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背校平模具.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7767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1681.4

申请日:

2010.07.13

公开号:

CN101898216A

公开日:

2010.1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1D 37/10登记生效日:2015120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安徽省大富重工技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安徽大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6525号变更后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6525号车组装车间(7#车间)|||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1D 37/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北泰汽车底盘系统(安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安徽省大富重工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大庆路503号变更后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6525号登记生效日:20150107|||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1D 37/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世纪机械(安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泰汽车底盘系统(安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汽配五金产业园涂山路1188号变更后权利人: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大庆路503号登记生效日:201303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37/10申请日:20100713|||公开

IPC分类号:

B21D37/10; B21D1/06

主分类号:

B21D37/10

申请人:

世纪机械(安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时瑛群; 刘为军

地址:

233010 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汽配五金产业园涂山路11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片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模中使用的钢背校平模具。它包括设有上校平块的校平凸模、设有下校平块的校平凹模;上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一斜面、第一平面、第二斜面构成,第一平面高于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平面分别与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的高度差为0.1-0.25mm;下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三斜面、第二平面、第四斜面构成,第二平面低于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的高度差为0.1-0.25mm;校平时,第一斜面、第三斜面相适配,第二斜面、第四斜面相适配,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相适配。本模具的优点是:采用上校平块和下校平块相互配合对料带进行校平,与现有技术相比,舍弃了手工校平步骤,因而,校平的统一性强,校平效果较佳,且钢背的外形尺寸稳定。

权利要求书

1: 钢背校平模具, 包括设有上校平块的校平凸模、 设有下校平块的校平凹模, 其特征 是: 上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一斜面、 第一平面、 第二斜面构成, 第一平面高于第一斜面、 第 二斜面, 第一平面分别与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的高度差为 0.1-0.25mm ; 下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三斜面、 第二平面、 第四斜面构成, 第二平面低于第三斜面、 第 四斜面, 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三斜面、 第四斜面的高度差为 0.1-0.25mm ; 校平时, 第一斜面、 第三斜面相适配, 第二斜面、 第四斜面相适配, 第一平面、 第二平面 相适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钢背校平模具, 其特征是 : 校平凸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布置的卸料板、 凸模固定板、 上垫板、 上模板、 上夹 模板, 凸模固定板、 卸料板之间有间隙, 凸模固定板、 上垫板、 上模板、 上夹模板依次层叠连 接; 上校平块竖直穿装在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内且通过紧固件与上垫板固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钢背校平模具, 其特征是 : 校平凸模内在上校平块的长度方 向两侧各设置一氮气弹簧组件, 每一氮气弹簧组件包括竖直穿装在上夹模板和上模板内的 氮气弹簧、 用来下压氮气弹簧且通过紧固件与上夹模板相接的水平盖板、 竖直穿装在上垫 板和凸模固定板内的推杆, 推杆的上端穿入上模板内与氮气弹簧同轴相接, 推杆的下端穿 入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之间的间隙中。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背校平模具, 其特征是 : 上校平块、 下校平块的硬度为 HRC58-62。

说明书


钢背校平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片冲压模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模中使用的钢背 校平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 国内汽配生产厂家一般采用级进成型 + 复合落料 + 手工校平的工艺来生产 钢背。钢背主要技术参数的规定要求是 : 装配尺寸公差为 0.1mm, 平面度小于 0.13mm, 周边 断面光亮带全部要求达到料厚的 75%以上。其中 : 手工校平步骤是钢背生产过程中比较重 要的步骤, 通过校平, 以保证钢背的平面度。但, 由于是手工操作, 随意性较大, 校平效果较 差 ( 如校平后出现压印 ), 且还容易造成关键装配尺寸不稳定甚至超出规定公差的情况。
     上述工艺制得的钢背, 很难满足前市场 ( 即主机配套市场, 又称 OE 市场 ) 钢背的 质量要求, 其平面度的检测是用三点支撑配合杠杆百分表打表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对产品 平面度的要求较高。
     上述工艺制得的钢背, 虽然可以满足后市场 ( 即维修市场 ) 钢背的质量要求, 但生 产成本高、 生产效率低下、 生产过程不稳定, 严重制约规模化生产 ; 且所述与后市场配套的 钢背, 其平面度的检测方式一般采用的是刀口尺配合塞尺进行检测, 检测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校平效果较佳的钢背校平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背校平模具, 包括设有上校平块的校 平凸模、 设有下校平块的校平凹模 ;
     上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一斜面、 第一平面、 第二斜面构成, 第一平面高于第一斜 面、 第二斜面, 第一平面分别与第一斜面、 第二斜面的高度差为 0.1-0.25mm ;
     下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三斜面、 第二平面、 第四斜面构成, 第二平面低于第三斜 面、 第四斜面, 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三斜面、 第四斜面的高度差为 0.1-0.25mm ;
     校平时, 第一斜面、 第三斜面相适配, 第二斜面、 第四斜面相适配, 第一平面、 第二 平面相适配。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 以下对本发明所述钢背校平模具均简称为本模具。
     本模具的优点是 : 采用上校平块和下校平块相互配合对料带进行校平, 与现有技 术相比, 舍弃了手工校平步骤, 因而, 校平的统一性强, 校平效果较佳 ( 即确保校平后得到 的钢背的平面度 ), 且钢背的外形尺寸稳定 ( 即确保钢背的关键装配尺寸稳定, 在规定的公 差范围之内 )。
     另, 本模具还存在着结构设计合理实用、 构思巧妙新颖的优点。
     所述校平凸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布置的卸料板、 凸模固定板、 上垫板、 上模 板、 上夹模板, 凸模固定板、 卸料板之间有间隙, 凸模固定板、 上垫板、 上模板、 上夹模板依次 层叠连接 ;上校平块竖直穿装在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内且通过紧固件与上垫板固接。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 校平凸模内在上校平块的长度方向两侧各设置一氮气弹簧组 件, 每一氮气弹簧组件包括竖直穿装在上夹模板和上模板内的氮气弹簧、 用来下压氮气弹 簧且通过紧固件与上夹模板相接的水平盖板、 竖直穿装在上垫板和凸模固定板内的推杆, 推杆的上端穿入上模板内与氮气弹簧同轴相接, 推杆的下端穿入凸模固定板和卸料板之间 的间隙中。
     这样, 在校平凸模尚未接触到料带前, 氮气弹簧的弹力就通过推杆传至卸料板, 卸 料板先行将料带压死, 然后, 再进行校平, 避免了料带走动, 可进一步确保达到校平效果。
     所述上校平块、 下校平块的硬度为 HRC58-62。
     本模具可在连续模中使用。采用本模具, 可实现料带的连冲, 冲压速度快 ( 每分钟 可达 40-50 次 ), 校平后得到的钢背, 其表面不会出现压印, 生产效率高, 生产成本低, 钢背 尺寸稳定, 质量上符合与主机厂配套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模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图 1 的俯视图 ; 图 3 是本模具内的上校平块的放大俯视图 ; 图 4 是图 3 的左视图 ; 图 5 是本模具内的下校平块的放大俯视图 ; 图 6 是图 5 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
     参见图 1- 图 6 :
     本模具包括设有上校平块 1a 的校平凸模 1、 设有下校平块 2a 的校平凹模 2。
     校平凸模 1 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布置的卸料板 1b、 凸模固定板 1c、 上垫板 1d、 上 模板 1e、 上夹模板 1f, 凸模固定板 1c、 卸料板 1b 之间有间隙, 凸模固定板 1c、 上垫板 1d、 上 模板 1e、 上夹模板 1f 依次层叠连接。
     上校平块 1a 竖直穿装在凸模固定板 1c 和卸料板 1b 内且通过紧固件与上垫板 1d 固接。上校平块 1a 的工作面由第一斜面 1a2、 第一平面 1a1、 第二斜面 1a3 构成, 第一平面 1a1 高于第一斜面 1a2、 第二斜面 1a3, 第一平面 1a1 分别与第一斜面 1a2、 第二斜面 1a3 的 高度差为 0.18mm。
     校平凹模 2 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水平布置的下模板 2b、 下垫板 2c、 凹模固定板 2d。
     下校平块 2a 竖直穿装在凹模固定板 2d 内。 下校平块 2a 的工作面由第三斜面 2a2、 第二平面 2a1、 第四斜面 2a3 构成, 第二平面 2a1 低于第三斜面 2a2、 第四斜面 2a3, 第二平面 2a1 分别与第三斜面 2a2、 第四斜面 2a3 的高度差为 0.18mm。
     校平时, 第一斜面 1a2、 第三斜面 2a2 相适配, 第二斜面 1a3、 第四斜面 2a3 相适配, 第一平面 1a1、 第二平面 2a1 相适配。
     校平凸模 1 内在上校平块 1a 的长度方向两侧各设置一氮气弹簧组件, 每一氮气弹簧组件包括竖直穿装在上夹模板 1f 和上模板 1e 内的氮气弹簧 1g、 用来下压氮气弹簧 1g 且 通过紧固件与上夹模板 1f 相接的水平盖板 1h、 竖直穿装在上垫板 1d 和凸模固定板 1c 内的 推杆 1i, 推杆 1i 的上端穿入上模板 1e 内与氮气弹簧 1g 同轴相接, 推杆 1i 的下端穿入凸模 固定板 1c 和卸料板 1b 之间的间隙中。
     校平凸模 1 内在上校平块 1a 的长度方向两侧还各设置一矩形弹簧组件, 所述两组 件起到连接上模板 1e、 上垫板 1d、 凸模固定板 1c、 卸料板 1b 的作用, 每一矩形弹簧组件包括 螺塞 1j、 矩形弹簧 1k、 卸料螺钉 1m、 垫片 1n、 套筒 1p。
     上校平块 1a、 下校平块 2a 的硬度为 HRC58-62。所述的硬度可通过淬火方式得到。
     随着校平凸模 1 向下运动, 氮气弹簧 1g 开始压缩, 使得卸料板 1b 牢牢地压住料带 G 后 ( 图 1 中的水平箭头为料带 G 的行进方向 ), 校平凸模 1、 校平凹模 2 才得以完全闭合并 开始校平工作, 随着冲床滑块从下死点向上运动 ( 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冲床滑块 ), 卸料板 1b 与料带 G 相脱离, 校平工作结束。校平后得到的钢背, 其平面度确保在 0.13mm 以内。因 此, 用本模具对料带 G 进行校平, 可保证校平后得到的钢背的平面度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显而易见的若干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这 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钢背校平模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钢背校平模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钢背校平模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背校平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背校平模具.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片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模中使用的钢背校平模具。它包括设有上校平块的校平凸模、设有下校平块的校平凹模;上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一斜面、第一平面、第二斜面构成,第一平面高于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平面分别与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的高度差为0.1-0.25mm;下校平块的工作面由第三斜面、第二平面、第四斜面构成,第二平面低于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