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633109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7152.4

申请日:

2003.01.10

公开号:

CN1449806A

公开日:

2003.10.2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4

申请人:

康国忠;

发明人:

康国忠; 赵汉臣; 陈萍

地址:

550001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东路33号郭防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郭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它是按照国家药典的标准将牡丹皮、泽泻等药材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其它药材煎煮得到滤液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制得中药六味地黄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无污染、后处理简便的优点,取代现有技术提供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提高了收得率,避免了高温对有效成份的破坏,利用膜分离技术在水煮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之前对具有重要药效作用的多糖成份按不同分子量进行分离,使其完全保留,避免多糖成份在已有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中损失,由于制备的药物有效成份更加精炼,所以在同等情况下又可以减少患者服药的量,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其中的六味中药配方为:熟 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特征在于:取药材牡丹 皮、泽泻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得到的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 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茯苓加水煎煮、滤 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得稠膏状 膜上液,上述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 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 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 匀,制得中药六味地黄制剂。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 于:取药材牡丹皮528克、泽泻538克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提 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704克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 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 1408克、山药704克、茯苓528克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5- 10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1-0.3 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膜下液通过大 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 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 细粉,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不同剂型的制剂。
3: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制剂为任何口服的剂型,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 剂、滴丸、口服液、滴心水丸。

说明书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属于药品、特别是传统中药药品的生产工艺。

    技术背景:申请人高扬同志曾经向中国专利局提交过一件专利申请号为:02134148.6、名称为“六味地黄胶囊的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在实际生产过程及其药品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药物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杂质和无效成份,药品质量稳定性不强、生产过程中收得率低、同时完全利用水煎煮及醇提的方法,由于高温影响,会对药物中有效成份产生破坏作用,药品中具有重要药效作用的多糖成分不能够按不同分子量进行分离,所以无法使其完全保留,多糖成份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中受到损失,同时一些大分子无效成份,如:淀粉,粘液质等仍保留在药品中,增加患者对该药的服用量,而且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成本高、对环境有一定污染、质量不易受控,不符合中药现代化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它是利用现有技术中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及利用膜分离技术来完成本发明的,所以,提高了收得率、避免了高温对有效成份地破坏,同时又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药物中具有重要药效作用的多糖成分按不同分子量进行分离,使其完全保留,避免多糖成份在已有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中损失,同时完全去掉了大分子无效成份,而分离得到的多糖为稠膏状可直接进行低温干燥,不需再进行浓缩,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六味中药配方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为: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取药材牡丹皮、泽泻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得到的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茯苓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

    上述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制得中药六味地黄制剂;具体地的方法是:取药材牡丹皮528克、泽泻538克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704克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1408克、山药704克、茯苓528克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5-10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1-0.3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制成不同剂型的制剂;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任何口服的剂型,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滴丸、口服液、滴心水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利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无污染、后处理简便的优点,取代现有技术提供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提高了收得率,本发明的收得率是水蒸气蒸馏法的2~3倍,又避免了高温对有效成份的破坏,同时又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利用膜分离技术在水煮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之前对具有重要药效作用的多糖成份按不同分子量进行分离,使其完全保留,避免多糖成份在已有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中损失,同时完全去掉了大分子无效成份,如:淀粉,粘液质等,由于制备的药物有效成份更加精炼,所以在同等情况下又可以减少患者服药的量,减轻患者思想负担;而分离得到的多糖为稠膏状可直接进行低温干燥,不需再进行浓缩,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发明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序,但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提取活性成分并完全除掉无效成份,大幅度地减少了加热过程,减少高温对活性成份的破坏,更加符合或接近中药现代化的要求,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1:取药材牡丹皮528克、泽泻538克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704克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1408克、山药704克、茯苓528克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5-10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1-0.3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后装入胶囊中,得1000粒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2:按照药典规定的比例、取药材牡丹皮、泽泻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得到的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茯苓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5万、7万、10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分别进行过滤分离,均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1万、0.2万、0.3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上述膜下液按照现有技术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已经得到的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按照常规方法制得中药六味地黄片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3:按照药典规定的比例、取药材牡丹皮、泽泻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得到的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茯苓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5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均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3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上述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按照常规方法制取中药六味地黄缓释颗粒制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4:按照药典规定的比例、取药材牡丹皮、泽泻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得到的提取物及药渣备用,取山茱萸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取上述牡丹皮、泽泻、山茱萸药渣与熟地黄、山药、茯苓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取滤液用10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均弃去膜上液,滤液再用0.1万分子量级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得稠膏状膜上液,上述膜下液通过大孔树脂柱,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泽泻提取物、山茱萸醇提稠膏、膜滤稠膏,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和适量辅料,混匀,按照常规方法制取中药六味地黄口服液制剂。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它是按照国家药典的标准将牡丹皮、泽泻等药材分别用CO2超临界流体进行萃取,其它药材煎煮得到滤液用不同规格的超滤膜进行梯度过滤分离、制得中药六味地黄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无污染、后处理简便的优点,取代现有技术提供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提高了收得率,避免了高温对有效成份的破坏,利用膜分离技术在水煮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之前对具有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