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5520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7768.8

申请日:

1994.11.09

公开号:

CN1114685A

公开日:

1996.01.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5.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12N15/26

主分类号:

C12N15/26

申请人:

北京医科大学;

发明人:

马大龙; 王露

地址:

100083北京市学院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缩写IL2-Ang),其特点是在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羧基端融合人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两者之间带有一段由亲水氨基酸组成的接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获得IL-2-Ang,并证明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它的优点在于毒素成分源于人体蛋白,不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治疗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和T淋巴细胞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的融合蛋白,命名为IL-2-Ang,其特征在于N端为人 IL-2,C端为血管生成素(Ang),两者间含有一段由亲水性氨基酸组 成的多肽,起接头的作用,可防止IL-2和Ang的分子间干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其制备IL-2-Ang 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基因融合,基因表达及基因工程产品纯化的程 序,在大肠杆菌中生产IL-2-Ang融合蛋白。
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融合蛋白,IL-2-Ang的用途可作为 免疫抑制剂用于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某些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 治疗。

说明书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具体地说涉及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融合蛋白(缩写IL-2-Ang),此种蛋白可做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IL-2是由T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绝大多数静止的T细胞并不表达IL-2受体,必须被特异活化后才表达,而在一些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的病人体内有IL-2受体的异常高表达,这些表达IL-2受体的细胞恰好可以成为IL-2融合蛋白治疗的一个靶子,使IL-2毒素可以准确地杀伤这类细胞。

    血管生成素(Ang)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成份,在细胞外无毒性作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而得名,这种因子还有RNA酶的活性,在细胞内可裂解40S亚基中的18S RNA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Rybak SM et al,PNAS 1992;89:3165)。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毒素被研制出来,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毒素,包括IL-2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的融合蛋白,IL-2与白喉毒素的融合蛋白等,后者在美国已进入临床I/II期试验,并收到较好疗效,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新一代免疫抑制剂(Terry B et al,Immunol Rev 1992;129:131)。但是目前研制的IL-2免疫毒素其毒素均是来自细菌或植物,对人体来说是异种蛋白,容易引起中和抗体的产生,使疗效下降,并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迄今尚无有关人源性的IL-2免疫毒素的报道。

    由于目前IL-2免疫毒素的毒素均是来自细菌或植物,对人体来说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在临床试验中大多数病人都产生了可检测到的中和抗体,这就使治疗时间受到限制,也影响毒素作用地发挥,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人源化的IL-2免疫毒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技术来制备IL-2-Ang融合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采用IL-2-Ang融合蛋白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某些T细胞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利用基因融合,基因表达及基因工程产品纯化的程序,在大肠杆菌中生产IL-2-Ang融合蛋白。我们分别合成IL-2和Ang的上下游引物,其中IL-2的下游引物去除IL-2终止密码,经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别进行克隆化,再经PCR扩增导入IL-3的N端14个氨基酸编码序列及内切酶消化获得IL-2和Ang的DNA片段,纯化后经基因融合,重组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pL-3a(周保宏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2,12(3):174),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分离包涵体、变性、复性及纯化获得重组IL-2-Ang融合蛋白,其两者之间含有人IL-3N端14个氨基酸编码序列做为接头。

    本发明最大的优点在于IL-2与Ang均是人源的,对人体抗原性比较弱,可长期反复给病人使用。同时Ang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正常成份,在细胞外无毒性作用,只有进入细胞内方能产生毒性作用,不会对无关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这就减少了IL-2免疫毒素的体内非特异毒性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IL-2-Ang融合蛋白DNA碱基序列(bp)。其中包括IL-2序列(DNA序列1--402bp),IL-3N-端亲水性中间接头序列(DNA序列403-444bp),Ang序列(DNA序列445-813)编码。

    图2为氨基酸序列图。

    图3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示意图,其中a示PL启动子,b示IL-2基因,c示中间接头,d示Ang基因,e示pKpL载体DNA。

    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步骤如下:

    一.IL-2功能区基因克隆:

    为获得最佳碱基排列,避免可能干扰转译起始的mRNA二级结构,增加表达的IL-2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构建IL-2cDNA质粒表达克隆pKpL-h IL-2时已除去其起始密码子ATG,现以人工合成的SD序列为上游引物,(5′-TCGACCTAAGGAGGTTTAAC-3′),IL-2基因功能区3′端为下游引物(5′-GTTAGTGTTGAGATGATGCTTT-3′),下游引物去除终止密码TAG,以pKpL-h IL-2cDNA克隆为模板,经PCR扩增IL-2基因片段,获得的0.4Kb产物用Promega Magic试剂纯化,经SalI酶切后再纯化,与SmaI接头连接,再经SmaI酶切,将经上述处理的PCR产物与经SalI和SmaI双酶切后的pKpL表达载体重组,转化pop2136受体菌,挑选克隆,经诱导表达和质粒酶切鉴定获得阳性克隆pKpL-mh IL-2。

    二.含中间接头的Ang基因克隆

    根据已公布的人Ang序列设计引物,以肝细胞文库为模板经PCR扩增Ang的cDNA片段,将其插入本室构建的人IL-3表达克隆pMT-h IL-3质粒(马大龙等,高技术通讯,1991,11:26)获得Ang的表达克隆pMT-hAng,再以pMT-hAng质粒DNA为模板,用IL-3的上游序列引物(5′GCTCCCATGACCCAGACA-3′),和Ang下游序列引物(5′-TTTAAGCTTACGGACGGGGAAAATGG-3′),经PCR扩增,即可获得5′端带有人IL-3N-端14氨基酸(见图3c)和人Ang编码序列(见图3d)的基因片段。

    三.IL-2-Ang表达质粒的构建

    将Ang的PCR产物以HindIII酶切后与去终止密码的IL-2表达克隆(见图3b)连接,即构成重组的IL-2-Ang表达克隆pKpL-IL2-Ang(IL-2-Ang核苷酸序列见图1,完整质粒图谱见图3)。在pL启动子(见图3a)作用下,表达IL-2-Ang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见图2)。

    四.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融合蛋白

    将pKpL-IL2-Ang克隆转化pop2136受体菌,以2%接种量接种于LA液体培养基,30℃水浴振荡约8小时,加等量新鲜LA液体培养基42℃诱导3小时,收获菌体裂解,SDS-PAGE电泳,用薄层扫描仪测得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25%,蛋白带的分子量为28KD,与理论估计值相符。

    五.纯化

    将上述收获菌体置冰浴超声破碎,离心10000rpm10分钟,4℃,包涵体用洗液洗涤二次,再用0.15MPBS pH7.4洗二次,8M尿素37℃变性3小时,室温过夜复性,透析后过DEAE离子交换柱,可获得纯化度大于90%的产品。

    六.活性测定

    经3H胸腺嘧啶掺入β液闪仪测定,0.2ug的IL-2-Ang融合蛋白即可明显抑制体外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活性检测15ug/天/只注射小鼠,5天后取脾脏检测发现可明显抑制对ConA活化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人源化白细胞介素-2免疫毒素(缩写IL2-Ang),其特点是在人白细胞介素-2(IL-2)的羧基端融合人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两者之间带有一段由亲水氨基酸组成的接头。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表达和纯化,获得IL-2-Ang,并证明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它的优点在于毒素成分源于人体蛋白,不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治疗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和T淋巴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