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80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8801A21申请号201410224914622申请日20140527C02F3/34200601C02F101/1620060171申请人苏州优德通力电气有限公司地址21512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澄湖东路7号72发明人沈磊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代理人吕书桁54发明名称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所述聚己内酯PCL颗粒的平均粒径335MM,比表面积为087M2/L,真实密度为112KG/L;其填充密度为074KG/。
2、L;本发明所述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的去氮效果佳。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801ACN104108801A1/1页21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PCL颗粒的平均粒径335MM,比表面积为087M2/L,真实密度为112KG/L。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其特征在于其填充密度为074KG/L。权利要求书CN104108801A1/3页3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
3、基于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专门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脱氮处理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于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总氮负荷越来越大。然而,尽管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总氮浓度的上限(一级A标准为15MG/L)远高于美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允许值(分别为3MG/L和8MG/L),但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总氮仍然较高,大量的氮素营养盐被排放入环境水体中,造成了水体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另一方面,很多地区用作饮用水原水的地下水都出现了硝酸盐含量超标的现象。上述现象正随着农用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量的加大而不。
4、断加剧。0003在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中,为了提高总氮去除率,通常采用投加如甲醇、乙醇、乙酸、葡萄糖等的可溶性碳源,以增强异养反硝化过程。但投加外加液体碳源存在诸多问题,如投加易过量,尤其是进水氮负荷有波动的情况下,投加量更不易控制;另外,这种投加液体碳源的方式增大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维护方面的负担。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中,总氮的去除主要依赖生物脱氮,利用诸如A2O、AO等工艺的缺氧环节,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氮气脱除。然而,农村分散式点源污水的处理有其特殊性,即水质水量波动较大,且运行管理不宜太繁琐,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并不适用。现有的研究表明,采用固相碳源的固相反硝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饮。
5、用水原水或地下潜流污水中的总氮。但是,其装置及方法存在较多隐患。例如自上而下的水流方式,易形成短流和接触盲区;活性炭、沸石等材料的加入,会导致装置十分容易堵塞、需要频繁更换;饮用水原水污染程度较低,没有对固体碳源处理较高总氮浓度污水的特性进行论证等。又例如在“一种去除地下潜流污染的生态阻隔柱及方法(CN103224286A)”专利申请中,在固态碳源制成的外框中填充活性碳等聚合物,并埋入地下,用以降解地下潜流污水中的总氮,但是该技术会利用固相碳源将土壤浸出液中的总氮一并消耗,而这些总氮很可能是植物所需的氮素营养盐,因此造成了固相碳源的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同时,埋入地下后,潜流污水中的较高悬浮物含。
6、量极易导致活性炭的堵塞,上述这些缺陷在该专利中并没有提出好的解决办法。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基于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专门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深度脱氮处理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并研发了一种去氮效果佳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去氮效果佳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所述聚己内酯PCL颗粒的平均粒径335MM,比表面积为087M2/L,真实密度为112KG/L。说明书CN104108801A2/3页40006优选的,其填充密度为074。
7、KG/L。000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所述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的去氮效果佳。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在不同污水滤速下总氮去除率汇总表;附图3为污水滤速与总氮去除率关系曲线;附图4为本发明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在不同停留时间HRT下总氮去除率汇总表;附图5为污水停留时间与总氮去除率关系曲线;其中1、出水口;2、溢流管;3、浮渣滤网;4、滤柱;5、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6、进水管;7、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
8、明。0010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包含滤柱4;所述滤柱4内填充有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所述滤柱4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滤柱4的上部设置有溢流管2;所述溢流管2与滤柱4的连通处设置有浮渣滤网3;工作时,污水从进水管6的进水口7流入进水管6并从滤柱4的底部进入滤柱4内,通过滤柱4内的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过滤后通过位于装置顶部的浮渣滤网3进入溢流管2并从溢流管2的出水口1出水;所述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的体积占滤柱4的总体积1/3至1/2;所述浮渣滤网3的滤网孔径为051MM;所述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由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制。
9、成,所述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聚己内酯PCL,所述聚己内酯PCL颗粒的平均粒径335MM,比表面积为087M2/L,真实密度和填充密度分别为112和074KG/L。0011上述用于农村分散式点源污水中总氮的脱除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滤柱4中填充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填充层5的体积占滤柱4的总体积的1/3至1/2;(2)进水管的水流流速应控制在01M02M/H,水流在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滤层的停留时间应控制在053H之间;(3)农村生活污水或饮用水源水流经填充层的过程中,水中或附着生长在填充层内的反硝化菌会利用人工合成可生物。
10、降解聚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污水中的NO2或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反硝化过程,生成无害的最终产物N2,以达到脱除总氮的目的。0012下面提供上述范围内的试验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最优流速与停留时间1)选定停留时间为3H,试验不同流速情况下,总氮去除率情况,结果如附图2、3所示由附图2、3可知,滤速为012M/H时,接近最优总氮去除率,同时,保证了处理能力。00132)选定滤速为012M/H,试验不同停留时间下,总氮去除率情况,结果如附图4、5说明书CN104108801A3/3页5所示由附图4、5可知,停留时间为3H时,总氮去除率,同时最高。0014综上所述,最佳滤速和停留时间应为012M/H,HRT3H。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所述的污水脱氮处理装置用聚己内酯颗粒的去氮效果佳。001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08801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08801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08801A3/3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088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