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72172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12547.1

申请日:

2014.03.13

公开号:

CN105026768A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38申请日:20140313|||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38

主分类号:

F04D29/3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新井俊胜; 菊地仁; 冈本一辉; 下村和幸; 矢部大辅; 冈山一也; 中谷馨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PCT/JP2013/057135 2013.03.14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代理人:

吕晓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旋转叶片具备:毂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多个旋转叶片,其呈放射状地安装于毂部。旋转叶片具有:第一区域,其从连接到毂部的内周缘到规定的半径位置且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以及第二区域,其从与第一区域邻接的规定的半径位置到外周缘且具有与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不同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从在第二区域内叶片安装角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向外周缘减小的分布。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毂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
多个旋转叶片,其呈放射状地安装于所述毂部,
所述旋转叶片具有:
第一区域,其从连接到所述毂部的内周缘到规定的半径位置且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以及
第二区域,其从与所述第一区域邻接的规定的半径位置到外周缘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不同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
所述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从在所述第二区域内叶片安装角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向所述外周缘减小的分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从所述规定的半径位置到所述极大半径位置、叶片安装角的增加率减小并且叶片安装角变大的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呈二次函数的曲线状地变化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缘的叶片安装角处于57.5°~66.5°的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从所述毂部向外周增加的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直线性地增加的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所述旋转叶片中的最小的最小叶片安装角。

8.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如下的分布:从所述内周缘到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极小半径位置,叶片安装角以叶片安装角的减小率减小的方式变小,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极小半径位置到所述规定的半径位置,叶片安装角逐渐变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叶片的所述内周缘的叶片安装角在所述旋转叶片的叶片安装角中最大。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呈二次函数的曲线状地变化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布。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缘的叶片安装角处于58°~72°的范围内。

12.  一种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叶轮;
马达,其驱动所述叶轮的所述毂部使其旋转;以及
壳体,其以所述叶轮旋转自如的方式收纳所述叶轮,并供由所述叶轮产生的气流通过。

说明书

说明书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换气扇、空调装置的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换气扇、空调装置等的轴流鼓风机具有如下结构:在壳体形成周缘具有喇叭口形状的开口,并在开口配置了具有旋转叶片的叶轮。在该轴流鼓风机中,主要是为了低噪声化,旋转叶片的一部分配置成突出到比喇叭口的高度高的位置。另外,在旋转叶片配置成不从喇叭口端部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将喇叭口的吸入侧的曲率形成得大而实现了低噪声化。
另外,提出了通过使叶轮的旋转叶片的形状为规定的三维曲面形状来实现低噪声化和高效率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使连结叶片周缘部和叶片与毂部连接的连接位置的直线形成为规定的角度并且使叶片形成为规定的叶片安装角来抑制噪声。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减小吸入方向的前倾角并增大旋转方向前掠角来抑制噪声。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轴流鼓风机,该轴流鼓风机具有如下叶片:使从毂部到规定的位置的第一区域的第一前倾角为恒定,并且使位于比第一区域靠外周侧的第二区域的第二前倾角形成得比第一前倾角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2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03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203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3那样,通过使叶片形状为规定的三维立体形状,实现了低噪声化和高效率化,但对于在前缘外周附近的从叶片侧面的吸入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到横向吸入并能够实现低噪声化和高效率化的轴流鼓风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叶片具备:毂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多个旋转叶片,其呈放射状地安装于毂部,旋转叶片具有:第一区域,其从连接到毂部的内周缘到规定的半径位置且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以及第二区域,其从与第一区域邻接的规定的半径位置到外周缘,且具有与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不同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从在第二区域内叶片安装角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向外周缘减小的分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叶片,将存在横向吸入的旋转叶片的第二区域的叶片安装角设为具有适合于与横向吸入量的流量增加相应的角度这样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从而能够防止在叶片外周附近的流动的剥离,因此能够实现因横向吸入引起的噪声的减小以及高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轴流鼓风机的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轴流鼓风机的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实施方式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叶轮的旋转叶片在规定的半径位置处的圆筒截面展开图。
图5是表示图2的旋转叶片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布的图表。
图6是图2的旋转叶片在第一区域的半径位置R1处的圆筒截面展开图。
图7是图2的旋转叶片在第二区域的半径位置R2处的圆筒截面展开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的叶轮的一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表示在未考虑横向吸入的情况下的相对速度矢量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在考虑了横向吸入的情况下的相对速度矢量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图2的叶轮的相对速度矢量与气流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相对速度矢量与气流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和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情况下的比噪声特性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和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情况下的风扇效率特性的图表。
图15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和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情况下的最小比噪声之差的图表。
图16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和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情况下的最高风扇效率之差的图表。
图17是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和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的情况下、使用外周缘的按不同叶片安装角的展开剖视图来进行高度的比较的图表。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叶片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布的图表。
图19是图18的旋转叶片在第一区域的半径位置R1处的圆筒截面展开图。
图20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以及图18的叶轮的情况下的风扇效率特性的图表。
图21是表示在使用了图2的叶轮、图8的比较例的叶轮以及图18的叶轮的情况下的风扇效率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轴流鼓风机的实施方式1的立体图,参照图1说明轴流鼓风机1。此外,图1A表示从正面观察轴流鼓风机的立体图,图1B表示从背面观察轴流鼓风机1的立体图。图1的轴流鼓风机1具备:壳体2;叶轮10,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于吸入口;以及马达M,其驱动叶轮使其旋转。壳体2以叶轮10旋转自如的方式收纳叶轮10并形成有开口3,该开口3是供由叶轮产生的气流通过的风路,在开口3的缘部形成有直径朝向空气流的上游侧扩大这样的喇叭口4。
叶轮10具备:外形大致圆柱状的毂部11;以及多个旋转叶片12,其设置为呈放射状地安装于毂部11的外周。毂部11在旋转轴CL上连接到保持于壳体2的马达M,通过马达M驱动,使毂部11以旋转轴CL为中心在箭头RR方向上旋转,产生箭头A方向(参照图3)的气流。此外,例示了图1的叶轮10具有5片旋转叶片12的情况,但旋转叶片12的片数也可以是3片或者其他数量的多片。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实施方式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3说明叶轮10的旋转叶片12。此外,在图2和图3中例示了1片旋转叶片12,而安装于毂部11的其他的旋转叶片12也具有相同的形状。图2的旋转叶片12具有规定的三维立体形状,形成有前缘12a、后缘12b、内周缘12c以及外周缘12d这四个边,该前缘12a位于旋转方向RR的正向侧,该后缘12b位于旋转方向RR的反方向侧,该内周缘12c连接到毂部11,该外周缘12d位于壳体2侧。
旋转叶片12具有:第一区域AR1,其从毂部11到规定的半径位置(边界位置)Rd且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以及第二区域AR2,其从边界位置Rd到外周缘12d且具有与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不同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该边界位置Rd设定为,例如相对于从内周缘12c上的位置Rb到外周缘12d上的位置Rt之间的径向的长度,边界位置Rd=0.7×(Rt-Rb)。在此,图4是旋转叶片12在连结了前缘12a的中点与后缘12b的中点的线上的任意的点的展开剖视图。如图4所示,叶片安装角ξ是指叶片弦线SL与垂线HL所成的角ξ,该叶片弦线SL连结前缘12a和后缘12b,该垂线HL从旋转叶片12的前缘12a起与旋转轴CL平行地延伸。
图5是表示图2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一例的图表。此外,在图5的表示叶片安装角ξ的分布的线段中,线段的左端是连接到毂部11的内周缘12c的半径位置Rb处的叶片安装角ξb,右端表示外周缘12d的半径位置Rt处的叶片安装角ξt。在图5中,第一区域AR1的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具有叶片安装角ξ以平滑地连续的方式逐渐变大这样的分布,特别是,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为叶片安装角ξ以恒定的增加率直线性(一次函数)地增加的分布。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例如为如下的分布:设定为内周缘12c的半径位置Rb的叶片安装角ξb=58°,设定为在边界位置Rd处的叶片安装角ξd=64.46°,在半径位置Rb与边界位置Rd之间的第一区域AR1中叶片安装角ξ直线性地增加。
第二区域AR2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具有如下分布:叶片安装角ξ从边界位置Rd以叶片安装角ξ的增加率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大,在极大半径位置R2max处为极大叶片安装角ξ2max,叶片安装角ξ从极大半径位置R2max向外周缘12d逐渐减小,第二区域AR2的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比极大叶片安装角ξ2max小(ξt<ξ2max)。换言之,第二区域AR2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具有如下的二次函数的分布:在第二区域AR2内,叶片安装角ξ从叶片安装角ξ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R2max向外周缘12d减小。此外,第二区域AR2 的成为极大的叶片安装角ξ2max也成为整个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的最大值。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例如为,叶片安装角ξ从边界位置Rd的叶片安装角ξd=64.46°增加到极大半径位置R2max的极大叶片安装角ξ2max,叶片安装角ξ从极大半径位置R2max向外周缘12d减小,达到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63.5°。此外,在第一区域AR1与第二区域AR2的边界位置Rd上,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连续的曲线或者直线这样的分布。
这样,在位于旋转叶片12的外周侧的第二区域AR2中,具有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比极大半径位置R2max的叶片安装角ξ2max小这样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因此叶片安装角能够设定为适合于与在外周缘12d产生的横向吸入量的流量增加相应的角度,并防止在外周缘12d处的流动的剥离,因此能够实现由紊流引起的噪声的减小以及风扇效率的高效率化。
下面,在与比较例进行比较的同时说明叶轮10。此外,作为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1,使用具有上述的叶片安装角分布(参照图5)的旋转叶片12。另一方面,图8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一例的示意图,参照图8说明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与图2和图3的旋转叶片12同样地,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也具有规定的三维立体形状,并具有:前缘112a,其位于旋转方向RR的正向侧;后缘112b,其位于旋转方向RR的反方向侧;内周缘112c,其连接到毂部111;以及外周缘112d,其位于壳体2侧。旋转叶片112具有如图5的虚线所示这样的、叶片安装角ξ从内周缘112c的位置到外周缘112d的位置直线性(一次函数)地增加的斜置分布。具体地说,旋转叶片112设定为直径Rt=260(mm),外周缘112d侧的叶片安装角ξt=67.5°,毂部111侧的叶片安装角ξb=58°,在外周缘112d和毂部111之间的叶片安装角ξ具有与叶片直径对应地直线性增加的叶片安装角分布。
在此,在图5中,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在内周缘12c的位置Rb的叶片安装角ξb一致。而且,随着从内周缘12c向外周侧去,实施方 式1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以比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叶片安装角的增加率大的增加率增加。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和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在第一区域AR1的任意的半径位置R1处的叶片截面展开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区域AR1中,与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叶片安装角ξc1相比,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1大(ξ1>ξc1),相对于旋转方向RR斜率小。
在图5的第二区域AR2中,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的增加率逐渐减小,逐渐接近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叶片安装角ξ,在比极大半径位置R2max靠外周侧(外周缘12d)的位置,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变得比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叶片安装角ξ小。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和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在比第二区域AR2的极大半径位置R2max靠外周侧的半径位置R2处的叶片截面展开图。如图7所示,在比极大半径位置R2max靠外周侧的半径位置R2,与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的叶片安装角ξc2相比,实施方式1的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2小(ξ2<ξc2),相对于旋转方向RR斜率大。
图9和图10是表示外周缘12d附近的叶片圆筒剖视图与速度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此外,图9表示未考虑横向吸入的情况,图10表示考虑了横向吸入的情况,在图中,用V、V10表示旋转轴方向(参照图3的箭头A方向)上的流速矢量,用U表示与旋转叶片12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横向矢量,用W、W10表示合成流速矢量V、V10和横向矢量U而得到的相对流速矢量。如图8所示,在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中,基于在假设气流沿着作为叶片面的相同半径上的线要素的叶片要素流动的情况下未考虑横向吸入的流速矢量V和横向矢量U,进行了二维的最佳设计。因而,在设计的流量下,表示向旋转叶片112流入的流动的相对流速矢量W的方向与前缘112a大致匹配。
但是,实际上,由于存在来自外周缘112d侧的空气流,所以来自叶片侧面的横向吸入的气流加入从前缘112a流入的气流,从而流量变多,成为流速矢量V10(>V)。因此,如图10所示,相对流速矢量 W10的方向与旋转叶片112的前缘112a侧的角度不匹配。
图11是表示相对流速矢量W10的方向与旋转叶片112的前缘112a的角度不匹配的情况下的空气流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除了从旋转叶片112的前面(图3的箭头A方向)的流入之外,在前缘112a侧存在来自喇叭口4侧的横向吸入。因此,在叶片负压面112f的前缘112a侧发生空气剥离AC1等,气流的流动与旋转叶片112的形状不匹配,变得紊乱并且向后缘112b侧移流,尾涡流AC2的规模也变大。这些流动的损失变大,因此送风-噪声特性变差。
图12是表示相对流速矢量W10的方向与旋转叶片12的前缘12a的角度匹配的情况下的空气流的状态的示意图。旋转叶片12具有规定的叶片安装角分布(参照图6),因此具有横向吸入的影响大的外周缘12d附近的叶片安装角ξ与流量增加量相对应的分布。因此,即使在存在横向吸入的情况下,相对流速矢量W10的方向与前缘12a的角度也成为匹配的方向。由此,气流沿着叶片形状流动,剥离变小,因此流动的损失变小,送风-噪声特性的恶化也变小。
图13是对具有实施方式1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和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旋转叶片112的比噪声特性与风扇效率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此外,在设风量为Q[m3/min]、设静压为Ps[Pa]、设噪声特性(A声级)为SPLA[dB]时,比噪声KS[dB]能够用下述式(1)表示。
[式1]
KS=SPLA-10Log(Q·Ps2.5)···(1)
如图13所示,与具有直线性的叶片安装角特性的叶片相比,比噪声KS在更宽的范围的风量带内实现了低噪声化,能够实现最大-5(dB)的低噪声化。
图14是对具有实施方式1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和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旋转叶片112的风扇效率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此外,在设轴动力为Pw[W]时,风扇效率Es[%]能够用下述式(2)表示。
[式2]
ES=(Ps·Q)/(60·Pw)···(2)
如图14所示,对于风扇效率,也能够实现最大+1(百分点)的高效率化。
图15是表示在具有图4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中、在使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变化至57.5~66.5°时叶片安装角ξt与最小比噪声KS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15中,在57.5°≤ξt≤66.5°的范围内,均能够实现低噪声化。图16是表示在具有图4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中、在使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在57.5°≤ξt≤66.5°的范围内变化时的叶片安装角与风扇效率的最高点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16所示,在具有本发明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片中,在此次研究的范围内,均能够实现高效率化。更优选的是,如从图15和图16的图表中得知的那样,在60°≤ξt≤63°时,能够将噪声的产生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使轴流鼓风机1效率良好地运转。另外,在旋转叶片12的外周侧能够使旋转叶片12的高度比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片低,与马达M之间的接合等变得容易。
图17是使用外周缘12d的按不同的叶片安装角ξt的展开剖视图来进行高度的比较的图表。此外,在图17中表示在规定的位置(例如前缘12a侧)进行了位置对齐时的高度的比较。叶片安装角ξt越小,越会产生前缘12a侧与后缘12b侧之间的高低差,从而使旋转叶片12的高度越高,在实施方式1中旋转叶片12比比较例的旋转叶片112高。旋转叶片12的高度受到产品的高度制约、与马达支架等之间的间隙的关系等的限制。由于该高度的限制随着各个产品形态、与其他零件之间的关系而根据产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一般来说无法确定。另一方面,只要叶片安装角ξt处于57.5~66.5°的范围内,就能够落入上述的高度制约的范围内,并且,能够提供上述的低噪声且高效率的旋转叶片12。特别是,若是60°≤ξt≤63°的话,能够将噪声的产生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使轴流鼓风机1效率良好地运转。
实施方式2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叶轮的旋转叶片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实施方式2的图表。此外,具有图18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轮也为具有如图1~图3所示的毂部11和多个旋转叶片12的结构。另外,图18的叶片安装角分布与图5的叶片安装角分布不同的点是第一区域AR1的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1。此外,在图18中,与图5同样地,边界位置Rd设定于Rd=0.7×(Rt-Rb)的位置,通过边界位置Rd划分成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1的第一区域AR1和具有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的第二区域AR2。另外,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设定在57.5°≤ξt≤66.5°的范围内。
在图18的第一区域AR1中,叶片安装角ξ从内周缘12c的半径位置Rb的叶片安装角ξ2b起逐渐减小,在极小半径位置R1min处为极小叶片安装角ξ1min,随着从极小半径位置R1min向边界位置Rd的叶片安装角ξd去而逐渐增加。此外,半径位置Rb处的叶片安装角ξ2b成为整个旋转叶片12的叶片安装角ξ的最大值。具体地说,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例如设定为内周缘12c的半径位置Rb的叶片安装角ξ2b=72°,设定为外周缘12d的半径位置Rt的叶片安装角ξt=63.5°。
图19是具有图18的实施方式2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旋转叶片在第一区域AR1的任意的半径位置R1的截面展开图。如图19所示,在半径位置R1,与具有以往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片相比,旋转叶片12的斜率小。
图20是对具有实施方式2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和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旋转叶片112的比噪声特性与风扇效率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图21是对具有实施方式2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的旋转叶片12和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旋转叶片112的风扇效率特性进行比较的图表。在图20和图21中,大风量侧存在特性变差的部分,但在作为实际使用区域的中间风量区域的百分点上,能够进一步实现低噪声、高效率化,与具有以往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片相比,能够实现最大-6(dB)的低噪声化。对于风扇效率,也 能够实现最大+2.4(百分点)的高效率化。
这样,在具有如图18所示的第一区域AR1的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的情况下,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于具有外周缘12d的叶片安装角ξt比极大半径位置R2max的叶片安装角ξt小这样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因此叶片安装角能够设定为适合于与在外周缘12d产生的横向吸入量的流量增加相应的角度,能够防止在外周缘12d处的流动的剥离,因此能够实现因紊流引起的噪声的减小以及风扇效率的高效率化。另外,在旋转叶片12的外周侧,能够使旋转叶片12的高度比具有比较例的叶片安装角分布的叶片低,与马达M之间的接合等变得容易。并且,对于第一区域AR1,通过使其为图18所示的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1,能够平滑地与第二区域AR2的叶片安装角ξ连续,也能够实现薄型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例示了第一区域AR1具有规定的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1、Dξ11的情况,但只要第二区域AR2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具有在第二区域AR2内叶片安装角ξ从叶片安装角ξ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R2max向外周缘12d减小这样的分布,则可以采用任意的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内周缘12c的叶片安装角ξb=58°的情况,在实施方式2中例示了内周缘12c的叶片安装角ξ20b=72°的情况,优选的是内周缘12c的叶片安装角ξb、ξ20b处于58°~72°的范围。这是因为,在旋转叶片12中,最有助于送风性能的范围是位于半径的0.7倍~1.0倍的位置的外周侧的区域,而内周缘12c的贡献度比外周侧的小,但根据内周侧与毂部11之间的关系,旋转叶片12斜率小这一点在构造上有利。
附图标记说明
1:轴流鼓风机,2:壳体,3:开口,4:喇叭口,10:叶轮,11、111:毂部,12、112:旋转叶片,12a、112a:前缘,12b、112b:后缘,12c、112c:内周缘,12d、112d:外周缘,112f:叶片负压面, AC1:空气剥离,AC2:尾涡流,AR1:第一区域,AR2:第二区域,CL:旋转轴,Dξ、Dξ1、Dξ11: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Dξ2: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HL:垂线,M:马达,R1:第一区域的半径位置,R2:第二区域的半径位置,RR:旋转方向,Rb:内周缘的半径位置,Rd:边界位置(规定的半径位置),Rt:外周缘的半径位置,SL:叶片弦线,U:横向矢量,V、V10:流速矢量,W、W10:相对流速矢量,ξ:叶片安装角,ξb、ξ20b:内周缘的叶片安装角,ξd:边界位置的叶片安装角,ξt:外周缘的叶片安装角。

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轮以及使用了该叶轮的轴流鼓风机.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旋转叶片具备:毂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多个旋转叶片,其呈放射状地安装于毂部。旋转叶片具有:第一区域,其从连接到毂部的内周缘到规定的半径位置且具有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以及第二区域,其从与第一区域邻接的规定的半径位置到外周缘且具有与第一叶片安装角分布不同的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第二叶片安装角分布具有叶片安装角从在第二区域内叶片安装角为极大的极大半径位置向外周缘减小的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