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梳篦.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7491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79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68522.6

申请日:

2011.09.10

公开号:

CN102302267A

公开日:

2012.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A45D 24/00合同备案号:2015320000614让与人:江苏理工学院受让人:江苏神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明名称:组合式梳篦申请日:20110910申请公布日:20120104授权公告日:20130918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51015|||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45D 24/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变更后:江苏理工学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中吴大道1801号变更后:213015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中吴大道1801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5D 24/00申请日:20110910|||公开

IPC分类号:

A45D24/00; A45D24/02

主分类号:

A45D24/00

申请人: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发明人:

郭琳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中吴大道18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梳篦,包括把手和齿构件,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开口向前的插接槽,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或篦齿构件,齿构件包括根部板件和连接在根部板件上的一组梳蓖齿,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相互插接,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过盈配合,并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上下侧面与安装槽的相应槽壁相接触。本发明的把手与梳蓖齿部的配合简单、有效,在梳篦齿损坏时可以及时进行齿构件的更换,延长了梳篦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合式梳篦, 包括把手 (1) , 把手 (1) 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主体 (11) ; 其特征在 于: 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齿构件 (2) , 齿构件 (2) 为梳齿构件 (2a) 或篦齿构件 (2b) ; 齿构件 (2) 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 (21) 和连接在根部板件 (21) 上的整体呈水平设 置的一组梳蓖齿 (22) , 且梳蓖齿 (22) 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 (21) 的前方 ; 其中, 当齿构 件 (2) 为梳齿构件 (2a) 时, 该梳齿构件 (2a) 包括梳齿根部板件 (21a) 和与梳齿根部板件 (21a) 一体成形的一组梳齿 (22a) ; 当齿构件 (2) 为篦齿构件 (2b) 时, 该篦齿构件 (2b) 包括 篦齿根部板件 (21b) 和与篦齿根部板件 (21b) 固定粘结在一起的一组篦齿 (22b) ; 把手 (1) 还包括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 (11) 上的插接槽 (12) ; 插接槽 (12) 设有朝 向前方的前槽口 ; 把手主体 (11) 的设置插接槽 (12) 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 部 (11-2) , 上侧板部 (11-1) 的下表面即为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 下侧板部 (11-2) 的上表面 即为插接槽 (12) 的下槽壁 ; 齿构件 (2) 由其根部板件 (21) 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齿构件 (2) 的梳蓖齿 (22) 则由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 (11) , 且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与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以斜面接触方式过盈配合, 并且组合式梳篦还设有使齿构件 (2) 与 把手主体 (11) 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 从而使得齿构件 (2) 与把手主体 (11) 的过盈配合 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还是在左 右方向上贯通把手主体 (11) 的通槽, 该通槽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 槽 (12-1) 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 (12-2) 组成 ; 插接配合槽 (12-2) 的前槽口 即为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 ; 插接阻挡槽 (12-1) 和插接配合槽 (12-2) 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 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 (11) , 从而使得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 的插接槽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 (12) 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也即根部板件 (21) 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板 (21-1) 和位于前侧的 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 (21-2) 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沿左右向 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所述的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过盈配合是指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插接配合板 (21-2) 的左右端的一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 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板段成为斜面板段 (21-2-1) ,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左右端的相应一端的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 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槽段为斜面槽段 (12-2-1) , 且该斜面槽段 (12-2-1) 的上下槽壁的倾 斜角度与根部板件 (21) 的插接配合板 (21-2) 的斜面板段 (21-2-1) 的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 对应相同, 从而在齿构件 (2) 由其根部板件 (21) 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且进行最 后一段板段的插接时, 根部板件 (21) 由其插接配合板 (21-2) 的斜面板段 (21-2-1)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斜面槽段 (12-2-1) 以左右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 式相过盈配合 ; 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 (11) 与齿构件 (2) 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向的长度与所述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向的长度基本相同, 且根 部板件 (21) 完全插入插接槽 (12) 中, 从而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向的远离过 盈配合部位的一端的端面向外露出, 该端面即为脱开作用部位, 从而使得根部板件 (21) 与 2 插接槽 (12) 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为带有左 右槽壁的凹槽, 也即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是插接方向为前后向的插接槽, 齿构件 (2) 的根 部板件 (21) 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 (12) 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所述的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过盈配合是指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根部板 件 (21) 的板体为斜面板体,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 逐渐减小而使得插接槽 (12) 为斜面插槽, 且该斜面插槽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 (21) 的板体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从而齿构件 (2) 由其根部板件 (21) 沿前后向插接在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上时, 根部板件 (21) 与插接槽 (12) 以前后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 相过盈配合 ; 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 (11) 与齿构件 (2) 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 : 把手主 体 (11)的上侧板部 (11-1)和下侧板部 (11-2)的左右向的中部均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 (11-1-1、 11-2-1) ; 或者是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板部 (11-1)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 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11-1-2) ; 或者是把手主体 (11) 的下侧板部 (11-2) 的 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11-2-2) ; 或者是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板部 (11-1)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11-1-2) , 以及把手主体 (11) 的下侧板部 (11-2)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 (11-2-2)位于上侧板部 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11-2-2) , 且下侧板部 (11-2)的上凹槽 (11-1) 的下凹槽 (11-1-2) 的下方 ; 或者是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 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21-3) ; 或者是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向的中部 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 或者是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 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21-3) , 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向 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且根部板件 (21) 的下凹槽位于根部 板件 (21) 的上凹槽 (21-3) 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把手主体 (11) 是整体呈扁平状的 座体, 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 ;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位于把手主体 (11) 的前部的左右向的中央部位 ; 插接槽 (12) 的左槽壁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端 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 插接槽 (12) 的右槽壁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 距离为 5mm ~ 25mm ; 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的左槽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把手主体 (11) 是整体呈扁平状的 座体, 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 ; 把手主体 (11) 的侧部外周面依次包括 左端外凸圆弧柱面、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面, 所述的各圆弧柱面的轴线沿 上下向设置, 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左部过渡圆弧柱面相 连接,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右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 ; 把 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右向的 长度相同。 3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齿构件 (2) 为梳齿构件 (2a) ; 梳齿构件 (2a) 还包括 2 根挡条 (23) , 且 2 根挡条 (23) 是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端 前侧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齿构件 (2) 为篦齿构件 (2b) ; 篦齿根部板件 (21b) 是由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组成 的分体式板件 ; 将所述的一组篦齿 (22b) 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而形成的组件作为篦齿组件 ; 或者篦齿 组件的结构是 : 篦齿构件 (2b) 还包括 2 根挡条 (23) , 所述的一组篦齿 (22b) 的各根篦齿排 成一排组成篦齿组、 再在篦齿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挡条 (23) 而组成篦齿组件 ; 将上夹板 (21b-1) 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上方, 将下夹板 (21b-2) 设置在上述 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下方, 再通过防水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篦齿构件 (2b) 。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把手 (1) 的把手主体 (11) 为设有插接槽 (12) 的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 ; 把手主体 (11)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 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 或者把手主体 (11) 是由上座 (11-3) 和下座 (11-4) 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 (12) 的整体 式构件, 其中, 上座 (11-3) 的下部前端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 下座 (11-4) 的上部 前端也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 上座 (11-3) 和下座 (11-4) 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 上座 (11-3) 的缺口和下座 (11-4) 的缺口则共同形成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 上座 (11-3)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 下 座 (11-4)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 或青铜 ; 或者把手主体 (11) 是由上板 (11-5) 和基座 (11-6) 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 (12) 的整体 式构件, 其中, 基座 (11-6) 的上部前端设有与齿构件 (2) 的根部板件 (21) 相配合的缺口, 上 板 (11-5) 覆盖在基座 (11-6) 的缺口上, 且上板 (11-5) 的左侧、 后侧和右侧的边缘部位均粘 结固定在基座 (11-6) 的缺口的外周边缘的上表面上, 在上板 (11-5) 粘结在基座 (11-6) 上 的同时, 基座 (11-6) 的缺口和上板 (11-5) 则共同形成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 基座 (11-6)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 上 板 (11-5)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 或青铜。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把手主体 (11) 上设置有经过雕和 / 或刻和 / 或镶和 / 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 而使得设有插接槽 (12) 的把手主体 (11) 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 (1) 。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 其特征在于 : 插接槽 (12)的宽度 为 1.5mm ~ 4mm ; 当齿构件 (2) 为梳齿构件 (2a) 时, 相邻的梳齿 (22a) 之间的齿间距为 1 mm ~ 4mm ; 当齿构件 (2) 为篦齿构件 (2b) 时, 相邻的蓖齿 (22b) 之间的齿间距为 0.05 mm ~ 0.3mm, 单根蓖齿 (22b) 的厚度为 0. 5 mm ~ 1mm。

说明书


组合式梳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梳篦,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梳篦。背景技术 梳篦是梳子和篦子的统称。传统的篦子是用竹子和牛骨等材料制作成的梳头用 具, 中间为篦梁, 两侧的一侧设有密齿, 另一侧设有疏齿。 篦子兼具实用及象征功能, 一方面 由于篦子的密齿一侧的齿间较密, 因此可以用来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 另一方面 篦子的疏齿的一侧可以用来轻轻地篦头, 起到按摩头皮、 舒筋活络的作用。
     传统篦子的制作工艺细致复杂, 工序繁多, 需要经过 108 道 “手脚” 。所述工序主要 分为以下步骤 : ①制坯子, 挑选适合的竹子, 用篦刀启下青篦竹片, 削去青皮, 在剩下的竹片 上划上折痕成为比子, 用红、 黄、 绿等自然物为染料, 水煮以染色, 再将比子按折痕折成一定 长度而得到齿子, 用细线将齿子扎成坯子 ; ②制梁子, 取竹子根部料, 刮青后, 锯成节, 破成 块, 按一定的样式削宽窄而得到梁子 ; ③制档子, 选韧性尤好的牛骨为原料, 按齿子的标准 长度锯成节, 再锯成一公分宽的小片, 并经细细打磨而得到档子 ; ④在步骤①得到的坯子两 端装上步骤③制得的档子而得到堂子。⑤将步骤④得到的堂子, 经过 “削堂子” , “灌堂子” 的操作, 再用特制的牛胶将堂子和梁子粘结固定在一起而完成篦子制作。 一些高档的篦子, 还在窄小狭长的梁子上做文章, 或诗或画, 或书或刻, 形成一大工艺美术特色。传统篦子由 于工艺繁杂琐细, 一般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作坊生产, 很难扩大规模, 增加产量。 另外, 有 上述结构可知 : 传统篦子的相邻篦齿是紧贴在一起的, 虽然篦齿的齿尖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但是对于头发较粗的人群往往造成篦发困难的情况出现。
     传统的梳子也用于头部, 但其功能与篦子有一定的区别, 主要用于头发的梳理和 按摩头皮, 其结构主要在于梳齿只有一组, 相邻梳齿之间的间距较大, 梳齿的齿厚也较大, 并且许多梳子的梳梁设有专门的手握部位。
     传统的梳子的原料一般采用坚韧细腻的杂木, 梳胚须从原料中完整地提取。由于 整块杂木做成的木梳容易变形, 尤其是梳齿容易断裂或变形, 所以制作得厚重, 外观显得呆 笨。另外, 如果有一个梳齿断裂或变形, 由于不能卸除或替换, 只能全部报废或凑合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 CN 2715597Y(申请号 200420059565.9, 以下简称对比文件 1) 公开 了一种镶嵌式结构多功能梳篦, 该文献的梳篦包含有梳梁和梳齿, 在梳梁的下部开设有凹 形槽位, 其一种结构由权利要求 1 和 2 给出 : 所述梳齿为若干个独体梳齿条组成, 在梳齿的 上部分别设置有凸形结合部, 梳齿通过结合部压合设置在梳梁下部的槽位内, 并且使该结 合部全部掩入槽位内,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给出了使梳齿根部与梳梁的底边缘平齐的技术 特征 ; 在实施例 1 中, 描述了其梳齿的结合部的形状为梯形, 而其图 3 中显示的梯形的斜边 设置在左右侧,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该实施例若采用压合的方式将独体梳齿条设置在 槽位内, 则会造成相邻齿条的压合牢度的不一致性, 在使用过程中会使得压合较松的齿条 脱落。另一种结构由权利要求 1、 3 和 8 给出 : 所述梳齿为一体制成, 梳齿顶部设有凸形结合 部, 梳齿顶部设有伸缩缝, 伸缩缝内设置有填充物, 梳齿通过结合部压合设置在梳梁下部的
     槽位内,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将梳齿压合在梳梁上, 一般都是压合得很紧, 若硬要取下 梳齿, 会造成梳齿和梳梁的损坏。 该文献在论述其发明创造的优点时提出 : 由于梳梁和梳齿 分离成单个零件, 简化了加工单元形状, 容易实现成组加工, 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因单个零 件形体较小, 对坯料的要求明显降低, 十分有利于实现套裁下料, 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降 低了生产成本。该文献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论述采用单元齿的组合形式的优点是 : 十分有 利于顺梳齿方向纵向选材, 材料的纵向纤维不被破坏, 同样有利于梳梁的纵向选材, 从而增 强梳齿和梳梁的韧度。 由上述叙述可知, 虽然该文献的背景技术中提出了 “传统木梳如果有 一个梳齿断裂或变形了, 由于不能卸除或替换, 只能全部报废或凑合使用” 的问题, 该文献 只对增强梳齿的韧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而未对出现梳齿断裂或变形的情形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专利文献 CN201758990U(申请号 201020507747.3, 以下简称对比文件 2) 是 本申请人提出的一种留青竹刻梳篦。所述的留青竹刻梳篦包括梳齿部和手柄, 手柄的下端 部设有安装槽, 梳齿部的上端部粘结在安装槽内。上述留青竹刻梳篦的手柄有三种具体实 施方式 : 第一种采用一对对称粘合的留青竹刻手柄的形式 ; 第二种采用单片竹片制成留青 竹刻手柄的形式 ; 第三种采用梳齿部直接在留青竹刻手柄上制成的形式。该文献也没有解 决若出现梳齿断裂或变形的情形时仍然只能报废或凑合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序简单、 可更换梳齿、 且变化多样的组 合式梳篦。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梳篦, 包括把手, 把手包括水平设置的 把手主体, 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齿构件, 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或篦齿构件。
     齿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和连接在根部板件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 梳蓖齿, 且梳蓖齿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的前方 ; 其中, 当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时, 该梳齿 构件包括梳齿根部板件和与梳齿根部板件一体成形的一组梳齿 ; 当齿构件为篦齿构件时, 该篦齿构件包括篦齿根部板件和与篦齿根部板件固定粘结在一起的一组篦齿。
     把手还包括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插接槽 ; 插接槽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 口; 把手主体的设置插接槽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和下侧板部, 上侧板部的下表面即为插接 槽的上槽壁, 下侧板部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的下槽壁。
     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 齿构件的梳蓖齿则由插接槽的前槽 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 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以斜面接触方式过盈配合, 并 且组合式梳篦还设有使齿构件与把手主体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 从而使得齿构件与把 手主体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上述把手的插接槽还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把手主体的通槽, 该通槽由位于后侧的 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槽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组成 ; 插接配合槽 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的前槽口 ; 插接阻挡槽和插接配合槽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 向上贯通把手主体, 从而使得把手的插接槽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 ; 齿构件的根部 板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也即根部板件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 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板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 ; 齿构件 的根部板件沿左右向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
     所述的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的过盈配合是指 : 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 插接配合板的左右端的一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 使得该板段成为斜面板段, 把手的插接槽的插接配合槽左右端的相应一端的槽段的上下槽 壁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槽段为斜面槽段, 且该斜面槽段的上 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的插接配合板的斜面板段的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对应相同, 从而在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且进行最后一段板段的插接时, 根部板 件由其插接配合板的斜面板段与把手的插接槽的插接配合槽的斜面槽段以左右向斜面插 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与齿构件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 : 齿构件的根部 板件的左右向的长度与所述的插接槽的左右向的长度基本相同, 且根部板件完全插入插接 槽中, 从而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远离过盈配合部位的一端的端面向外露出, 该端 面即为脱开作用部位, 从而使得根部板件与插接槽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
     上述把手的插接槽为带有左右槽壁的凹槽, 也即把手的插接槽是插接方向为前后 向的插接槽, 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齿构件的根 部板件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 所述的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的过盈配合是指 : 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 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根部板件的板体为斜面板体, 把手的插接槽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插接槽为斜面插槽, 且该斜面插槽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的板体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从而齿 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上时, 根部板件与插接槽以前后向斜面插 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与齿构件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 : 把手主体的上 侧板部和下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均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 ; 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上侧板部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 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下侧板 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 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上侧 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以及把手主体的下侧 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且下侧板部的上凹槽 位于上侧板部的下凹槽的下方 ; 或者是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 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 或者是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 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 或者是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 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 凹槽, 且根部板件的下凹槽位于根部板件的上凹槽的下方。
     上述把手主体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 把手主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 ; 把手的插接槽位于把手主体的前部的左右向的中央部位 ; 插接槽的左槽壁与把手主体的前 端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 插接槽的右槽壁与把手主体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 距离为 5mm ~ 25mm ; 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把手的插接槽的左槽 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
     上述把手主体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 把手主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 ; 把手主体的侧部外周面依次包括左端外凸圆弧柱面、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
     面, 所述的各圆弧柱面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 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 间由相应的左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 的右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 ; 把手的插接槽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把手主体的前 端面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同。
     上述齿构件为梳齿构件 ; 梳齿构件还包括根挡条, 且根挡条是梳齿根部板件的左 端前侧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
     上述齿构件为篦齿构件 ; 篦齿根部板件是由上夹板和下夹板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 组成的分体式板件。
     将所述的一组篦齿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而形成的组件作为篦齿组件 ; 或者篦齿组 件的结构是 : 篦齿构件还包括根挡条, 所述的一组篦齿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组成篦齿组、 再 在篦齿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挡条而组成篦齿组件。
     将上夹板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上方, 将下夹板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 部的下方, 再通过防水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篦齿构件。
     所述把手的把手主体为设有插接槽的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 ; 把手主体的材质是 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或者把手主体是由上座和下座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的整体式构件, 其中, 上座 的下部前端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 下座的上部前端也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 口, 上座和下座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 上座的缺口和下座的缺口则共同形成把手的插接 槽; 上座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 青铜 ; 下座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 或青铜。
     或者把手主体是由上板和基座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的整体式构件, 其中, 基座 的上部前端设有与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相配合的缺口, 上板覆盖在基座的缺口上, 且上板的 左侧、 后侧和右侧的边缘部位均粘结固定在基座的缺口的外周边缘的上表面上, 在上板粘 结在基座上的同时, 基座的缺口和上板则共同形成把手的插接槽 ; 基座的材质是竹子、 木 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 上板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上述把手主体上设置有经过雕和 / 或刻和 / 或镶和 / 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 部位, 而使得设有插接槽的把手主体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
     上述插接槽的宽度为 1.5mm ~ 2.5mm ; 当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时, 相邻的梳齿之间 的齿间距为 1 mm ~ 4mm ; 当齿构件为篦齿构件时, 相邻的蓖齿之间的齿间距为 0.05 mm ~ 0.3mm, 单根蓖齿的厚度为 0. 5 mm ~ 1mm。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 (1) 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是组合式梳子和组合式篦子的 统称。组合式梳篦包括既相互独立又能相互插接并过盈配合的把手主体和齿构件。所述把 手主体又有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是由同一材质的一个板件在其板体上设置插接槽而构成 的一体成形件, 第二种是由位于上下的两个板件相互粘结固定而构成的整体式构件, 且在 形成该整体式构件的同时, 插接槽也一同形成。 (2) 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的插接槽虽 然属于安装槽的一种, 但是, 已有技术中的安装槽均不是插接槽, 只是如对比文件 1 所述的 用于压合梳齿结合部的槽位, 或者是对比文件 2 所述的粘结梳齿部的上端部的安装槽。对
     比文件 2 中的梳齿部由各个单根的梳齿组成。对比文件 1 的可实现的一种方案是 : 在一体 制成的梳齿顶部设置伸缩缝并在伸缩缝内设置填充物, 再压合到槽位中。这种方案使得梳 齿无法在安装后再抽出, 进而也不存在使得两者进行插接且过盈配合的启示, 进一步来说 更不存在实行可拆式过盈配合的启示。 本发明的可拆式过盈配合的结构实质是一种斜面接 触过盈配合的结构, 不仅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与齿构件的配合简单、 有效, 而且使用 方便。 (3) 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包括多种不同的结构, 这不仅方便了实际加工时的选 料, 也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使用率。 (4) 当组合式梳篦的把手是由分别带有缺口的下座和上座 组成、 或者是由包括一个缺口的基座和能够覆盖该缺口的上板组成时, 一方面降低了整体 式把手选材的要求, 另一方面把手的形状可以有更多变化, 对于设计者和制造者来说不仅 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也降低了制作难度。 (5) 由于把手与齿构件通过插接过盈配合固定, 当 梳篦齿出现断裂或变形时, 对于在把手上设置的左右向插接槽的组合式梳篦可以从左右向 的相应一端用硬性物体将齿构件顶出把手的插接槽。 对于在把手上设置前后向插接槽的组 合式梳篦, 可以采用拉出板或夹板工具, 由前向后伸入把手的上凹槽和 / 或下凹槽中, 或者 由前向后伸入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上凹槽和 / 或下凹槽中, 从后方钩住或者从上下方向夹 住齿构件后而将其拉出把手, 再换上新的齿构件, 从而解决了梳篦使用以来, 尤其是篦子近 千年的使用以来人们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另外, 使用者可以保持把手不变, 而方便地更 换不同间距或不同长短的梳蓖齿的齿构件 ; 或者齿构件不变, 而方便地更换不同形状或外 观的把手, 大大丰富了梳篦的应用形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1 的组合式梳子和实施例 2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2 为实施例 1 所用的梳齿构件与图 1 所示的把手主体插接在一起的装配示意图 ; 图 3 为与图 1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篦齿构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 该篦齿构件 用于实施例 2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4 为图 3 所示的篦齿构件与图 1 所示的把手主体插接在一起的装配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 3 的组合式梳子和实施例 4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6 为与图 5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梳齿构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 该梳齿构件 用于实施例 3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7 为实施例 3 的组合式梳子的立体示意图 ; 图 8 为图 7 的 A-A 剖面图 ; 图 9 为与图 5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 ; 该蓖齿构 件用于实施例 4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10 为实施例 4 的组合式篦子的立体示意图 ; 图 11 为图 10 的 A-A 剖面图 ; 图 12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5 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 10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13 为与图 12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 ; 该蓖齿构件用于实施例 5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14 为实施例 5 的组合式篦子的立体示意图 ; 图 15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四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6 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 11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16 为与图 15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四种立体示意图 ; 该蓖齿 构件用于实施例 6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17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五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7 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 12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18 为与图 17 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五种立体示意图 ; 该蓖齿 构件用于实施例 7 的组合式篦子 ; 图 19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六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8 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 13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20 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七种立体示意图 ; 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 例 9 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 14 的组合式梳子 ; 图 21 为包括第二种形状的把手的梳子的上视图 ; 图 22 为包括第三种形状的把手的篦子的上视图 ;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 把手 1, 把手主体 11, 上侧板部 11-1, 豁口 11-1-1, 下凹槽 11-1-2, 下侧板部 11-2, 豁口 11-2-1, 上凹槽 11-2-2, 上座 11-3, 豁口 11-3-1, 下座 11-4, 豁口 11-4-1, 上板 11-5, 下凹槽 11-5-1, 基座 11-6, 上凹槽 11-6-1, 插接槽 12, 插接阻挡槽 12-1, 插接配合槽 12-2, 斜面槽段 12-2-1 ; 齿构件 2, 梳齿构件 2a, 篦齿构件 2b, 根部板件 21,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篦齿根部板件 21b, 上夹板 21b-1, 下夹板 21b-2, 插接阻挡板 21-1, 插接配合板 21-2, 斜面板段 21-2-1, 上 凹槽 21-3, 梳蓖齿 22, 梳齿 22a, 篦齿 22b, 挡条 23, 空隙 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 以图 1 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
     (实施例 1、 组合式梳子) 见图 1 及图 2,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 (组合式梳子和组合式篦子的统称) 为组合式梳 子。组合式梳子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 1 和作为齿构件 2 的水平设置的梳齿构件 2a, 所述齿 构件 2 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 21 和连接在根部板件 21 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梳蓖 齿 22, 且梳蓖齿 22 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 21 的前方。组合式梳子由梳齿构件 2a 与把手 1 沿左右向相互插接并可拆式过盈配合而构成。
     见图 1, 把手 1 包括把手主体 11 和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 11 上且位于把手主体 11 的前部的插接槽 12, 插接槽 12 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口。
     仍见图 1, 把手主体 11 为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 把手主体 11 的材质为竹子、 木 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把手主体 11 的设置 插接槽 12 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部 11-2, 上侧板部 11-1 的下表面即为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 下侧板部 11-2 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 12 的下槽壁。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为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 11 的通槽, 该通槽的横截面的形 状为 T 型, 也即插接槽 12 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的插接阻挡槽 12-1 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 置的插接配合槽 12-2 组成 ; 插接配合槽 12-2 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 ; 插接阻挡 槽 12-1 和插接配合槽 12-2 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 11, 从而 使得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的上下向之 间的距离, 也即上侧板部 11-1 的下表面前端与下侧板部 11-2 的上表面前端之间的距离为 1.5mm ~ 2.5mm。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右端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左至 右逐渐增加而使得该右端槽段为斜面槽段 12-2-1 ; 其中, 该斜面槽段 12-2-1 的上槽壁与水 平面形成一个从左至右的向上倾斜角度, 该斜面槽段 12-2-1 的下槽壁与水平面形成一个 从左至右的向下倾斜角度。
     见图 2, 本实施例的梳齿构件 2a 是由同一材质构成的一体成形件, 由梳齿根部板 件 21a、 一组梳齿 22a 和 2 根挡条 23 组成。所述的一组梳齿 22a 是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向 前延伸部分, 相邻的梳齿 22a 之间的齿间距为 1mm ~ 4mm ; 所述 2 根挡条 23 设置在上述一 组梳齿 22a 左右两侧, 从而分为左挡条和右挡条, 且 2 根挡条 23 是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 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梳齿构件 2a 的材质为木材、 竹子或塑 料。 仍见图 2, 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横截面的形状为 T 型, 且与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也即梳齿根部板件 21a 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的插接阻挡板 21-1 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 21-2 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插接配合板 21-2 的右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增加, 而使得右端板 段成为斜面板段 21-2-1。 其中, 右端的斜面板段 21-2-1 的上表面从左至右逐渐升高而与水 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倾斜角度, 该向上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右端斜面槽段 12-2-1 的上槽壁的向上倾斜角度相等 ; 右端的斜面板段 21-2-1 的下表面 从左至右逐渐降低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倾斜角度, 该向下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 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右端的斜面槽段 12-2-1 的下槽壁的向下倾斜角度相等。
     仍见图 2,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右向的长度略短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向 的长度。梳齿构件 2a 由其梳齿根部板件 21a 从右向左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且梳 齿根部板件 21a 完全位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内, 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 22a 由插接槽 12 的前 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 11。并且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由其插接配合板 21-2 的 右端板段 21-2-1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右端槽段 12-2-1 以左右向斜 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并在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从右向左插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过程中, 当其插接配合板 21-2 的右端板段 21-2-1 插入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 合槽 12-2 的右端槽段 12-2-1 中时, 通过用硬性工具顶住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右端面并增 加向左插入的作用力来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从而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右端面成为组合式 梳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要将梳齿构件 2a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则在组合式梳子的左侧用硬性工具顶住梳 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端面, 施加作用力使得梳齿构件 2a 沿着插接槽 12 相对 于把手 1 向右运动而将梳齿构件 2a 从把手 1 中推出而取下, 从而梳齿构件 2a 与把手 1 的
     过盈配合关系为可拆式过盈配合。所述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端面即为组合式梳子的脱开 作用部位。
     采用这种插接结构, 可以保持把手 1 不变, 而更换不同间距或不同长短的梳齿构 件 2a ; 或者梳齿构件 2a 不变, 而更换不同形状或外观的把手 1, 大大增加了梳子的应用形 式。本实施例中, 把手主体 11 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 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 形状相同, 且其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化, 可以是本实施例的圆弧平面形, 也可以是长方形 (图 21) 、 扇形、 飞鸟、 虫鱼等其他各式形状。
     上述的把手主体 11 的上下侧面所呈的圆弧平面形, 也就是把手主体 11 的侧部外 周面依次包括左端外凸圆弧柱面、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面, 所述的各圆弧 柱面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 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左部过 渡圆弧柱面相连接, 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右部过渡圆弧柱 面相连接。另外, 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为设有插接槽的铅垂面。
     考虑到组合式梳篦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 把手主体 11 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经 过雕和 / 或刻和 / 或镶和 / 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 而使得设有插接槽 12 的把手 主体 11 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 1, 若把手主体 11 无上述装饰件或装饰部 位, 则把手主体 11 本身就是把手 1。 (实施例 2、 组合式篦子) 见图 1、 图 3 及图 4,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组合式篦子包括水平设置 的把手 1 和作为齿构件 2 的水平设置的篦齿构件 2b, 组合式篦子由篦齿构件 2b 与把手 1 沿 左右向相互插接并可拆式过盈配合而构成。本实施例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1 相同。
     见图 3, 篦齿构件 2b 由篦齿根部板件 21b、 一组篦齿 22b 和 2 根挡条 23 组成 ; 篦齿 根部板件 21b 是由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组成的分体式板件。 将上述一组篦齿 22b 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组成篦齿组、 再在篦齿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挡 条 23 而组成篦齿组件 ; 将上夹板 21b-1 设置在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上方, 将下夹板 21b-2 设 置在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下方, 再通过防水型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篦齿 构件 2b。 所得到的篦齿构件 2b 中, 相邻的蓖齿 22b 之间的齿间距为 0.05 mm ~ 0.3mm, 单根 蓖齿 22b 的厚度为 0. 5 mm ~ 1mm。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的 材质相同或不相同, 所述材质为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篦齿 22b 的材质为竹子。
     仍见图 3,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板体上设有位于后部上侧的向上 凸起, 下夹板 21b-2 的板体上设有位于后部下侧的向下凸起, 从而在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组成篦齿根部板件 21b 时, 篦齿根部板件 21b(连同其所夹的一组篦齿 22b 和 2 根挡 条 23) 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 T 形, 且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其中, 上夹 板 21b-1 的向上凸起和上夹板 21b-1 的位于该向上凸起下方的部位以及下夹板 21b-2 的向 下凸起和下夹板 21b-2 的位于该向下凸起上方的部位共同构成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位于后 侧的铅垂设置的分体式插接阻挡板 21-1(中间夹有一组篦齿 22b 和 2 根挡条 23) , 上夹板 21b-1 的板体前部与下夹板 21b-2 的板体前部则共同构成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位于前侧的 水平设置的分体式插接配合板 21-2(中间也夹有上述的一组篦齿 22b 和 2 根挡条 23) 。
     仍见图 3, 上夹板 21b-1 的板体前部的右端板段的上表面从左至右逐渐升高而与
     水平面形成一个向上倾斜角度, 该向上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斜面槽段 12-2-1 的上槽壁的从左至右的向上倾斜角度相等 ; 下夹板 21b-2 的板体前部的 右端板段的下表面从左至右逐渐降低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倾斜角度, 该向下倾斜 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斜面槽段 12-2-1 的下槽壁的从左至右的 向下倾斜角度相等 ; 从而上夹板 21b-1 的板体前部的右端板段与下夹板 21b-2 的板体前部 的右端板段共同构成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分体式插接配合板 21-2 的右端板段为上下表 面具有相应倾斜角度的斜面板段 21-2-1。
     见图 4,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右向的长度略短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向的 长度。篦齿构件 2b 由其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右向左插接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且篦齿 根部板件 21b 完全位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内, 篦齿构件 2b 的蓖齿 22b 由插接槽 12 的前槽 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 11。并且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由其插接配合板 21-2 的右 端板段 21-2-1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槽 12-2 的右端槽段 12-2-1 以左右向斜面 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并在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右向左插入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的过程中, 当其插接配合板 21-2 的右端板段 21-2-1 插入插接槽 12 的插接配合 槽 12-2 的右端槽段 12-2-1 中时, 通过用硬性工具顶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右端面 (也即上 夹板 21b-1 的右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右端面) 并增加向左插入的作用力来实现两者的过 盈配合, 从而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右端面成为组合式篦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要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则在组合式篦子的左侧用硬性工具顶住篦 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端面 (也即上夹板 21b-1 的左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左 端面) , 施加作用力使得篦齿构件 2b 沿着插接槽 12 相对于把手 1 向右运动而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中推出而使两者相互脱开, 从而篦齿构件 2b 与把手 1 的过盈配合关系为可拆式过 盈配合。所述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端面即为组合式篦子的脱开作用部位。
     采用上述这种插接结构, 可以保持把手 1 不变, 而更换不同间距或不同长短的篦 齿构件 2b ; 或者保持篦齿构件 2b 不变, 而更换不同形状或外观的把手 1, 大大增加了篦子的 应用形式。
     本实施例中, 把手主体 11 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 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面和下侧面 的形状相同, 且其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化, 可以是本实施例的圆弧平面形, 也可以是长方形、 扇形 (图 22) 、 飞鸟、 虫鱼等其他各式形状。
     (实施例 3、 组合式梳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 1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见图 5,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为设置在把手主体 11 上的带有左右槽壁的凹槽, 也即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端呈封闭状态, 并且插接槽 12 的插接方向为前后向。插接槽 12 的横 截面为横向放置的梯形。插接槽 12 位于把手主体 11 的前部的左右向的中央部位 ; 插接槽 12 的左槽壁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 插接槽 12 的右槽壁 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 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而使得插接槽 12 为斜面插槽 ; 其中, 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与水 平面形成一个从前至后的向下倾斜角度, 插接槽 12 的下槽壁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前至后 的向上倾斜角度。
     把手 1 的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板部 11-1 在其左右向的中部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11-1-1, 把手主体 11 的下侧板部 11-2 的左右向的中部也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 11-2-1, 所述 豁口 11-1-1、 11-2-1 给使用者提供了将梳齿构件 2a 插进或者取出的施力部位。
     见图 6, 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一组梳齿 22a 和 2 根挡条 23 之间的关 系仍与实施例 1 相同。梳齿根部板件 21a 为扁平状板体, 其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把 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槽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板体的上表面与下表 面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少而使得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板体为斜面板体。其中, 梳齿 根部板件 21a 的板体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前至后的向下倾斜角度, 该向下倾斜角 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的从前至后的向下倾斜角度相等 ;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板 体的下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前至后的向上倾斜角度, 该向上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 槽 12 的下槽壁的从前至后的向上倾斜角度相等。
     见图 7 及图 8,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前后距离大于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板体的前后端之间的距离, 从而在两者插接完成后, 插接槽 12 的后段留有空隙 100。 梳齿构件 2a 由其梳齿根部板件 21a 由前向后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插入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中, 且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以前后向斜面插接 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并在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插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 过程中,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中央部位从上下方向上由把手 1 的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部 11-2 处的豁口 11-1-1、 11-2-1 向外露出, 用手指捏住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该向外露出的中 央部位, 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从而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或者 是用硬质工具从前向后顶住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前端面的上下部位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 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从而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从而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中央部 位或前端面的上下部位成为组合式梳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需要将梳齿构件 2a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在把手 1 的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部 11-2 处的豁口 11-1-1、 11-2-1 处捏住梳齿根部板件 21a 露出把手 1 的前部中央部位表面并 用力向前拉动梳齿构件 2a 即可将梳齿构件 2a 从把手 1 上取下, 从而梳齿构件 2a 与把手 1 的过盈配合关系为可拆式过盈配合。所述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中央部位即为组合式梳子的 脱开作用部位。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子的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端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相距 5mm ~ 25mm,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右端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 右端之间也相距 5mm ~ 25mm。
     (实施例 4、 组合式篦子) 见图 5、 图 9 及图 10,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组合式篦子包括水平设置 的把手 1 和作为齿构件 2 的水平设置的篦齿构件 2b, 组合式篦子由篦齿构件 2b 与把手 1 沿 前后向相互插接并可拆式过盈配合而构成。本实施例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3 相同。
     见图 9, 本实施例的篦齿构件 2b 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 2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篦齿 构件 2b 由篦齿根部板件 21b 和一组蓖齿 22b 组成, 篦齿构件 2b 不设置挡条 23。篦齿根部 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均为扁平状的板体。上述一组蓖齿 22b 的各根篦 齿排成一排即组成篦齿组件 ; 篦齿构件 2b 仍然由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从上下向夹 住篦齿组件的后部, 再通过防水型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构成。 因此, 篦齿根 部板件 21b 的板体仍由上夹板 21b-1 和下夹板 21b-2 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分体组成。仍见图 9,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板体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 前至后的向下倾斜角度, 该向下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上槽壁的从前至后的向下 倾斜角度相等 ;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下夹板 21b-2 的板体的下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前 至后的向上倾斜角度, 该向上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下槽壁的从前至后的向上倾 斜角度相等 ; 从而使得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板体是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板体。
     见图 10 及图 11,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板体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的左槽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 ;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板体的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 小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前后向的距离, 从而在两者插接完成后, 插接槽 12 的后段留有空 隙 100。篦齿构件 2b 由其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前向后由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插入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中, 且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以前后向斜面插接 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 并在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插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 过程中,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中央部位从上下方向上由把手 1 的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部 11-2 的豁口 11-1-1、 11-2-1 向外露出, 用手指捏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该向外露出的中央 部位, 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从而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或者是 用硬质工具从前向后顶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前端面的上下部位 (也即上夹板 21b-1 的前 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前端面) 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从而实 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从而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中央部位成为组合式篦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 位, 或者是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前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前端面成为组合 式篦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需要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在把手 1 的上侧板部 11-1 和下侧板部 11-2 处的豁口 11-1-1、 11-2-1 处捏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露出把手 1 的前部中央部位表面并 用力向前拉动篦齿构件 2b 即可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上取下, 从而篦齿构件 2b 与把手 1 的过盈配合关系为可拆式过盈配合。所述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中央部位即为组合式梳子的 脱开作用部位。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蓖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端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相距 5mm ~ 25mm,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右端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 右端之间也相距 5mm ~ 25mm。
     (实施例 5、 组合式篦子) 见图 12,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部分与 实施例 4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见图 12, 把手 1 的安装槽 12 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 左右向的长度相同。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板部 11-1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 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11-1-2, 把手主体 11 的下侧板部 11-2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 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11-2-2, 且下侧板部 11-2 的上凹槽 11-2-2 位于上侧板 部 11-1 的下凹槽 11-1-2 的下方。
     见图 13, 篦齿构件 2b 与实施例 4 的篦齿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篦 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一组蓖齿 22b 左右两侧的 2 根挡条 23, 且 2 根挡条 23 也被夹在上夹板 21b-1 与下夹板 21b-2 之间。见图 14, 篦齿构件 2b 由其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前向后由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插入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时, 用硬质工具从前向后顶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前端面的上下部位 (也即上夹板 21b-1 的前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前端面) 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从而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从而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前端 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前端面成为组合式梳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需要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可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 : 将硬质 的拉钩沿着把手主体 11 的上侧板部 11-1 的下凹槽 11-1-2 与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之间所形成的上部通道伸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使拉钩的钩部钩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拉钩, 而将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拉出 ; 第 二种方法是 : 将硬质的拉钩沿着把手主体 11 的下侧板部 11-2 的上凹槽 11-2-2 与篦齿根 部板件 21b 的下夹板 21b-2 之间所形成的下部通道伸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使拉钩的钩 部钩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拉钩, 而将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中拉出 ; 第三种方法是 : 采用上下爪板构成的夹具, 将夹具的上爪板伸入上述上 部通道内、 将夹具的下爪板伸入上述下部通道内, 由上下爪板的板体夹紧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下表面, 用上下爪的爪头钩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夹具, 而将篦 齿根部板件 21b 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拉出。 (实施例 6、 组合式篦子) 见图 15 及图 16,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 部分与实施例 5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见图 15,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两端基本为半圆柱形, 且所述半圆柱形的轴线沿前 后向设置, 且该半圆柱形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 槽壁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右槽 壁与把手主体 11 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为 5mm ~ 25mm。
     见图 16, 本实施例的篦齿构件 2b 与实施例 4 的篦齿构件 2b 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 于: 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 的上凹槽 21-3, 也即上夹板 21b-1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 上凹槽 21-3, 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 凹槽, 也即下夹板 21b-2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且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下凹槽位于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凹槽 21-3 的下方。篦齿根部板 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左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端上部相配合的圆角, 上夹板 21b-1 的右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右端上部相配合的圆角, 下夹板 21b-2 的左端设 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端下部相配合的圆角, 下夹板 21b-2 的右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 接槽 12 的右端下部相配合的圆角, 且上述各圆角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篦齿构件 2b 由其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前向后由插接槽 12 的前槽口插入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中时, 用硬质工具从前向后顶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前端面的上下部位 (也即上 夹板 21b-1 的前端面和下夹板 21b-2 的前端面) 用力使其向后运动而插紧在把手 1 的插接 槽 12 中, 从而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 从而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前端面和下 夹板 21b-2 的前端面成为组合式梳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
     当需要将篦齿构件 2b 从把手 1 上取下时, 仍可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 : 将
     硬质的拉钩沿着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上凹槽 21-3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 上槽壁之间所形成的上部通道伸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使拉钩的钩部钩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拉钩, 而将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拉出 ; 第 二种方法是 : 将硬质的拉钩沿着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下夹板 21b-2 的下凹槽与把手 1 的插 接槽 12 的下槽壁之间所形成的下部通道伸入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 使拉钩的钩部钩住篦 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拉钩, 而将篦齿根部板件 21b 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拉出 ; 第三种方法是 : 采用上下爪板构成的夹具, 将夹具的上爪板伸入上述上部通道内、 将夹具的下爪板伸入上述下部通道内, 由上下爪板的板体夹紧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下表 面, 用上下爪的爪头钩住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后端面, 用力向前拉动夹具, 而将篦齿根部板 件 21b 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中拉出。
     (实施例 7、 组合式篦子) 见图 17 及图 18,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 部分与实施例 5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见图 17, 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右两端基本为半圆柱形, 且所述半圆柱形的轴线沿前 后向设置, 且该半圆柱形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相应地, 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相配合的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左右 两端为圆头形 (图 18) , 也即篦齿根部板件 21b 的上夹板 21b-1 的左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 槽 12 的左端上部相配合的圆角, 上夹板 21b-1 的右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右端上部 相配合的圆角, 下夹板 21b-2 的左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左端下部相配合的圆角, 下夹板 21b-2 的右端设有与把手 1 的插接槽 12 的右端下部相配合的圆角, 且上述各圆角的 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实施例 8、 组合式篦子) 见图 19,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部分与 实施例 4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见图 19, 把手 1 的把手主体 11 是由上座 11-3 和下座 11-4 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 12 的整体式构件。其中, 上座 11-3 的下部前端设有一左右向的基本呈长方体形的缺口, 且该 缺口的上壁为从前至后逐渐下降的壁面, 并且在该上壁的壁板上设置与实施例 4 中的上侧 板部 11-1 的豁口 11-1-1 同样的豁口 11-3-1 ; 下座 11-4 的上部前端也设有一左右向的基 本呈长方体形的缺口, 且该缺口的下壁为从前至后逐渐上升的壁面, 并且在该下壁的壁板 上设置与实施例 4 中的下侧板部 11-2 的豁口 11-2-1 同样的豁口 11-4-1 ; 上座 11-3 和下 座 11-4 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 上座 11-3 的缺口和下座 11-4 的缺口则共同形成把手 1 的 插接槽 12, 从而本实施例的插接槽 12 成为形状与实施例 4 的插接槽 12 的形状相同的设有 豁口的斜面插槽。
     上座 11-3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 合金、 黄铜或青铜 ; 下座 11-4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 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实施例 9、 组合式篦子) 见图 20,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为组合式篦子, 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篦子的其余部分与 实施例 5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见图 20, 把手 1 的把手主体 11 由上板 11-5 和基座 11-6 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 12 的 整体式构件 ; 其中, 基座 11-6 的上部前端设有与篦齿构件 2b 的篦齿根部板件 21b 相配合的 缺口, 且该缺口的下壁面基本为从前至后逐渐升高的平面, 并且在该下壁的壁板上设置与 实施例 5 中的下侧板部 11-2 的上凹槽 11-2-2 同样的上凹槽 11-6-1 ; 上板 11-5 的下表面基 本为从前至后逐渐下降的平面, 并且在该下表面上设置与实施例 5 中的上侧板部 11-1 的下 凹槽 11-1-2 同样的下凹槽 11-5-1 ; 上板 11-5 覆盖在基座 11-6 的缺口上, 且上板 11-5 的 左侧、 后侧和右侧的边缘部位均粘结固定在基座 11-6 的缺口的外周边缘的上表面上, 在上 板 11-5 粘结在基座 11-6 上的同时, 基座 11-6 的缺口和上板 11-5 则共同形成把手 1 的插 接槽 12, 从而本实施例的插接槽 12 成为形状与实施例 5 的插接槽 12 的形状相同的设有上 下凹槽的斜面插槽。
     基座 11-5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合金、 铝 合金、 黄铜或青铜 ; 上板 11-6 的材质是竹子、 木材、 陶瓷、 琉璃、 玻璃、 金银、 玉石、 塑料、 铅锡 合金、 铝合金、 黄铜或青铜。
     (实施例 10 至实施例 14、 组合式梳子) 实施例 10 至实施例 14 的组合式梳子依次与实施例 5 至实施例 9 的组合式篦子相对应。 其中, 实施例 10 的组合式梳子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5 的把手 1 相同, 梳齿构件 2 与实施例 3 的 梳齿构件 2 相同。
     实施例 11 的组合式梳子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6 的把手 1 相同, 梳齿构件 2 的其余部 分与实施例 3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梳齿构件 2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右端的形状基本呈 为半圆柱形, 且所述半圆柱形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 且该半圆柱形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 前至后逐渐减小。梳齿构件 2a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 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 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 开口向下的下凹槽, 且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下凹槽位于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上凹槽的下方。
     实施例 12 的组合式梳子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7 的把手 1 相同, 梳齿构件 2 的其余部 分与实施例 3 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梳齿构件 2 的梳齿根部板件 21a 的左右端的形状基本呈 为半圆柱形, 且所述半圆柱形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 且该半圆柱形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从 前至后逐渐减小。
     实施例 13 的组合式梳子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8 的把手 1 相同, 梳齿构件 2 与实施例 3 相同。
     实施例 14 的组合式梳子的把手 1 与实施例 9 的把手 1 相同, 梳齿构件 2 与实施例 3 相同。
     以上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 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有关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 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 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

组合式梳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组合式梳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组合式梳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梳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梳篦.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02267A43申请公布日20120104CN102302267ACN102302267A21申请号201110268522622申请日20110910A45D24/00200601A45D24/0220060171申请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地址213000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中吴大道1801号72发明人郭琳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代理人翁坚刚54发明名称组合式梳篦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梳篦,包括把手和齿构件,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开口向前的插接槽,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或篦齿构件,齿构件包括根部板件和连接在根部板件上的一。

2、组梳蓖齿,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相互插接,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过盈配合,并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上下侧面与安装槽的相应槽壁相接触。本发明的把手与梳蓖齿部的配合简单、有效,在梳篦齿损坏时可以及时进行齿构件的更换,延长了梳篦的使用寿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4页附图12页CN102302268A1/3页21一种组合式梳篦,包括把手(1),把手(1)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主体(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齿构件(2),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或篦齿构件(2B);齿构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21)和连接在。

3、根部板件(21)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梳蓖齿(22),且梳蓖齿(22)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21)的前方;其中,当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时,该梳齿构件(2A)包括梳齿根部板件(21A)和与梳齿根部板件(21A)一体成形的一组梳齿(22A);当齿构件(2)为篦齿构件(2B)时,该篦齿构件(2B)包括篦齿根部板件(21B)和与篦齿根部板件(21B)固定粘结在一起的一组篦齿(22B);把手(1)还包括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11)上的插接槽(12);插接槽(12)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口;把手主体(11)的设置插接槽(12)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111)和下侧板部(112),上侧板部(111)。

4、的下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上槽壁,下侧板部(112)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下槽壁;齿构件(2)由其根部板件(21)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齿构件(2)的梳蓖齿(22)则由插接槽(12)的前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11),且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以斜面接触方式过盈配合,并且组合式梳篦还设有使齿构件(2)与把手主体(11)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齿构件(2)与把手主体(11)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1)的插接槽(12)还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的通槽,该通槽由位于后侧的铅垂。

5、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槽(12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122)组成;插接配合槽(122)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12)的前槽口;插接阻挡槽(121)和插接配合槽(122)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从而使得把手(1)的插接槽(12)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12)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也即根部板件(21)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板(21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212)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沿左右向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所述的齿构件(2。

6、)的根部板件(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过盈配合是指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插接配合板(212)的左右端的一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板段成为斜面板段(2121),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左右端的相应一端的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槽段为斜面槽段(1221),且该斜面槽段(1221)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21)的插接配合板(212)的斜面板段(2121)的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对应相同,从而在齿构件(2)由其根部板件(21)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且进行最后一段板段的插接。

7、时,根部板件(21)由其插接配合板(212)的斜面板段(21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斜面槽段(1221)以左右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11)与齿构件(2)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长度与所述的插接槽(12)的左右向的长度基本相同,且根部板件(21)完全插入插接槽(12)中,从而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远离过盈配合部位的一端的端面向外露出,该端面即为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根部板件(21)与权利要求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2/3页3插接槽(12)的过盈。

8、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1)的插接槽(12)为带有左右槽壁的凹槽,也即把手(1)的插接槽(12)是插接方向为前后向的插接槽,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12)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所述的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过盈配合是指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根部板件(21)的板体为斜面板体,把手(1)的插接槽(12)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插接槽。

9、(12)为斜面插槽,且该斜面插槽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21)的板体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齿构件(2)由其根部板件(21)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上时,根部板件(21)与插接槽(12)以前后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11)与齿构件(2)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把手主体(11)的上侧板部(111)和下侧板部(112)的左右向的中部均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1111、1121);或者是把手主体(11)的上侧板部(11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1112);或者是把手主体(11)的下侧板部(112)的左右向的中。

10、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1122);或者是把手主体(11)的上侧板部(11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1112),以及把手主体(11)的下侧板部(112)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1122),且下侧板部(112)的上凹槽(1122)位于上侧板部(111)的下凹槽(1112)的下方;或者是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213);或者是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或者是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

11、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213),根部板件(21)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且根部板件(21)的下凹槽位于根部板件(21)的上凹槽(213)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主体(11)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把手主体(1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把手(1)的插接槽(12)位于把手主体(11)的前部的左右向的中央部位;插接槽(12)的左槽壁与把手主体(11)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5MM25MM,插接槽(12)的右槽壁与把手主体(11)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为5MM25MM;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

12、离相等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左槽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主体(11)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把手主体(1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把手主体(11)的侧部外周面依次包括左端外凸圆弧柱面、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面,所述的各圆弧柱面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左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右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把手(1)的插接槽(12)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把手主体(11)的前端面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同。权利要求书CN102302267ACN1023。

13、02268A3/3页4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梳齿构件(2A)还包括2根挡条(23),且2根挡条(23)是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左端前侧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齿构件(2)为篦齿构件(2B);篦齿根部板件(21B)是由上夹板(21B1)和下夹板(21B2)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组成的分体式板件;将所述的一组篦齿(22B)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而形成的组件作为篦齿组件;或者篦齿组件的结构是篦齿构件(2B)还包括2根挡条(23),所述的一组篦齿(22B)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组成篦齿。

14、组、再在篦齿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挡条(23)而组成篦齿组件;将上夹板(21B1)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上方,将下夹板(21B2)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下方,再通过防水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篦齿构件(2B)。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把手主体(11)为设有插接槽(12)的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把手主体(11)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或者把手主体(11)是由上座(113)和下座(114)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12)的整体式构件,其中,上座(113)的下部前端设有一个沿左右向。

15、伸展的缺口,下座(114)的上部前端也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上座(113)和下座(114)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上座(113)的缺口和下座(114)的缺口则共同形成把手(1)的插接槽(12);上座(113)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下座(114)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或者把手主体(11)是由上板(115)和基座(116)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12)的整体式构件,其中,基座(116)的上部前端设有与齿构件(2)的根部板件(21)相配合的缺口,上板(115)覆盖在基座(。

16、116)的缺口上,且上板(115)的左侧、后侧和右侧的边缘部位均粘结固定在基座(116)的缺口的外周边缘的上表面上,在上板(115)粘结在基座(116)上的同时,基座(116)的缺口和上板(115)则共同形成把手(1)的插接槽(12);基座(116)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上板(115)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把手主体(11)上设置有经过雕和/或刻和/或镶和/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而使得设有插接槽(12)的把手主体(11。

17、)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1)。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组合式梳篦,其特征在于插接槽(12)的宽度为15MM4MM;当齿构件(2)为梳齿构件(2A)时,相邻的梳齿(22A)之间的齿间距为1MM4MM;当齿构件(2)为篦齿构件(2B)时,相邻的蓖齿(22B)之间的齿间距为005MM03MM,单根蓖齿(22B)的厚度为05MM1MM。权利要求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1/14页5组合式梳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梳篦,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梳篦。背景技术0002梳篦是梳子和篦子的统称。传统的篦子是用竹子和牛骨等材料制作成的梳头用具,中间为篦梁,两侧的。

18、一侧设有密齿,另一侧设有疏齿。篦子兼具实用及象征功能,一方面由于篦子的密齿一侧的齿间较密,因此可以用来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另一方面篦子的疏齿的一侧可以用来轻轻地篦头,起到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作用。0003传统篦子的制作工艺细致复杂,工序繁多,需要经过108道“手脚”。所述工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制坯子,挑选适合的竹子,用篦刀启下青篦竹片,削去青皮,在剩下的竹片上划上折痕成为比子,用红、黄、绿等自然物为染料,水煮以染色,再将比子按折痕折成一定长度而得到齿子,用细线将齿子扎成坯子;制梁子,取竹子根部料,刮青后,锯成节,破成块,按一定的样式削宽窄而得到梁子;制档子,选韧性尤好的牛骨为原料,按齿子。

19、的标准长度锯成节,再锯成一公分宽的小片,并经细细打磨而得到档子;在步骤得到的坯子两端装上步骤制得的档子而得到堂子。将步骤得到的堂子,经过“削堂子”,“灌堂子”的操作,再用特制的牛胶将堂子和梁子粘结固定在一起而完成篦子制作。一些高档的篦子,还在窄小狭长的梁子上做文章,或诗或画,或书或刻,形成一大工艺美术特色。传统篦子由于工艺繁杂琐细,一般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作坊生产,很难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另外,有上述结构可知传统篦子的相邻篦齿是紧贴在一起的,虽然篦齿的齿尖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但是对于头发较粗的人群往往造成篦发困难的情况出现。0004传统的梳子也用于头部,但其功能与篦子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用于头发的。

20、梳理和按摩头皮,其结构主要在于梳齿只有一组,相邻梳齿之间的间距较大,梳齿的齿厚也较大,并且许多梳子的梳梁设有专门的手握部位。0005传统的梳子的原料一般采用坚韧细腻的杂木,梳胚须从原料中完整地提取。由于整块杂木做成的木梳容易变形,尤其是梳齿容易断裂或变形,所以制作得厚重,外观显得呆笨。另外,如果有一个梳齿断裂或变形,由于不能卸除或替换,只能全部报废或凑合使用。0006中国专利文献CN2715597Y(申请号2004200595659,以下简称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镶嵌式结构多功能梳篦,该文献的梳篦包含有梳梁和梳齿,在梳梁的下部开设有凹形槽位,其一种结构由权利要求1和2给出所述梳齿为若干个独体梳。

21、齿条组成,在梳齿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凸形结合部,梳齿通过结合部压合设置在梳梁下部的槽位内,并且使该结合部全部掩入槽位内,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给出了使梳齿根部与梳梁的底边缘平齐的技术特征;在实施例1中,描述了其梳齿的结合部的形状为梯形,而其图3中显示的梯形的斜边设置在左右侧,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该实施例若采用压合的方式将独体梳齿条设置在槽位内,则会造成相邻齿条的压合牢度的不一致性,在使用过程中会使得压合较松的齿条脱落。另一种结构由权利要求1、3和8给出所述梳齿为一体制成,梳齿顶部设有凸形结合部,梳齿顶部设有伸缩缝,伸缩缝内设置有填充物,梳齿通过结合部压合设置在梳梁下部的说明书CN102302267AC。

22、N102302268A2/14页6槽位内,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将梳齿压合在梳梁上,一般都是压合得很紧,若硬要取下梳齿,会造成梳齿和梳梁的损坏。该文献在论述其发明创造的优点时提出由于梳梁和梳齿分离成单个零件,简化了加工单元形状,容易实现成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因单个零件形体较小,对坯料的要求明显降低,十分有利于实现套裁下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文献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论述采用单元齿的组合形式的优点是十分有利于顺梳齿方向纵向选材,材料的纵向纤维不被破坏,同样有利于梳梁的纵向选材,从而增强梳齿和梳梁的韧度。由上述叙述可知,虽然该文献的背景技术中提出了“传统木梳如果有一个梳齿断裂或。

23、变形了,由于不能卸除或替换,只能全部报废或凑合使用”的问题,该文献只对增强梳齿的韧度提出了解决方案,而未对出现梳齿断裂或变形的情形提出解决方案。0007中国专利文献CN201758990U(申请号2010205077473,以下简称对比文件2)是本申请人提出的一种留青竹刻梳篦。所述的留青竹刻梳篦包括梳齿部和手柄,手柄的下端部设有安装槽,梳齿部的上端部粘结在安装槽内。上述留青竹刻梳篦的手柄有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采用一对对称粘合的留青竹刻手柄的形式;第二种采用单片竹片制成留青竹刻手柄的形式;第三种采用梳齿部直接在留青竹刻手柄上制成的形式。该文献也没有解决若出现梳齿断裂或变形的情形时仍然只能报废或。

24、凑合使用的问题。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序简单、可更换梳齿、且变化多样的组合式梳篦。0009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梳篦,包括把手,把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主体,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齿构件,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或篦齿构件。0010齿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和连接在根部板件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梳蓖齿,且梳蓖齿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的前方;其中,当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时,该梳齿构件包括梳齿根部板件和与梳齿根部板件一体成形的一组梳齿;当齿构件为篦齿构件时,该篦齿构件包括篦齿根部板件和与篦齿根部板件固定粘结在一起的一组篦齿。0011把手还包括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上的插。

25、接槽;插接槽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口;把手主体的设置插接槽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和下侧板部,上侧板部的下表面即为插接槽的上槽壁,下侧板部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的下槽壁。0012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齿构件的梳蓖齿则由插接槽的前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以斜面接触方式过盈配合,并且组合式梳篦还设有使齿构件与把手主体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齿构件与把手主体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0013上述把手的插接槽还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把手主体的通槽,该通槽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槽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组成;插接配合槽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的。

26、前槽口;插接阻挡槽和插接配合槽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从而使得把手的插接槽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也即根部板件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或倾斜设置的插接阻挡板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齿构件的根部板件沿左右向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3/14页70014所述的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的过盈配合是指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插接配合板的左右端的一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板段成为斜面板段,把手的插接槽的插接配合槽左。

27、右端的相应一端的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在左右向上从内至外逐渐增加而使得该槽段为斜面槽段,且该斜面槽段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的插接配合板的斜面板段的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对应相同,从而在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且进行最后一段板段的插接时,根部板件由其插接配合板的斜面板段与把手的插接槽的插接配合槽的斜面槽段以左右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0015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与齿构件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长度与所述的插接槽的左右向的长度基本相同,且根部板件完全插入插接槽中,从而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远离过盈配合部位的一端的端面向外露出,该端面即为。

28、脱开作用部位,从而使得根部板件与插接槽的过盈配合为可拆式过盈配合。0016上述把手的插接槽为带有左右槽壁的凹槽,也即把手的插接槽是插接方向为前后向的插接槽,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横截面形状与插接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齿构件的根部板件沿前后向插接在把手的插接槽中。0017所述的齿构件的根部板件与把手的插接槽的过盈配合是指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根部板件的板体为斜面板体,把手的插接槽的上槽壁与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前至后逐渐减小而使得插接槽为斜面插槽,且该斜面插槽的上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与根部板件的板体上下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齿构件由其根部板件沿前后向插接在把。

29、手的插接槽上时,根部板件与插接槽以前后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0018组合式梳篦的使把手主体与齿构件相互脱开的脱开作用部位是指把手主体的上侧板部和下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均设有开口向前的豁口、;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上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下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或者是把手主体的上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以及把手主体的下侧板部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方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且下侧板部的上凹槽位于上侧板部的下凹槽的下方;或者是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

30、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或者是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或者是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上的上凹槽,根部板件的左右向的中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贯通前后的开口向下的下凹槽,且根部板件的下凹槽位于根部板件的上凹槽的下方。0019上述把手主体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把手主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把手的插接槽位于把手主体的前部的左右向的中央部位;插接槽的左槽壁与把手主体的前端面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5MM25MM,插接槽的右槽壁与把手主体的前端面的右端之间的距离为5MM25MM;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相等。

31、于把手的插接槽的左槽壁与右槽壁之间的距离。0020上述把手主体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把手主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把手主体的侧部外周面依次包括左端外凸圆弧柱面、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4/14页8面,所述的各圆弧柱面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左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右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把手的插接槽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把手主体的前端面的左右向的长度相同。0021上述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梳齿构件还包括根挡条,且根挡条是梳齿根部板件的左。

32、端前侧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0022上述齿构件为篦齿构件;篦齿根部板件是由上夹板和下夹板分上下靠近在一起而组成的分体式板件。0023将所述的一组篦齿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而形成的组件作为篦齿组件;或者篦齿组件的结构是篦齿构件还包括根挡条,所述的一组篦齿的各根篦齿排成一排组成篦齿组、再在篦齿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挡条而组成篦齿组件。0024将上夹板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上方,将下夹板设置在上述篦齿组件的后部的下方,再通过防水胶粘剂将三者粘结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篦齿构件。0025所述把手的把手主体为设有插接槽的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把手主体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

33、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0026或者把手主体是由上座和下座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的整体式构件,其中,上座的下部前端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下座的上部前端也设有一个沿左右向伸展的缺口,上座和下座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上座的缺口和下座的缺口则共同形成把手的插接槽;上座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下座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0027或者把手主体是由上板和基座粘结固定并形成插接槽的整体式构件,其中,基座的上部前端设有与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相配合的缺口,上板覆盖在基座的。

34、缺口上,且上板的左侧、后侧和右侧的边缘部位均粘结固定在基座的缺口的外周边缘的上表面上,在上板粘结在基座上的同时,基座的缺口和上板则共同形成把手的插接槽;基座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上板的材质是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0028上述把手主体上设置有经过雕和/或刻和/或镶和/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而使得设有插接槽的把手主体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0029上述插接槽的宽度为15MM25MM;当齿构件为梳齿构件时,相邻的梳齿之间的齿间距为1MM4MM;当齿构件为篦齿构。

35、件时,相邻的蓖齿之间的齿间距为005MM03MM,单根蓖齿的厚度为05MM1MM。0030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是组合式梳子和组合式篦子的统称。组合式梳篦包括既相互独立又能相互插接并过盈配合的把手主体和齿构件。所述把手主体又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由同一材质的一个板件在其板体上设置插接槽而构成的一体成形件,第二种是由位于上下的两个板件相互粘结固定而构成的整体式构件,且在形成该整体式构件的同时,插接槽也一同形成。(2)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的插接槽虽然属于安装槽的一种,但是,已有技术中的安装槽均不是插接槽,只是如对比文件1所述的用于压合梳齿结合部的槽位,或者是对比文件2所。

36、述的粘结梳齿部的上端部的安装槽。对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5/14页9比文件2中的梳齿部由各个单根的梳齿组成。对比文件1的可实现的一种方案是在一体制成的梳齿顶部设置伸缩缝并在伸缩缝内设置填充物,再压合到槽位中。这种方案使得梳齿无法在安装后再抽出,进而也不存在使得两者进行插接且过盈配合的启示,进一步来说更不存在实行可拆式过盈配合的启示。本发明的可拆式过盈配合的结构实质是一种斜面接触过盈配合的结构,不仅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与齿构件的配合简单、有效,而且使用方便。(3)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包括多种不同的结构,这不仅方便了实际加工时的选料,也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使用率。

37、。(4)当组合式梳篦的把手是由分别带有缺口的下座和上座组成、或者是由包括一个缺口的基座和能够覆盖该缺口的上板组成时,一方面降低了整体式把手选材的要求,另一方面把手的形状可以有更多变化,对于设计者和制造者来说不仅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也降低了制作难度。(5)由于把手与齿构件通过插接过盈配合固定,当梳篦齿出现断裂或变形时,对于在把手上设置的左右向插接槽的组合式梳篦可以从左右向的相应一端用硬性物体将齿构件顶出把手的插接槽。对于在把手上设置前后向插接槽的组合式梳篦,可以采用拉出板或夹板工具,由前向后伸入把手的上凹槽和/或下凹槽中,或者由前向后伸入齿构件的根部板件的上凹槽和/或下凹槽中,从后方钩住或者从上下。

38、方向夹住齿构件后而将其拉出把手,再换上新的齿构件,从而解决了梳篦使用以来,尤其是篦子近千年的使用以来人们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另外,使用者可以保持把手不变,而方便地更换不同间距或不同长短的梳蓖齿的齿构件;或者齿构件不变,而方便地更换不同形状或外观的把手,大大丰富了梳篦的应用形式。附图说明0031图1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一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1的组合式梳子和实施例2的组合式篦子;图2为实施例1所用的梳齿构件与图1所示的把手主体插接在一起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与图1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篦齿构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该篦齿构件用于实施例2的组合式篦子;图4为图3所示的篦齿构。

39、件与图1所示的把手主体插接在一起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3的组合式梳子和实施例4的组合式篦子;图6为与图5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梳齿构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该梳齿构件用于实施例3的组合式梳子;图7为实施例3的组合式梳子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剖面图;图9为与图5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二种立体示意图;该蓖齿构件用于实施例4的组合式篦子;图10为实施例4的组合式篦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AA剖面图;图12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5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10的组。

40、合式梳子;图13为与图12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三种立体示意图;该蓖齿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6/14页10构件用于实施例5的组合式篦子;图14为实施例5的组合式篦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四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6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11的组合式梳子;图16为与图15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四种立体示意图;该蓖齿构件用于实施例6的组合式篦子;图17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五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7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12的组合式梳子;图18为与图17所示的把手主体相配合。

41、使用的蓖齿构件的第五种立体示意图;该蓖齿构件用于实施例7的组合式篦子;图19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六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8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13的组合式梳子;图20为本发明的组合式梳篦的把手主体的第七种立体示意图;该把手主体用于实施例9的组合式篦子和实施例14的组合式梳子;图21为包括第二种形状的把手的梳子的上视图;图22为包括第三种形状的把手的篦子的上视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把手1,把手主体11,上侧板部111,豁口1111,下凹槽1112,下侧板部112,豁口1121,上凹槽1122,上座113,豁口1131,下座114,豁口1141,上板115,下凹槽115。

42、1,基座116,上凹槽1161,插接槽12,插接阻挡槽121,插接配合槽122,斜面槽段1221;齿构件2,梳齿构件2A,篦齿构件2B,根部板件21,梳齿根部板件21A,篦齿根部板件21B,上夹板21B1,下夹板21B2,插接阻挡板211,插接配合板212,斜面板段2121,上凹槽213,梳蓖齿22,梳齿22A,篦齿22B,挡条23,空隙100。具体实施方式0032本发明在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以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0033(实施例1、组合式梳子)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组合式梳篦(组合式梳子和组合式篦子的统称)为组合式梳子。组合式梳子包括水平设置的把手1和作为齿构件2的水平设置的梳齿。

43、构件2A,所述齿构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根部板件21和连接在根部板件21上的整体呈水平设置的一组梳蓖齿22,且梳蓖齿22的齿尖部位位于根部板件21的前方。组合式梳子由梳齿构件2A与把手1沿左右向相互插接并可拆式过盈配合而构成。0034见图1,把手1包括把手主体11和沿左右向设置在把手主体11上且位于把手主体11的前部的插接槽12,插接槽12设有朝向前方的前槽口。0035仍见图1,把手主体11为同一材质的一体成形件,把手主体11的材质为竹子、木材、陶瓷、琉璃、玻璃、金银、玉石、塑料、铅锡合金、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把手主体11的设置插接槽12的部位包括上侧板部111和下侧板部112,上侧板部111的下。

44、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上槽壁,下侧板部112的上表面即为插接槽12的下槽壁。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7/14页110036把手1的插接槽12为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的通槽,该通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T型,也即插接槽12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的插接阻挡槽12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槽122组成;插接配合槽122的前槽口即为插接槽12的前槽口;插接阻挡槽121和插接配合槽122在前后向上相互连通且均在左右向上贯通把手主体11,从而使得把手1的插接槽12是插接方向为左右向的插接槽。插接槽12的前槽口的上下向之间的距离,也即上侧板部111的下表面前端与下侧板部112的。

45、上表面前端之间的距离为15MM25MM。0037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右端槽段的上下槽壁之间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增加而使得该右端槽段为斜面槽段1221;其中,该斜面槽段1221的上槽壁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左至右的向上倾斜角度,该斜面槽段1221的下槽壁与水平面形成一个从左至右的向下倾斜角度。0038见图2,本实施例的梳齿构件2A是由同一材质构成的一体成形件,由梳齿根部板件21A、一组梳齿22A和2根挡条23组成。所述的一组梳齿22A是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向前延伸部分,相邻的梳齿22A之间的齿间距为1MM4MM;所述2根挡条23设置在上述一组梳齿22A左右两侧,从而分为左挡条和右挡条。

46、,且2根挡条23是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左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和右端前侧的向前延伸部分。梳齿构件2A的材质为木材、竹子或塑料。0039仍见图2,梳齿构件2A的梳齿根部板件21A的横截面的形状为T型,且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也即梳齿根部板件21A由位于后侧的铅垂设置的插接阻挡板211和位于前侧的水平设置的插接配合板212前后相互连接而构成。梳齿根部板件21A的插接配合板212的右端板段的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增加,而使得右端板段成为斜面板段2121。其中,右端的斜面板段2121的上表面从左至右逐渐升高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向上倾斜角度,该向上倾斜角度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

47、接配合槽122的右端斜面槽段1221的上槽壁的向上倾斜角度相等;右端的斜面板段2121的下表面从左至右逐渐降低而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向下倾斜角度,该向下倾斜角度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右端的斜面槽段1221的下槽壁的向下倾斜角度相等。0040仍见图2,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左右向的长度略短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左右向的长度。梳齿构件2A由其梳齿根部板件21A从右向左插接在把手1的插接槽12中,且梳齿根部板件21A完全位于把手1的插接槽12内,梳齿构件2A的梳齿22A由插接槽12的前槽口向前伸出把手主体11。并且梳齿构件2A的梳齿根部板件21A由其插接配合板212的右端板段2121。

48、与把手1的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右端槽段1221以左右向斜面插接接触的形式相过盈配合,并在梳齿构件2A的梳齿根部板件21A从右向左插入把手1的插接槽12的过程中,当其插接配合板212的右端板段2121插入插接槽12的插接配合槽122的右端槽段1221中时,通过用硬性工具顶住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右端面并增加向左插入的作用力来实现两者的过盈配合,从而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右端面成为组合式梳子的过盈配合作用部位。0041当要将梳齿构件2A从把手1上取下时,则在组合式梳子的左侧用硬性工具顶住梳齿构件2A的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左端面,施加作用力使得梳齿构件2A沿着插接槽12相对于把手1向右运动而将。

49、梳齿构件2A从把手1中推出而取下,从而梳齿构件2A与把手1的说明书CN102302267ACN102302268A8/14页12过盈配合关系为可拆式过盈配合。所述梳齿根部板件21A的左端面即为组合式梳子的脱开作用部位。0042采用这种插接结构,可以保持把手1不变,而更换不同间距或不同长短的梳齿构件2A;或者梳齿构件2A不变,而更换不同形状或外观的把手1,大大增加了梳子的应用形式。本实施例中,把手主体11是整体呈扁平状的座体,把手主体1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形状相同,且其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化,可以是本实施例的圆弧平面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图21)、扇形、飞鸟、虫鱼等其他各式形状。0043上述的把手主体11的上下侧面所呈的圆弧平面形,也就是把手主体11的侧部外周面依次包括左端外凸圆弧柱面、后端外凸圆弧柱面和右端外凸圆弧柱面,所述的各圆弧柱面的轴线沿上下向设置,且左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左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后端外凸圆弧柱面与右端外凸圆弧柱面之间由相应的右部过渡圆弧柱面相连接。另外,把手主体11的前端面为设有插接槽的铅垂面。0044考虑到组合式梳篦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把手主体11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经过雕和/或刻和/或镶和/或绘而得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而使得设有插接槽12的把手主体11与所述的装饰件或装饰部位共同构成把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