橡皮密封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墙(21)上还设有应急门(9)。权利要求书CN103508505A1/4页3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上主要通过设置水源保护区和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两种方法,设置水源保护区主要是通过限制取水口保护区内排污等行为来保障饮用水取水口安全,法制及应急。
6、预案建设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应急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取水口安全。0003其中,设置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方式为根据取水口的不同的类型及规模等,划出一定的水域及陆域范围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从事污染水源地及可能对水源地取水产生危害的行为,通过限制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等行为保护饮用水水源。0004其中,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来保障水源地安全,以及通过制定水源地应急预案,在发生水污染事件时,通过采取应急措施,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取水口安全。0005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情况,水源地的保护在意识及管理水平上均远远落后于。
7、发达国家,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饮用水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设置水源保护区和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这两种方法均无法有效地保障及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发明内容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地保障及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的问题。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包括桩基,桩基上固定有净化堤框架,净化堤框架包括一外环墙和位于外。
8、环墙内部的内环墙,外环墙与内环墙之间填满过滤填充物,外环墙上设有进水口,内环墙上设有出水口,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取水口,取水口与一取水管道连通。0008因为饮用水水源需从进水口通过过滤填充物过滤后,从出水口流入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再从位于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内的取水口取出,饮用水水源经过过滤填充物的过滤,净化了水质,保障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水流流经过滤填充物一段时间后,在过滤填充物之间形成生态薄膜,生态薄膜也可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0009优选的,外环墙与内环墙同心设置。0010优选的,进水口位于远离出水口的一端。0011外环墙与内环墙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水口。
9、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的设计,使水流在过滤填充物中流过较长的距离,加强了水流净化的效果。0012优选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半部。外环墙为垂直结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说明书CN103508505A2/4页4半部,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污染物堵塞进水口。0013优选的,取水口位于内环墙与桩基围成的空间的中心。0014优选的,桩基上还固定有拦污栅,拦污栅位于外环墙的外部,拦污栅分别与进水口两边的外环墙固定连接。在进水口处建设拦污栅,拦污栅对流入进水口的水流中的较大漂浮物进行拦截,加强了水流净化的效果,解决了进水口淤积的问题。0015优选的,桩基包括一平铺于地基上的土工布和位于土工布上的碎石基础。0016。
10、优选的,过滤填充物为碎石及细沙。0017优选的,净化堤框架由多个U型预制砼连接而成,各预制砼之间通过止水橡皮密封连接。0018优选的,外环墙上还设有应急门。应急门的设置,主要用于应急供水、取水口检修及过滤填充物的清洗。0019如上所述,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使用拦污栅对流入取水口的水体进行污染物的隔离和吸附,在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了用于对水流中污染物进行吸附的过滤填充物,有效地保障及改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201)采用拦污栅及过滤填充物双重措施拦截水流中的漂浮污染物,为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人水矛盾突出区域的饮用水水源。
11、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且外环墙为垂直结构,进水口位于外环墙的上半部,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污染物堵塞进水口;00212)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的过滤填充物可对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对取水口的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这对于解决现阶段的各类水污染事件,改善饮用水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00223)通过改变净化堤框架的形状和进水口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增加水流在过滤填充物中流动距离,增强对水质的净化;00234)净化堤框架内部的过滤填充物可方便进行清洗,在达到过滤填充物的吸附容量时,可进行清理,清理后过滤填充物可循环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符合低碳的建设要求。附图说明0024图1显示为本发明改善取水口。
12、水质的水质净化堤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的AA向剖面示意图。0026元件标号说明00271桩基002811土工布002912碎石基础00302净化堤框架003121外环墙003222内环墙00333过滤填充物00344进水口说明书CN103508505A3/4页500355出水口00366取水口00377取水管道00388拦污栅00399应急门具体实施方式004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0041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
13、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00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包括桩基1,桩基1上固定有净化堤框架2,净化堤框。
14、架2包括一外环墙21和位于外环墙21内部的内环墙22,外环墙21与内环墙22之间填满过滤填充物3,外环墙21上设有进水口4,内环墙22上设有出水口5,内环墙22与桩基1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取水口6,取水口6与一取水管道7连通;外环墙21与内环墙22同心设置;进水口4位于远离出水口5的一端;进水口4位于外环墙21的上半部;取水口6位于内环墙22与桩基1围成的空间的中心;桩基1上还固定有拦污栅8,拦污栅8位于外环墙21的外部,拦污栅8分别与进水口4两边的外环墙21固定连接;桩基1包括一平铺于地基上的土工布11和位于土工布11上的碎石基础12;过滤填充物3为碎石及细沙;净化堤框架2由多个U型预制砼连接。
15、而成,各预制砼之间通过止水橡皮密封连接;外环墙21上还设有应急门9。0043该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的建设步骤如下00441)在取水口6周边一定范围内建设桩基1,桩基1的深度及建设规模由取水口6的类型、规模及地质资料共同分析确定;00452)在取水口6周边一定范围内建设净化堤框架2,净化堤框架2的规模由取水口6的取水规模及过滤填充物3的渗透系数共同确定;00463)使用不透水U型预制砼做成净化堤框架2,各预制砼之间用止水橡皮进行连接,净化堤框架2用桩基1进行固定;00474)选择合适的过滤填充物3对净化堤框架2进行填充,过滤填充物3的选择需考虑可方便地进行清理,可重复使用,如可选用碎石及细。
16、沙进行填充;00485)根据取水口6的规模选择合适的拦污栅8的建设材料,一般可供选择的材料有铁丝网、塑料网等,材料的选择同样需考虑取水口6的规模等;00496)在进水口4处建设拦污栅8,水流流经拦污栅8时,水流中较大的漂浮物将被拦截。说明书CN103508505A4/4页60050另假如,取水口6位于一湖泊中,湖床底质为淤泥,取水口6位于湖泊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净化堤框架2固定在桩基1上,桩基1位于淤泥中,则需要将桩基1与净化堤框架2围成的内部空间内的淤泥清理干净,以免影响取水口取水的水质。0051平时应该用船对拦污栅8拦截下来的污染物质进行及时清理,以免污染物堆积过多影响拦污栅8过水能力及造成。
17、拦污栅8的堵塞及倒塌。0052当水流经过过滤填充物3时,在过滤填充物3的表层将形成吸附薄膜,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当吸附的污染物质达到吸附容量时,可对过滤填充物3进行清洗,清洗后循环使用。0053在净化堤框架2上还设有应急门9,当过滤填充物3达到吸附容量时,可打开应急门9,对净化堤框架2内的过滤填充物3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循环使用。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水质净化堤,使用拦污栅对流入取水口的水体进行污染物的隔离和吸附,在净化堤框架内部填充了用于对水流中污染物进行吸附的过滤填充物,有效地保障及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005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说明书CN103508505A1/2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3508505A2/2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35085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