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
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一种基于磁微粒分离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人丙型肝炎抗体
(anti-HCV)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诱发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其通过血液传播。HCV感染常导
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可能进展为肝细胞肝癌。临床常伴有冷球蛋白血症和各种风湿性
疾病的症状表现。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黄病毒科的一种单链正股RNA病毒,有衣壳。病毒基因组长
约9.5kb,编码包括结构区和非结构区在内的3000个氨基酸多肽。如同其他RNA病毒,HCV在
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而形成多种变异株。全世界至少报道了11个不同的基因型和多种亚型
以及病毒变异体。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可能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丙型肝炎病毒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传播,通过人体液传播的概率较小。
HCV抗体(Anti-HCV)检测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其他检测(如HCV-RNA)联合使用,
检测个体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和筛选被HCV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
在国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临床上主要以间接捕获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应用为
主,且大部分是板式酶联免疫法,灵敏度低,特异性价差,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及经济负
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标记双抗原夹心磁微粒酶促化学发光方法的试剂盒目前应用
还较少,商品化的试剂盒主要停留在间接捕获法检测丙型抗体或者板式的水平上。间接捕
获法由于人血清中含有大量的人IgG干扰,很容易出现假阳性,灵敏度较低、特异性较差;板
式检测方式,操作复杂,灵敏度低,同时也不利于高通量的全自动检测。
因此,有待开发直接标记的双抗原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检测灵敏度高与特异
性强,并能降低检测成本的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低,特异性价
差、成本昂贵的缺陷,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的直接标记双抗原丙型肝炎抗
体(anti-HCV)检测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包括定标液、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抗
试剂、磁微粒试剂和发光底物;
其中所述定标液、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采用含蛋白的缓冲液溶解人血清纯化
的丙型肝炎抗体,并用含新生牛血清的缓冲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得到;
所述抗试剂是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和碱性磷酸酶标记
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按比例加入到Tris盐缓冲液中制得;
所述磁微粒试剂是将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与磁微粒偶联制得,通过抗异硫氰酸
荧光素抗体与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特异性结合使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固定在磁微粒上;
所述的发光底物为ALPS。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试剂的制作方法为:
1)、用缓冲液配置浓度为1.0~5.0mg/mL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
2)、将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转移到棕色玻璃瓶中,室温下
搅拌1~2小时;
3)、使用pH8~9的碳酸氢盐缓冲液进行平衡、洗脱纯化,得到异硫氰酸荧光素标
记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
4)、用缓冲液配置浓度为1.0~5.0mg/mL的碱性磷酸酶溶液;
5)、将碱性磷酸酶溶液和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按照摩尔比为1:2~1:10的比例转
移到棕色玻璃瓶中,室温下搅拌4-5小时;
6)、使用pH8~9的碳酸氢盐缓冲液进行平衡、洗脱纯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重组
的丙型肝炎抗原;
7)、将步骤3)得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和步骤6)得到的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Tris盐缓冲液中制得抗试
剂。进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Tween20、TritonX-100、Bronidox中的一种或多种,质
量浓度为0.01%~0.5%。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微粒试剂的制作方法为:
1)、取充分混匀后的羧基磁珠浓缩液加入至反应瓶中,将反应瓶置于磁场中
15min,待羧基磁珠全部沉降后吸去上清;
2)、向反应瓶中加入2~5倍于羧基磁珠体积的磷酸缓冲液,混匀20-30min;
3)再次将反应瓶置于磁场中15min,待羧基磁珠全部沉降后吸去上清;
4)、重复步骤2)和3)一次,然后用缓冲液将羧基磁珠定容到10~50mg/mL;
5)、向羧基磁珠溶液中加入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混匀状态、2~8℃下反应18小
时;其中羧基磁珠与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的质量比为100:1;
6)、使用磷酸缓冲液清洗3遍,定容至10mg/mL;2~8℃保存待用。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底物为ALPS的制备方法为:
1)、配置发光底物缓冲液;所述发光底物缓冲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三乙醇胺
2%,二乙醇胺0.75%,CTAB2%,N,N-二甲二叮呢硝酸盐0.3%,牛血清白蛋白0.15%,
Bronidox0.5%,用盐酸将发光底物缓冲液的pH调为9.5;
2)、用4~10倍于ALPS体积的发光底物缓冲液充分溶解ALPS。
进一步的,所述的含新生牛血清的缓冲液中添加有质量分数为0.01%~0.05%的
防腐剂四环素、0.1%~0.5%的硫酸新霉素、0.1%~0.5%的proclin300,添加防腐剂后
的新生牛血清的缓冲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的Tris盐缓冲液含Tris盐0.1~0.5Mm/L、0.01%~0.05%质量分
数的四环素、1%~5%质量分数的绵羊血清、3%~10%质量分数的新生牛血清、1%~5%
质量分数的马血清,5%~10%质量分数的BSA、0.1%~0.5%质量分数的proclin300配制
而成。
进一步的,试剂盒中还包括清洗液,所述清洗液为磷酸二氢钠、氯化纳、Tween20、
Proclin300的混合溶液。
一种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配置定标液、
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抗试剂、磁分离试剂和发光底物;将各试剂独立地置于包装容器
内。
利用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定性测定丙型肝炎抗体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30μL定标液、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
(2)向每一试管中加入30μL抗试剂,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置于
37℃下水浴15分钟;
(3)向每一试管中加入30μL磁微粒试剂,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
置37℃下水浴5分钟;
(4)将试管在磁分离器上沉淀2分钟,确保每支试管都与分离器表面接触,缓慢的
倒转试管和磁分离器,倒出上清液;把倒转的试管连同磁分离器一起,放在滤纸上,拍击磁
分离器底部以除去粘在管壁上的所有液滴;
(5)每支试管中加入300μL清洗液,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混匀
后缓慢的倒转试管和磁分离器,倒出上清液,把倒转的试管连同磁分离器一起,放在滤纸
上,用力拍击分离器底部以除去粘在管壁上的所有液滴;
(6)重复步骤(5)一次;
(7)将试管从磁分离器上拿出,向每只试管中加入200μL发光底物溶液,振荡混匀
3s,用化学发光仪检测发光强度。
本发明的试剂盒中未详细提及的试剂组分(例如清洗液、一些必要的缓冲液等)、
试剂盒的外包装以及各试剂组分的独立包装容器等均可以按照所属领域的常规操作进行,
符合相关行业规定即可。本发明的方法中未详细提及的操作步骤也可参照所属领域的常规
操作进行,例如,在检测前,可将各试剂放至室温(18~25℃),加样前充分混匀;所用检测仪
器设备例如化学发光类测定仪的使用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本发明中,未特别注明单位的比例与含量,固体组分为质量比例与含量,液体组分
为体积比例与含量。
本发明以碱性磷酸酶为标记酶,通过化学反应直接标记抗重组抗原,灵敏度、特异
性、稳定性更好,并使用凝胶层析分离未反应的酶、抗原,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其次,以荧光
素作为标记桥,通过化学反应直接标记抗重组抗原,灵敏度与特异性更好,并使用凝胶层析
分离未反应荧光素、抗原,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再有,以免疫磁微粒为固相,以羊抗异硫氰酸
荧光素抗体偶联磁性微球,作为通用的分离试剂,不仅使免疫反应更容易混匀和分离,而且
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以新型化学发光底物ALPS为底物,该底物是辉光性底物,而且快速达
到平台期,而且灵敏度高和平台稳定期长,有利于信号的检测,提高了最终试剂盒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性能;并进一步优化了化学发光增强体系,保证了终产品的信号灵敏度高和稳定
性好、变异小;本发明的试剂盒的有效期可至一年以上;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好、变异
小;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包被抗原和标记抗体除能与人丙型肝炎抗体(HCV)特异性结合外,双抗原配对使
用时可与丙型肝炎抗体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本实施例所用的丙型肝炎抗体为人血清纯
化的抗体,本实施例所用的丙型肝炎抗体包被抗原和标记抗原采购自国外著名大学剑桥大
学制备。
一、各种缓冲液的配置:
1、Tris盐pH8.0缓冲液
Tris:12.12g,氯化钠5.82g,Proclin3005mL,加入1L纯化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
溶解,用盐酸调整最终pH为7.5。
2、定标液缓冲液的制备
在1L新生牛血清中加入0.01g四环素、0.1g硫酸新霉素、Proclin3005mL,充分溶
解后经过0.22μm滤膜处理获得。
3、抗试剂缓冲液
Tris:12.12mg~60.57mg,氯化钠:5.82g,绵羊血清:100mL,新生牛血清100mL,
BSA50g,Proclin3005mL,加入1L纯化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4、磁微粒缓冲液
Tris:12.12mg,氯化钠5.82mg,甲基纤维醚50g,Proclin3005mL,加入1L纯化水
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5、发光底物缓冲液
Tris12.12g~121.14g,氯化钠5.82g,光泽精0.03g,Proclin3005mL,加入1L纯
化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用盐酸调节缓冲液的pH至9.5;
6、清洗液的浓缩液的配置
Tris12.12g,氯化钠5.82g,Tween-2050mL,曲拉通-100,50mL,加入1L纯化水中,
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二、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的制备:
1)、将人丙型肝炎抗体溶解于含蛋白的缓冲液中搅拌30分钟;
2)、将1)中的人丙型肝炎抗体溶液用定标液缓冲液稀释,并标定,误差要控制在±
10%以内;定标液,阴性对照品品,阳性对照品的目标浓度如表1所示:
表1:定标液,阴性对照品品,阳性对照品的目标浓度
试剂名称
加入比例
定标液
1/500
阴性对照品
1/2000
阳性对照品
1/100
3)、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重组的丙型肝炎抗原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重组的丙
型肝炎抗原,按比例加入到Tris盐缓冲液中制得抗试剂;
4)、将抗异硫氰酸荧光素抗体与磁微粒偶联制得磁微粒试剂,通过抗异硫氰酸荧
光素抗体与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特异性结合使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固定在磁微粒上;
5)、配置发光底物为ALPS溶液;
6)、配置浓缩的清洗液;
7)、将定标液,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抗试剂、磁微粒试剂、发光底物、浓缩清洗
液,独立地置于一个包装容器内,以组成本实施例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测定试
剂盒(磁微粒分离化学发光法)套组。
三、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的使用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30μL定标液、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
(2)向每一试管中加入30μL抗试剂,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置于
37℃下水浴15分钟;
(3)向每一试管中加入30μL磁微粒试剂,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
置37℃下水浴5分钟;
(4)将试管在磁分离器上沉淀2分钟,确保每支试管都与分离器表面接触,缓慢的
倒转试管和磁分离器,倒出上清液;把倒转的试管连同磁分离器一起,放在滤纸上,拍击磁
分离器底部以除去粘在管壁上的所有液滴;
(5)每支试管中加入300μL清洗液,用塑料薄膜覆盖试管,轻轻振荡试管30s,混匀
后缓慢的倒转试管和磁分离器,倒出上清液,把倒转的试管连同磁分离器一起,放在滤纸
上,用力拍击分离器底部以除去粘在管壁上的所有液滴;
(6)重复步骤(5)一次;
(7)将试管从磁分离器上拿出,向每只试管中加入200μL发光底物溶液,振荡混匀
3s,用化学发光仪检测发光强度。
临床参考值范围,大于等于1为阳性,小于1为阴性
数据的处理:通过样品的发光值与定标液的发光值乘以n的比值,得到样品的比
值。
四、临床验证实验
1、采用本发明的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
购的抗HCV试剂国家标准品(批号:601)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所示:
表2抗HCV试剂国家标准品(批号:601)的测试结果
由表2可知,30份阴性参考品(N1-N30),阴性样品符合率≥29/30;30份阳性参考品
(P1-P30),阳性样品符合率≥29/30;4份灵敏度参考品,L1应检出阳性,L2应检出阳性,L3可
检出阳性或阴性,L4应检出阴性;1份精密度参考品,10孔检测变异系数(CV)≤15%。本发明
的试剂盒检出阴性参考品符合率达到30/30,阳性参考品符合率达到30/30,灵敏度参考品
L1、L2、L3均为阳性,L3为阳性,证明试剂盒灵敏度高,L4检测为阴性,精密度参考品10孔检
测变异系数为5.20%。总结结果本发明试剂盒检测国家标准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品的判定
要求。
2、采用本发明的定性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试剂盒和业内公认的某国外经典发光
法分别对从北京某医院收集的1050例丙肝临床样本进行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1050例丙肝临床样本的测试结果
由表3可知:本发明的试剂盒有7例测成阴性(42、257、406、654、674、854、868),业
内公认的某国外经典发光法的测试结果不一致,经确认这其中有5例均为阴性(42、257、
406、654、674),即本发明的试剂盒得出阳性的符合率为99.4%;本发明的试剂盒的阴性检
测结果全为阴性,与业内公认的某国外经典发光法的测试结果一致,即本发明的试剂盒得
出阴性符合率为100%。
本发明试剂盒检测出阳性异常值2例,因此总符合率为99.7%。据实验数据得出,
本发明试剂盒符合临床要求,适合于HCV抗体的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