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7866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0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4013.7

申请日:

2009.04.03

公开号:

CN101550629A

公开日:

2009.10.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3D 27/10申请日:20090403|||公开

IPC分类号:

D03D27/10

主分类号:

D03D27/10

申请人: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R·格斯尔; M·施耐德

地址:

德国开姆尼茨

优先权:

2008.4.3 FR 085221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吴 鹏;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双幅织机制造双层地毯的织造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该方法包括:a)制造限定正面和背面的底布,该底布包括:沿经向延伸的张紧纱;从正面插入的所谓内纬纱;以及将所述内纬纱接结于所述底布的主要接结纱线;b)从背面插入所谓的外纬纱;c)将凸纹纱线结合到所述地毯中使得凸纹纱线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外纬纱,所述凸纹纱线在所述地毯的正面上形成绒头或线圈,且所谓的埋头凸纹纱线沿经向延伸;及d)沿经向结合次要接结纱线以将每根被凸纹纱线围绕的外纬纱接结于所述底布。此外,在经向上相继的两根内纬纱由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接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过双幅织机制造双层(T1、T2)地毯(100、200;300、400;500)的织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a)制造限定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正面(100I)和背面(100E)的底布(108、208;308、408;508),该底布包括:
-沿经向(C-C’)延伸的张紧纱(104);
-从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正面(100I)插入的所谓内纬纱(112);和
-将所述内纬纱(112)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的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
b)从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背面(100E)插入所谓外纬纱(111);
c)将凸纹纱线(103)结合到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中使得凸纹纱线(103)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外纬纱(111),所述凸纹纱线(103)在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所述正面(100I)上形成绒头或线圈,并且所谓埋头凸纹纱线(102)沿经向(C-C’)延伸;及
d)沿经向(C-C’)结合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以将每根被凸纹纱线(103)围绕的外纬纱(111)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
所述织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经向(C-C’)上相继的两根内纬纱(112)由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接结。

2.
  一种地毯(100、200;300、400;500),包括:
-限定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正面(100I)和背面(100E)的底布(108、208;308、408;508),该底布包括:
-沿经向(C-C’)延伸的张紧纱(104);
-从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正面(100I)插入的所谓内纬纱(112);和
-将所述内纬纱(112)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的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
-从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背面(100E)插入的所谓外纬纱(111);
-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外纬纱(111)并在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正面(100I)形成绒头或线圈的凸纹纱线(103),和沿经向(C-C’)延伸的所谓埋头凸纹纱线(102);和
-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该次要接结纱线沿经向(C-C’)延伸并将每根被凸纹纱线(103)围绕的外纬纱(111)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
所述地毯(100、200;300、400;500)的特征在于包括沿经向(C-C’)相继的且被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接结的两根内纬纱(112)。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外纬纱(111)被凸纹纱线(103)围绕。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还包括所谓的中间纬纱(113),该中间纬纱从背面(100E)插入在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和所述埋头绒头纱线(102)之间;所述主要接结纱线(121、122、123;221、222、223)将所述内纬纱(112)和所述中间纬纱(113)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所述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将所述中间纬纱(113)和所述外纬纱(111)接结于所述底布(108、208;308、408;508)。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毯(100、200;500),其特征在于,该地毯针对每根中间纬纱(113)和每根内纬纱(112)具有一根外纬纱(11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毯(100、200),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外纬纱(111)和所有所述中间纬纱(113)相继沿经向(C-C’)被公共次要接结纱线(131、231)接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毯(500),其特征在于,两根由公共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相继接结的外纬纱(111)被至少一根与所述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脱开的外纬纱(111)间隔开。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毯(500),其特征在于,该地毯包括第一次要接结纱线(531)和第二次要接结纱线(532),所述第一次要接结纱线(531)绕所述中间纬纱(113)和绕两根所述外纬纱(111)中的一根卷绕,所述第二次要接结纱线(532)绕所述中间纬纱(113)和绕每根与所述第一次要接结纱线(531)脱开的外纬纱(111)卷绕。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毯(300、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毯针对每根中间纬纱(113)和每根内纬纱(112)具有两根外纬纱(111)。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毯(300、400),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纬纱(111、112、113)相继沿经向(C-C’)被公共次要接结纱线(331、431)接结。

11.
  根据权利要求2到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由合成丝例如涤纶制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2到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每根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在5tex到100tex之间,优选在30tex到50tex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2到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在纬向(T-T’)上相继的两根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以筘件中10个到100个穿经的间距(L1、L2、L3)来结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在纬向(T-T’)上相继的两根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532)以筘件中穿经道次为间距(L1、L2、L3)来结合,该间距在横跨所述地毯的宽度(L)上变化并且平行于纬向(T-T’)测得。

15.
  根据权利要求2到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地毯(100、200;300、400;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毯是通过利用至少一把刀(12)将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方法制成的双层(T1、T2)地毯(100、200;300、400;500)分开而获得的。

说明书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制造双层地毯的织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该地毯包括主要接结纱线和次要接结纱线。
背景技术
在机械化地毯织造领域,希望制造具有手工地毯外观的地毯。这种手工地毯的特征在于具有高密度和具有特殊纱线打结方法,使得地毯正面上的设计图案也出现在地毯的背面上。
专利EP-A-1746190描述了一种能够获得具有手工制造外观的地毯的织造方法,且该地毯包括:
-由接结纱线和内外纬纱形成的底布/衬底(backing);
-张紧经纱;及
-围绕外纬纱的绒头或线圈凸纹纱线(loop relief thread),以及待成
为凸纹纱线的所谓埋头凸纹纱线(dead relief thread)。
此外,被凸纹纱线围绕的外纬纱设置在地毯的背面上位于底布外侧。这种设置使得地毯被赋予手工制造的外观。
但是,由这种方法织造的地毯具有比较不规则的且有时有点松弛的外纬纱结构,这是因为这些外纬纱仅由凸纹纱线在控制不佳的张紧度下保持。此外,外纬纱会相对地过早地被地面磨损。
专利EP-A-0628649描述了一种具有底布的地毯,该地毯包括张紧经纱、内纬纱、外纬纱、将内纬纱接结于底布的主要接结纱线和围绕外纬纱并形成绒头的凸纹纱线。内纬纱被主要接结纱线接结。但是内纬纱的保持完全取决于主要接结纱线。因而在主要接结纱线中的一根断开时该地毯的结构强度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织造地毯的方法来克服特别是上述缺点,该方法使用了次要接结纱线,该次要接结纱线将被凸纹纱线围绕的外纬纱接结于底布。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双幅织机(double web loom)制造双层地毯的织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a)制造限定地毯正面和背面的底布,该底布包括:
-沿经向/经纱方向延伸的张紧纱;
-从地毯的正面插入的所谓内纬纱;和
-将内纬纱接结于底布的主要接结纱线;
b)从地毯的背面插入所谓的外纬纱;
c)将凸纹纱线结合到地毯中,使得凸纹纱线围绕至少一部分外纬纱,该凸纹纱线在地毯的正面形成绒头或线圈,且所谓埋头凸纹纱线沿经向延伸;及
d)沿经向结合/并入次要接结纱线以便将每根被凸纹纱线围绕的外纬纱接结于底布。
该织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经向上相继的两根内纬纱由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接结。
本方法的步骤基本同时进行。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毯,该地毯包括:
-限定地毯的正面和背面的底布,该底布包括:
-沿经向延伸的张紧纱;
-从地毯的正面插入的所谓内纬纱;和
-将内纬纱接结于底布的主要接结纱线;
-从地毯的背面插入的所谓外纬纱;
-围绕至少一部分外纬纱并在地毯的正面形成绒头或线圈的凸纹纱线,和沿经向延伸的所谓埋头凸纹纱线;和
-次要接结纱线,该次要接结纱线在经向延伸并将每根被凸纹纱线围绕的外纬纱接结于底布。
该地毯的特征在于包括沿经向相继的且被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接结的两根内纬纱。
根据本发明的地毯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且还具有很好的手工制造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可选的特征,该特征可单独采用或以任何技术可行的组合采用:
-每根外纬纱被凸纹纱线围绕;
-底布还包括所谓的中间纬纱,该中间纬纱从背面插入在主要接结纱线和埋头绒头纱线之间,主要接结纱线将内纬纱和中间纬纱接结于底布,并且次要接结纱线将中间纬纱和外纬纱接结于底布;
-该地毯针对每根中间纬纱和每根内纬纱具有一根外纬纱;
-所有外纬纱和所有中间纬纱被公共的次要接结纱线沿经向相继接结;
-两根由公共的次要接结纱线相继接结的外纬纱被至少一根与所述次要接结纱线脱开的外纬纱间隔开;
-该地毯包括第一次要接结纱线和第二次要接结纱线,该第一次要接结纱线绕中间纬纱和绕两根外纬纱中的一根卷绕;第二次要接结纱线绕中间纬纱和绕每根与第一次要接结纱线脱开的外纬纱卷绕;
-该地毯针对每根中间纬纱和每根内纬纱具有两根外纬纱;
-所有的纬纱被公共的次要接结纱线沿经向相继接结;
-次要接结纱线由例如涤纶/聚酯的合成丝制成,
-每根次要接结纱线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在5tex到100tex之间,优选在30tex到50tex之间;
-在纬向上相继的两根次要接结纱线以筘件/精梳(comb)中10到100个穿经(warp pass,穿经道次)的间距结合;
-在纬向上相继的两根次要接结纱线以筘件中穿经道次为间距来结合;该间距横跨地毯的宽度变化,并且平行于纬向测得;及
-通过利用至少一把刀将由上述织造方法制成的双层地毯分开而获得该地毯。
附图说明
通过仅作为非限制示例给出的且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可较好地理解本发明,并可显见其优点,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地毯在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织造时平行于经向的剖视图;
图1a是图1的地毯在织造期间执行的插入循环的示意图;
图2是类似于图1的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两个地毯;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地毯在完成根据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后的平行于经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或图2的地毯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5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示出图3的地毯的一部分;以及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地毯的平行于纬向的侧向半区段示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借助于具有两个引纬平面的织机(未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织造的双层地毯T1。双层地毯是由两片组成,即顶部地毯100和底部地毯200。在织造完成之后,顶部地毯100和底部地毯200利用刀12以公知的方式分开。
地毯100具有底布108,该底布108限定了地毯100的内侧100I和外侧100E。外侧100E构成地毯100的背面,该背面与地面或任何其它支撑件相接触。内侧100I构成地毯100的正面,该正面朝向地毯100被安放的空间。所述外侧和内侧分别形成地毯100的背面100E和正面100I。
底布108包括埋头绒头纱线102,即并不直接形成凸纹部分的绒头纱线。埋头绒头纱线102沿由轴线C-C’表示的经向延伸。纱线102在图1中由它们被安放的体积的包络线示意性地表示。
地毯100还具有花纹或图案绒头纱线103,该花纹或图案纱线大致沿与方向C-C’垂直并横向于地毯总平面的方向Z-Z’延伸,以便在正面100I上形成绒头。图案绒头纱线103确定了在地毯100的正面100I上形成的图案。埋头绒头纱线102用于在双层地毯T1的正面100I上、不同于图1中示出的区域形成凸纹的图案绒头纱线103。在图1中,图案绒头纱线103的粗细表示为介于两个点划线之间。
图1示出由单个图案绒头纱线103形成的凸纹部分。但是这些凸纹部分可由多根连续或同步的绒头纱线形成。作为纱线102和103的替代方案,根据本发明的地毯可包括其它的凸纹纱线,例如用于在地毯的正面上形成凸纹线圈的线圈纱线、埋头线圈纱线。
地毯100还包括从外侧100E插入的所谓外纬纱111,和从内侧100I插入的所谓内纬纱112。在图1的示例中,各外纬纱111被图案绒头纱线103围绕。绒头纱线103仅绕外纬纱111卷绕,由此形成固定线圈114,该固定线圈确定了地毯100的背面100E上的图案。
底布108还包括在背面100E一侧上沿经向C-C’延伸的张紧纱104。张紧纱104用于通过它们承受的张紧力向底布108提供强度。
底布108还具有所谓中间纬纱113,该中间纬纱插在张紧纱104和埋头绒头纱线102之间。纬纱113被称为中间纱是因为它们大致设置在外纬纱111和内纬纱112之间。此外,由于中间纬纱113插置在张紧纱104和埋头绒头纱线102之间,所以它们位于底布108的中间区内。
地毯100针对每根中间纬纱113和每根内纬纱112具有一根外纬纱111。因而,地毯100具有较密实的结构。
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张紧纱104设置在外纬纱111和中间纬纱113之间,因此张紧纱104与埋头绒头纱线102隔离开。这能够掩盖埋头绒头纱线102,所述埋头绒头纱线用以形成图案绒头纱线103并因此具有色彩,该色彩如果暴露在背面100E会具有损害“手工制造”外观的风险。
但是,在未示出的变型中,张紧纱可设置在中间纬纱和内纬纱之间,并且因而与埋头图案绒头纱线102接触。
底布108还具有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该主要接结纱线的功能是将内纬纱112和中间纬纱113接结于底布108。在底布108的情况下,每根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将三根内纬纱112中的一根和三根中间纬纱113中的一根接结到底布108上。换句话说,在经向C-C’上,相继的三根内纬纱112和三根中间纬纱113,以及因而至少两根内纬纱112和至少两根中间纬纱113分别通过不同的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接结于底布108。因此,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以具有等于9的比例遵循棱纹平布类型的织法。
在图4到图6中示出的纬向T-T’上,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可在地毯100的宽度上以每一到三个织机筘件穿经(走)一次的方式分布。
有利地,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可在纬向T-T’上以筘件中三个连续穿经的间距进行分布。
底布108还具有次要接结纱线,该次要接结纱线中的一根在图中以附图标记131表示。次要接结纱线131沿经向C-C’延伸,并将外纬纱111接结于底布108。具体地,次要接结纱线131沿经向C-C’相继地将每根中间纬纱113和每根外纬纱111接结于底布108,并且因此每根外纬纱111被图案绒头纱线103围绕。
上述结合图1对地毯100的描述可直接应用到类似于地毯100的地毯200上。与地毯100的元件一致或对应的地毯200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上100表示。因此限定埋头绒头纱线202、底布208、背面200E、正面200I、张紧纱204、外纬纱211、内纬纱212、中间纬纱213、固定线圈214、主要接结纱线221、222、223,以及次要接结纱线231。
双层地毯T1在具有两个插入面的双幅织机上织造,在每个循环中两根纬纱同时插入到所述插入面中。
如图1a所示,在第一个插入循环期间,外纬纱111插入到对应于地毯100的插入面内,而中间纬纱213被同时插入到对应于地毯200的梭口面。在随后的循环中,中间纬纱113和外纬纱211被同时插入。在第三循环中,两根内纬纱112和212被插入。
这样,需要三个插入循环以使绒头纱线103被地毯100的外纬纱111卷绕或被地毯100的外纬纱111交织以形成固定线圈114,并且接着在返回到沿经向C-C’绕后面的外纬纱在地毯100上形成固定线圈之前围绕地毯200的外纬纱211形成固定线圈214。
地毯200和地毯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纬纱211、内纬纱212和中间纬纱213的相对位置。在地毯100中,内纬纱112与外纬纱111相对,而在地毯200中,内纬纱212与中间纬纱213相对,即,它们相对于外纬纱211占据交错的位置。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层地毯T2,其中和图1的元件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双层地毯T2由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织造的顶部地毯300和底部地毯400组成。地毯300具有底布308,该底布308的纱线和纱类似于底布108和208的纱线和纱。地毯300因而包括埋头绒头纱线102、张紧纱104、外纬纱111、内纬纱112和中间纬纱113。此外,地毯300具有次要接结纱线331,该次要接结纱线和用于地毯100的次要接结纱线131的功能基本相同。
地毯300与地毯100和200的不同之处在于纬纱111、112和113的相对位置以及次要接结纱线331所走的路径。因而,地毯300针对每根内纬纱112和每根中间纬纱113具有两根外纬纱111。外纬纱111、内纬纱112和中间纬纱113在经向C-C’上彼此偏置。换句话说,内纬纱112相对于外纬纱111或相对于中间纬纱113安置成交错的构型。
与地毯100不同,地毯300的所有纬纱111、112和113连续地在经向C-C’上被同一根次要接结纱线331接结,这遵循的是平纹类型的织法。因此,与底布108不同,底布308具有通过整个底布308的次要接结纱线331。
此外,底布308包括两种类型的主要接结纱线121和122,所述每种类型的主要接结纱线将底布308接结于两根内纬纱112中的一根或接结于两根中间纬纱113中的一根。主要接结纱线121和122以等于8的比例遵循棱纹类型的织法。
地毯400的结构和地毯300的结构相同。
由于地毯300和400包括较少的纬纱和较少的主要接结纱线,它们的密度小于地毯100或200的密度。因而,对于相同的每单位长度的重量(的纱线)和相同的纱线张紧力,地毯300或400比地毯100或200轻。双层地毯T2在具有两个插入面的双幅织机上织造,在每个循环中两根纬纱被同时插入到所述插入面中。需要两个插入循环以使绒头纱线绕地毯300的外纬纱111卷绕或被地毯300的外纬纱111交织以形成固定线圈114,并且接着围绕地毯400的外纬纱211以形成固定线圈214。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地毯500。地毯500具有底布508和图案绒头纱线103。在底布508中,与底布108到408的纱或纱线相同的纱和纱线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因而地毯500具有埋头绒头纱线102,张紧纱104、外纬纱111、内纬纱112、中间纬纱113和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
地毯500是以单个的状态即从根据本发明的织造方法获得的双层地毯分离开的状态示出的。
在地毯500中,外纬纱111、内纬纱112和中间纬纱113相对于张紧纱104和相对于彼此以与地毯100相同的方式设置。因而,外纬纱111与内纬纱112相对且相对于中间纬纱113错排。地毯500针对每根中间纬纱113和每根内纬纱112具有一根外纬纱111。主要接结纱线121、122和123在底布508中遵从与底布108相同的织法和相同的路径。
地毯500和地毯100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具有两根次要接结纱线531和532,所述两根次要接结纱线分别绕外纬纱111和中间纬纱113卷绕。次要接结纱线531和532的织造使得被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相继接结的两根外纬纱111被至少一根与所述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脱开的外纬纱分隔开。术语“脱开”用于表示纬纱没有被接结纱线围绕且不会与该接结纱线接触。
换句话说,次要接结纱线531和532分别呈现部分533和534,该部分533和534浮在两根中间纬纱113之上且在两根中间纬纱113之间而不围绕位于这两根中间纬纱113之间的并且位于被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相继接结的两根外纬纱111之间的外纬纱111。
在未示出的变型中,次要接结纱线可仅被插入到地毯100或200中的一个中,例如插入底部地毯200,而不插入顶部地毯100。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希望使用纤细但是很牢固的纱线以使地毯100、200、300、400或500的背面100E上的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或532的可见度最小。例如能够使用诸如涤纶的合成丝纱线,该纱线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在5tex到100tex的范围内,优选在30tex到50tex的范围内。
因而,较粗的图案绒头纱线103能够几乎完全掩盖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和/或532。出现在背面100E上的图案因而仅由围绕外纬纱111和211的图案绒头纱线103的线圈114和214来确定。
此外,能够通过使用和外纬纱的颜色相接近的次要接结纱线来进一步减小它们的可见度。
根据本发明的地毯因而具有“手工制造”外观,这是因为图案绒头纱线将地毯正面上出现的图案复制到地毯背面上,并且因为在地毯的背面几乎看不到次要接结纱线。
此外,具有张紧纱104以及通过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或532将外纬纱111连结到底布使得这种地毯的底布的稳定性和强度大于现有技术的地毯的稳定性和强度。
为了进一步减小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或532在背面100E上的可见度,能够根据期望的纱线消耗、地毯密度、稳定性和强度来优化它们在地毯100、200、300、400或500的宽度上的分布。实践中,在纬向T-T’上相继的两根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或532可以以每10个到100个筘件穿经(走)一次的方式结合。这使得能够有利地减少次要接结纱线的消耗。
换句话说,两根次要接结纱线131、231、331、431、531和/或532以织机筘件的10到100个筘片(teeth)的间距分隔开。在图4的示例中,对应于地毯100的一部分,间距L1是12个筘片,即:在纬向T-T’上两根相继的次要接结纱线131之间有12根绒头纱线103。
类似地,在图5的示例中,对应于地毯500的一部分,在纬向T-T’上两根相继的次要接结纱线531或532之间的间距L1是十二个筘片。但是次要接结纱线531相对于次要接结纱线532偏置或错排,由此降低它们的可见度。具体地,在两相邻的纱线531和532之间的偏置量是六个筘片。
此外,两根次要接结纱线131等之间的间距可沿纬向T-T’并随着到地毯100的中间M的距离而变化。这使得能够相对于地毯100的远离中间的外围区域加强地毯100的接近中间M的区域内的强度和稳定性。这种结构使得能够使次要接结纱线131的消耗相对于地毯的中间区域和外围区域需具有的强度最优。
因而,如图6所示,地毯100的中间区域可具有十二个筘片的间距L1,该间距大约是20毫米(mm)到40mm。但是,大约在横跨地毯100的宽度L的四分之一距离处,次要接结纱线131被约为二十四个筘片的间距L2分隔开,该间距表示40mm到80mm范围内的距离。最后,在地毯的边缘处,两根连续的次要接结纱线131可被约为50个筘片的间距即80mm到160mm范围内的间距分隔开。
本发明因而使得能够制造一种强度和耐磨性最佳且高并且“手工制造”外观很好的地毯。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造地毯的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双幅织机制造双层地毯的织造方法和由这种方法获得的地毯,该方法包括:a)制造限定正面和背面的底布,该底布包括:沿经向延伸的张紧纱;从正面插入的所谓内纬纱;以及将所述内纬纱接结于所述底布的主要接结纱线;b)从背面插入所谓的外纬纱;c)将凸纹纱线结合到所述地毯中使得凸纹纱线围绕至少一部分所述外纬纱,所述凸纹纱线在所述地毯的正面上形成绒头或线圈,且所谓的埋头凸纹纱线沿经向延伸;及d)沿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