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8748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5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57521.X

申请日:

2013.12.09

公开号:

CN103670248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6B 9/28申请公布日:20140326|||公开

IPC分类号:

E06B9/28; H02S40/38(2014.01)I

主分类号:

E06B9/28

申请人:

宁波市鄞州科启动漫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科奇

地址:

315192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后庙路192号—B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感测机构、定位机构,储能机构;本体机构由下外壳、副连接杆、轴承、主连接杆、方位绳索、主连接套、副连接套、扣环、叶片、上外壳、固定绳索及挡块组成;感测机构由本体、滑槽、两组光敏元件、控制器、线路、调整板所组成;定位机构由伺服马达、固定板、螺丝、皮带、小皮带盘、大皮带盘组合而成;储能机构由数个太阳能板、连接线路、蓄电池、连接座所组合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感测阳光照射角度,自动调整百叶窗的叶片遮光位置功能;利用装设于叶片上的太阳能板,将阻挡下的阳光转换成电储存利用;并且可针对季节改变进行感测机构的微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10)、感测机构(20)、定位机构(30),储能机构(40);
本体机构(10)由下外壳(101)、副连接杆(102)、轴承(103)、主连接杆(104)、方位绳索(105)、主连接套(106)、副连接套(107)、扣环(108)、叶片(109)、上外壳(110)、固定绳索(111)及挡块(112)组成;
感测机构(20)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成;
定位机构(30)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
储能机构(40)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主连接杆(10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101)中;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滑槽(202)位于本体(201)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伺服马达(30)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小皮带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301)上;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上方,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

说明书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特别是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控制室内采光的装置有百叶窗及窗帘,但上述装置仅有遮挡光线的作用,并无装设太阳能板以及自动调整的功能。传统的百叶窗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百叶窗仅有调整采光的功能,并无法将遮蔽下来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能利用。2.传统百叶窗无装设感测机构来调整叶片角度。3.现有追光传感器因外型固定而无法随个人喜好调整其对光线照射角度改变的反应敏锐度。4.现有追光传感器无对传感器本体作微调来修正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日照方向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感测机构、定位机构,储能机构;本体机构由下外壳、副连接杆、轴承、主连接杆、方位绳索、主连接套、副连接套、扣环、叶片、上外壳、固定绳索及挡块组成;感测机构由本体、滑槽、两组光敏元件、控制器、线路、调整板所组成;定位机构由伺服马达、固定板、螺丝、皮带、小皮带盘、大皮带盘组合而成;储能机构由数个太阳能板、连接线路、蓄电池、连接座所组合而成。 
下外壳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中;轴承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的两侧;主连接杆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中;方位绳索装设于主连接杆的两侧。 
本体装设于叶片上,滑槽位于本体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装设于两侧的滑槽上;控制器位于本体旁;线路位于光敏元件与控制器之间;调整板装置于本体的中间。 
伺服马达位于主连接杆的上方;固定版位于主连接杆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锁在一起;螺丝装置于固定板;皮带位于伺服马达与主连接杆之间;小皮带盘装设于伺服马达上;大皮带盘装设于主连接杆上。 
太阳能板装设于叶片上;连接线路装设于各太阳能板之间;蓄电池装设于下外壳上方,连接座设置于太阳能板与连接线路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感测阳光照射角度,自动调整百叶窗的叶片遮光位置功能;利用装设于叶片上的太阳能板,将阻挡下的阳光转换成电储存利用;并且可针对季节改变进行感测机构的微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追光传感器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追光传感器敏锐度调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本体机构上各元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感测机构外型及各元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感测机构外型及各元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定位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定位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储能机构各元件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感测机构装设位置图;
图16为本发明储能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示:10、本体机构,101、下外壳,102、副连接杆,103、轴承,104、主连接杆,105、方位绳索,106、主连接套,107、副连接套,108、扣环,109、叶片,110、上外壳,111、固定绳索,112、挡块,20、感测机构,201、本体,202、滑槽,203、光敏元件,204、控制器,205、线路,206、调整板,30、定位机构,301、伺服马达,302、固定板,303、固定螺丝,304、皮带,305、小皮带盘,306、大皮带盘,40、储能机构,401、太阳能板,402、连接线路,403、蓄电池,404、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10、感测机构20、定位机构30,储能机构40;本体机构10由下外壳101、副连接杆102、轴承103、主连接杆104、方位绳索105、主连接套106、副连接套107、扣环108、叶片109、上外壳110、固定绳索111及挡块112组成;感测机构20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成;定位机构30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储能机构40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主连接杆10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101中;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滑槽202位于本体201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伺服马达30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小皮带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301上;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上方,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上文所述。如图1所示,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用来保护百叶窗的定位机构30以及本体机构10的部份元件,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可对百叶窗进行收放叶片109的功能,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用来固定副连接杆102的位置,主连接杆101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并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并且位于下外壳101中,可利用转动使百叶窗改变遮避光线的位置(如图6),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可藉由主连接杆104的转动来带动百叶窗改变角度,主连接杆套106以黏着的方式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可将主连接杆104的转动传递到方位绳索105,同时主连接套106有固定主连接杆104于下外壳101中不会随便左右移动,副连接套107以黏着的方式装设于副连接杆103的两侧,用以固定副连接杆103,使副连接杆103能固定于下外壳101中,扣环108为一C型环,以黏着的形式装设于方位绳索105上,可将从主连接杆104经由主连接套106、方位绳索105将遮蔽角度修正量传递到叶片109上,以达到遮蔽方位修正的功能,叶片109位于下外壳101的下方且以套接的方式装设在扣环108上,可藉由主连接杆104的转动带动叶片109改变方向(如图7、8所示),上外壳110装设于下外壳的左上方,用于保护本体机构10与定位机构30的部份元件,固定绳索111装设于本体的两侧并穿过叶片109,挡块112装设于本体的底部(如图9所示),并固定于固定绳索111上,用以防止当叶片109松脱时照成全部的叶片掉落,通过上述诸元件的组合,当主连接杆104转动时,可经由主连接套106,方位绳索105,扣环108传递至叶片109来调整遮蔽度以达到本体机构的功能;感测机构(如图10、11)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合而成,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其倒T型的外型可随着光线照射角度的改变使左右侧产生光影对比,滑槽202位于本体201的两侧,用于修正因季节变化或百叶窗装设位置所造成的光线照射角度误差,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如图10),可判断产生于本体201倒T型的左右侧的光影对比来改变讯号,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可判别两组光敏元件203因两侧照度不同而产生的输出讯号差异来修正叶片109的方位,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可将光敏元件203的讯号传递到控制器204使控制器204进行讯号判断,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可藉由将调整板206拉高或拉低来改变感测机构20的方位修正敏锐度,如图3所示,当调整板206拉高时,阴影笼罩光敏元件203所需的角度也变小,使得感测机构做动所需的照射角变小,通过上述诸元件的组成,通过本体201外型设计与光线照射角所产生的光影使两经过两侧光敏元件203的信号电流产生差异,再经由控制器204进行调整叶片109角度的功能;定位机构(如图12)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伺服马达301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如图13所示),经由控制器204的控制来改变叶片109定位的功能,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用于固定伺服马达301的位置,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用于固定伺服马达301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可将伺服马达301的输出转动传递到主连接杆104上,小皮带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301上,用来连接伺服马达301与皮带304,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用于连接主连接杆104与皮带304,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由皮带304装设于大、小皮带盘以连接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当控制器204藉由线路205控制伺服马达301转动时,由其藉由皮带304带动主连接杆104转动以达到改变叶片109角度的功能;储能机构40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参照图15),可将光线转换成电能,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藉由连接线路402绕过叶片109进行各太阳能板401的连接(参照图16),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上方,可将经由太阳能板401转换的电能经由连接线路402传递至蓄电池403储存,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进行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的连接,藉由上述元件的组合,藉由装设于叶片109上的太阳能401将板阻挡下来的阳光转换成电能并利用蓄电池403以达到储能利用的功能;经由上述构件的组合,藉由光线照射角度改变使感测机构20产生光影对比,并使输入两侧光敏元件203讯号产生差异;当左侧讯号小,控制器204控制伺服马达301右转;当其中一侧讯号大,控制器控制伺服马达301往该侧转;两端讯号相等时,伺服马达301不作动;两端讯号小于定值时,控制器204不停止作动以节省系统电能以达到感测光线照射角度,以控制定位机构30进行叶片109角度修正的功能;当伺服马达301转动时,藉由小皮带盘305、皮带304以及大皮带盘306的连结来带动装置于主连接杆套106上的方位绳索105,并藉由装于方位绳索105上的扣环108带动叶片109改变其角度以达到改变叶片109角度同时带动装设于叶片109上的感测机构20转向的功能;藉由装设于叶片109上的太阳能板401,将其遮挡下的光线转换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403中以达到储能利用及供应系统所需电源,以及使太阳能板401维持稳定效率的功能;藉由调整本体201上方的调整版205以达到调整感测机构20敏锐度的功能;藉由调整光敏元件203置于本体201的位置以达到修正季节变化的功能。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70248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70248A21申请号201310657521X22申请日20131209E06B9/28200601H02S40/3820140171申请人宁波市鄞州科启动漫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地址31519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后庙路192号B72发明人朱科奇54发明名称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感测机构、定位机构,储能机构;本体机构由下外壳、副连接杆、轴承、主连接杆、方位绳索、主连接套、副连接套、扣环、叶片、上外壳、固定绳索及挡块组成;感测机构由本体、滑。

2、槽、两组光敏元件、控制器、线路、调整板所组成;定位机构由伺服马达、固定板、螺丝、皮带、小皮带盘、大皮带盘组合而成;储能机构由数个太阳能板、连接线路、蓄电池、连接座所组合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感测阳光照射角度,自动调整百叶窗的叶片遮光位置功能;利用装设于叶片上的太阳能板,将阻挡下的阳光转换成电储存利用;并且可针对季节改变进行感测机构的微调。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70248ACN103670248A1/1页21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

3、括本体机构(10)、感测机构(20)、定位机构(30),储能机构(40);本体机构(10)由下外壳(101)、副连接杆(102)、轴承(103)、主连接杆(104)、方位绳索(105)、主连接套(106)、副连接套(107)、扣环(108)、叶片(109)、上外壳(110)、固定绳索(111)及挡块(112)组成;感测机构(20)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成;定位机构(30)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储能机构(40)。

4、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主连接杆(10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101)中;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滑槽(202)。

5、位于本体(201)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伺服马达(30)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小皮带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301)上;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

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上方,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权利要求书CN103670248A1/4页3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特别是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背景技术0002目前主要控制室内采光的装置有百叶窗及窗帘,但上述装置仅有遮挡光线的作用,并无装设太阳能板以及自动调整的功能。传统的百叶窗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百叶窗仅有调整采光的功能,并无法将遮蔽下来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储。

7、能利用。2传统百叶窗无装设感测机构来调整叶片角度。3现有追光传感器因外型固定而无法随个人喜好调整其对光线照射角度改变的反应敏锐度。4现有追光传感器无对传感器本体作微调来修正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日照方向误差。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感测机构、定位机构,储能机构;本体机构由下外壳、副连接杆、轴承、主连接杆、方位绳索、主连接套、副连接套、扣环、叶片、上外壳、固定绳索及挡块组成;感测机构由本体、滑槽、两组光敏元件、控制器、线路、调整板所组成;定位机构由。

8、伺服马达、固定板、螺丝、皮带、小皮带盘、大皮带盘组合而成;储能机构由数个太阳能板、连接线路、蓄电池、连接座所组合而成。0005下外壳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中;轴承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的两侧;主连接杆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中;方位绳索装设于主连接杆的两侧。0006本体装设于叶片上,滑槽位于本体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装设于两侧的滑槽上;控制器位于本体旁;线路位于光敏元件与控制器之间;调整板装置于本体的中间。0007伺服马达位于主连接杆的上方;固定版位于主连接杆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

9、外壳锁在一起;螺丝装置于固定板;皮带位于伺服马达与主连接杆之间;小皮带盘装设于伺服马达上;大皮带盘装设于主连接杆上。0008太阳能板装设于叶片上;连接线路装设于各太阳能板之间;蓄电池装设于下外壳上方,连接座设置于太阳能板与连接线路间。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感测阳光照射角度,自动调整百叶窗的叶片遮光位置功能;利用装设于叶片上的太阳能板,将阻挡下的阳光转换成电储存利用;并且可针对季节改变进行感测机构的微调。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图;说明书CN103670248A2/4页4图2为本发明追光传感器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追光传感器敏锐度调整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本体机构上各元件示意图。

10、;图5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本体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感测机构外型及各元件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感测机构外型及各元件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定位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定位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储能机构各元件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感测机构装设位置图;图16为本发明储能机构连接示意图。0011图中标示10、本体机构,101、下外壳,102、副连接杆,103、轴承,104、主连接杆,105、方位绳索,106、主连接套,107、副连接套,108。

11、、扣环,109、叶片,110、上外壳,111、固定绳索,112、挡块,20、感测机构,201、本体,202、滑槽,203、光敏元件,204、控制器,205、线路,206、调整板,30、定位机构,301、伺服马达,302、固定板,303、固定螺丝,304、皮带,305、小皮带盘,306、大皮带盘,40、储能机构,401、太阳能板,402、连接线路,403、蓄电池,404、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0012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3如图所示,本发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智能型太阳能百叶窗包括本体机构10、感测机构20、定位机构30,储能机构40;本体机构10由下外壳101、副连。

12、接杆102、轴承103、主连接杆104、方位绳索105、主连接套106、副连接套107、扣环108、叶片109、上外壳110、固定绳索111及挡块112组成;感测机构20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成;定位机构30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储能机构40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主连接。

13、杆10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且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且位于下外壳101中;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滑槽202位于本体201的两侧,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伺服马达30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小皮带说明书CN1。

14、03670248A3/4页5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301上;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上方,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0014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上文所述。如图1所示,下外壳101位于百叶窗整体的上方,用来保护百叶窗的定位机构30以及本体机构10的部份元件,副连接杆102外型为一长圆柱杆,装设于下外壳101中,可对百叶窗进行收放叶片109的功能,轴承103为一圆形环,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两侧,用来固定副连接杆102的位置,主连接杆1014外型为一中空圆柱。

15、杆,其内径比副连接杆102的外径略大,并同轴形式套在副连接杆102装设在一起,并且位于下外壳101中,可利用转动使百叶窗改变遮避光线的位置如图6,方位绳索105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可藉由主连接杆104的转动来带动百叶窗改变角度,主连接杆套106以黏着的方式装设于主连接杆104的两侧,可将主连接杆104的转动传递到方位绳索105,同时主连接套106有固定主连接杆104于下外壳101中不会随便左右移动,副连接套107以黏着的方式装设于副连接杆103的两侧,用以固定副连接杆103,使副连接杆103能固定于下外壳101中,扣环108为一C型环,以黏着的形式装设于方位绳索105上,可将从主连接杆。

16、104经由主连接套106、方位绳索105将遮蔽角度修正量传递到叶片109上,以达到遮蔽方位修正的功能,叶片109位于下外壳101的下方且以套接的方式装设在扣环108上,可藉由主连接杆104的转动带动叶片109改变方向如图7、8所示,上外壳110装设于下外壳的左上方,用于保护本体机构10与定位机构30的部份元件,固定绳索111装设于本体的两侧并穿过叶片109,挡块112装设于本体的底部如图9所示,并固定于固定绳索111上,用以防止当叶片109松脱时照成全部的叶片掉落,通过上述诸元件的组合,当主连接杆104转动时,可经由主连接套106,方位绳索105,扣环108传递至叶片109来调整遮蔽度以达到本。

17、体机构的功能;感测机构如图10、11由本体201、滑槽202、两组光敏元件203、控制器204、线路205、调整板206所组合而成,本体201装设于叶片109上,其倒T型的外型可随着光线照射角度的改变使左右侧产生光影对比,滑槽202位于本体201的两侧,用于修正因季节变化或百叶窗装设位置所造成的光线照射角度误差,两组光敏元件203装设于两侧的滑槽202上如图10,可判断产生于本体201倒T型的左右侧的光影对比来改变讯号,控制器204位于本体201旁,可判别两组光敏元件203因两侧照度不同而产生的输出讯号差异来修正叶片109的方位,线路205位于光敏元件203与控制器204之间,可将光敏元件20。

18、3的讯号传递到控制器204使控制器204进行讯号判断,调整板206装置于本体201的中间,可藉由将调整板206拉高或拉低来改变感测机构20的方位修正敏锐度,如图3所示,当调整板206拉高时,阴影笼罩光敏元件203所需的角度也变小,使得感测机构做动所需的照射角变小,通过上述诸元件的组成,通过本体201外型设计与光线照射角所产生的光影使两经过两侧光敏元件203的信号电流产生差异,再经由控制器204进行调整叶片109角度的功能;定位机构(如图12)由伺服马达301、固定板302、螺丝303、皮带304、小皮带盘305、大皮带盘306组合而成,伺服马达301位于主连接杆104的上方如图13所示,经由控。

19、制器204的控制来改变叶片109定位的功能,固定版302位于主连接杆104上方,并以螺丝固定的方式与下外壳101锁在一起,用于固定伺服马达301的位置,螺丝303装置于固定板302,用于固定伺服马达301与固定板302,皮带304位于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之间,可将伺服马达301的输出转动传递到主连接杆104上,小皮带盘305装设于伺服马达说明书CN103670248A4/4页6301上,用来连接伺服马达301与皮带304,大皮带盘306装设于主连接杆104上,用于连接主连接杆104与皮带304,通过上述元件的组合,由皮带304装设于大、小皮带盘以连接伺服马达301与主连接杆104。当。

20、控制器204藉由线路205控制伺服马达301转动时,由其藉由皮带304带动主连接杆104转动以达到改变叶片109角度的功能;储能机构40由数个太阳能板401、连接线路402、蓄电池403、连接座404所组合而成,太阳能板401装设于叶片109上参照图15,可将光线转换成电能,连接线路402装设于各太阳能板401之间,藉由连接线路402绕过叶片109进行各太阳能板401的连接参照图16,蓄电池403装设于下外壳101的上方,可将经由太阳能板401转换的电能经由连接线路402传递至蓄电池403储存,连接座404设置于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间,进行太阳能板401与连接线路402的连接,藉由上。

21、述元件的组合,藉由装设于叶片109上的太阳能401将板阻挡下来的阳光转换成电能并利用蓄电池403以达到储能利用的功能;经由上述构件的组合,藉由光线照射角度改变使感测机构20产生光影对比,并使输入两侧光敏元件203讯号产生差异;当左侧讯号小,控制器204控制伺服马达301右转;当其中一侧讯号大,控制器控制伺服马达301往该侧转;两端讯号相等时,伺服马达301不作动;两端讯号小于定值时,控制器204不停止作动以节省系统电能以达到感测光线照射角度,以控制定位机构30进行叶片109角度修正的功能;当伺服马达301转动时,藉由小皮带盘305、皮带304以及大皮带盘306的连结来带动装置于主连接杆套106。

22、上的方位绳索105,并藉由装于方位绳索105上的扣环108带动叶片109改变其角度以达到改变叶片109角度同时带动装设于叶片109上的感测机构20转向的功能;藉由装设于叶片109上的太阳能板401,将其遮挡下的光线转换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403中以达到储能利用及供应系统所需电源,以及使太阳能板401维持稳定效率的功能;藉由调整本体201上方的调整版205以达到调整感测机构20敏锐度的功能;藉由调整光敏元件203置于本体201的位置以达到修正季节变化的功能。说明书CN103670248A1/4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670248A2/4页8图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670248A3/4页9图8图9图10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3670248A4/4页10图13图14图15图16说明书附图CN103670248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