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7603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55793.X

申请日:

2013.04.26

公开号:

CN104119628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8L 33/12收件人:彭朕财文件名称:审查意见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33/12申请日:20130426|||公开

IPC分类号:

C08L33/12; C08L51/00; C08L33/08; C08K5/134

主分类号:

C08L33/12

申请人:

彭朕财

发明人:

彭朕财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龙塘村深惠路4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 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有效降低成本,环保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
EM600 70份~85份;
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
抗氧剂1010 0.1份~0.5份,
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的乳胶粒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2~0.5∶2~0.5,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 0.5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 0.4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剂1010 0.5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 0.4份。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 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 0.3份。

说明书

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添加剂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的技术。
背景技术
PMMA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压克力或亚克力,具有水晶一般的透明度,透光率达92%以上,有很好的展色效果。此外,PMMA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表面光泽以及较好的高温性能。PMMA在航空、汽车、电子、医疗、化工、建材、卫浴以及广告标牌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PMMA树脂由于延伸性较低,易裂、易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此需要对PMMA改性,一般是添加助剂,即增韧剂,以降低复合材料脆性和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增韧剂可分为活性增韧剂与非活性增韧剂两类,活性增韧剂是指其分子链上含有能与基体反应的活性基团,它能形成网络结构,增加一部分柔性链,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非活性增韧剂则是一类与基体很好相溶、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增韧剂。但现有的增韧剂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大,一般需要10%-20%的添加量,这样成本高,费用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有效降低成本,环保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 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
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 述核壳结构聚合物。
所述EM600 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
所述EM600 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 0.5份。
所述EM600 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 0.4份。
所述EM600 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剂1010 0.5份。
所述EM600 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 0.4份。
所述EM600 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 0.3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EM600属于核壳结构,能够极大地改善塑料的韧性.核属于橡胶相,起到吸收冲击能量,壳由MMA组成,因此与PMM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EM600折射系数与PMMA相近,所以添加了EM600的PMMA,仍然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外观性能;核壳结构聚合物是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的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乳胶粒子,其中交联剂的存在,一方面维持了橡胶的形态和韧性.另一方面可提供活性接技点。这样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合粒子橡胶相的尺寸、交联度、复合粒子的核壳比以及引入功能性基团,从而,橡胶粒子在增韧塑料中的产生各种影响;抗氧剂1010是多元酚的代表,为为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名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具有4个官能团结构,化学性状稳定,可以显著提热稳定性。
由此可见,本发明成本低,环保。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经测试,添加量只需要1%-3%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术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 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BA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MAA、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EGDM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其中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EM600属于核壳结构,在EM600的核壳结构中,70%的含量都是核,核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类橡胶+苯乙烯, 丙烯酸是专门针对耐候性设计所采用的橡胶,与其他MBS使用丁二烯橡胶的优势就在此,壳中MMA的含量是30%左右,提供与PMMA良好的相容性。
下面是各配方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EM600 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 0.1份。
实施例二:EM600 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 0.5份。
实施例三:EM600 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 0.4份。
实施例四:EM600 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剂1010 0.5份。
实施例五:EM600 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 0.4份。
实施例六:EM600 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 0.3份。
本发明制作时按前述配方混合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的乳液聚合的方法是采用传统乳漓聚合方法、步皂乳液聚合及扩径、无皂乳液聚合及扩径分别制各较小粒径和较大粒径的种子乳液,即种子乳液以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一缩二乙二醇碳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按前述比例取定量的种子乳液,补足水分,搅拌,升至一定温度,加入还原组分,连续滴加含有一定量油溶性引发剂的单体。反应结束后降温,铜网过滤出料。将复合乳液分别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然后冷冻破乳,洗涤抽滤.在真空干燥箱里干燥,待用。进行壳层的乳液进行接枝,随着核壳比增加,复合粒子的粒径减小。当核壳比从20/80到70/30变化时,乳渣经破乳后得到白色粉末;核壳比等于80/20时乳胶粒子干燥后有集并的现象。橡胶粒子进行壳层的交联剂乳渣接枝,接枝后的复合粒子的尺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壳层单体交联剂含量对复合粒子形态的影响:随着交联剂在壳层单体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复合粒子的尺寸井无太大的变化。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技地控制复合粒子橡胶相的尺寸、交联度、复合粒子的核壳比以及引入功能性基团。这样,橡胶粒子在增韧塑料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分别加以考察。

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962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9628A21申请号201310155793X22申请日20130426C08L33/12200601C08L51/00200601C08L33/08200601C08K5/13420060171申请人彭朕财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龙塘村深惠路433号72发明人彭朕财54发明名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

2、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有效降低成本,环保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9628ACN104119628A1/1页21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

3、EM600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的乳胶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205205,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01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

4、600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0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04份。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剂101005份。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04份。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M600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03份。权利要求书C。

5、N104119628A1/3页3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塑料添加剂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的技术。背景技术0002PMMA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压克力或亚克力,具有水晶一般的透明度,透光率达92以上,有很好的展色效果。此外,PMMA具有极佳的耐候性、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表面光泽以及较好的高温性能。PMMA在航空、汽车、电子、医疗、化工、建材、卫浴以及广告标牌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PMMA树脂由于延伸性较低,易裂、易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此需要对PMMA改性,一般是添加助剂,即增韧剂,以降低复合材料脆性和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

6、性能。增韧剂可分为活性增韧剂与非活性增韧剂两类,活性增韧剂是指其分子链上含有能与基体反应的活性基团,它能形成网络结构,增加一部分柔性链,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非活性增韧剂则是一类与基体很好相溶、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增韧剂。但现有的增韧剂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大,一般需要1020的添加量,这样成本高,费用昂贵。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有效降低成本,环保的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5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按下列原料的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

7、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0006所述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0007所述EM600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008所述EM600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05份。0009所述EM600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04份。0010所述EM600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

8、剂101005份。0011所述EM600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04份。0012所述EM600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03份。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4本发明中EM600属于核壳结构,能够极大地改善塑料的韧性核属于橡胶相,起到吸收冲击能量,壳由MMA组成,因此与PMM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EM600折射系数与PMMA相近,所以添加了EM600的PMMA,仍然具有很高的透明度和外观性能;核壳结构聚合物是由种说明书CN104119628A2/3页4子乳液丙烯酸丁酯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的乳液聚合。

9、的方法制得乳胶粒子,其中交联剂的存在,一方面维持了橡胶的形态和韧性另一方面可提供活性接技点。这样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合粒子橡胶相的尺寸、交联度、复合粒子的核壳比以及引入功能性基团,从而,橡胶粒子在增韧塑料中的产生各种影响;抗氧剂1010是多元酚的代表,为为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名为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具有4个官能团结构,化学性状稳定,可以显著提热稳定性。0015由此可见,本发明成本低,环保。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添加量小,经测试,添加量只需要13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0016一种透明PMMA颗粒粉末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PMMA颗粒粉术增韧剂按下列。

10、原料的质量质量份数配制而成EM60070份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5份,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由种子乳液丙烯酸丁酯BA与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MAA、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EGDM的混合物为交联剂制得乳胶粒子。其中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质量份数比例是8090份052份052份,且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EM600属于核壳结构,在EM600的核壳结构中,70的含量都是核,核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类橡胶苯乙烯,丙烯酸是专门针对耐候性设计所采用的橡胶,与其他MBS使用丁二烯橡胶的优势就在此,壳中MMA的含量是30左右,提供与。

11、PMMA良好的相容性。0017下面是各配方的实施例0018实施例一EM6007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99份;抗氧剂101001份。0019实施例二EM60085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45份;抗氧剂101005份。0020实施例三EM600716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8份;抗氧剂101004份。0021实施例四EM60083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65份;抗氧剂101005份。0022实施例五EM60080份;核壳结构聚合物196份;抗氧剂101004份。0023实施例六EM60077份;核壳结构聚合物227份;抗氧剂101003份。0024本发明制作时按前述配方混合即可。0025在本发明中,所述核壳结。

12、构聚合物的乳液聚合的方法是采用传统乳漓聚合方法、步皂乳液聚合及扩径、无皂乳液聚合及扩径分别制各较小粒径和较大粒径的种子乳液,即种子乳液以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一缩二乙二醇碳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醇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按前述比例取定量的种子乳液,补足水分,搅拌,升至一定温度,加入还原组分,连续滴加含有一定量油溶性引发剂的单体。反应结束后降温,铜网过滤出料。将复合乳液分别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然后冷冻破乳,洗涤抽滤在真空干燥箱里干燥,待用。进行壳层的乳液进行接枝,随着核壳比增加,复合粒子的粒径减小。当核壳比从20/80到70/30变化时,乳渣经破乳后得到白色粉末;核壳比等于80/20时乳胶粒子干燥后有集并的现象。橡胶粒子进行壳层的交联剂乳渣接枝,接枝后的复合粒子的尺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壳层单体交联剂含量对复合粒子形态的影响随着交联剂在壳层单体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复合粒子的尺寸井无太大的变化。采用乳液说明书CN104119628A3/3页5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技地控制复合粒子橡胶相的尺寸、交联度、复合粒子的核壳比以及引入功能性基团。这样,橡胶粒子在增韧塑料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分别加以考察。说明书CN1041196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