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芝麻素类及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性的组合物、 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 剂、 以及利用这些物质的饮食品或医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芝麻素类是芝麻中所含有的木脂素化合物中的一种。 其中关于芝麻素和其立体异 构体表芝麻素, 已报道了血中胆固醇降低作用及血中中性脂肪降低作用、 肝功能改善作用、 活性氧清除作用、 △ 5 去饱和酶抑制作用、 过氧化脂质生成抑制作用、 抗高血压作用、 醉酒 防止作用、 乳腺癌抑制作用等各种生理活性 ( 专利文献 1)。
但是, 包含芝麻素类在内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 而且在可医药用、 或者 可食用的有机溶剂中只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溶解。因为这种难溶性, 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在 生物体内难于被吸收的问题。
作为使脂溶性物质的体内吸收性提高的方法, 例如已公开了通过将脂溶性物质泛 癸利酮溶解于食用天然油脂、 中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中形成液状, 从而提高泛癸利酮的体 内吸收的方法 ( 专利文献 2)。
此外, 作为使脂溶性物质的体内吸收性提高的其他方法, 也提出了使脂溶性物质 的胶束微细化 ( 微粒化 ) 的方法。例如公开了含有辅酶 Q10 的水溶性组合物, 其为含有辅 酶 Q10 和特定的聚甘油、 脂肪酸单酯等的组合物, 通过使平均粒径为 110nm 以下, 其在生物 体内的吸收性得到显著改善 ( 专利文献 3)。 但是通过与其他化合物组合从而使芝麻素类的 体内吸收性提高的例子尚无报道。
专利文献 1 WO2006/07085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日本特开昭 54-9261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日本特开 2004-196781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可促进脂溶性物质的体内吸收的上述方法时, 需要将脂溶性物质溶解于油 脂等中形成液状, 或者形成含有脂溶性物质的胶束的液体。 但是, 芝麻素类在油脂中的溶解 度低, 使一次摄取的芝麻素类的量增加时, 作为溶剂的油脂的量也不得不增加。 因此在制成 制剂时, 存在制剂变得过大, 特别是在制成胶囊剂等时存在摄取粒数变得过多的问题。此 外, 还担心因油脂摄取量的增加而导致剩余热量的摄取。另一方面, 以提高吸收性为目的, 为了形成胶束需要使脂溶性物质均匀乳化, 并且需要复杂的工序, 因此还存在成本高相关 问题。
因此,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的新 方法。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精心研究的结果, 发现通过将芝麻素类和槲皮素 糖苷组合使用, 可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
即、 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 :
1. 组合物, 其含有至少一种芝麻素类和至少一种槲皮素糖苷。
2. 上述 1 所述的组合物, 其中, 将所述芝麻素类的总重量设为 1 时, 所述槲皮素糖 苷的总重量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0.3 以上。
3. 上述 1 或 2 所述的组合物, 其中, 芝麻素类为芝麻素及 / 或表芝麻素。
4. 上述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其中, 槲皮素糖苷为选自式 (I) 表示的化合 物中的至少一种,
式中, (X)n 表示糖链, n 表示 1 以上的整数。
5. 上述 4 所述的组合物, 其中, 槲皮素糖苷为选自式 (II) 表示的在槲皮素的 3 位 上通过 β 键连接 1 个葡萄糖而形成的异槲皮苷、 以及在异槲皮苷的葡萄糖残基上进一步通 过 α-1, 4 键连接 1 个以上的葡萄糖而形成的 α- 糖基异槲皮苷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式中, m 为 0 或 1 以上的整数。
6. 上述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其为饮食品。
7. 上述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 其为医药组合物。
8. 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 其含有至少一种槲皮素糖苷作为有效成分。
9. 至少一种槲皮素糖酐的应用, 其用以制造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
10. 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的方法, 其包括给与至少一种芝麻素类和至少一种 槲皮素糖酐。
11. 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的方法, 其包括将至少一种芝麻素类和至少一种槲 皮素糖酐几乎同时给与, 或者在服用一种之后再给与另一种。
根据本发明, 通过将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组合使用, 可使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 性提高。因此, 在不增加芝麻素类的给与量的情况下, 可以使其生理活性高效发挥。
此外, 槲皮素糖苷是多酚化合物中的一种, 具有强抗氧化活性、 改善血流等各种生 理活性。并且因为芝麻素类及槲皮素糖苷均来自植物, 所以安全性极高。因此, 本发明可以 提供 : 不仅可使芝麻素类的吸收性提高, 还可期待槲皮素糖苷的有用的生理作用且安全的、 可持续摄取的饮食品、 医药用组合物。附图说明
图 1 表示单独给与芝麻素类混合物或同时给与芝麻素类混合物和槲皮素糖苷时, 大鼠的血中芝麻素浓度及血中表芝麻素浓度的总和 ( 芝麻素 + 表芝麻素浓度 ) 的经时变 化。
图 2 表示槲皮素糖苷为 45mg/kg 及 150mg/kg( 换算成槲皮素量分别为 18.3mg/kg 及 61.1mg/kg) 时对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AUC) 产生的效果。
图 3 表示槲皮素糖苷为 5mg/kg 及 15mg/kg( 换算成槲皮素量分别为 2.0mg/kg 及 6.1mg/kg) 时对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AUC) 产生的效果。
图 4 表示单独给与芝麻素类混合物以及同时给与芝麻素类和类黄酮糖苷时, 大鼠 的血中芝麻素浓度及血中表芝麻素浓度的总和 ( 芝麻素 + 表芝麻素浓度 ) 的经时变化。
图 5 表示各种类黄酮糖苷对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AUC) 产生的影响。
图 6 表示单独给与芝麻素类混合物以及同时给与芝麻素类和维生素 C 时, 大鼠的 血中芝麻素浓度及血中表芝麻素浓度的总和 ( 芝麻素 + 表芝麻素浓度 ) 的经时变化。
图 7 表示维生素 C 对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AUC) 不产生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 以及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 剂。
芝麻素类
本发明的芝麻素类是包括芝麻素、 表芝麻素及其类似物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 作为所述的芝麻素类似物, 例如有日本特开平 4-9331 号公报所记载的二氧杂双环 [3, 3, 0] 辛烷衍生物。作为芝麻素类的具体例, 可例示芝麻素、 表芝麻素、 芝麻素酚、 表芝麻素酚、 芝 麻林素等, 可单独使用这些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或外消旋体, 或者可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混 和物。但在本发明中可适合使用芝麻素及 / 或表芝麻素。此外, 芝麻素类的代谢物 ( 例如 日本特开 2001-139579 号公报中记载 ), 只要显示本发明的效果, 即是包含于芝麻素类中的 芝麻素类似物, 可在本发明中使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芝麻素类, 不受其形态、 制造方法等任何限制。 例如作为芝麻素 类而选择芝麻素时, 通常可使用利用公知的方法 ( 例如日本特开平 4-9331 号公报中记载的 方法 ) 从芝麻油中提取的芝麻素 ( 称为芝麻素提取物或浓缩物 ), 但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芝 麻油 ( 液状 )。但是, 使用芝麻油时, 因为芝麻素含量低 ( 通常低于 1% ), 所以为了获得芝 麻素的生理作用而要配合必要的芝麻素时, 因为配方中的组合物的每个给药单位的体积变 得过大, 所以摄取时有时产生不便。特别是在制成口服用制剂时, 制剂 ( 片剂、 胶囊等 ) 变 得过大, 对摄取产生障碍。因此, 从摄取量越少越好的观点来看, 优选使用芝麻油中的芝麻 素提取物 ( 或芝麻素浓缩物 )。此外, 因为有时芝麻油特有的风味在感官评价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可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活性白土处理等使芝麻素提取物 ( 或芝麻素浓缩物 ) 无味无 臭。
这样, 作为芝麻素类, 优选使用通过从芝麻油等来自食品的原料中提取及 / 或精 制使芝麻素类的含有浓度提高而获得的芝麻素类浓缩物。浓缩的程度, 可根据使用的芝麻 素类的种类、 配合的组合物的形态来适当设定, 但通常优选使用浓缩至芝麻素类总量为 1 重量%以上的芝麻素类浓缩物。芝麻素类浓缩物中的芝麻素类总含量更优选为 20 重量% 以上, 进一步优选为 50 重量%以上, 进一步优选为 70 重量%以上, 最适合浓缩 ( 精制 ) 至 90 重量%以上。
槲皮素糖苷
本发明的槲皮素糖苷是下式 (I) 表示的在槲皮素的 3 位羟基上通过糖苷键连接 1 个以上的糖链而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在此, 通过糖苷键与槲皮素连接的用 X 表示 的糖, 例如为葡萄糖、 鼠李糖、 半乳糖、 葡萄糖醛酸等, 优选为葡萄糖、 鼠李糖。 此外, n为1以 上时无特别限制, 优选为约 1 ~ 16, 进一步优选为约 1 ~ 8。在本发明中, 可以单独使用这 些槲皮素糖苷中包含的化合物, 也可使用多种化合物的混和物。
式中, (X)n 表示糖链, n 表示 1 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优选的式 ( Ⅰ ) 的槲皮素糖苷为 : 式 ( Ⅱ ) 所示的在槲皮素的 3 位上通过 β 键连接 1 个葡萄糖而形成的异槲皮苷 ( 以下也简称为 “IQC” ), 以及在该 IQC 的葡萄糖残 基上进一步通过 α-1, 4 键连接约 1 ~ 15 个葡萄糖而形成的各种 α- 糖基异槲皮苷。特别 是在本发明中, 适合使用在 IQC 的葡萄糖残基上通过 α-1, 4 键连接 0 ~ 7 个葡萄糖而形成 的槲皮素糖苷。
式中, Glc 表示葡萄糖残基, m 表示 0 或 1 以上的整数。 本发明中使用的槲皮素糖苷, 不受其形态、 制造方法等任何限制, 例如可直接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从已知含有大量槲皮素糖苷的洋葱中提取的槲皮素糖苷, 也可以使用合成 品。 制成饮食品、 医药组合物时, 为了配合有效量, 优选使用通过浓缩、 精制等操作使含量提 高后的产物 ( 槲皮素糖苷浓缩物或精制物 )。此时的浓缩方法、 精制方法可利用公知的方 法。 此外, 还可使用根据需要进行酶处理等从而结合了所期望的糖链的槲皮素糖苷。 例如异 槲皮苷, 可通过 WO2005/030975 号公报记载的方法, 即在特定的可食性成分存在的条件下 用柚苷酶处理芸香苷的方法来制造。进而根据 WO2005/030975 号, 通过用糖转移酶处理异 槲皮苷, 可获得相当于上述式 ( Ⅱ ) 的化合物 (m 为 1 以上的整数 ) 的 α- 糖基异槲皮苷。
此 外, 本 发 明 中 使 用 的 槲 皮 素 糖 苷, 作 为 商 品 名 SANMELIN( 日 本 注 册 商 标 ) AO-1007 或 SANMELIN( 日本注册商标 )C-10, 可从日本三荣源 F· F· I 株式会社商业性购买。
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及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
本发明通过将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组合, 可提高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性, 可有 效地发挥其生理活性, 同时通过作为健康食品等利用, 利用各种成分的生理作用可以促进 健康。
本发明的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 ( 饮食品、 医药组合物等 ) 中的芝 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配合量及配合比率, 只要是在可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 可有效 发挥生理活性的范围, 无特别限制, 可根据组合物的形态、 对象的病态等条件来适当选择。 此外, 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槲皮素糖苷的量时, 使用将槲皮素糖苷的量换算成作为糖苷配基 的槲皮素的量的值。换算值, 具体来说可通过用槲皮素糖苷的量除以分子量而得到的槲皮 素糖苷的摩尔数再乘以槲皮素的分子量 302.24 而计算。因此, 测定该值时, 例如用 β- 葡 糖醛酸苷酶 (Cellulase Onozuka RS YAKULT)、 α- 葡萄糖苷酶 ( 来自大米 ) 等糖苷酶通 过公知的方法使槲皮素糖苷进行水解, 用色谱法等公知的方法测定所含有的槲皮素的摩尔 数, 该摩尔数乘以槲皮素的分子量即可。 在本说明书中, 这样将槲皮素糖苷的量换算成槲皮 素的量的值, 也用 “换算成槲皮素的量” 的值或 “换算成槲皮素值” 等表示。
特别是以人体 ( 成人 ) 为对象给与时, 作为芝麻素类的总配合量, 优选成人平均每 天可摄取约 1 ~ 200mg 的量, 更优选可摄取约 5 ~ 100mg 的量即可。此外, 作为槲皮素糖苷 的总配合量, 换算成槲皮素值时可摄取约 5 ~ 200mg, 优选约 5 ~ 100mg 的量即可。
根据组合物的总重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例如可配合芝麻素类约 1 ~ 100mg、 优选 约 1 ~ 60mg、 更优选约 3 ~ 60mg 的量。此外, 作为槲皮素糖苷换算成槲皮素值, 可配合约 5 ~ 200mg、 优选为约 5 ~ 100mg、 更优选为约 5 ~ 60mg 的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 ( 饮食品、 医药组合物等 ) 中的芝麻素类的总配合比例, 相对于组 合物总重量优选为 1 重量%以上, 更优选为 1 ~ 50 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 1 ~ 10 重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形态是液剂时, 相对于组合物总重量的芝麻素类的总配合比例可以为 约 0.0002 ~ 0.4 重量%, 优选为约 0.001 ~ 0.04 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 0.002 ~ 0.02 重 量%。另一方面, 组合物中的槲皮素糖苷的总配合比例, 相对于组合物总重量, 作为换算成 槲皮素值, 可优选为 0.5 ~ 40 重量%, 更优选为 0.5 ~ 35 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 1 ~ 25 重 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形态是液剂时, 相对于组合物总重量的槲皮素糖苷的总配合比例, 作为换算成槲皮素值可以为 0.001 ~ 10 重量%, 优选为 0.001 ~ 1 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 0.001 ~ 0.5 重量%。在此所述的液剂是水溶性液体并且以容器装的饮料形态而提供。可 例举例如后述的健康饮料、 清凉饮料、 茶饮料、 溶液剂、 悬浮液剂、 糖浆剂等。在本发明的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中, 其配合比率无特别限制, 如 果期待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效果, 芝麻素类的总量和换算成槲皮素量的槲皮素糖苷的 总量的比率, 按重量计为 1 ∶ 0.2 或 0.3 以上, 优选按重量计为 1 ∶ 0.3 ~ 1 ∶ 50, 更优选 按重量计为 1 ∶ 0.6 ~ 1 ∶ 20, 进一步优选按重量计为 1 ∶ 0.6 ~ 1 ∶ 10。
这样本发明即可促进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该效果如实施例 1 ~ 4 所示, 可通过 测定芝麻素类的血中浓度来确认。
对以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者通过给与芝麻素类 10mg/kg( 动物体重 每 1kg 的芝麻素类的量 (mg)) 和槲皮素糖苷 15 ~ 150mg/kg( 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6.1 ~ 61.1mg/kg), 与仅给与芝麻素类 10mg/kg 时相比, 确认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性显著增强。
如上所述, 通过将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组合, 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性显著增强。 因此, 本发明也可作为将槲皮素糖苷作为有效成分而含有的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而 利用。
含有槲皮素糖苷的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中槲皮素糖苷的配合率、 配合量及 槲皮素糖苷的摄取量, 可根据有关含有芝麻素类及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中槲皮素糖苷的配 合率、 配合量等的上述数值来适当决定。 此外, 芝麻素类和与其同时给与的体内吸收促进剂 的比率, 如上述关于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组合物中所述。 饮食品及医药品
本发明的组合物及体内吸收促进剂, 适合以饮食品 ( 功能性食品、 健康补助食品、 营养功能食品、 特别用途食品、 特定保健用食品、 营养补助食品、 食物疗法用食品、 健康食 品、 营养强化剂等 ) 及医药品的形态提供。这种饮食品及医药品中包括含有芝麻素类和槲 皮素糖苷的饮食组合物及医药组合物、 以及含有该组合物或添加有该组合物的饮食品及医 药品。 此外, 还包括含有或添加有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的饮食品及医药品, 所述芝麻 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含有槲皮素糖苷作为有效成分。
此外, 饮食品及医药品还可以为作为宠物饵料而加工成的宠物食品、 动物饲料等、 以及动物用医药。
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的饮食品及医药品, 可用来获得血中胆固醇降低作用 及血中中性脂质降低作用、 肝功能改善作用、 活性氧清除作用、 △ 5 去饱和酶抑制作用、 过 氧化脂质生成抑制作用、 抗高血压作用、 防止醉酒作用、 乳腺癌抑制作用等被认为芝麻素类 有效的各种生理作用。此外, 作为含有槲皮素糖苷的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的饮食品 及医药品, 可用来使芝麻素类有效发挥上述各种生理作用。
将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饮食品提供时, 其形态可以片剂、 胶囊剂、 粉末剂、 颗粒剂、 健康饮料 ( 包括溶液剂及悬浮液剂 ) 等健康食品的形态提供, 也可以清凉饮料、 茶饮料、 酸 奶、 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 调味料、 加工食品、 甜品类、 点心 ( 例如口香糖、 糖果、 果冻 ) 等形 态提供, 但并不限于这些。
将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医药品使用时, 其给与形态可以为经口给与, 也可以注射 剂等形态给与, 也可以制成适合各种给与方式的制剂而适当使用公知的制剂。例如适合经 口给与的制剂包括片剂、 胶囊剂、 散剂、 颗粒剂、 溶液剂、 悬浮液剂、 糖浆剂等, 但并不限于这 些。
本发明的组合物, 除含有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之外, 根据需要还可含有任意的
添加剂、 通常饮食品、 医药品中使用的任意成分。作为这些添加剂及 / 或成分的例子, 除维 生素 E、 维生素 C 等维生素类、 矿物质类、 营养成分、 香料等生理活性成分之外, 还可例举形 成制剂时所配合的赋形剂、 粘合剂、 乳化剂、 紧绷剂 ( 等张剂 )、 缓冲剂、 助溶剂、 防腐剂、 稳 定剂、 抗氧化剂、 着色剂、 凝固剂、 包衣剂等。
此外, 分别将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制成制剂, 将这些制剂几乎同时服用或在服 用一种制剂后, 在其效果持续期间再服用另一种制剂, 即可获得本发明所期望的芝麻素类 的体内吸收促进作用。因此, 包含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和含有芝麻素类的组合物的 套盒等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促进剂含有槲皮素糖苷。套盒中分别 含有的各成分可同时摄取, 也可依次分别摄取。
该套盒可具有 1 个或数个用来盛放这些组合物或制剂的容器, 所述两种组合物或 制剂可以盛放在同一容器内, 也可分别盛放在不同的容器内。 或者, 也可将所述组合物或制 剂盛放在用隔板等分隔的同一容器内的不同区内。 作为容器, 可使用公知的任何容器, 其中 包括瓶子、 袋子、 PTP 片等。例如套盒可以为包含分别盛放有上述 2 种组合物或制剂的 2 个 瓶子或袋子的一套包装。而且套盒还包括在不同区分别盛放上述 2 种组合物或制剂 ( 例如 片剂 ) 的 PTP 片。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此。同 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各种改变、 修饰而使用, 这些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
实施例 1
从日本 Charles River 公司购买 SD(IGS) 系雄性大鼠 (7 周龄 ), 在试验环境下 驯养一周后, 挑选表现发育顺利的动物供给试验。将断食一夜后的大鼠分成 3 组, 每组 6 只。使用导管向第 1 组 ( 对照 ) 经口给与蒸馏水 5ml/kg 及芝麻素和表芝麻素的 1 ∶ 1 混和物 ( 从日本竹本油脂株式会社购买, 以下也称为 “芝麻素类混和物” ) 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1)3ml/kg, 向第 2 组经口给与槲皮素糖苷蒸馏水溶液 (45mg/5m1)5ml/kg 及芝麻 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向第 3 组经口给与槲皮素糖苷蒸馏水溶液 (150mg/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在给与之前以及 给与开始后的 1, 2, 4, 6, 8, 10, 24 小时后用肝素采血管从尾静脉采集血液, 通过离心分离操 作 (8000rpm、 10min) 获得血浆样品。在该样品内添加内标物质 ( 桉脂素 : 日本 Funakoshi 株式会社 ) 后用 Oasis HLB 进行固相萃取, 将获得的溶液减压浓缩并悬浮于甲醇中, 将其过 滤后得到的溶液供给 LC-MS/MS, 对芝麻素进行定量。芝麻素类的量由这些化合物的峰面积 和作为内标使用的桉脂素的峰面积之比决定。LC-MS/MS 分析条件如下所示。此外, 在本实 施例中作为槲皮素糖苷, 使用在异槲皮素的葡萄糖上进一步通过 α 键连接了 0-7 个葡萄糖 的混和物 ( 平均分子量 740.9)( 从日本三荣源 F· F· I 株式会社购入 )。此外, 上述槲皮素 糖苷 45mg、 150mg 换算成槲皮素的量时分别为 18.3mg、 61.1mg。
(HPLC)
色谱柱 : Develosil C30-UG-5(5μm、 2.0Φ×50mm、 日本野村化学公司制 )
流动相 : A; 蒸馏水、 B; 甲醇、 D; 100mM 乙酸铵水溶液
流速 : 0.25ml/min梯度程序 : B 液 55 %、 D 液 10 %等度 (0 ~ 2 分钟 ) ; B 液 55 %→ 60 %、 D 液 10 % → 10% (2 ~ 5 分钟 ) ; B 液 60%→ 85%、 D 液 10%→ 10% (5 ~ 7 分钟 )
(MS/MS)
测定模型 : 选择反应监测
检测 : 芝麻素 ( 保留时间约 5.1 分钟 ) ; 前体离子 m/z = 372([M+NH4]+)、 生成离子 m/z = 233
: 表芝麻素 ( 保留时间约 5.4 分钟 ) ; 前体离子 m/z = 372([M+NH4]+)、 生成离子 m/ z = 233
: 桉脂素 ( 保留时间约 2.9 分钟 ) ; 前体离子 m/z = 369([M-H20]+)、 生成离子 m/z = 298
离子化法 : ESI 法
结果如图 1 及 2 所示。单独给与芝麻素类混和物时的芝麻素类 ( 芝麻素及表芝 麻素 ) 的总最高血中浓度 (Cmax) 为 18.0ng/ml, 而同时摄取芝麻素类混和物和槲皮素糖 苷 45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18.3mg/kg) 时, 芝麻素类的总最高血中浓度 (Cmax) 升高至 29.1ng/ml, 同时摄取槲皮素糖苷 150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61.1mg/kg) 时, 芝麻素类的总 最高血中浓度 (Cmax) 升高至 33.0ng/ml( 图 1)。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AUC) 与单独给与 芝麻素类混和物时相比, 同时摄取槲皮素糖苷 45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18.3mg/kg) 时升 高至 1.25 倍, 同时摄取槲皮素糖苷 150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61.1mg/kg) 时升高至 1.74 倍, 发现显著升高 ( 图 2)。 由上述结果可知, 通过同时摄取芝麻素类和槲皮素糖苷, 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 依赖于槲皮素糖苷的用量而增加, 表明有可能增强芝麻素类所具有的各种生理活性。
实施例 2
为了发现用以增加芝麻素类的吸收量而必需的槲皮素糖苷的最小必需量, 进一步 降低槲皮素糖苷的用量来验证其效果。
除改变槲皮素糖苷的给与量之外, 参照实施例 1 进行实验。即 : 将断食一夜后 的大鼠分成 3 组, 每组 6 只, 使用导管向第 1 组 ( 对照 ) 经口给与蒸馏水 5ml/kg 及芝 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向第 2 组经口给与槲皮素糖苷蒸馏水 溶 液 (5mg/5ml)5ml/kg 及 芝 麻 素 类 混 和 物 的 橄 榄 油 溶 液 (10mg/3ml)3ml/kg, 向第 3 组 经口给与槲皮素糖苷蒸馏水溶液 (15mg/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与实施例 1 同样经时测定血中浓度。此外, 上述槲皮素糖苷 5mg、 15mg 换算成槲皮素的量时分别为 2.0mg、 6.1mg。
芝麻素的 AUC 测定结果如图 3 所示。 芝麻素的体内吸收量 (AUC), 同时摄取槲皮素 糖苷 5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2.0mg/kg) 时是单独摄取芝麻素类混和物的对照组的 1.04 倍, 特别是同时摄取槲皮素糖苷 15mg/kg( 换算成槲皮素为 6.1mg/kg) 时是对照组的 1.13 倍, 发现显著升高。
此外, 虽然未表示数值, 但确认上述吸收促进效果对于芝麻素和表芝麻素均得到 同等程度的发挥。
由上述结果可知, 为了提高芝麻素类的血中浓度, 相对于芝麻素类 10mg, 需用槲皮 素糖苷为 5mg( 换算成槲皮素为 2.0mg) 以上, 特别是并用 15mg( 换算成槲皮素为 6.1mg) 以
上时可获得显著的吸收促进效果。
实施例 3
为了分析使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性改善的作用是否为槲皮素糖苷所特有的作用, 对于作为具有葡萄糖之外的糖的槲皮素糖苷的芸香苷和芝麻素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其 它的类黄酮糖苷和芝麻素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使用芸香苷 ( 日本 Funakoshi 株 式会社 )、 作为其它的类黄酮糖苷的 αG- 橙皮苷 ( 日本林原商事 )、 柚皮苷 ( 日本 Sigma 公司 ), 用相当于槲皮素糖苷的效果最高的用量 (150mg/kg = 200μmol/kg) 的浓度来验 证对于芝麻素类的吸收所产生的影响。实验除改变被测物质之外参照实施例 1 进行。即 : 将断食一夜后的大鼠分成 4 组, 每组 4 只, 用导管向第 1 组 ( 对照 ) 经口给与 0.5 % CMC 悬浮水 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向第 2 组经口给与 αG- 橙皮苷的 0.5% CMC 悬浮水 (200μmol/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向第 3 组经口给与芸香苷的 0.5% CMC 悬浮水 (200μmol/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向第 4 组经口给与柚皮苷的 0.5% CMC 悬浮水 (200μmol/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经时 测定芝麻素及表芝麻素的血中浓度。 结果如图 4 及 5 所示。芝麻素和 αG- 橙皮苷并用以及芝麻素和柚皮苷并用时, 发 现芝麻素及表芝麻素的 Cmax 降低 ( 图 4)。此外, 比较芝麻素的体内吸收量 (AUC) 时, 虽然 并用芸香苷时的体内吸收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 (1.04 倍 ), 但同时摄取芝麻素类混和物和 αG- 橙皮苷时, 芝麻素体内吸收量减少至对照的 0.71 倍, 同时摄取芝麻素类混和物和柚皮 苷时, 芝麻素体内吸收量减少至对照的 0.59 倍 ( 图 5)。
本实施例的结果表明, 使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增加的作用并非在所有类黄酮中 具有, 而是槲皮素糖苷特有的作用。
实施例 4
已知槲皮素糖苷具有抗氧化作用 (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 1-213293 号公报 )。 在本 实施例中, 为了分析使芝麻素的体内吸收性提高的作用是否在所有的抗氧化剂中具有, 对 于作为代表性的抗氧化剂的维生素 C 和芝麻素类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
使用日本 Nacalai Tesque 株式会社的维生素 C, 用相当于槲皮素糖苷的效果最高 的用量 (150mg/kg = 200μmol/kg) 的浓度来验证对芝麻素的吸收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除改 变被测物质之外参照实施例 1 进行。 即: 将断食一夜后的大鼠分成 2 组, 每组 4 只, 使用导管 向第 1 组 ( 对照 ) 经口给与蒸馏水 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 kg, 向第 2 组经口给与维生素 C 的蒸馏水溶液 (200μmol/5ml)5ml/kg 及芝麻素类混和物的 橄榄油溶液 (10mg/3ml)3ml/kg, 经时测定芝麻素类的血中浓度。
结果如图 6、 7 所示。 即使同时摄取芝麻素类混和物和维生素 C, 也未发现对于芝麻 素类的吸收·消失产生的任何影响, 显示与单独给与芝麻素类混和物时同样的血中浓度变 化 ( 图 6)。此外, 芝麻素的体内吸收量 (AUC), 即使并用维生素 C 时也仅保持为对照的 1.00 倍, 未发现有任何影响 ( 图 7)。
本实施例的结果表明, 使芝麻素类的体内吸收量增加的作用并非在所有的水溶性 抗氧化剂中具有, 而是槲皮素糖苷特有的作用。
如实施例 3 及 4 所示, 关于在结构及作用方面与槲皮素糖苷类似的化合物, 验证了
其提高芝麻素类吸收的作用, 表明该作用是槲皮素糖苷特有的作用。
实施例 5 : 配方例
( 制剂例 1) 颗粒剂
芝麻素 10g
槲皮素糖苷 50g( 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20g)
生育酚乙酸酯 0.5g
二氧化硅 41g
玉米淀粉 98.5g
将上述粉体均匀混合后, 加入 10%的羟基丙基纤维素· 乙醇溶液 100ml, 通过常法 进行揉和、 挤出、 干燥后获得颗粒剂。
( 制剂例 2) 胶囊剂
明胶 60.0%
甘油 30.0%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15%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51% 水 适量
在由上述成分形成的软胶囊剂皮囊中, 根据常法填充下述所示的组合物, 得到 1 粒 360mg 的软胶囊。
芝麻素 3.5mg
槲皮素糖苷 10mg( 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4.1mg)
维生素 E 35mg
甘油脂肪酸酯 15.0mg
蜂蜡 15.0mg
小麦胚芽油 219.4mg
( 制剂例 3) 片剂
芝麻素 10g
槲皮素糖苷 90g( 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36.7g)
维生素 E 50g
淀粉 142g
蔗糖脂肪酸酯 9.0g
二氧化硅 9.0g
将这些物质混合, 利用单冲压片机压片, 制造直径为 9mm、 质量为 300mg 的片剂。
( 制造例 4) 健康饮料
呈味 : DL- 酒石酸钠 0.1g
琥珀酸 0.009g
甜味 : 液糖 800g
酸味 : 柠檬酸 12g
维生素 C 10g
芝麻素 1g
槲皮素糖苷 24.5g( 换算成槲皮素值为 10g) 维生素 E 20g 环糊精 5g 乳化剂 5g 香料 15ml 氯化钾 1g 硫酸镁 0.5g 配合上述成分, 加水调至 10 升。该健康饮料每次饮用约 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