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风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机领域,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风叶机构。背景技术 现有风力发电机根据叶片形式的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 水平轴型因结构简单, 利用比较广泛, 是目前风力发电的主要形式 ; 另一种垂直轴型无需风向调整转向机构, 效率 高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无噪音和转向机构, 维护简单, 应用越来越多。水平轴风力发电机 的风叶, 一般需要正对风向受风, 在正对风向时, 风力对风叶的推力是斜向推力, 加上风叶 之间的空隙, 白白放弃了部分风能, 利用效率较低, 不能像船帆一样在有效范围内对风力百 分百的利用 ; 而大型风叶遭遇强风时, 转速太快, 可能会产生喘震, 需要一套完善的刹车系 统, 对风叶的平衡度要求较高 ; 另外风叶和发电机组安置于高塔或支架的顶端, 其技术要求 高、 安装难度大, 使得制造、 安装及维修的难度较高, 制造运营成本高。 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 风力, 对风力的利用率是风力发电的关键, 由于是受风, 转速不需要很高, 重要的是有大扭 矩、 高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 而提供一种风帆式的, 具有结构简单、 受风效果 好, 风能利用率高等优点的风力发电机风叶机构。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
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的风叶机构, 设置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上部, 其特 征在于 : 所 述风叶机构主要由固定支架、 中心轴、 中心支柱、 与固定支架轴接的若干个固定叶板和活动 叶板构成 ; 固定支架为等圆周放射状结构, 设置有上下两个或两个以上, 固定支架轴设置在 每个固定支架的放射端, 固定叶板设置在中心轴与固定支架轴之间, 活动叶板以固定支架 轴为活动轴 ; 活动叶板与固定叶板连接处相贴合。
所述固定叶板和活动叶板为六个。
所述固定叶板与固定支架的放射部分相对应, 为弧形板或平面板, 由刚性板或软 性材料构成。
所述活动叶板为弧形板, 弧形板外侧端设有向外弯曲的导风边 ; 该活动叶板的长 度大于固定支架放射端之间的单个等圆周长。
所述活动叶板上还可设置有闭锁装置, 该装置由测风仪、 人工开关、 触控开关、 自 锁继电器、 电磁线圈、 叶板闭锁钩组成。
所述活动叶板的两侧边之间可以设置有连索 ; 上下两边可以设置加强受风的包 边。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风叶机构设计为迎风张开的帆, 利用风力正向推力产生大扭矩高效率的风 力发电装置, 迎风面正转方向的叶板受风力推动张开, 如船帆般承受正面风力, 在正转方向
叶板范围内的风力可百分百的利用 ; 逆转方向的叶板闭合, 使风对逆转方向的作用力减到 最小, 由于风叶是围绕垂直中心轴旋转, 无论是哪个方向的风力都可自动张开迎风面正转 的叶板, 使得本装置对任何方向的风力都可利用, 而不需要风向调整装置, 风能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结构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 1、 固定支架 2、 中心轴、 3 固定支架轴 板 6、 导风边 7、 连索 8、 包边。4、 固定叶板5、 活动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发明风力发电机的风叶机构, 主要由固定支架 1、 中心轴 2、 中 心支柱、 与固定支架轴 3 轴接的六个固定叶板 4 和活动叶板 5 构成, 固定支架 1 为等圆周放 射状的弧型杆构成, 设置有上下两个, 固定支架轴 3 设置在每个固定支架 1 的每个放射端, 固定叶板 4 设置在中心轴 2 与固定支架轴 3 之间, 活动叶板 5 以固定支架轴 3 为活动轴。 活 动叶板 5 为圆弧形, 外侧端设有向外弯曲的导风边 6 ; 活动叶板 5 内侧稍伸出, 与固定叶板 4 连接处相贴合 ; 该活动叶板 5 的长度大于固定支架 1 放射端之间的单个等圆周长。与固 定支架 1 的弧形放射部分相匹配, 固定叶板 4 为弧形板, 由刚性板或软性材料构成, 固定叶 板 4 以中心支柱为圆心向外伸展, 固定在支架上。活动叶板 5 安装在固定支架 1 外侧放射 端轴上, 使活动叶板 5 能在支架上灵活转动 ; 该活动叶板 5 的长度大于固定支架 1 之间的单 个等圆周长, 这样活动叶板 5 的外端要能盖住相邻的一个活动叶板 5 轴端, 使活动叶板在逆 风的时候能与相邻的活动叶板闭合, 卸除逆向风压。活动叶板 5 靠内端延长留有止动位, 使 得在迎风面张开时有足够的支撑力承受正面的风力, 而不会被风吹反, 同时也和固定叶板 4 贴 合, 减少风力的泄漏。如图 3 所示, 另外在每个活动叶板 5 的横向两侧边之间可以设置 有连索 7, 以加强结构上受风的强度, 并防止板面逆转 ; 活动叶板 5 弧形板的上下两边也可 以设置加强受风的包边 8, 以增强受风能力和整体强度。
所述活动叶板 5 外端向外弯曲张开的导风边 6, 可以使活动叶板转到迎风面的时 候, 在风力的作用下迅速张开叶板, 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风力, 在风力的作用下, 迎风的方 向张开, 如船帆般承受风的压力。在逆转方向的活动叶板 5 是闭合的, 卸去反向的风力 ; 在 叶板依次的张开闭合中带动中心轴转动, 即可把风的压力转换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
叶板数选六块为最佳实施方案, 因小于六块会因为角度的关系存在风能利用的空 白点, 即前一块板已处于卸风的位置, 而后一块板还没张开, 这样就会降低风能的利用率 ; 而多于六块会增加装置的重量, 又增加制造成本, 而且叶板张开的长度, 没有六块叶板的长 度长, 根据力学原理, 力臂越长, 同样力度的时候, 端点的受力越大, 同样的叶板面积, 叶板 长度的增加要比叶板宽度的增加输出功率要大。
当活动叶板处于图 3 位置时, 向外张开的导风边 6 受风, 带动活动叶板 5 向外张开, 由于活动叶板 5 外端比内端离中心轴的距离要大数倍, 活动叶板 5 外端向外张开, 内端 则与固定叶板 4 外端贴合, 贴合处在阻止了风力泄漏的同时, 也支承了活动叶板 5 的定位, 使活动叶板 5 正对风向, 接受风能, 产生向后的推力, 带动中心轴转动 ; 当叶板转动至闭合 位置时, 活动叶板 5 外端受风的压力与相邻活动叶板 5 的内端贴合, 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弧 面, 减少逆转方向的推力 ; 受风的活动叶板张开, 相对的活动叶板卸风关闭, 这样风叶不断 循环, 带动中心轴及整套发电装置旋转。
如图 4 所示, 所述固定叶板 4 还可以为平面板形, 即固定支架 1 相应的每个支架也 为直杆, 活动叶板 5 在迎风面展开时, 当转到与风力方向大于 90 度的时候, 用直板型就会使 风力沿着板的外侧卸掉, 用圆弧形的结构则可受风 ; 当活动叶板 5 转到迎风面背对风向时, 圆弧形可卸去反转方向的风压。
为防止超过定值的强风损坏叶板, 可以在活动叶板 5 上安装闭锁装置, 闭锁装置 受风力测定仪和人工控制其开关的动作。该闭锁装置主要由测风仪、 人工开关、 触控开关、 自锁继电器、 电磁线圈、 叶板闭锁钩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测风仪与人工开关并联控制闭锁电 源; 在强风或需人为停机时, 电源接通后, 导通触控开关, 触控开关安装在固定叶板 4 外侧, 前一块活动叶板 5 闭合时碰触到的位置。当前一块活动叶板 5 转到逆风位时, 受风压贴合 在后一块固定叶板外侧时, 碰触开关导通, 自锁继电器闭合, 电磁线圈导电, 带动安装于本 固定叶板 4 外侧的锁钩动作, 钩住前一块活动叶板 5 的外侧, 使活动叶板 5 不能张开, 就可 避免强风的破坏, 在需要维修时可人工停机。
所述活动叶板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其弧度、 长度等参数不限定, 根据实际需要 决定 ; 活动叶板的上下包边也可以由加强筋代替 ; 固定支架也可以设置上下多个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发明的具体实 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 其 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