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迷你卡的微型电路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电路卡 ( 也被称作智能卡 ) 方面的技术。
本发明尤其但不是唯一地适用于所谓的 “双标准” 智能卡。
这样的 “双标准” 智能卡包括通常为板状的主体, 这种板状的形状限定了智能卡符 合第一规格 ( 即, 大规格 ) 的外部尺寸, 例如由 ISO 7816 标准定义的 ID-1 规格。
背景技术
通常, 卡的主体同样包括由预先切割的线所限定的内部部分, 所述内部部分包括 微型电路且形成可拆的板或迷你卡。内部部分限定符合第二规格 ( 即, 小规格 ) 的迷你卡 的外部尺寸, 例如 GSM 11.11/ISO 7810 所定义的规格。
使用者也可以选择使用根据两个规格之一所限定的卡。事实上, 为了使用小规格 的卡, 使用者例如仅通过将一个手指按压在预先切割的内部部分上或可能通过传统的工具 将迷你卡分拆开。
双标准卡的制作方法在于遵循标准卡的所有制作步骤且实现所述迷你卡的部分 预先切割的额外步骤。
目前, 需要实现纸质的或纸板质地的卡, 尤其是双标准类型的卡。事实上, 这样的 材料具有很多优点, 一方面, 所述材料可以循环使用, 甚至是可被生物降解的, 且其成本通 常低于传统地用于该方面的普通塑料 ( 如 PVC 或 PVC ABS 塑料 ) 的成本。
预先切割必须允许将迷你卡从卡的主体上光滑地分拆开来, 同时必须足够结实以 避免不合适的分拆。
然而, 这样的预先切割的实现在例如纸质或纸板质地的材料中被证实相对地难处 理。
事实上, 迷你卡和卡主体的分开不是产生完全且光滑的断裂, 这样的分开有时产 生支起的鳞状片, 不规则的裂口, 毛刺等等。另外, 由于出现所述缺陷, 因此 ISO 7816 标准 的某些要求不能够再被遵循, 这就可能防碍卡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包括可以容易地被分拆的迷你卡的、 由纤维材料形成的卡。
为此, 本发明的主题是包括卡主体和可从该卡主体上分拆的迷你卡的微型电路 卡, 所述迷你卡设有通过至少一个易碎的连结部与主体连接的微型电路, 所述连结部由主 体的厚度变薄的区域形成, 所述微型电路卡的特征在于, 主体包括至少两种纤维材料实现 的层和至少一个在两层之间以黏性材料实现的连接层, 所述微型电路卡的特征还在于厚度 变薄的区域至少部分地实现在连接层的厚度上。
黏性材料层的存在允许确保卡的机械保持性以及迷你卡的完全且光滑的分拆。 与 只由纤维材料形成的卡相区别的是, 这种卡具有非常好的弹性且由黏性材料形成的连接层 允许保证良好的连结, 同时允许容易的分拆且没有毛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卡另外具有以下一个或若干个特征 :
- 连结部通过至少一个实现在主体厚度上的非穿透的切口所实现 ;
- 切口至少部分地穿透两个层的其中之一 ;
- 连结部由至少两个互相相对的非穿透的切口形成, 所述至少两个切口从卡的对 面开始延伸 ;
- 厚度变薄的区域包括连接层至少一半的厚度 ;
- 连接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0 微米 ;
- 变薄区域包括每个纤维层厚度的最多 50 微米 ;
- 黏性材料主要包括主要成分为淀粉的树脂 ;
- 纤维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和 / 或天然纤维 ;
- 迷你卡通过另外一个连结点与主体相连 ;
- 主体限定了符合 ISO 7816 标准中的 ID-1 规格的卡的外部尺寸 ;
- 可分拆的板符合 GSM 11.11 规格。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出现在附有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中, 在所附附图中 : -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微型电路卡的透视图 ; - 图 2 是沿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1 中卡的线 II-II 的剖面图 ; - 图 3 是沿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1 中卡的线 II-II 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 1 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卡。附图标记 10 总体上表示所述卡。
在该实施方式中, 卡是微型电路卡。 因此, 卡 10 包括能够处理数据的微型电路 12。 在所述示例中, 微型电路 12 被并入到模块 14 中。
模块 14 包括例如限定相对的第一个面 16A 和第二个面 16B 的支撑件 16。优选地, 其中一个面, 例如支撑件 16 的第二个面 16B 设有微型电路 12, 则另一个面 16A 设有能够与 外部卡的阅读器发生接触、 以便与微型电路 12 交换数据的外部接触斑点界面 18。
该界面 18 包括例如一系列符合微型电路预先定义的标准的电接触金属斑点。例 如, 接触斑点符合 ISO 7816 标准。在该实施方式中, 界面的接触斑点符合 ISO 7816 标准中 的 C1 至 C7 协议。
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更实施方式中, 模块 14 可以同样包括与微型电 路 12 连接的近场交流天线。在这种情况下, 模块 14 可以没有用于接触的外界面, 微型电路 能够通过近场交流进行数据交换。
卡 10 包括限定相对的第一个面 20A 和第二个面 20B 的、 具有卡的通常形状的主体 20。
在该实施方式中, 主体 20 限定卡 10 的外部尺寸。在该示例中且优选地, 卡 10 的 尺寸由第一规格, 即 “大规格” 所定义, 例如传统地是用于银行卡的规格的 ISO 7816 标准中 的 ID-1 规格。ID-1 规格定义了 86×54 毫米的尺寸且厚度小于 1 毫米, 例如等于 800 微米。 显然, 也可以使用其他卡的规格。更具体地, 卡 10 形成用于迷你卡 22 的板状支撑。因此, 如图 1 中所见, 卡 10 包括 由在主体 20 内部的轮廓内线 26 所限定的内部分 24。优选地, 该内部分 24 具有第二规格, 即符合 GSM 11.11 标准的小规格。
在该实施方式中, 内部分 24 包括微型电路 12 且优选地包括模块 14。 为此, 内部分 24 包括模块 14 的接收孔 28。
如图 2 或图 3 所示, 接收孔 28 包括微型电路 12 的底座的深的中心区和围绕着深 的中心区的周边区, 该周边区与深的中心区一起限定阶地且形成支撑件 16 的支撑表面。
在图中所示出的例子中, 迷你卡 22 具有两个纵边 22L 和两个横边 22T。 另外, 优选 地, 轮廓线 26 具有包括设置在迷你卡 22 其中一角的隅角斜面 29 的定位销的轮廓。
为了使用者能够根据两个规格其中之一使用卡 10, 迷你卡 22 能够与主体 20 分拆 开来。优选地, 为了将迷你卡 22 分拆, 使用者在迷你卡上施加手动的压力以便折断连结。
与本发明相符, 迷你卡 22 通过至少一个由主体 20 的厚度变薄的区域 R 所形成的 易碎的连结部 30 与主体 20 相连。
如图 1 中所见, 轮廓线 26 由至少被连结部 30 所终止的轮廓开口 32 所形成。优选 地, 连结部 30 沿着迷你卡 22 的横边 22T 延伸。另外, 在示出的例子中, 开口 32 同样至少 在设置在迷你卡 22 横边 22T 的另一个连结点 33 上被终止。连结点 33 例如在欧洲专利 EP 1405260 中被详细描述。
尤其如在图 2 或图 3 的剖面中可见, 开口 32 符合在厚度方向上卡 10 的主体 20 的 全部切割。
符合本发明的是, 主体 20 包括至少两个纤维材料层 34A, 34B 和至少一个在两个纤 维材料层 34A, 34B 之间以黏性材料实现的连接层 36。例如, 实现层 34A, 34B 的纤维材料包 括合成纤维和 / 或天然纤维。另外, 层 36 的黏性材料主要包括主要成分为淀粉的树脂。
连接层 36 的存在使卡 10 具有弹性以及使卡 10 具有机械保持性。另外, 连接层 36 的存在允许在变薄区域 R 中实现连结部 30 完全且光滑的断开且没有毛刺。优选地, 厚度变 薄的区域 R 包括连接层 36 至少一半的厚度。
另外, 借助于该连接层 36, 迷你卡 22 具有相对好的抗变形性。
为了获得迷你卡 22 最佳的分拆结果, 连接层 36 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0 微米。优选 地, 变薄区域 R 包括每个纤维层 34A, 34B 厚度的最多 50 微米
优选地, 为了形成变薄区域 R, 在卡 10 的主体上沿着迷你卡 22 的轮廓线 26 实施有 一个或若干个凹口。
因此, 为了实现连结部 30, 需要先形成预先切割的凹口以便形成预先切割的完全 变薄的区域 R。
在这个例子中, 凹口具有 V 型的轮廓或可能具有 U 型轮廓, 且凹口在厚度的方向上 互相相对设置、 以沿着卡 10 的厚度方向只留出一个厚度变薄的区域 R。
优选地, 连结部 30 通过至少一个实现在主体 20 厚度上的非穿透的切口 30A 或 30B 来形成。切口 30A 或 30B 至少部分穿透两个纤维层 34A 或 34B 的其中之一。
在所述例子中, 如图 2 或图 3 所示示例, 连结部 30 由至少两个互相相对的非穿透 的切口 30A, 30B 形成, 所述至少两个切口 30A, 30B 从卡 10 的主体 20 的对面 20A, 20B 开始 延伸。连接层 36 优选地设置在卡 10 的主体 20 的厚度的中心位置, 由于层的对称性从而 允许使卡 10 的主体 20 的机械特性得到最优化。例如, 每个切口 30A, 30B 在主体厚度的三 分之一上延伸。
在图 3 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更实施方式中, 连接层 36 可以在卡主体 20 的厚度上 偏离中心。例如, 连接层 36 与卡 10 的近端表面 20B( 即, 沿着垂直于卡方向与连接层 36 最 近的主体的表面 ) 分离 ( 相对于与连接层 36 最远的远端表面 20A), 分离的距离包括在 150 至 450 微米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 切口 30A, 30B 具有对称的高度。
另外, 为了保持支撑件的机械特性, 在连结部 30 的水平上, 切口 30A 和 30B 在至少 连接层 36 的一半厚度上整体延伸。
例如, 切口 30A, 30B 相当于主体 20 总厚度的 80%和主体 20 厚度的 20%, 同时包 括连接层 36 的一半厚度。
因此, 迷你卡 22 一旦被分拆, 具有光滑且规则的边缘。切口构成形成变薄区域的 一个优选的例子。显然, 其他技术也可以用来形成区域 R
显然, 上述实施方式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特性且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接受任何不超 过本发明框架的合乎要求的改进。尤其, 将权利要求的特征应用到所有类型的卡中尤其是 无接触的卡中符合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