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72669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40077.8

申请日:

2015.06.18

公开号:

CN104908758A

公开日:

2015.09.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1D 7/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30212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变更后:430212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D 7/00申请日:20150618|||公开

IPC分类号:

B61D7/00

主分类号:

B61D7/00

申请人: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永强; 赵华瑞; 刘文亮; 史春江; 胡跃明; 向彪文; 凌斌; 朱学斌; 陈瑞; 王丽娜

地址:

430212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代理人:

房德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所述上漏斗脊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漏斗脊包括:上横脊,包括两侧板;支撑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加强梁,包括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第一加强梁。通过将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将所述两侧板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上横脊、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两支撑板的支撑部和用于增加量侧板之间的刚度的第一加强梁,从而使得所述上漏斗车保证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自身的自重,利于提高车辆的载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漏斗脊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漏斗脊包括:
上横脊,包括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的两侧板;
支撑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加强梁,包括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第一加强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脊的截面为倒V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为75度~80度。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梁位于靠近所述两侧板的连接端。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强梁,所述多个第二加强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板上与卸货面相背的表面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梁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的端部固定于侧板上。

7.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还包括两个第三加强梁,所述两个第三加强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支撑板的相对表面上。

8.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上漏斗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板平行设置。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
背景技术
漏斗车通常是一种端墙向内侧倾斜、侧面呈大圆弧或板柱式结构,车体下部装有漏斗车的货车。货物由上面装入,卸货时用风力或机械触碰开启漏斗底门,货物靠自身重力自动卸出。
目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基本采用倒V形结构,保证了上横脊与底门板在配合位置的垂直关系。且现有的上漏斗脊通常为钢材组焊结构,自重较大,在轴重一定的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车辆的载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所述上漏斗脊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漏斗脊包括:上横脊,包括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的两侧板;支撑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加强梁,包括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第一加强梁。
优选地,所述上横脊的截面为倒V型。
优选地,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为75度~8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梁位于靠近所述两侧板的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加强梁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强梁,所述多个第二加强梁分别设 置于所述两侧板上与卸货面相背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梁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的端部固定于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梁还包括两个第三加强梁,所述两个第三加强梁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支撑板的相对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两支撑板平行设置。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将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将所述两侧板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上横脊、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两支撑板的支撑部和用于增加量侧板之间的刚度的第一加强梁,从而使得所述上漏斗车保证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自身的自重,利于提高车辆的载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通过将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后,实践证明,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的上漏斗脊的重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的自重,增加了载重,提高运输经济性能。
通过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度~80度,以有利于货物沿侧板表面向下滑卸货。
通过将所述上漏斗脊采用整体挤压型材,减少了加强梁的定位组焊工作,,减轻了生产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将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度~80度,以有利于货物沿侧板表面向下滑卸货。
通过设置于所述两侧板连接且靠近所述两侧板的连接端的第一加强梁,减小因压力而使得所述两侧板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或变形的几率。
通过在所述两侧板上与卸货面相背的表面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梁,以增加所述侧板的刚度,减少因货物等的压力而发生变形几率。
通过在所述两支撑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三加强梁,以增加所述支撑板的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方式漏斗车的上漏斗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漏斗车的上漏斗脊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漏斗车的上漏斗脊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将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将所述两侧板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上横脊、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两支撑板的支撑部和用于增加量侧板之间的刚度的第一加强梁,从而使得所述上漏斗车保证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自身的自重,利于提高车辆的载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通过将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后,实践证明,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的上漏斗脊的重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的自重,增加了载重,提高运输经济性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方式漏斗车的上漏斗脊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漏斗脊包括:上横脊10、支撑部20、加强梁30。
同时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上横脊10包括两侧板11,所述两侧板11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一截面为倒V型的上横梁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为75度~80度,以有利于货物沿侧板11表面向下滑卸货。
所述支撑部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21,所述两支撑板21分别与所述两侧板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支撑板21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板20固定于车体的吊座上,从而固定所述上漏斗脊。
所述加强梁30用于增加所述上漏斗脊的刚度。所述加强梁30包括第一加强梁31、多个第二加强梁32和两个第三加强梁33。所述第一加强梁31连接所述两侧板11,且位于靠近所述两侧板11的连接端,通设置于所述两侧板11连接且靠近所述两侧板11的连接端的第一加强梁31,减小因压力而使得所述两侧板1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或变形的几率。所述多个第二加强梁32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板11上与卸货面相背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梁32的截面为L型,所述L型的端部固定于侧板11上,以增加所述侧板11的刚度,减少因货物等的压力而发生变形几率。所述两个第三加强梁3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支撑板21的相对表面上,以增加所述支撑板21的刚度。
另外,具体地,所述上漏斗脊具体采用整体挤压型材。
通过将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将所述两侧板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上横脊、包括分别 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两支撑板的支撑部和用于增加量侧板之间的刚度的第一加强梁,从而使得所述上漏斗车保证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自身的自重,利于提高车辆的载重,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结构,导致上漏斗脊自重较大,不利于提高车辆载重的技术问题。
通过将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后,实践证明,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上漏斗脊为钢材组焊的上漏斗脊的重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大降低了上漏斗脊的自重,增加了载重,提高运输经济性能。
通过所述两侧板1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度~80度,以有利于货物沿侧板11表面向下滑卸货。
通过将所述上漏斗脊采用整体挤压型材,减少了加强梁的定位组焊工作,,减轻了生产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将所述两侧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度~80度,以有利于货物沿侧板11表面向下滑卸货。
通过设置于所述两侧板11连接且靠近所述两侧板11的连接端的第一加强梁31,减小因压力而使得所述两侧板1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或变形的几率。
通过在所述两侧板11上与卸货面相背的表面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梁32,以增加所述侧板11的刚度,减少因货物等的压力而发生变形几率。
通过在所述两支撑板21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三加强梁33,以增加所述支撑板21的刚度。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漏斗车的上漏斗脊。所述上漏斗脊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漏斗脊包括:上横脊,包括两侧板;支撑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加强梁,包括连接所述两侧板的第一加强梁。通过将所述漏斗车的上漏斗脊设置为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将所述两侧板的一端以一锐角的角度固定连接形成上横脊、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两支撑板的支撑部和用于增加量侧板之间的刚度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