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63560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01110.8

申请日:

1993.01.18

公开号:

CN1085256A

公开日:

1994.04.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6.9.4|||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14B1/56

主分类号:

C14B1/56

申请人:

河南省扶沟县实用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陈文典; 王建生; 陈常领

地址:

461300河南省扶沟县科委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伤残次革皮加工成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及方法。动物生长中及剥皮鞣制机械加工中,造成50%以上的皮板带有各种外伤内残,不能加工成光面革或绒面革。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外伤的普通缝补、钉展,用粘合剂把各种表面伤痕抹平、并向糠板、糟板内部渗透填充,然后再为修补好的皮板均匀涂粘合剂和植绒,便可以有效地把各种伤残痕迹掩饰起来,从而得到由伤残次皮基-粘合剂膜-绒面结而合成的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

权利要求书

1: 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其基料可以是有小块拼缝大块的次革(1);有破洞(2)的伤革;也可以是有缺块(3)、撕裂(4)、机械伤(6)、描刀(7)、麻面(8)、糠板(9)、糟板(10)的伤残皮革;和二、三层次革,其特征在于把小块缝成大块(1),把缺块(3)补齐,把撕裂(4)缝合钉展(5);用粘合剂把缝痕、面伤凹痕抹平,并使渗入糠板(9)糟板(10)内的纤维间隙填充;通过均匀涂粘合剂(12)植绒;得到一种有伤残次皮(1)基、粘合剂膜(12)、绒面(13)三层结合而成的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手工针线或缝皮机器,把伤残皮革的小块拼缝成大块(1),把破洞(2)、缺块(3)补齐,把撕裂(4)缝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木板(5)把缝合痕钉展;用粘合剂把缝合缝抹平,把皮表面的伤残凹痕抹平,用粘合剂渗入到糠板(9)、糟板(10)纤维间隙填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修补后的伤残次皮表面涂一层0.5mm-1mm厚的粘合剂(1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涂有粘合剂(12)的伤残次皮植一层绒毛,制成伤残次皮基(1)、粘合剂膜(12)、绒面(13)三层结合的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皮革加工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伤残次皮革加工成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的方法。

    动物皮鞣制后,皮板完整的可经过整饰制成光面革。皮板完整无硬节的也可以把皮纤维磨拉起来,制成绒面革。但动物皮在生长中形成的各种伤疮节痕和在剥、鞣加工中的机械、化学作用引起的外伤内残,使50%以上的皮革属于带有破洞、缺块、裂口、描刀、划伤、麻板等凹痕外伤革,和糠板、糟板等内残革,及剖取面革后的二、三层肉里次革。这些皮革的伤残部位,限制整张皮无法制成完整的光面革或绒面革。因此,如何加工伤残次皮革是皮革加工技术领域里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

    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常的做法是在皮面上贴一层人工膜,制成贴面革。但这一技术只对皮面完好的皮革可行,对皮面有破洞、缺块、裂口、描刀、创伤等的伤残皮则不易实施这一技术。因为皮表面的任何伤残痕迹,贴面后仍然会反映到贴面表面上来。另一种做法,如成都科技大学与西北轻工学院合著的《制革化学及工艺学》第610页提出的方法,它是把革屑粉碎,用化工材料把皮纤维分散,再加入树脂后压碾成再生革。但实施这一技术方案选料只限于网状层不成材的革屑,带有粒面层的革屑,则因无法分散为纤维而不适用。这样除不成材的二三层肉里革屑外,其它伤残次革则都因带有粒面层而无法用这一技术加工成再生革。

    据1992年12月23日中国专利信息库国内外五个信息库电子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尚没有人提出,用伤残次皮加工绒面服装革、鞋帽箱包革的可比技术方案。(附检索报告)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伤残次皮加工绒面革的方法。它可以不经粉碎、分散纤维、添加树脂、压碾成型,这些复杂工艺,而是以原伤残次皮为基础进行极简单的修补后,用皮植绒技术植绒,便可以有效地把修补的伤残痕迹掩饰起来,得到一种与完好皮革植绒一样地绒面服装革、鞋帽箱包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伤皮的破洞、缺块、裂口与已剪好相等的皮块,用手工针线或用缝皮机缝合起来,把小块皮拼缝成大块并钉展;用粘合剂把皮表面的缝合痕,及机械损伤、描刀、麻点等凹痕抹平,用粘合剂涂布皮的糠板、糟板处,使其渗入糠板、糟板皮基内部,把松散糟化的纤维间隙填充增强;以修补好的伤残次皮革作基料,均匀涂布一层皮植绒粘合剂;再植一层绒毛,经烘干固化,即可得到绒面服装革、鞋帽箱包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起来极为简单。它只用针线和小皮块把破洞、缺块补上,把裂缝缝合;用粘合剂把外伤痕抹平,把内残填充增强;用已有的皮植绒技术植绒,既可得到完好的绒面革。它与通常的贴面革、再生革技术相比,既不要对原料皮作严格地筛选,也不需要有特殊的生产设备、化工材料和复杂的加工工艺技术。所以,一般工人便很容易实施这一操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缝补伤残次皮的正面图。图2是绒面革沿AB线的皮基-粘合剂膜-绒面的断面结构图。图3是绒面革的正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具体的实施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方法涉及的伤残次皮包括:小张幅或小块的次革(1)、皮板中有大小不等破洞(2)的伤革;边缘有缺块(3)的伤革;皮边缘或中间有机械撕裂裂缝(4)的伤革;皮表面上有机械划伤(6)的伤革;有描刀沟痕(7)的伤革;有化学腐蚀的凹陷麻点(8)的伤革;皮板内部有化学药剂损伤网状层所致糠板(9)的残革;有微生物侵蚀皮纤维致糟板(10)的残革;和二、三层次革;有一种缝伤用的手工针线或缝皮机械;有一个把缝合凸脊线钉展用的木板(5);有一种补皮和植绒用的粘合剂;有一种通常为缝补后的皮革提供绒面用的皮植绒设备。

    实施该方法,按流程用手工针线或缝皮机器把小张小块皮(1)拼缝成适合裁衣的大片;把皮板上的破洞(2),剪相等的皮块补缝;把皮边被撕掉的缺块(3)缝补齐;把皮边或中间撕裂的缝口(4)缝合;在一块木板(5)上用钉子把皮板上的缝补凸脊线湿水后拉展;用≥20000厘泊的粘合剂把拉展后的缝线、缝口抹平;把皮面上的机械创伤凹痕(6)抹平;把皮面上描刀沟痕(7)抹平;把皮面上各种麻点凹痕(8)抹平;用12000-15000厘泊的粘合剂涂于糠板(9)糟板(10)表面,使其按予定分量渗透到皮板内部,填充糠糟的纤维间隙(11),使糠板抗张强度恢复,使糟板内纤维得到增强;在修补好的伤残次皮基上,均匀涂布一层0.5mm-1mm厚的粘合剂(12);用已有的皮植绒设备(附89203459专利文件),为涂好粘合剂的伤残次皮植一层绒毛(13)。以经植绒,在皮革上修补的外伤内残的一切痕迹,便被有效地掩饰起来,而得到一种有伤残次皮(1)基、粘合剂膜(12)、绒面(13),三层结合的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

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伤残次皮制备绒面革及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伤残次革皮加工成绒面服装革、绒面鞋帽、箱包革及方法。动物生长中及剥皮鞣制机械加工中,造成50以上的皮板带有各种外伤内残,不能加工成光面革或绒面革。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外伤的普通缝补、钉展,用粘合剂把各种表面伤痕抹平、并向糠板、糟板内部渗透填充,然后再为修补好的皮板均匀涂粘合剂和植绒,便可以有效地把各种伤残痕迹掩饰起来,从而得到由伤残次皮基-粘合剂膜-绒面结而合成的绒面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小原皮;大原皮;毛皮;皮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