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614121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34563.2

申请日:

2012.11.02

公开号:

CN103786544A

公开日:

2014.05.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G 17/04申请公布日:20140514|||公开

IPC分类号:

B60G17/04

主分类号:

B60G17/04

申请人:

尤文峰

发明人:

尤文峰

地址:

736200 甘肃省敦煌市酒运司家属楼3号楼3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液压减震平衡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车架和车桥间的液压减震平衡器。其在左、右主油缸间设有副油缸,左、右主油缸与副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左、右主油缸都分设有大油缸和小油缸,小油缸被活塞分为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分别与另一个小油缸的下油液室和上油液室有导油管相通;同一个主油缸上的下油液室与其大油缸的大油液室间有导油管相通。其对机动车辆具有良好的综合减震、平衡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包括主油缸、副油缸和导油管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主油缸间设有副油缸,左、右主油缸与副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左、右主油缸都分设有大油缸和小油缸,小油缸被活塞分为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分别与另一个小油缸的下油液室和上油液室有导油管相通;同一个主油缸上的下油液室与其大油缸的大油液室间有导油管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在大油缸(7)内设有两个大活塞(9),两个大活塞(9)间夹有缓冲弹簧(8),在一个大活塞(9)的下部设计有大活塞油液室(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在小油缸(2)内设有小活塞(4)及推杆(1),小活塞(4)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3)和下油液室(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推杆(1)在小油缸(2)内与小活塞(4)固定,在大油缸(7)内与一个大活塞(9)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在副油缸(14)内设有副油缸活塞(16),副油缸活 塞(16)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15),另一端设有副油缸油液室(17)。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在导油管(19)与副油缸(14)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18)和限流阀(20),在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与导油管(11)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1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缓冲阀(12)上设计有进入油口(21),缓冲阀(12)内设计有缓冲阀弹簧(22),缓冲阀弹簧(22)的一端设计有缓冲阀活塞(23),缓冲阀活塞(23)上开设有小孔(31)。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限流阀(20)的一端接有主油缸进油口(24),另一端接有副油缸进出油口(27),限流阀(20)内设有限流阀弹簧(25),限流弹簧(25)的一端设计有活动阀(26),活动阀(26)上有一个小洞(32)。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其特征还在于:三通阀(18)的两端开设有主油缸进出油口(28),另一侧开设有副油缸进出油口(30),三通阀(18)内设有堵孔球(29),堵孔球(29)的直径大于主油缸进出油口(28)和副油缸进出油口(30)的内径。

说明书

说明书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液压减震平衡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车架和车桥间的液压减震平衡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机动车的悬架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横向稳定器所组成。这些元件都以单件的形式存在于车架和车桥之间,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弹性元件多为钢板弹簧式。其存在着一定的重量和体积,减震效果不佳且易断等问题。现有液压减震器和横向稳定器在车架中显得太笨重,使用效果不好且造成了钢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对称的左、右两个主油缸间设有副油缸,副油缸与左、右两个主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两个主油缸分别安装于机动车左、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间。主油缸由大油缸和小油缸组成,在大油缸内设有两个大活塞,两个大活塞间夹有缓冲弹簧,在一个大活塞的下部设计有大活塞油液室,大活塞油液室与副油缸油液室和小油缸油液室间有导管连通。在小油缸内设有小活塞及推杆,在小活塞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左侧的上油液室与右侧的下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左侧的下油液室与右侧的上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推杆在小油缸内与小活塞固定,在大油缸内与一个大活塞固定。在副油缸内设有副油缸活塞,活塞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另一端设在副油缸油液室。在导油管与副油缸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和限流阀。在小油缸的下油液室与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
由于本发明在机动车左、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间,设计有对称 的左、右两个主油缸,这两个主油缸与副油缸通过导油管相通。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上下震动时,主油缸通过推杆将车架和车桥间的震动力传递给大油缸缓冲弹簧及大活塞,大活塞挤压大活塞油液室的油液进入副油缸油液室,在副油缸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起到了一定的缓冲效果。
由于本发明在副油缸与主油缸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上下震动后,进入副油缸油液室的油液能按一定的流速较慢地回流入主油缸大油液室,因此,可以实现良好的减震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左、右主油缸的小油缸分别由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组成,左侧的上油液室与右侧的下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左侧的下油液室与右侧的上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并且,在副油缸与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而发生摆动时,左、右主油缸上的推杆受力不平衡,受力大的推杆将挤压小油缸的下油液室的油液,进入另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另一小油缸上油液室的油液将推动这一小油缸内的小活塞及推杆向下运动,从而达到了左右平衡的目的。另外,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而发生摆动时,左、右主油缸上的推杆受力不平衡,受力大的推杆将推动主油缸内的大活塞,大活塞挤压大油液室内的油液进入导油管,受力大的一侧将推动三通阀关闭油液向另一侧的主油缸大油液室的途径,而使受压的油液经另一导管进入另一侧小油缸的上油液室,从而也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效果。
由于本发明在小油缸与导油管之间设有缓冲阀,当机动车在剧烈震动时,小油缸的下油液室内的油液可按一定流量进入导油管,从而使小油缸的下油液室的产生的瞬间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达到保护小油缸和导油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缓冲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限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对称的左、右两个主油缸6间设有副油缸14,副油缸14与左、右两个主油缸6间有导油管19连通。两个主油缸6分别安装于机动车左、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间。主油缸2由大油缸7和小油缸2组成,在大油缸7内设有两个大活塞9,两个大活塞9间夹有缓冲弹簧8,在一个大活塞9的下部设计有大活塞油液室10,大活塞油液室10与副油缸油液室17和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间有导管13连通。在小油缸2内设有小活塞4及推杆1,在小活塞4的上、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3和下油液室5,左侧的上油液室3与右侧的下油液室5间设有导管11连通,左侧的下油液室5与右侧的上油液室3间设有导管连通11。推杆1在小油缸2内与小活塞4固定,在大油缸7内与一个大活塞9固定。在副油缸14内设有副油缸活塞16,副油缸活塞16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15,另一端设有副油缸油液室17。在导油管19与副油缸14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18和限流阀20。在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与导油管11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12。
如图2所示,在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与导油管11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12,缓冲阀12上设计有进入油口21,缓冲阀12内设计有缓冲阀弹簧22,缓冲阀弹簧22的一端设计有缓冲阀活塞23,缓冲阀活塞23上开设有小孔31。
如图3所示,在副油缸14与主油缸导油管19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20,限流阀20的一端接有主油缸进油口24,另一端接有副油缸进出油口27,限流阀20内设有限流阀弹簧25,限流弹簧25的一端设计有活动阀26,活动阀26上有一个小洞32。如图4所示,在导油管19与副油缸14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18,三通阀18的两端开设有主油缸进出油口28,另一侧开设有副油缸进出油口30,三通阀18内设有堵孔球29,堵孔球29的直径大于主油缸进出油口28和副油缸进出油口30的内径。
如图1、2、3和4所示,左、右两个主油缸6与副油缸14通过导油管19相通。主油缸6通过推杆1将车架和车桥间的震 动力传递给大油缸缓冲弹簧8及大活塞9,大活塞9挤压大活塞油液室10的油液进入副油缸油液室17,副油缸缓冲弹簧15起到缓冲效果。
在副油缸14与主油缸导油管19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20,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上下震动后,进入副油缸油液室17的油液,通过限流阀弹簧25、活动阀26及活动阀26上的小洞32的作用,能按一定的流速较慢地回流入主油缸大油液室10,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左、右主油缸6的小油缸2分别由上油液室3和下油液室5组成,左侧的上油液室3与右侧的下油液室5间设有导管11连通,左侧的下油液室5与右侧的上油液室3间设有导管11连通。在副油缸14与导油管19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18。当左、右主油缸6上的推杆1受力不平衡时,受力大的推杆1将挤压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的油液,进入另一个小油缸2的上油液室3,上油液室3的油液将推动小活塞4及推杆1向下运动,从而达到了左右平衡的目的。当受力大的推杆1推动主油缸6内的大活塞9,大活塞9挤压大油液室10内的油液进入导油管19,受力大的一侧将推动三通阀18内的堵孔球29运动,堵孔球29自动关闭通往另一主油缸进出油口28。这样通往另一侧的主油缸大油液室10的途径就被关闭,使受压的油液经导管13进入另一侧小油缸2的上油液室3,从而也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效果。
在小油缸2与导油管13之间设有缓冲阀12,当机动车在剧烈震动时,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内的油液可按一定流量进入导油管13和11,从而使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内所产生的瞬间压力,通过缓冲阀12内设计的缓冲阀弹簧22和缓冲阀活塞23及小孔31得到有效缓解,达到保护小油缸2和导油管11、13的目的。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8654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14 CN 103786544 A (21)申请号 201210434563.2 (22)申请日 2012.11.02 B60G 17/04(2006.01) (71)申请人 尤文峰 地址 736200 甘肃省敦煌市酒运司家属楼 3 号楼 361 号 (72)发明人 尤文峰 (54) 发明名称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液压减震平衡 装置, 特别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车架和车桥间的液 压减震平衡器。其在左、 右主油缸间设有副油缸, 左、 右主油缸与副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 ; 左、 。

2、右主 油缸都分设有大油缸和小油缸, 小油缸被活塞分 为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 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 和下油液室分别与另一个小油缸的下油液室和上 油液室有导油管相通 ; 同一个主油缸上的下油液 室与其大油缸的大油液室间有导油管相通。其对 机动车辆具有良好的综合减震、 平衡的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86544 A CN 103786544 A 1/1 页 2 1. 一种包括主油缸、 副油缸和导油管的液压活塞减震平。

3、衡器, 其特征在于 : 在左、 右主 油缸间设有副油缸, 左、 右主油缸与副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 ; 左、 右主油缸都分设有大油缸 和小油缸, 小油缸被活塞分为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 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分 别与另一个小油缸的下油液室和上油液室有导油管相通 ; 同一个主油缸上的下油液室与其 大油缸的大油液室间有导油管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在大油缸 (7) 内设有 两个大活塞 (9), 两个大活塞 (9) 间夹有缓冲弹簧 (8), 在一个大活塞 (9) 的下部设计有大 活塞油液室 (1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

4、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在小油缸 (2) 内设有 小活塞 (4) 及推杆 (1), 小活塞 (4) 的上、 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 (3) 和下油液室 (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推杆(1)在小油缸(2) 内与小活塞 (4) 固定, 在大油缸 (7) 内与一个大活塞 (9) 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在副油缸 (14) 内设有 副油缸活塞(16), 副油缸活塞(16)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15), 另一端设有副油缸油 液室 (17)。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

5、还在于 : 在导油管 (19) 与副油 缸 (14) 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 (18) 和限流阀 (20), 在小油缸 (2) 的下油液室 (5) 与导油管 (11) 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 (12)。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缓冲阀 (12) 上设计有 进入油口 (21), 缓冲阀 (12) 内设计有缓冲阀弹簧 (22), 缓冲阀弹簧 (22) 的一端设计有缓 冲阀活塞 (23), 缓冲阀活塞 (23) 上开设有小孔 (31)。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限流阀 (20) 的一端接 有主油缸进油口 (24), 。

6、另一端接有副油缸进出油口 (27), 限流阀 (20) 内设有限流阀弹簧 (25), 限流弹簧 (25) 的一端设计有活动阀 (26), 活动阀 (26) 上有一个小洞 (32)。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其特征还在于 : 三通阀 (18) 的两端开 设有主油缸进出油口(28), 另一侧开设有副油缸进出油口(30), 三通阀(18)内设有堵孔球 (29), 堵孔球 (29) 的直径大于主油缸进出油口 (28) 和副油缸进出油口 (30) 的内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86544 A 2 1/3 页 3 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7、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液压减震平衡装置, 特别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车架和 车桥间的液压减震平衡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技术中机动车的悬架由弹性元件、 减震器和横向稳定器所组成。 这些元 件都以单件的形式存在于车架和车桥之间, 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弹性元件多为钢板弹簧式。 其存在着一定的重量和体积, 减震效果不佳且易断等问题。现有液压减震器和横向稳定器 在车架中显得太笨重, 使用效果不好且造成了钢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活塞减震平衡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 的 : 在对称的左、 右两个主油缸间设有副油缸, 副油缸与左、 右两个主油缸间有导油管连通。。

8、 两个主油缸分别安装于机动车左、 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间。 主油缸由大油缸和小油缸组成, 在大油缸内设有两个大活塞, 两个大活塞间夹有缓冲弹簧, 在一个大活塞的下部设计有大 活塞油液室, 大活塞油液室与副油缸油液室和小油缸油液室间有导管连通。在小油缸内设 有小活塞及推杆, 在小活塞的上、 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 左侧的上油液室与右侧 的下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 左侧的下油液室与右侧的上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推杆在 小油缸内与小活塞固定, 在大油缸内与一个大活塞固定。 在副油缸内设有副油缸活塞, 活塞 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 另一端设在副油缸油液室。 在导油管与副油缸的连通处, 设有 。

9、三通阀和限流阀。在小油缸的下油液室与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 0004 由于本发明在机动车左、 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间, 设计有对称的左、 右两个主油 缸, 这两个主油缸与副油缸通过导油管相通。 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上下震动时, 主油缸 通过推杆将车架和车桥间的震动力传递给大油缸缓冲弹簧及大活塞, 大活塞挤压大活塞油 液室的油液进入副油缸油液室, 在副油缸缓冲弹簧的作用下, 起到了一定的缓冲效果。 0005 由于本发明在副油缸与主油缸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 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 不平上下震动后, 进入副油缸油液室的油液能按一定的流速较慢地回流入主油缸大油液 室, 因此, 可以实现良好的减震。

10、效果。 0006 由于本发明的左、 右主油缸的小油缸分别由上油液室和下油液室组成, 左侧的上 油液室与右侧的下油液室间设有导管连通, 左侧的下油液室与右侧的上油液室间设有导管 连通, 并且, 在副油缸与导油管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 而发生摆 动时, 左、 右主油缸上的推杆受力不平衡, 受力大的推杆将挤压小油缸的下油液室的油液, 进入另一个小油缸的上油液室, 另一小油缸上油液室的油液将推动这一小油缸内的小活塞 及推杆向下运动, 从而达到了左右平衡的目的。另外, 当机动车由于道路的不平, 而发生摆 动时, 左、 右主油缸上的推杆受力不平衡, 受力大的推杆将推动主油缸内的大活塞。

11、, 大活塞 挤压大油液室内的油液进入导油管, 受力大的一侧将推动三通阀关闭油液向另一侧的主油 说 明 书 CN 103786544 A 3 2/3 页 4 缸大油液室的途径, 而使受压的油液经另一导管进入另一侧小油缸的上油液室, 从而也达 到了良好的平衡效果。 0007 由于本发明在小油缸与导油管之间设有缓冲阀, 当机动车在剧烈震动时, 小油缸 的下油液室内的油液可按一定流量进入导油管, 从而使小油缸的下油液室的产生的瞬间压 力得到有效缓解, 达到保护小油缸和导油管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09 图 2 是本发明的缓冲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3 是。

12、本发明的限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4 是本发明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实施方式 0013 如图 1 所示, 在对称的左、 右两个主油缸 6 间设有副油缸 14, 副油缸 14 与左、 右两 个主油缸 6 间有导油管 19 连通。两个主油缸 6 分别安装于机动车左、 右两侧的车架与车桥 间。 主油缸2由大油缸7和小油缸2组成, 在大油缸7内设有两个大活塞9, 两个大活塞9间 夹有缓冲弹簧 8, 在一个大活塞 9 的下部设计有大活塞油液室 10, 大活塞油液室 10 与副油 缸油液室 17 和小油缸 2 的下油液室 5 间有导管 13 连通。在小油缸 2 内设有小活塞 4 及推 杆。

13、 1, 在小活塞 4 的上、 下分别设有上油液室 3 和下油液室 5, 左侧的上油液室 3 与右侧的下 油液室 5 间设有导管 11 连通, 左侧的下油液室 5 与右侧的上油液室 3 间设有导管连通 11。 推杆 1 在小油缸 2 内与小活塞 4 固定, 在大油缸 7 内与一个大活塞 9 固定。在副油缸 14 内 设有副油缸活塞16, 副油缸活塞16的一端设有副油缸缓冲弹簧15, 另一端设有副油缸油液 室 17。在导油管 19 与副油缸 14 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 18 和限流阀 20。在小油缸 2 的下油 液室 5 与导油管 11 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 12。 0014 如图 2 所示, 在小油。

14、缸 2 的下油液室 5 与导油管 11 的连通处设有缓冲阀 12, 缓冲 阀 12 上设计有进入油口 21, 缓冲阀 12 内设计有缓冲阀弹簧 22, 缓冲阀弹簧 22 的一端设计 有缓冲阀活塞 23, 缓冲阀活塞 23 上开设有小孔 31。 0015 如图 3 所示, 在副油缸 14 与主油缸导油管 19 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 20, 限流阀 20 的一端接有主油缸进油口24, 另一端接有副油缸进出油口27, 限流阀20内设有限流阀弹簧 25, 限流弹簧 25 的一端设计有活动阀 26, 活动阀 26 上有一个小洞 32。如图 4 所示, 在导油 管 19 与副油缸 14 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 。

15、18, 三通阀 18 的两端开设有主油缸进出油口 28, 另 一侧开设有副油缸进出油口 30, 三通阀 18 内设有堵孔球 29, 堵孔球 29 的直径大于主油缸 进出油口 28 和副油缸进出油口 30 的内径。 0016 如图 1、 2、 3 和 4 所示, 左、 右两个主油缸 6 与副油缸 14 通过导油管 19 相通。主油 缸6通过推杆1将车架和车桥间的震动力传递给大油缸缓冲弹簧8及大活塞9, 大活塞9挤 压大活塞油液室 10 的油液进入副油缸油液室 17, 副油缸缓冲弹簧 15 起到缓冲效果。 0017 在副油缸 14 与主油缸导油管 19 的连通处设有限流阀 20, 当机动车由于道路。

16、的不 平上下震动后, 进入副油缸油液室 17 的油液, 通过限流阀弹簧 25、 活动阀 26 及活动阀 26 上的小洞 32 的作用, 能按一定的流速较慢地回流入主油缸大油液室 10, 达到良好的减震效 果。 说 明 书 CN 103786544 A 4 3/3 页 5 0018 左、 右主油缸 6 的小油缸 2 分别由上油液室 3 和下油液室 5 组成, 左侧的上油液室 3 与右侧的下油液室 5 间设有导管 11 连通, 左侧的下油液室 5 与右侧的上油液室 3 间设有 导管 11 连通。在副油缸 14 与导油管 19 的连通处设有三通阀 18。当左、 右主油缸 6 上的 推杆 1 受力不平。

17、衡时, 受力大的推杆 1 将挤压小油缸 2 的下油液室 5 的油液, 进入另一个小 油缸 2 的上油液室 3, 上油液室 3 的油液将推动小活塞 4 及推杆 1 向下运动, 从而达到了左 右平衡的目的。当受力大的推杆 1 推动主油缸 6 内的大活塞 9, 大活塞 9 挤压大油液室 10 内的油液进入导油管 19, 受力大的一侧将推动三通阀 18 内的堵孔球 29 运动, 堵孔球 29 自 动关闭通往另一主油缸进出油口 28。这样通往另一侧的主油缸大油液室 10 的途径就被关 闭, 使受压的油液经导管13进入另一侧小油缸2的上油液室3, 从而也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效 果。 0019 在小油缸 2 与导油管 13 之间设有缓冲阀 12, 当机动车在剧烈震动时, 小油缸 2 的 下油液室5内的油液可按一定流量进入导油管13和11, 从而使小油缸2的下油液室5内所 产生的瞬间压力, 通过缓冲阀 12 内设计的缓冲阀弹簧 22 和缓冲阀活塞 23 及小孔 31 得到 有效缓解, 达到保护小油缸 2 和导油管 11、 13 的目的。 说 明 书 CN 103786544 A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6544 A 6 2/2 页 7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86544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