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装置.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6914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14272.7

申请日:

2010.03.04

公开号:

CN102365465A

公开日:

2012.02.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4合同备案号:2015990000913让与人: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受让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发明名称:鼓风装置申请日:20100304申请公布日:20120229授权公告日:20140226许可种类:普通许可备案日期:201511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9/44申请日:20100304|||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44

主分类号:

F04D29/44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白滨诚司; 左藤宗忠; 高田昌亨; 室町和弘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9.04.07 JP 2009-092636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汪惠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鼓风装置具备:具有框体吸入口和框体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框体内的风扇,风扇包括具备舌部的风扇壳体、叶轮、电动机,风扇壳体具有风扇吸入口和风扇吹出口,风扇壳体形成为叶轮与风扇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从舌部到风扇吹出口的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舌部的开口面积减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框体, 其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框体吸入口和将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的框体 吹出口 ; 风扇, 其配置在所述框体内, 所述风扇具有 : 风扇壳体, 其具备舌部 ; 叶轮, 其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 ; 电动机, 其驱动所述叶轮, 所述风扇壳体具有 : 风扇吸入口, 其与所述框体吸入口连通 ; 风扇吹出口, 其与所述框体吹出口连结, 所述风扇壳体形成为所述叶轮与所述风扇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所述舌部到与 所述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 从所述舌部到所述风 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所述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所述舌部的开口面 积减少。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吹出口的外周且在所述框体内设有向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外周扩展的凸缘。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吹出口连接有连接管道, 该连接管道与向室外排出所述室内空气的排气管 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道的所述框体吹出口侧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开口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管道的内侧设置内周管道, 所述内周管道的所述框体吹出口侧的开口面积 与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开口面积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叶轮的外周部分和的从所述舌部及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 扇壳体形成为一体。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舌部及所述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上设置将所述 风扇壳体向所述框体安装的安装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的下表面设置所述框体吸入口, 并在所述框体的侧面设置所述框体吹出 口。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为箱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 所述叶轮的俯视面积为 1/8 以上且 1/3 以下。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2 相对于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 所述叶轮的俯视面积为 1/8 以上且 1/4 以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对箱状的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按照上下左右进行了四等分的区域中的距所述风扇 吹出口最远的区域配置所述叶轮的中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舌部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长度是所述舌部的半径的 5 倍以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舌部及所述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向所述风扇吸入 口侧呈凸状弯曲。
1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的高度小于所述连接管道的直径。
1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鼓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舌部对置位置的直线部随着从所述风扇吹出口离开而接近所述连接管道的中心 线。

说明书


鼓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鼓风装置。背景技术 以往的安装在顶棚上的换气扇用的鼓风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
     即, 鼓风装置具备 : 框体, 其具有框体吸入口及框体吹出口 ; 风扇, 其配置在该框 体内。风扇具有 : 风扇壳体 ; 配置在该风扇壳体内的叶轮 ; 驱动该叶轮的电动机。风扇壳体 具有 : 与框体吸入口连通的风扇吸入口 ; 与框体吹出口连结的风扇吹出口。风扇壳体的叶 轮的外周部分形成为如下形状, 即, 与该叶轮的间隔从其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 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逐渐变宽的形状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然而, 在上述现有例子中, 电动机的效率降低。即, 上述现有例子中的鼓风装置设 置在顶棚, 作为换气扇用, 因此为了减小运转音并减小噪音水平, 而需要降低叶轮的转速。 而且, 与降低叶轮的转速相应地, 为了得到规定的风扇能力而需要增大叶轮。
     然而, 增大叶轮的结果是, 对电动机的负载必然会增大, 由此存在电动机的效率降 低这样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日本特开平 4-4199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鼓风装置具备 : 框体, 其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框体吸入口和将吸入的室 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的框体吹出口 ; 风扇, 其配置在框体内, 风扇具有 : 风扇壳体, 其具备舌 部; 叶轮, 其配置在风扇壳体内 ; 电动机, 其驱动叶轮, 风扇壳体具有 : 风扇吸入口, 其与框 体吸入口连通 ; 风扇吹出口, 其与框体吹出口连结, 风扇壳体形成为叶轮与风扇壳体的内表 面之间的间隔从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 从舌 部到风扇吹出口的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舌部的开口面积减少。
     此种结构的鼓风装置能够减小风扇的叶轮, 因此电动机的负载也减小且能够提高 电动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 2 是该鼓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 3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 图 4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和风扇壳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 图 5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去除之后的仰视图。 图 6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仰视图。图 7 是图 5 的 A-A 剖视图。
     图 8 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去除之后的 仰视图。
     图 9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放大仰视 图。
     图 10 是表示该鼓风装置的转矩及效率与转速的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 实施方式 )
     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 2 是该鼓风装置的仰视图。在 图 1、 图 2 中, 在箱状 ( 立法体形状 ) 的框体 1 的下表面设有框体吸入口 2, 在侧面设有框体 吹出口 3。在此, 从框体吸入口 2 吸入室内空气, 该吸入的室内空气从框体吹出口 3 向室内 吹出。
     图 3 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 图4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和风扇壳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 图 5 是将该鼓风 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去除之后的仰视图。
     如图 3 ~图 5 所示, 在框体 1 内配置有风扇 4。风扇 4 包括 : 风扇壳体 5 ; 配置在风 扇壳体 5 内的叶轮 6 ; 驱动叶轮 6 的电动机 7。
     图 6 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 除之后的仰视图, 图 7 是图 5 的 7-7 剖视图, 图 8 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 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去除之后的仰视图, 图 9 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 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放大仰视图。
     在具备舌部 10 的风扇壳体 5 设有与图 3、 图 4 所示的框体吸入口 2 连通的风扇吸 入口 8 以及与图 5 ~图 9 所示的框体吹出口 3 连结的风扇吹出口 9。
     另外, 如图 6 ~图 9 所示, 风扇壳体 5 形成为如下的形状, 即, 叶轮 6 与风扇壳体 5 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舌部 10 到与舌部 10 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 11 沿着叶轮 6 的旋转方 向逐渐变宽的形状。
     而且, 如图 6 ~图 9 所示, 从舌部 10 到风扇吹出口 9 的风扇壳体 5 的开口面积 ( 开 口面积是指沿着与从叶轮 6 产生的风的主流垂直的垂直方向对风扇壳体 5 进行剖切而得到 的风扇壳体 5 内的面积 ) 固定为舌部 10 的开口面积或形成从舌部 10 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少 的大致直线的壁面。在此, 风扇壳体 5 的风扇吹出口 9 侧的开口面积的下限是舌部 10 至舌 部对置位置 11 的开口面积的 70%。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叶轮 6 的外周部分和从舌部 10 及舌部对 置位置 11 到风扇吹出口 9 的风扇壳体 5 一体形成。因此, 框体 1 内的风扇壳体 5 的安装极 容易进行。
     另外, 如图 6 ~图 9 所示, 在风扇吹出口 9 外周且在框体 1 内设有框体吹出口 3 的 整周的向外周扩展的凸缘 12, 且风扇吹出口 9 与框体吹出口 3 连结。
     并且, 在从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到风扇吹出口 9 之间的风扇壳体 5 上设有将风扇壳体 5 向框体 1 安装的安装部 13。其结果是, 使用了凸缘 12 的风扇壳体 5 的风扇吹 出口 9 与框体吹出口 3 的连结位置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 也可以在距框体吹出口 3 远的位置的风扇壳体 5 上设置向框体 1 安装的安装部 13。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通过这四个安装部 13 将风扇壳体 5 安装于框体 1。
     在框体吹出口 3 的框体 1 外部分连接有图 9 所示的连接管道 14。连接管道 14 的 框体吹出口 3 侧比框体吹出口 3 扩径得大。即, 连接管道 14 中的框体吹出口 3 侧成为比框 体吹出口 3 大的开口面积。在框体吹出口 3 的外周, 通过凸缘 15 在框体吹出口 3 的框体 1 外部分上安装连接管道 14。
     而且, 如图 9 所示, 在连接管道 14 的内侧设有内周管道 16。内周管道 16 的框体吹 出口 3 侧成为与框体吹出口 3 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从而形成为开口面积从框体吹出口 3 侧朝向连接管道 14 的前端侧 ( 图 9 的左侧 ) 逐渐减少的形状。
     即,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形成为开口面积从上述的风扇壳体 5 的舌部 10 及舌 部对置位置 11 朝向内周管道 16 的连接管道 14 的前端侧 ( 图 9 的左侧 ) 为大致固定或逐 渐减少的形状。因此, 不易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驱动电动机 7 并使叶轮 6 向图 6 ~图 9 的逆时针方向旋 转时, 顶棚部分的室内空气经由框体吸入口 2、 风扇吸入口 8 被吸引到风扇壳体 5 内。
     被吸引到风扇壳体 5 内的室内空气从舌部 10 到舌部对置位置 11 沿着叶轮 6 的旋 转方向被输送。然后, 室内空气从舌部 10 部分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经由风扇吹出口 9、 框体 吹出口 3、 内周管道 16 而被向连接管道 14 输送。然后, 室内空气经由将室内空气向与连接 管道 14 连接的室外排出的排气管道 ( 未图示 ) 而被排出到室外。
     即, 在紧接着舌部 10 之后的通气路未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急剧的扩径部。因此, 在紧接着舌部 10 之后的通气路中不会产生负压引起的气流的紊乱及伴随于此的噪音。
     即, 形成为开口面积从风扇壳体 5 的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部分朝向内周管 道 16 的连接管道 14 的前端侧 ( 图 9 的左侧 ) 为大致固定或逐渐减少的形状。因此, 不易 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
     形成这样的通气路的理由是为了使叶轮 6 比现有技术小。具体而言, 相对于图 8 所示的框体 1 的俯视面积, 将叶轮 6 的俯视面积形成为 1/8 以上且 1/3 以下 ( 优选相对于 框体 1 的俯视面积, 将叶轮 6 的俯视面积形成为 1/8 以上且 1/4 以下 )。当小于 1/8 时, 只 要不极端提高转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风量。顺便提一下, 在现有技术中, 由于要降低叶轮 6 的转速而减少噪音, 因此叶轮 6 的俯视面积大于框体 1 的俯视面积的 1/3。
     图 10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转矩及效率与转速的关系的特性 图。图 10 的 A 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矩, B 线表示现有例子的转矩, C 线表示电动机 7 的效 率。
     在现有例子中, 如 B 线所示, 叶轮 6 大, 相应地转矩 ( 负载 ) 变大, 但是, 无论是在 强旋转时 B1( 约 900/min) 还是在弱旋转时 B2( 约 700/min), 都能够减小其转速。
     并且, 通过如此降低转速, 能够减小运转音。然而, 特别是紧接着舌部 10 之后的通 气路急剧扩径, 从而在该部分会产生负压引起的气流的紊乱及伴随于此的噪音。
     相对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 如 A 线所示, 叶轮 6 小, 相应地转矩 ( 负载 ) 也减小。
     因此无论是在强旋转时 A1( 约 1100/min) 还是在弱旋转时 A2( 约 800/min), 只要不提高其 转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风扇能力 ( 鼓风能力 )。并且, 如此提高转速时, 运转音存在变大的 倾向。
     因此,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 如上所述, 利用减少叶轮 6 的情况, 而形成为开口 面积从风扇壳体 5 的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朝向内周管道 16 的连接管道 14 的前端侧 ( 图 9 的左侧 ) 为大致固定或逐渐减少的形状。
     其结果是, 在风扇壳体 5 的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以后的通风路不易产生鼓 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因此即使存在上述的叶轮 6 的转速增加引起的运转音增加, 也能够 使总的噪音水平极低。
     另外, 如图 10 的 C 线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无论是在强旋转时 A1 还是在弱旋转 时 A2, 与现有的强旋转时 B1、 弱旋转时 B2 相比, 都能够提高电动机 7 的效率。并且, 作为其 结果, 能够将电动机 7 的消耗电力减少 30%以上。
     此外, 如图 6 所示, 在对框体 1 的俯视面积按照上下左右进行了四等分的区域中的 距风扇吹出口 9 最远的区域上配置风扇 4 的叶轮 6 的中心。而且, 使风扇壳体 5 的从圆弧 状的舌部 10 到风扇吹出口 9 的长度为舌部 10 的半径 ( 例如 9mm) 的 5 倍以上, 优选为 6 倍 以上 ( 例如 56mm)。由此, 能够使风扇壳体 5 的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以后的通风路 形成得充分长。而且, 使风扇 4 的叶轮 6 的高度小于连接管道 14 的直径。如图 5 和图 7 所 示, 从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至风扇吹出口 9 的风扇壳体 5 向风扇吸入口 8 侧呈凸状 弯曲。由此, 能够使舌部 10 及舌部对置位置 11 以后的通风路不易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 的噪音。 另外, 从连接管道 14 入射到风扇壳体 5 内的声波在风扇壳体 5 内发生反射, 再次 向连接管道 14 入射时, 会产生共鸣而噪音上升。然而, 如图 8 所示, 形成为风扇壳体 5 的舌 部对置位置 11 的直线部 17 随着从风扇吹出口 9 离开而接近连接管道 14 的中心线 18 的形 状。因此, 从连接管道 14 入射到风扇壳体 5 内的声波在直线部 17 处被向与连接管道 14 不 同的方向反射, 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噪音。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被利用作为低消耗电力且安静的鼓风装置, 例如换气扇等。
     【符号说明】
     1 框体
     2 框体吸入口
     3 框体吹出口
     4 风扇
     5 风扇壳体
     6 叶轮
     7 电动机
     8 风扇吸入口
     9 风扇吹出口
     10 舌部
     11 舌部对置位置
     7102365465 A CN 102365486
     说凸缘 安装部 连接管道 凸缘 内周管道 直线部 中心线。明书5/5 页12 13 14 15 16 17 18

鼓风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鼓风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鼓风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鼓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风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5465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9CN102365465ACN102365465A21申请号201080014272722申请日20100304200909263620090407JPF04D29/4420060171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白滨诚司左藤宗忠高田昌亨室町和弘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汪惠民54发明名称鼓风装置57摘要鼓风装置具备具有框体吸入口和框体吹出口的框体、配置在框体内的风扇,风扇包括具备舌部的风扇壳体、叶轮、电动机,风扇壳体具有风扇吸入口和风扇吹出口,风扇壳体形成为叶轮与风扇壳体。

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从舌部到风扇吹出口的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舌部的开口面积减少。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9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014952010030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16604JA20101014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CN102365486A1/2页21一种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其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框体吸入口和将吸入的所述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的框体吹。

3、出口;风扇,其配置在所述框体内,所述风扇具有风扇壳体,其具备舌部;叶轮,其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电动机,其驱动所述叶轮,所述风扇壳体具有风扇吸入口,其与所述框体吸入口连通;风扇吹出口,其与所述框体吹出口连结,所述风扇壳体形成为所述叶轮与所述风扇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所述舌部到与所述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从所述舌部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所述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所述舌部的开口面积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扇吹出口的外周且在所述框体内设有向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外周扩展的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

4、于,在所述框体吹出口连接有连接管道,该连接管道与向室外排出所述室内空气的排气管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的所述框体吹出口侧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开口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管道的内侧设置内周管道,所述内周管道的所述框体吹出口侧的开口面积与所述框体吹出口的开口面积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叶轮的外周部分和的从所述舌部及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形成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舌部及所述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上设置将所述。

5、风扇壳体向所述框体安装的安装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的下表面设置所述框体吸入口,并在所述框体的侧面设置所述框体吹出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箱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所述叶轮的俯视面积为1/8以上且1/3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2/2页3相对于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所述叶轮的俯视面积为1/8以上且1/4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箱状的所述框体的俯视面积按照上下左右进。

6、行了四等分的区域中的距所述风扇吹出口最远的区域配置所述叶轮的中心。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舌部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长度是所述舌部的半径的5倍以上。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舌部及所述舌部对置位置到所述风扇吹出口的所述风扇壳体向所述风扇吸入口侧呈凸状弯曲。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高度小于所述连接管道的直径。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部对置位置的直线部随着从所述风扇吹出口离开而接近所述连接管道的中心线。权利要求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1/5页4鼓风装置技术领域00。

7、01本发明涉及鼓风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的安装在顶棚上的换气扇用的鼓风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0003即,鼓风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框体吸入口及框体吹出口;风扇,其配置在该框体内。风扇具有风扇壳体;配置在该风扇壳体内的叶轮;驱动该叶轮的电动机。风扇壳体具有与框体吸入口连通的风扇吸入口;与框体吹出口连结的风扇吹出口。风扇壳体的叶轮的外周部分形成为如下形状,即,与该叶轮的间隔从其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逐渐变宽的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4然而,在上述现有例子中,电动机的效率降低。即,上述现有例子中的鼓风装置设置在顶棚,作为换气扇用,因此为了减小运转音并减小噪音水平,而需。

8、要降低叶轮的转速。而且,与降低叶轮的转速相应地,为了得到规定的风扇能力而需要增大叶轮。0005然而,增大叶轮的结果是,对电动机的负载必然会增大,由此存在电动机的效率降低这样的课题。0006【现有技术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41996号公报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鼓风装置具备框体,其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框体吸入口和将吸入的室内空气向室内吹出的框体吹出口;风扇,其配置在框体内,风扇具有风扇壳体,其具备舌部;叶轮,其配置在风扇壳体内;电动机,其驱动叶轮,风扇壳体具有风扇吸入口,其与框体吸入口连通;风扇吹出口,其与框体吹出口连结,风扇壳体形成为叶轮与风扇壳体的内表面之。

9、间的间隔从舌部到与舌部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沿着叶轮的旋转方向变宽的形状,从舌部到风扇吹出口的风扇壳体的开口面积固定为舌部的开口面积或比舌部的开口面积减少。0010此种结构的鼓风装置能够减小风扇的叶轮,因此电动机的负载也减小且能够提高电动机效率。附图说明001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主视图。0012图2是该鼓风装置的仰视图。0013图3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0014图4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和风扇壳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0015图5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去除之后的仰视图。0016图6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仰视图。

10、。说明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2/5页50017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0018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去除之后的仰视图。0019图9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放大仰视图。0020图10是表示该鼓风装置的转矩及效率与转速的关系的特性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0022实施方式0023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该鼓风装置的仰视图。在图1、图2中,在箱状立法体形状的框体1的下表面设有框体吸入口2,在侧面设有框体吹出口3。在此,从框体吸入口2吸入室内空气,该。

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从框体吹出口3向室内吹出。0024图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图4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正面侧和风扇壳体的正面侧去除之后的主视图,图5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去除之后的仰视图。0025如图3图5所示,在框体1内配置有风扇4。风扇4包括风扇壳体5;配置在风扇壳体5内的叶轮6;驱动叶轮6的电动机7。0026图6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后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77剖视图,图8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去除之后的仰视图,图9是将该鼓风装置的框体的底面侧和风扇壳体的一部分去除之。

12、后的放大仰视图。0027在具备舌部10的风扇壳体5设有与图3、图4所示的框体吸入口2连通的风扇吸入口8以及与图5图9所示的框体吹出口3连结的风扇吹出口9。0028另外,如图6图9所示,风扇壳体5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叶轮6与风扇壳体5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从舌部10到与舌部10对置的舌部对置位置11沿着叶轮6的旋转方向逐渐变宽的形状。0029而且,如图6图9所示,从舌部10到风扇吹出口9的风扇壳体5的开口面积开口面积是指沿着与从叶轮6产生的风的主流垂直的垂直方向对风扇壳体5进行剖切而得到的风扇壳体5内的面积固定为舌部10的开口面积或形成从舌部10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少的大致直线的壁面。在此,风扇壳体5。

13、的风扇吹出口9侧的开口面积的下限是舌部10至舌部对置位置11的开口面积的70。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叶轮6的外周部分和从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到风扇吹出口9的风扇壳体5一体形成。因此,框体1内的风扇壳体5的安装极容易进行。0031另外,如图6图9所示,在风扇吹出口9外周且在框体1内设有框体吹出口3的整周的向外周扩展的凸缘12,且风扇吹出口9与框体吹出口3连结。0032并且,在从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到风扇吹出口9之间的风扇壳体5上设有说明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3/5页6将风扇壳体5向框体1安装的安装部13。其结果是,使用了凸缘12的风扇。

14、壳体5的风扇吹出口9与框体吹出口3的连结位置稳定。0033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距框体吹出口3远的位置的风扇壳体5上设置向框体1安装的安装部1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这四个安装部13将风扇壳体5安装于框体1。0034在框体吹出口3的框体1外部分连接有图9所示的连接管道14。连接管道14的框体吹出口3侧比框体吹出口3扩径得大。即,连接管道14中的框体吹出口3侧成为比框体吹出口3大的开口面积。在框体吹出口3的外周,通过凸缘15在框体吹出口3的框体1外部分上安装连接管道14。0035而且,如图9所示,在连接管道14的内侧设有内周管道16。内周管道16的框体吹出口3侧成为与框体吹出口3大致相同的。

15、开口面积。从而形成为开口面积从框体吹出口3侧朝向连接管道14的前端侧图9的左侧逐渐减少的形状。0036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开口面积从上述的风扇壳体5的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朝向内周管道16的连接管道14的前端侧图9的左侧为大致固定或逐渐减少的形状。因此,不易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003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动机7并使叶轮6向图6图9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顶棚部分的室内空气经由框体吸入口2、风扇吸入口8被吸引到风扇壳体5内。0038被吸引到风扇壳体5内的室内空气从舌部10到舌部对置位置11沿着叶轮6的旋转方向被输送。然后,室内空气从舌部10部分及舌部对置位置11经由风。

16、扇吹出口9、框体吹出口3、内周管道16而被向连接管道14输送。然后,室内空气经由将室内空气向与连接管道14连接的室外排出的排气管道未图示而被排出到室外。0039即,在紧接着舌部10之后的通气路未设置现有技术那样的急剧的扩径部。因此,在紧接着舌部10之后的通气路中不会产生负压引起的气流的紊乱及伴随于此的噪音。0040即,形成为开口面积从风扇壳体5的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部分朝向内周管道16的连接管道14的前端侧图9的左侧为大致固定或逐渐减少的形状。因此,不易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0041形成这样的通气路的理由是为了使叶轮6比现有技术小。具体而言,相对于图8所示的框体1的俯视面积,将叶轮。

17、6的俯视面积形成为1/8以上且1/3以下优选相对于框体1的俯视面积,将叶轮6的俯视面积形成为1/8以上且1/4以下。当小于1/8时,只要不极端提高转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风量。顺便提一下,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要降低叶轮6的转速而减少噪音,因此叶轮6的俯视面积大于框体1的俯视面积的1/3。0042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鼓风装置的转矩及效率与转速的关系的特性图。图10的A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矩,B线表示现有例子的转矩,C线表示电动机7的效率。0043在现有例子中,如B线所示,叶轮6大,相应地转矩负载变大,但是,无论是在强旋转时B1约900/MIN还是在弱旋转时B2约700/MIN,都能够减小其转。

18、速。0044并且,通过如此降低转速,能够减小运转音。然而,特别是紧接着舌部10之后的通气路急剧扩径,从而在该部分会产生负压引起的气流的紊乱及伴随于此的噪音。0045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A线所示,叶轮6小,相应地转矩负载也减小。说明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4/5页7因此无论是在强旋转时A1约1100/MIN还是在弱旋转时A2约800/MIN,只要不提高其转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风扇能力鼓风能力。并且,如此提高转速时,运转音存在变大的倾向。0046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减少叶轮6的情况,而形成为开口面积从风扇壳体5的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朝向内。

19、周管道16的连接管道14的前端侧图9的左侧为大致固定或逐渐减少的形状。0047其结果是,在风扇壳体5的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以后的通风路不易产生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因此即使存在上述的叶轮6的转速增加引起的运转音增加,也能够使总的噪音水平极低。0048另外,如图10的C线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是在强旋转时A1还是在弱旋转时A2,与现有的强旋转时B1、弱旋转时B2相比,都能够提高电动机7的效率。并且,作为其结果,能够将电动机7的消耗电力减少30以上。0049此外,如图6所示,在对框体1的俯视面积按照上下左右进行了四等分的区域中的距风扇吹出口9最远的区域上配置风扇4的叶轮6的中心。而且,使。

20、风扇壳体5的从圆弧状的舌部10到风扇吹出口9的长度为舌部10的半径例如9MM的5倍以上,优选为6倍以上例如56MM。由此,能够使风扇壳体5的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以后的通风路形成得充分长。而且,使风扇4的叶轮6的高度小于连接管道14的直径。如图5和图7所示,从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至风扇吹出口9的风扇壳体5向风扇吸入口8侧呈凸状弯曲。由此,能够使舌部10及舌部对置位置11以后的通风路不易产生因鼓风的紊乱引起的噪音。0050另外,从连接管道14入射到风扇壳体5内的声波在风扇壳体5内发生反射,再次向连接管道14入射时,会产生共鸣而噪音上升。然而,如图8所示,形成为风扇壳体5的舌部对置位置1。

21、1的直线部17随着从风扇吹出口9离开而接近连接管道14的中心线18的形状。因此,从连接管道14入射到风扇壳体5内的声波在直线部17处被向与连接管道14不同的方向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噪音。0051【工业实用性】0052本发明能够广泛地被利用作为低消耗电力且安静的鼓风装置,例如换气扇等。0053【符号说明】00541框体00552框体吸入口00563框体吹出口00574风扇00585风扇壳体00596叶轮00607电动机00618风扇吸入口00629风扇吹出口006310舌部006411舌部对置位置说明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5/5页8006512凸缘006613安装部006714连接管道006815凸缘006916内周管道007017直线部007118中心线。说明书CN102365465ACN102365486A1/6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CN102365486A2/6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CN102365486A3/6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CN102365486A4/6页12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CN102365486A5/6页13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CN102365486A6/6页14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36546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